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编制说明
Ka波段雷达弱降水雨量估计方法与试验
Ka波段雷达弱降水雨量估计方法与试验
史朝;张勇;王丽娟
【期刊名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29)001
【摘要】毫米波雷达适合降水云的水凝粒子的观测,设备轻便且空间分辨率和角度分辨率较高,可用于机载或星载等对有效载荷要求苛刻且关注云雨探测的应用,因而毫米波雷达在气象科学研究中备受关注.在成都地区进行了Ka波段雷达弱降水累积雨量的观测,采用了HTI(高度时间显示)观测模式,分析了雷达测量降水的方法,联合雨量计对比了Z-R关系与衰减法计算累计降水量的效果,并通过测量误差拟合调整经验参数,减小了估测误差.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史朝;张勇;王丽娟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三亚空中交通管理站空管气象台,海南三亚572000;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9.4
【相关文献】
1.雷达-雨量计-粒子激光探测仪联合估测辽宁试验区降水量业务系统 [J], 房彬;班显秀;杨文霞
2.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区域降水量方法检验与评估 [J], 李建通;李柏;杨洪平;刘晓阳;张玲;郭林
3.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区域降水量方法研究Ⅰ——模式集成法的提出 [J], 李建通;李柏;杨洪平;刘晓阳;张玲;郭林
4.雨量计与星载测雨雷达资料结合的降水估算方法 [J], 邵颖;史岚;张狄;陈慧;张祝
5.全国雷达分钟降水方法在面雨量预报上应用的检验——以巢湖为例 [J], 丁劲;张国平;高金兵;王曙东;王阔音;薛冰;章芳;杨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体材料低温纳米压入测试仪编制说明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固体材料低温纳米压入测试仪》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24.2.27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团体标准根据“关于《固体材料低温纳米压入测试仪》等2项团体标准立项的批复(中仪协(2023)14号)”文件要求,项目名称为《固体材料低温纳米压入测试仪》,标准编号为T/CIMA0117,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提出,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归口,由吉林大学牵头组织制定。
2.主要工作过程2023年4月25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固体材料低温纳米压入测试仪》团体标准建议项目进行了立项评审。
2023年5月16H: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下达了关于《固体材料低温纳米压入测试仪》等2项团体标准立项的批复(中仪协(2023)14号),同意《固体材料低温纳米压入测试仪》团体标准项目作为协会团体标准立项,列入协会团体标准制定计划。
2023年6月:完成标准工作组组建(确定主笔人和成员单位),由标准牵头单位吉林大学主导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召开工作组会议,进行分工,并制定了后续工作计划。
起草组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等文件的要求进行标准制定。
2023年10月:起草工作组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收集和必要的咨询工作,确定了本文件的适用范围,在征求部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2023年11月:工作组组长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组织编制组成员,对讨论稿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完善。
2024年2月:起草工作组完成了团体标准《固体材料低温纳米压入测试仪》(征求意见稿)和本团体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标准牵头起草单位是吉林大学,主要起草单位有中机试验装备有限公司、长春因赛图精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宏伟、王顺博、王赵鑫、李聪,姚丙南,宗翔宇,程丽丽吉林大学作为执笔单位负责了本文件的工作组讨论稿和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2019年2月26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发《关于下达2016年气象观测装备相关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6〕3号),《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以下简称:《测试方法》)项目列入中国气象局2019年度气象行业标准项目计划,项目编号:QX/T-2019-72。
本标准起草工作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承担。
2.协作单位西安华腾微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腾公司)。
3.主要工作过程2018年3月,探测中心针对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调研国内相关生产企业,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气象部门业务文件,明确了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测试项目及主流测试方法。
2018年4月-8月,探测中心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编制《测试方法(初稿)》,并向中电锦江、敏视达、西安华腾、恩瑞特、智鸿达电子、四创电子、航天科工23所等相关企业征求意见,并邀请各生产和研发企业在北京召开2次技术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11月13日,探测中心将编写完善的《测试方法(咨询稿)》,在北京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进一步对标准进行现场咨询。
2019年1月,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征集气象观测装备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气法函〔2015〕38号),探测中心牵头组织相关协作单位,组建了起草组,进行了任务分工,撰写了申报材料,申报了《测试方法》行业标准起草项目。
2019年2月,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6年气象观测装备相关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6〕3号),探测中心联系协作单位,成立标准编制项目组,启动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2019年5月编制小组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确定了编制大纲,明确了人员分工、编制进度和沟通协调机制。
《GB2019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系统是一种基于毫米波反射原理,利用反射毫米波对人体体表进行扫描检测的系统,能够在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有效检测出藏匿于人体表面或衣物下的违禁品和嫌疑物,如枪支、刀具、爆炸物、毒品等,并以图像的方式显示检测结果,适用于机场、车站、陆路关口、重要集会活动等场所的人体安全检查。
近年来,以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扫描设备为代表的AIT(先进成像技术)设备逐渐成为全球人体安检设备的主打设备。
因此,通过制定《基于毫米波全息成像技术的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规范此类设备的技术要求并制定详细的测试方法,对设备的功能性能进行客观评价,加强此类产品的使用与管理十分必要。
同时,本标准的制定,推动相关设备在不同领域和场所的推广应用,对切实加强人体安检力度,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3月7日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秘书处在北京组织召开“2018年度防爆安全检查专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研讨会”,研讨新标准项目提案,确定 2018 年度TC100 申报的防爆安全检查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标准申报单位是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会议确定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标准主责起草单位。
2018年3月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经立项评审后,经公安部主管部门同意,向国家标准委提交立项申请。
同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制修订计划,将制定《毫米波全息成像人体安全检查仪》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计划编号为20184821-T-312。
2、协作单位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包括: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声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科38所博微太赫兹公司、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芯影科技有限公司等。
HT101型固态测云仪-使用维护说明手册
HT101型全固态Ka波段测云仪使用维护说明书西安华腾微波有限责任公司目录1. 产品简介 (1)1.1 测云仪的技术特点 (1)1.2 使用特点 (2)2.技术指标 (2)2.1主要性能指标 (2)2.1.1工作频段 (2)Ka波段,35GHz±200MHz (2)2.1.2天线扫描方式 (2)垂直顶空固定指向 (2)2.1.3探测范围 (2)●强度(Z) -40~+40dBZ (2)●速度(V)±15m/s (2)●谱宽(W) 0~15m/s (2)2.1.4探测分辨率 (2)●高度 30m (2)●时间 1min (2)●强度(Z)≤1dB (2)●速度(V)≤1m/s (2)●谱宽(W)≤1m/s (2)2.2显示和控制终端 (2)2.2.1气象产品 (2)2.2.2图形处理 (3)2.2.3测云仪管理和控制软件 (3)2.2.4软件基本功能 (3)2.2.5软件运行环境要求 (4)3.工作原理 (5)3.1 发射与接收 (5)3.2 数字信号处理 (6)3.3部件功能介绍 (6)4. 环境适应性 (7)4.1 工作温度 (7)4.2 工作湿度 (7)4.3 工作高度 (7)5. 硬件操作步骤 (7)5.1安装 (7)5.1.1放置机柜底座单元 (7)5.1.2安装天馈单元 (8)5.1.3安装波导 (10)图-7 (10)5.1.4拉绳接地桩 (11)5.1.5调平雷达 (11)5.1.6安装线缆 (12)5.1.7雷达操控终端架设 (12)5.1.8线缆连接 (12)5.1.9雷达系统架设后实物照片 (14)图-14 安装效果实物图 (14)5.2开机 (14)5.2.1 电脑开机 (14)将终端计算机电源打开并启动计算机,启动SPT信号处理终端,CT控制终端。
(14)5.2.2 雷达上电 (14)将雷达主机电源插头连接到220v交流电源上,按下空气开关上的“CLOSE”键,此时雷达工作电源打开。
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1 5个云过 程检 验的退模 糊成功率都达到 1 0 0 %; 能准确 判 断出速度模 糊和 类型并 纠正平均 多普勒速 度和谱 宽 ; 能 较好地 滤除噪点和径 向干扰杂波 , 并对缺测进行补值 ; 能较好去除低 空悬浮物杂波 , 同时保 留小尺度 的云.
关 键 词: K a波 段 毫米 波云 雷达 ; 数据质量控制 ; 速 度 退 模 糊 文献标识码 : A 中 图分 类 号 : P 4 1
(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院 灾 害性 天气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学院 , 四川 成都 4 .成 都信 息工程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 四川 成都 5 .四川省气 象探 测数据中心 , 四川 成都 6 .中国航天科工集 团第 二研究 院第二十三所 , 北京 1 0 0 0 8 1 ; 2 1 0 0 4 4 ; 2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中国气 象局气溶胶一 云一 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 江苏 南京 6 1 0 0 2 5 ; 6 1 0 0 2 5 ; 1 0 0 8 5 4 )
6 .T h e 2 3 I n s t i t u d e o f S e c o n d D e p a t r m e n t o f C h i n a A e r o s p a c e S c i e n c e a n d I n d u s t r y G r o u p , B e i j i n g 1 0 0 8 5 4 , C h i n a )
2.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f o r Ae r o s o l — Cl o u d— Pr e c i p i t i o n o f Ch i n a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Ad i mi n i s t r a t i o n,
《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ICS xx.xxx备案号:xxxx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全固态Ka 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QX/T XXX-XXXX Test method of the Solid state-Ka band Millimeter-wave cloud radar中 国 气 象 局 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目次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术语和定义 (4)4测试仪器及环境 (5)5测试内容 (6)5.1成套性检查 (6)5.2外观结构检查 (6)5.2.1目测检查 (6)5.2.2手动检查 (6)5.3功能检查 (6)5.3.1自标定 (6)5.3.2通信与接口 (7)5.3.3数据格式 (7)5.3.4气象产品与显示 (7)5.3.5质量控制 (7)5.3.6业务过程 (8)5.3.7状态监控 (8)5.3.8数据存储和传输 (8)5.3.9系统配置 (8)5.4性能测试 (9)5.4.1天线和馈线 (9)5.4.1.1天线类型 (9)5.4.1.2天线极化方式 (9)5.4.1.3天线口径 (9)5.4.1.4测云仪工作频率 (9)5.4.1.5天线波束宽度 (9)5.4.1.6天线旁瓣电平 (10)5.4.1.7天线增益 (11)5.4.1.8电压驻波比 (12)5.4.1.9天馈线系统损耗 (12)5.4.1.10天线罩双程损耗 (13)5.4.1.11天线罩引入指向误差 (13)5.4.2发射系统 (14)5.4.2.1发射机峰值功率 (14)5.4.2.2发射机脉冲宽度 (14)5.4.2.3发射机频谱特性 (15)5.4.2.4发射机极限改善因子 (15)5.4.2.5发射机功率稳定度 (16)5.4.3接收系统 (16)5.4.3.1接收机增益 (16)5.4.3.2接收机噪声系数 (17)5.4.3.3接收机线性动态范围 (17)5.4.4整机系统 (18)5.4.4.1系统最小可测信号功率 (18)5.4.4.2系统相干性 (18)5.4.4.3强度定标 (18)5.5外场试验 (19)5.5.1数据完整性 (19)5.5.2数据准确性 (19)5.5.2.1标准云高计算方法 (19)5.5.2.2测云仪云高样本选取方法 (20)5.5.2.3云高样本统计分析方法 (20)5.5.3设备可靠性 (20)5.6环境适应性测试 (21)5.6.1气候环境 (21)5.6.2电磁抗扰度 (21)5.6.2.1浪涌(冲击)抗扰度 (21)5.6.2.2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21)5.6.2.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21)5.6.2.4静电放电抗扰度 (21)5.7可靠性和维修性 (22)5.7.1可靠性 (22)5.7.2可维修性 (22)5.8安全性能 (22)5.8.1电气安全 (22)5.8.1.1防电击危险 (22)5.8.1.2保护接地措施 (22)5.8.1.3过流保护 (23)5.8.1.4绝缘电阻 (23)5.8.1.5泄漏电流 (23)5.8.1.6抗电强度 (23)5.8.1.7机械结构安全 (23)5.8.2安全标记 (23)5.8.2.1安全标记 (23)5.8.2.2电源标记 (23)5.8.2.3熔断器标记 (24)5.8.2.4电击危险标记 (24)5.8.2.5其他标记 (24)5.8.2.6防雷要求 (24)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通用要求、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和测试规则等内容。
一次台风暴雨天气过程毫米波测云仪数据特征分析
一次台风暴雨天气过程毫米波测云仪数据特征分析
李博宇;常立秋;郭丽红;胡彦昭
【期刊名称】《气象灾害防御》
【年(卷),期】2024(31)1
【摘要】利用Ka频段毫米波测云仪数据、FY4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数据、FNL全球再分析资料、降水实况资料,研究了吉林省磐石市2023年
8月12—13日北上台风暴雨天气过程。
研究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两高对峙”、中高纬存在长波槽的环流背景下,台风“卡努”11日在我国东北地区登陆并减弱为热带低压,其低压中心位于辽宁沿海,为本次暴雨的主要水汽供应系统。
台风“兰恩”北上,迫使“卡努”向西北方向移动,最终汇入华北气旋。
台风暴雨云系共分2个阶段,层积云阶段,磐石上空毫米波测云仪反射率因子图呈条带状,最大值为28 dBz,强
回波区出现在低空,云中上升气流速度大值区出现在中低层,且存在辐散,因此未产生强降水;积层混合云阶段,受MCC影响,高空云体发展旺盛,云顶高度升至11 km附近,在距地面4 km处出现“零度层亮带”,强上升气流大值区位于低层。
【总页数】6页(P17-22)
【作者】李博宇;常立秋;郭丽红;胡彦昭
【作者单位】磐石市气象局;德惠市气象局;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1
【相关文献】
1.屏南县2016年9月15日一次台风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2005年10月平阳一次台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3.对2005年盛夏十堰市一次台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
4.贵州中西部地区一次台风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5.台风“利奇马”背景下的山东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英尺分辨力的Ka波段测量雷达
一英尺分辨力的Ka波段测量雷达
冯旺斌
【期刊名称】《国际电子研究与发展》
【年(卷),期】1993(000)002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冯旺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8.91
【相关文献】
1.获得超分辨力图象的实验Ka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J], Stei.,VB;王秋虹
2.基于机载Ka波段云雷达和粒子测量系统同步观测的积层混合云对流泡特征 [J], 张佃国;王烁;郭学良;王洪;樊明月
3.锥光全息系统测量的误差因素分析及提高测量分辨力的方法 [J], 任淑艳;刘国栋;庄志涛;浦昭邦
4.提高CCD尺寸测量分辨力的解调测量法 [J], 邹仲力
5.高分辨力空基合成孔径雷达和逆合成孔径雷达的有关概念——初步的设计分析[J], C.Bosswetter;A.P.Wolframm;T.K.Pike;J.M.Hermer;王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Ka 波段双偏振毫米波测云雷达对一次云系结构的观测分析
作者简介 王鑫(1992—),女,山东莒南人,助理工程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与通信工程—大气探测技术及应用。
收稿日期 2021-11-21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rimary Cloud Structure by Ka Band Dual Polarization Millimeter Wave Cloud RadarWANG Xin et al(Fujian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Fuzhou, Fujian 350000)Abstract a 35 GHz dual polarization Doppler millimeter wave cloud radar located in the atmospheric observation base of Huainan city, Anhui provinc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used (HMB-KST), radiosonde and other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a rain layer cloud system on May 7,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radial velocity of cloud radar could preliminarily judge the phase state and size of particles in the cloud and whether there are raindrops or ice crystals; (2) Combined with the radiosonde temperature profile, it could be confirmed that the bright zone near the height of 4.3 km was caused by the melting of cloud ice particles, and the bright zone was thick 500 m; (3)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linear depolarization ratio profile, it could be judg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formed by the cloud was weak precipitation.Key words Millimeter wave cloud radar; Zero layer bright band; Cloud structureKa波段双偏振毫米波测云雷达对一次云系结构的观测分析王 鑫,段 卿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福建福州 350000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气观测基地的一部35 GHz双偏振多普勒毫米波测云雷达(HMB-KST)、探空等资料,对2015年5月7日一次雨层云云系的结构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行业标准《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2019年2月26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发《关于下达2016年气象观测装备相关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6〕3号),《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以下简称:《测试方法》)项目列入中国气象局2019年度气象行业标准项目计划,项目编号:QX/T-2019-72。
本标准起草工作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承担。
2.协作单位西安华腾微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腾公司)。
3.主要工作过程2018年3月,探测中心针对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调研国内相关生产企业,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气象部门业务文件,明确了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测试项目及主流测试方法。
2018年4月-8月,探测中心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编制《测试方法(初稿)》,并向中电锦江、敏视达、西安华腾、恩瑞特、智鸿达电子、四创电子、航天科工23所等相关企业征求意见,并邀请各生产和研发企业在北京召开2次技术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11月13日,探测中心将编写完善的《测试方法(咨询稿)》,在北京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进一步对标准进行现场咨询。
2019年1月,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征集气象观测装备标准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气法函〔2015〕38号),探测中心牵头组织相关协作单位,组建了起草组,进行了任务分工,撰写了申报材料,申报了《测试方法》行业标准起草项目。
2019年2月,根据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6年气象观测装备相关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6〕3号),探测中心联系协作单位,成立标准编制项目组,启动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2019年5月编制小组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确定了编制大纲,明确了人员分工、编制进度和沟通协调机制。
2019年5月-6月,编写组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在华腾公司进行现场测试,对《测试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现场验证,对测试方法进一步修改完善。
2019年9月,经多次讨论后,对测试方法进一步完善,根据《关于山洪标准化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活动的通知》(气仪标委函〔2019〕36号),对《测试方法》进行中期汇报,并针对意见进行修改,并形成《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
2019年9月至12月,将《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征求意见,共发出40份,截止到2019年12月底,共收到回函30份,项目组开始梳理专家意见并修订标准,形成《测试方法(送审稿)》。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陶法,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高工,本标准的项目负责人,负责标准的总体设计、起草、修订和征求意见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胡树贞,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工程师,负责标准的申报、起草、修订及实际测试验证等组织工作。
何平,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研级高工,参与该标准的技术检验指导、技术性能测试部分编写。
张雪芬,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研级高工,主要负责标准起草前期的方案制定、主要部分章节的技术把关和修订等工作。
陈岩,西安华腾微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该标准的技术性能测试部分编写、负责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的制订及修订工作。
王刚,西安华腾微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该标准的技术性能测试部分编写、负责可靠性、安全性测试方法的制订及修订工作。
李毅,西安华腾微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试验方法的测试和验证工作。
周学华,西安华腾微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试验方法的审核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编制原则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并坚持以下原则:(1)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标准充分借鉴和参考了《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基本型)功能规格需求书》、《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天气雷达(试行)》、《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试行)》、《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出厂验收测试大纲修订版》等技术文档,力求在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等方面,兼顾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科学性和规范性。
(2)简化性、实用性原则在标准起草过程中,综合考虑行业现状和实际使用需求,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对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做了分析筛选,除明显不合理的或明显落后于当代普遍技术水平的个别指标外,尽量涵盖各厂商指标。
在试验方法的选择设计方面,尽量引用现有的成熟规范或经过验证的试验方法,确保标准的实用性。
(3)协调性原则编写组在收集市面上已有设备的性能、查阅大量资料、征求多方意见后,在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和意见的基础上对标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达到内容全面,规定具体,语言通俗,易于实施。
2.主要内容的依据(1)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1)应用背景在天气预报中,云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明确天气状况,判别天气系统类型、覆盖范围、移动和强弱,分析大气层结稳定度,对预报降水、气温、辐射等有重要作用。
在数值预报中,有关云的观测主要是通过云分析方案在中尺度数值模式中的试验应用,所谓云分析是指利用多种云资料,根据云热力-动力学原理及观测实验经验关系等,对云区、云量、云底高、云顶高、云状等进行诊断和分析,进一步根据云雷达观测及物理经验关系确定云内各种水凝物(云水、云冰、雨水、雪水、雹等)的含量,并进一步通过松弛逼近(Nudging)方法实现云内信息初始化应用,对云内动力热力场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人工影响天气中,通过云观测资料主要应用于作业条件选择识别、作业追踪指挥和作业效果评估等业务需求,获取云的宏观和微物理特征,如云状、云类型、云结构、过冷水区、云水含量、云粒子谱、云粒子特性等。
重点提高对云降水形成、演变及其催化过程的精细监测能力。
虽然在静止气象卫星云图上可以得到云分布、云量、云状信息,利用红外辐射与温度相关,可以从红外气象卫星云图上反演得到云顶高度信息,但红外辐射强度还与云体结构(疏密)等因素有关,因此云顶高度有时误差较大。
气象应用中最典型的云信息包括云垂直分布、云水平分布、云量、云状等,在人影领域还需要云微物理信息。
而卫星云图只给出了云量、云状、云顶分布(需要校准),而没有给出云垂直分布、云底水平分布。
而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能够提供云的高度信息和云的垂直分布信息,弥补卫星观测不足。
2)国外发展情况科学研究中,发现云体和水凝物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的观测对于大气辐射模型、天气系统描述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美、德、英、日等发达国家,开展了通过毫米波微波开展云宏观特征和水凝物微观特性观测的相关研制和业务应用技术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完成了包括偏振、双波长、全相干极化多普勒等多种型号地基毫米波云探测雷达的研制,以针对云开展相关探测,探测能力已趋于成熟,数据质量控制和产品应用开发也已达到业务应用水平。
3)国内发展情况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尝试性开展了毫米波雷达的研制工作,但受到波导核心部件技术水平的限制,与国外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但全固态发射技术的成熟,为我国云雷达研制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为此,我国电科集团14所、38所、航天科工集团23所、西安华腾纷纷研制了以固态发射技术为核心的云雷达,包括单线偏振云雷达、双线偏振云雷达、连续波云雷达,特别是研制了针对地面业务观测需要的毫米波测云仪,为我国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地面自动化云观测和垂直大气廓线探测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条件。
2013年开始,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南郊基地开展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技术孵化,经过几年的功能、性能改进,目前已经有1家企业的定型产品通过测试,取得了装备许可证,另有3种型号正在开展测试评估工作。
目前,针对天气雷达的测试方法已经成熟,由于Ka波段频率更高,造成测试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化的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测试方法,以便在将来业务使用中进行规范化测试。
4)相关标准制订情况已经发布的《QX/T 461-2018 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重点规范了地基固定式和移动式速调管发射机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通用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已经发布的《QX/T 462-2018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重点规范了地基固定式和移动式速调管发射机C波段双线偏振(双极化)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通用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已经发布的《QX/T 463-2018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重点规范了速调管发射机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通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已经发布的《QX/T 464-2018 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重点规范了速调管发射机S波段双线偏振(双极化)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通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目前已经颁布的C波段和S波段天气雷达的相关标准中,对于测试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截止目前还没有针对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测试标准。
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的技术指标在《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基本型)功能规格需求书》没有全面规定约束,只规定了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尚不全面。
在本标准制订过程中,吸收借鉴了行业内外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合理且可重复操作的技术方法,将其中成熟的技术方法纳入本标准。
(2)参考依据本标准主要依据的标准包括:GB 191-2008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GB 3784-1983 雷达名词术语GB/T 33695-2017 地面气象要素编码与数据格式QXT 129-2011 气象数据传输文件命名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 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 8702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JB 151B-2013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与测量GJB 299B-1998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B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QX 4-2000 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T 8-2000 气象仪器术语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全固态Ka波段毫米波测云仪(基本型)功能规格需求书》(气测函〔2017〕110号)《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总则(修订)》(气测函〔2017〕36号)《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试行)》(气测函〔2016〕5号)《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天气雷达(试行)》(气测函〔2016〕156号)《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方法风廓线雷达(试行)》(气测函〔2017〕185号)(3)测试内容测试内容包括:成套性检查、外观结构检查、功能检查、技术性能测试、测量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可靠性和维修性、安全性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