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艾青《树》赏析

合集下载

艾青《树》赏析

艾青《树》赏析

艾青《树》赏析艾青,1970年出生于甘肃,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艾青是一位多产的著名作家,小说《树》是他的一部经典代表作,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经典之作,其风格独特,主题鲜明,深受读者的喜爱。

《树》讲述了一棵树的故事,一棵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古老树,从它的视角展现了时代变迁中人们的种种状况。

艾青用其精湛的文笔,对生活中一场场普通人的生死历程,表达了真切的感情。

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时代变迁和人们内心深处的敏感观察,以及他对人性及人间情感的深刻洞察。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多个,但以一棵树为中心,以它的生长经历为线索,来引导读者走进这段情节,体会当世的社会现实。

艾青用极具美感的语言,把这棵树毫无保留地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他运用传统文化中一些神话传说,让这棵树被赋予更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成了一位旁观者,见证着时代变迁中人们的悲欢离合;它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节操;它也象征着社会中普通人的痛苦和无奈等等。

尽管这部小说是以一棵树为题材,但它把人性作为主线,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的生命历程,揭示出历史变革的不同面貌,反映出人性的本质和内心的情感。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架构复杂,使得读者感受到艾青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对普通人经历的深刻审视。

艾青用小说《树》表达了他深刻的思想,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容。

他所描绘的历史变迁背景有利于人们加深对时代变迁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艾青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和对普通人的认可。

他运用小说中一棵树来表现人性,不仅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还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人们对于经历的痛苦和渴望自由的心情,这也是这部小说最具感染力的地方之一。

最后,艾青选择了一棵树作为他的主题,以它的视角去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们,这一选择成就了他的这部经典作品,也为当代文学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艾青的《树》反思

艾青的《树》反思

艾青的《树》反思我觉得文中的“树”是一个符号,指向自然界的万物。

正如马尔克斯所言:每棵大树都曾是一粒种子,它对于土地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感情。

而当这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时,人们便会认识到它与大地紧密相连。

因此可以推断,艾青是借助于“树”来比喻他看重的人民、劳动者和祖国母亲。

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他将笔触深入到人类社会的肌理,展开反抗黑暗压迫、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揭露并批判旧社会腐朽的精神状态。

所谓高明,即巧妙地运用双关修辞手法——大地被人与动植物紧密联系起来,形象丰富。

另外,它既具备浪漫主义气息,又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树》作为艾青于1934年发表在《诗刊》上的一首抒情诗,本身就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通篇都洋溢着忧伤哀婉的氛围。

作品描述一位生活艰辛却仍怀抱热爱自由之心的工人,面临周围世事无常的无奈,最终却只剩下无尽凄凉孤寂的命运,令人唏嘘。

作家没有把故事讲完,留下诸多疑问,引导读者继续阅读,或许这才更贴近小说本质吧。

我不想说这篇小说的构思、立意等有多么高明,毕竟大部分读者很难领略到其中奥秘。

它与一般的小说创作不同,除去情节叙述,小说基本没有介绍性语句,只是寥寥几笔勾勒出主人公的形象及内心变化。

像“他总记住要翻开白天走过的路……”这样概括简洁的话一直贯穿全文始末。

再加上作家“写什么,怎么写”这种非凡的掌控力,使整体结构十分严谨,给读者极强的代入感。

第二层深刻之处,是他对新文学影响较少的那段历史做出详细阐释。

显然,艾青选择用文字回忆过往的惨痛岁月。

虽然他回避了大革命的洗礼,但依然对人性有诸多感慨。

这是否预示着作家已从新文学汲取了养料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必须以文艺作品为载体才能传承下去,况且它又不局限于新文学。

自古至今,无论哪一种流派,多数还是采取口头方式进行宣扬,文字本身就蕴含着巨大魅力。

但是如果仅凭借着生活经验来写小说也未免过于浅薄了。

试想,如果换作一个陌生作家如何对当时背景做出充足的研究,恐怕永远写不出立意深邃、寓意深沉的小说来。

艾青《树》诗词原文及赏析

艾青《树》诗词原文及赏析

艾青《树》诗词原文及赏析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选自《艾青诗选》)
【赏析】
树,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具体事物,诗人托物于树,赞诵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

形象与思维的高度融合,正是一切成功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

“诗要用形象思维”,诗人借助树这一自然物的形象进行了艺术构思。

并通过这一感性形象,对现实进行理性的认识,便形成了诗中的思想。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这是各自独立的树。

接着诗人又借“根”的形象入笔:“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这些相互在地下根须相连的树,便给读者形成了思想认识:树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团结的整体。

以形写神,这个神,就是事物对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性格所在。

当然,诗中的情思,不是抽象的,而是溶解在诗的形象里的情思。

这首诗写于1940年,那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年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正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表面看来,每一个人都以个体的行动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战争,可实际上,所有的人民都在为同一块生养自己的土地而战斗,诗中的树,其实正是坚贞不屈、团结战斗的中国人民的象征。

全诗含蓄而深沉,熔铸着哲理式的沉思,这是它的成功之处。

咏树三首课文解析

咏树三首课文解析

咏树课文解析咏树三首课文解析1 理清结构:意象(树)————象征意义2 语言特色:艾青《树》:语言准确概括、生动形象。

诗人深切了解中华民族,他知道中华民族内在的巨大凝聚力。

因而,当诗人看到树的时候,便想到了中华民族。

《树》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所思所想。

曾卓《悬崖边的树》:语言平淡、通俗、简练,饱含真挚的情感;意境独特,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比喻独特,又让人悟出一些生命的真谛。

王尔碑《树》:凝练、简洁而细致地描绘了树由伤残到新生的艰难历程,不仅再现它的伤残形体,还袒露其滴血的心灵,把它的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灵性十足。

3 把握重点:体验三首诗所创造的三种意象的神韵。

艾青写群树,树身相离,树根相缠,这是各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一群树,这种意象蕴含了象征意义,象征了各自独立而又紧密团结的一群人或者一个民族。

曾卓写身处险境的一棵树,似乎要跌进深谷,却又像要展翅飞翔,这种意象蕴含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发自强的精神。

王尔碑写一棵树横遭摧残,仅能维持生命而又乐观生存,这种意象蕴含了遭受迫害仍能乐观奉献、自尊自豪的.人生哲理。

4 攻克难点:三首诗如何表现三种树的形和神?三首诗都扣住树的生长特点,特别是抓住细节:艾青抓住树根相缠,曾卓抓住崖上古树的弯曲身形,王尔碑抓住枝叶“都在笑”。

诗人用树的细节表现树的特殊的形和神,从而表达了诗情、诗味。

5 质询疑点:如何理解曾卓的《悬崖边的树》所创造的意象?对“悬崖边的树”这一意象的理解,主要有以下看法:它是遭狂风袭击,临近悬崖而顽强生活着的不屈的革命者形象的象征;作者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这独特的比喻告诉人们:生命像一棵树,注定要孤独地承受许多风雨,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关键就在于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胆量去奋战,去拼搏;象征了无数经历过坎坷遭遇而又怀着坚定信念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无论哪种理解,都强调了这种意象蕴含了在险境中不屈不挠、奋发自强的精神。

艾青诗选树批注

艾青诗选树批注

艾青诗选树批注
艾青的《树》是一首深具象征和隐喻的诗歌,通过对树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独特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批注: 一、主题和意象
艾青的《树》主要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坚韧性的赞美。

诗歌中的“树"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形象,更是代表著一种精神力量和生命力的象征。

二、语言和修辞
艾青在《树》中运用了丰室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彼此孤离地兀立着”这一句。

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树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姿态。

形象地描绘了树的孤独和坚韧。

三、情感和思考
艾青在《树》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间的思考。

诗歌中的“风与空气告诉着他们的距离”这一句,暗示了生命中的距离和隔阂,但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而"但是在泥土的要盖下他们的根伸长着”这一句,则表达了生命在困境中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的力量。

四、艺术风格
艾青的《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虽。

他的诗歌请言简练、质朴,却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他的诗歌还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辦性,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

也能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是对艾青《树》的批注,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白鹤林:艾青《树》赏析

白鹤林:艾青《树》赏析

白鹤林:艾青《树》赏析
赏析——
艾青是我们一代人的启蒙老师之一。

他的很多诗很著名,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但严格地说在艺术性上都算不上顶尖之作(因为那都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但艾青对于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的确是有贡献的,那就是他率先将诗歌的散文化(叙事性)及白描手法发扬光大。

我认为这是一种开拓之举,它让现代汉语诗歌真正从“空中楼阁”回到了“人间大地”,并真正开始获得了语言的自由。

《树》这首小诗,绝对不是艾青影响最大的作品,但可能会是他诗歌中生命力最强的一首。

因为它不仅具有艾青诗歌的典型性,更具有世界上所有纯诗的典型性,意象浓度高而多义性强,几乎可以言说所有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

只能说,艾青首先要表达的是什么,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猜想。

我想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诗人是在一种非常复杂的环境或心态之下写作此诗的:他突然看到了树的景象,并因此联想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及人性的多面性。

“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在诗歌中,这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发现,它对于读者的意义并不亚于火药、电灯或汽车的发明对于人类的意义,因为它让我们因此有了一种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和自我。

(白鹤林)。

艾青诗选中《树》陌生化句子

艾青诗选中《树》陌生化句子

艾青诗选中《树》陌生化句子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艾青诗选《树》的背景和意义
2.阐述陌生化句子的概念和作用
3.分析《树》中的陌生化句子
4.总结陌生化句子在《树》中的效果和价值
正文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艾青的诗歌中,《树》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诗以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在《树》中,艾青运用了一种被称为陌生化句子的修辞手法。

陌生化句子是指通过改变语言的常规用法,使语言呈现出一种新颖、奇特的效果,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这种手法可以使读者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在《树》中,艾青通过使用陌生化句子,赋予了树这一常见事物以新的生命和意义。

例如,“树的根在泥土里,/树的果实在阳光里”,这一句通过将树的根和果实分别与泥土和阳光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树的生命力和生长过程。

再如,“树的枝叶在风雨中,/树的灵魂在火焰中”,这一句通过将树的枝叶和灵魂分别与风雨和火焰联系起来,深刻地揭示了树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

陌生化句子在《树》中的运用,不仅使诗歌的语言更加新颖、奇特,而且使诗歌的主题和内涵更加深刻、丰富。

通过陌生化句子的运用,艾青成功地塑造了树的形象,表达了他对生命、自然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艾青诗选《树》中的陌生化句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改变语言的常规用法,使语言呈现出一种新颖、奇特的效果,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艾青《树》赏析

艾青《树》赏析

艾青《树》赏析
《树》是艾青的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

诗歌通过树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了一种深沉的思考的意境。

诗的开头一句Banjara的“林荫大道上,乔木林立,像一只欢喜的使者”犹如一幅景
象画卷,隐藏着作者笔下汹涌澎湃的思想。

诗中将树比喻为“欢喜的使者”,即使它们站
在林荫大道上,他们也不断活跃着,生机盎然。

树既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大自然充满活
力的象征,这使得它们在一种伤感中显得格外有力。

接着,艾青用富有幻想力的语言将树描绘得栩栩如生。

除了“他们的枝叶隐约沾染着
希望的微弱”外,还有“那些树蜿蜒卷空中,如天真可爱的少女被银河打扮盛装”等诗句,都体现出树的闪耀光彩,而且色彩丰富,宛如一幅新生的美丽画卷。

诗歌最后部分,作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对树的热爱,“林荫大道上,乔木林立,能无拘束地伸展双臂,从天而降的赐福,它的灵魂自由飞翔”,充满着真诚的祝福,从字
里行间表达出自然的无私与慷慨。

这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尊敬之情,也体
现出他处处体恤众生的乐观和热情。

总体而言,《树》是一首优美的诗作,通过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深沉的情感。

正如艾青自己说,“树是我们走向自由的希望和动力”,让读者从诗中感受到“希望”与“坚持”的精神,激发他们奋发有为的决心。

赏析艾青诗歌树

赏析艾青诗歌树

赏析艾青诗歌树1. 艾青的《树》啊,就像是一幅画在咱眼前展开。

你看,“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这就像咱们在人群里,有时候也会感觉自己孤零零的。

可后面又说“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嘿,这多像生活里那些看不见的联系啊。

树虽然看似孤立,可实际上有着各种关联,就像咱们人,即使一个人待着,也和周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你难道不觉得这很奇妙吗?2. 艾青笔下的《树》真的很有意思。

“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这树根就好比咱们的梦想啊,虽然有时候被生活的泥土掩盖着,但是却一直在伸展,不断地寻找着什么。

你想啊,树要是没有根的努力生长,哪能稳稳地站在那儿呢?咱们人要是没有梦想的支撑,是不是也像没根的树一样,摇摇欲坠呢?这诗里的树就像咱生活的写照,越想越有味道。

3. 《树》这首诗很特别。

“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哇塞,这就像咱们人类社会啊。

表面上大家各忙各的,好像互不干涉,可实际上呢,在看不见的地方,咱们有着共同的东西把咱们联系在一起。

就像那些在困难时刻,大家互相伸出援手的时候。

这树的根须纠缠,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互助和依存吗?你不觉得艾青观察得很细致吗?4. 艾青写的《树》,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故事。

诗里前面写树孤离,这多像那些刚到一个新环境的人啊,有点不知所措,自己一个人。

可后面根须纠缠又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这就好比刚开始大家都陌生,可慢慢地就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了。

“一棵树,一棵树”这样简单的表述,却有着深刻的含义,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点滴,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大道理,你发现了吗?5. 我觉得艾青的《树》可太有深度了。

你看那诗里描写的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这就像那些内心孤独的人,在外界面前总是表现出一种独立的姿态。

可是啊,它们的根在深处纠缠,这又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对联系和温暖的渴望。

这树不就是咱们自己的影子吗?咱们有时候是不是也这样,表面坚强,内心却渴望着什么呢?真的是越琢磨越有趣。

艾青《树》赏析

艾青《树》赏析

艾青《树》赏析艾青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重要的青年作家,代表作《树》更是脍炙人口。

此作以树与树林作为论题,以艺术般的笔触安排出了一片刻画的树木的田园,把许多深刻的生活思想和人生经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通过一颗梧桐树的经历,诗人歌颂自然的美,追溯自然的变化,深刻地概括了自然变迁中普遍存在的善恶、苦乐双重性,表达了许多深刻的生活哲学。

《树》是一首长篇诗,主要是通过一颗梧桐树的视角,以普通诗歌语言安排间接写出了作者自己看到的梧桐树,通过一棵树的刻画,把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融合完美地展现出来。

从这颗树的背面看,作者可以看到梧桐树的茂密枝叶,又可以看到树根上的苔藓,和树枝上的硕大西瓜。

这棵梧桐树把自然的美凝练在一棵树的身上,把自然的喜怒哀乐全部展现出来,通过这棵树的视角,可以读到自然的消逝和自然的创造。

从诗的、结构上看,《树》具有自然诗的特点,把人和自然的景物合为一体,一气呵成,力求传递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美学。

艾青用比喻和比较,表达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他利用比喻,把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比喻成母子和朋友之间的温暖关系,也使用对比,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形象地描绘在一起,以一首深刻的诗,生动地表现出自然与人类融合的美,和人们细想自然的脉络。

艾青的《树》以比较精致的文笔,触及自然之美,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融入人与自然之间持续的变化和对抗中,深刻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篇优美的深刻的文章,把大自然无穷的美景和文学的力量揉合在一起,传递着壮丽的大自然的风貌和无限的美感。

艾青用它的文学神韵和精神力量把大自然的美景和生命的美好表达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大自然的强大的魅力,也让我们深感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领略到大自然的伟大静谧。

艾青《树》赏析

艾青《树》赏析

艾青《树》赏析
艾青,原名安安,被誉为“当代文学新浪潮的开拓者”,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里有诗歌、小说、散文,其作品以其现实叙事、表现性创作风格和敏感的抒情元素而著称。

艾青的作品中,尤以诗歌最为著名,其作品之中的树,尤其值得我们品味。

艾青《树》这首诗,被归入艾青的“树诗”系列之中,它描绘出了一棵树的生命状态,仿佛在抒发作者对这棵树的深深思念。

从文字上看,《树》这首诗,有三节押韵,诗歌中作者穿插了自然景物,通过客观描绘,表达出他深深的感慨。

首节,他描绘了树的模样:“树林深处的一棵树,顶端的叶子像夜的极光。

”他用鲜活的色彩表达了树的生命状态,叶子“像夜的极光”,抒发了他对树的深沉的思绪。

接着,他表达了树的生命变化:“枯萎的叶子又重新发芽,春风把树的种子吹向了远方”,这里,他用“又”表明树循环生命的特性,从凋零到生长,从新生到分散,再从分散到发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

最后,作者以此表达深沉的自然之美:“这就写在它的脸上,写在它的根上,让它深深的吸收着阳光,给了它无尽的勇气”。

在这里,他把树作为一种生命力量,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活力,他用“吸收阳光”来表达隐含的生命力,展现了宏大而多彩的自然之美。

从艾青《树》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艾青有强烈的自然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他把树作为一种生命力量,以此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思索,同时以生命循环象征出宏大而多彩的自然之美。

小诗提示我们:不要
贪婪消耗自然,应该珍惜自然的美丽与宝贵。

艾青诗歌《树》原文及赏析

艾青诗歌《树》原文及赏析

艾青诗歌《树》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艾青诗歌《树》原文及赏析【导语】: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对一草一木寄以真诚诗人走在湖南新宁的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940年春对一草一木寄以真诚诗人走在湖南新宁的旷野上,这美丽的有山有水的旷野把诗人吸引住了。

艾青诗选 树推荐稿

艾青诗选 树推荐稿

艾青诗选树推荐稿近几日,读了《艾青诗选》中《树》一则。

《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

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

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我们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

诗人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政治,深切地体察到时代和社会变化,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悟已经到来,从原野上一棵棵“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树的意想,产生了“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联想。

艾青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内涵,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

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苦难生活。

但中华民族是有着凝聚力的,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这点它的现在也证明了这点,当遇到压迫的时候,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的时候,清贫的中华儿女们会一团一结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

诗人是深切了解中华民族的,他知道中华民族内在的巨大凝聚力。

因此,当诗人看到树的时候,便想到了中华民族。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抒写抗战斗争,但并不能说明诗人没有关注民族兴衰。

相反,诗人此时写一些诗,无论是以诗的蕴含深广而论,还是以什么战斗而论,远比与一些直接写抗战的诗还要震撼人心,深邃得体。

诗虽短,就足以抒发作者的情怀,一首赋予战斗力量的诗,-首具有艺术的诗。

一棵棵树,看似相隔甚远,但他们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紧联系,《艾青诗选》——树,短短几句揭示了革命者们在敌人的统治下,团结勇敢的主题。

在抗战时期是这样的,在当代亦是如此,就在疫情爆发的当下,许多的医务人员放弃了舒适美好的假期,选择了去增援一线,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一位有一位感染者的生命。

在这些医务人员的帮助下,中国的疫情已有所好转,这都得归公于这些默默无闻,潜心工作的医生,虽然我们都不大认识他们,看似他们相隔甚远,但他们也十分团结,目的是一致的,为了就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06《树》(艾青)低年级诗选(古惠平)

06《树》(艾青)低年级诗选(古惠平)

朗朗读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①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仔细看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本名蒋海澄,字养源,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细细解①矗立、直立。

世界上的树都是单独的立着的,彼此间都有一定的距离。

但是,它们的根在泥土的覆盖下,在一直伸到地下,它们的根互相缠绕着。

轻松悟树,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具体事物,诗人借助树这一自然物形象进行了艺术构思。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这是各自独立的树。

接着诗人又借“根”的形象入笔,“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这些相互在地下根须相连的树,又是一个团结的整体。

诗人托物于树,赞诵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

慢慢读笔名的由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

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

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

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狱中写的成名作。

诗中的人物形象可说是实有其人和实有其事。

它与《我的父亲》是姊妹篇,都是研究艾青早年生活及其家庭的重要诗篇。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

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

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

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边也围点稻草,就算是一个坟墓。

艾清诗歌树读后感

艾清诗歌树读后感

艾清诗歌树读后感
艾青笔下的树啊,就像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站在我面前呢。

初读的时候,感觉那些树不只是简单的植物描写。

就像诗里说的“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你看,这树孤孤单单地站着,就像生活里那些感觉自己很孤独的人。

我们有时候在人群里,也会像这些树一样,虽然周围有很多同类,但心里却觉得和别人隔得好远好远。

再往下读,又能读出一种倔强来。

这些树哪怕孤离着,可“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这就像是在说,不管表面上大家看起来多么独立,多么不合群,但在内心深处,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就像咱们在困难的时候,总会发现其实身边还是有很多默默支持自己的力量,那些力量就像树的根须,在看不见的地方紧紧相连。

艾青写树,写得真是妙。

他让我知道,原来诗歌可以这样,用很简单的东西,像树这种常见的事物,去表达那么深刻的情感和道理。

每次读他的这首诗,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片树林,能听到树的低语,能感受到那种孤独背后的团结力量。

这诗啊,就像一把小钥匙,打开了我心里对很多事物新的理解的大门。

我开始会在平常看到树的时候,就想起艾青的这首诗,然后就会想,这棵树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小孤独,它的根又和哪些伙伴紧紧相连呢?这诗真的是越品越有味道。

艾清诗歌树读后感

艾清诗歌树读后感

艾清诗歌树读后感
艾青写树的诗啊,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特别世界的门。

我读的时候呢,感觉艾青笔下的树好像都不是简单的树了。

你看啊,那些树就像是一群坚韧不拔的战士。

它们站在大地上,根深深地扎进土里,不管风吹雨打,都稳稳当当的。

就像在生活里遇到困难的人们,有时候环境特别恶劣,就像狂风要把人吹倒,暴雨要把人淹没,但是只要像树一样,有深深扎根的信念,就不会轻易倒下。

诗里的树呢,还特别有那种孤独又倔强的劲儿。

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这种感觉,可能周围人都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自己就像一棵在荒原里的树。

可是这棵树呢,依然自顾自地生长,不会因为周围没有同伴就放弃成长。

这就给我很大的启发,人有时候就得有点自己的坚持,不能随波逐流。

艾青描写树的语句也很有意思。

他不是简单地说树有多高多大,而是用很多生动的词,把树的形态、树的精气神都给写出来了。

读着那些句子,我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能看到树在风中摇晃枝叶,像是在向天空诉说着什么。

而且艾青写树的时候,还会把树和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让树好像成了大地的一部分,就像我们人也是生活这个大环境里的一部分一样,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读完艾青写树的诗,我觉得自己看树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走在路上看到街边的树,就会想起诗里的那些描写,然后就会想这棵树背后是不是也有很多故事,它是不是也在默默地坚守着什么。

这诗就像是给普通的树都披上了一层神秘又伟大的外衣,让我对树多了一份敬畏之心,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告诉着他们的距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艾青《树》赏析
一棵,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对一草一木寄以真诚
诗人走在湖南新宁的旷野上,这美丽的有山有水的旷野把诗人吸引住了。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激发起诗人浓郁的诗情……
诗人的足迹,是诗人自己把握的呢?还是命运使然呢?1939年的秋天,正在桂林生活的艾青,因有人请他到湖南新宁县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他就答应了,来到这山水之间作了国文教员。

这里,会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灵性,使诗人获得了颇为丰厚的收获。

《树》这首诗,就产生在这个时候。

新宁县是一派田园风光,似乎离抗日烽火很远,似乎听不见中华民族的勇士们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枪炮声和呐喊声。

但诗人的心并没有沉醉在这一派田园风光里,他的心伸出了无数的触角,时刻感受着民族存亡大搏斗的脉膊。

他的心不能平静,他的诗仍关怀着天下兴亡的大事。

也许这里的树有其特殊的风姿吧,也许此时此刻,诗人对这里的树有一种特殊的感
情吧,这里的树引起了诗人的注目和沉思。

《树》这首诗产生了。

《树》这首诗并不长,只有八行。

然而,这首诗却有着巨大的涵量。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这前四行诗,写出了一种景象,这景象是实实在在的,不仅是诗人,别人也能够感觉到。

世界上的树都是单独的立着的,彼此间都有一定的距离。

单看这四行诗,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不看下面,别人也很难知道诗人这样写的用意。

但是看了下面的诗句,这前四句的涵意就明朗了,在这朴素平易之中,有着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概括力。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但是”,一个转折,把读者的目光从地上转移向地下,这首诗的博大涵意逐渐清楚了。

这一个“但是”,有着巨大的力量,诗人是要人们知道,别只看树在地面上孤离地兀立,更重要的是要看树在地下的情景,在地下,树的根是“纠缠在一起”的。

这首诗的结构很清楚,前四句写树的地上景观,后四句写树的地下景观。

这两种景观都是树的生存景观。

看完全诗,读者就会明白,这首诗决不是只写树的生存景观,而是在写一种
社会的、人民的生存景观。

更确切地说,诗人是在写当时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

诗人的概括是极为准确的。

在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

他们之间,似乎都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他们似乎都是彼此孤离着。

但这只是生活的表层景观,就像树在地面上的景观。

中华民族是有着凝聚力的,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这点,它的现在也证明了这点。

当遇到压迫的时候,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的时候,清贫的中华儿女们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的斗争。

诗人是深切了解中华民族的,他知道中华民族内在的巨大凝聚力。

因而,当诗人看到树的时候,便想到了中华民族。

《树》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所思所想。

魇且恢窒笳鳎擞谜庖灰帐跏址ǎ焉詈竦纳缁崮谌莺瞧渲小!妒鳌氛馐资珝之所以写得传神,是因为诗人把两种事物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一种是对树的生存景观的把握,当然这一点比较容易。

一种是对社会景观的把握,这一点,就需要有深刻的理解了。

在这两种把握之间,诗人找到了两种景观的相通纽带。

灵感也就由此而产生。

《树》这首诗,最初收入诗人在重庆出版的诗集《旷野》中。

诗人在《旷野前记》中说:
“《旷野》集所收诗二十首,均系作者在西南山岳地带所作,或因远离烽火,闻不到‘战斗的气息’,但作者久久沉于莽原的粗犷与无羁,不自禁而有所歌唱,每一草一木亦寄以真诚,只希望这些歌唱里面,多少有一点‘社会的’东西,不被理论家们指斥为‘山林诗’就是我的万幸了。


其实,即便是写了一些山林诗,也不是什么过错。

诗应该有多侧面多角度选择诗美的自由。

诗人在这里自我辩护,说明一些理论家对诗人的要求太苛刻、太过分。

对诗的要求也太狭隘。

何况诗人在这些诗中,写入了“多少有一点‘社会的东西’,就更不应该受到指斥。

诗人这一时期的诗作,虽然没有直接抒写抗战斗争的如火如荼,但并不能说明诗人没有关注民族兴衰。

相反,诗人此时期的一些诗,无论是以诗的蕴含深广而论,还是以什么战斗力而论,远比一些直接写抗战的诗还要震撼人心。

《树》这首短诗,就足以证明诗人的胸怀。

它不仅是一首富于战斗力量的诗,也是一首非常艺术的诗。

诗的力量不仅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