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导言

合集下载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简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重大改革。

本模块选择了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次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

上述九次改革,从时序上来划分,前四次为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后五次为中外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从内容上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主要学习内容。

1.梭伦改革(1)贵族政治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本专题主要讨论古代雅典的梭伦改革,内容包括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梭伦“公正”“中庸”的价值观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弘扬梭伦不记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2.商鞅变法(1)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秦国“初租禾”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什伍连坐法轻罪重刑废除“世卿世禄制”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焚烧诗书“为田开阡陌封疆”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制户赋(口赋)革除戎狄风俗迁都咸阳商鞅变法的特点(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战国时期的秦国变法运动,内容包括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颁布的主要法令及其特点、改革的成效以及商鞅个人的结局等。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商鞅变法的实质与特点,认识变法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学习改革家商鞅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标解读【精选文档】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标解读【精选文档】

奴隶社会的改革专题一梭伦改革课标:(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1.改革背景:①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②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利,实行改革.③萨拉米危机④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2.主要措施及作用:(1)经济改革: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债务。

废除债务奴隶制。

作用:法律上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形成较稳定的公民群体②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

作用:为雅典民主制打下牢固阶级基础(2)政治改革:①首先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作用:扩大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参政权,平民享有一定权力;打破了贵族专权局面(第三、第四等级)②其次是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包括三个方面:A 改革公民大会:恢复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 创立了四百人会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C 设立陪审法庭。

(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都是梭伦创立的)作用: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3.梭伦改革的评价(1)性质:奴隶主实行的民主改革(2)积极性:①促进雅典经济发展。

②平民斗争的重大胜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3)局限性:①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存。

②享有公民权的人只占十分之一。

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4.改革的基本特点:(1)革命性:触及土地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没有根本性的变革,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中庸性”:调停平民与贵族关系。

(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3)法治性:废除了严刑酷法,制订新法律来解决社会矛盾.中外其他奴隶社会的改革:一.克里斯提尼改革(1)内容: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1)原因: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 认识的转变。(6分)
(2)特点: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 有议院的性质。(9分)
[演练2] [2019·全国卷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 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 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 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 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 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 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 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 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
戊戌变法
(1)政治:允许官绅士民参政,精简机构,等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军事: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 (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等
[高考真题讲练]
考法一:突出“史鉴功能”,隐性考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例1] [2020·全国卷Ⅰ,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表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制)实用清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制)实用清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历史上改革的背景大体可以表述为:(1)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3)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4)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5)民族危机严重2.对历史上改革结果的分以及认识(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改革信念、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发展和执行。

3.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近代化包括: 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法制化,思想理性科学化,社会城市化。

5.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6.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7.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8.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2)反对势力的强大9.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主线是现代化(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1、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2、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3、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外国: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高二政史地]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

[高二政史地]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
第15课
戊 戌 变 法
菏泽一中 孙敏
导言
在明治维新之后30年,中国发生了著名 的戊戌变法,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 而,两者的成败、结局和命运又是那样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 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国家。而中国的戊戌 变法却如昙花一现,迅速失败,不但没有阻 挡住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而且在半殖民地 的深渊里越陷越深。这是为什么呢?
一、变法背景
1、民族危机
甲午战败和民族危亡,激发了人们 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19世纪末,民族资义初步发展。
民资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 维新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二、变法目的
首目——挽救民族危亡
其次——发展资义
项目 背景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
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公车上书、三次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4、创办报刊,传播维新——《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5、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强学会和保国会 6、展开论战,挑战顽固——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王韬和郑观应
康梁维新思 想代表人
主张
思想特点
康有为
梁启超
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 西学与传统 儒学结合 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必要性。 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 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变科举。
倡民权
冲决网罗 抨击旧制
谭嗣同 抨击君主专制、等级制度、纲常
礼教;倡导男女平等自由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 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1、2012年上海历史36.梭伦的大盾(12分)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

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

……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3分)(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3分)(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2、(2012•江苏卷•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目录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 (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2)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4)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6)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0)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12)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16)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科选修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1、背景: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确立。

贵族政治上垄断国家政权、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使得公民大会沦为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经济上盘剥平民。

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未能解决社会矛盾,国内形势更为紧张;麦加拉占领萨拉米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经济。

前594年,梭伦实行改革。

2、改革(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一切债务,取消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基础,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土地收入的多寡享受政治权利。

动摇了贵族政治基础,为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4)进行民主化改革,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5)组建公民法庭(公民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3、基本特点:梭伦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中间路线。

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其过分强大。

4、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顺应了时代的需要;采用了可行的措施;梭伦既是全权的立法者,又严格遵循法治精神,为法律制度的推行树立了尊贵守法的典范。

5、历史影响:(1)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物质基础:经济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

B社会基础:采取措施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

C制度保障: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商鞅变法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1、经济:(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③没收修道院的房屋、土地、贵重物品及其他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⑷作用 ①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②伊丽莎白一世上台后,恢复英国国教,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③对于英国社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9.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⑴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⑵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而 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 ⑶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0.清教运动
6.影响 ⑴积极 ①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 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②为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⑵局限性 1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酷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公开承认占有奴 隶的合法性 7.成功的原因 ⑴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⑵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⑶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 ⑷坚持改革,不屈服于旧势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梭伦改革 1.背景 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 ⑵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⑶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 2.贵族:平原派,工商业:海岸派,平民:山地派 3.前632年,雅典发生主要由平民参加的武装暴动,卫城一度被占领 4.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5.内容 ⑴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六一汉”),规定土地的最高占有额,制定遗嘱法 ⑵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并享有不同权利及义务 ⑶建立“四百人会议” 国家权力由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组成,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⑷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发展农业,促进手工业发展,改革币制,改革社会习俗 6.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 7.克里斯梯尼深化改革 8.影响 ⑴积极 ①促进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 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⑵局限性 ①扮演了“调停者”,带有“折中”色彩 ②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③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④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前雅典的政治体制1)、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初,提修斯改革2)、贵族共和国;公元前7世纪初。

政治特点: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拥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贵族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2、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典》未能缓和雅典复杂的社会矛盾;3)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萨拉米危机是引发梭伦改革人直接原因和导火线;4)594BC,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权力,进行改革。

(可能性)3、梭伦改革的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4、梭伦改革的内容和作用:1)、经济上①、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制,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壮大。

2)、政治上:①、按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越多)②、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③、组建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政治改革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政治,平民也得到一些民主权利。

5、梭伦改革的评价:1)积极:①政治: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经济作用: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2)局限性: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氏族制度残余;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局限的原因:梭伦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中庸),使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6、梭伦改革的特点:革命性和中庸性(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7、梭伦改革的性质:奴隶主阶级改革。

二、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2、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指导理论:法家思想;变法性质:地主阶级改革3、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司法改革: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4)、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文化专制);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4、评价:(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通史版)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含解析)

(通史版)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含解析)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时代特征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趋活跃。

②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④文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2)各国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

②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2.措施(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秦律。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4)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

(5)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5)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影响(1)进步性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内容(1)制度创新: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2)迁都洛阳:巧设计减少阻力,体现政治家的策略。

(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4)加速政权封建化:尊儒办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政治制度。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专题加强文本解读突出学科特色——关于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研讨录制成员:刘庆亮山东省邹平县一中高级教师高秀泉山东泰安市泰山中学高级教师钟红军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上)钟红军: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讨高中历史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关于古代改革的相关内容。

参加今天研讨的嘉宾是邹平一中的刘庆亮老师,泰山中学的高秀泉老师。

两位老师,《课程标准》关于本模块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据此,我们有必要先对本模块内容做一个宏观层面的定位与认识,这对教学至关重要。

请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

一、关于改革的宏观理论认识与定位刘庆亮:首先,改革具有普遍性。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相伴而生。

古今中外的改革难以数计,课程标准从文明传承的角度,只选取了对当今社会影响最大的九个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宗教改革、埃及阿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从时间看,古代5个,近代4个。

从空间看,欧洲3个,亚洲5个,非洲1个。

其次,改革具有必然性。

任何制度都是一定时期人与人关系与利益的固定化。

但是,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而且也不会有恒久不变的制度。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固定化的制度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平衡,当这些不平衡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便会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改革。

高秀泉:第三,改革具有复杂性。

改革的实质是对既定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分配进行重新调整,这必然会导致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时甚至会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一场改革的结局,往往是多种政治势力综合较量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改革不但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历史的偶然性,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

第一单元索伦改革

第一单元索伦改革

第三等级 年收入200300麦斗 第四等级 年收入200 麦斗以下
第 三 等 级
第一、二等级
名级分摊
■ 梭伦改革
了解其等级划分的特点,并思考:梭伦所主 张的“公平”实质是什么?有何进步性?
政治权利、义务与财产多少挂钩 “公平”只在有产阶级范围内实行。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 1.目的: • 2.标准: • 3.权利义务:
2.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 方式; 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二、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3.根本目的不同:
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局限性: 没带来真正的平等
• 4.评价
重新划分了国家的政治权利 进步性: 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 开辟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道路
三、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
• 1.目的: • 2.措施
1)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4)废除严刑峻法,制定一些新法律 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
三、成功改革的重要条件
1.顺应历史潮流,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的发 展需要,促进思想解放 2.全社会互动的结果 3.先进思想的指导 4.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无私无畏
5.改革策略的正确
四、改革的共同特征
• 1.背景(社会矛盾) • 2.方式、力量(自上而下) • 3.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 4.对社会、生产力影响(有利于社会进步或有消 极影响)

什么是改革

什么是改革





6、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 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 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 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 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7、改革的艰巨性和多样性 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 展开。改革过程中,陈旧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旧势力的利益受 到影响,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改 革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战胜困难,才能完成改革。 改革也具有多样性,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改革者要实 现预期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实事求 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什么是“改革”?
“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 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 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 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尽 管改革形式多样,效果各异,但所有的改 革无疑都充满着艰巨性,改革的道路总是 坎坷曲折,改革者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 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6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 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 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 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选修1_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材料分析题精选

选修1_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材料分析题精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1.选自梭伦的两首诗材料一“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材料二“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2)从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2.材料一如图奖励耕织(砖画)商鞅铜方升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3.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才藻高瞻,好文为章。

诗、赋、铭、颂,有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如图一:胡服俑图二:孝文帝出行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书【人民版】教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书【人民版】教材

专题一梭伦改革一雅典往何处去■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对立■雅典国家在公元前8世纪初才开始产生。

据说,提修斯以不侵犯贵族的私有财产为前提,动员贵族放弃司法审判权,以雅典为中心,建立起中央议事会和各种行政组织,奠定了雅典国家的雏形。

国家形成初期,雅典实行王政,实际上是以国王为首的贵族国家。

后来,君主退出了权力中心。

大概到了公元前7世纪初,雅典形成贵族共和国,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拥有最高司法裁判权,并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由贵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掌握各项具体权力,这些执政官共有九人,一年一任,卸任后自动成为元老院成员。

在雅典国家形成初期,雅典社会形成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

平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在经济上处于贫困的境地,政治上虽然享有公民权,但实际上无法真正参与到国家政权中去。

贵族在政治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在经济上占有大量财富,肆意剥削平民。

贵族的剥削方式主要有高利贷、债务奴隶制和土地兼并。

他们往往乘平民经济困窘之际发放高利贷,又利用各种手段抢夺平民土地,使众多的平民陷入赤贫。

梭伦改革前夕,雅典的平民大多欠了贵族的债,他们不得不租种贵族的土地,向贵族交纳租税,或者沦为贵族的雇工,接受贵族的剥削。

不少贫困的平民为了获得贷款或租得耕地,被迫以自己的人身作抵押,一旦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债主就把债务人抓来当做债务奴隶,甚至卖到海外,以抵偿债务。

“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

据亚里士多德记述,当时雅典的土地已被瓜分殆尽,贫穷的人连同妻子儿女都成为富人的依附民。

他们不仅失去了政治权利,更失去了人身自由,被称为“佩拉太”(意为“随从、附庸”)。

在经济上,他们必须将土地收人的1/6交给富人,所以被称做“六一汉”。

公元前7世纪,希腊工商业持续发展,希腊商队的足迹东至黑海沿岸,西到伊比利亚半岛。

在这场工商业发展的浪潮中,雅典的工商业也得到发展,部分人借此发财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工商业奴隶主原先大多出身平民阶层,尽管经济上富裕,但由于其出身低下,所以在社会上仍然遭到贵族的歧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根本目的:
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 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
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会改革(和平)
1、历史上重大改革: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 (6)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 (10)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
二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1、改革的定义: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 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 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2 .改革的分类
从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 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 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 ,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 革和文化改革。

10.中国封建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规律


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 这主要是因为: 王朝初期: ①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 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 ②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 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 共同要求; ③王朝初期的改革有强大的王权作保障中后期:统 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 ④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 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制度和旧势力的顽强 抵抗。
2、根本原因:
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
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 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 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
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 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
(三)、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从性质看, 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 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 、奴隶社会的改革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 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 、封建性质的改革 (1) 确立封建制度: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2) 挽救危机、自我完善: 外国 :阿里改革 中国 :王安石 变法、洋务运动 (3)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 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C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 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 戊戌变法 (3)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外国: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 改革开放
3、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 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 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 化的时代。
4 .改革的原因(背景)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 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 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 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 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 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 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 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 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 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11.改革的艰巨性和多样性艰巨性:



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 的背景下展开,改革过程中,陈旧观念受到猛烈冲 击,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影响,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改革者必须以大无畏 的勇气战胜困难,才能完成改革。 多样性: 改革也具有多样性,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 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 时的历史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 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
1、背景不同: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 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 和平的方式; 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
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
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 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 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 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 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 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 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高一历史备课组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导 言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
革命、改革 、战争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会革命(暴力)
1、历史上重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 革命等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矛盾的结果
5.改革的过程
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 则社会进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其结果必定 是每人追求短期利益,社会动荡,生产下降, 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在否定过去和 保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
6.改革的结束



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 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 压力; 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 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 革命; 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 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 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 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 失败。


8. 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 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 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 战胜旧事物。 ③改革的措施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 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 特色的改革之路。 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 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 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9.评价改革的标准


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 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2、坚持历史的标准; 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 的观点; 4、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5、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6、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 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7.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 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 达到了预期目标。
7.改革成败的原因





( 1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 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 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 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注意: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 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 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 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 改革。

( 2 )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 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 3 )失败的改革: 外国: 阿里改革、苏联和东 欧改革 中国: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 法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 1 )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 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 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 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 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 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 2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 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 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