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公开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
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 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 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 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 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 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 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 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 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 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 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关于赋的特点: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是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 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 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 一 二 三
兴:起,同风雨兴焉 属:zhǔ,通嘱, 意思是劝,请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 劝客人们喝酒,朗颂吟唱“明 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翻译与理解
少焉,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 仙。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穷而后工
•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 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 •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1) 月下泛舟 乐 (2~3) 吊古伤今 悲 (4~5) 阐述哲理 乐
4、感情变化过程: 乐-悲-乐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 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 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 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 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 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 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 的人生态度。
翻译与理解
所共适。“
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 来?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 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 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是永恒的。 (2)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 (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 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 人生态度?
苏 轼
赤 壁 赋
苏 轼
•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 东坡”。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 家、诗人,美食 家,豪放派词人 代表。中国文学 史上少有的全才。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三苏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苏黄米蔡 (书法)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二、美景:
乐在 何处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写乐极悲来 。先写歌声,后写 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 箫声;歌中的“美人”喻君,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 边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出力;箫 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澄明的 歌之。歌曰:"桂棹兮兰 江水,迎着江面浮动的月光。我的 声的怨、慕、泣、诉,抓住了 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情思啊悠远茫茫,盼望着‘美人’ 箫声“哀”的特点,末尾两句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 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 夸张性比喻,写出了箫声摄人 有位吹洞箫的,随着歌声伴奏。那 心魄的感染力。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 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 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 洞箫声呜呜地响,象怨恨,象思慕, 象抽泣,象倾诉;吹完后,余音悠 呜呜然 ,如怨 ,如慕 , 头,客却忽起悲曲,似乎不太 长,象细长的丝线延绵不断。使得 如泣 ,如诉 ,余音袅 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跳起舞来,使 合拍,但却又深知其中道理, 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 得孤独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于是才有下段的“正襟危坐”
翻译与理解
问客:“何为其然也?” 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 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2、桂棹( 10、酾酒(shī ) 11、横槊( shuò ) zhà o)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 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o ) 5、嫠妇( lí ) 14、匏樽(pá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 yó u)
对比: 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情 怀 阐 发
比喻: 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四写悟理自解。苏子的话针对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 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 “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 吗?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 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始终没有消失。有时圆有时缺的月亮 明月、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像那样变化,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 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 原来,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去看它, 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 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 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本来 功夫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 短暂 ;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 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 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尽的,还羡慕什么呢?况且,天地之 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 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 我所有的东西,虽然是一丝一毫也不 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 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 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 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 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 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 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 看到它就成为颜色;取用它们没有人 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大自 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 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 然的无穷的宝藏,我和您可以共同享 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 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 用的。 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 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 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 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杯, 重新斟酒再喝。菜肴和果品都吃完 了,空杯、空盘杂乱地放着。我和 客喜而笑,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 洗盏更酌。 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翻译与理解
肴核既尽, 五写主客皆大欢喜。作者的这 种超脱,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 杯盘狼藉。 苦闷的自我排遣。本段感情 相与枕藉乎 色彩为“喜”,照应了开 舟中 ,不知 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 东方之既白。 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
liá o) lú) 8、舳舻千里(zhú
7、山川相缪(
9、旌旗(
16、无尽藏( zà ng )
17、狼籍( 18、枕藉(
jí jiè )
)
jīng )
翻译与理解
壬戌之秋,七 月既望,苏子 与客泛舟游于 赤壁之下。清 风徐来,水波 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 诗,歌窈窕之 章。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 的十五日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 为:于赤壁之下游.
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 兴尽酣睡。
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 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 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景--- 秋江月夜泛舟图(清风、明月、水)
情---
乐
悲
乐
理--- 悲和喜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情感,
关键在于对问题如何看待(变与不变)
你认为当时真有 这样一场主客问 答吗?他们所表 现的人生态度有 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本文的艺术特色:
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 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 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 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 密结合。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我顿时脸色改变,整理好衣 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 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人说:“‘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 客曰:"'月明星稀 ,乌 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 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 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 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 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 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 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 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 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顺 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 着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连 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 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 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 空 ,酾shī酒临江 ,横 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 诗,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 在哪里呢? 而今安在哉?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 牛宿之间逗留不前。白濛濛的水气笼罩 江面,江水的泛光和天空连成一片。任 凭小船向何处漂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 面。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乘 风而行,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我们轻 快地飘起啊,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 飞升到仙境的神仙。
一写夜游之乐 。
一、良辰:七月既望
翻译与理解
翻译与ຫໍສະໝຸດ Baidu解
三写因悲生议。 何况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捕鱼打柴,
和鱼虾做伴侣,与麋鹿交朋友,驾 “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拿着简陋的 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 产生: 酒杯互相劝酒。就象蜉蝣一样,将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 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 一是 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的 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哀叹我们生 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 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 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地 ,渺沧海之一粟。 希望偕同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 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 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不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 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 却“知 可能轻易实现的,只好把感慨寄托 游 ,抱明月而长终。 在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 不可乎骤得”。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 出来。 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 响于悲风。 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蔡襄
苏 轼 书 法
苏轼
黄 州 惠 州 儋 州 。
自 问 身 心 余 如 似 题 平 不 已 金 生 系 灰 功 之 之 山 业 舟 木 画 , 。 , 像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乌台诗案
•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 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 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 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 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 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 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 个冤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