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史观介绍

合集下载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把握当下,并为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而历史史观作为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性认识与评价,具有指导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以及对未来走向的思考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不同历史史观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对读者对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一种哲学和历史观,强调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它关注社会的内在规律,认为历史是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连续发展过程。

唯物史观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等。

2.唯心史观相对于唯物史观,唯心史观是一种强调意识和观念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唯心史观认为,人类的意识和思想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的进步是由人类的精神力量推动的。

代表人物包括黑格尔、孟德斯鸠等。

3.文化史观文化史观强调文化的力量对社会演变产生深远影响。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变革密不可分,文化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

文化史观关注人类精神世界的多样性和创造力,认为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4.进化史观进化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它借鉴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将社会组织和文化形态看作是演化的产物。

进化史观关注社会制度、技术进步以及人类思维模式的变迁,认为社会的演化是不断进步的过程。

5.后现代史观后现代史观对传统的历史观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强调历史是一个多元和多样的概念。

它认为历史不再是一个线性和确定的过程,而是充满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史观强调历史的解释和理解是多样化的,需要关注不同的视角和话语权。

通过对以上不同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历史史观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局限性。

没有一种历史史观能够完全覆盖历史的方方面面,同时,不同历史史观之间也存在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了解不同历史史观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和客观地认识历史,避免一种观点的偏颇和片面。

常见史观 我

常见史观  我

•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 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 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 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 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 一般认为,“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 (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 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 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 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 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世界历史四种视角“四观”
1、革命史观: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 主导地位,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 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2、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 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 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全球史范式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他们 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4、现(近)代化观 类似于文明史观:现代化 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 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 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 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 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 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 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 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 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 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 (5分)

高考之四大史观

高考之四大史观

高考之四大史观一、革命(唯物)史观1.注意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人类历史为主线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脉络。

必修教材从历史发展脉络讲总体上保留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演进序列,它以革命史观作为主线描述历史,突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突出了阶级斗争在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附表1 历史阶段特征归纳2.注意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外历史三大转型期与一系列的革命与改革。

◆附表2 历史转型期情况二、文明史观1.注意以文明史观为视角,以文明类型为基本研究单位①“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渔猎采集文明、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等)。

②“文明”按照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③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

2.注意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3.理解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动力,是人类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标尺要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一般都会付出大小不一的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人类坚忍不拔地追求文明的步伐。

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别,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

三、现代化史观1. 注意现代化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的全面变革。

史观简介

史观简介

关键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现代化,全球化 传承、交流、融合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的关系 • 以生产力为划分标准,即从现代化角度看: 文明包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文明的纵 向演进即为现代化史观。 • 现代化史观:即用发展的角度看文明 • 全球史观:即用联系的观点看文明 • 例如: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是现代化启动阶段,也是整体世界起步阶 段,同时还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的阶段。
现代化史观:
强调人类历史是一部现代化的历史。 一般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 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 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 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 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理性化等。
关键词: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 科学化,理性化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
史观解读概说
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 的历史。
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 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唯物史观: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 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 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 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又反映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 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 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 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 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其中五大历史史观是最为重要和广泛接受的。

本文将介绍五大历史史观:进化史观、唯物史观、人文史观、传统史观和后殖民史观。

一、进化史观进化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人类社会在经历各种变革和发展后逐渐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这一观点最早由达尔文提出,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进化史观强调社会变革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将历史看作一种逐步演化的现象。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并通过对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研究,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三、人文史观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构成的。

人文史观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的多元性,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主创造的结果。

四、传统史观传统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将历史看作是一系列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延续。

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宏观结构和制度变迁,认为传统的经验和智慧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后殖民史观后殖民史观是在殖民地独立后出现的一种观点,强调历史中的殖民地和被殖民地关系。

后殖民史观揭示了殖民主义的影响和剥削对于历史进程的作用,强调被殖民地主体性的重要性。

总结而言,五大历史史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解读历史,揭示历史发展的不同规律和影响因素。

进化史观关注历史的演化过程,唯物史观强调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传承性和宏观结构,后殖民史观关注殖民地和被殖民地的关系。

这五大历史史观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思考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历史史观,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脉络,以更科学的态度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

五种史观总结

五种史观总结

五种史观1.文明史观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2.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

如果说唯物史观以社会形态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文明史观以文明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那么全球史观是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的。

全球史观最早是欧美史学家摈弃欧洲中心论的产物,希望用“世界的欧洲”代替“欧洲的世界”,全球史观的出现推动了世界史学的发展,对于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史学具有积极意义。

3.现代史观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社会史观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等。

历史史观

历史史观

历史史观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

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日本是传导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4、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新高考 新史观-最新文档

新高考  新史观-最新文档

新高考新史观一、主要史观1.唯物史观。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该史观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第一个活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统一的社会有机系统。

作为传统的史观,它特别强调政治史和阶级斗争,这种传统的史观在新课程的高考中越来越少。

2.文明史观。

我国文明史观的主要倡导者——马克垚先生说:“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

”[1]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融的过程。

从横向方面来讲,人类文明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方面来讲,人类文明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

文明史观在新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每个省份的高考试卷中都有所体现。

3.全球史观。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2]全球史观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从整体上和宏观上来考察和研究人类整个历史的发展。

在新高考中,通常以全球化进程中重大事件为考查对象。

例如,2009年广东卷第19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2012年全国课标卷35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就是其中的典型。

4.现代化史观。

我国现代化史观的开山鼻祖——著名史学家罗荣渠认为现代化指的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个人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动态变化。

现代化史观在高考中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其中,2007年广东卷第29题(材料分析题)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直接从史观的角度进行考查。

5.社会史观。

我国学者龚书铎主编的《中国社会通史》认为:“社会史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本身的历史,即社会构成、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的历史。

”[3]社会史观强调历史是全体人的历史,而不是个别人物的历史。

例如,2012年广东卷38题,该题选取了社会史的材料,改变了以往老高考材料题偏重正统的革命史、制度史的习惯。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五大历史史观是由于历史学家和学者不断发展和探究,从而形成并被广泛接受的历史思维模式。

这五大历史史观不仅是历史学家在学术上的构建,而且也是历史教育中的基本思想、甚至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基础。

第一个历史史观是传统历史史观,它相信历史的进程是由自然的原因导致的,只有努力鉴别历史的现实,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进程。

传统历史史观认为历史进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人类社会的外在环境如何变化;人类社会如何自我发展;人类社会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

传统历史史观主张历史的客观规律是可以通过研究历史的文献来发现的,历史的进程是一定的。

第二个历史史观是资本主义历史史观。

这种历史史观认为社会关系是由经济法则驱动的,历史进程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

它认为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力量,社会地位的分配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可以预测的。

第三个历史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史观。

它认为历史是一种决定性的、客观的力量,由于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只是作用在历史的小枝叶上,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史观也认为,历史是由社会、文化、科技和宗教等因素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

第四个历史史观是结构主义历史史观。

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社会结构、文化和政治的力量。

它关注的是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整体和统一性,认为历史实践必须要考虑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最后一个历史史观是文化历史史观。

它认为历史发展是由文化决定的,它聚焦在文化之上,强调历史实践的重要性,视历史进程为一种文化变迁,考虑文化变化如何影响历史发展,以及如何影响历史发展。

此外,它从历史实例出发,重视文化现象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变迁的原始机制,强调语言的重要性。

在历史史观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和历史学家不断把历史史观推向新的高度,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历史,从社会发展的不同方面来探讨历史,形成五大历史史观:传统历史史观、资本主义历史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史观、结构主义历史史观和文化历史史观。

高考历史 主要史观介绍和应用

高考历史 主要史观介绍和应用

史观介绍和应用史观介绍:1.现代史观即近代史观(范式)现代化和近代化在通常情况下,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

它既包含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民主化),还包括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城市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化(世俗化和理性化)等内容。

2.全球史观现(范式)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因此又称为整体史观。

是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3.文明史观(范式)主要内容是: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4.革命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

(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近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

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现代史观和全球史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和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是文明史观的一个特定阶段。

5、其他史观:生态史观和比较史观(1)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

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粱。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

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御的责任。

一、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八大历史史观概括

八大历史史观概括

八大历史史观概括
八大历史史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套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

2.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是辩证发展的过程,通过矛盾斗争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3. 社会历史观: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4. 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研究要以实际事实为依据,坚持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

5. 历史的阶级斗争观:认识到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6.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否定任何形式的超自然观念和命运论,强调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历史的可改造性。

7. 历史的继承和创新观: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

8. 历史的国际性观点: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些历史史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观解读

史观解读

史观解读1.历史意识:是人类对自然、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认识。

人类的历史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

这种能力逐步发展为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

2.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又称唯物史观。

基本观点: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③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可加: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的总和。

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

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

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按照不同区域又可分为东亚文明、南亚文明、地中海文明、非洲文明等。

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他们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由低级走向高级,所有文明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4.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

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历史史观

历史史观

历史史观1、阶级史观即革命史观或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3、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

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4、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从“世界史”的角度观察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看出它经历着“从分散到整体”的过程。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七大史观”详析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四大史观

四大史观

• (革命史观与现代化史观)
启示8:用新史观指导复习, 启示 :用新史观指导复习,以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有必要采取专门课时中心教学 有必要采取专门课时中心教学)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有必要采取专门课时中心教学 例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
分析: 分析: 从革命史观—— 从革命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从整体史观—— 从整体史观 从文明史观—— 从文明史观
三.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理解历史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理解历史 ⑴含义: 含义 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 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 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⑵内容: 内容: 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思想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的城市化 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的城市化。 思想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 ⑶世界各国近代化道路的的多样性: 世界各国近代化道路的的多样性: 英.法.美: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法 美 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俄.日:自上而下的改革 日 自上而下的改革 德.意:统一战争 意 统一战争
2.中国古代文明涉及的相关内容 2.中国古代文明涉及的相关内容 ⑴政治(制度)文明 政治(制度) 专一】 【必1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物评说】 秦始皇.唐太宗. 【人物评说】: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 改革回眸】 【改革回眸】:商鞅变法 ⑵经济(物质)文明 经济(物质) 专一】 【必2专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⑶精神文明(思想文化和科技) 精神文明(思想文化和科技) 专一】 【必3专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二】 【必3专二】: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物评说】:孔子 人物评说】 ⑷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改革回眸】 【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大史观介绍

四大史观介绍

现代化史观建国后的中学历史教学体系是依照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建立起来的。

唯物史观不仅给我们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而且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思想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唯物史观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以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观备受瞩目。

现代化史观在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扭转了过去不少教条化的认识,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现代化指的是从农业文明(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工业社会)演进变化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政治近代化是指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近代化是指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近代化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社会生活近代化是指城市化。

文明史观文明史观发端于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集大成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文明史观即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

文明史观可以以生产力标准把握文明发展走向,构建主干知识的纵向结构,将人类分为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农耕文明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为手工工场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也可以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维度构建横向结构。

物质文明指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

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知识经济,包括物质生产、生活、流通、交通。

精神文明指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

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包括科技、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宗教。

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专制到民主,包括政治观念、制度、组织、行为。

全球史观全球史观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

近年来则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史学流派。

根据全球史观撰写的史学畅销书相当多(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彭慕兰的《大分流》、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但全球史观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史观一直受到不少史学家的质疑,因为一种史学思想要上升到“史观”的高度,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如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的作用,文明史观强调各文明自身的价值取向等),但全球史观一直缺乏这样的价值判断。

六大史观

六大史观

六大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三、现代化史观1.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史观
建国后的中学历史教学体系是依照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建立起来的。

唯物史观不仅给我们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而且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思想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唯物史观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以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观备受瞩目。

现代化史观在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扭转了过去不少教条化的认识,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现代化指的是从农业文明(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工业社会)演进变化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政治近代化是指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近代化是指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近代化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社会生活近代化是指城市化。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发端于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集大成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文明史观即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

文明史观可以以生产力标准把握文明发展走向,构建主干知识的纵向结构,将人类分为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农耕文明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为手工工场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也可以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维度构建横向结构。

物质文明指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

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知识经济,包括物质生产、生活、流通、交通。

精神文明指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

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包括科技、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宗教。

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专制到民主,包括政治观念、制度、组织、行为。

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

近年来则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史学流派。

根据全球史观撰写的史学畅销书相当多(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彭慕兰的《大分流》、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但全球史观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史观一直受到不少史学家的质疑,因为一种史学思想要上升到“史观”的高度,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如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的作用,文明史观强调各文明自身的价值取向等),但全球史观一直缺乏这样的价值判断。

因此,一些史学家认为全球史观充其量只是历史研究视角的转换而已,它与文明史观甚至与唯物史观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鸿沟,例如马克思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他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全球史观。

虽然全球史观的学术流派异常杂乱,但从新课程的内容和近几年高考的试题来看,这一史观还是被中学历史教学所接受,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持全球史观的各派史家几乎都有一个
共同点——力图摆脱欧洲中心论。

对于中国的学术研究来说.全球史观的这一研究取向的确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为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在思想上迅速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屡屡用西方的一套来解释中国的现实,即使是马克思主义,其实也是欧洲的产物,所以全球史观的新视角多少让中国人找回了一些自信。

而且许多持全球史观的学者都承认,1500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分水岭,1500年后人类逐渐走向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500年只是一个约数,更准确的说法是1492年.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一年)。

在此以前,尽管人类各地区、民族和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的交流,但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就中国古代史而言,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质和量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相比都不可同日可语。

今天,人类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播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的确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也是人类所面临的巨大课题。

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史观的兴起是为了解释这全新的历史现象而产生的。

全球史观也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重大热点。

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去认识历史。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去认识历史。

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人物”,社会史则提醒人们关注“小人物”。

如工业革命,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发明家瓦特、史蒂芬孙等大人物,社会史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无产者乃至童工、流浪汉等小人物身上,反映了大众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