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与规划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探讨小城镇发展的相关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小城镇的起源和基本特点,城镇和城镇化的概念;二是小城镇具备的一些基础功能设施和我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三是今后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城镇起源

城乡聚落的形成:居民点,又称聚落,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共神识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居民点的形成与发展史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结果。

小城镇的历史沿革:从世界范围看,早在5000多年前,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在埃及和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小城镇。我国的小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发展的。小城镇初期形式是草市,随着集市贸易的扩大,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官吏,征收税赋,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镇是比集市更高一级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区划,居民明显多于集市,一般在一千户以上,甚至可达万户。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农村手工业、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集中地方,商品交换的集散地,小城镇是沟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即草市-集镇-小城镇。

受军事、宗教的影响,我国部分小城镇并非是顺着“草市—集镇—小城镇”的轨迹形成发展的,而是具有特殊的形成过程,主要有起源于政治

军事中心、起源于宗教寺庙、起源于现代工业开发(如大庆)起源于行政管理建制等等。

城镇的概念: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点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行政学: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在经济统计、财政税收、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建制镇与非建制镇都有明显区别,因此小城镇通常只包括建制镇这一地域行政范畴。

社会学:小城镇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由非农人口为主要组成的社区。

地理学:将小城镇作为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或将小城镇作为乡村聚落中最高级别的聚落类型,认为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自然集镇。

经济学:小城镇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渗透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经济特征,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个特殊的经济集合体。

不同的国家对小城镇也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的“小城镇”有两种概念,一种叫小城市,即“small city”;还有一种叫小镇,即“little town”。美国的小城镇往往是由居民住宅区演变而来,一般200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镇”,如有足够的税源,几千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市”。因此,美国的城市大多规模不大。

日本的地方行政管理分为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市町村的规模控制在10万人以下,相当于我国的小城镇。市、町、村在行政上是一个级别,互不隶属,所有的市町村又可以分为四个规模等级:3-10万人、1-3万人、0.5-1万人和0.5万人以下。

前苏联的尘世分为八级,其中10万以下人口规模的有四级,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为2万人以下,朝鲜的城市分为六级,其中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为5万人以下。由此可见,国外的小城镇的规模一般不大,多数由居民点演变而来,不同国家小城镇概念各有不同。

我国的乡与镇的区别有个明确的界定: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超过2000的,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则乡改为镇。

小城镇的基本特点“城之尾,乡之首”。小城镇称为“城之尾,乡之首”,是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综合体,是镇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因而它应该具有上接城市、下引农村,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从城镇体系看,小城镇是城镇体系和城市居民点中的最下一个层次。从乡村地域体系看,小城镇又是乡村地域体系最上层次。目前大多数小城镇为镇行政机关驻地,也是乡镇企业的基地及城乡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一般都安排有商业服务业晚点、文教卫生及公用设施等。在经济发展、信息传递等方面,小城镇都起着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纽带作用。

上面讲的就是小城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下面说以下城镇化

城镇化是乡村人口和非农业由乡村地区向城镇地区地域集中以及城镇数目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内涵包括:

一是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转换,人口由分散的乡村向城镇集中,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多,城镇人口比重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换,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从第一

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

三是城镇空间形态和形态的优化,城镇建成区规模扩大,新的城镇地域、镇域景观形成,城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四是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乡村地区渗透和扩散,传统乡村文明走向现代城镇文明,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

五是经济要素、聚集方式的变迁或创新,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重推动下,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更加合理、高效在城乡之间流动、重组,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

城镇基础设施简单的说分为以下几项:

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暖气和新兴太阳能设施等;

供、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

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等;

邮电通信设施:如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

环保设施:如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

防灾设施: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兴源镇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难题

一是道路交通规划滞后,镇域内道路缺乏有效衔接。虽然,随着301高速的通车以及电气化铁路工程的上马,兴源镇区域交通优势突显,但镇区路网衔接比较薄弱的情况十分突出,极大地影响区域优势的充分发挥,也是推动兴源镇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加快完善镇区之间的道路网络衔接、接通、接顺,对促进新一轮大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的交通状况意义重大。

兴源镇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没有环镇路,又有穆棱河东南向横穿,镇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形成一盘棋局面,因此统筹规划,确定道路线路走向、对接位置、道路宽度、断面形式等,尽早对接道路显得尤为紧迫。

二是环保设施不尽完善,面临挑战更加严峻。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的增加,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不但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也成为科学发展的瓶颈。由于环保设施还未完善,发展迅速的农村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部分垃圾渗漏液及雨水浸泡液没有有效处理进入沟河渠道,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协,城镇面源污染使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

三是给排水设施不完备。根据自然地形,少量污水采用暗渠或明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