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思维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填图绘图法: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的良好方法。如填充世界海陆分布图、山河分布图、气候图等,不仅可以帮助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它们理解它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绘制教学用图也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运用简图添绘辅助线或进行图图转换等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使地图反映的地理规律(运动、分布、演变规律)和隐含的信息直观化,从而,有利于思维障碍的解除和解题的顺利进行。绘制简易地图,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发挥想象,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思学生绘制有关简图。此法往往应用于抽象的规律性较强的读图(如光照图、有关地质构造的地形图、部分等值线图等)。在“昼夜长短”内容学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参考课本插图绘声绘制“二至”的太阳光直射地球的示意图。以“夏至日”为例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回归线与极圈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夜变化;赤道上的昼夜变化情况南北极圈内的现象有何不同。
(六)对比归纳法: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比较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地理事物的数量变化并进行对比或区域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影响因素的对比来判断出具体的结论。此法适用于柱状、坐标图以及有关地理事物对比的区域图等。如海洋表面盐度、温度随纬度变化为例:第一步,读图名,弄清图讲的内容。第二步,看图例;第三步,读特殊点的数据;第四步,寻找规律分析原因,然后,根据上得出的数据引导学生总结盐度和温度规律。
(四)重点突破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中的重点与关键,并把它牢记住。这些关键点往形成今后的析图的“切入点”。如讲述高中地理上册“地壳物质循环略图”时,教师启发学生发现图中的关键点——各种岩石形成新的岩浆时箭头均指向变质岩,这一重点一旦被突破,学生便能自觉地作为突破口,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另外,在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截取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的图幅,排出整体干扰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清楚易懂。如在讲述大洋环流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世界洋流分布时,可截取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作重点讲述。
(五)点、线、面结合法:就是以线状事物为线索将点面事物联系起来。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引导学生从“线”来记住“点”。教学中应注意线状地理事物与其它区域的空间联系,即就是用河流、洋流、山脉、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等线状事物,将区域知识串联起来。如利用特殊的经纬线经过的区域掌握如国家、城市、地形、河湖、海洋、气候类型、自然带等点面状知识。又如在复习长江流域时以长江干流为线索带动整个长江干流上的点面上的内容。用长江干流由上而下将钢铁基地、特大城市、大型水电站等;长江流域由上而下的自然保护区、商品粮基地等各自连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有序读图法:是指地理事物按一定的顺序读图的方法。根据读图的顺序的不同,有序读图法可分为二种:1、空间顺序读图法:凡是地理事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的插图都可采用此法。(1)按东西顺序读图,如三级阶梯示意图;(2)按南北顺序读图如《南亚地形》图;(3)按上下顺序读图,如气温垂分布图;(4)按左右顺序读图,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图;(5)按上下顺序读图,如《气温垂分布图》;(6)按先后顺序读图,如《玻璃温室图》;(7)按海陆顺序读图,如《我国降水量分布图》;(8)按中间向两边的顺序读图,如《太平洋海底地层年龄分布图》;(9)按中心向四周的顺序读图,如《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图》;(10)按反顺时针顺序读图,如《物质循环图》;(11)按高低纬顺序读图,如《地球五带分布图》;(12)按上下顺序读图,如《气温垂直分布图》;2、时间顺序读图法:凡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插图都可用此法。中学地理课本里的气温曲线图、降雨水柱状图、地球运动图、人口统计图、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等,这类插图都有明显的时间顺序特点。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思维方法
祝廷远贵州省石阡中学555100
培养读图析图技能是地理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读图与析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地理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问题讨论来掌握知识,运用地图,据图设问,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读图能力。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针对学生有望图生畏,读图能力差的现象,能否总结出一些简便的,易懂的读图析图的思维方法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和归纳:
(二)特征描述法:在阅读各种地图时,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其特征描述和说明。如认识五种陆地的基本地形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地形素描图,然后分别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来描述,学生们很容易记忆并理解这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平原海拔低,相对高度小;高原相对高度小,海拔高;丘陵海拔不定,相对高度不大;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通过这样的描述学生的具体归纳,又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概括过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七)综合分析法: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个地理区域的特征或一个地理综合体的形成,都是由各种事物或现象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在高考考查的区域地理教学中,阅读地区或国家的地图的时,通常上的方法是第一步,先确定区域分布。第二步,确定区域特征或现象。第三步,根据区域特征或现象进行成因分析或椐此运用地理观念进行评论、进行演变趋势预测以及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形状观察法:在地理教学中,把教材中描述性的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形态落实在图上,形成初步的地理概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轮廓、形状,看是否有明显好记忆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的把图形记住。如长江黄河干流呈“V+W”和“几”字形。国家省区轮廓形状也颇有特征,细细观察,准确判读,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了解该图的空间结构,相互联系,进而掌握其分布规律,从而进一步解决有关问题。
(八)逻辑推理法:就是运用已掌握的地图信息,使用和分析地图资料并进行信息的提取认定和推理,经过分析比较之后,对地理事物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不是只停留在地理事象的表层观察,而是包含着对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的深层思考。凡用以揭示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的插图或逻辑关系或因果联系的读图题的判读,都可采用此法。诸如中学地理课本时的地理特征图、地理成因图、地理联系图、相关模式图、等值线分布图等Baidu Nhomakorabea在讲授传统工业区时,引导学生阅读《鲁尔工业区图》,可以按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中心→工业区的地位→环境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推理。引导学生运用影响工业区位因素这一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发展条件,可以重点从原料、能源、水源、交通运输条件、市场、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对比归纳法: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比较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地理事物的数量变化并进行对比或区域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影响因素的对比来判断出具体的结论。此法适用于柱状、坐标图以及有关地理事物对比的区域图等。如海洋表面盐度、温度随纬度变化为例:第一步,读图名,弄清图讲的内容。第二步,看图例;第三步,读特殊点的数据;第四步,寻找规律分析原因,然后,根据上得出的数据引导学生总结盐度和温度规律。
(四)重点突破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中的重点与关键,并把它牢记住。这些关键点往形成今后的析图的“切入点”。如讲述高中地理上册“地壳物质循环略图”时,教师启发学生发现图中的关键点——各种岩石形成新的岩浆时箭头均指向变质岩,这一重点一旦被突破,学生便能自觉地作为突破口,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另外,在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截取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的图幅,排出整体干扰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清楚易懂。如在讲述大洋环流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世界洋流分布时,可截取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作重点讲述。
(五)点、线、面结合法:就是以线状事物为线索将点面事物联系起来。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引导学生从“线”来记住“点”。教学中应注意线状地理事物与其它区域的空间联系,即就是用河流、洋流、山脉、交通线、重要地理界线等线状事物,将区域知识串联起来。如利用特殊的经纬线经过的区域掌握如国家、城市、地形、河湖、海洋、气候类型、自然带等点面状知识。又如在复习长江流域时以长江干流为线索带动整个长江干流上的点面上的内容。用长江干流由上而下将钢铁基地、特大城市、大型水电站等;长江流域由上而下的自然保护区、商品粮基地等各自连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有序读图法:是指地理事物按一定的顺序读图的方法。根据读图的顺序的不同,有序读图法可分为二种:1、空间顺序读图法:凡是地理事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的插图都可采用此法。(1)按东西顺序读图,如三级阶梯示意图;(2)按南北顺序读图如《南亚地形》图;(3)按上下顺序读图,如气温垂分布图;(4)按左右顺序读图,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图;(5)按上下顺序读图,如《气温垂分布图》;(6)按先后顺序读图,如《玻璃温室图》;(7)按海陆顺序读图,如《我国降水量分布图》;(8)按中间向两边的顺序读图,如《太平洋海底地层年龄分布图》;(9)按中心向四周的顺序读图,如《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图》;(10)按反顺时针顺序读图,如《物质循环图》;(11)按高低纬顺序读图,如《地球五带分布图》;(12)按上下顺序读图,如《气温垂直分布图》;2、时间顺序读图法:凡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插图都可用此法。中学地理课本里的气温曲线图、降雨水柱状图、地球运动图、人口统计图、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等,这类插图都有明显的时间顺序特点。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思维方法
祝廷远贵州省石阡中学555100
培养读图析图技能是地理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读图与析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地理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问题讨论来掌握知识,运用地图,据图设问,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读图能力。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针对学生有望图生畏,读图能力差的现象,能否总结出一些简便的,易懂的读图析图的思维方法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和归纳:
(二)特征描述法:在阅读各种地图时,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其特征描述和说明。如认识五种陆地的基本地形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地形素描图,然后分别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来描述,学生们很容易记忆并理解这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平原海拔低,相对高度小;高原相对高度小,海拔高;丘陵海拔不定,相对高度不大;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通过这样的描述学生的具体归纳,又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概括过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七)综合分析法: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个地理区域的特征或一个地理综合体的形成,都是由各种事物或现象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在高考考查的区域地理教学中,阅读地区或国家的地图的时,通常上的方法是第一步,先确定区域分布。第二步,确定区域特征或现象。第三步,根据区域特征或现象进行成因分析或椐此运用地理观念进行评论、进行演变趋势预测以及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形状观察法:在地理教学中,把教材中描述性的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形态落实在图上,形成初步的地理概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轮廓、形状,看是否有明显好记忆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的把图形记住。如长江黄河干流呈“V+W”和“几”字形。国家省区轮廓形状也颇有特征,细细观察,准确判读,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了解该图的空间结构,相互联系,进而掌握其分布规律,从而进一步解决有关问题。
(八)逻辑推理法:就是运用已掌握的地图信息,使用和分析地图资料并进行信息的提取认定和推理,经过分析比较之后,对地理事物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不是只停留在地理事象的表层观察,而是包含着对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的深层思考。凡用以揭示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的插图或逻辑关系或因果联系的读图题的判读,都可采用此法。诸如中学地理课本时的地理特征图、地理成因图、地理联系图、相关模式图、等值线分布图等Baidu Nhomakorabea在讲授传统工业区时,引导学生阅读《鲁尔工业区图》,可以按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中心→工业区的地位→环境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推理。引导学生运用影响工业区位因素这一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发展条件,可以重点从原料、能源、水源、交通运输条件、市场、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