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理学 中职最新版
(2024年)20中职护理《生理学》复习
2024/3/26
13
03 神经系统与感觉 器官功能解析
2024/3/26
14
神经元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神经元结构
包括细胞体、树突、轴 突三部分,具有接受刺 激、产生冲动和传导冲
动的功能。
2024/3/26
神经元分类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形 态,可分为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
经元三类。
感觉神经元
递质种类
不同的递质可引起不同的 生理效应,如乙酰胆碱可 引起兴奋,而γ-氨基丁酸 则引起抑制。
16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区域划分
01
02
03
04
大脑皮层
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思维、 语言、记忆等。
基底核
与运动调节、情感调节等有关 。
脑干
包含多个重要生命中枢,如呼 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
小脑
负责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身体 平衡。
43
09 免疫系统与人体 防御功能
2024/3/26
肾脏功能
肾脏主要承担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通过尿的生成维持水的平衡、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等重要生理功能。
2024/3/26
35
尿液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尿液生成过程
尿液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VS
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肾小球滤过 率、肾小管重吸收率、抗利尿激素和醛固 酮的分泌等。
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 代谢亢进疾病,可通过药物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方
式进行治疗。
2024/3/2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由于垂体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生 长发育障碍和代谢异常疾病,可 通过激素替代治疗等方式进行治 疗。
2024版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01
02
03
04
静息电位
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 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024/1/26
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产生的快速、可 逆、可传播的细胞膜电位变化
局部电位
细胞受刺激后在局部产生的电 位变化,不能传播
兴奋与兴奋性
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 力称为兴奋性,兴奋性的高低
用阈值来衡量
10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2/1/26
• 绪论 • 细胞的基本功能 • 血液 • 循环系统 • 呼吸 • 消化和吸收
2
2024/1/26
01
绪论
3
生理学的定义与任务
2024/1/26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等多个层次的研究。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2024/1/26
小肠的运动和食糜的推进
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 泌和成分
小肠内消化的特点和意义
29
大肠的功能
2024/1/26
01
大肠的结构和功能
02
大肠内的细菌发酵和腐败作用
03
大便的形成和排泄
04
大肠的功能异常和疾病
30
吸收
吸收的部位和机制
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吸收障碍和疾病
2024/1/26
白细胞
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免 疫和防御功能。
血小板
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1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 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不溶性 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最新生理学中职最新版精品课件-2024鲜版
突触传递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 膜受体的结合以及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等步骤。
10
感觉器官结构和功能特点
01
感觉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它们分别负责接收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类型的刺激。
2024/3/28
2024/3/28
28
肾脏结构和基本单位——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脏结构
肾脏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 球是血液过滤的主要场所。
2024/3/28
肾小球滤过作用
肾小球通过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小分子物质等 滤出,形成原尿。滤过膜具有一定的孔径和电荷选择性,可 阻止大分子物质和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
心脏位置、形态与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左右略 扁的圆锥体,主要由心肌构成, 具有四个腔室,分别为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位于心肌内能 够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心肌细 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 支和Purkinje纤维等。
2024/3/28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 能。收缩期时,心室肌收缩,心 室内压力升高,推动血液进入动 脉;舒张期时,心室肌舒张,心 室内压力降低,静脉血液回流至 心脏。
14
血管类型、分布及调节机制
血管三种类型。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 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人体平衡觉主要由内耳的前庭系统完 成。前庭系统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 分,分别负责感受头部角加速度和直 线加速度的变化。当头部位置或运动 状态发生变化时,前庭系统将刺激信 号传递给大脑皮层进行识别,从而维 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中职生理学全套课件ppt
03
CATALOGUE
血液循环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具有泵血功能,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详细描述
心脏由四个心腔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心脏的瓣膜 结构保证了血液的单向流动,防止倒流。心脏的电信号控制着心脏的节律性收 缩,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血管系统与血液循环
详细描述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无机盐、蛋白质和营养物质,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养分,白细胞则负责免 疫防御和清除病原体。血液的理化特性如黏滞性、凝固性等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止血机制具有 重要作用。
血型与输血
总结词
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差异进行分类 的一种血型系统,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匹配 以避免免疫反应。
营养物质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在肠道中,单糖被吸收进入血 液,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
脂肪的吸收
脂肪在小肠中被分解为甘油和 脂肪酸,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 。
蛋白质的吸收
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成为 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矿物质的吸收
如钙、磷、铁等矿物质被吸收 进入血液,维持身体的正常生
理功能。
06
CATALOGUE
量时,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引发排尿反射,使膀胱收缩,尿液经尿
道排出体外。
03
排尿的调节
排尿反射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例如,抗利尿激素能增加肾小管对水
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而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也能调节膀胱和尿道的
收缩和舒张,控制尿的排放。
汗液的排泄
汗液的成分与作用
汗液是排泄系统中重要的分泌物 ,主要由水和电解质组成,具有 调节体温、排泄部分代谢废物和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教学讲义ppt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肌丝滑行理论
肌肉收缩时,粗、细肌丝相互滑行的过程。
肌肉收缩形式
包括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种形 式。
肌肉收缩的力学表现
包括张力、速度和功等指标,用于描述肌肉 收缩的效果。
02
肌肉的疲劳
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与能量供应和代谢产物堆积有关。
04
03
01
03
血液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应注重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探 究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机制。
02 细胞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01
02
03
被动转运
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两种方式,是物质顺浓度 差或电位差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
是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 转运的过程,需要消耗能 量。
出胞与入胞
生理学的任务
揭示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探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预 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对人体生理现象的初步认识和探究
人类在古代就开始观察和思考人体的生理现象,如中医 的经络学说等。
02
实验生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17世纪开始,随着实验科学的兴起,生理学开始进入实 验阶段,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口腔内消化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端,主要负责 物理消化。
口腔还通过吞咽动作将破碎的食物送 入食管。
牙齿通过咀嚼将食物破碎成小块,舌 头的搅拌作用则帮助食物与唾液充分 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分解 食物中的淀粉。
胃内消化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消化器官之 一,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第4版)《呼吸》PPT课件
20
9、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
补
吸 肺活量
(二)肺通气量
气 量
掌握呀!
1、每分通气量气▲体
肺容量
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
水
功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能。
残
残
气 量
气 量
静息时
6-9L 呼气位
补呼气量
21
2、生理无效腔与肺泡通气量
(1)无效腔 :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
少量 绝大部分
图
肺泡
O2 CO2
血 溶解的 溶解的
液 结合的 溶解的 结合的 溶解的
组织 O2 CO2
28
(一)氧 的 运 输
主要形式:氧合血红蛋白(HbO2 ) Hb与O2的结合
理解呀!
Hb与O2结合的特征 1、受Po2的影响:
Hb +O2
Po2 高 Po2 低
HbO2
29
2、是氧合不是氧化
15
2、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气道阻力
80%~90%来自大气道(直径大于2㎜) 10%-20%来自小气道(直径小于2㎜)
16
影响因素:
气流速度 气流形式 管径大小
小常识: 气管切开。
17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量:
1、潮气量: 约500ml。
了解补吸!
气 量
肺活量
2、补吸气量气体:约1500~2000ml。
22
第二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一、气体的交换
气体扩散
肺泡气 静脉血 动脉血 组织
O2 气13体.6的分压差5.3:2是气体扩13散.3的动力 4
2024年度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新吸收 回血液。
尿液浓缩与稀释
通过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和 分泌,调节尿液浓度。
尿液排出
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 外。
2024/3/23
30
水盐平衡调节机制
抗利尿激素调节
通过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调节水的重吸收 。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氧 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受到刺 激,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2024/3/23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外侧部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在脑脊液和 局部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引起呼吸 加深加快。
22
05
中职生理学基础 全套ppt课件完 整版
2024/3/23
1
目 录
2024/3/23
• 生理学概述与基础知识 • 细胞生理与代谢过程 • 血液系统与循环系统生理功能 •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与调节机制 •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与吸收过程 • 泌尿系统生理功能与排泄过程 •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与感觉器官
2
01
11
遗传信息表达与调控
01
DNA复制的过程与特点
02
转录的过程与调控
2024/3/23
03
04
翻译的过程与调控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12
03
CATALOGUE
血液系统与循环系统生理功能
2024/3/23
13
血液组成及功能特点
血液组成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功能特点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免疫防御 等。
生理学基础(第3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 1 心率 2 心动周期
图4-1 心动周期示意图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导致心腔内的压力改变,致使血液射入动脉的过程,称为 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室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包括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 1 等容收缩期 2 快速射血期 3 减慢射血期
图4-5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兴奋性变化
(四)收缩性
心肌纤维受到刺激兴奋后能够产生收缩的能力,称为收缩性。
1 同步收缩
2 不产生强直收缩
3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
4 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五)其他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 K+的影响
2
Ca2+ 的影响
3 Na+的影响 四、心电图
图4-6 心电图
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分为P波、QRS波群和T波,偶尔还出现U波。 1 P波 2 QRS波群 3 T波 (4)P-R间期(或P-Q间期) (5)Q-T间期 (6)S-T段 五、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心肌细胞能分泌心钠素和脑利钠肽两种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表现在以下两 方面。
①扩张血管。
②排钠利尿。 第二节 血管生理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一、动脉血压与脉搏
(一)血压及动脉血压的概念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临床上习 惯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
(二)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三)动脉血压的形成 1.收缩压的形成
2.心室舒张期 1 等容舒张期 2 快速充盈期 3 减慢充盈期 3.心房收缩期
2024年生理学中职课件03
生理学中职课件03一、前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调节等方面。
生理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以生理学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二、生理学基本概念1.生命活动:生命活动是指生物体在生长、发育、繁殖、代谢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各种功能。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繁殖、感应和适应等。
2.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生命活动。
3.组织: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生物体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4.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生物体的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肺、胃等。
5.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而成,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结构。
生物体的系统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三、生理学基本原理1.细胞膜原理: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键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受体功能、信号转导等功能。
2.酶原理: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大分子,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可调节性等特点。
3.信号传导原理:生物体内的信号传导包括电信号、化学信号和机械信号等,通过细胞膜、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实现。
4.遗传原理:遗传是生物体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包括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5.调节原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四、生理学基本方法1.实验方法:生理学实验是通过人工干预生物体的生理过程,观察和测量生理指标的方法。
实验方法包括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离体实验和整体实验等。
最新中职生理学基础对口升学复习试题:第五章呼吸小考题)(医药卫生类)护理
第五章呼吸小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用力呼吸与平静呼吸的不同点是:A 吸气是主动的B 呼气是主动的C 肋间外肌收缩D 吸气是被动的2、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通常较大气压低B 胸膜腔内压=-肺弹性回缩力C 吸气时负值减少,呼气时负值增大D 胸膜腔负压有利静脉血液回流3、平静呼气末肺内气量是:A 残气量B 功能残气量C 生理无效腔气量D 肺泡无效腔气量4、设解剖无效气量为150ml.若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至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至250ml,则:A 肺通气量增加B 肺通气量减少C 肺泡通气量增加D 肺泡通气量减少5、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肺泡上皮的Ⅱ型细胞分泌B 覆盖于液体分子层上C 有增加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D 级维持大、小肺泡容量的相对稳定6、对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脑桥呼吸系统中枢引起B 与大脑皮质无关C 正常成人频率为12~18次/分D 以胸式呼吸为主7、胸膜腔负压存在的必要条件是:A 胸膜腔内闭B 两层胸膜之间有黏液C 肺内有表面活性物质D 呼吸道保持通畅8、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A 肺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B 肺通气量与心输出量之比C 肺泡通气量与心输出量之比D 潮气量与每搏出量之比9、肺泡无效腔增加,其他因素不变,这时通气/血流比值将A 增大B 减少C 不变D 等于010、关于气体扩散的速率,错误的是:A是指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B速率增高时,气体交换加快C与分压差成反比,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正比D当分压差相等时,CO2的扩散速度为O2的21倍11、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所必需的是:A 缺O2B 一定量的CO2C NaHCO3D 一定量的H+12、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A 间接刺激呼吸中枢B 刺激呼吸肌C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 加强了肺牵张反射13、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A 抑制B 兴奋C 兴奋大于抑制D 抑制大于兴奋14、一定范围内的低氧使呼吸加强,主要通过A 间接刺激呼吸中枢B 刺激中枢化学感应器C 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D 兴奋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15、切断家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运动将A 浅而快B 深而慢C 无变化D 停止16、女性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最低的时间是:A月经期B排卵期C排卵后D排卵日17、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下丘脑D大脑皮质18、安静状态下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A内脏及脑B肝脏C肌肉D肾脏19、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人体基础代谢率:A降低B升高C先降低后升高D不变20、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A环境温度B进食C精神活动D肌肉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通气/血流比值减少的原因和结果是:A 肺血流量减少B 肺泡通气量减少C 功能性动-静脉短路D 生理无效腔增大E 缺氧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A 降低肺顺应性B 降低肺回缩力C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D 防止肺毛细血管液体滤入肺泡E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3、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存在于延髓B 对脑脊液中H+浓度变化敏感C 对血液中2,3-二磷酸甘油酸敏感D 对血液中PO2变化敏感E 对PCO2变化敏感4、参与胸膜腔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胸膜腔的密闭性B 胸廓容积大于肺容积C 有少量的液体和气体D 肺回缩力E肺泡内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5、下列关于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吸入气中适量浓度的CO2是兴奋呼吸中枢必需的B 在一定范围内,吸入气中的CO2量与肺通气成正变C O2是通过兴奋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的D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大于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E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大于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选择题答卷:姓名:三、填空题:1、通过肺换气血变为血。
生理学中职课件05
19:46
1、CO2对呼吸的调节
• CO2对呼吸的作用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和 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反射性使呼吸 加深、加快。但以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 为主。当血液中PCO2升高时,CO2能通过 血脑屏障与脑脊液中的H2O反应生成 H2CO3,然后解离出H+,刺激中枢化学感 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19:46
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时 呼气时 肺内压升高 肺内压>大气压
• 肺内压降低 • • 肺内压<大气压 •
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肺内气体经呼吸道排出外界
19:46
• • • • • • • • •
胸内压概念: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内压形成原理: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大气压为0,则: 胸内压= -肺回缩力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2)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利于 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3)在呼吸运动和与肺通气之间起偶联作用
19:46
肺容量描记图
19:46
(二)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为单位时间内入肺或出肺的气量,是肺的动 态气量,故能比肺容量更好地反映肺的通气功能。 1、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入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平均约为12-18次/min, 潮气量约为0.5L,则每分通气量为6.0~9.0 L。
19:46
• 4、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 • (1)肺活量 (VC)在最大吸气之后作最大呼气 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 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三者之 和。一般正常成年男性的正常值约为3500ml,女 性2500ml。 • (2)时间肺活量(TVC) 时间肺活量是指受试 者在作最大的吸气后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测定 其在一定时间(如第1、2、3秒之未)所能呼出的 气量。 • 正常成人第1、2、3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值分别为 肺活量的83%,96%,99%。其中第1秒未的时间 肺活量意义最大,低于60%则不正常。
生理第五章 2课件
临床:
●成人肺炎、肺血栓等→表面活性物质 ↓→肺不张。
●6~7个月胎儿才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故早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肺不张 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气 肺泡表面积↑
DPL分散
降表面张力的作用↓
肺(↓)
(密集) (↑) (↓)
(扩张) (萎陷)
(4)成因: 肺内压 (大 气 压)
肺回缩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0-肺回缩力
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脏层胸膜受到两个相反作用力相互抵消的代数和,经脏层胸膜间接反映在胸膜腔的压力。
(5)生理意义: 纽带作用;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3.胸内压 (1)概念: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2)测定方法:
间接法: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
(3)压力: 平静吸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10~-5mmHg
呼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 -5~-3mmHg
特点: ①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为负压; ②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 ③有时可为正压(如紧闭声门用力呼吸)。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形成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67%),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胸廓缩小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③胸廓扩大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内=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胸廓容量变化(△P)
2.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 ⑴气道阻力特点: ①只在呼吸运动时产生; 流速快→阻力大 ②与气体流动形式有关: 层流→阻力小 湍流→阻力大 ③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R∝1/r4)
人卫版-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电子教案
肺泡表面张力的存在造成:
(1)阻碍肺泡的扩张,增加吸气阻力 (2)使想通的大小肺泡内压不稳定 (3)促近肺部组织液生成,易产生肺水肿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由Ⅱ型细胞分泌, 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 DPPC特点:分子一端是非极性疏水的,另一端是极性亲 水的。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气界面,密度随肺泡的 张缩而变化。 作用:降低分泡表面张力
深补吸吸气气量量(吸气肺储活备量量) 潮气量 1500~2000m肺l 总量
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停止
第一节 肺通气
人工呼吸的原理
第一节 肺通气
胸膜腔内压 ( Intrapleural pressure) 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 位于两层胸膜 之间的潜在、 密闭的腔隙, 其内仅少量 浆液。
第一节 肺通气
胸膜腔负压的产生原理: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积
1.潮气量 (TV)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 500mL 2.补吸气量(IRV) : 平静吸气末,尽力吸气所能 吸入的气量。1500-2000mL
3.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尽力呼气所能 呼出的气量。 900-1200mL
4. 余气量(RV) :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内不能再 呼出的气量。 1000-1500mL
(二)胸廓弹性阻力
不同状态下胸廓弹性回缩力对呼吸的影响
二、通气阻力
向外
向内
无
吸气的动力
吸气的阻力
3.肺和胸廓的顺应性:
中职康复技术专业生理学第五章神经系统
功能:引起各种特定感觉, 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第六节 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概念:指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纤维经过脑干
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
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抵达丘脑髓板
内核群,再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
区域,这一投射系统称~
第六节 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
特点: 感受器与大脑皮质之间不具有 点对点关系; 无专一的传导路径;N元多突触联系。 功能:不产生特定感觉 维持和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机体 保持觉醒状态。
第六节 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大脑皮层的感觉信 息没有性质和部位的特异性,它既没有专— 的投射途径,也没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
感受器
感觉传导通路
大脑 皮层
②内脏感觉(内脏痛觉和脏器感觉)。 ③特殊感觉(视、听、嗅、味觉和 前庭感觉)。
复习: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脊髓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脊髓后角 第三级神经元: ●传导路三级换元
脑神经节
脑干的有关神经核
丘脑的感觉接替核
大脑皮层 ●丘脑 :是各种感觉(除嗅觉外)的总转换 站。 一次交叉
第一体表感觉区投射特点:
① 交叉投射
(头面部投射 - 双侧)
② 整体为倒置安排,
头面部内部安排为正立。 ③ 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
灵敏度有关,越高的如拇指代表区越大
第六节 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
临床
• 第一感觉区定位明确且清晰。
• 如一侧中央后回受损,将导致对侧体表
感觉障碍,一侧感觉区某一局部受损,
可引起对侧半身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2024版)
(二)体液调节 1.基本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其化 学物质主要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体液调节可分为全身性和 局部性两种方式。 (1)全身性体液调节: (2)局部性体液调节: 2.调节特点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 适应性反应。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不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改变等。自 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生理 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意义。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实际上为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反馈信息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类
(一)负反馈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二)正反馈 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
1
7
6
绪论——第一节——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 2.掌握内环境及其稳态。 3.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4.熟悉正反馈与负反馈。 5.了解生理学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生命活 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阐明各种生理 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生物膜,也称为质膜。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1.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具有以下特征: 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为主) (一)氧的运输
1.物理溶解:仅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1.5%。 2.化学结合:指O2与Hb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 是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98.5%。
实用文档
Hb + O2 PO2高的肺部
PO2低的组织
①减小了肺的弹性阻力,使肺容易扩张,保证肺通 生理意义 气的顺利进行。
②避免肺毛细血管中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防止 肺水肿的发生
实用文档
(2)肺的弹性回缩力
❖肺组织含弹性纤维,肺扩张时弹性纤维会产生回缩力。在 一定范围内,肺被扩张得越大,弹性回缩力越大,肺弹性阻 力也越大。反之,就越小。 ❖肺和胸廓弹性阻力的大小通常用顺应性来表示,顺应性与弹 性阻力成反比关系。 2.非弹性阻力:主要指气道阻力。其大小与呼吸道口径、气流 速度和气流形式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呼吸道的口径。它与呼吸 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实用文档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受血液Pco2、pH值和温度等影 响
正常(B图) ✓pH ↑ 或 Pco2 ↓ ,温度↓, 氧解离曲线左移(A图) ✓Pco2↑、pH↓和温度↑, 使氧解离曲线右移(C图)
实用文档
(二) 二氧化碳的运输
1.物理溶解:约占5%。 2.化学结合:CO2的化学结合形式有两种 (1)碳酸氢盐占88%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占7%
(三)脑桥
❖在脑桥前部有呼吸调整中枢,该中枢的神经元与延髓呼吸 中枢之间有双向联系。
✓作用: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 ✓正常呼吸节律是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共同活动形成的。
实用文档
(四)大脑皮质
❖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意识地暂时屏气,或随意控制呼 吸运动的深度与频率,也可由条件反射或情绪改变而引起 吸运动变化,这些都是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进行的。
生理学基础
第五章 呼 吸
实用文档
章目录
1 肺通气 2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3 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用文档
➢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肺通气的动力 ❖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和生理意义 ❖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
难节点
❖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和生理意义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作用和生理意义 ❖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 节
4. 残气量(RV)和功能残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体量,称为残气 量。正常成人为1.0~1.5L。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体量,称为功能 残气量。
5.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成为肺活量。
实用文档
6.肺总量:肺所能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总量。 ❖正常值:成年男性约为3.5L,女性约为2.5L。 ❖临床意义: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 为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实用文档
(2)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称为氧 解离曲线。呈S型
实用文档
氧解离曲线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上段:相当于血液中Po2为60~100mmHg之间的区段,比较平坦。 反映了Hb与O2结合的特点,即Po2在这个范围内变化时,对血氧饱和 度的影响不只大要。PO2不低于60mmHg,血氧饱和度仍维持在90%以上。 ❖中段:相当于Po2为40~60mmHg之间的区段,比较陡直,反映 了HbO2释放O2的特点。即Po2在这个范围内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 出现较明显的下降,释放出的O2供组织代谢利用。 ❖下段:相当于Po2为15~40mmHg之间的区段最陡,也是HbO2 释放O2的部分,表明Po2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将大幅度下降,释放 出更多的O2以满足机体活动增强时对O2的需要。
HbO2
(1)O2与Hb结合的特征:
①迅速、可逆、不需要酶催化,决定反应方向的因素是Po2。 ②该反应是氧合而不是氧化。 ③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氧容量。而100ml血液 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氧含量。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称为Hb氧饱和度。 ④HbO2呈鲜红色,去氧Hb呈紫蓝色。血液中去氧Hb>50g/L时,则皮 肤、黏膜呈青紫色,这种现象称为发绀。发绀通常是人体缺氧的标志。 ⑤Hb还可与CO结合,生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HbCO),呈樱桃红色。 Hb与CO结合能力是O2的210倍,
(二)延髓
✓呼吸运动基本中枢:延髓
实用文档
✓延髓有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其轴突纤维下行支配脊髓前角的呼 吸肌运动神经元。实验证明,保留动物的延髓和脊髓时,动物可存在节 律性的呼吸运动,但呼吸节律不规则,呈喘息样呼吸。说明延髓是产生 节律性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但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还有赖于上位呼 吸中枢的作用。
实用文档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所在 的部位。分布于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等各级中枢部位。
(一)脊髓
✓实验证明,只保留脊髓时动物的呼吸运动立即停止。这提 示脊髓不能产生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它是联系脑和呼吸肌的 中转站,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灰质前角。
实用文档
❖用力呼气量又称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 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值:正常人第1、2、3秒末分别呼出83%、96%、 99%。其中第1秒末的用力呼气量意义最大,低于60%为不正 常。 ❖临床意义:肺弹性降低或阻塞性肺疾患,用力呼气量可显著 降低。用力呼气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1.化学感受器
实用文档
(1)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可感受动 脉血Po2、Pco2及H+浓度的变化。冲动分别沿窦神经(舌 咽神经的分支)和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分支)传入延髓。
实用文档
(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只感受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H+浓度的变化
血中Po2升高,Pco2降低→静脉血变
CO2
成了动脉血。
实用文档
2.组织换气过程
❖在分压差作用下→O2由动脉血→组织扩散,CO2则由 组织→血液扩散→使血液中Po2降低,Pco2升高→动脉 血变成了静脉血。
实用文档
(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气体扩散速率:受气体分压差、气体分子量和溶解度等因素影响。 与气体分压差和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成正比,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 根成反比。将O2与CO2的各项参数代入计算,CO2的扩散速率约为 O2的2倍。 ✓因此临床上肺部疾患,气体交换障碍时,一般首先表现为缺氧。
2.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病理情况下如肺炎、肺水肿和肺纤维化时 →呼吸膜的厚度↑→气体交换速率↓→肺换气效率↓;肺不张、肺气 肿时→均使呼吸膜扩散面积↓→导致气体交换↓→肺换气效率↓。
实用文档
3.通气/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 常值为0.84。此时通气量与血流量配比最适合,肺换气效率最高。 比值增大或减小均可使肺换气效率降低。
实用文档
二、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1. 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平 静呼吸时正常成人的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500ml。
2. 补吸气量(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增加的气量,称补吸气量。 正常成人为1.5~2.0L。
3. 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增加的气量,称补呼气 量。正常成人为0.9~1.2L。
实用文档
❖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其计算公式为: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时的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
✓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高。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一、气体的交换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动力-气体分压差
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导致腹壁起伏明显的 呼吸运动方式 混合式呼吸:正常成人均为混合式呼吸
实用文档
❖人工呼吸的原理:人为的方法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来维持肺通气。
实用文档
2.胸膜腔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胸膜的脏层和壁层在肺门处相互延续形 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 特点:密闭、无气体,但有少量浆液。 ❖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过测量发 现,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始终低于大气压, 称为负压。并随呼吸过程发生周期性变化。 平静吸气末为-10~-5mmHg,平静呼气末为 -5~3mmHg.
实用文档
(1)胸膜腔负压形成原因:与作用于胸膜腔上的两 种力有关 :一是肺内压;二是肺回缩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以大气压为零。)
(2)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气胸
维持肺扩张状态,有利于肺通气。 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和淋 巴液回流.
实用文档
安静时肺泡、血液和组织内O2和CO2的分压 (mmHg)
气体总是由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扩散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1.肺换气过程
呼吸膜:由六层组成,约0.2 ~ 1.0μm 面积:约70㎡,安静状态下,用于气 体扩散的呼吸膜面积约40㎡
实用文档
❖在分压差作用下,O2由肺泡→血液
扩散,CO2则由血液→肺泡扩散→使 O2
实用文档
❖呼吸的概念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生理意义 维持机体内环境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呼吸由三个连续的环节组成
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