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探究_翟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 2234.12 -14.7
42 3083.55
16.2 58 16.4 43.8 0.3 1435.37 -0.6 27 3865.9 0.8 72.7
江苏 5585.77
20 22.8 8433.09 22.7 36.4 55.18 22.5 0.3 8250.81 21.7 47.4 9112.95 22.4 52.3
浙江 3940.4 19.5 34.1 7615 21.6 65.9 60.3
5.3 0.5 4698 9.6 40.6 6806 22.4 58.9
安徽 3890 18.4 32.8 7959.4 24.3 67.2 221.6 21.2 1.9 5617.4 40.5 47.4 6010.5 28.1 50.7
泛长江三角区域“一核九带”经济现状
长江三角区域是最早受益于国家优惠政策的区域,地处黄 金海岸,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金吞吐量大,一直以来 是我国经济的重点支柱。而泛化后的长江三角州经济区域以上 海为核心,沿沪宁、沪杭俑线发散型发展,呈现出多层次的经 济格局和变化。根据泛长江三角区域的经济、土地及人口数据 的比较分析(见表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2005年~2010 年期间,泛长江三角区域GDP一直呈增长形势,2010年区域 GDP增长率为11.5%,达到了2005年的两倍以上,占全国总产 值的24.4%,人均GDP高出全国水平1.4倍。
增长率(%) 40
30
GDP
20
固定资产投资
10 0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出口
图1:2010泛长三角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
从三省一市各方经济增长比较(见图1)可见:2010年泛长 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速总体呈现放缓趋势。统一呈高位增长的是
出口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出现平稳轻快的增长趋势;
经济与管理
Economy & Management
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探究
翟 璐 唐连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目前部分核心城市已经出现资源紧张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等现象。文章以泛长江三角洲为实例,以“一核九带”经济模式为切入点,从综合发展、资产投资结构演变角度剖析区
域经济的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通过数据分析探讨核心城市同邻边及外缘城市经济整合规律,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
637
杭州
5945 12
2942
12.4
1.6596
870
宁波
5125 12.4 2449
12
0.9817
760
合肥 2725 17.5
853
17.9
0.7047
570
表1: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土地及人口一览表 数据来源: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
第二,江苏在三省一市中实现经济总量40903亿元,排名 第一;按照城市排名上海第一,合肥排在第七。
投资结构 国有经济投资额(亿元) 国有经济投资增长(%) 国有经济投资占比(%) 非国有经济投资额(亿元) 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 非国有经济投资占比(%) 第一产业投资额(亿元)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第一产业投资占比(%) 第二产业投资额(亿元)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第二产业投资占比(%) 第三产业投资额(亿元)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第三产业投资占比(%)
因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发展进程 各一不足,相差甚多。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江三角区域空间结 构扩散效应影响来看,主体城市影响着区域分布:1978年长江 地区和杭州湾一带是受到城市影响最大主体,并呈现“之”字 形状。其中合肥及徐州两地尤其明显;1990年开始,安徽沿江 城市的发展迅速加剧长江三角地带影响区域的变化,“之”字 形从“几”字形演变成“鳊鱼”形状。
投资增速大于消费增速的是安徽、江苏;消费增速大于投资增
速的是上海、浙江。
泛长江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征
泛长江三角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有 很大关系。先天优势加上政府政策性辅助,就能使区域经济的 格局变化和发展更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长江 三角区域最初采用“T”型东西梯度模式,沿海沿江一带迅速 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也造成了和苏北和浙西南地区 的差异。又由于长三角地区受资源和环境限制,国家又通过对 江苏安徽进行东部规划,把他们作为中部区域承接东部的梯 度,实现西部对发达区域的战略性输出和转移,各项技术和资 金的注入,无疑为安徽和皖江部分城市的发展铺垫了优势和 条件。
区域经济的“核心与边缘”理论
我们 把 经 济发 达 的 城 市 或 城 市 密 集 区域 称作 核心区 域 ,把 相 对 落后的 地 区 或 者核心区域 的 前 沿 地 区 称为 边 缘 区域,如果把核心和边缘区域整合起来发展,他们的空间结 构 会 随 着 经 济增 长 发 生变 化,区域 空 间结 构 演 变 是 区域 经 济增 长 的必 然 结果。这 是 美国区域 发 展 规 划 专家弗 莱 德曼 (J.R.Fiendmann)根据区域经济增长特点提出的“核心与边 缘”理论,他认为区域核心城市和核心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有 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个规律表现为:区域个体互不关联—进 入相互联系状态—不均衡发展模式—区域系统后的相互 联系和平衡发展。
投资额(亿元) 25000
20000
10000
2005
5000 2010
0
上海
浙江
江苏
安徽 (地区)
图2:2005、2010年泛长江三角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比较
长三角产业向安徽和苏北转移使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 化,其梯度模式不仅收获了经济效益,也完成了泛长三角的区 域升级,从泛长三角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各种数据比较可以 看到其区域经济结构演变特征(图2):
第三,泛长江三角经济生产总值均高于全国各大区域,增 速大多维持在两位数以上。核心区上海已基本处于经济发展
9 6 人民论坛·PEOPLE'S TRIBUNE
后的回落阶段,以9.9%的增长率排在末尾。邻边城市宁波和杭 州则处于后三位,相反处于核心外缘的合肥则出现最快速增 长,紧随其后的是苏州、南京、无锡。
安徽和东部地区相邻,临江近海、地跨江淮,地理位置可 谓优越。它交通便利,是中部地区的铁路运输中心,处于长三 角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承接位置。安徽的煤炭储备丰富,其矿 产资源和水资源都很丰富,是江浙沪一带的能源基地和粮食基 地,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可以让商务综合成本减少,具备竞争优 势和合作优势。安徽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产业,在原有建 材和冶金等支柱产业支撑下,日益成为长三角大力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和机车制造业的创新基地。
安徽承接泛长三角区域核心向中部产业转移。我们可以从 安徽中部区域和沿江城市来看其主体影响分布情况,1978年的 合肥和芜湖等城市受到的影响还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 是到了1990年后,皖北皖南的快速发展引人瞩目,其点状分布 开始细密起来,皖北和淮南区域已经呈现大幅度的块状,到了 2000年的时候开始以三角形状合围,并和江浙地带紧密相连, 并顺势在2010年基本呈现无缝对接,以一个大的团状出现。
表2:2010年泛长江三角区域投资结构
第三,2010年的非国有投资比重明显提升(表2),非国有 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国有资产投资,其中浙江非国有资本投资占 到65.9%的比例,而安徽更是占到67.2%。投资主体的变化使固 定资产投资结构得到良性发展。
第四,从三产业投资比较可以看出:在第一产业投资上, 沪、苏、浙、皖投资比例百分比分别为0.3%、0.3%、0.5%、 1.9%,可以说非常微弱,第三产业投资占最高比重。从三次增 速上说,上海第一,浙江排在最末,安徽在二、三产业投资产 业中比重再占最高。
区域经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空间组合形态,它 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工业初期到均衡发 展的区域经济状态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下面以我国长江三 角区域的发展变化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区域 2010年GDP 增 长 2005年GDP “十一五”GDP 土地面积 人口
(亿元) (%) (亿元) 年均增长(%)(万平方公里) (万)
区域经济结构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长三角之间因为客观及主观条件的差异性和资源配置不同, 造成区域内部的不均衡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差异性的存 在,使区域合作关系的互惠互利和联系作用变为可能。整个区 域系统呈现梯度特征,以沪、浙、甬、杭为内核心,逐渐向边缘 地区渗透的一个作用体系。核心城市通过对外围乡村城市的投 资为其带来发展动力,作为经济统筹发展的要素,其还在产业 向周边地区转移的同时完成生产结构的自我升级,成为具有 影响力的经济发展地区和经济腹地;而外围皖江一带经济则在 核心城市带动下得到提升,这种扩散式的合作和相互影响可以 使泛三角区域的经济实力更加强大。
21560
全国 397983 10.3 184937
11.2
960
137053
占全国 24.4% /
25.2%
/
3.6%
15.7%
南京
5010 13.1 2451
13.5
0.6582
800
苏州
9168 13.2 4138
Leabharlann Baidu13.9
0.8488
1046
无锡 5758 13.1 2808
13.5
0.4788
第一,2010年三省一市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出现新突破。 根据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民间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因为差异 性存在,泛长江三角区域的投资情况各有不同。核心城市上海 在投资情况方面明显下滑,浙江地区增速略慢,边缘外围地区 安徽则出现高速增长。
第二,通过2005年和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比较得出: 2010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为5317.6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倍 多,浙江增长将近2倍,江苏23186.75 亿元出现2.7倍喜人增势, 安徽以4.7倍的惊人速度位居全国同期最高水平增速。
泛长江三角区域以上海、杭州、浙江、宁波为核心三十多 年来高速发展,其资源受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不仅在土 地和电力问题上受限,还存在其劳动力价格攀升等问题,经济 发展受到重重障碍。经济差异导致区域内部竞争恶劣,无法保 证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加工制造业更是因为国际市场需求 疲软而雪上加霜,2010年很多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在40%徘徊。 面对弊端和境况,迫切需要拓展产业升级和重组的空间,实现 初级产业转移,加快高级产业结构升级,从核心向核心外围寻 求机遇和发展。而安徽因为泛长三角区域格局的提升,又处于 长三角经济腹地,它的经济将在今后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其优 势如下:
上海 16872 9.9
9247
11.1
0.63
2301
江苏 40903 12.6 18598
13.5
10.26
7865
浙江 27227 11.8 13417
11.8
10.18
5442
安徽 12263 14.5 5350
13.4
13.96
5950
泛长三角 97266 11.5 46614
12.4
35.03
97 2015/01/中 总第467期
经济与管理
Economy & Management
泛长江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空间结构扩散效应在作用和反作用后产生演变。泛长江三 角区域的城市空间体系以经济利益共同发展为目标,推动各空 间区域相互合作,彼此产生影响。差异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呈 现纷繁变化,这种变化构建了空间演变的各个阶段。现代城市 腹地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成为区域生产核心,同时乡村又被中 心城市向外推动着加深经济发展的道路,这样的作用与反作用 必然使彼此的关系疏密有致,参差错落,在相互施加后作用发 生显著的变化。
一体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区域经济 一核九带 产业升级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区域经济研究成了各界的热点 话题。我国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 来区域优势被逐渐重视并在东部地区进行试点,针对区域特质 实行倾斜性政策等优惠措施。
非均衡经济的市场经济体高速发展三十多年来,长江三 角区域已经出现了土地、人力等资源紧张问题,工业增长速度 停滞造成了经济效益下降。而新型的泛化长江三角区域把江、 浙、沪、皖三省一市通过“一核九带”模式改变过去的粗放型 经济,成功实现区域结构产业升级和优化组合,这对区域经济 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未 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