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E2017-指南: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及-EMR-管理建议

合集下载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 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 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1、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 ~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 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监测指南与指南执行的影响因素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监测指南与指南执行的影响因素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监测指南与指南执行的影响因素孟捷【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13(019)011【摘要】及时发现和切除腺瘤性息肉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肠镜是息肉切除后随访监测的主要手段.各国在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内镜监测指南,在临床工作中遵循指南可以提高监测的效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缩短预约等候时间,减少频繁复查给患者带来的风险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但是,在对息肉切除术后肠镜监测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对指南的执行和依循情况不尽理想,既有对高危病变的监测不足,也有对低危病变和普通增生性息肉的过度监测,造成该种状况的因素有指南本身、医生对指南的知晓和认识等.我国目前应当参考国外指南制定和临床执行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便于临床执行的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结肠镜监测指南.【总页数】6页(P1161-1166)【作者】孟捷【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北京10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不同国家和组织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辅助放疗指南的差异 [J], 陈坚贤;黄广优;黄升武;蒙以良;吴三纲2.2014前列腺癌切除术后辅助和挽救性放疗指南 [J], 引自“医学论坛网”3.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2006年心房纤颤控制指南——执行摘要——来自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学会行医指南与政策会议工作组和欧洲心脏病学会行医指南委员会的联合报告(2001年房颤控制指南修订版) [J], 宋田4.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J], 王怀唐; 郭银燕5.辅助治疗为早中期肺癌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版)》发布 [J], 潘锋;张浩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息肉手术后(ESD EMR)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肠息肉手术后(ESD EMR)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肠息肉手术后(ESD/EMR)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摘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常规术后禁食禁饮24h,术后第1个24h后可饮用少量冷开水,如无不适可进食冷流质饮食如稠米汤、清稀饭、汤类、菜水、藕粉等呈液体状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牛奶或豆制品饮品可引起腹胀。

术后第2个24h可进食较软更易咀嚼和便于消化的食物如菜泥、蛋糕、烂面条等。

术后1周以内以软食为主。

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避免油炸、腌制食品。

指导患者规律饮食,按时用餐,不吸烟、不喝酒。

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24h,24h后可床上活动,自行缓慢翻身,避免下床活动。

息肉较多或者较大患者卧床休息2-3天,避免腹部压力增高、提重物,避免用力咳嗽。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者用力排便时腹腔压力增高,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肠息肉预防注意事项:
建议忌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积极乐观心态,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建议50以上的人群每3-5年行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或既往明确诊断过息肉疾病的患者,应至少三年甚至每年一次肠镜检查。

对于检出的大肠息肉,<0.5cm的可随诊观察,如>1cm应及时治疗。

特别是病理类型为绒毛腺瘤的,更应积极切除。

EMR治疗肠道息肉医学课件

EMR治疗肠道息肉医学课件
个性化治疗
emr技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通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为每 个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03
联合治疗
emr技术将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联合治疗方案,如与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等相结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emr技术在肠道息肉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广泛应用
emr技术在肠道息肉治疗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越 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将选择emr技术进行治疗,因为其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技术成熟
随着em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肠道息肉治疗领 域的应用也将更加成熟和可靠,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 求。
拓展治疗范围
除了肠道息肉治疗,emr技术在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治 疗方面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胃炎、胃溃疡、肝硬 化等。
医学界对emr技术的评价与展望
高度评价
医学界对emr技术的评价非常高,认为这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治疗方法,能够在未来改变 传统治疗方式。
安全性与有效性
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证明了emr技术在肠道息肉治疗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未来展望
医学界对emr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其在未来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同时,医学界也将继续关注em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推动医学进步 做出贡献。
VS
安全性
emr治疗属于微创手术,相比传统手术方 式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恢复速度。
患者康复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肠镜检查发现直径1.5cm的带蒂息肉,采用emr治疗一次性完全清除,术后恢复良好。
案例二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便血、腹痛等症状就诊,肠镜检查发现多发息肉,采用emr治疗分两次清除,术后症状明 显改善,复查未见复发。

emr治疗肠道息肉医学课件

emr治疗肠道息肉医学课件
紧急进行手术治疗,修复穿孔 和进行止血。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62岁,女性,因肠道 不适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肠 道息肉。
治疗效果
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和穿孔等 并发症,无法完全切除息肉。
随访情况
术后恢复良好,但需要定期进 行肠镜检查,密切关注息肉是 否复发。
05
emr治疗肠道息肉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新型EMR器械
根据患者情况指疗
根据需要给予抗炎、止血等药 物治疗。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 确保息肉切除干净,并监测有
无新发息肉。
03
emr治疗肠道息肉的优势与局 限性
优势
非侵入性
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非手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 过内镜直接到达肠道息肉部位,避免了开腹手术的风险和创伤。
精准切除
EMR能够精准地切除肠道息肉,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术 后并发症的风险。
恢复快
由于EMR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患者可以较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 作。
可重复治疗
对于多发性息肉或复发性息肉,EMR可以多次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 果。
局限性
适用范围有限
技术要求高
EMR主要用于治疗直径较小、局限于黏膜 层的肠道息肉,对于较大的息肉或深达肌 层的病变可能无法彻底切除。
总结词
emr治疗肠道息肉的原理是通过内镜将息肉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emr治疗肠道息肉的原理是通过内镜将息肉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在emr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将一种特殊 的圈套器放置在息肉上方,然后通过高频电波将息肉组织切除并随圈套器一并取出。切除后的创面会通过自身的 再生能力修复。
02
息肉标记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更新版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更新版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更新版内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可降低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指南是在2017年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指南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基于现有的证据以解决内镜切除结直肠病变的主要问题。

本指南并未涉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和其它药物的管理,也未涉及息肉切除术后的监测。

现就本指南推荐意见部分翻译如下:息肉的定义和分类ESGE推荐应按照息肉的部位、大小(以mm为单位)和形态(巴黎分类)进行描述和报告。

≥10mm的非息肉样病变(侧向发育型病变(LSL))也应分为:(a)颗粒均一型;(b)结节混合型;(c)非颗粒状隆起型;(d)非颗粒状假凹陷型(强推荐,中等质量的证据)ESGE推荐行光学诊断描述和报告,包括息肉pit 和血管形态,如同ESGE课程推荐的那样。

并应该与大体形态和部位相结合以预测黏膜下浸润的风险(强推荐,中等质量的证据)01、黏膜下浸润的鉴别ESGE推荐在抉择治疗策略之前,使用高清白光内镜结合虚拟色素内镜以检查大的(≥20mm)无蒂结直肠息肉(LNPCPs)是否存在黏膜下浸润并且预测其深度(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ESGE推荐具有深层黏膜下浸润内镜影像特征的息肉在其治疗之前应行多学科讨论(强推荐,中等质量的证据)02确定进展期病理组织学ESGE推荐优先使用高质量图片和/或视频文件而不是活检以确定LNPCP的进展期病理组织学,并告知最佳的治疗选择策略或转诊三级医疗中心。

如疑是深层黏膜下浸润则需要活检(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切除和回收息肉行组织学检查ESGE推荐切除所有息肉,但除外那些有高度信心预测为非腺瘤的直肠及乙状结肠微小(≤5mm)息肉(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ESGE推荐回收切除的息肉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使用实时光学诊断和虚拟或色素内镜对微小结直肠息肉进行切除与丢弃策略仅适用于专家(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息肉切除术和黏膜切除术的定义ESGE推荐通过常规息肉切除术和/或黏膜切除术(EMR)可以有效地切除大多数结直肠病变(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有蒂息肉的切除术ESGE推荐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切除有蒂息肉(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ESGE建议头部长径≥2cm或蒂部宽度≥1cm的有蒂结直肠息肉使用稀释的肾上腺素注射和/或机械止血,以预防息肉切除术后即刻出血(弱推荐,低质量的证据)平坦和无蒂病变切除术01微小息肉(≤5mm)的切除术ESGE推荐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切除微小息肉(≤5 mm)(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ESGE推荐切除包括息肉周边清晰的正常组织边缘(1-2mm)(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ESGE不推荐使用冷活检钳钳除,因为它的不完全切除率高(译者注:2024更新版指南删除了2017版中当息肉长径1-3mm且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技术难度高或不可行时可考虑冷活检钳钳除)(强推荐,中等质量的证据)ESGE不推荐使用热活检钳,因为与冷圈套器切除术比较,其不完全切除率高、病理学检查的组织取样不足,且不良事件(深部热损伤和延迟出血)的风险高(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02小的息肉(6–9mm)的切除术ESGE推荐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切除小的息肉(6-9mm)(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ESGE推荐切除包括息肉周边清晰的正常组织边缘(1-2mm)(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03平坦和无蒂息肉(10-19mm)切除术ESGE推荐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HSP)作为切除长径10-19 mm无蒂腺瘤息肉公认的标准治疗(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ESGE建议HSP之前行黏膜下注射,以降低深部热壁损伤的风险(弱推荐,低质量的证据)ESGE推荐分片冷圈套息肉切除术(pCSP)切除长径10-19 mm无不典型增生的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ESGE建议pCSP之前可以使用黏膜下注射,以利于组织横切并更好地显示息肉边界(弱推荐,低质量的证据)ESGE推荐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切除伴有不典型增生的SSLs,并整块切除不典型增生部分(弱推荐,低质量的证据)ESGE建议经仔细挑选的的10–19mm平坦腺瘤(颗粒均一型:LNPCPs),特别是位于右半结肠且并发疾病较多时,可以考虑分片冷圈套器EMR,以降低深部壁损伤和EMR术后延迟出血的风险(弱推荐,低质量的证据)04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的(≥20mm)无蒂结直肠息肉ESGE推荐常规(基于透热)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大的(≥20mm)无蒂腺瘤息肉(LNPCPs)(强推荐,高质量的证据)。

对比分析EMR_与CSP_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

对比分析EMR_与CSP_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

对比分析EMR 与CSP 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曹菡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江苏宜兴 214221摘要 目的 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圈套器冷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 )治疗结直肠息肉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就诊于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的15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EMR 治疗组(75例)实施EMR 治疗,CSP 治疗组(75例)实施CSP 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CSP 治疗组手术情况、总有效率均优于EMR 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3 d ,CSP 治疗组血清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肾上腺素(epinephrine , E )、皮质醇(cortisol , Cor )水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7(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 IGFBP7)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水平均低于EMR 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3 d ,CSP 治疗组的CD3+、CD4+、NK 细胞活性水平均高于EMR 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SP 治疗组术后延迟性出血率为1.33%,穿孔率为1.33%,随访3、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1.33%均低于EMR 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4.255、4.340、4.255,P <0.05)。

结论 CSP 用于结直肠息肉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更佳,更有效改善炎症、应激反应,更利于调节血清IGFBP7、VEGF 的表达,避免损害免疫功能,术型更安全。

大肠息肉EMR术的护理PPT课件

大肠息肉EMR术的护理PPT课件
况适合手术。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凝血功能等实 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
生理功能。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 检查手段,明确息肉的 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
手术器械及药品准备
手术器械准备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相应的 手术器械,如内镜、圈套 器、高频电刀等,确保器 械完好且消毒合格。
合和体力恢复。
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
评估疼痛程度
定期询问患者疼痛感受,采用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确保疼痛 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药物镇痛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
非药物镇痛
采用热敷、按摩等非药物镇痛方法,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疼痛。
预防并发症发生
预防出血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情 况。
大肠息肉EMR术的 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1-08
目录 CONTENT
• 术前准备与评估 • 术中配合与护理 • 术后观察与护理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术前准备与评估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02
03
解释手术过程
向患者详细解释大肠息肉 EMR术的过程、目的、预 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确 保患者充分理解。
感染防控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如 发生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03
术后观察与护理
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 全度过术后恢复期。
观察腹部症状
留意患者腹部是否出现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情况。

日本胃肠内镜学会结直肠EMRESD指南(part1)

日本胃肠内镜学会结直肠EMRESD指南(part1)

日本胃肠内镜学会结直肠EMRESD指南(part1)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译者:凌世宝2014年,日本胃肠内镜学会(Japan Gastroenterological endsociety,JGES)与日本结直肠癌学会、日本肛肠病学学会、日本胃肠病学学会合作,编制了《结直肠ESD/EMR指南》。

第一版于5年前出版。

基于最新的知识和证据,2019年发布了该指南的第二版。

介绍目前,各种内镜下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技术是可行的。

无论肿瘤大小,早期结直肠癌都需要整块切除,但其ESD技术仍比上消化道ESD 困难。

在上皮性结直肠肿瘤中,可以内镜治疗的,除了早期癌外,还有大量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的腺瘤样病变。

因此,术前对病变进行准确、定性的诊断,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指南第二版使用MINDS等级的建议确定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表1)。

适用于内镜或手术治疗基本原则对于早期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建议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

根据日本多机构大肠癌登记,外科术后结肠癌和直肠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和88.5%(0期),90.7%和89.4%(1期)。

然而,内镜下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黏膜内癌(Tis)为100%,黏膜下浸润癌(T1)为96.0%。

老年患者的内镜治疗必须慎重考虑,因老年患者常有多种伴随疾病,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很高。

对于高龄患者,内镜治疗应仅在预期获益可能大于切除相关并发症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同时考虑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伴随疾病情况和生理年龄。

在进行内镜治疗时,必须对患者的伴随疾病和用药情况进行彻底的评估。

特别是,当患者服用抗栓药物(抗凝血剂或抗血小板)时,应评估出血和心脑血管事件这两种风险之后,决定病人是否应该继续服药。

如果建议停药,必须仔细评估停药和恢复服药的最佳时间。

血栓栓塞的风险因患者基础疾病的状态、人工瓣膜或支架的类型和放置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出血的风险因内镜检查和治疗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对比分析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 ,EMR )和圈套器冷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 )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

方法选取临汾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MR 组50例(息肉86枚)和CSP 组50例(息肉77枚)。

对2组息肉切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息肉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息肉复发率、息肉新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CSP 组切除息肉77枚,EMR 组切除息肉86枚,2组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P 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EMR 组(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2组息肉复发、息肉新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CSP 术治疗结肠息肉可缩短手术时间,息肉完整切除率、复发率、息肉新生率及安全性与EMR 类似。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圈套器冷切除术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7-0933-03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7.020结肠息肉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结肠息肉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演变为结肠恶性肿瘤,据统计腺瘤性结肠息肉癌变率为2.9%~9.4%,危及患者生命[1]。

因此,及时有效切除结肠息肉具有重要意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圈套器冷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息肉的常用术式,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本研究选取10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比较EMR 、CSP 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临汾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MR 组50例(息肉86枚)和CSP 组50例(息肉77枚)。

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术前术后护理

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术前术后护理

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术前术后护理【摘要】本文旨在探讨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术前术后护理工作。

在术前阶段,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包括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准确记录病史、患者教育等内容。

术后护理同样关键,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效控制并发症、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

文章强调了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护理质量的建议,如持续教育、规范操作流程等。

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工作是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加强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EMR治疗、结肠息肉、术前护理、术后护理、重要性、内容、护理工作、质量、建议1. 引言1.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是EMR治疗结肠息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术前护理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排除手术风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在进行EMR治疗结肠息肉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临床检查结果,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指征。

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等检查,以排除患者存在的潜在疾病或疾病并发症。

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术前护理还包括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清洁肠道、解尿药物等。

护理人员还需与医生、麻醉师等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术前护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结果和康复效果。

1.2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EMR治疗结肠息肉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手术效果。

良好的术后护理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治疗的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及术后注意事项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及术后注意事项

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及术后注意事项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它是指腺上皮生长在肠黏膜上的肿块。

肠息肉虽然本身并不致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并控制其发展,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因此,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以清除和预防这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肠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风险评估,并讨论术后的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方法1.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是目前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内镜的引导下,将切除器械插入肠道,直接切除息肉。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不需要全身麻醉。

2.开腹手术如果肠息肉较大,位置较深,或合并其他结肠疾病,内镜下切除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这时需要进行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切开腹部进行肠道切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肠道息肉较大或有潜在恶性变迁的情况。

二、风险评估1.手术风险无论采用内镜下切除术还是开腹手术,都有一定的手术风险。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结肠穿孔等。

因此,在决定手术治疗前,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手术风险,并权衡手术风险与治疗效果。

2.术后并发症除了手术风险外,术后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例如,术后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此外,手术后的伤口也需要注意感染和愈合情况。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密切相关。

三、术后注意事项1.饮食术后饮食是恢复和康复的重要因素。

术后患者应以流质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和消化系统。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2.伤口护理术后患者的伤口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湿热环境,防止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并按医生建议使用抗菌药物,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3.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以免伤口张力过大或造成再出血。

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渐增加日常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4.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以掌握术后恢复情况和评估疗效。

2017ESGE临床指南解读: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2017ESGE临床指南解读: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2017ESGE临床指南: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2017年2月,欧洲胃肠道内窥镜学会(ESGE)发布了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指南。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和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主要针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相关内容提出了7项条目下57条推荐意见。

1.推荐按照巴黎分类系统对息肉形态进行分类,大小描述以毫米(mm)为单位。

(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2.推荐对于≥10mm的平坦型无蒂息肉(巴黎II型或Is型),称为侧向发育型病变(LSLs)或侧向发育肿瘤(LSTs),表面应描述为呈颗粒样或无颗粒样。

(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3.除了高度确信为增生性的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小息肉(≤5mm)以外,所有息肉均应切除。

(高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4.推荐切对除的息肉均做病理。

在光学诊断水平超高的内镜中心,小息肉可行“切除和丢弃”策略。

(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5.对≤5mm的小息肉,推荐使用冷圈套摘除(CSP),这种方法完全切除率高,获取的组织标本充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高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6.不推荐冷活检钳(CBF)切除,因为不全切除率高。

对于1-3mm的小息肉,没有冷圈套摘除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冷活检钳切除。

(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7.不推荐热活检钳(HBF)切除,因为不全切除率高,同时获取的病理标本量少,并且与圈套摘除相比,不良事件(深部热灼伤和迟发性出血)风险高。

(高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8.对6-9mm的无蒂息肉,推荐圈套摘除,不推荐活检钳除,因为活检钳除不全切除率高。

(高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9.对6-9mm的无蒂息肉,推荐冷圈套摘除,因为安全性好。

尽管冷圈套摘除与热活检钳摘除相比,效率的优劣尚无证据。

(中等质量证据,弱推荐)10.对10-19mm无蒂息肉,推荐热圈套摘除(HSP)。

多数情况下,应在热圈套摘除前进行黏膜下注射,以避免深部热灼伤的危险。

2021欧洲胃肠道内镜学会(ESGE)推荐:息肉切除术后结肠镜监测(含新旧指南对比)

2021欧洲胃肠道内镜学会(ESGE)推荐:息肉切除术后结肠镜监测(含新旧指南对比)

2021欧洲胃肠道内镜学会(ESGE)推荐: 息肉切除术后结肠镜监测(含新旧指南对比)本指南是欧洲胃肠道内镜学会(ESGE)对其在2013年发布的息肉切除术后内镜监测指南的更新。

2013年版指南对监测陈述的制定主要是基于根据内镜下和组织学特征评估的异时晚期肿瘤[(晚期腺瘤或结直肠癌(CRC)]风险。

在这一更新中, ESGE将术语“病变”或“肿瘤”替换为了“息肉”, 因为前两个术语有着过度负面的含义。

基于同一原因, 在提到患者或息肉时, 也摒弃了“高风险”或“低风险”这样的形容, 取而代之的是“需要监测”或“不需要监测”。

对基线结肠镜操作的要求2020年:本指南中的陈述适用于所有在高质量结肠镜下切除了一个或多个息肉的患者。

(强烈建议, 中等质量证据)2013年:本指南中的陈述仅适用于在高质量结肠镜下移除了内镜下可见的所有肿瘤性病变的患者。

息肉大小评估2020年:当计划进行息肉切除术后监测时, ESGE建议标准化测量内镜下息肉大小, 或根据病理学评估息肉大小。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与2013版比较, 这是一条新兴陈述。

监测间隔严重依赖于息肉大小, 但无论是在内镜下测量还是根据组织病理学固定后的标本测量, 测量都存在偏差。

但是, 这种偏差可通过使用统一参考标准而减少, 比如使用一个活组织检查钳或圈套作为参照。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 内镜技术的改进将允许内镜检查期间的实时精确测量。

2013年:无推荐。

息肉切除术后不需要进行结肠镜监测的患者2020年:ESGE建议对于完全切除1-4个<10mm的低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的患者(无论绒毛成分如何), 或<10mm的无不典型增生的锯齿状息肉的患者, 无需进行结肠镜监测, 但需进行正常CRC筛查。

(强烈建议, 中等质量证据)从2013年开始, 许多研究证实, 非进展期腺瘤患者的长期CRC发生率、死亡率与无腺瘤的普通人群相似。

因此, 非进展期腺瘤患者无需额外结肠镜监测, 可恢复与普通人群一样的常规CRC筛查。

肠息肉切除后处理方案

肠息肉切除后处理方案

肠息肉切除后处理方案
肠息肉是指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的一种良性肿瘤,通常是由于结肠上皮细胞突变引起的,长期侵袭和刺激黏膜后会形成息肉。

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案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并发症。

首先,在手术治疗后的早期,患者需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减少肠道的扩张和张力,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和血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对于手术切除的肠息肉患者,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遵循一定的饮食原则,包括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饮食。

患者可以选择吃些米汤、面条、蔬菜泥、果汁等,尽量避免吃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并预防便秘或腹泻的发生。

此外,患者需要定期口服抗生素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抗生素的种类和持续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和肠道镜检查等,以监测肠道恢复的情况和检测可能的复发或并发症。

最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如腹部肌肉锻炼、肠道功能恢复训练等,以帮助恢复正常的肠道功能和预防肌力松弛。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心情愉快,积极乐观,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以促进康复进程。

总之,肠息肉切除后的处理方案包括休息、饮食调理、口服抗生素预防、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等,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坚持恢复治疗,以加快伤口的愈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EMR集ift总洼入乂木孑花护忖看切BS上灯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l、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EMR治疗肠道息肉

EMR治疗肠道息肉

术 后 护 理
并发症
1.基础护理 根据创面大小, 嘱患者卧床休息6~24h,必 要时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 体征。避免剧烈活动,避免 用力咳嗽和用力排便。保持 病房环境安静、舒适,使患 者等到充分休息利于身体康 复。
2.饮食与药物治疗 切除 创面较大、可疑出血者,常 规给予止血和制酸剂。 1个 月内避免辛辣、刺激及坚硬 的食物,忌烟酒。
出院宣教
饮食
易消化、清淡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烟、禁酒
学会观察
教会患者观察大便 的性质、颜色和量, 发现异常与时就诊
定期随访
活动
肠息肉易与复发,息肉术后应密 切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半 年与一年复查。如有复发再行内 镜处理,一年后每年复查1 次。
术后3周避免性生活,6周 内避免持重物,长途步行, 3个月内禁骑自行车。
肠道息肉处理原则
1.较小息肉小于0.5cm予活检钳除或氩气微波治疗。检查近段结肠定期随访。 2.大于0.5cm小于2cm的息肉,给予电凝切或EMR切除并送病理检验,定期随访。 3.基底部大于2cm的息肉者,则行ESD术。 4.肠道息肉病见广泛多发息肉,宜行肠段外科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出血观察与护理: 观察患者有无腹痛、 腹胀, 肠鸣音及大便次数及颜色、 性状。若腹部疼痛加剧, 有便 血且出血量多, 伴面色苍白、 四肢发冷、 脉速、 血压下降等, 应及时报告医生。
穿孔的观察与护理:如剧烈腹痛出现, 查体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考虑穿孔的可能, 应立即通知医 生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有无穿孔。如确诊穿孔应立即根据医嘱对症处理,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GE2017 指南: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及EMR 管理建议
近日,欧洲消化内镜协会(ESGE)在Endoscopy 上发表了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及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管理指南,在制订推荐意见时主要依据息肉的类型和大小,其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定义、分类1. 建议使用巴黎分类系统描述息肉的大体形态,大小用毫米(mm)描述(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2. 建议平坦或无蒂(巴黎分型II 和Is)≥ 10 mm 的息肉,命名为侧向发育区域(LSLs)或侧向发育肿瘤(LSTs),表面的形态学描述使用颗粒样或非颗粒样(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3. 建议将除微小(≤ 5 mm)的直肠息肉或直肠乙状结肠高度怀疑增生性息肉外的所有息肉予以内镜下切除(高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4. 建议将所有切除的息肉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专家中心,有高度自信的专家往往进行选择性诊断,并对微小息肉考虑实行「切除和丢弃」的策略(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针对息肉<20 mm 的切除建议1. 微小息肉(≤ 5 mm)的切除建议1)建议对微小息肉行冷圈套切除术(CSP),这一技术完全切除率高、可提供足够的组织学样本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高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2)不建议使用不完全切除率较高的冷活检钳(CBF)钳除术,当息肉大小在1~3 mm 且冷圈套切除术技术难度高或不可行时可考虑使用CBF 钳除术(中等质
量证据,强烈推荐)3)不建议使用热活检钳(HBF)钳除术,该技术不完全切除率较高、无法提供足够的供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样本,且不可接受的不良事件(如较深的热损伤和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较高(高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2. 小息肉(6~9 mm)的切除建议1)建议对6~9 mm 大小的无蒂息肉行圈套切除术,因活检钳除术的不完全切除率较高,故不建议对该类息肉行活检钳除术治疗(高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2)尽管目前缺乏热圈套切除术(HSP)和CSP 治疗安全性的对比研究,仍建议对6~9 mm 大小的无蒂息肉行CSP 治疗(中等质量证据,弱推荐)3. 10~19 mm 大小的无蒂息肉切除术建议1)建议对大小在10~19 mm 的无蒂息肉行HSP 治疗(用或不用黏膜下注射),因多数病例均存在深度热损伤的风险,故行HSP 前可考虑黏膜下注射(低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2)在特定情况下,为减少深度热损伤风险可适当考虑使用CSP,但尚需进一步研究(低等质量证据,弱推荐)4. 带蒂息肉的切除建议建议对带蒂息肉行HSP 治疗,为了预防息肉头部直径≥ 20 mm 或蒂部≥ 10 mm 的带蒂结直肠息肉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建议治疗前在息肉的跟部注射稀释的肾上腺素和/或机械止血(中等质量证据,弱推荐)5. 哪些息肉需内镜专家来行切除治疗?建议对于大的无蒂息肉(≥ 20 mm)和侧向生长或复杂息肉应该由经过专业培训或有经验的内镜专家来进行操作,并且在资源丰富
的内镜中心治疗(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6. 需要非圈套技术(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或外科手术)切除息肉的治疗建议1)大多数的结直肠息肉经标准的结肠息肉切除术和/或EMR 可获得治愈性切除(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2)整体切除技术(如整体EMR、ESD 或外科手术)应该针对于那些怀疑表面有浸润性肿瘤的病例(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3)对于高度怀疑有表浅的黏膜下层浸润并且通过整体的标准息肉切除术或EMR 无法全部切除的结直肠息肉可考虑使用ESD 技术(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4)建议将成功的EMR 定义为在EMR 术后的缺失区域和边缘仔细内镜下观察无残留肿瘤组织(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5)建议对内镜下经EMR 切除后治愈的区域应选用先进的放大内镜复查和系统性组织活检确认(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6)建议在结肠镜复查中确认的残留或复发的腺瘤再次圈套器切除,若无法圈套器切除应行灼烧治疗(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7)建议使用先进的内镜成像来确认潜在的表浅黏膜下浸润病灶(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8)当无先进的内镜成像设备时,标准的色素内镜检查是有益的(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9)建议对先进的内镜成像设备下发现的具有较深黏膜下浸润特征的息肉行外科手术而非内镜下治疗(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10)建议对无较深黏膜下浸润的息肉在没有咨询内镜专家评估内镜下息肉切除术/EMR 时不应
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7. 结肠黏膜标记的建议1)建议对将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位置的病变在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标记(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2)建议将无菌碳悬浮颗粒作为首选标记试剂(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3)建议注射黏膜标记试剂前在结肠黏膜下层注射盐水形成水疱(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4)为了提高发现率,黏膜标记应在所观察区域的解剖部位远端(或侧面)≥ 3 cm 处标记,并且在肠腔相应水平的对侧面分别注射2 或3 个部位。

同一机构的内镜及外科团队成员应该在如何黏膜标记注射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

黏膜标记的细节应在内镜报告中用专业术语清晰的记录和拍照(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针对侧向生长息肉直径≥ 20 mm 的EMR 治疗建议1. 建议在行EMR 前对提示有不好结果特征的区域仔细评估。

不好结果特征有切除区域>40 mm 且有不完全切除或复发、回盲瓣部位、之前切除失败和SMSA(size,morphology, site, access)分级4 级(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2. 建议EMR 的治疗目标是使用最少的工具获得完整的圈套切除、足够的边缘、无需辅助灼烧技术(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3. 目前已经证实在EMR 时黏膜下注射较普通盐水更为黏滞的物质可获
得安全的结果及减少操作时间,如琥珀酰明胶、羟乙基淀粉、丙三醇等(高等质量证据,弱推荐)4. 建议为了便于有液体缓冲、方便确认区域边缘,在注射生物性蓝色染料如靛胭脂
时应与溶剂混合注射至黏膜下层(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5. 建议在行整体EMR 切除时应该在结肠限制大小为20 mm,在直肠需≤ 25 mm(低等质量证据,弱推荐)6. 因辅助热灼烧技术(如氩等离子凝固[APC])不是十分有效并且与腺瘤高复发率相关,建议在EMR 过程中使用完全性圈套切除术(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7. 若无法完全圈套切除,可选择的辅助切除腺瘤方法仍需远期研究(低等质量证据,弱推荐)8. 当EMR 完全性圈套切除后,为预防复发在EMR 切除后的边缘行热灼烧辅助技术的作用仍需远期研究(低等质量证据,弱推荐)9. 建议当病变部位的特征适合EMR 但黏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时,可由三级医疗中心的内镜专家进一步操作(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10. 建议将EMR 切除的所有标本回收并行组织病理学评估(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关于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及EMR 的设备选择建议1. 应用电流类型的建议1)推荐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时使用微电脑控制的电凝电流发生器(低等质量证据,弱推荐)2)不建议在EMR 时使用低能量电流电凝,因其可增加术后出血风险(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3)不建议行有蒂息肉切除术过程中应用纯切电流,因其可增加术中出血风险(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2. 二氧化碳充气建议1)建议在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过程中使用二氧化碳充气(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2)建议行EMR 治疗时使用二氧化碳充气(中
等质量证据,强推荐)3. 为使结肠黏膜和息肉切除术部位可以有效的冲洗以及方便处理出血,建议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液体喷射泵(低等质量证据,弱推荐)结肠息肉切除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管理建议1. 出血的治疗建议1)对于术中出血,建议内镜下电凝止血(圈套器尖端电凝或止血钳电凝)或机械止血,用或不用注射稀释的肾上腺素(低等质量证据,强推荐)2)在无蒂息肉治疗过程中不建议常规内镜下使用止血夹或其它预防迟发性出血的方法(中等质量证据,弱推荐)3)在确定的息肉切除术或EMR 术后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机械止血(如止血夹夹闭缺损黏膜)有一定作用。

上述决定必须基于患者的危险因素而确定(低等质量证据,弱推荐)4)因迟发性出血而入院的患者,若血液动力学稳定,无进行性出血,处理时应谨慎,如需进一步干预,建议首选结肠镜检查(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5)若在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出血灶,有活动性出血或确定有出血高风险的红斑等情况下,建议使用止血钳电凝或机械止血,用或不用注射稀释的肾上腺素(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2. 建议仔细检查切除术后黏膜缺损处的特征或可能发生穿孔的危险因素,一但确认上述危险因素,应使夹子夹闭缺损区域以预防穿孔(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3. 建议统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组织学样本的处理、分析及报告建议1. 建议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所切除
样本应独立存放。

并使用10% 福尔马林液体进行固定,病理学家应以毫米为单位测量每个样本的大小(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2. 建议将所切除较大(≥ 20 mm)的侧向发育区域样本或怀疑黏膜下浸润的样本应固定在软木板上,以便于更好的组织学评估(低等质量证据,弱推荐)3. 建议将样本切成薄片并完整的包埋,确认浸润深度和外侧边缘情况(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4. 建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将腺瘤/肿瘤分级为低级别或高级别瘤变(高等质量证据,强推荐)5. 建议对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报告若存在细胞异型性时应包含细胞异型性情况描述(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6. 存在黏膜下浸润时,应测量浸润深度并且记入报告。

除此之外的其它危险因素有低分化、淋巴管浸润和肿瘤早期。

应测量并记录深度/垂直距离以及到侧缘/水平线切缘的距离(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7. 针对有高危危险因素特征的标本建议需第二个组织病理学家确认标本(低等质量证据,弱推荐)查看信源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