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案

合集下载

5-伤寒论临床病案学习

5-伤寒论临床病案学习
to discharge accumulated food.
Evaluation
First treatment is somewhat right, fever relieved, but no effect on diarrhea. Second treatment is completely wrong, more severe diarrhea, vomit and fooddenying appears.

Licorice Heart-Draining Decoction Syndrome(LHDDS)
甘草泻心汤证
医见心下痞, 谓病不尽, 复下之, 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 但以胃中虚, 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Since glomus Qi located in stomach remained, which represented not to recover, and then treated by precipitation again, it became more severe. It is not heat bind, however, hardness is caused by stomach deficiency and Guest Qi upward. Licorice Heart-Draining Decoction takes charge of this syndrom.(158)
Initial treatments:
1)Since fever with severe diarrhea, use the method of ”hauling the boat upstream” (exterior
syndrome)

张仲景治伤寒的经典病案

张仲景治伤寒的经典病案

张仲景治伤寒的经典病案1. 张仲景治伤寒的经典病案简介张仲景,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药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张仲景提出了许多治疗伤寒的病案,成为后来中医学治疗伤寒的重要参考。

2. 张仲景治伤寒的经典病案之一:桂枝汤治疗太阳证桂枝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的经典方剂之一,用于治疗太阳证。

太阳证的病程较短,病情较轻,但病机较为复杂。

桂枝汤具有温里解表、宣肺发汗、化湿通阳的功效,因此被张仲景用于治疗太阳证。

临床应用中,桂枝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配,如加减桂枝、甘草、炙甘草、芍药、生姜、大枣等药材。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分方,如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知母汤等。

3. 张仲景治伤寒的经典病案之二:四逆汤治疗阳明证四逆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的又一经典方剂,用于治疗阳明证。

阳明证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常伴有高热、口渴、便秘等症状。

四逆汤具有温中散寒、解毒利湿的功效,因此被张仲景用于治疗阳明证。

临床应用中,四逆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配,如加减干姜、附子、白芍、甘草等药材。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分方,如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参苓白术汤等。

4. 张仲景治伤寒的经典病案之三:小柴胡汤治疗少阳证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的又一经典方剂,用于治疗少阳证。

少阳证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复杂,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口苦等症状。

小柴胡汤具有疏肝解郁、调和少阳的功效,因此被张仲景用于治疗少阳证。

临床应用中,小柴胡汤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配,如加减黄芩、半夏、枳实、生姜等药材。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分方,如小柴胡汤加桂枝、小柴胡汤加人参等。

伤寒病案

伤寒病案
伤寒论 辨阳明病 病案讨论 病例一
病例一 吕某,男,49岁,工人。2008年3月 就诊。口渴善饥半年,现症:消谷善 饥,烦渴多饮,饮后口渴难减,夜间 需进食饮水,口干舌燥,伴轻度乏力, 头痛而胀,急躁易怒,小便频数,舌 苔黄,脉象滑实而洪数。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27 mmol/L,尿糖(+++ )。
胃热则能食 热胜伤津
阳明经热胜,气血运行不畅
消谷善饥,烦渴多饮,舌苔黄,头痛而胀, 急躁易怒,小便频数,舌苔黄,脉象滑实 而洪数——阳明热证
滑主里热,数—里
热炽盛伤津之相。
烦渴多饮,饮后口渴难减,口干舌燥,
伴轻度乏力——热胜伤津、耗气
阳明热胜 津气两伤
邪热炽盛,伤津而至脱液、 耗气
相关条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
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 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9)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
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
辩证诊治:阳明病 病因病机:阳明热胜、津气两伤 症候分析:(如前图) 治疗方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主方: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用药:
知母18g 石膏50g 炙甘草6g 粳米9g 人参10g
三付 水煎服
O(∩_∩)O 谢谢!
病史:口渴善饥半年——热 胃热
现症:
消谷善饥,烦渴多饮,舌苔黄, 头痛而胀,急躁易怒,小便频 数,舌苔黄,脉象滑实而洪 数——阳明热证
烦渴多饮,饮后口渴难减, 口干舌燥,伴轻度乏力—— 热胜伤津、耗气
阳明热胜 津气两伤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大清气热,加人参益气以化生津 液。热退保津,津液充足以退热。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一、伤寒表实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0岁。

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晰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

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

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

用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1剂服药后,温覆衣被,须灾,遇身汗出而解。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按语:麻黄场为发汗之峻剂,用之不当,易生它变,不少临床医生畏惧麻、桂,不敢投用。

一见发热,便认为是温热之证,滥用车凉之品,反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或致久咳不已,或致低烧不退,或致咽喉不利等,不一而足。

盖表实证之发热,乃由卫阳闭郁,正邪交争所致,故发热必伴有恶寒。

这与温热病的发热不恶寒,并伴有口渴伤津之候,有其本质的区别。

风寒郁闭卫阳,故直须辛温发汗,寒随汗出,卫气一通,则发热自退,即《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也。

二、咳喘姜春华医案;胡某某,女,46岁。

咳喘已七年,近受风寒侵袭,胸闷窒塞,呼吸不利。

咳喘多痰,喉间作水鸣声,苔白,脉软。

以麻黄汤加味,处方:麻黄6克,桂枝9克,川朴9克,枳实9克,杏仁9克,甘草6克,2剂。

药后咳喘减轻,上方去川朴,加陈皮3克,又服2剂,咳止喘平,呼吸通畅,按语:本案为冷风哮喘。

肺内素有疾饮内伏,受风寒外感引发。

麻黄场外解风寒,内宣肺气,又加枳实、厚朴以肃肺下气,药中其鸽,则其效如神。

三、水肿(急性肾炎)陈华医案:刘某,男,9岁。

1984年冬因脸面突然浮肿,进某医院诊为“急性肾炎”,经西药治疗半月,证情反复。

近二日诸症加重,脸面浮肿,喘咳无痰,心烦不宁,小便不利,阵阵恶寒,舌淡胖,苔白腻,脉浮紧。

辨为风水泛滥之肿,因冬季风寒当令,外邪束表,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水泛肌肤所致。

处方;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茅根1D克,蝉衣5克。

2帖小便通利,诸症减轻。

伤寒论病例参考

伤寒论病例参考

13. 吴某某,女,62岁。

主诉:发热恶寒,1日发作3次,历时约40分钟。

现病史:患太阳伤寒,服麻黄汤3剂病势减轻,而冷热有时发作,病仍迁延不解。

症现发热恶寒,头眩自汗,病势虽不甚重,而1日发作3次,历时约40分钟。

当发热恶寒时,身便瑟然无汗。

检查:脉浮而软。

发作时脉象亦由浮转变为浮数无力。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3.诊断:太阳伤寒证型:表郁轻证证候分析:证属太阳伤寒,服麻黄汤三剂病势虽减,但冷热时作,一日三发,迁延不解,伴身倦无力,头眩自汗,脉浮而软,发作时多无汗,是表郁未解,证微邪微。

治法:辛温轻剂,微发其汗方药:桂枝二麻黄一汤46.潘××,女,49岁。

主诉:反复心下痞4天,伴嗳气呕吐下利。

现病史:患者有“慢性胃炎史”数年,4天前因饮食不节,浮现心下痞,高起如拳,食后嗳气频作,口臭口干,呕吐酸苦水液,肠鸣漉漉,大便溏,饮食不思,日见疲倦。

检查:触按其胃脘部,似有块物,但重按即无,抬手又起,中空无物,舌淡胖嫩苔白滑腻,脉滑按之无力,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46.中医诊断:太阳病变证(痞证)证型:寒热错杂水饮食滞痞证候分析:本证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邪热乘虚内陷,致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于中,气机阻滞而心下痞,按之濡。

又因水饮食滞,胃虚不化而见食后嗳气频作,口臭口干,呕吐酸苦水液,肠鸣漉漉,大便溏,饮食不思。

身疲倦,舌淡胖嫩苔白滑腻,脉滑按之无力均为胃虚,寒热错杂,水饮食滞之象。

治法:散水和胃消痞方药:生姜泻心汤生姜15g、干姜3g、黄连3g、黄芩6g、党参6g、炙甘草9g、半夏9g、大枣7枚。

11.王某某,女,35岁。

主诉:颈项拘急不舒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睡眠时不慎受凉,渐觉颈项拘急不舒,转动欠灵活,前医诊为“落枕”,经针炙治疗后不效,伴头痛,恶风寒,鼻寒流清涕,无汗,口不渴,大便偏稀,日行一次。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医案——伤寒(二)

中医医案——伤寒(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开泄兼安下法治愈“伤寒”遗热证病案:戎某,女,28岁。

初诊:1980年6月23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20天。

6月3日因发高热住院治疗,诊断为“伤寒”。

半月后高热虽衰而低热未除。

诊查:低热不清,下午较甚(38℃左右);胸脘烦闷,口干频欲饮水,大便日行,小溲色黄;舌红苔黄白中后部厚腻,脉濡数。

辨证:湿热郁蒸,阻滞气分。

治法:辛开苦降,分解湿热。

处方:黄连3g 黄柏6g 吴茱萸1g 桂枝1g 干姜1g 滑石20g 茯苓12g 橘皮6g 2剂二诊:6月25日,发热减轻,口渴亦稀,而咽内觉干,头昏耳鸣,心中懊憹不宁,大便2日未行,腹时隐痛,不时矢气,苔黄白厚腻较化,脉数反甚。

据述病中经行,今日方净。

湿热之邪尚留滞中焦而血海空虚,变从虚生。

治从前法中掺入咸寒之品,以安其下。

处方:黄连3g 黄柏6g 桂枝2g 玄精石15g(先煎)橘皮6g1制半夏6g 茯苓12g 石决明20g(先煎)青皮6g 炒枳壳10g 六一散15g(包煎)竹茹5g 两剂三诊:6月27日。

热退,脉数和,大便行,腹痛除,咽干亦减,心中尚感懊憹、夜寐梦多。

前方去六一散加益元散15g(包煎),白芍10g,3剂。

四诊:6月30日。

热退已净,纳食渐增,仍感头昏耳鸣,心时悸荡,夜寐未熟,苔化已薄,舌质尚红。

邪去而阴伤未复,虚火因旺,心神失宁。

再拟滋阴降火,和胃宁神。

处方:滋肾丸15g(包煎)穞豆衣10g 玄参15g 生甘草3g 白芍10g 制半夏6g 茯神12g 酸枣仁10g 龙齿12g(先煎) 3剂按语本案初诊是湿郁热蒸之象,故用苦辛法配合淡渗以分解湿热之邪。

药后热挫苔化,病邪有外达之机,而反见咽内干燥、心中懊憹、脉数较甚等阴伤阳亢见症。

询知经行方净,此乃经后阴血暗伤而变从虚生,非辛温之药助热耗津之弊。

正如叶氏《温热论》所谓:“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徬徨矣”。

症状为伤寒古方病案

症状为伤寒古方病案

治。此当用桂枝加附子汤,三啜而汗止。佐以芍药甘草汤, 足便得伸。
一舟子伤寒发黄,鼻内酸痛,身与目如金,小便赤而数, 大便如常。或欲用茵陈五苓,许曰:非其治也。小便和,大 便如常,则知病不在脏腑。今眼睛疼,鼻酸痛,是病在清道 中,若下大黄,必腹胀为逆。宜用瓜蒂散,先含水,次搐之 鼻中黄水尽,乃愈。
一武官为寇执,置舟中舼板,数日得脱。乘饥恣食,良 久解衣扪虱,次日遂伤寒,自汗而膈不利。一医作伤食而下 之,一医作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渐觉昏困,上喘息 高。许诊之,曰:太阳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 杏仁汤,此仲景法也。指令医者治此药,一啜喘定,再啜热 缓微汗,至晚身凉而脉已和矣。医曰:某平生未尝用仲景方, 不知其神捷如此。
震按:仲景《伤寒论》,犹儒书之《大学》《中庸》也。 文词古奥,理法精深,自晋迄今,善用其书者惟许学士叔微 一人而已。所存医案数十条,皆有发明,可为后学楷模,惜 限于卷帙,不能全录,留此数则,以窥一斑。
项彦章治一人,病发热,恶风自汗,气奄奄勿属。医作 伤寒治,发表退热而益剧。项诊其脉,阴阳俱沉细,且微数,
伤寒 许学士治乡人邱生者,病伤寒发热,头痛烦渴,脉虽浮 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许曰:虽麻黄证,而尺迟弱。仲 景曰:尺中迟者,营气不足,未可发汗。用建中汤加当归、 黄芪。翌日脉尚尔,其家索发汗药,言几不逊,许忍之,只 用建中调营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二服,发 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乎医者当察其表里虚实, 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取效临时,亏损五脏,以促寿限, 何足贵也。 〔附南史〕 范云初为梁武帝属官,时武帝有九锡之命。 云忽感伤寒,恐不得预庆事,召徐文伯诊视,问曰:可便得 愈乎?文伯曰:便瘥甚易,正恐二年后不起耳。云曰:朝闻 道,夕死可矣,况二年乎。文伯于是先以火煅地,布桃叶, 铺席,置云其上,顷刻汗出,以温粉扑之,翌日遂愈。云甚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方药】知母六两(9克)石膏一斤(碎)(30克)甘草二两(炙)(3克)粳米六合(9克)人参三两(9克)【煎服】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同白虎汤)。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入参汤主之。

(26)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2)【解说】本方用于阳明热盛,津伤气耗之证,或暑病见气津两伤者。

其特征是:在白虎汤证基础上突出烦渴不解,脉大无力之证,或兼见背微恶寒等。

在白虎汤中加人参,既清阳明之燥热,又能益气生津,一举两得。

【运用】一、发热许叔微医案:从军王武经病,始呕吐,俄为医者下之,已八九日,而内外发热。

予诊之曰:当行白虎加人参汤。

或云既吐复下,是里虚矣,白虎可行乎?予日:仲景云见太阳篇二十八证,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加人参汤,证相当也。

盖吐为其热在胃脘,而脉致令虚大,三投而愈。

(伤寒九十论·证三十六))按语:本案始因胃热呕吐,误用攻下,邪气弥漫,而致内外发热,恰合《伤寒论》168条“伤寒,若吐若下,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之白虎加人参汤证。

本案叙证过简,除发热外,还当有大渴引饮,脉来洪大,汗出恶风之证。

二、遗尿许叔微医案:城南妇人,腹满身重,遗尿,言语失常。

他医日:不可治也。

肾绝矣。

其家惊忧无措,密召予至,是医尚在座。

乃诊之曰:何谓肾绝?医家日:仲景谓溲便遗失,狂言,反目直视,此谓肾绝也。

予曰:今脉浮大而长,此三阳合病也,胡为肾绝?仲景云: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白虎证也。

伤寒论病案分析资料报告

伤寒论病案分析资料报告

伤寒论病案分析资料报告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对医护人员来说,了解伤寒的病案分析资料非常重要。

本报告将通过对某例伤寒患者进行病案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等内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患者基本情况该病例为男性,年龄55岁,已婚,工程师职业。

他在过去的两周内出现了高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并于近期就诊。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检结果,初步怀疑为伤寒病。

二、临床表现1、高热:患者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达到39.5℃,伴有寒战和畏寒感。

2、头痛:患者头痛明显,并伴有眼眶深陷的表现。

3、腹痛:患者感到腹部不适,而且出现腹痛和腹胀的症状。

4、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5、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表现为嗜睡、神经过敏、肌肉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6、皮肤症状:患者出现皮肤苍白、口唇发绀等表现。

三、影响因素1、病原学因素:伤寒病由伤寒杆菌引起,主要经由粪口途径传播,尤其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传播。

2、环境因素:伤寒流行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和气候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在污水处理不善或水源受到污染的地区。

3、个体因素:长期携带伤寒杆菌者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此外,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也容易受到感染。

四、治疗方案1、抗生素治疗:伤寒为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抗生素是常规治疗的关键。

在确定诊断后,应尽早开始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2、寒热疗法:对于高热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冷水擦浴等,以缓解高热带来的不适。

3、调整饮食:伤寒患者食欲不振,为了维持患者的营养摄入,可以采用分食、多餐少量的饮食方式,以及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

4、流质摄入:在伤寒病初期,患者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适宜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流质,以预防脱水和营养不良。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该病例的病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伤寒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的传染病,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

伤寒典型病例分析

伤寒典型病例分析

伤寒典型病例分析伤寒杨X,男,21岁,某酒店餐饮部主任,因高热、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乏力—周入院。

一周前开始发热,午后高达40~41℃,伴腹痛、腹胀、便秘,无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全身乏力,曾作上感治疗,用药不详。

入院检查:T:40.5℃,P:88次/分,R:28次/分,神清、表情淡漠,消瘦,重听;舌尖红、舌苔黄厚;右胸前皮肤有数个淡红色皮疹,压之褪色。

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质软有轻度触痛,脾肋下2cm。

血常规:WBC:3000/mm3,中性占56%,淋巴占38%,单核占6%,未见嗜酸细胞,EC值计“0”,入院时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结果:T0 1:160,TH l:80,PA 1:20,PB 1:20,入院后第七天再复查肥达氏反应,结果TO 1:640,TH 1:640,PA 1:20,PB 1:20。

病例分析:一、症状:1.持续高热,呈稽留热。

2.相对缓脉或重脉。

3.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伴腹胀、便秘、腹痛,无恶心、呕吐。

4.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伤寒面容),听力减退。

5.触诊见肝脾肿大,质软,伴肝有压痛。

6. 右胸前皮肤可见数个玫瑰疹,压之褪色(常见于胸,腹,背部和四肢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见于病程7~13天,数目少,分批出现)二、血常规:WBC:3000/mm3,中性占56%,淋巴占38%,单核占6%,未见嗜酸性粒细胞,EC值计“0”三、肥达反应:第一次肥达反应;第二次肥达反应。

四、伤寒典型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40~41℃为时1~2周以上),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伤寒面容),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等。

肠出血和肠穿孔是其主要并发症。

五、诊断: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验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一、偏头痛刘渡舟医案:李某,男,38岁。

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

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

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

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经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

舌淡苔白,脉浮略数。

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

治当发汗怯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麻黄4克,葛根1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

3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

原方再服,至15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

按语:本案脉证病机,切合葛根汤证。

临床服用本方后,常有脊背先见发热,继而全身汗出,这是药力先作用于经输而使经气疏通,邪气外出的反映,为疾病向愈之佳兆。

二、口眼歪斜毕明义医案:于某某,男,82岁,1983年3月25日诊。

时值隆冬大寒,患者早晨醒后,右上眼险及右口唇不自主的时时抽动。

回家就早餐时,家人发现其右侧口角偏向左侧,有上限险下垂,与之问答,口齿不清,三日后来我处诊治。

刻诊:右侧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消失,右侧口角歪向左下方,右侧鼻孔缩小,同时右侧鼻翼变小,鼻准偏向左侧。

苔薄白,脉浮紧。

脉证合参,属中风口眼歪斜。

治当解肌疏风散寒。

疏葛根扬:葛根、麻黄、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去核)各10克。

以水1000m1,煎至400m1,温服200mI,日服二次。

嘱服药后用温热绵物敷右侧整个面部,以使局部汗出。

1剂后,头痛项强鼻塞即除,言语较前清楚,口歪减其半。

又继服1剂,痊愈。

按语;风寒侵袭面部阳明经络,气血失荣,经脉失养,而病口噤。

《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噤。

”又本案见脉浮而紧,为风寒闭阻脉络之象,《金E要赂》曰:“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

伤寒病例

伤寒病例

寒湿咳嗽何某,女,4岁,发热咳嗽半月余,患者外感后,经过输液打针治疗,发热由高热转为低热,咳嗽一直未减轻,并未持续性咳嗽,伴有白痰,患儿纳差,汗出不畅,怕冷,没有精神,大便排出困难,舌质暗,苔白厚腻,脉沉细。

请大家写出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案。

辩证:太阳阳明并病合病: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而无先后次序之分并病:一经未罢,一经又起,有先后次序之分西药抗生素为苦寒之性,用之时间较长损伤患者阳气,导致风寒表证有向阳明寒积转变的迹象。

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治法:辛温开表,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清酒:炙甘草汤甘澜水: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米汤合服:三物小白散麻沸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去滓再煎: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1.32单某,女,35岁,工人。

主诉:失眠三个月余。

◆诊断:少阴病热化心肾不交证(黄连阿胶汤证)辨证分析:烦劳伤肾,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致心火亢盛,则五心烦热,失眠不能安卧;烦热不得卧,甚于夜晚阳入阴时,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口燥咽干,舌红绛无苔,脉细数,亦为阴虚火旺而致。

◆治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

◆方剂:黄连阿胶汤。

◆处方: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2.33田某,男,62岁,农民。

主诉:头昏目眩,身体颤抖5天。

◆诊断:少阴病阳虚水泛证(真武汤证)。

辨证分析:表证过汗损伤少阴之阳,肾阳日衰,不能化气行水,水气变动不居,上冲清阳,则头晕目眩;水气上凌于心则心悸;水气外浸筋脉,加之阳虚筋脉失煦,则背恶寒,筋脉跳动,身颤抖;水寒在内,筋脉拘急则脘腹痛;水寒困于下焦,肾阳虚气化失职则小便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均为阳虚水泛所致.◆治法:温阳化气行水。

◆方剂:真武汤。

◆处方: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黑附子3.33病例:何某,女,66岁。

右上腹反复疼痛20余年,复发10天,伴畏寒,发热,呕吐。

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

经西医保守治疗无效,欲行手术,因患者不同意,遂要中医科会诊。

伤寒病案

伤寒病案

仲景方剂临床应用26例仲景, 方剂, 应用, 临床十年前,我开始接触中医。

在翻阅中医书籍的过程中,听说《伤寒》《金匮》是中医立法处方的典范。

因而就以涉猎的心情浏览了二书,尽管二书辞义深奥以致不能尽解其意,但仍然为其叙述之周详、处理之严慎、立法之简洁所深深吸引。

于是开始研读了一些所能弄到手的各家关于《伤寒》《金匮》的注释本。

这样就更加感到《伤寒》《金匮》条理严密和方剂的神奥。

然使我感到疑惑是的,一般中医尽管崇奉仲景,而对仲景诸方却绝少采用。

询诸各相识中医,则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不外二点:1、仲景和我们相处的时间、地点不同,因而仲景所立诸方难以采用,特别是流行性热病的治疗,温病的卫气营血分证治疗已取代了伤寒的六经。

2、仲景的方剂严森简洁,如辩证不慎或稍有疏忽,即祸不旋踵,不如后世诸方平易而易于掌握。

以上二种说法,虽然言之成理,但总难以消除我胸中的疑问。

72年暑假,我自身偶患流感,诸医遍试桑菊、银翘及其各式变方均无疗效。

自忖诸症状极似麻黄汤证,即自拟麻黄汤一剂以试,方内麻黄用至二钱,那知方至药店,营业员拒不给药。

理由是:“时值夏月,重用麻黄二钱,真是以人命为儿戏。

”及经再三说明,始勉强给配,不料服后,竟霍然汗出,一剂而愈。

因而心中以为,只要方证相符,仲景方剂既不会不适于今人,也不会招来飞祸。

因些随后偶而为相识者进行治疗时,只要症状符合仲景诸方所列证候,就给予开列经方,而时常效如桴鼓。

现将我年来典型的运用仲景方剂的治验数则条列于下:(一)1975年3月9日本校教师的一个七岁女孩,平日身体一向强健,五天前突然发高热(40度),喘咳,血象检查:白血球20000/mm3,中性78%。

一医院医生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作西医常规处理,效果不很好,家长央求我予以中医治疗。

诊之,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直喊头痛,气喘而咳,无汗,脉浮紧数,脉摶110次/分,舌苔薄白,断为外感风寒,太阳为病表卫不宣,虑其化热内传,拟解表发汗宣肺平喘,处以麻黄汤(生麻黄钱半,桂枝一钱,杏仁二钱半,生甘草一钱)服后三小时,渗然汗出,体温下降,诸症悉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

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

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D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

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

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甘草10克。

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与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二、百日咳陈玉铭医案:林某某,女,7岁。

剧烈阵咳,数十声连续不绝,咳至面色青紫,腰背弯曲,涕泪俱下,须吐出粘痰方告平息。

过一二小时,咳声复起,如此反复发作,一昼夜二三十次,绵延月余,累服地霉素等无效。

脸有浮肿,食欲不振,严重时咳嗽则吐,舌白喉干,脉紧而滑。

因拟小青龙扬与之:麻黄1.5克,桂枝3.4克细辛1.5克半夏3克五味子2克,百部3克。

守方不变,共服7剂痊愈按语,痰饮内停之喘咳,其辨证眼目是咳至吐出粘痰方息,面有浮肿,舌白脉紧而滑等,故与小青龙汤温化之,投之神效。

三、肺胀(肺炎)熊曼琪医案:张某某,女,26岁,1986年9月22日诊。

患者八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

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

血常规;白细胞12,6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有下肺炎。

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末效。

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谈、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

予小青龙加石膏汤:炙麻黄、甘草、干姜、桂枝备6克,细辛5克,石膏(打碎先煎半小时)45克,五味子l0克,法半夏、杏仁、芍药各12克,苡仁15克。

伤寒之厥阴病案

伤寒之厥阴病案

厥阴病病案1.牛某,男,48岁。

主诉:腹痛3日。

现病史: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2天,时作时休,发作时右胁疼痛,如割似钻,连肩彻背,四肢厥冷,心烦呕吐。

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度冷丁、冬眠灵等治疗,疼痛不止。

既往有蛔虫史。

检查:舌淡边尖红,苔白有齿痕,脉弦。

大便化验有蛔虫卵。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答案:中医诊断:蛔厥证。

证型:寒热错杂。

证候分析:右上腹剧烈疼痛,时作时休,为蛔厥证特征之一。

蛔虫上窜入膈,可发生心烦,甚则伴有阵发性剧烈腹痛和呕吐,若一旦蛔虫内伏,其心烦、腹痛等证即可随之而缓解。

蛔虫内扰气机逆乱则脉弦,阴阳气不相顺接则四肢厥冷。

舌淡边尖红,苔白有齿痕为寒热错杂之征。

治法:寒热并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方药:乌梅丸。

乌梅、细辛、干薑、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2.索某,男,57岁。

主诉:胃脘疼,心下痞满,腹疼腹泻2年余。

现病史:两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胃脘疼,心下痞满,腹疼腹泻等症状,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长期服中西药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诸症更加重。

现症:近1周来每日大便2~3次,质溏,常有饥饿感,但又不欲食,伴见肠鸣、头疼、口苦咽干思饮,四肢逆冷,舌尖红,苔白腻,脉沉弦细。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答案:中医诊断:厥阴病。

证型:肝热脾寒,寒热错杂。

证候分析:腹疼腹泻由脾虚肠寒,运化失司所致。

阳虚不能达于四末,故四肢逆冷。

头疼、口苦咽干思饮由肝失疏泄,木火上炎所致。

肝热脾寒,气机升降失常,故胃脘疼,心下痞满。

常有饥饿感,但又不欲食,舌尖红,苔白腻,脉沉弦细等皆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象。

治法:寒热并用,清上温下,缓急止痛。

方剂:乌梅丸。

处方: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制附片川椒桂枝党参黄柏3.刘某,男,37岁。

主诉:食后呕吐三天。

现病史:三天前感冒后出现腹泻,服用泻火药、抗生素后出现食入即吐,胸满痞胀,气短体弱,大便溏,尿不黄。

检查:舌淡有干白苔,舌尖及边发红,脉细濡。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一、吐泻(患性胃肠炎)张志民医案:陈某某,男,5岁。

昨晚发烧,今晨末退次,拉稀二次,有粘液,嗜睡,抽搐昏迷,舌苔微黄,脉沉数。

系胃肠症状,病届在里。

经西医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与葛根芩连汤。

经服3剂,病愈。

按语:本案系太阳阳明合病。

邪留太阳则发热;邪陷阳明则吐利,胃络通心,浊热循经上扰心神则昏迷、嗜睡。

故予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紧阴止利。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二、脱肛胡献国医案:车某某,男,52岁,1984年5月6日初诊。

主诉脱肛两月余,三月前患肝硬化腹水住某院内科,经护肝、利尿、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处理,腹水消退而出院。

因便意频频,临厕努挣而使直肠下垂。

近来逐渐加剧,始则用手推后可以还纳,以后手推也难以还纳。

曾以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补中益气汤治疗月余未见起色。

诊见胸闷腹胀,烦热口苦,肢体困重,疲乏神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中心黄腻,脉弦滑数。

四诊合参,当属湿热之邪阻滞肠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

治以清热化湿,疏利气机。

处方:葛根3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5克,木香5克,麻仁15克,杏仁10克,5剂。

一周后复诊,患者胸闷腹胀减轻,大便通畅,便后直肠能自行还纳。

药既对证,效不更方,宗上方调理半月,脱肛痊愈。

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因框患肝硬化腹水,利尿后损伤律液,使肠道失润,大便秘结。

又观其脉证,一派湿热之象,故断本案为湿热下注,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有是证使用是方,不可落升提中气之巢臼,经用葛根苹连汤清利肠中湿热,并加麻仁、杏仁、木香等以润肠通便,果获良效。

三、掉眩(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陈奖文医案:李某某,男,68岁。

因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致使双下肢功能受限两年。

据诉多年来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

证见面赤声亢,头晕头痛,双下肢不听指挥。

脉弦滑有力。

处方:葛根60克,黄芩、黄连、胆星各15克,夏枯草、野菊花、地龙、败龟版各30克。

日1剂。

连服21剂,病告痊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老恕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老恕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老恕
老恕是一位医学才华横溢的中医名医,他在治疗伤寒方面有着卓越的
成就。

以下是他治疗伤寒的部分验案精选:
病例一:患者男,25岁,发热头痛,口渴。

舌苔薄黄,脉浮大数。


恕查看患者后,确诊为伤寒病。

他首先给患者开了一副清热解毒的中
药方子,同时叮嘱患者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

经过一
周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病例二:患者女,40岁,发热、头痛、咳嗽、乏力。

舌苔黄腻,脉滑数。

老恕诊断为湿温病(伤寒的一种)。

他给患者开了一副清热化湿
的中药方子,同时建议患者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例三:患者男,60岁,持续高热、头痛、咳嗽、气喘。

舌苔黄腻,
脉弦数。

老恕诊断为暑温病(伤寒的一种)。

他给患者开了一副清暑
化湿的中药方子,同时建议患者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清
淡易消化。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以上是老恕治疗伤寒的部分验案精选,他的治疗经验和方法对于现代
医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白虎加人参辩证要点:在白虎汤的基础上伴见气津两伤。 即在发热、汗出、烦躁、口渴、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燥、 脉洪大基础上又有口渴、饮水数升,或背微恶寒、时时恶风、气 短乏力之气津损伤,便为白虎加人参汤证。 (白虎汤相关条文 179、219、350)
胃热则能食 热胜伤津
阳明经热胜,气血运行不畅
消谷善饥,烦渴多饮,舌苔黄,头痛而胀, 急躁易怒,小便频数,舌苔黄,脉象滑实 而洪数——阳明热证
滑主里热,洪数主 里热蒸腾,气血涌
热扰心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盛。滑实洪数—里
热炽盛伤津之相。
烦渴多饮,饮后口渴难减,口干舌燥,
伴轻度乏力——热胜伤津、耗气
阳明热胜 津气两伤
邪热炽盛,伤津而至脱液、 耗气
病史:口渴善饥半年——热 胃热
现症:
消谷善饥,烦渴多饮,舌苔黄, 头痛而胀,急躁易怒,小便频 数,舌苔黄,脉象滑实而洪 数——阳明热证
烦渴多饮,饮后口渴难减, 口干舌燥,伴轻度乏力—— 热胜伤津、耗气
阳明热胜 津气两伤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大清气热,加人参益气以化生津 液。热退保津,津液充足以退热。
辩证分析:
相关条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
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 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9)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
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70)
辩证诊治:阳明病 病因病机:阳明热胜、津气两伤 症候分析:(如前图) 治疗方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主方: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用药:
知母18g 石膏50g 炙甘草6g 粳米9g 人参10g
三付 水煎服
O(∩_∩)O 谢谢!
伤寒论 辨阳明病 病案讨论 病例一
病例一 吕某,男,49岁,工人。2008年3月 就诊。口渴善饥半年,现症:消谷善 饥,烦渴多饮,饮后口渴难减,夜间 需进食饮水,口干舌燥,伴轻度乏力, 头痛而胀,急躁易怒,小便频数,舌 苔黄,脉象滑实而洪数。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27 mmol/L,尿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