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说课稿(精选8篇)

《孔子拜师》说课稿(精选8篇)《孔子拜师》篇1一、说教材《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三、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揭示课题。
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这本书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直奔中心,提炼问题。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
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
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质得到人们的敬重?在学习完二、三两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让学生读这一句中心句,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我想这样会使教学显得清晰、连贯。
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
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
我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
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孔子拜师》ppt

品行
佩服
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
听读课文想想,孔子向谁拜师?
老子,姓李,名耳,春 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所撰 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 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 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 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 的尊称。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默读课文,用“—”线标出 文中相关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 感受。
学无止境
联系实际,说说“学无止境”的意思 ?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 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 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 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谦虚好学
老子:诲人不倦
孜孜不倦
爱护晚辈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yì )说(yuè )乎?
你感受到了什么?
孔子一路走着,有时候累了
_______;白天________,黑夜 ___________;晴天___________,雨
天____________。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 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 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 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 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 老聃先生吧?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 春秋时代。著名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据说他有三千弟 子,其中七十二人名 气很大。他的弟子把 他的言行记录下来, 编成《论语》,这本 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孔子 迎候
相距 等候
学问 止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根底上对孔子、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翻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
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复习回忆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写了我过古代着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2、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课文中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老子,他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三、深入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师的整个过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谦虚有礼,都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⑴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⑵他们的品行又怎样?3、学前指导。
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可以研究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划出让你感动的一两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5、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_一目斋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导语】学语文而使人能明智的生活。
文学是人学,间接经验多了,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自家的人生就少走弯路,以攻则下,以守则固。
人生是自我感觉的过程,这个自我的感觉,得有充实的内生活才成,学语文,能使我们的生活充实。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课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二】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教案+单元试卷)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情境表演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了解孔子。
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古代大教育家孔子。
(板书课题:孔子,并在“子”上注音:zǐ)(学生齐读)2、强调“子”的读音。
了解“子”在古代是对有学问、有道德的先生的尊称。
像古代名人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等等都是受人敬重的。
3、交流孔子资料。
大家对孔子还有什么了解呢?(二)课题质疑。
1、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位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孔子拜师》。
2、质疑: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3、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又怎样学?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课件生字词:远近闻名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孔丘迎候等候学无止境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品行2、齐读。
3、指导书写“迎、授”等生字。
(二)了解课文大意。
1、请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汇报。
三、研读课文,感悟品质。
(一)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1、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板书:学无止境)所以,孔子要去拜师。
句子二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理解“渊博”的意思。
3、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还不够多。
所以,他去拜师。
但是,他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4、换词理解“远近闻名”。
5、小结:这样远近闻名、大名鼎鼎的孔子却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于是他离开家乡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三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孔子拜师人教新课标版

4.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好准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通过展示孔子时代的背景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4.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
3.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分享成果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教师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展示孔子时代的背景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程度,以及成果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思,思考孔子的品质对自己的启示,如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
2.教师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他们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1【教学内容】《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
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__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
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
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__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3、简介孔子的情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生字拼音组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生字拼音组词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生字拼音组词闻(wén) 尘(chén) 仆(pú) 纳(nà) 闷(mèn) 丘(qiū)迎(yíng) 等(děng) 止(zhǐ) 镜(jìng) 授(shòu) 品(pǐn)闻新闻传闻闻名中外远近闻名尘灰尘尘土尘封烟尘尘世风尘仆仆仆仆人仆役奴仆仆从纳纳闷纳税纳凉归纳闷郁闷沉闷闷热闷闷不乐丘沙丘山丘丘陵土丘荒丘一丘之貉迎欢迎迎接迎春迎面等等待等于相等平等止停止终止静止举止防止境环境国境边境梦境授教授传授授予授权品食品品质品牌商品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拜师》【学习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孔⼦拜师》这篇课⽂讲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拜⽼⼦为师的故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孔⼦拜师》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孔⼦拜师》原⽂ 孔⼦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师了。
他总觉得⾃⼰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去洛阳拜⼤思想家⽼⼦为师。
曲⾩和洛阳相距上千⾥,孔⼦风餐露宿,⽇夜兼程,⼏个⽉后,终于⾛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看见⼀驾马车,车旁站着⼀位七⼗多岁的⽼⼈,穿着长袍,头发胡⼦全⽩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想:这位⽼⼈⼤概就是我要拜访的⽼师吧!于是上前⾏礼,问道:“⽼⼈家,您就是⽼聃先⽣吧?”“你是——”⽼⼈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眼就认出了⾃⼰,有些纳闷。
孔⼦连忙说:“学⽣孔丘,特地来拜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
”⽼⼦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听了再次⾏礼,说:“多谢⽼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定会⼤有长进的。
” 从此,孔⼦每天不离⽼师左右,随时请教。
⽼⼦也把⾃⼰的学问毫⽆保留地传授给他。
⼈们佩服孔⼦和⽼⼦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
【篇⼆】⼩学三年级语⽂《孔⼦拜师》教案 教学⽬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
3、了解孔⼦拜师的经过,激发对⼤思想家孔⼦和⽼⼦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中的好词佳句,能⽤查字典、联系⽣活或结合上下⽂等⽅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的品⾏。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为⼈真诚⽆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及⽼⼦的图⽚及资料; 学⽣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和⽼⼦的资料。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孔子拜师 5

读一读, 读一读,写一写
兼(ji n) jiān 纳 ( nà ) 授(sh u ) shòu 佩( pèi ) i 日夜兼程 纳闷( mèn) 纳闷( n 传授 佩服 教授 佩带 兼职 兼并 品学兼优 出纳
纳凉 讲授 敬佩
纳税 授课 玉佩
读一读, 读一读,写一写
丘( qiū) qiū 远近闻( n 远近闻( wén)名 相距 迎( yíng )候 n 学问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
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 轻声读课文,
的注音,长句、 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 反复多读几遍。 反复多读几遍。 • 备 • 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 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和同学讨论。 和同学讨论。 想一想,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想一想,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
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一 说读后的感受。 说读后的感受。 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体会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多谢老师等候。
你知道孔子和老子是什么人吗? 你知道孔子和老子是什么人吗?把你收 集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集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风尘仆(pú)仆 风尘仆(
等( děng)候
止( zhǐ)境( jìng ) n zhǐ
长进 毫( háo)无保留
人教版小学语文《孔子拜师》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孔子拜师》课文原文及赏析《孔子拜师》原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了。
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决定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一路上,孔子风餐露宿,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洛阳。
他来到老子的住处,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说:“我是一名求知者,希望能得到您的教诲。
”老子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暗自赞赏他的谦虚和好学精神。
他微笑着答应了孔子的请求,开始传授他各种知识和智慧。
孔子在老子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地研究了古代的经典文献,同时也学习了道德、哲学和治国之道。
他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几年后,孔子学有所成,准备返回家乡。
临别时,他对老子深深鞠了一躬,感激地说:“您的教诲如同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我会将您传授的知识和智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老子也对孔子的表现深感欣慰,他说:“你已经超越了我,你的学识和品德都令人敬佩。
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赏析:《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孔子年轻时为了追求知识,不远千里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的谦逊、好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课文通过描述孔子在路上的艰辛和到达老子住处后的恭敬态度,强调了孔子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同时,老子的接纳和教导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在老子的指导下,孔子深入研究古代经典,学习道德、哲学和治国之道,这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提升了他的个人修养和品格素质。
孔子的勤奋学习和虚心求教,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最后,孔子对老子的深深感激和承诺传承知识的表态,以及老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和期待,都表明了教育和知识传承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总的来说,《孔子拜师》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孔子求学的经历,弘扬了尊师重教、勤奋好学、追求真理和传承知识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17、孔子拜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一组教材的打头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整篇文章让人感受到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是一篇能激起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1、会认七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能结合上下文,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孔子与老子的品行的阅读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谈话导入,读资料袋了解孔子同学们好,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姓吴,来自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从第五组课文开始,由我来给同学们上课。
通过第五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从中感受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篇课文,(指课题)孔子拜师。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看,这就是孔子,你们知道孔子吗?你们还知道他的其他情况吗?那就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本69页的资料袋,请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题。
生1:老师,我知道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
学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生读课后资料袋。
翻页1说说你从资料里了解到了什么?生1:我了解到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生2: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有很多弟子。
生3:我了解到孔子的弟子把老师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 17孔子拜师 │人教新课标

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孔子拜师一、多音字:1、差chā差错; chāi 出差;chà差不多;cī参差2、行háng各行各业银行;xíng 日行千里行不通3、露lù风餐露宿;lòu 露脸,露马脚4、闷mèn纳闷;mēn闷热闷气二、近义词:闻名—著名、有名渊博—广博拜访—拜见纳闷—疑惑特地—特意传授—教授佩服—敬佩敬重—尊重迎候—等候大概—大约、可能请教—讨教三、反义词:闻名—无名渊博—贫乏长进—退步敬重—轻视风餐露宿—养尊处优四、词语解释:1、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日夜兼程:形容不分白天和黑夜地赶路。
4、风尘仆仆:比喻旅途的劳累。
5、纳闷:疑惑不解。
6、佩服:感到可敬而心服。
7、相距:相互间距离。
8、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风餐,在风里吃饭;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9、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10、迎候: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到来的人)。
11、请教:请求指教。
12、毫无保留:一点儿也不保留。
毫,数量极少,一点儿。
毫不费力、毫无办法、明察秋毫、秋毫无犯13、止境:尽头14、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
五、词语辨析:1、渊博广博二者都有宽广的意思。
但渊博是专指学识深而且广,而广博则着重指范围大,知识多,还可指胸怀等。
、例:这位渊博的学者为听众们展示了一个广博的世界。
2、大概大约都有大致的情况的意思。
区别在于:大概侧重表示对情况的推测,有时也表示对事物数量的估计;大约侧重表示对事物数量或时间的粗略估计,有时也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表定程度比大概轻。
例:工人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作品。
那大约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六、词语听写:相距学问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闻名渊博请教佩服远近闻名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七、孔子的名言1.温故而知新。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2 个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尊重、品行”等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看词语想画面、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在讨论中,体会老子勤学好问、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知道是谁说的吗?(孔子)
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谁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
⑴老师来抽查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这些句子你会读吗?(指名读)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长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
④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⑤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导读写:
(1)语言流畅,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句子中有些词语是本课的生词,我们多读几遍记住它。
(2)课文中的有些生字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谁来说说“尘”和“迎”在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其它字呢?
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
“仆、授” 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4.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让我们把这些句子送进文章,一起来齐读课文,相信孩子们一定能读流利。
(1)感知课文大意: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课件出示)
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起因)
②拜谁为师?
③怎样拜师的?(经过)
④拜师的结果怎么样?(结果)
(2)你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5. 课文讲了些什么?(课文写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
(3)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通过刚才的读文,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课文中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老子,他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三)深入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
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师的整个过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谦虚有礼,都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3.学前指导。
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可以研究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划出让你感动的一两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
(四)小结小组学情况。
表扬积极学习小组,小组学习内容留到下节课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