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清单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324d74c7240c844769eaee38.png)
一、基础知识填空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一般都含有水、、和无机盐。
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氧气的需求。
例如,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p H调至,培养细菌时pH调至。
培养厌氧微生物提供环境。
(3)种类: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中需添加。
(注:加入培养基中的琼脂只能起到凝固作用,一般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2、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2)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对培养器皿、接种工具、培养基进行;实验操作应在进行,3、制备培养基(1)配制步骤:计算、、、、倒平板。
调pH应在灭菌前进行。
(2)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3)在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断用玻棒搅拌,防止。
待培养基冷却至左右时,在附近倒平板,严格遵循课本上的操作步骤。
4、纯化大肠杆菌5、菌种的保存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采用的方法;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采用的方法。
二、简答题注:自养微生物所需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无机物,异养微生物所需碳源来自含碳有机物;含氮无机物既可作为氮源,也可提供能源,如NH3。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分别是什么?提供能源的物质是什么?3、无菌技术的目的?使用后的培养基能否直接丢弃,为什么?4、倒平板时,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如果将培养基溅在皿盖和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5、平板划线操作中第一次、每次划线之前及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在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中,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6、为什么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未接种的培养基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都放入恒温箱中培养?7、培养大肠杆菌结束后,若无菌操作基本符合要求,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如果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础知识点梳理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础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d5523367ec102de2bd898a.png)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础梳理一、微生物的营养1.碳源2.氮源【注意】①对许多微生物来说,既可利用无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②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气作为氮源。
③铵盐、硝酸盐等既可作为微生物最常用的氮源,也可作为某些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④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靠能否以CO2作为生长的主要或唯一的碳源,而不是由氮源决定。
3.水水是微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种重要物质。
4.无机盐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有: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激活剂;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pH;某些无机盐具有特殊功能,如化能自养细菌的能源物质NH4+等。
5.生长因子6.其他条件培养微生物时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二、培养基1.培养基的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适合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配制原则目的要明确;营养要协调;pH要适宜;要经济节约。
3.培养基的类型(1)按物理性质分:(2)按化学性质分:(3)按功能分:①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
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三、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高二生物下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下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f8605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9.png)
高二生物下册微生物的培育与应用学问点总结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到处离不开生物。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举荐了高二生物下册微生物的培育与应用学问点,请大家细致阅读,希望你喜爱。
【专题目标】1.驾驭培育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育的基础学问,2.驾驭培育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3.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的分别与培育等实际问题。
【技术要项】1.培育基的制备2.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3.倒平板操作4.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5.应用选择培育基分别某种特定的微生物课题1 微生物的试验室培育1.课标了解有关培育基的基础学问,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育。
2.重点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3.课题背景分析培育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须要的微生物供应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阻挡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4.基础学问(1)培育基1.培育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育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须要采纳不同的培育基配方;3.尽管培育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的概念;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分;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
5.试验支配及留意事项试验后,全部用过的培育基、培育液等都须要统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再丢弃,否则将会造成环境污染。
6.课题成果评价(1)培育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假如未接种的培育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育基的制备是胜利的,否则须要重新制备。
(2)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假如培育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态、大小基本一样,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假如培育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须要分析缘由,再次练习。
(3)是否进行了刚好细致的视察与记录培育12 h与24 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刚好视察记录的同学会发觉这一点,并能视察到其他一些微小的改变。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知识清单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f7bd6f1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2.png)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清单一、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是指在人工创造的环境条件下,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使其生长、繁殖和代谢,以便进行研究、鉴定、生产和应用的过程。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时,需要特定的条件和技术来满足其生长需求。
二、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所需的设备和材料1、培养箱培养箱是用于维持恒定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
常见的培养箱有恒温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等。
2、灭菌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等,用于对培养基、实验器具等进行灭菌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和芽孢,防止污染。
3、显微镜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等特征,帮助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4、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等,用于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5、培养基培养基是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生长环境的物质。
常见的培养基有固体培养基(如琼脂平板)、液体培养基等,其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三、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1、消毒与灭菌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孢和孢子。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酒精擦拭、紫外线照射等。
灭菌则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高压蒸汽灭菌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2、无菌操作在进行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例如,在接种前,要对手和接种工具进行消毒;在打开培养容器时,要避免容器口接触到其他物品;在操作过程中,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如在超净工作台中操作。
四、培养基的制备1、配方设计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和实验目的,设计合适的培养基配方。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培养基的成分也会有所差异。
2、配制过程(1)计算:根据配方计算所需各种成分的用量。
微生物培养知识点总结高中
![微生物培养知识点总结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aa29ce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2.png)
微生物培养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培养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培养基等培养物质,使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气氛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过程。
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通过微生物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性质和应用价值的研究。
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工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微生物培养的基本要素1. 培养基培养基是支持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一般由碳源、氮源、磷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组成。
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特点和营养需求,培养基可分为无机培养基和有机培养基。
无机培养基是以无机盐为主要成分,有机培养基则含有有机物质。
微生物培养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温度微生物培养的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关键条件,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0-37摄氏度,而真菌则适宜的培养温度通常为25摄氏度左右。
因此,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要根据具体的微生物种类选择适宜的培养温度。
3. 湿度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湿度条件来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培养所处的环境湿度应保持在60-80%之间,这样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 氧气氧气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气体,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氧气供应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量和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需要根据具体微生物的需求来调节氧气的供应。
5. pH值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pH条件,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的适宜pH范围为6.5-7.5,而真菌则适宜的pH范围通常为4-6。
因此,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微生物种类来调节培养基的pH值,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三、微生物培养的常用技术方法1. 细菌单菌落分离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通过单菌落分离可以获得纯种细菌,为细菌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基础。
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2510764a98271fe910ef96d.png)
灭菌的方法:
1、灼烧灭菌 2、干热灭菌: 160-170 ℃下加 热1-2h。 3、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121 ℃ 下维持15-30min.
完成三维设计—思考探究1,2
P12页
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 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 微生物感染。
知识点三 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 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无论是随后 将要学到的倒平板、平板划线操作,还 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 都需要做到“无菌”,即防止杂菌污染。 只有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 能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 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 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 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 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 微生物。
无菌技术的操作。
三、技能目标: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 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 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知识点二:
1.培养基
2.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
(1)按物理状态来分: 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2)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 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 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微生物实验室_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实验室_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f9233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d.png)
微生物实验室_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整理高二生物微生物的试验室培育学问点一、配制时的质量掌握(1)容器:配制和分装培育基的烧瓶、平皿或试管等器材应为中性,无酸、碱抑制物残留,平皿底部要平,以免琼脂厚薄不一,影响药敏试验结果。
(2)成分来源:各种成分来源牢靠,不含对目的菌生长有抑制的物质。
特别要求的培育基,如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 试验),除加入葡萄糖外,不能含有其他糖类,指示剂不能用乙醇溶液,避开O/F试验的假阳性。
培育基配制用水应是蒸馏水。
(3)pH值调整:依据培育基的不同要求调整pH 值,掌握在要求范围的0.2之内。
应当留意,培育基在高压灭菌后其pH 值降低0.1~0.2,故矫正时应比实际需要p H值高0.1~0.2。
(4)灭菌:依据培育基所含成分及配制数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既要达到灭菌效果,又不破坏培育基成分。
一般对稳定的培育基,如MH琼脂、养分琼脂可用高压灭菌,即121℃15min ;而含糖的培育基则以108℃灭菌为好,以防止糖类破坏。
不耐高热的物质如血清、牛乳等,可采纳间隙灭菌法灭菌。
(5)分装:依据使用的目的和要求打算分装量。
分装培育基所用的平皿、试管要求清洁,不残留酸碱;制备平板培育基时,操作台要水平,以避开琼脂平板厚薄不一,同时确保无菌操作。
二、配制后质量掌握(1)培育基外观状况:包括颜色、透亮度、有无沉淀和凝固。
如发觉培育基表面有裂纹或与培育皿的边缘分别,说明培育基有脱水现象,必需丢弃。
(2)无菌试验:每一批配好的培育基均须进行无菌试验。
先灭菌后分装的培育基,可采纳抽样方法试验,少于100个样本通常选取5%~10%的量,假如配制大量培育基,则任意选取10 个培育基;无菌分装培育基则需全部做无菌试验。
样本在35 ℃或其他相宜的温度下隔夜培育,如培育基含有血液,则需再置于室温1天,以检查嗜冷菌。
选择性培育基因含有抑制物质,能抑制很多微生物,因此,可加入10倍量的无菌液体培育基,稀释抑制物质,以利于检出污染菌。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二年级生物培训讲解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二年级生物培训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7bd2c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5.png)
细菌培养流程
细菌培养流程包括前期处理、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和观察。深入了解每 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操作要点可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观察方法和仪器介绍
学习如何观察和分析培养的细菌,介绍常见的观察方法和相关仪器,例如显 微镜和染色技术。
常见细菌与真菌种类
了解常见的细菌与真菌种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性、文化方法 以及在实验室环境中的处理方式。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室安全是极为重要的,详细了解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可以保护我 们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设备介绍
了解实验室中使用到的常见设备,包括显微镜、培养箱等。学习如何正确操 作这些设备可以提高实验效果。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二 年级生物培训讲解
培养,包括培养基介绍、 细菌与真菌种类、实验室操作规范、设备介绍等内容。
什么是微生物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是指在控制的环境下,在培养基中培养和繁殖微生物。这是研究微生物和进行相关实验的基 础。
培养基介绍
培养基是用于培养和繁殖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添加剂的混合物。了解不同类 型的培养基对于选择适合的培养方法和细菌菌株非常重要。
高中生物选修一 专题二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背诵
![高中生物选修一 专题二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f5707c9652d380eb62946d9b.png)
选修一专题二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考点一培养基1、概念?种类?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2、琼脂的来源?本质?特性?(P14最左侧)3、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哪些成分?4、培养基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的哪些要求?培养乳酸菌时需要添加?培养霉菌是需要将PH调至?培养细菌是需将PH调至?考点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2、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3、消毒的概念?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4、灭菌的概念?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三种?5、灼烧灭菌的对象A: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灼烧B:在接种过程中,?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6、干热灭菌的条件?对象?干热灭菌过程中灭菌对象要用?包裹严密(附录4)灭菌物品为什么不能与干热灭菌箱内壁的铁板接触?(附录4)7、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过程?(附录4)对象:如培养基8、除了消毒和灭菌,实验室里还可以用?方法进行消毒考点三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步骤?2、灭菌过程中用什么方法?3、倒平板时的温度是?过程?倒平板后平板倒置的原因?(即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考点四纯化大肠杆菌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有?2、菌落的概念?3、平板划线法的概念?操作过程?用的工具?(接种环)4、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概念?过程?用的工具?(涂布器)5、大肠杆菌的培养温度?是否需要设置空白对照?(P20最上)对照组有菌落生长说明什么?6、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方法。
具体过程?此方法的缺点?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方法。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知识清单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9dcf7bc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9.png)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清单一、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条件1、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基质,就像我们人类需要丰富的食物来获取营养一样,微生物也需要特定的培养基来满足其生长需求。
常见的培养基类型包括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大规模的培养和发酵过程,而固体培养基则更便于观察和分离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培养基的成分通常包含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碳源可以是糖类、有机酸等,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构建细胞的原材料。
氮源则可以是铵盐、硝酸盐或者有机氮化合物,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无机盐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如钾、镁、铁等。
生长因子是一些微生物自身无法合成但又必需的有机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2、无菌环境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保持无菌环境至关重要。
因为哪怕是一点点的杂菌污染,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甚至失败。
为了实现无菌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实验器具如培养皿、移液器等在使用前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可以通过高温高压灭菌、干热灭菌或者紫外线照射等方法。
其次,操作过程要在无菌操作台内进行,操作人员要做好手部的清洁和消毒,并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3、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不同的微生物对生长的温度和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
就像有的植物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有的植物却能在寒冷的条件下存活一样,微生物也有自己的“喜好”。
例如,大多数细菌在 30 37°C 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而霉菌和酵母菌则可能在 25 28°C 的温度下更活跃。
酸碱度方面,多数微生物在 pH 值为 65 75 的环境中生长最佳,但也有一些嗜酸或嗜碱的微生物能够在极端的 pH 条件下生存。
二、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1、接种方法接种是将微生物引入到培养基中的过程。
常见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穿刺接种法等。
平板划线法通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划线,将微生物逐渐稀释,最终得到单个的菌落,便于分离和纯化。
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培养和应用知识点总结
![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培养和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f2dd6f482fb4daa58d4bf1.png)
课题 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培养基 1.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标准 培养基类型配制特点主要应用固体培养基加入凝固剂较多菌种分离,鉴定,计数半固体培养 物理性质基加入凝固剂较少菌种保存液体培养基不加入凝固剂工业生产,连续培养合成培养基 由已知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明确 菌种分类、鉴定化学组成 天然培养基由天然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不明 工业生,产降低成本确鉴别培养基 目的用途选择培养基添加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剂 添加(或缺少)某种化学成分菌种的鉴别 菌种的分离2、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_多糖__________,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____凝固剂_____ __。
3、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含有__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碳源_____、________氮源 ________四类营养成分。
培养基成分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pH_________、_特殊营养物质________、氧气_______ 等要求。
4、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____碳源、氮源、维生素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营养物质。
5、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__维生素_________ ,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 pH 调节 为____酸性_______ ___________ ,培养细菌时需要将 pH 调节为 __中性或微碱性 _________ ___________ 。
6、培养基的配制原则:① 目的 制量。
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② 营养 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
③ pH 酸性。
要适宜:细菌培养基 pH 呈 中性或微碱性性,霉菌培养基呈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 无菌技术包括:(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 清洁和消毒;(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灭菌;(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酒精灯火焰附近___________ _______ 进 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周围物品_____ 相接触。
微生物实验知识点
![微生物实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f74c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0.png)
微生物实验知识点微生物实验是指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培养、检测及相关实验操作的科学研究方法。
下面是一些关于微生物实验的知识点:1.实验室安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包括佩戴实验手套、口罩和实验服。
同时,实验室的环境要定期消毒,以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2.微生物培养基: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培养基有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可以用于分离纯培养和观察菌落形态,而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大规模培养微生物。
3.纯培养与混合培养:纯培养是指从一种微生物中分离出单一的菌株进行培养,得到纯净的培养物;混合培养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一起培养,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纯培养和混合培养的选择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4.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涂布法、稀释法和过筛方法。
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可以鉴定微生物的种属和菌株。
5.微生物生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是研究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的重要实验方法,通过连续测量微生物的生物量、代谢产物或生长速率,可以得到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
6.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评价微生物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的实验方法。
通过测定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或抑菌圈直径,可以判断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7.酶活性检测:微生物实验中常用酶活性检测来评估微生物酶的产生与活性。
通过观察酶的底物转化情况、染色反应、电泳分析等方法,可以确定微生物是否具有特定酶的活性。
8.微生物的遗传转化:遗传转化是指微生物通过吸收外源性的遗传物质,如质粒DNA或线性DNA片段,加入到自身的遗传物质中。
通过转化实验可以在微生物中引入外源基因、观察基因的表达和相关功能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基因的功能。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概念、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应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识总结: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知识总结: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6ded39f561252d381eb6e29.png)
疑难点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生物的营养
营养是指生物摄取、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是指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证发育、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
在人及动物,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六类;在植物,营养物质包括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等三类;在微生物,则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其特殊营养物质五类。
2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3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
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4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平板冷凝后,培养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5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
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
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d26c7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1.png)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遗传等特性,需要对其进行实验室培养。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1.营养物质: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种类而异,一般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有不同的要求。
2.培养基:培养基是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培养基。
3.培养条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温度、pH、氧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室培养时,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调整培养条件,以利于其生长。
4.无菌技术: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
无菌技术包括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
三、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方法1.液体培养:液体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在液相中生长繁殖。
液体培养适用于大量繁殖微生物,常用于生产发酵产品、制备菌种等。
2.固体培养:固体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使其在固体表面生长繁殖。
固体培养适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分离纯化微生物等。
3.深层培养:深层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含有固体填充物的液体培养基中,使微生物在填充物表面生长繁殖。
深层培养适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特性等。
4.挂壁培养:挂壁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培养瓶内壁,使其在瓶壁表面生长繁殖。
挂壁培养适用于研究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特性等。
5.模拟自然环境培养:模拟自然环境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模拟其自然生长环境的培养基中,使其在人工环境中生长繁殖。
模拟自然环境培养适用于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繁殖特性等。
四、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应用1.微生物分离纯化:通过实验室培养,可以从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分离纯化出特定的微生物种类,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10 高二生物预习资料——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0 高二生物预习资料——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15b6680bb68a98270fefa37.png)
高二生物预习资料——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重难点讲解一、培养基(一)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些微生物需要添加特殊营养物质(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添加生长因子:维生素)高考警示钟: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1)自养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来自含碳的无机物(如CO2),而异养微生物需要的碳源来自含碳的有机物,因此可根据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判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2)含氮无机物不但能给自养微生物提供氮源,也能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如NH3既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也作为能源。
(二)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目的明确。
要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选择原料、配制培养基。
(2)营养要协调。
各种营养物质要保证适当的浓度和比例。
营养物质比例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3)pH要适当。
不同微生物生长所需pH不同。
如细菌为中性或微碱性(6.5~7.5);霉菌等真菌为酸性(5.0~6.0)。
(三)培养基的分类及作用:1.物理性质:根据是否添加琼脂等凝固剂(1)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常用于工业生产(2)固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2.用途或功能(1)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或去除某种化学物质,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
常见例子:①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筛选酵母茵或霉菌等真菌;②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③无氮培养基,筛选固氮微生物;④无碳培养基,筛选自养微生物;⑤以石油为唯一碳源,选择能分解石油的微生物;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筛选尿素分解菌;⑦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⑧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分离耐高温的微生物。
(2)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以鉴别不种类的微生物。
①伊红一美蓝培养基鉴别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若有,茵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②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③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鉴定纤维素分解菌。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梳理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bcfe4ae518964bcf847c63.png)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梳理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_____的营养基质。
2.营养构成: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氮源、_____、生长因子,还需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 、_____以及O 2的要求。
二、无菌技术1.消毒:(1)特点:使用较为______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_____(不包括芽孢和_____)。
(2)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_______、化学药剂消毒法。
2.灭菌:(1)特点: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_______,包括芽孢和孢子。
(2)常用方法:_____灭菌、干热灭菌、_______灭菌。
三、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1.配制培养基:称量→混合→_____→调pH →_____→包扎。
2.灭菌:加水→加培养基→_____→排冷气→维持压力→取出倒平板(或搁置斜面)。
3.接种:(1)接种过程:洗净双手→_____→接种→贴标签。
(2)接种工具:包括_____、涂布器。
(3)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________法。
(4)注意事项:整个操作过程都要在_____旁完成。
4.培养: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_____内培养。
四、菌种保藏1.临时保藏:(1)操作:采用_______培养基,菌落长成后,放入____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转移一次新的培养基。
(2)缺点:保存时间_____,菌种易被_____或产生变异。
2.长期保存法:_______法,放在-20 ℃下保存。
五、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菌种筛选:(1)培养基:_______。
(2)特点:________是唯一氮源。
2.统计菌落数目:(1)计算方法: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平板计数公式:M VC 3.设置对照:(1)对照实验:是指除了________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主要目的:排除实验组中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67537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f.png)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2...按成分分为;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用于实际工业生产..按用途分;以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微生物的生长和;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3.CO2、NaHCO3质碳不能作为碳源..氮源包括N2、NH3、NO3-、NH4+4.培养基还需满足..例:培养乳酸杆菌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5.进行清洁和消毒....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6.酒精、....7.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8.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有培养基的锥形瓶..;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再将锥形瓶中的培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然后;将平;;又9.倒平板时若不慎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上;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原因10.;使聚集在一起的微以达纯化菌种的目的..11.平板划线操作时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使菌种逐渐变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12...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13.菌种的保存:频繁使用;;在4℃下保存..长期保存..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被植物吸收利用....2.度、PH 等;..3.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例如;;可以选择培养能固氮的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5...原理是:;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6.;平板上看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7.;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其作用是比照试验组;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 8.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9.土壤取样: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pH ≈7的土壤中取样....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104、105、106103、104、105102、103 、104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 11.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细菌30-37℃ 1-2天;放线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12.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唯独及培养时间;色基本一致13.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代表稀释倍数14.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指示剂变红;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素..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3.;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4.质形成红色复合物;..5.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落6.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7.;提高;..8.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 左右腐殖土壤中..9.刚果红染色法种类:另一种是在..前者的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物质;..但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10.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室_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
点整理
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
一、配制时的质量控制
(1)容器:配制和分装培养基的烧瓶、平皿或试管等器材应为中性,无酸、碱抑制物残留,平皿底部要平,以免琼脂厚薄不一,影响药敏试验结果。
(2)成分来源:各种成分来源可靠,不含对目的菌生长有抑制的物质。
特殊要求的培养基,如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除加入葡萄糖外,不能含有其他糖类,指示剂不能用乙醇溶液,避免O/F试验的假阳性。
培养基配制用水应是蒸馏水。
(3)pH值调整:根据培养基的不同要求调整pH值,控制在要求范围的±0.2之内。
应当注意,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后其pH值降低0.1~0.2,故矫正时应比实际需要pH值高0.1~0.2。
(4)灭菌:根据培养基所含成分及配制数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既要达到灭菌效果,又不破坏培养基成分。
一般对稳定的培养基,如MH琼脂、营养琼脂可用高压灭菌,即121℃15min;而含糖的培养基则以108℃灭菌为好,以防止糖类破坏。
不耐高热的物质如血清、牛乳等,可采用间隙灭菌法灭菌。
(5)分装:根据使用的目的和要求决定分装量。
分装培养基所用的平皿、试管要求清洁,不残留酸碱;制备平板培养基时,操作台要水平,以避免琼脂平板厚薄不一,同时确保无菌操作。
二、配制后质量控制
(1)培养基外观情况:包括颜色、透明度、有无沉淀和凝固。
如发现培养基表面有裂纹或与培养皿的边缘分离,说明培养基有脱水现象,必须丢弃。
(2)无菌试验:每一批配好的培养基均须进行无菌试验。
先灭菌
后分装的培养基,可采用抽样方法试验,少于100个样本通常选取5%~10%的量,如果配制大量培养基,则任意选取10个培养基;无菌
分装培养基则需全部做无菌试验。
样本在35℃或其他适宜的温度下
隔夜培养,如培养基含有血液,则需再置于室温1天,以检查嗜冷菌。
选择性培养基因含有抑制物质,能抑制许多微生物,因此,可
加入10倍量的无菌液体培养基,稀释抑制物质,以利于检出污染菌。
即使做过无菌试验,接种时,也要检查每个平板上的可见菌落。
(3)性能测试:每一批新制或新购的培养基,使用前均须取已知
性质的库存菌种进行性能测试。
培养基按目的不同可分为增菌培养基、分离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①增菌培养基:接种少量难以生长的细菌,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增菌情况,细菌能生长的最小接种浓度越小,说明增菌培养基性能愈好。
②分离培养基:要求目的菌生长良好,非目的菌被抑制。
一般要求生长的目的菌接种量不可过多,较好的方法是将测试菌调成0.5
麦氏浊度的菌悬液,再用0.001ml的标准接种环涂划在培养基上,
观察菌落生长。
③鉴定培养基:应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菌株作性能试验。
如三糖铁琼脂,须用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福氏志贺菌及铜绿假单胞菌3种
菌分别接种3支培养基,若反应结果为斜面产酸/高层产酸、硫化氢
阳性,斜面产碱/高层产酸,斜面产碱/高层产碱,质量才算合格。
1.高二下册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期中复习要点
2.高二下册生物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