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a
15
• 综合性医著----《外台秘要》 唐 王焘 • 藏医,宇妥·元旦贡布《四部医典》
a
16
医学教育
• 我国正规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时期 • 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是唐代的“太医署”
科分
医科 针科 按摩科(含伤科) 咒禁科
a
体疗 七年 少小 五年 疮肿 五年 耳目口齿 四年 角法 三年
17
第五章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 与医家的创新 (宋—元)
• 代表著作:《儒门事亲》 • 主要学术思想: 1、倡攻邪论。“邪去而元气自复”,“补之适足资寇”,
对攻邪与扶正关系强调攻邪,对汗、吐、下三法应用 的范围很广。 2、发挥了补的含义,认为凡能增益五脏者均可谓之补。 促进病人进补才是真补之道。 3、重视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致病因素。 提出“达时变”—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
(3)提出温病的诊断方法,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疒。
a
47
2、薛雪
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
代表作《湿热条辨》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 及诊治,是对湿热病专篇论说第一人。
3、吴瑭
字鞠通,江苏淮阴人。
代表作《温病条辨》
创立三焦辨证,指出温病发展过程中有上焦、 中焦、下焦的不同,并认识到三焦辨证与六经 辨证是不可分割的。
明清临证医学的成就
a
54
五、眼科
傅仁宇《审视瑶函》
六、喉科
郑梅涧《重楼玉钥》
(5)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由不同戾气引起。
(6)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引起。
a
46
(三)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叶桂
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
代表作:《温热论》

中国医学史总结课件

中国医学史总结课件
02
艾灸疗法
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点燃后在穴位上施灸 ,以温通气血,治疗疾病。
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疗法
通过手法推拿,刺激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舒筋活血、缓 解疼痛的目的。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05
中医学在现代的应用和影响
中医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部 分,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管 理、神经系统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等。
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医学的成就不仅影响了东亚地区 ,还传播到了欧洲、非洲等地,为世 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体系
阴阳五行理论
总结: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它认为 宇宙万物皆由阴阳和五行相互作用而形成。
阴阳代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则是指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能量状态。阴阳和五行相互作 用,解释了宇宙万物的生长、变化和相互关系。
中药的主要类型和功效
中药主要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 药三大类,每类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
效和应用范围。
动物药包括昆虫、蛇类、鹿茸等,具 有滋补强壮、活血化瘀、息风止痉等
功效。
植物药是中药中最主要的类型,包括 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果实等,具有 发散解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 筋活络等功效。
矿物药包括矿石、土壤等天然矿物, 具有清热降火、收敛固涩等功效。
02 古代哲学思想影响
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医学理 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医疗实践经验积累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 步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史精品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精品PPT课件
一、战国以来临证医学发展概况 二、医圣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医药学起源于 人类劳动实践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 活动与实践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社会背景
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春秋
社会经济 青铜器的推广使用
石工、玉工、骨工、铜工——商代
百工——周代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一、对疾病的认识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战国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概况 公元前31年“本草待诏”
二、《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主要成就:载药365种
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2、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君臣佐使; 七情合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的采集加工 炮制 3、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第四节 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清代岭南派画家苏长春所绘医和医缓图。
二、病因学
医和 “六气致病说”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医和在给晋侯 诊疾时提出,天有六气,阴、阳、风、雨、 晦、明,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 疾。这就是著名的“六气致病学说”,为 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内经》的基本精神与成就
(一)注重整体观念 人本身,人与自然
(二)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三)重视脏腑经络
解剖基础 (四)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 (五)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
问、灵枢两部分。 二、《难经》
成书于西汉 “独取寸口”,寸关尺三部 命门学说,三焦学说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xx年xx月xx日
中国医学史的起源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中国医学史上的医疗技术和器械中国医学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contents
目录
中国医学史的起源
01
VS
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部落中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医疗活动,包括对伤口的包扎、骨折的固定以及对草药的尝试使用等。
专门性研究
在专门性研究中,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医学发展状况,如明清时期的医学思想、民国时期的医学教育等。
跨学科研究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对中国医学史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研究。
医学史的研究现状
深度挖掘和精细化研究
未来,中国医学史研究将更加注重深度挖掘和精细化研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夏商周时期的医疗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夏商周时期开始出现专业的医务人员,如“巫医”。他们通过祈祷、祭祀等方式进行医疗活动,同时也开始出现药物治疗。
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
早期的医疗活动
黄帝内经
古代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的成书时期。这部医书包括了针灸、药物治疗等多种内容,成为中医的经典著作。
伤寒杂病论
挑战
随着生命科学、转化医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也带来了诸多机遇,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机遇
现代医学的挑战和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则是古代医学的另一重要著作,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为中医治疗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学的起源
历代医学典籍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医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医学典籍,如《千金方》、《肘后备急方》、《本草纲目》等。

中国医学史6精品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6精品PPT课件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特点: 1.每方详列主治、组成、药物炮制法、药剂修
制法——推广成药!
2.常用有效方剂多为丸、散等剂型;
3.记载大量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如逍遥散 、藿香正气散、牛黄清心丸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 《圣济总录》
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官广泛收集历代方 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编成的大规模方书。 200卷,方近20,000首,前代方书几乎全 被囊括。
一所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后改为惠民 局;修合熟药业务分离,后为和剂局;南宋 发展为太平惠民局。
▪ 元代:设有广惠司,下设有回回药物院
碑刻 惠民局
五、医药书籍编著刊行
(一)、综合性本草学成就 ▪ 《开宝新详定本草》(《开宝本草》公
元973年)载药983种
▪ 《嘉佑本草》(《嘉佑补注神农本草经 》公元1057年)载药1082种
▪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 现存全面注释《伤寒论》的最早专著 ▪ “以经释论”!
▪ 《伤寒明理论》简明辨析伤寒50证
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二、《内经》、《难经》整理注释
元·滑寿,著《读素问钞》、《难经本 义》,综合了历代医学家对《内经》、《难 经》注释,辨论比较精确,考证亦较详审。
第四节 医学各科的成就
医疗慈善机构和管理
▪ 安济坊、病囚院、漏泽园、保寿粹和馆… ▪ 安济法:世界上早期颁布的济贫法
二、医学教育
▪ “三舍”升试法(王安石):上舍、内舍、外舍
• 理论考试、医疗技能和医疗得失考核 • 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
▪ 太医学教育(宋徽宗):方脉科(大方脉、小方 脉、风科)、针科(针灸、口齿、咽喉、眼、耳 )、疡科(疮肿、折伤、金疮、书禁)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2023-11-05CATALOGUE目录•中国医学史概述•中国传统医学•中国近代医学•中国现代医学•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中国医学史上的学术流派与传承•中国医学史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01中国医学史概述起源中国医学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商代。

在古代,医学与巫术密不可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逐渐从巫术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要点一要点二发展中国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逐渐形成,出现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等著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理论。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药学巨著。

中国医学史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医学史的主要流派与思想主要流派中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如伤寒派、温病派、寒凉派、补土派等。

这些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中国医学史上的主要思想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藏象学说则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国医学在多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中国医学在理论上提出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思想,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医学在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按摩等。

此外,中国医学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参考。

贡献中国医学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理论和方法逐渐被世界各地所接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和普及化。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气血理论
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强调对气血的调节和保养。
脏腑理论
将人体分为脏、腑、经络等几部分 ,强调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疗效
方剂组成
中药方剂由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组成,强调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
未来,中西医结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范围将 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先进,临 床应用将更加普及,同时还将注重培 养中西医结合的人才队伍,加强中西 医结合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医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 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医学疗 法之一。
03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名医的生平与成就
华佗(145-208年)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还创作了《青囊书 》、《麻沸散》等医学著作。
张仲景(150-219年)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发展了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的起源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医传承和发展
中医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 同的流派和理论体系,如伤寒学派、温病 学派等。这些流派和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 和丰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
04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古典医籍的版本与校勘
《黄帝内经》

中国医学史总结课件

中国医学史总结课件

❖ 四、导引:一种医疗保健体操,起源于原始舞蹈, 是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摇筋骨、 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
❖ 五、多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 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
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奴隶社会
❖ 一、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是显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 卜辞;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者居多。
❖ 八、《礼记》中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医学 指的是《神农本草经》、《黄帝针灸》、《素女脉诀》 )。
❖ 九、《左传》中关于居住环境的记载:“土厚水深,居之 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
❖ 十、酒的作用:通经活络、令精神兴奋、驱寒散 瘀、麻醉镇痛、消毒杀菌、溶媒的作用。为“百 药之长”。最早记载是甲骨文中的“鬯其酒”。
❖ 十一、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相传由商代伊 尹创制。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而转变为用 熟药,由单味药转为复味药,有利于后世方剂学 的发展。
❖ 十二、《周礼·天官》记载:“凡民之有疾者, 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这 是最早关于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的记载。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封建社会)
❖ 成就:《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系 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我国古代 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魏晋以后历代诸家本草学,都是在该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七、《伤寒杂病论》
❖ 1.作者东汉张机(张仲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 2.内容和成就:⑴提出辨证论治范例①确立伤寒及内科杂
❖ 3. 基本精神:⑴注重整体观念:①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 的②人体自身是统一的③人的心身是统一的④人与社会是 统一的;⑵重视脏腑经络;⑶运用阴阳五行学说;⑷此外, 《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 也都有丰富的阐述。

中国医学史夏春秋 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夏春秋 ppt课件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
中 疡医——掌肿、溃、折疡之祝药,刮杀之剂
国 医
兽医——掌疗兽疾、兽疡


考核: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等级:
十全为上 十失三次之
十失一次之 十失四为下
十失二次之
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
中 而入于医师。
国 医 学 史
第四节 医学理论的萌芽




中 国 医 学 史
中 国 医 学 史
中 国 医 学 史
中 国 医 学 史
中 国 医 学 史
中 国 医 学 史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一、对疾病的认识
甲骨文字:
中 国





疾病的命名:
按照体表部位 :疾首(头病)、疾目(眼病)、疾耳(耳病);
根据疾病特征 :疾言、蛊、龋 ;
• 收载药物126种,包括动物药67种、植物药52种、

国 医
矿物药3种、水类及不明4种。简述药物产地、形

史 状、特征、效用。
古籍中的医药卫生记载
《西山经》载:“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
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gǔ róng),食之
使人无子”、“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
,名曰栎,食之已痔”
丝状菌
淀粉 + 酒曲

酵母菌
酒曲
条件:天然野果发酵的启示 谷物剩余 酿酒术、农耕 经济空前发达
酒的药用:“酒为百药之长”
中 1 . 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
国 医
2 . 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去寒气、消毒杀菌;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
挑战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中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医学需要 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点和成果,形成更加完善、科 学、实用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创新
中医学需要不断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创新等方面。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深入研 发,提高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中药的现代 化进程。
04
黄帝
被誉为中医之祖,他对内经进 行整理和总结,奠定了中医理
论基础。
扁鹊
被誉为神医,他首创了四诊法 ,并著有《难经》。
张仲景
被誉为医圣,他著有《伤寒杂 病论》,该书是中医临床医学
的经典之作。
华佗
被誉为外科圣手,他发明了麻 沸散,并首创了五禽戏。
经典医药著作及其价值
《黄帝内经》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 为中医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病因病理学说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外因和内因 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外因包括六淫 和疠气,内因包括七情和饮食等。
中医学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体系,为人类健康做出了 重要贡献。
临床实践经验丰富
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实践经验,为治疗各种疾 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融合了多学科知识
中医学融合了哲学、天文 、地理、气象等多学科知 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02
CATALOGUE
中医学早期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的医学
甲骨文中的疾病记载
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疾病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商代人们 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
青铜器与医药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在医疗方 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针灸、外科手术等。

中国医学史(全)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全)ppt课件
• 上品——120味——养命以应天(君) • 中品——120味——养性以应人(臣) • 下品——125味——治病以应地(佐使)
• 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 味等药物学理论。
中国医学史(全)
23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末。
• 张仲景的生平
中国医学史(全)
21
黄帝内经的内容与成就
• 阴阳五行学说 • 藏象经络学说 • 病因病机学说 • 诊法治则学说 • 针灸运气学说
中国医学史(全)
22
《神农本草经》——现存第一部药书
《神农本草经》三卷,大约成书于东汉。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 365种药物: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
矿物药46味。 • 分上中下三品:
中国医学史(全)
32

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公元265~960年,西晋~五代)
1、医学理论的提高 2、方书编撰 3、药学的成就 4、临证医学的显著进展 5、中外医学交流
中国医学史(全)
33
朝代年限:(695年)
• 晋:265~420==156年
• 西晋:265~317(280年灭吴后统一) • 东晋:317~420
中国医学史(全)
12
2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夏~春秋)
药物知识的积累和酒的应用以及汤液的制作 对中医药制剂影响深远。 • 药物知识的积累
• 《周礼》、《诗经》、《山海经》、《离骚》
• 酒的应用:夏·仪狄造酒 醫 • 汤液的制作:商·伊尹创制汤液
中国医学史(全)
13
中国医学史(全)
• 气、精、神:《管子》 • 阴阳:《周易》 • 五行:《尚书》 • 天人相应:《礼记》《管子》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李时珍
世界影响
该书集明及历代本草之大成,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之一。
世界地位
159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朝鲜、南洋、欧洲等地,被公认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之一。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医药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所著的《傅青主女科》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妇科医学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妇科临床经验,对后世妇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
主要论述杂病的辩证论治,涉及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药物学经典
成书于东汉时期,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中药学成就。
1
《难经》
2
3
成书于东汉至三国时期,主要论述了脉诊、针灸、病因、病机等方面的中医理论。
经典医著
将脉象归纳为27种,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期医学典籍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
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前者侧重理论阐述,后者侧重实践应用。
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医学的“四部经典”之一。
03
《黄帝内经》
02
01
东汉张仲景所著,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果,创立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医学巨著
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辩证论治,为后世中医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补土学派
总结词:研究脾胃病及内伤虚损病
主要著作:《脾胃论》
代表人物:李杲
学术特点:重视脾胃,主张“补土生金”,强调饮食调理
滋阴学派
总结词:研究内伤阴虚病

中国医学史绪论课件

中国医学史绪论课件

生并进行医学教育。
私立医学校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民间机构和私人开办了医学校,如明代
“三因书院”。
传统师承制
03
在古代,医学传承主要以师徒传承为主,通过口传心授、临证
示范等方式进行医学教育。
现代医学院校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逐步建立了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层次 。
《伤寒杂病论》
总结词:中国古代医 学典籍之一,系统总 结了伤寒和杂病的病 因、病理及诊治方法 ,对后世医学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1. 形成背景:该书约 成书于东汉时期,作 者张仲景为东汉名医 ,以六经辨伤寒,以 脏腑辨杂病。
2. 内容特点:分为《 伤寒论》和《金匮要 略》两部分。前者论 述了伤寒病的病因、 病理及诊治方法
药王孙思邈
总结词
医药学家,著《千金方》,重视预防医学。
详细描述
孙思邈,是唐朝时期的医药学家,被尊为“药王”。他著写了《千金方》,该书 是一部百科全书的医学著作,重视预防医学,对于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4
中国医学史绪论中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
01
02
总结词:中国古代医学 典籍的代表之一,包含 了丰富的医学思想和临 床经验,对后世医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医学院校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得以建立和发展,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 学院等。
医学专业设置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专业设置逐渐完善,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等多个专 业。
中西医结合教育
01
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兴起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

中国医学史绪论-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绪论-PPT课件

概说中医
一、中国医学越来越走向世界 二、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三、中医为什么管用 四、独特的疗法 五、学习中医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我国有不间断的文字记载的历史
中医为什么管用
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 针灸
学习中医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主要为汉医
2.中医具有完整的哲学框架和缜密 的理论体系
3.中医学是一种古代经验医学,几千 年发展使其完善程度大大超过其他古 代医学
4.关于中医现代化问题
一、什么是医学史
概念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 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 科。
绪论
二、中医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原始 社会
“封诊式”: 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
四、战国至三国时代:
1. 发明了外伤创口的药物和酒剂消毒剂; 2.《五十二病方》
①水银制剂治疗癣疥; ②手术治疗痔瘘病。 3. 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发现三联律脉(《足臂十一脉灸经》) 5.腹腔穿刺放腹水(《黄帝内经》 6.华佗“麻沸散”
五、晋 代:
元代 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发明了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
九、明代至清代: 明代——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明末——世界上最早提取生物碱:乌头碱
十、近现代:
中医药事业、教育、科研取得长足进步 和发展….
八、宋元时代:
宋代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
八、宋元时代: 针
宋代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铜书局;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
4
主要内容
• 1.脉学与针灸 • 2.药物学 • 3.炼丹与服石 • 4.重要方书 • 5.养生(自学) • 6.中外医药交流(自学)
中国医学史
5
第一节 脉学与针灸 一、王叔和与《脉经》
• 作者:晋 ·太医令王熙,字叔和
• 《脉经》:10卷98篇,包括诊脉、脉形、 脉象与脏腑关系,妇人、小儿脉辨识等。
中国医学史
25
• 医药学与服石之风的斗争
• 石发、散发,《诸病源候论》列专篇论述 了26种石发病候。发烧、生大痈疽、全身 溃烂、神志癫狂等。
• 孙思邈:“宁服野葛,不服五石”,“有 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水银项说: “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 《抱朴子》认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 者服食,致成废笃,不知若干人矣。方士 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
中国医学史
26
第四节 重要方书
• 道教:创始于民间,东汉末年正式出现,李 唐时期得到提倡。 追求无欲、无为,养生保命,崇尚炼丹。 炼丹实践中成为近代制药化学的先声。
中国医学史
3
宗教文化
•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魏晋时期有了很大发 展,南北朝时期发展进入高峰时期。 传入中带来了很多国外的文化信息和医药 知识。
• 玄学:揉合儒道二家学说的唯心主义哲学思 想体系。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 康、向秀、郭象等。 “思辩性哲学”
9
二、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 作者:晋·皇甫谧,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 生。
• 《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并以原本形 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建立了较完整 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 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上河图
宋代的市井生活,有四处反映了我国当时医学的盛况 一处描绘了当时的医药世家赵太丞家。既是一家诊所,又是一家 生熟药店。门前竖起4座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广告牌“本堂法制应 症煎剂”八个大字。
画中的一个儿科诊所,门前挂着一个挑子,上面写着“专治小儿 科”。堂内坐着一位医生,旁边有一人领着小孩请医生诊治。 另一家诊所大门上挂着“小儿科”招牌,门前等待就诊的人很多。 图中还有一处骨科诊所。门前竖起的招牌上写着“专门接骨”字 样。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校正医书局
翰林医官院 开设国家药局 校正医书局 太医局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医官选拔 1. 年龄40岁以上,考核优秀者
2. 师授者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设立医疗慈善机构
安济坊:拯疗家贫者 养济院:收四方宾旅患者 福田院:收老疾孤寡者 慈幼局:收养弃婴 漏泽园:家贫无葬地者
(二) 专业分科较细,学生数有增加
时间
科目
学生人数
嘉佑五年 (1060)
大方脉、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 120
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疡 肿兼折伤
熙宁九年 方脉科(大、小方脉、风科)
300
(1076) 针 科 (针灸、口齿、咽喉、眼、耳)
疡 科 (疮肿、金疮、书禁、折伤)
元丰年间 大方脉、风科、小方脉、产科、眼科、 300
理 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
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中期后渐衰。 广义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狭义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
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批判佛、道哲
学的直接产物。 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①本体论问题(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提出气本论哲学) 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性和情是体用
病囚院:疗犯人之疾

二、开设国家药局
背 景:
王安石变法环境下,1076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开办官办药局又称 “卖药所”, 当时制、贩假药泛滥,国家实行医药购销专卖的举措。 卖药价格区别对待(无偿送药;低价售药;正常出售)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卖药所”却坚持下来并有了进一步发展, 到了1103年已经发展到7所,1114年后卖药所或改称“医药惠民 局”,或改称“医药和剂局”。 1130年,南宋政府在临安重建药局,后来改名为“太平惠民局”。 1078年,官办药局为了统一制药质量标准,将所属药局的一种成 药处方配本编辑成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 金代医学教育仿宋制,元代对医学教育重视
医学校有13科,后并为10科,增设了正骨科。 元代注重对学生严格考核,对各级教师实行考核奖励制。
第二节 古医籍的整理和方书成就
一、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1057年宋政府专设 “ 校正医书局 ”
[宋 ·校书图]
校正医书局先后校正 《素 问》 《伤寒论》 《针灸甲乙经》 《脉 经》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外台秘要》 《嘉祐本草》 《图书本草》等重要 医学著作。
三、发展医学教育
宋重视医药人才培养,医学教育比唐更有发展 北宋初,太常寺下设太医署(992年改称太医局) 1076年太医局从太常寺分离出,成为独立医学教育机构, “三舍法”推广到医学教育
(一)体 制:
太医局设提举(校长)1人,判局(副校长)2人 规定判局由 “ 知医事者为之 ”,每科设教授1人。 1103年医学校置于国子监管辖之下, 医学校第一次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于是问她:“常服何药,如何不 急为疗治?”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 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如今还是 吃人参养荣丸。”
人参养荣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炙黄芪、当归、熟 地黄、白芍、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甘草组成,将 上述十二味药粉碎成细粉,再用生姜、大枣煎出浓汁,和 上药粉末为丸,最后加蜜制成水蜜丸。是一首温补气血的 方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 病后虚弱等证。
(1078--1085) 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疡 肿兼折伤、针灸
(三) 课 程
除《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太平圣 惠方》外,增加《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千金 翼方》、《脉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龙 木论》等。
(四) 学校以择优原则建立 “升舍” 制度。
按成绩把学生分成“外舍”、“内舍”、“上舍”三个 等级,成绩合格,逐级递升,特优秀者可越级。 考试形式:公试和私试,每月一次私试,每年一次公试。 太医局为学生建立医疗档案,轮流为太学、武学、律学、 算学、艺学等学生和各营将士治病。 学校每年“比较”一次,分为上、中、下三等,成绩优 秀者给予物质奖励。
关系,而心是“主宰”)。 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格物致知 即物
穷理)
宋元时期医学发展的特点
1. 宋金元政府对中医药重视,儒医的出现,中医学的发 展出现了质的飞跃; 2. 国家设有医药卫生机构,制订了医事制度和法规; 3. 医学著作大量出版(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4. 临证医学的全面发展; 5. 学派的形成——金元四大家; 6. 中外医药交流日渐频繁。
中国医学史
The history of TCM
基础课部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第五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1)
(宋--元 公元960--1368年)
社会背景 1.宋金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圭表 黄赤大距) 3.宋代发展文官统治,重视文人培养
社会背景 1.宋金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圭表 黄赤大距) 3.宋代发展文官统治,重视文人培养 4.宋代理学与新学流行
二、开设国家药局
1076年宋政府在汴梁开设了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 官办药局----太医局熟药所
制作和出售成药 药材的收购和检验 实施昼夜售药 开展药物炮制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 ·中国医学史
宋 代 医 药 惠 民 局
《红楼梦》第三回说林黛玉的母亲 死后,被接进贾府见贾母,众人见黛 玉年貌虽小,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便 知她有不足之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