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考试重点
中医学概论复习纲要
中医学概论复习纲要
1.阴阳的概念及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五行的概念及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关系。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是指哪些脏腑?
4.心肝脾肺肾各脏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属是什么?
5.心肾相交、肝肾同源的概念。
6.气机的概念及气的运动基本形式。
7.气的功能
8.气的分类及各种气的功能。
9.气血之间的关系。
10.六淫的概念及各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1.虚实的概念。
12.默写十问歌
13.自汗盗汗的症状及所见病证。
14.中医治则有哪些
15.默写十八反、十九畏
16.常用中药的功效应用:柴胡、菊花、黄连、金银花、大黄、藿香、附子、陈皮、山楂、三七、丹参、川芎、半夏、川贝、酸枣仁、天麻、麝香、人参、黄芪、当归、阿胶。
17.君臣佐使的含义。
18.银翘散、四物汤、六味地黄丸、二陈汤的功效应用。
中医学概论复习纲要
基本知识点(一)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2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的消长平衡(四)阴阳的相互转化3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4事物五行属性归类5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6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五脏:心、肝、脾、肺、肾8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9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10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气化作用11血的功能:1.濡养滋润 2.充养精神12气与血之间的关系: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能载气5.血能生气。
13十二经脉名称14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15火热之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易伤津耗气 (3)易生风动血 (4)易致肿疡16“四诊”:望、闻、问、切17望舌形包括:胖瘦、老嫩、裂纹、齿痕、芒剌。
18望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
19中国人的正常面色: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20疼痛的性质①胀痛是气滞疼痛的特点②剌痛是瘀血疼痛的特点③隐痛多是气血不足,阴寒内生④绞痛多是邪盛阻滞气机所致⑤重痛、酸痛:多由湿邪阻滞经络引起⑥冷痛、灼痛:疼痛有冷感属寒证;疼痛有灼热属热证。
21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
其基本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至,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22浮脉——脉象:轻按即得,重按稍弱,脉搏显现部位浅表。
主病:表证,亦主虚证。
23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主病:痰饮、实热、食滞。
24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具有地方特色,质地优良的药材。
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云南的茯苓,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湖北的蕲蛇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并冠以产地名称。
中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满分4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哪些方面?A.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B.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C. 阴阳五行、病因病机、治疗原则D. 脏腑经络、阴阳五行、治疗原则答案:A2. 中医对疾病的病因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外感病因B. 内伤病因C. 精神病因D. 遗传因素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触诊答案:D4. 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脾、胃、肾C. 心、肝、肺、胃、肾D. 心、肝、脾、肺、胆答案:A5.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运化B. 主藏血C. 主疏泄D. 主气化答案:A(以下题目依此类推,直至第20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满分30分)1. 中医认为“肾”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主藏精B.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C. 主水液代谢D. 主呼吸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中医“六淫”中的内容?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3. 中医“气血津液”中的“气”包括哪些?A. 原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答案:ABCD(以下题目依此类推,直至第10题)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满分10分)1. 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主宰全身。
答案:正确2.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切”指的是切脉。
答案:正确3. 中医理论中的“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答案:正确(以下题目依此类推,直至第10题)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满分20分)1. 简述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在人体健康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上篇中医基础理论(30%)一,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二,气血精津液气的含义:1,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2,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机的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
气机运行不畅,阻滞不通,成为气滞气机升发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机下降不及或升发太过,成为气逆气机失于外达而阻闭于内,称为气闭气机失于内守而外泄,称为气脱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血的含义: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的生成:血,主要有营气和律液所组成。
血液生成的过程,是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脾的升清而上输于肺,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注之于脉,化而为血。
水谷精微是血液化生的主要来源。
血的运行:心主血脉,肺主宗气和朝会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津液:是指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律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为血帅。
(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
二、血为气母。
(1)血能载气(2)血能养气。
三,五脏六腑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
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有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
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心:君主之官肾:先天之本肺:华盖之官脾:仓府之官肝:将军之官①心主血脉,主神志,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窍为舌,在体合脉,在腑合小肠。
②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隆,通调水道。
朝百脉,主治节。
其华在毛,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在窍为鼻,在体合皮,在腑合大肠,在时为秋。
中医学概论考试重点
中医学概论考试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则包括援物比类和司外揣内。
中医四大经典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XXX四大家包括“寒凉派”XXX。
“攻下派”XXX。
“补土派”XXX和“养阴派”XXX。
温病四大家则是XXX、XXX、XXX和XXX。
整体观念是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而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可采用不同治法;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同一性质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治法。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
气机则是指人体内部的生命能量和生命活动,其基本形式包括气血、津液、精神和形体。
答:肝肾有密切的关系。
肝主疏泄,肾主排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肝肾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肝藏血,肾主纳气,肝气疏泄,肾气固摄等方面来体现。
脾肾也有密切的关系。
脾主运化,肾主水液代谢,两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
脾肾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脾主升清,肾主纳气,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排泄水液等方面来体现。
答:中医治则是指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其含义是指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根据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以达到治疗目的。
其内容包括辨证论治、治疗原则、治疗方法、药物运用等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则的核心,是根据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对疾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治疗原则是指针对不同的证型,根据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如清热解毒、温阳散寒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药物运用是指根据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中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病因病机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3. 中医中“气”的概念是指:A. 呼吸的空气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血液D. 体液4.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清热药?A. 人参B. 黄芪C. 黄连D. 当归5.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A. 对症下药B. 治未病C. 标本兼治D. 以上都是6. 中医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治C. 望、闻、治、切D. 闻、问、切、治7.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结构是:A. 细胞B. 组织C. 脏腑D. 经络8. 以下哪项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A. 过度运动B. 饮食有节C. 情绪压抑D. 熬夜工作9.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木对应的脏腑是:A. 肝B. 心C. 脾D. 肺10. 中医认为,人体的“三宝”是指:A. 精、气、神B. 血、气、津C. 阴、阳、气D. 精、血、津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A. 药物治疗B. 针灸治疗C. 推拿按摩D. 心理疗法12.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以下哪些元素相互克制?A. 木克土B. 土克水C. 水克火D. 火克金13.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体健康?A. 饮食B. 情绪C. 环境D. 遗传因素14. 中医的“四气”是指:A. 寒B. 热C. 温D. 凉15. 中医的“五味”是指:A. 酸B. 苦C. 甘D. 辛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中医学是一门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医学体系。
()17. 中医的“望诊”主要是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舌苔。
()18.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19.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金对应的脏腑是肾。
()20. 中医治疗疾病时,通常只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四气:指寒、热、温、凉4种药性2、五味:指辛、甘、酸、苦、咸5种药味3、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4、八纲辨证: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个纲领辨别疾病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的辩证方法疫疠:又称瘟疫、疫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七情:即喜、怒、哀、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的全身情况、局部表现、排出物以及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健康状况、了解病情的诊病方法。
闻诊:是指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声音和气味变化的诊病方法。
问诊:是医生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以及现在症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查疾病的方法。
切诊:是医生运用手指切按病人脉搏以探测脉象、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有“定位”特点。
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作用趋向性的一种性能。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
问答题:脏腑的生理功能?五脏:心:主血脉;主神态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肝:主疏泄;主藏血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六腑: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案例辨析(处方组成、辩证分析、治病机理、功能主治)四物汤熟地黄12g 当归白芍各9g 川芎6g方中熟地甘温味厚,其质柔润,长于滋阴养血,为君药。
当归补血养肝,活血调经,为臣药。
佐以白芍养血柔肝,敛阴合营;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
四药配伍得当,补血而不滞血,为补血的常用方,又为调经的基本方。
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症,症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女子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不行,少腹作痛,舌淡,脉细玄或细涩。
中医药概论概要重点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医学,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是指导中医预防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集、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被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书内收载中药365种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天观念,辨证论治。
证的概念: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辩证的概念:即辨别证候,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心、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第一章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精与气的概念一样。
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的相互联系的中介(选择题)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气化的主要形式有四: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交感互藏、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限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五个方面。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各自的特征木:木曰曲直火:火曰炎上土:土曰稼穑金:金曰从革水:水曰润下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季(春夏长夏球冬)第二章藏象:藏居于内,形见于外。
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五脏:心、肝、脾、肺、肾心主神志(藏神)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肺的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开窍于鼻肺在志为悲肺在液为涕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肝主疏泄(1)促进气血运行(2)促进脾胃消化与胆汁分泌及排泄(3)调节情志(4)协调水液代谢(5)调节生殖机能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肾主水液肾主纳气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和二阴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的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膀胱故有“州都之官”之称三焦运行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奇桓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有“元神之府”之称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思维主感觉活动第三章精的生理功能精性属阴,有繁衍生命的重要作用和生长发育、濡养脏腑、生髓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中介作用元气又名原气、真气。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A. 阴阳五行B. 四象八法C. 六经辨证D. 脏腑经络答案:A2. 中医诊断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切、触答案:A3. 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A. 辨证论治B. 对症下药C. 治未病D. 标本兼治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刮痧D. 手术答案:D5. 中医认为人体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基础是什么?A. 气B. 血C. 精D. 神答案:A6. 五行中,木对应的季节是?A. 春B. 夏C. 秋D. 冬答案:A7. 五脏中的“心”在中医理论中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血脉B. 主呼吸C. 主消化D. 主排泄答案:A8. 中医认为“肾”的主要功能是?A. 主生长B. 主发育C. 主生殖D. 主水液代谢答案:C9.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调节情绪B. 调节体温C. 调节呼吸D. 调节消化答案:A10.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顺应自然B. 过度运动C. 过度饮食D. 过度用药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答案:气、血、津、液、精12.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13. 中医的“五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1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平衡15. 中医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养,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
中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中医学概论复习一、概念1,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
2,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3,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的统称。
5,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的情志变化。
6,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7,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8,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9,辩证: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10,相生:有序的依次递减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11,相侮:是指五种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12,心主神志: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13,通调水道:是指肺具有疏通和调和水液运行的作用,从而推动水液运行的作用,从而推动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
14,脾主升清:脾将水谷精微通过上升的作用输布全身。
15,肝主筋:全身的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补,肝血充盛、筋膜才能强韧健壮16,先天之精: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有,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身之本。
17,后天之精:指人出生以后从饮食物中获取,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并灌溉五脏六腑。
18,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
19,八纲:即表里、虚实、寒热、阴阳20,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而以阴、热、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生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
21,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或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作用定位的概念22,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
中医学概论考试重点
中医学概论考试重点1。
简述中医学得基本特点?答:中医学得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中医学得思维⽅法:援物⽐类与司外揣内。
2。
说出中医四⼤经典、⾦元四⼤家、温病四⼤家得名称?答:中医四⼤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元四⼤家:“寒凉派”刘完素以⽕⽴论⽤药寒凉,“攻下派"张⼦与认为病由邪⽣以汗,吐,下治病;“补⼟派”李杲认为内伤脾脏百病由⽣,补益脾胃;“养阴派”朱丹溪认为阳长有余阴常不⾜、温病四⼤家:吴鞠通、叶天⼠、薛⽣⽩、王孟英。
王清任:重视解剖,发展淤⾎致病理论,认为脑主神明。
3。
什么就是整体观念?什么就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就是整体思维⽅法在中医学理论中得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所存在得统⼀性、完整性与联系性。
认为⼈体就是⼀个有机得整体,⼈与⾃然界密切相关,⼈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整体性与内外环境得统⼀性得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得⽣理、病理、诊断、治疗与养⽣等各个⽅⾯。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疾病与治疗疾病得基本原则。
所谓辨证,就就是将四诊所收集得各种病情资料,进⾏分析、综合,辩清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之间得关系,最终概括、判断出某种性质得“证"。
所谓论治,则就是根据辨证得结果,选择与确定相应治疗原则与治疗⽅法得过程。
4.什么就是同病异治?什么就是异病同治?答:指同⼀种疾病,由于表现得证不同,可采⽤不同治法;指不同得疾病,在其发展得过程中如果出现同⼀性质得证,可采⽤相同得治法。
6、什么就是阴阳、五⾏?答:阴阳:就是对⾃然界相互关联着得事物与现象对⽴双⽅相对属性得概括,含有对⽴统⼀得概念。
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阴阳对⽴、阴阳互根、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阴阳治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具有⽣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与性质得事物及现象。
⽕:具有温热、升腾作⽤与特性得事物与现象。
中医药概论复习重点
一、绪论一、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答: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又名(《本经》)。
二、“金元四大家”是指哪四位医家?其各自属于哪个流派?答:分别为1、刘完素----寒凉派,代表作为《素问玄机原病式》;2、李杲----补土派,代表作为《脾胃论》;3、张从正---- 攻邪派,代表作为《儒门事亲》;4、朱震亨----养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四、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及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答:1、分别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五、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是什么?答:中医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由经络把它们联系起来,在经络和脏腑中运行着气、血和津液。
正是依靠气、血、津液的运行和滋养,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
六、何谓中药?答:中药是指以天然物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要来源,在中药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统称。
七、何谓中药学?答:1、广义是指研究中药的来源、形态、产地、产季、栽培饲养、加工、鉴别、成分、性能、功用、药理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侠义是指研究中药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八、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叫什么?问世何年代?载药多少种?以何方法分类?答:叫《神农本草经》,问世于东汉末年,载药365种,以药物三品分类法分类》。
九、《新修本草》又叫何书?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何性质的药学著作?作者是谁?全书载药多少种?答:叫《唐本草》,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学著作。
作者为苏敬、李季,共载药850种。
十、代表明朝药学成就最高的药学书籍叫何名?作者是谁?载药多少种?答:《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
十一、《本草纲目拾遗》是何人所著?问世于何朝代?全书共载药多少种?答:赵学敏所著,问世于清朝,共载药921种》十二、当今我国最大的药学著作叫何名?何年问世?全书共多少卷?载药多少种?答:《中华本草》,问世于当代(1999年9月)。
中医药学概论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重点一、中医药学的起源与发展:1.中医药学的起源:介绍中医药学的起源,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巫医、神医等,以及中医药学的发展轨迹。
2.中医药学的思想:阐述中医药学的主要思想,即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六经理论等。
3.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概述了中医药学自古代的黄帝时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时期的重要医家、医书等。
二、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1.阴阳学说:介绍了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与中医药学的关系,解释了阴阳平衡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五行学说:阐述了五行学说的基本原理,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互生互克关系,以及与中医药学的应用。
3.人体经络学说:讲述了人体经络的形态、分布、功能,以及经络与诊断、治疗的关系。
4.中医病机学说:介绍了中医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因、病机、证候等,以及与西医病理学的对比。
三、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2.方剂学:介绍了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汤剂、散剂、丸剂、煎剂等,以及方剂的组成与应用。
3.针灸学:讲述了针灸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针灸的作用机制、穴位选取和刺激技法等。
4.推拿学:介绍了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和手法,包括按摩、推拿、拔罐、刮痧等,以及推拿的应用领域。
四、中医药学的现状与发展:1.中医药学的现状:概述了中医药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包括中医药学的教育、科研、临床应用等。
2.中医药学的国际化:介绍了中医药学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医药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3.中医药学的未来发展:讨论了中医药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临床应用、市场发展等。
总之,中医药学概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初步了解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奠定基础。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第Ⅰ卷【闭卷】总复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等内容。
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人类生存需要的产物。
经过先秦、秦、汉时期的发展,中医药学在基础理论方面和临床运用方面都有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___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是指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中医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___四大家包括“寒凉派”___、“攻下派”___、“补土派”___和“养阴派”___。
温病四大家包括___、___、___和___。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界和社会密切相关。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辨别病情的不同表现,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答:治法是指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中医的常用治法包括以下几种:①清热解毒法;②泻下通便法;③温阳散寒法;④祛风除湿法;⑤补益虚损法;⑥化痰止咳法;⑦活血化瘀法;⑧安神宁心法。
这些治法都是根据中医理论的辨证论治原则制定的,能够针对不同疾病和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是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确定的具体治疗方法。
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将治疗方法总结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基本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阴阳五行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气血津液D. 病因病机答案:B3.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诊断方法?()A. 望B. 闻C. 问D. 触5.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听、切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医的“五脏”包括()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ABCDE2.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包括()A. 治病求本B. 辨证论治C. 整体观念D. 个体化治疗E. 预防为主答案:ABCDE3. 中医的“八纲”包括()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答案:正确2.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人体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答案:正确3. 中医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
()答案:正确4.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答案:正确5. 中医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
答案: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2.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
中医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资料
中医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1.《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柩》两部分。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伤寒论》《金匮要略》。
3.阴阳是什么,阴阳最初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阴阳,是指对自然界中两种既相关又相对的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或运动趋势的概括。
4.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轻清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功能的、或起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属阳;凡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重浊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物质的、或起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属阴。
5.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及其所构成的五大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
6.主色: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色泽称为主色,属于个体素质。
7.客色:随着生活条件、外界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面部色泽也相对应地出现改变。
8.畏寒:自觉怕冷,加衣取暖可以缓解。
(内寒,实寒)9.恶寒:自觉怕冷,加衣取暖不可以缓解。
(外感,表邪)10.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又称四性。
11.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味道,其义有二,一是真实滋味,药物实际不止五种味道,还有淡、涩二味,古代医家认为涩为酸之变,淡为甘之余,分别附于其后,乃称五味,与五行、五脏等相应。
二是赋味,即人为加上的,用以标识药物性能,即味辛辣的药物,多能发散、行气活血,为标明药物功效,其他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功效的药物,不论其实际滋味如何,一律标记为味辛。
12.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13.自汗:患者白天并非因运动、日晒、厚衣等原因而常自汗出。
伴见畏寒、神疲乏力,属气虚或阳虚。
自汗是腠理疏松,外卫不固,或气虚失于固摄所致。
14.五行的生克制化:相生、相克、制化。
1)相生(母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2)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3)制化:生中有克,克中有生15.五行的生克异常1)相乘(过度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2)相侮(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16.五脏“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17.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血脉是精神物质的基础)2)心主神志18.脾的功能:一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二脾主升清,三脾主统血。
中医学概论重点
黄芪的功效应用: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山药的功效应用:补脾胃、益肺肾
枸杞子的功效应用:滋补肝肾、明目
当归的功效应用: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阿胶的功效应用: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何首乌的功效应用:补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42麻黄汤的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中医学概论重点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2.张机(张仲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著成了《伤寒杂病论》。
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药物学典籍。
4.《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5.明清时期有大量的本草书籍涌现,以李时珍的《本草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就最大。
6.《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成药典籍。
16肾的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17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与冬气相通应
18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19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20人体之气的来源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
21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功能
22血有营气和津液组成
41麻黄的功效应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的功效应用: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薄荷的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疏肝行气
菊花的功效应用: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黄连的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金银花的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板蓝根的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天枢大肠募穴: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中医药学概论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重点1.《黄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脉经》:西晋王叔与,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
“三因学说”宋金元时期,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
2.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丹溪(养阴派)。
3.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4.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的概括。
它即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说明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6.五行的特性: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肃降、收敛。
水:寒凉、滋润、向下运动。
7.五行的生克乘侮:(1)生克与制化:A相生: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与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规律与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
B相克: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
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C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事物间的协调平衡。
(2)乘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A相乘:是指五行相克太过为害。
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既木乘土,土乘水。
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太过”与“不及”两方面。
B相侮:是指五行反克为害。
五行之间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相反,既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8.气的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9.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0.气机的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极调畅”。
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
1.绪论气血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气能摄血。
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脑:主精神、意识、思维和感觉。
女子胞:主中医学思维方法:援物比类,司外揣内,试探与反证气与津液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津血同源月经和孕育胎儿。
5.病因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药典:新血的生理功能: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春风、夏暑修本草2.阴阳五行能,此外,血是神的主要物质。
4.脏腑经络(火),长夏湿,秋燥,冬寒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区域五行特性: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性,相兼性,转化性木:木曰曲直,木具有能屈能伸、向上向外伸身的功能。
主神志:心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长舒展的特性,用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意识、思维活动起着主宰作用。
在体合脉,在主动,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及现象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
寒性火: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肺有主持、调节收引的特性全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作用。
主宣发肃降,通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易伤土:土爰稼穑,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是调水道: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津耗气,暑易夹湿。
孕育、长养、承载万物的基础用;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湿邪: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
湿性重浊。
湿金:金曰从革,金具有坚劲、清肃、收杀的特的作用;通调水道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性黏滞,易阻气机。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性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调节的作用。
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水: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万物,向下流行的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指全身血液都通过百火邪: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援物比类和司外揣内。
2.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以火立论用药寒凉,“攻下派”张子和认为病由邪生以汗,吐,下治病;“补土派”李杲认为内伤脾脏百病由生,补益脾胃;“养阴派”朱丹溪认为阳长有余阴常不足。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王清任:重视解剖,发展淤血致病理论,认为脑主神明。
3.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辩清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括、判断出某种性质的“证”。
所谓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
4.什么是同病异治?什么是异病同治?答:指同一种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可采用不同治法;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同一性质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治法。
6、什么是阴阳、五行?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
阴阳治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及现象。
火: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和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和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金: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相克(乘侮:相克太厉害。
相侮:反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制化:7、什么是气机?基本形式是什么?答:气:是极其细微、活力很强、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基本形式有四种:升、降、出、入。
气的生理功能:推动,温煦,防御,气化。
气的分类:元气(最基本,重要)、宗气(食物运化,司呼吸)、营气(有营养)、卫气(防御)。
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8、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脏藏精,实而不满。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化物,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
心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华在面。
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一主气、司呼吸、主声音。
二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三朝百脉,主治节。
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其华在毛。
脾:位于中焦。
主要功能是主运化(运化水谷,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布散)、主升清和主统血。
脾在体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其华在唇。
肝:位于肋部。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消化,疏通水道,调理冲任)和主藏血。
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
肾:位于腰部。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和主纳气。
肾在体合骨,在窍为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
9、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
精化气,称为肾气。
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
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0.肝肾有什么关系?脾肾有什么关系?答: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与血互生和阴液互养两个方面。
肝血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肾精需要肝血所化之精填充,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两方面。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化生精微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肾藏精,精其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充养。
11、什么是病因?答:病因: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简称为“邪”。
常见的病邪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风邪的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
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区域性、相兼性和转化性。
)、疠气、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一直接伤及内脏。
二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忧则气郁。
三影响病情变化。
)、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外伤、药毒、先天因素、痰饮、瘀血、结石等。
12、什么是正气邪气?什么是实证虚证?阴阳失调哪几种?答:正气:泛指人体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是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总称。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实证:是指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正气未衰的一种病理变化。
实则泻之。
虚证:是指以正气虚亏为矛盾主要方面,邪不亢盛的一种病理变化。
虚则补之。
阴阳失调的5种表现: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
13、何谓八纲辨证?说出八纲辨证的意义?答:八纲辨证,是运用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对疾病的病因、部位额、性质和正邪斗争消长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诊断为不同病证的辨证方法。
14、何谓“治未病”?其内容包括那些内容?何为正治反治?答:“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为主的思想。
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即重视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个方面的工作。
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向纵深方向发展和转变。
正治(逆治):逆疾病的证候性质而治。
反治:顺从疾病的证候表面假象而治。
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只不过顺从其外在假象。
15、中医治则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答: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是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法、处方、遣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内容:①治病求本;②扶正祛邪;③调整阴阳;④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16、试述中药的概念与内容?答: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包括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主要包括: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发散行气活血。
甘: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药味。
酸:收敛固涩。
苦:降泄通泄清泻,苦寒燥湿。
咸:软坚散结。
淡:利水渗湿)、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道地药材: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栽培(养殖)加工合理,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且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中药材。
四川:黄连、川穹、附子、川贝母;江苏:薄荷、苍术;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甘肃:当归,河南:地黄,山东:阿胶,山西:党参,宁夏:枸杞子,广西:肉桂:广东:砂仁,云南茯苓。
四大淮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四大南药:砂仁、槟榔、巴戟、薏苡仁。
17、中药用药禁忌有哪些?叙述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和内容?答: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中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病证用药禁忌。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诀: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18、比较麻黄与桂枝的异同点?答:相同点:均能发散风寒,治疗寒表证及风湿痹症。
不同点: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
又长于平喘、利尿,治肺寒喘咳、风水水肿等。
桂枝,发汗力缓和,治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皆宜,又善温通血脉、通阳化气。
19、比较荆芥与防风的功效异同点?答:相同点: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皆宜,均能消散疮疡。
不同点:荆芥,清透力强,并能宣透疹毒,治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炒炭止血,治吐衄下血及崩漏。
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善祛风而胜湿,止痛、止痉、为治风通用之品,也是风药之润剂,能胜湿止痛,炒用具止泻作用。
20、比较薄荷,蝉蜕和牛蒡子的功效异同点?答:相同点: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止痒。
不同点:薄荷,发散力强,能疏肝理气下疏肝气,上述诸症无汗者用之为宜。
牛蒡子,发汗力弱,但清热解毒,治热毒疮痈。
蝉蜕又能清肝明目,息风止痉。
21、比较桑叶与菊花的功效异同点?答:相同点: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不同点:桑叶,作用偏于肺,疏散风热之力较强,还能凉血解毒。
菊花,作用偏于肝,平肝明目之力较强,长于清肝热、平肝阳,故兼治肝风头痛。
又善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
22、什么是清热药?清热药分为哪几类?各小类举出两味药?答:清热药:指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清热药分为五类:①清热泻火药,如:石膏、知母、栀子;②清热燥湿药,如:黄芩、黄连、黄柏。
③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白头翁。
④清热凉血药,如:生地黄、玄参、牡丹皮。
⑤清虚热药:如:青蒿、地骨皮。
23、比较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异同点?答: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不同点:黄芩,清上焦肺热,清热安胎。
黄连,清中焦胃热,清心火、止痛。
黄柏,清下焦湿热,即清实热,又清虚热。
24、泻下药可分为哪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和代表药物是?答:泻下药分为3类:攻下药:里实便秘,如:大黄、芒硝、潘泻叶;润下药:肠燥便秘,如:火麻仁;峻下逐水药:水饮停聚,如:京大戟、芫花、巴豆。
25、大黄的药用部位和主要功效是什么?答:大黄的药用部位: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26、独活与羌活的功效异同点?答:相同点: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不同点:羌活:解表力强,善治上半生疼痛、太阳头痛。
独活:解表力缓,善治下半身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