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是为了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 个人防护装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2. 感染控制: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以避免感染的传播。
3. 工作场所安全:护理工作场所需要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包括清洁、通风和垃圾处理等。
4. 接种疫苗: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规定接种相关的疫苗,以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5. 健康监测:护理人员需要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因素,以及是否有相关职业病症状。
6. 心理健康支持: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需要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辅导。
7. 职业培训: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职业培训,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医疗设备和器械,以及急救等技能。
8. 休息和休假安排: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生活平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不同地区和机构可能有所区别,具体的制度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实际情况来制定。
第 1 页共 1 页。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患者提供专业、安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任。
然而,护理工作环境复杂,存在诸多潜在的职业安全风险,如生物安全风险、化学药物风险、物理损伤风险等。
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特制定本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业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伤害的发生。
2. 科学防护: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确保防护效果。
3.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降低职业安全风险。
4.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职业防护措施的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护制度。
二、生物安全风险防护措施1.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2. 防护用品使用:护理人员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操作时,必须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3. 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降低通过手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4. 消毒隔离:按照医院感染控制规定,对患者用物、环境进行有效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 培训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生物安全风险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三、化学药物风险防护措施1. 防护用品:使用化学药物时,护理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
2. 通风设施:加强实验室、药房等化学药物使用场所的通风设施,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3. 培训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化学药物风险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4. 废弃物处理:按照医院废弃物处理规定,对使用后的化学药物容器、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物理损伤风险防护措施1. 机械损伤:在使用锐器、搬运重物等可能导致机械损伤的操作时,护理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姿势,避免损伤。
2. 跌倒坠床:加强病房、走廊等场所的安全设施,如安装扶手、防滑地面等,降低跌倒坠床的风险。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护士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和医生一样都在救死扶伤。
但是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位群体。
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这些相关损伤因素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管理者要建立适当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以减少护士职业病的发生,增强护士职业安全性。
生物因素:经血液传播疾病种类有____多种,最常见的包括HBV、HCV、HIV等。
据研究,含病毒浓度最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
化学因素:护士每天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用于各种物品的消毒,这些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缓慢的,不会迅速表露出一些自觉症状,往往容易被护士所忽略,但这些药物可以释放、挥发到空气中,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被人体直接吸收,对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化疗药物,护士在配制和接触这些药物的过程中经呼吸道、皮肤直接吸收,剂量虽小,但因蓄积的作用,便会造成白细胞减少、流产率高,甚至致癌、致畸等危害。
放射也是护士职业损伤危害因素之一,一些治疗释放出来的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力很强,如果放疗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放射线,会造成有机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孕不育、放射病、致癌等。
环境因素:三班倒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可引起失眠、饮食代谢紊乱、慢性疲劳。
同时,长期的睡眠不足,对人的认知能力和神经性行为的影响也是严重的。
主要表现:一为注意力下降,警觉性降低;二为认知能力下降,必将导致工作效率低;三为记忆力下降;四为经常感疲乏,即使睡眠充足,亦感觉疲劳、无力;患者的痛苦表情、患者及家属的无理刁难均可使护士产生不良心境。
另外,护理专业在社会中的各种评论及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也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及消极情绪。
防护对策防止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护理部及科室应组织学习,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及职业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本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
第三条医院应当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能力。
第四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用品,不得违反规定操作。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保障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第六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等,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需求进行选择。
第七条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应当佩戴手套,并在操作完成后进行手部消毒。
第八条护理人员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当穿戴隔离衣、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第九条护理人员在使用锐器进行操作时,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锐器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专门的锐器盒内。
第十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剂和灭菌设备,保证医疗设备和物品的清洁、无菌。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粘膜部位。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接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三、职业伤害处理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伤害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为受伤的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发生的职业伤害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是为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 个人防护装备: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向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以防止感染病原体和化学物质。
2. 感染控制:护理人员应接受关于感染控制的培训,了解基本的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措施,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3. 职业暴露预防: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受污染的物品时应注意使用防护措施,如避免直接接触、使用安全套等,以防止职业暴露。
4. 人身安全防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暴力和威胁,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确保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5. 疲劳管理:护理工作可能存在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轮班,确保护理人员的休息和休假。
6. 应急救援: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抢救情况。
7. 职业健康监护: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职业暴露情况等方面的评估和监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不同地区和机构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防护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篇一」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护理职业防护

护理职业防护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护理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经常暴露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
普及性预防和标准预防是常见的防护策略。
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在于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科学规避护理职业风险,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
锐器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常见的引发锐器伤的原因包括准备物品的过程中被误伤,掰安瓿、抽吸药液过程中被划伤,各种注射、拔针时病人不配合造成误伤,整理治疗盘、治疗室台面时被裸露的针头或碎玻璃扎伤,双手回套针帽产生的刺伤,注射器、输液器毁型过程中刺伤,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误伤,处理医疗污物时不慎导致误伤,手术过程中锐器传递时造成误伤。
防护措施包括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并在操作完毕后立即洗手。
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器械传递时要娴熟规范,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锐器使用中的防护包括严格使用无菌针头,抽吸药液后必须立即单手操作套上针帽,静脉加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
使用安制剂时,先用砂轮划痕再掰安瓿,可采用垫棉花或纱布以防损伤皮肤。
3.严格管理医疗废物: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防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以避免刺伤。
护理工作中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回收器,严格执行医疗垃圾分类标准。
锐器不应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应放置在特定的场所。
封好的锐物在搬离病房前应有明确的标志,以便监督执行。
4.纠正损伤的危险行为: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禁止用手回套针头帽;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弯盘或托盘传递);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
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

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一、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个人防护装备:护理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面罩、防护服等。
根据工作环境和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
2.洗手和手消毒:护理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潜在感染源或有害物质后。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并确保手部完全干燥。
3.减少暴露风险:尽量减少与潜在感染源或有害物质的直接接触。
使用合适的隔离措施,如戴手套、面罩,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颗粒。
4.安全操作: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如使用器具时保持稳定、避免溅射等。
尽可能使用无需手动操作的设备,减少操作的风险。
5.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整洁,并定期清洁和消毒表面。
确保充足的通风和排气,减少暴露风险。
二、护理职业暴露处理流程:1.立即处理:一旦发生暴露,应立即处理。
如刺伤或穿刺伤口,应尽快清洗伤口,并轻轻按压,使出血,促进出血。
对于暴露的皮肤,应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对于眼睛,应大量冲洗。
3.评估风险:医生将评估暴露事件的风险,并根据暴露源的特点、患病率和受暴露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4.接种疫苗: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以增强受暴露者的免疫力。
常见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等。
5.监测和随访:对于暴露后可能患上传染病的情况,医生将进行详细的监测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任何症状或感染。
综上所述,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处理流程对于保护护理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正确处理暴露事件,并定期接受医学评估和监测。
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支持,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精选3篇)

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精选3篇) 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精选3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
护士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期望能够帮忙大家!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篇1】1、一般在服毒后几小时内洗胃最有效?4-6小时内2、重金属中毒时用下列哪一种解毒药效果最好?二巯丁二钠3、抢救巴比妥类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首要措施是什么?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帮助呼吸4、银环蛇咬伤致死主要缘由?呼吸衰竭5、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单价抗蛇毒血清6、毒蛇咬伤最有效的局部早期处理是?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或套封7、哪一种食物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病死率高?肉毒杆菌食物中毒8、对溺水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者,其紧急处理措施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9、重度哮喘时,应实行哪些措施?吸氧,改善通气支气管解痉、掌握感染、订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应用糖皮质激素10、重度哮喘是指严峻哮喘发作至少持续时间是多少?24小时以上11、重度哮喘时,每日氨茶碱静脉滴注的剂量不宜超过?1.5g12、重度支气管哮喘,一般抢救措施是什么?静脉滴注氨茶碱,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氧气吸入静脉补充液体13、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禁用?吗啡14、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阵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15、急性肺脓肿的治疗原则?乐观抗感染,辅以体位引流16、急性原发性肺脓肿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大量脓臭痰17、肺结核小量咯血 (痰中带血丝)的处理是?宁静休息,消退紧急心情18、抢救大咯血息时,最关键的措施是?马上采纳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措施19、肺结核大咯血,最危急的并发症?窒息20、浸润型肺结核大咯血实行?患侧卧位2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最主要的措施是?掌握感染22、突然发作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临床上最常见于?气管内异物或梗阻23、哪一种疾病,最易发生呼吸衰竭?堵塞性肺气肿24、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最早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25、诊断急性肺水肿,最有特征意义的表现是?严峻呼吸困难伴粉红色泡沫痰26、诊断右心功能不全时,最牢靠的体征是?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27、呼吸困难最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28、哪种状况产生急性肺水肿时,宜用吗啡?急性心肌梗死伴持续性痛苦29、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主要不同点是?心脏扩大伴奔马律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篇2】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各种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状况。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者缺的一员,承担着照应病患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面临着各种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护士们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一、工作场所卫生防护1.1 清洁环境护士工作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无菌环境。
这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1.2 废物处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是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护士应按照规定将废物分类,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空气净化在一些特殊的护理环境中,如手术室或者传染病病房,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保护护士的健康。
二、个人防护装备2.1 口罩护士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合适的口罩,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风险程度,选择适当的口罩类型。
2.2 手套护士在接触患者体液或者进行手术操作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后要正确处理,避免再次使用或者污染其他物品。
2.3 防护服在处理具有传染性的病患时,护士应穿戴防护服,确保全身得到有效的防护。
防护服应具备防水、防液体渗透和防颗粒等功能。
三、职业暴露预防3.1 注射安全护士在进行注射时,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的风险。
3.2 器械操作护士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熟悉操作规程,并正确消毒和清洁器械,以避免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职业暴露后处理若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和处理,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进行相关检查等,以防止疾病传播。
四、心理健康保护4.1 健康教育护士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了解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2 心理支持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面临着较高的工作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匡助护士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4.3 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护士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共同应对工作中的难点和挑战。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20篇范文)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20篇范文)第1篇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相应工作服,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8.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cc 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9.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10.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人眼内、吸人体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11.调配化疗药物时防护要求: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透性防护服、护目镜,聚氧乙烯手套、乳胶手套、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闭式污物桶。
12.处理锐器时的防护要求: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是指为了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预防职业病和传染病的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的内容:
1. 个人防护用品:给予护理人员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确保他们在接触有污染风险的场所或进行有污染风险的操作时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护。
2. 职业健康监测: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发现职业病症状或早期病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3. 职业教育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遵守职业防护制度的相关规定。
4. 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对于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减少伤害和危害。
5. 职业风险评估与控制:对护理工作环境进行职业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职业病和传染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和防止危害的发生。
6. 工时管理:合理安排和调配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维护其身心健康。
7. 心理健康支持:为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工作中的艰难和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
总的来说,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是通过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开展健康监测、教育培训、应急处理、职业风险评估与控制、工时管理和心理健康支持等措施,保护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加强职业病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护士职业防护名词解释

护士职业防护名词解释护士职业防护名词解释1. 护士职业防护(Nursing Professional Protection):护士职业防护是指一系列行为,包括实施传染病防护、职业安全保护、职业责任遵守、伦理准则遵守等措施,帮助护士从业人员全面保障自身安全和责任权益。
护士职业防护不仅涉及护士本人的安全保护,还包括护士所服务的社会人群的健康保护。
2. 病原体(Pathogen):病原体是指任何可导致发病的或有可能导致发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病毒等,包括可通过接触、飞沫、污染环境等传播的病原体。
3. 传染病防护(Infection Control):传染病防护是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病原体传播,从而抑制疾病发病率的行为。
传染病防护主要包括基本的手卫生、个人防护措施、定期消毒环境和操作设备、保护患者和护士免受传染等。
4. 职业安全保护(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职业安全保护是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护士及其他从业人员可能遭受损害的行为。
职业安全保护可以针对护士从业环境的特点,包括购置安全防护用具、实施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等。
5. 职业责任(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职业责任是指护士按照职业准则,严守法律、法规,尽自己所能,保护患者的健康权利,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职业责任需要护士成为被动的守望者,及时发现问题,主动采取行动,积极改善患者护理环境。
6. 伦理准则(Ethical Standards):伦理准则是指护士应遵守的职业准则,其中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技能和专业法规等。
伦理准则要求护士在服务患者时要谦虚、客观、公正,把握边界,不失去自我尊严,争取患者的尊重。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是指为了保护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和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能够高效、安全地开展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下面是一些可能包括在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中的要素:
1. 个人防护用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的安全。
2. 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告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措施。
3. 常规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并治疗职业病或其他疾病。
4. 疫苗接种:提供必要的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肝炎疫苗等,预防疾病传播。
5. 健康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健康教育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职业技能,使其具备正确的防护知识和技术。
6. 督导与管理: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护理人员遵守防护制度和规定,做好个人的职业防护工作。
7. 应急准备与响应: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计划,包括处理职业暴露事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突发情况。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包括在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中的要素,具体的制度和规定可能因地区、职业类型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防护措施 (preventive action)
1、身体健康: a、防止身体疲劳,学会调节自己得情绪; b、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得危害。
2.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必须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 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处于最 佳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
空气污染
身心危害
护理 工作人员
生物感染
电离辐射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
1、化学消毒剂: 福尔马林、甲醛。用于浸泡标本、
消毒、器械消毒等。 2.化疗药:
用过得输液器,药瓶内残余药液 被挤出或散发到空气中;患者尿液或 其她分泌物中所含小剂量抗癌药。
防护措施 (Preventive action)
针刺伤: 1、就是最常见得职业事故; 2. 主要危害就是可传播疾病。
针刺伤紧急处理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得,可以询问与交流
10
针刺伤得处理
后续处理流程
防护措施 (preventive action)
1、必须了解病人得病史,肝功、两对半、 HIV得检查结果就是很重要得预防措 施。。
1、加强室内流通,完善排污系统。 2、消毒剂浓度适量,减少不必要得浪费与对
人体得危害。 3、加强自我防护。 4.对被污染用品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理。
空气污染
身心危害
护理 工作人员
生物感染
电离辐射
生物感染 (biological infection)
护理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得血液、分 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得机会很多。
2、手套如有破损,立即重新更换消毒手套, 避免直接接触病人得血液、分泌物。
3.皮肤如有损伤,立即用3%碘酒,75%酒精 消毒、立即注射疫苗。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第三条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护理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职业暴露防护第五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第六条护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和紧急处置方法。
第七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第八条护理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下班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携带病原体传播。
第九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向医疗机构报告,接受相应的医疗救治和随访观察。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心理危机。
三、职业健康检查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健康状况、职业病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等。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如实向医疗机构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工作中的职业暴露情况。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四、考核与奖惩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防护知识掌握、防护用品使用等。
第十五条对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医疗机构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第十六条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医疗机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改进。
五、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时,意外接触病原体、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有害因素,导致身体和心理的损伤。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护士是医疗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患者,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一、手卫生手卫生是护士职业中最基本的防护措施之一。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需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这些物质容易携带病原体,如果不及时洗手,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护士必须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等。
护士还需要注意保持手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长时间佩戴手套或使用过多的护肤品。
二、个人防护装备除了手卫生外,护士还需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来保护自己。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护目镜、手套、隔离衣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途径进入护士的身体内部。
在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护士需要注意正确佩戴和脱下,避免污染或损坏。
三、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护士职业中另一个重要的防护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整洁,定期消毒床铺、家具、地面等公共区域。
护士还需要注意垃圾分类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处理医疗废物时,护士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四、社交距离在新冠疫情期间,社交距离成为了护士职业中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之一。
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护士需要保持与患者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和交流。
护士还需要注意佩戴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自己成为病毒的携带者或传播者。
五、心理健康护士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压力,就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因此,护士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护士还可以参加一些心理辅导或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环境卫生、社交距离和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三篇)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护理工作行为,确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2. 依据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在保护护理人员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防护措施和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作人员等。
三、职业防护措施1. 劳动安全防护(1) 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2)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做好健康档案记录。
(3) 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4) 在进行病人护理过程中,应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受伤和事故的发生。
2. 个人卫生防护(1) 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工作服和个人衣物。
(2) 员工在工作前必须进行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或洗手剂进行有效的手卫生。
(3) 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积极治疗。
(4) 护理人员应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过期食品和不明来源的食物。
3. 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1) 护理人员应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护理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滥用权力和侵犯病人的合法权益。
(3) 护理人员应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病人的隐私和病情信息。
(4) 护理人员应经常参加学术交流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职责和义务1. 护理人员的职责(1) 遵守本制度和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职业防护措施。
(2) 保护病人的安全和权益,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 坚守职业道德,不得触犯法律法规和护理伦理。
(4) 及时报告和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
2. 护理人员的权利(1) 享受法律规定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
(2) 参与职业培训和提升,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
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2.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
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3.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1.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
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2.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
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3.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
染及微生物传播。
4.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
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5.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
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以上是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基本措施,护理人员应该认真遵守并执行,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 物理因素: 2.负重伤:
工作体力劳动强度大,尤其是翻身、搬运过程中 ,容易导致腰部肌肉扭伤,引发腰椎间盘脱出。 长期站立和走动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伤; ➢ 心理社会因素:护患关系紧张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
• 生物因素:
主要是细菌和病毒。 细菌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衣物和器具,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感染护理工作者; 病毒主要有肝炎病毒、HIV病毒等,通过呼吸道和血液传播
目前最常见、最危险的是“乙肝”、“丙肝”、“ 艾滋病”均由病毒引起
护理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Lynda Anold 1992年5月以 外科护理学士学位毕业,当 年9月的一天,在为急诊病 人用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时, 拔出针芯时意外刺伤了手指, 93年4月确诊感染了HIV,她 当年23岁。由她倡导的在全 美国掀起了自觉使用安全锐 器的运动已有二十余个年头.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咬断体温计后,水银被孩子吞到肚子里并不会引起汞中毒。因为它在胃 肠道内几乎不被吸收,也很难起化学变化,不会转变为有毒的汞离子。 可以给孩子吃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比如长段的韭菜,能够保护胃肠黏 膜,帮助排出水银和碎玻璃。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 物理因素: 1. 锐器伤:
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感染的针刺伤是导 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 艾滋病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理职业防护
定义:在护理工作中针对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 保护护理工作者免受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 伤降低至最低程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
➢ 生物因素:主要是细菌和病毒。 ➢ 化学因素: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化学物质,包括消毒剂、
化疗药物、麻醉废气、汞 ➢ 物理因素:包括放射性损伤 、锐器伤 、负重伤、温度性损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 物理因素: 3.放射性损伤:
在ICU病房、手术室、导管室等为患者进行床头摄 片、术中照影、透视下穿刺等操作;大多数护士 由于放射防护知识及防护用具缺乏受到不同程度 的皮肤、眼睛损伤,严重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血液系统功能障碍或致癌 紫外线照射时不注意保护也容易导致皮肤粘膜损 伤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 护士工作每天在与病人频繁接触,特别是手术室、产 房、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更是与病人血液、体液、分 泌物密切接触。在为患者提供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 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都可能会受到各种职业性有害 因素的伤害。因此感染一些传播疾病的概率较高。最 常见的有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所以对护士, 特别是才参加工作的新进护士要进行职业危害的防护 教育,是必要的。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 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护理职业暴露:护理工作者在从事诊疗、护理的工作 中,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或病原微生物以及受到心 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危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 暴露
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 的监管工作人员。
广州“艾滋惊魂”事件再次敲响职业防护的警钟
“艾滋惊魂”事件发生于2003年7月23日,一位艾滋病病人 先砍伤仇家,10多天后仇家将他的手、脚、跟腱砍断。120 急救车把该病人送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时 病人血肉模糊,鲜血喷到急诊科医生的身上、脸上和眼睛 里。其中一名为其清创缝合的医生手指被扎伤;麻醉科医 生带着受伤的手进行麻醉;手术医生的衣服、口罩都被病 人的血液染湿了。经过6小时的抢救,患者脱离的危险。由 于术前紧急,没有做HIV检测,3天后结果显示:患者HIV强 阳性。这次事件有9名医务人员出现了职业暴露,不能排除 感染的可能,需经过1年的医学观察,分别在0、6、12周和 半年、一年进行血液监测。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 化学因素: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化学物质 1.常用消毒剂:
护理人员接触的化学消毒剂包括甲醛、过氧乙酸 、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刺激皮肤、眼、呼吸 道,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气喘等,如不加防护 长期接触可导致头痛、记忆力下降、胸闷、气短 、喉头水肿、痉挛,甚至肝脏损伤、肺纤维化和 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气的吸入会引起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等, 长时间吸入可导致慢性氟化物中毒、致癌、致畸 、致突变及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化学因素: 4.其他:汞 对人体产生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汞的处理:
打碎温度计,水银掉落在地面或室内桌椅等处后,马上会形成很多小汞 珠。由于汞的沸点低(关闭加热装置),容易挥发,很快会污染室内空 气,还可能会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使人发生中毒。 处理漏出汞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如汞滴较大,可用稍硬的纸卷成 筒,或用锡箔、胶带纸、湿润棉棒收集,将汞滴装在封口瓶中;汞不溶 于水,因而水封并不能有效的防止其挥发,液面可用甘油或5%硫化钠溶 液等覆盖,以防止汞蒸气的蒸发。也可取适量硫磺粉覆盖,使之产生化 学反应形成硫化汞(朱砂),放置3-4小时后清扫,装于密闭容器内,硫 化汞为固体不能蒸发,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化学因素: 2.常用化疗药物:肿瘤化疗药物大多具有细胞毒性
,药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食入被人体直接吸 收,对人体正常细胞或组织具有杀伤作用。长期 小剂量接触可引起白细胞下降,甚至细胞突变致 癌、脏器损伤及自然流产等。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化学性因素: 3.麻醉废气:由于吸入性麻醉的广泛使用,麻醉废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 物理因素: 4.温度性损伤:
使用热水袋、热水瓶,易燃易爆气体导致的烧伤 ,各种电器的使用,如红外线烤灯等导致的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