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猫》(第二课时)教案
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四年级下册优秀(

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四年级下册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猫》的第二课时,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课文中描述猫的习性、特点和行为展开,着重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具体包括猫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了解猫的特点和行为。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猫。
3. 增进学生对猫的喜爱,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描述猫特点的语句。
教学重点:掌握猫的习性、特点和行为,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猫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了解猫的特点和行为。
3. 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猫的习性、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猫。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描述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观察来描绘猫的特点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猫,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猫在生活中有哪些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猫》第二课时2. 内容:猫的习性猫的特点猫的行为猫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猫,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其特点,不少于100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关于猫的其他文章,了解猫的更多信息,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课文的重点段落,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猫的习性、特点和行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和爱心。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课文。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思考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课文《猫》相关教学资料。
2.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
3.学生熟悉的动物课件。
4.课堂布置好学生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2. 热身启动•让学生看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里或者周围是否有养过猫,有什么感受。
3. 主体教学1.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猫”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注重重点内容的解释。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猫”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了解学生对猫的认识和想法。
4. 拓展延伸•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并进行简要讨论。
•让学生猜测猫在不同情景下的表现。
5. 小结反馈•请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调学习要点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猫的生活习性,增加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板书设计•标题:《猫》七、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
2.描述你家里养的宠物或者周围见到的猫的生活习性。
3.阅读相关有关猫的故事或资料。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第2课时优质示范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第2课时优质示范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猫》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通过对猫的描述,让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情趣,适合学生朗读和欣赏。
本节课为第2课时,主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在课文细节的理解和语言运用上,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妙;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4.表达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3.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学生跟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外貌特征。
教师简要介绍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猫的可爱和生动。
朗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猫为什么喜欢晒太阳?”“猫为什么会捉老鼠?”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 (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13 猫》的内容,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3.理解作诗的目的,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4.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兴趣,激发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13 猫》的内容。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歌中的抒情语言。
三、教学准备1.课件: 诗歌《13 猫》的PowerPoint演示。
2.课堂环境: 墙上贴有相关图片和与猫有关的素材。
3.辅助工具: 语文课本,录音机。
4.教师准备: 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熟悉《13 猫》的文本和诗歌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猫有关的音乐,营造诗歌的背景氛围,引导学生思考猫的形象。
2. 学习诗歌《13 猫》(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13 猫》,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分组朗读(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理解诗歌内容(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深入探讨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5. 诗歌赏析(10分钟)教师对诗歌进行赏析,解读诗中的抒情语言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6. 小结与延伸(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延伸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
五、课后作业1.背诵《13 猫》这首诗歌。
2.写一篇感想,描述你对猫的态度,并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围绕诗歌《13 猫》展开,通过诗歌带领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第二课时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活中与猫有关的话题;
2. 观察描写猫的语言,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力;
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研究课文《猫》;
2. 研究与猫有关的知识;
3. 观察描写猫的语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观察描写猫的语言,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力。
四、教学过程
1.复导入
教师可自由选择方法复前面学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出本课内容。
2.新课呈现
1. 教师播放《猫》课文,让学生有个整体了解;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课后讨论课文内涵区别。
3.课堂练
1. 学生分组模仿或编写与猫有关的故事;
2.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互相修改和完善故事并进行展示。
4.巩固反馈
让学生自己欣赏其他小组的故事,总结课上表现好的小组,让优秀小组分享经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
教师可从学生的课堂表现、题本和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学习到与猫有关的知识,辅助学生进行语言运用,为今后进行写作奠定基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3 猫(第二课时)(教案)

猫(第二课时详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上的效果。
2.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3.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本课重、难点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感受作家独特的语言特点。
三、课前准备PPt、课堂小练笔专用纸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生介绍猫的性格特点(出示形容猫性格的关键词)看到这些词语,你想起了哪只小动物?你能选择一对矛盾的性格来介绍介绍它吗?2.提出本课学习任务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是表达爱猫之情,那这节课学什么呢?主要就研究一个问题:作家怎么通过文字来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的。
情感都藏在文字里呢!二、共学——解疑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提出共学提示: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1.学习第二自然段先来看第2自然段,细细读,你能从字里行间发现老舍对猫的喜爱吗?提起笔,圈一圈、画一画,与旁边的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语气词”体会怜爱之情。
(2)指导朗读,注意口语化,聊天似的语气。
2.总结“三读”学习法3.小组合作学习3-6自然段预设(1)赏析“小梅花”借助书中的泡泡图,体会到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就藏在这修辞中。
比较发现“小梅花”和“小霉花”“梅花”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预设(2)赏析“蹭”引导学生认识“蹭”带有亲切感,想象小猫蹭老舍先生的腿要表达些什么?进一步体会猫亲人,人爱猫的情感。
赏析“踩印”出示学生的问题:“印”这个字能去掉吗?引导学生发现:在作者眼中,这一个个小脚印就像一个个(印章)图章,轻轻沾满了(印泥)油墨印在稿纸上,很有美感。
去掉印,就体会不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了。
小结:爱猫之情藏在动词中呢!预设(3)赏析“丰富多腔……”“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看出了作者的认真观察,如果不爱猫,就不会认真观察。
字典里只有“丰富多彩”这个词,老舍呀就把这个词语里的最后一个字换了下,就写出了小猫的温柔可亲,可见写作的功力。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的第二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猫的形态特征、性格特点的描述,以及对猫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猫的特点,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形态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检查预习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对课文中关于猫的形态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进行讲解。
4. 品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 小结课堂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猫》形态特征:性格特点: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下列句子。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猫”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猫》,让学生了解了猫的形态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他们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教材章节与内容:《猫》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猫的形态特征、性格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学习任务一:回顾课文,关注猫的特点1.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整体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老舍先生家的猫性格古怪和淘气的特点。
你能用上不同的关联词,把它们串起来,连成一段话来说一说吗?课件出示: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师:老舍先生家的猫性格实在古怪。
……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猫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
猫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
3.让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自然段,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又________又________又________,它高兴时会________,不高兴时会________。
它既________又________。
4.交流讨论。
预设: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5.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汇报交流·用身子蹭你的腿,伸出脖子要求抓痒。
·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长短不一、丰富多腔地叫唤。
·咕噜咕噜给自己解闷。
6.联系实际请你边读边想象,这只猫还有哪些表现?预设:●用舌头舔爪舔你的手;●晚上睡觉的时候会自动跳到床上和你睡觉;●把你的毛线团抓成一堆线;●在你看书的时候自动趴在你的身上让你抚摸它;●不管走到哪它都会跟在你的身后;●摊开肚皮让你挠它的肚皮。
7.体会课文用事例表现特点的写法。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教师提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能把猫古怪的性格特点写得这么好?学习任务二:品读语句关注独特表达1.老舍先生如何把小猫的特点写清楚的?预设: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三对矛盾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预设:采用总分总结构,结构清晰;善于观察;用事例表现特点。
2.读句子,关注语气词的用法●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①表面是说猫的不好,实际是表达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明贬实褒②朗读感悟,“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第二课时-市级优质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第二课时-市级优质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
2. 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技巧。
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回顾猫的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细节描写1. 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猫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
2. 小组讨论,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如何表现猫的性格特点。
3. 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尝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家里宠物的小作文,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宠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有较大的进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生字词学习方面,学生能主动查找资料,积极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明显提高。
但在细节描写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五、评价与反馈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如下:1. 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3猫》第二课时-市级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3猫》第二课时-市级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课文研究,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2. 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生字词的研究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情感把握。
3.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复上节课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 研究生字词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引导学生逐个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
3. 朗读课文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指导朗读技巧。
4. 理解课文1. 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5. 拓展研究1.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猫的认识。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创作以猫为主题的短文或绘画。
6. 总结反馈1. 教师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研究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四、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 家长协助学生查阅生字词,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3.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或绘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3猫》第二课时市级一等奖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13《猫》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猫》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4. 细节描写: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5. 表达能力培养: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4)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2.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5. 细节描写: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6. 表达能力培养: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猫2. 板书内容:(1)课文结构:导入朗读解析描写表达(2)学习重点:生字词细节描写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2.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3. 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猫》(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猫》(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猫》中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2.学习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价值观念。
3.了解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一切,体会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猫》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生字词语的意思。
3.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意义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语境填空和造句。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谈论学生家中养的宠物或者大自然中的小动物,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猫》这篇课文。
2. 学习新课1.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
2.解释生字词语,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4.完成课文理解题和生字词语填空题。
3. 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关于猫的文章或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
2.为学生展示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猫的生活习性。
3.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宠物猫的文章,可以描述自己家中的猫或朋友家的猫。
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日记,描述一天中与猫相处的经历。
要求使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着《猫》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使之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生字词,梳理了课文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
(板书:猫)2.检查复习。
(1)课件出示词语,师指名认读。
(2)师指导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猫的哪几种不同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预设:写猫在成年时和满月时的不同的形象;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设计意图】本课一开始,通过检查复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
同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板块二品词析句,体会“古怪”1.学习第1自然段。
(1)师引导:“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课件出示段落。
(3)指名朗读。
师:这段话中,我们看到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结合图片以及平日所观察到的细节,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
(出示课件)①师指名描述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老实,喜欢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板书:老实)师:这真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猫啊!注意读句子时要读出你的感受。
②(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二幅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贪玩,决定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板书:贪玩)师:猫真贪玩,居然出走一天一夜也不肯回来。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师指名读)③(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三幅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尽职,只要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就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板书:尽职)师:猫多么尽职啊!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最有感触呢?认真地读一读。
(4)改写句子。
①(出示课件)师:谁能不改变句子意思,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师指名回答)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②师:这只猫多么有决心啊!师指名用“非……不可……”说一句话。
《13猫》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3 猫》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生气勃勃”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能将自己的观察所得与同学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感情,学会尊重生命。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2)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或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所描述的猫的特点。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3 猫》,请大家说一说猫的特点是什么?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猫的哪些方面?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4.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记忆。
3.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3 猫》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
2. 家长签字确认。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13 猫》,让学生了解了猫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第二课时-市级优质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第二课时-市级优质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13猫》的基本内容和情节发展。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隐含信息。
-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 研究理解课文《13猫》中的主要情节。
- 研究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隐含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13猫》,教案,黑板,粉笔。
- 学生准备:课本,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13猫》这篇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
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13猫》。
2.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有多少只猫?- 猫们是怎么一只一只地消失的?- 故事最后留下了几只猫?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隐含信息。
2. 教师总结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拓展练(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课堂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独立阅读、讨论与总结、拓展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然而,部分学生对于隐含信息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节课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3猫》第二课时-市级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3猫》第二课时-市级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13猫》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任务。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13猫》的内容和主题。
-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13猫》- 阅读理解题目准备- 分组卡片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5分钟)- 让学生集体朗读《13猫》这篇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2.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阅读理解题目。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答问题,并互相帮助。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小组展示(10分钟)- 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答和讨论过程。
-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答。
5. 拓展活动(15分钟)-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新编写《13猫》的结局或创作一个新的情节。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创造力。
6.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 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故事,并进行书面或口头表达。
参考资料-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13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3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性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猫的特点,领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对观察动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如何描写猫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词语,导入新课。
1.引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生字词,梳理了课文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猫》。
(板书:猫)2.检查复。
1)【课件出示】词语,师指名认读。
尽职、抓痒、稿纸、咕噜、屏息、凝视、丰富多腔、解闷、花盆、温柔可亲、天真可爱、任凭、生气勃勃、遭殃、彼此、逐渐、无忧无虑、贪玩、性格古怪、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枝折花落2)师指导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猫的哪几种不同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预设:写了猫在成年时和满月时的不同的形象;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默读第一节,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例如,“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屏息凝视,非……不可”(用“词素合成法”理解“屏息凝视”)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它贪玩在——,它尽职在——”4.【课件出示】一起来看课后第三题的小练笔。
例如,“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用段落中红色的词“说……吧……可是……”写一段话。
预设:说小猫温柔吧,它的确有时候很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有时候又那么勇猛,别说老鼠和小虫,就是见到蛇也敢斗一斗。
13《猫》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猫》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乐于写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描述的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意思,学会运用。
3. 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课文文本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猫的哪些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描述猫的?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观察与表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 学生结合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口头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与表达等方式,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观察事物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13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13 猫第二课时(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动物,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阅读与分析。
3. 课文大意的理解。
4.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课文的阅读与分析。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猫的哪些知识?同学们对猫有什么看法?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三、课文阅读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关于猫的哪些故事?从课文中我们能感受到猫的哪些特点?四、深入理解课文(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 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课文?作者想通过这篇课文传达什么信息?五、拓展阅读(5分钟)1. 教师推荐与猫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猫的其他知识。
2.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对猫的看法。
板书设计:1. 生字词板书: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课文结构板书:概括课文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2. 谈谈自己对猫的看法,并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加强巩固?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引导?3. 课堂讨论是否热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4.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的原则1. 简洁性:板书应当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文字,用简短的词语或句子概括重点内容。
13猫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13 猫第二课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猫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学习笔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猫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拼写。
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分析课文结构(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3.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猫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四、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 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词语写两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
六、课后反思(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13 猫性格特点:古怪贪玩尽职生活习性:吃饭睡觉玩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导入、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朗读课文等环节,使学生对猫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难点
叙述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默读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的确 成天 无忧无虑 多么 屏息 凝视 非……不可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屏息凝视”)
②比较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4.阅读链接
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同样写猫,有什么不同?
预设:夏丐尊写对猫的喜爱,用了衬托的方法,从妻子孩子对猫的喜爱,表达自身的喜爱之情。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用上面段落中“说……吧……可是……”写一段话。
预设:说小猫温柔吧,它的确有时候很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有时候又那么勇猛,别说老鼠和小虫,就是见到蛇也敢斗一斗。
5.小结:“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6.齐读第一部分,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一起来看课后第三题的小练笔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小结这一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预设:周而复写猫,是直接描写,写出猫的外形、动作、神态等。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对猫的描写,体会了
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板书
内容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对猫的 猫胆小 勇猛
喜爱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院Hale Waihona Puke 里——花草遭殃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成功之处如下:
教学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如在了解猫性格古怪特点时,安排了学生自由选择问题探究,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找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环节,让学生板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学文要抓住关键词。这样写,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对于第一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感悟到老舍爷爷是把猫当作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读第二自然段猫高兴时,在体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抓痒”一句时,推敲‘蹭、伸”两词在文中的独到之处。课文为什么在这里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碰”。因为只有“蹭”(轻轻地擦)能体现猫对主人的亲近、熟悉,没有距离,又有一种依偎、撒娇之感。“伸”是体现主人喜欢猫而猫对主人也是十分依赖,无拘无束之情。通过比较句子,理解作者对猫喜爱之极,连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脚印也不讨厌,反而当作一种美来赞赏。认为猫的叫声是在歌唱。这样的探究,深刻地体会到“人和猫”的和谐情趣。同时也把作者如何喜爱这古怪的猫淋漓尽致地挖掘出来。这种从“词、句、文”几方面来探究文本能真正达到学语文的效果。让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来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不精炼,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2.读得还少。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过反复多样的阅读来获得体会的,但这节课中我只寄希望于课下的预习,课上朗读及默读的环节都是蜻蜓点水一般,没有深入阅读。其实在第一个环节上,可以设计一个初步朗读重点语段的环节,让学生首先从字面上感知课文内容。而有些情感体验的词语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读出来,相信效果会更好。
3.“体会情感”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放开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所谓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师讲解的一模一样才对,一定要相信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而这个环节,学生们对自己的感受已经谈的很好,我又啰嗦地补充,实属多余,这样就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根据板书,说说课文内容,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用摘句、摘词法理解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信息。
此环节是用词语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依次学习猫性格古怪的几点,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②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2.交流:
①词语:
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
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
院子里——花草遭殃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复习检查环节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