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 于友西(教材整理)

合集下载

深度学习下高中历史学科教材商榷式备课探究

深度学习下高中历史学科教材商榷式备课探究

2023 . 9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学科教研研究/探索YANJIU TANSUO荨深度学习下高中历史学科教材商榷式备课探究四川省双流中学孙丰鑫当代教育理论倡导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1]。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工具,教师应当重视教材的作用,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应加入自己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与设计。

自新教材投入使用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尝试对其进行剖析,也提出了许多专门针对新教材的备课策略与备课方式。

受新教材通史性和适用性影响,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理论性过重,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甚至部分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只能应用于特定的课堂。

部分学者注意到“纠误”这一类教学方式,但也仅是从教材某一课或某一单元出发,寻找其中有争议或是不合理之处,尚未提出系统、有效的备课方法。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备课存在的问题由于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大,部分教师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同时也缺乏整体教学观以及从整个课程过程把握教学的能力,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得不到科学分析,教材资源的挖掘程度有限。

新版教材使用时间不足三年,《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的课堂实践使用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对新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够,旧版教材经过反复研究与探讨,教师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备课时能够清楚地认知课或单元的重点难点,在设计教学时也能有效地利用教材所给资料,完成课堂目标。

部分教师未理清课目单元的授课脉络而继续按照传统课堂的方式授课,甚至有部分老教师消极对待教材整合和大单元教学模式,造成了新教材与课堂教学的割裂,新教材的优势无法发挥。

另一方面,新教材中是否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知识性问题、图文搭配不合理及材料未及时更新等,这些问题也需要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加以注意。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教材商榷式备课的概念及流程教材商榷式备课指的是教师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日常备课,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也同样适用。

24版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

24版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

24版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一本教材,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于友西老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则是本教材的补充,对于学生在备考中取得高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参考书目,供大家参考使用。

1. 《辅助教材》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辅助教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丰富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推荐的辅助教材有《中学历史辅助读物》、《通俗历史读本》等,这些书籍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2. 《历史教育研究丛书》这是一套由多位著名历史学家编写的丛书,内容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

这些书籍不仅涵盖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还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推荐的书目包括《中国古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等。

3. 《历史教学案例集》历史教学案例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借鉴这些案例,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推荐的案例集有《中学历史教学案例集》、《历史教学案例大全》等。

这些案例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 《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书》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书》就是一本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历史的参考书。

它介绍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如何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 《历史名著欣赏》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历史名著欣赏》就是一本帮助学生欣赏历史名著的书籍。

这些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环境,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温州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_温州大学考研网

温州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_温州大学考研网

温州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333《教育综合》由我校统一命题,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04510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罗双凤、叶安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ISBN:9787300116273复试参考书《学校管理学》(第四版)萧宗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版,ISBN:9787107210495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ISBN:97875617645272.《外国教育史》贺国庆、于洪波、朱文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版,ISBN:9787040266931045102学科教学(思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等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刘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2.《政治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伦理学引论》,章海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045103学科教学(语文)《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数学教育概论》(第二版),张奠宙宋乃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参考书:1.《数学分析》(第三版),华东师大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3.《常微分方程》第二版),东北师大,高等教育出版社4.《复变函数》(第三版),钟玉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045105学科教学(物理)1.《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二版),漆安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电磁学》(上、下册)(第二版),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朱铁成等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2.《理论力学》,周衍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热学》(第二版),李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45106学科教学(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钟国清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陈迪妹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研究》,陈迪妹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7月3、《普通化学》,王延安、梅冬、原健安等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045107学科教学(生物)《普通生物学》(第三版),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复试参考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刘恩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普通动物学》(第3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植物学》(上册,第2版),陆时万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3.《植物学》(下册,第2版),吴国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045108学科教学(英语)1、王蔷主编.2006.《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Stern,H.H.1997.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10th ed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045109学科教学(历史)仝晰纲主编:《历史学基础》(中国史部分),山东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9年版。

07-1级第二学期课程教材光盘对照配发表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07-1级第二学期课程教材光盘对照配发表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学历史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史学导论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大学英语精读1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1
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教育部人事 教育心理学 局考试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 姜义华等 史学理论与方法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专题 大学英语(一)
左志宏
于爱红 何文贤 左志宏
体育 专升本) (专升本)
配发套数(每生一套) 配发套数(每生一套)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 外国幼儿教育史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 教 育 专升本) (专升本)
中外幼儿教育史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
教育部人事 教育心理学 局考试中心 何晓夏 中外幼儿教育史 周彩 华爱华 付宏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 何艳茹 黄伯荣 廖序东 胡厚福 余文森 余文森 余文森 教育部人事 教育心理学 局考试中心 萧宗六 教育管理学 徐忠玉 张伯源 黄爱玲 侯玉波
多媒体应用技术 数据管理与应用 数据结构
计应 专升本) (专升本)
数据管理与应用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学英语(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学英语精读1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1 上外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学英语(一) 上外 石少侠 史振郭 公司法 刑法学 保险法 国际私法 市场营销学 数据库应用 企业会计 大学英语(一)
心理学 体育保健学 体育测量与评价 健康教育学 大学英语(一)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体育保健学(第三版) 人体测量与评价 健康教育学 大学英语精读1
教育部人事 教育心理学 局考试中心 体育保健学 姚鸿恩 编写组 李祥 吴纪晓 体育测量与评价 健康教育学 大学英语(一)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1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学校管理学 德育学原理 课堂教学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校本教研——九大要点 新课程系列专题报告提纲 大学英语精读1 大学英语(一)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1 大学英语(一) 社会心理学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主要参考文献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主要参考文献素材

主要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2.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5.石鸥.结构的力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理解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李稚勇,方明生.社会科教育展望.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赵亚夫.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0.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7.臧嵘.历史教材纵横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8.李纯武.历史文稿选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9.朱煜主编.历史教材学概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0.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32.于友西、叶小兵等.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4.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5.冯一下、李洁.历史教育新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6.冯长运,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7.钱君端.高中历史百问百解.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王仲孚.历史教育论集.台中:大同资讯图书出版社,200140.张元,周樑楷主编.方法论:历史意识与历史教科书的分析编写国际学术探讨会论文集.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42.陈冠华.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台北: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43.黄炳煌.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台北:师大书苑,200244.杨秀珠主编.老师谈教学(历史教学篇).香港:中华书局,200345.[美]帕米拉·J法丽丝.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6.[美]Donald A·Ritchie.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47.陈丰祥主编.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手册.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48.《历史教学》月刊.天津:历史教学社,1990-200449.《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月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0-200450.《课程·教材·教法》月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0451.《清华历史教学》半年刊.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创刊号-第15期52.《历史教育》半年刊.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创刊号-第10期5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4.曹大为,赵世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长沙:岳麓书社,2004150。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

避免教学内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第三章历史教育目标伦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1.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3.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4.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5.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精华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精华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早己有之。

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对概念教学的定义、概念形成过程和概念获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概念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概念形成模式即被塔巴作为归纳思维教学模式三大教学策略之一,她认为这一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或观看一些实验、现象来获得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形成概念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并不是教师将理论和概念悉数传授给学生。

这就启示我们,对于思维积极、活跃的高中学生而言,历史老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全面培养并不是给他们“倾倒”概念和理论。

进入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概念学习理论,他认为概念学习是思维的核心,并把概念学习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获得两部分,特别强调了概念获得的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既要注重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体验”,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这样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的历史概念才会更牢固、更深刻,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史思维能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其学习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

他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类型有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他将概念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形成概念和同化概念。

这两个阶段也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阶段。

同时,他将概念学习之间的属性关系分为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比布鲁纳的概念学习更加明确和具有操作性。

这对我们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和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Gagne)在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提出的概念学习理论基础上,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加涅在其名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认为:具体概念是通过直接感觉而获得的,例如对某个人物的认识;定义概念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而获得的。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4课时开课单位:政史学院授课对象:历史学本科二年级一、课程的性质、目标课程性质:《中学历史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它以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它是历史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来自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又服务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应用教育学科。

学习好这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

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运用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历史教学特点、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智能的一门学科。

这门课程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综合了历史学和教育学科理论,包括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任务、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实质、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的内容、历史教师的备课、历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具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历史教学论的理论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它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研究,揭示其特殊规律,提出中学历史教学适用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特殊方法,使高师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学习,必须以掌握历史学各门基础课的理论和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也必须处理好本课程与历史学各门专业课程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这门课程是完成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任务的“最后一道工序”。

本课程是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在已修完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历史教育类主干课程。

其教学目的为: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历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立足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主义

立足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主义

立足家国情怀,厚植爱国主义摘要: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使命。

以统编版“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从立足核心,梳理线索,捕捉细节,精选材料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孙中山;核心素养历史学习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人文素养重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则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依托。

何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持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所表现的深情大爱。

家国情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但核心都是爱国主义精神。

现以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例,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以“家国情怀”为核心,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一、研读课标,立足核心,指向家国情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一课,为后续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组织、政党基础。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教学活动建议“收集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举办关于孙中山的故事会。

”通过研读课标,必须从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这一历史身份着手。

概念是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对于学习任何学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明晰概念“先行者”和“民主革命”。

“先行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作如此解释:“首先倡导的人”。

“民主革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称为“民族民主革命”。

在明确课程标准里的主要历史概念的基础上,从家国情怀素养着手,把握本课立意方向:“以天下为己任”,孙中山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振聋发聩地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并开展革命活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一、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人类对自然、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认识。

人类的历史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

这种能力逐步发展为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

正是这种特有的认识历史、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使人类自己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愚昧向文明进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精灵,是从历史意识的萌芽开始的。

3、教材从广义上讲,教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材料都是教材。

可以分为两类:1.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和自学指导书、历史文献材料、当代的历史著述、有关历史理论的著述和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

2.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历史教材(包括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等。

)这些材料,构成了历史教材的整体,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各自的作用。

1、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他既适用于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讲述法又包括叙述法、描述法和概述法。

3、教学重点:是指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最本质的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反应教材中心思想地部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要影响,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教学内容。

4、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

具体地说,它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

5、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德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4、特殊认识论是当前我国对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中学历史教学法》这一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历史教育的价值,掌握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自身的历史教学能力。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师范类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知识背景,但对历史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尚处于初识阶段。

因此,本课程的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教学理念和风格。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教学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等;(2)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掌握中学历史课程内容,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4)学会设计并组织历史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历史剧表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具备一定的历史教学评价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历史教学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使其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4)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撰写教学日志、心得体会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职业责任感;(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其在历史教学中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精神;(3)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4)通过历史教学,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5)教育学生尊重历史事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系统、完整的开设历史教法课是20世纪的20年代。

我国第一部《历史教法》专著是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亨利•约翰森的著作。

最早确定的是美国式的历史教学论。

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

1956年,《我们所看到的苏联学校中的历史教学》,把苏联的教学经验概括为:第一:要使学生获得系统巩固的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遵循教学大纲,掌握教材中心思想,有重点地处理教材,生动地进行讲述;第二:是要经常系统地进行复习;第三: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第四:要布置历史课的家庭作业;第五:是开展历史课外或校外活动。

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完全变成苏式的了。

苏式的教学法对我国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联的经验促使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即“重视系统的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解放初期的历史教学,“秩序良好”“扎扎实实”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由我国学者编写并出版的第一部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即《历史教学法概论》。

我们所采用的教材是于友西主编的《历史教学法》。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三:中外教法研究的异同共同之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考核、教师进修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

差异性:首先、在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上,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高度统一的,即是单一的。

中学历史教学论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论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HISTORY INHIGH SCHOOL TEACHING学时数:48学分数: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执笔者:审核人:编制日期:20XX年3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是专门研究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它通过对中学历史学科的认识、对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过程、原则、形式、方法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方法、技能。

本课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课,又是一门方法、技能课。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既使学生将中学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融合起来,又使他们将融合的理论知识付诸应用。

因此本门课程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的基础内容和要求1、绪论(2学时)了解教学与教学法对象和任务;学习掌握中学政治课教学法的意义和方法重点:中学历史课教学法的研究对象2、中学历史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3学时)重点与难点:中学历史课的性质和地位3、当代中学生(4学时)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掌握重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难点:中学生思想的双重性4、中学历史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7学时)掌握初中历史课教科书的特点及使用建议;掌握高中历史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特点及使用建议重点:初中历史课新课标的设计背景及新特点难点:高中历史课新课标的设计背景及特点5、中学历史课教学的组织形式(4学时)了解教学的组织形式;了解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难点:课堂教学的类型与结构的关系6、历史课的教学方法(5课时)掌握启发式是基本教学方法;掌握历史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重点:启发式教学难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7、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准备工作(8学时)掌握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掌握板书设计与教具准备重点:中学历史教师备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8、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说课和听课(7学时)掌握中学历史课的说课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听课重点:中学历史课的说课9、中学历史课的练习、复习和考核工作(4学时)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复习与作业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命题与考试掌握中学历史的成绩评定重点:中学历史课的命题与考试难点:中学历史课学业成绩评定的改革10、中学历史课的课外辅导(4学时)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学习方法指导掌握“第二课堂”辅导重点:历史课“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做法难点:中外典型学习方法三.能力培养要求(一)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二)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三)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向教师转变的基本训练,为培养合格的历史课教师做好知识上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第四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第四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第四版
中国学校的历史课程一般是以书本阅读和主讲教师的讲解为主,
但是在友西第四版中,学校历史教学法更具体,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学
习更多实用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友西第四版也探讨一种更有效的教
学方式来促进历史教学。

首先,友西第四版主张学生们要充分发挥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

不仅要准确记住和理解历史事件,还要能够对其进行深思熟虑。

只有
赋予事件意义,学生才能认识到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和趋势。

另外,在
历史的学习中也要有讨论环节,让学生们互相之间探讨交流,从而加
深印象。

其次,友西第四版也建议采用实际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参加和组织一些实用的实践活动,比如考察,历史
志愿者等,既可以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们洞察力,并
且形成更加立体的历史素养。

最后,友西第四版认为,要把课堂教学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让学
生学习到历史焦点的综合能力,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比如学生可以去
博物馆、历史中心参观,让学生直观、参与的感受历史文化,加深印象,并理解历史的内涵。

友西第四版以实用性为基础,提出了非常有实践价值的历史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

且其以实际实践与学习叠加,让学生们对历史记忆更深刻,可靠,对历史文化启发新思想,洞察深刻。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于友西赵亚夫课后题答案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于友西赵亚夫课后题答案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于友西赵亚夫课后题答案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单选题] *A. 鸦片战争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正确答案)D. 解放战争2、63.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单选题] *A.隋朝时期B.唐朝时期C.宋朝时期(正确答案)D.南北朝时期3、64.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单选题]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正确答案)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4、7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279年,当宋朝末代皇帝死于一次海战时,宋朝终于灭亡。

一个全新的蒙古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单选题] *A.铁木真B.忽必烈(正确答案)C.朱元璋D.努尔哈赤5、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单选题] *A. 洋务运动期间B.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正确答案)D. 抗日战争时期6、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单选题]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正确答案)B.对外水陆交通发达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D.经济文化世界领先7、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

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下列史实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的是()[单选题] *A.千古一帝秦始皇B.一代明君唐太宗C.黄巢起义D.陈桥驿兵变(正确答案)8、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单选题]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刘邦项羽之争(正确答案)D.陈胜吴广起义9、84.《史记》记载的历史时期是()[单选题] *A.西周到战国时期B.夏朝到汉武帝时期C.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正确答案)D.西汉到东汉时期10、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参考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参考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谰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 刘儒德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宋天佑 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第三版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李国正,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 年
东方语言学院
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名称 翻译硕士俄语 俄语笔译 俄语口译 俄语翻译基础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翻译理论与实践 参考书目
《大学俄语》(新版)(3—5 册)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编著, 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年版
教育综合 学科教学 (美术)
中外美术简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艺术概论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谰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 刘儒德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综合
电动力学
《电动力学》郭硕鸿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7 月第三版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谰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 刘儒德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吴相钰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7 月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崔鸿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1 月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罗纪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6 月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念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一、名词解说1、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度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度的总和,它包含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人类对自然、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实质的认识。

人类的历史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认识能力。

这类能力逐渐发展为继承历史、创建历史的能力。

正是这类独有的认识历史、继承历史、创建历史的能力,令人类自己不停地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由愚笨向文明进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之所以能够离开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精灵,是从历史意识的萌芽开始的。

3、教材从广义上讲,教材是赐教课活动中所利用的全部素材和手段,凡是承载教课内容和信息的物化材料都是教材。

能够分为两类:1.以文字资料为特色的历史教材(包含历史教科书、历史教课参照书、学生练习册和自学指导书、历史文件资料、今世的历史著述、相关历史理论的著述和波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

2.以形象化资料为特色历史教材(包含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等。

)这些材料,构成了历史教材的整体,在历史教课中有着各自的作用。

1、叙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教授知识的一种教课方法。

他既合用于教师向学生教授新知识,也合用于复习稳固旧知识,是历史讲堂教课的主要方法。

叙述法又包含表达法、描绘法和概述法。

3、教课要点:是指表现教课目标,要求最实质的部分的教课内容是集中反响教材中心思想地部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对历史发展进度有重要影响,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教课内容。

4、价值看法:是指人们脑筋中相关价值追求的看法。

详细地说,它是人们心目中对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见解、总的看法。

5、教课模式:在必定的教课思想德指导下,环绕教课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固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课范型。

4、特别认识论是目前我国对教课本责问题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看法。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⑤促进学生认识历史3、历史课程设计的模式P30(一)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

(二)学习者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取向,以学习者的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础(三)问题中心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作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

4、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的主要类型P32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设计方案类型:通史式、主题式、课题式的历史课程5、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P34①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②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③历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6、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46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本科学位、科目众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

避免教学内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第三章历史教育目标伦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1.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3.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4.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5.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发展,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终身发展。

2、历史课程功能转变:①历史课程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②历史课程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通识知识”。

③历史课程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4、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依据:1.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2.社会发展的需求3.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4.历史学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5、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中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的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

四个要点:一是时限。

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

四是国家的期望,即符合一定的社会需求。

6、学习历史基本要求:1、历史基础知识。

2、历史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特点:1.积极吸纳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徕构建目标体系。

2.对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继承发展和创新3.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8、以学生发展为本表现:1.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2.目标确立的全面性,从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出发。

3.目标具有针对性,对时代需求和教育实际,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9、历史教育目标的世界性发展趋势:1.注意健全人格发展2.强调学会学习历史、学会做人。

3.关注人文精神的铸造第四章历史教材论1、历史教材的含义P88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的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

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两大类型:通史教材和专题史教材。

2、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P92①要符合国家立场。

编纂收到政府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的约束,又必须接受政府教育部门的审查,因而从内容选材到观点论述都要体现国家政权或者主流社会的立场②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一历史研究领域不断开拓深入,改变了对整个历史的看法。

第二,更新了一些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

第三:考古学研究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第四,历史教材论及历史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程度的发展。

第一、必须从传统的“教本”向“学本”发展,穿插生动故事,利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第二,不宜编入艰难涩懂的知识或者不成熟的学术观点。

总的来说,历史教科书编纂第一、内容要难易程度、叙述深度、分量大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要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要采用学术界成熟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叙述的史料依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历史学习方法。

3、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原则P99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定性原则、工具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4、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P112①注意选择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②注意选择体现基础性特点的内容③注意选择体现时代性特点的内容5、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P116①编排力求生动活泼②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③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④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6、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与作用①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②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③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④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7、如何有效运用教科书P125①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②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充实教学内容③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④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第五章历史教学论(上)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表现P129认识的目标、主体、对象、条件、活动具有特殊性2、历史教学过程特征P130间接性、多维性、导向性、互动性、发展性3、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结构)P133激发动机、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评估反馈4、教学原则的含义P138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及实施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5、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原则P140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原则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③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④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⑤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⑥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⑦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6、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P147(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第六章历史教学论(下)1、历史课堂讲授方法P152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谈话法、图示法、演示法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2、谈话法的含义P155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3、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因素P157①是否适于历史的教学特点②是否适于教学目标的完成③是否适于教学内容的特点④是否适于学生的学习⑤是否适于教师本人的教学⑥是否适于教学实践的要求4、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P162讨论、辩论、史料研习、角色扮演、竞赛、制作5、历史课堂讨论应该注意的问题P163①对于讨论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实现有一定的准备②讨论的问题应是学习的重点,使讨论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③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发言,并把讨论引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