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真题训练(解析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秋•伍家岗区期末)如图四种玻璃透镜中( )A.只有a是凸透镜B.只有b是凸透镜C.只有a和b是凹透镜D.只有d是凹透镜【答案】D。

【解答】解:由图可知,a、b、c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d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2.(2021秋•江津区期末)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答案】C。

【解答】解: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幻灯片是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3.(2021秋•兴山县期末)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B。

【解答】解:(1)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2)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4.(2021秋•西峰区期末)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其口径越大越好C.用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应小于两倍焦距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答案】B。

初中必备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必备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必备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解答】解: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于夜视仪等;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消毒、杀菌,故B 错误;C、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故C 错误;D、平面镜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凹透镜可以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A.【分析】结合选项的知识梳理中的内容,对照所掌握的具体知识,逐一做出判断即可.2.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它能够在20cm到120 cm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下列关于用自拍杆拍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B.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C. 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D. 使用自拍杆的好处是减小了物距,增大了像的大小【答案】 C【解析】【解答】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AB不符合题意;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说法正确,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3.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监控摄像头D. 投影仪【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故答案为:D。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的时候,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若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5cm时,则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B.放大的C.缩小的D.虚像2.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纸上的光斑并非最小的时候,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10cmB.一定小于10cmC.一定等于10cmD.可能大于10cm,也可能小于10cm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电影屏幕上的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①4.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不能在水中传播B.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5.新冠疫情严重时期,每个同学都有过“停课不停学”的网课经历,网课中张涛同学上传的作业照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B.大的一头是放大的像,小的一头是缩小的像C.拍照时,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镜头远D.把拍照手机水平放到作业本的上方,拍出来各处就一定一样亮6.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同侧的离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A.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变大B.先变小后变大C.变大D.与蜡烛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7.如图所示为激光投影虚拟键盘,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顶部的激光投影出键盘图,当手指触碰到桌面时,底部的红外线传感器就会感应到信号的阻断,并由中间的传感器捕捉到具体的坐标从而推算出用户是在按哪一个按键,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B.投影出的键盘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激光投影器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桌面上的虚拟键盘到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8.小明在暗室中将印有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观察墙上清晰正立放大的世博会会徽图案像,如图所示.小明应该把A.胶片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B.胶片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C.胶片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D.胶片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9.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拿走近视眼镜,应将光屏()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10.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蜡烛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C.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 cm<f<16 cmD.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 cm<f<32 cm【答案】 A【解析】【解答】根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根据物距和像距范围列不等式:f<32cm<2f,50cm>2f,解得16cm<f<25cm,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可以判断成像特点,并且可以分析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 C【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

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故答案为:C.【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解答】A. 要使底片上桥的像变小,物距要增大,所以马亮离桥要远一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A.凹透镜聚光B.平面镜成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光的色散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 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解答】解: 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故D 正确.故选:D.【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的变化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物距(u)成像特点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幻灯机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 力F的力臂B.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D. 光的反射【答案】B【解析】【解答】A、由A图知,力F的力臂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B、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符合题意;C、由B图知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D、由D图知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画力臂的方法:找支点;沿力的方向画延长线;过支点向力的延长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B、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D、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期末复习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后一定与主光轴相交B. 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经过焦点C. 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生会聚作用D.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答案】D【解析】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靠近主光轴偏折,但不一定与主光轴相交,故A错误;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不一定经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是仅仅指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故C错误;D.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一定不改变传播的方向,故D正确。

2.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答案】C【解析】A.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就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从而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选项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投影仪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故选项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变化规律可知,要使像变大,像距要变大,物距要变小,所以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故选项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

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C. 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D.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答案】A【解析】解:AD、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故选B。
6.(2022·海南)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
A. 显微镜B. 照相机
C. 老花镜D. “拐弯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C.人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反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的缘故,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8.(2022·恩施)汽车的摄像头能对远处物体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汽车经过盘山公路的急弯处时,可通过路边的凸面镜来观察另一方来车情况。在如图所示的弯道上,最适合安装凸面镜的一处位置是________处(选填图中字母)。
【答案】①.12.0②.放大③.远视
【解析】
【详解】[1]由图得,凸透镜的光心在刻度尺的40.0cm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为焦点,因此该凸透镜的焦点在刻度尺52.0cm位置,故透镜的焦距为
[2]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的像为放大、倒立的实像。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面镜32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蜡烛50cm 处的光屏上获得烛焰清楚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 f 必定知足 9 cm< f< 16 cmD.该透镜的焦距 f 必定知足 18 cm<f < 32 cm【答案】A【分析】【解答】依据物体到凸面镜的距离小于像到凸面镜的距离,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A 切合题意, B 不符合题意;依据物距和像距范围列不等式: f<32cm<2f , 50cm>2f,解得 16cm<f<25cm , CD 不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A.【剖析】依据物距和像距的大小能够判断成像特色,并且能够剖析凸面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2.正中午 ,太阳光垂直照耀水平川面 ,取向来径是 15cm 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 ,在距透镜 12cm 的地面上获得一个光斑 ,其直径是 5cm,若将透镜向上挪动少量 ,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A. 6cmB. 12cmC. 18cmD. 24cm【答案】C【分析】【解答】在距透镜 15cm 的地面上获得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面镜未过焦点汇聚的,或已过焦点汇聚的光斑。

将透镜向上挪动少量,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面镜是没过焦点汇聚的光斑。

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面镜形成的光斑是12cm= 18cm.焦距,即焦距是故答案为: C.【剖析】凸面镜对光芒有汇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面镜焦点的地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3.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地点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巧成清楚的像,则以下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色同样的是()A. 放大镜B照.相机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答案】D【分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故答案为: D。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提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提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期末复习提高训练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答案】A【解析】解:从下面的光路图可以看出,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都可使光的方向发生图中的改变。

如图所示:故选A。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出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班(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该透镜的焦距()A. 一定小于LB.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C. 一定大于LD. 一定等于L【答案】C【解析】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说明此时光斑在焦点之前,即L<f,后变大,说明此时凸透镜到纸面的距离大于焦距了。

故选C。

3.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后拉开一段距离,平行于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右边射出的光线( ).A. 仍然保持平行B. 一定是发散光线C. 一定是会聚光线D. 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发散的【答案】D【解析】玻璃砖切开后,左边相当于凸透镜,右边相当于焦距大小与它相等的凹透镜;第一种情况,拉开的距离超过焦距,如左图所示,此时,最右边射出的光线是发散光线,第二种情况,拉开的距离小于焦距,如右图所示,此时,最右边射出的光线是会聚光线,第三种情况,由于表面弯曲程度相同,所以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两焦点不可能重合,因此不可能是平行光线。

故选D。

4.如图,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是发光点发出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可能是( )A. ABB. ACC. ADD. AE【答案】B【解析】解: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的一个发光点,由图知,发光点S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其像点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位置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图可知,光线AC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小B.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且s2<s1C.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大D.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且s2=s1【答案】B【解析】【解答】解: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即s2<s1,故B正确.故选B.【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它能够在20cm到120 cm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下列关于用自拍杆拍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B.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C. 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D. 使用自拍杆的好处是减小了物距,增大了像的大小【答案】 C【解析】【解答】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AB不符合题意;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说法正确,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3.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监控摄像头D. 投影仪【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故答案为:D。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单选题1、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答案:A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凸度和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则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为了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应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使焦距变短。

故选A。

2、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A.放大的虚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答案:D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25cm>2f可得f<12.5cm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u=30cm>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3、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通过这滴水可以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A.凸透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凹透镜答案:A透明的玻璃板上的水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课本上的字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

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答案: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聚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的。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小B.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且s2<s1C.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的像变大D.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且s2=s1【答案】B【解析】【解答】解: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s1的距离(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重新找到像,光屏移动的距离为s2,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即s2<s1,故B正确.故选B.【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用照相机对如图的小猫咪拍照,则图中,能正确表示底片上所成像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答】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与物相比,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中的镜头属于凸透镜,在底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3.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答案】 A【解析】【解答】(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最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光线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乙均是凸透镜C.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D.甲、乙均是凹透镜答案:C由图知,光会聚于b点,光经过甲透镜后会聚在右侧的c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远离主光轴,说明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透镜后会聚在左侧的a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靠近主光轴,说明乙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由题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时,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3、对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答案:DAB.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

乙图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故AB错误;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物体距离物镜,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专题5.1透镜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专题5.1透镜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利用光的折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它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塑料、水晶等)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按其厚薄的形状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凸透镜(如图甲所示);____ 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凹透镜(如图乙所示)。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_________,简称光轴(如下图所示)。

3.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如上图所示)4.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称为凸(凹)透镜的(虚)焦点(F)。

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_________。

5.焦距:焦点到透镜光(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f)。

透镜两侧焦距________。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________,可见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由于光路的________,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因此凸透镜可以产生________。

2.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一束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发散射出,这些发散光线的___________交于凹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可见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由于光路的可逆性,从凹透镜的一侧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三、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有三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很特别,如图甲、乙所示:1.平行于凸(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会聚于(虚)焦点;2.通过凸(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3.通过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经凸(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主光轴焦点相等焦点可逆性平行光反向延长线一、透镜【例题1】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凸透镜、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A正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错误;两种透镜都有焦点,C错误;薄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D错误。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C. 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答案】B【解析】【解答】解: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故选B.【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2.小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烛光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f=16cmB. f=12cmC. f=8cmD. f=4cm【答案】 B【解析】【解答】烛焰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所以2f>16cm>f,解得16cm>f>8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光学元件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分析正确的是()A. 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照相机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且像变小 D.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答案】 C【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u v, 故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B.投影仪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且像变小,C符合题意;D.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 A【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靠近凸透镜,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更远,像会更靠近凸透镜。

2.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它能够在20cm到120 cm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下列关于用自拍杆拍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B.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C. 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D. 使用自拍杆的好处是减小了物距,增大了像的大小【答案】 C【解析】【解答】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AB不符合题意;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说法正确,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3.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监控摄像头D. 投影仪【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故答案为:D。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寒假复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寒假复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寒假复习培训: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实验探究专题训练1.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2cmB.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还可在光屏再一次得到清晰的像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10.5cm<f<13cm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4.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在右侧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光具座刻度的分度值是cm),下列说正确的是()A.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还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向左适当移动,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C.蜡烛,透镜位置不变,只是换一只焦距更短的透镜,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D.此透镜的焦距在7.5cm至15cm之间5.小明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及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及答案【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及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A、B、C、D、【答案】 A【解析】【解答】解: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于夜视仪等;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消毒、杀菌,故B错误;C、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故C错误;D、平面镜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凹透镜可以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A、【分析】结合选项的知识梳理中的内容,对照所掌握的具体知识,逐一做出判断即可、2、用照相机对如图的小猫咪拍照,则图中,能正确表示底片上所成像的是()A、B、C、D、【答案】 B【解析】【解答】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与物相比,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中的镜头属于凸透镜,在底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应用这一成像规律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答案】A【解析】【解答】观察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清晰的像,故f<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是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4、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几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在减小,物距u和像距v成反比关系B、当物距u=9cm时,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像C、当物距u=16cm时,其光路图是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图D、当物距u=50cm时,光屏在适当位置能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解析】【解答】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但不是成反比关系,A不符合题意;因为1/f=1/u+1/v,所以由表格中选取一组数据代入知道,1/f=1/12cm+1/60cm,即解得透镜的焦距是:f=10cm;所以,当物距u=9cm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当物距u=16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C符合题意;当物距u=50cm 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答案】 C【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2.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它能够在20cm到120 cm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下列关于用自拍杆拍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B. 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C. 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D. 使用自拍杆的好处是减小了物距,增大了像的大小【答案】 C【解析】【解答】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AB不符合题意;自拍杆增大了物距,同时增大了取景范围说法正确,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3.如图所示是被课本反射的光经小洪同学眼睛的晶状体折射的情况,则该同学是()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B.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故答案为: D。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4.用照相机对如图的小猫咪拍照,则图中,能正确表示底片上所成像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答】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与物相比,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中的镜头属于凸透镜,在底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光学元件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图分析正确的是()A. 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照相机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且像变小D.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答案】 C【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u v, 故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B.投影仪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C.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且像变小,C符合题意;D.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由图可知,u < v, 故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6.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问的距离,这时()A.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与人间的距离C. 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曰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 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答案】 D【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拍照时镜头应对着景物,半透明纸相当于胶片,所成的像落在半透明纸上,由于光可以透过透明纸,所以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半透明纸上的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观察远处物体时,就运用移动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故应缩小半透明纸与镜头的距离,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理解照相机成像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7.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 远离透镜B. 靠近透镜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答案】 B【解析】【解答】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取走近视眼睛,会聚的程度会加强,像会前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所成像往后移。

8.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不相符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电影机D. 望远镜【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

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

B不符合题意。

C、电影机实际上和幻灯片的原理相同,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

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是用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如图是一个潜望镜,潜望镜的上下端都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

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潜望镜是利用物体经两块平面镜反射成像工作的.9.“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20 字小诗《苔》出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诗句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苔花是光源B. 苔花虽然很小,也学牡丹花努力绽放,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的反射C.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实像D. 苔花生长在房屋背后的阴凉处,房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答案】 B【解析】【解答】解:A、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苔花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B、我们能看到苔花是因为光照在苔花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B符合题意;C、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放大漂亮的苔花,此时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D、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10.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B. 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C. 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D. 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答案】 D【解析】【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A、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物距u=50cm﹣10cm=40cm,u>2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2f>u>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C、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40cm=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C不符合题意;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50cm﹣15cm=35cm,u>2f,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11.对下列光现象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A. 路口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光射到上面会发生折射B. 宝塔在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C. 放大镜把字“放大”是由于放大镜具有发散作用D. 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需要凸透镜矫正【答案】 B【解析】【解答】解:A、路口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光射到上面会发生反射,A不符合题意;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符合题意;C、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不符合题意;D、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1.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交通标志线上每隔2m安装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