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细菌生长繁殖与变异教案

合集下载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观点;2. 精通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3. 了解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导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3. 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难点:1. 区分细菌和真菌的不同特点;2. 精通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

四、导学内容:1. 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单细胞,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之分。

有益细菌可以参与食物发酵、土壤肥料分解等过程,而有害细菌可能引发疾病。

真菌是一类生物,属于真核生物,通常为多细胞结构。

真菌可以分为霉菌、酵母菌和子囊菌等。

真菌在自然界中也有重要作用,如土壤中的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增进植物进步。

2.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割裂和芽生。

二割裂是指细菌细胞割裂成两个细胞,每个细胞继续进步和割裂。

芽生是指细菌从一个母细胞上进步出一个小芽,随后脱离母细胞成为独立的细菌。

真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通过割裂、孢子等方式繁殖,不需要与其他真菌结合。

有性繁殖是指真菌需要与另一真菌结合,产生新的有性孢子。

3. 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应用: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比如,细菌可以用于制作食物发酵剂、制药、环境清洁等;真菌可以用于生产酵母、酶制剂、食品添加剂等。

五、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自行查找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更多信息,了解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 请同砚们沉思,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对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何影响。

六、导学作业:1. 写一篇小结,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和繁殖方式;2. 选择一个自己感爱好的应用领域,了解该领域中细菌或真菌的应用状况,并写一篇短文介绍。

初中生物《细菌的繁殖》微课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的繁殖》微课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的繁殖》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条件。

3. 了解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危害。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细菌的形态特征- 细菌的分类方法2. 细菌的繁殖方式和条件- 细菌的二分法繁殖- 细菌的孢子繁殖- 细菌繁殖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3. 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危害- 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细菌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细菌引发的疾病和如何预防三、教学重点1. 掌握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熟悉细菌的繁殖方式和条件。

3. 了解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危害,并能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PPT和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繁殖方式和条件等内容。

2. 实验演示: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进行细菌的繁殖实验。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危害,并共同制定预防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参与讨论的贡献程度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小组讨论成果:学生能否清晰地表达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六、教学资源1. PPT和多媒体设备。

2. 细菌标本和显微镜。

3. 实验用具和材料。

七、教学反思本次微课教学内容全面,既包括了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又涵盖了细菌的繁殖方式和条件,以及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危害。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的设置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在教学资源方面,需要确保PPT和实验用具的准备充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中,还需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细菌、思考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相信学生们将对细菌的繁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温和噬菌体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 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四 转座因子

转座因子(transposzble element)又称跳跃基因 (jumping gene):

是指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一段特异 的具有转移特性的核苷酸序列它在基因组不必借助 同源序列就可以移动,可以直接从基因组的一个位 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的(供体和受体)。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heredity):使微生物的性状保持相对稳 定,且代代相传,使其物种得以保存。 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 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 差异。
江苏大学 医学院 申红星
基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可遗传生物学功能 单位. 基因组:是指某一生物种类的遗传信息总和. 基因型:一种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构成该生 物的基因型. 表性:由基因表达产物决定,生物所表现的生 物学性状。
是最小的转位因子,<2kb,除了和转座功能相关的基因外,
不携带任何已知与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区域。IS两端有反向重 复序列。
2.转座子(transposon,Tn)
>2kb,除携带与转座有关的基因外,还携带耐药性基
因、抗金属基因、毒素基因及其他结构基因。
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IS
Resistance Gene(s)
噬菌体的抗原性
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该抗体能抑制相应噬菌体侵袭敏感细菌, 但对已吸附或已进入宿主菌的噬菌体不起作用, 噬菌体仍能复制增殖。
噬菌体的抵抗力
噬菌体对理化因素与多数化学消毒剂的抵抗 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 能抵抗乙醚、氯仿和乙醇,一般经75℃ 30min或更久才能被灭活。噬菌体能耐受低 温和冰冻, 对紫外线和X射线敏感,一般经紫外线照射 10~15min即失去活性。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PPT教案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PPT教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 的作用
❖ 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 ❖ 在流行病中的应用 ❖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39页/共40页
四、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 糖发酵试验 ➢ VP试验 ➢ 甲基红试验 ➢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 吲哚试验 ➢ 硫化氢试验 ➢ 尿素酶试验 ➢ 自动化仪器分析
第26页/共40页
糖 发 酵 试 验
第27页/共40页
阴性
阳性
第28页/共40页
VP 试 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甲 基 红 试 验
阳性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阴性
对照
第29页/共40页
第30页/共40页
枸 橼 酸 利 用 试 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吲 哚 试 验 阳性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第31页/共40页
H2S 试验
第32页/共40页
尿

对照
阳性
阴性



第33页/共40页
三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第36页/共40页
(二) 毒力变 ➢ 毒感染力了增β强-棒:状无噬毒菌力体的异后白变喉成棒溶状原杆性菌细常菌寄,居则在获咽得喉产部生,白不喉致毒病素;的当
能力,引起白喉。 ➢ 毒力减弱: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可使细菌的
毒力减弱或消失。卡介苗(BCG)是有毒的牛型分枝杆菌在含有胆汁、 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接种230代,获得的一 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 遗传(heredity):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 使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存繁殖方式;
难点: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相关防范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和细菌培养物等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外形特征,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形状、结构、营养方式等;讲解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包括分裂、孢子等。

3.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状和数量,加深对细菌的了解。

4.讨论互动(15分钟)
带领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细菌感染和传播。

5.总结复习(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细菌相关知识的掌握。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目或实验报告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细菌的生存和影响,培养了学生对细菌的感知和预防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调查,深化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了解细菌的繁殖与生长》教案设计

《了解细菌的繁殖与生长》教案设计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了解细菌的繁殖与生长》的教案设计。

通过该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的繁殖、生长方式以及如何控制细菌的繁殖。

该教案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前置知识介绍、实验部分和巩固部分。

一、前置知识介绍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细菌的基本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者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菌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在介绍细菌的繁殖和生长方式时,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或实验来进行说明。

在讲解细菌的繁殖时,教师需要说明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纵向分裂和横向转化。

在纵向分裂中,细菌将自身分裂成两个细胞,而在横向转化中,细菌之间可以通过DNA交换而直接获得遗传信息,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教师需要讲解细菌的生长方式。

细菌的生长速度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温度、湿度、营养物质和氧气等。

某些细菌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湿度才能生长,而其他细菌则需要低温和干燥环境。

在介绍完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细菌的繁殖过程。

二、实验部分在实验部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一组学生可以接受一个细菌培养皿,然后通过不同处理方式,观察不同细菌组的繁殖与生长速度。

例如,可以将不同的细菌暴露于不同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速度和数量。

在实际实验中,必须确保学生进行实验时对细菌进行安全控制。

他们需要使用手套、实验室外套,以及安全眼镜等等相关器材。

此外,教师需要明确指导,告知学生关于如何真正得到对研究有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是看到现象。

在完成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和记录实验结果,然后将其呈现给同学和教师。

三、巩固部分在巩固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如何控制细菌的繁殖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细菌相处。

同时,你可以讨论如何预防和控制常见的细菌感染,如感冒和疾病等。

该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繁殖、生长方式以及细菌的控制方法。

通过实际的实验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的生态系统以及与人类生活的相关性。

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教案探究

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教案探究

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教案探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描述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能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难点: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接种针、培养基等。

教学材料:细菌和真菌的图片、PPT等。

实验材料:细菌和真菌的样本、染色剂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包括它们的结构、特点等。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包括营养需求、适宜环境等。

3.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

4. 分析与讨论: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学生通过PPT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

5. 总结与评价:学生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制定后续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知识。

六、教学延伸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过程。

学生通过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展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水
碳源 :糖类、有机酸
氮源 :蛋白质或蛋白质的降解产物(如蛋白胨、氨基酸等)
无机盐 :如磷、硫、钾、钠、镁、钙、铁等。 生长因子:B族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2.氢离子浓度(pH) 7.2~7.6 3.温度 37度 4.气体:氧和二氧化碳 5.渗透压
1.按其营养成分和用途不同分类 (1)基础培养基:能满足一般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 (2)营养培养基: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 母浸膏等物质,专供营养要求较高或有特殊需求的细菌生长。 (3)选择培养基:选择所需分离的细菌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的 培养基。 (4)鉴别培养基:供细菌生化反应试验用的,可以鉴别细菌。 (5)厌氧培养基
(四)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1.在医学中的应用 (1)细菌的鉴定和研究 (2)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生物制品的制备 2.其他方面的应用 (1)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四、细菌的变异
细菌的遗传
概念: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亲代将其生物学性状 传给子代,而且代代相传,称为遗传。
(二)细菌的遗传物质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基因突变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转化(transformation)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 段,通过与染色体重组,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特性。
转导(transduction)是噬菌体为媒介,把供细菌的基因转移到受 体菌内,导致后者基因改变的过程。
1.细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繁殖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1.细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繁殖
20~30 min 2.细菌的繁殖速度: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细菌和真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分外重要的作用。

了解它们的繁殖方式对于我们熟识生物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2. 精通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3. 能够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细菌和真菌繁殖的影响。

三、进修重点和难点1. 进修重点: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2. 进修难点:理解不同环境条件对细菌和真菌繁殖的影响。

四、进修内容1. 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割裂;2. 真菌的繁殖方式:分生孢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3. 繁殖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五、进修过程1.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二割裂进行。

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细菌细胞会不息割裂,形成新的细菌。

这种繁殖方式速度快,数量增长迅速。

2. 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繁殖方式包括分生孢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分生孢子是真菌通过形成孢子进行繁殖,无性生殖是通过孢子发芽形成新的菌丝体,有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新的孢子。

真菌的繁殖方式多样,适应性强。

3. 繁殖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都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因素都会影响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和数量。

六、教室练习1. 什么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它的特点是什么?2. 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它们的差别是什么?3. 环境条件对细菌和真菌繁殖的影响有哪些?七、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到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以及环境条件对它们的影响。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它们的探究和保卫。

八、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2. 观察四周环境,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3. 沉思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写一篇短文。

以上是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期望同砚们能够勤勉进修,加深对细菌和真菌繁殖方式的理解。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细菌和真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它们的繁殖方式对于我们预防疾病、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及其影响。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2. 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3. 理解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三、学习内容1. 细菌的基本特征及繁殖方式;2. 真菌的基本特征及繁殖方式;3. 繁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四、学习重点1. 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2. 掌握真菌的繁殖方式;3. 理解微生物繁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五、学习过程1.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芽孢形成和有丝分裂。

其中,二分裂是最常见的方式,细菌细胞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通过DNA复制和细胞分裂,迅速增加数量。

芽孢形成是在环境恶劣时,细菌会形成芽孢,待条件改善后再发芽生长。

有丝分裂则是某些细菌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

2. 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分生、出芽和性状。

分生是真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逐渐形成新的真菌体。

出芽是真菌细胞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小突起,逐渐长大形成新的真菌体。

性状是两个真菌体的细胞核融合,形成新的真菌体。

3. 繁殖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对人类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细菌的繁殖可以引起疾病的传播,而真菌的繁殖则可以导致食品变质、木材腐烂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微生物繁殖的了解,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六、课堂讨论1. 你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吗?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2. 你认为微生物的繁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做好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七、课堂练习1. 简述细菌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2. 简述真菌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3.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对人类和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八、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及其影响。

电子教案6-2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一)

电子教案6-2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一)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任务三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三节 三、细菌的生长方式与速度
生长曲线分四个期
①迟缓期:为分裂增殖储备酶、能量; ②对数期:对抗生素敏感(用于细菌鉴定)利于研究
细菌性状; ③稳定期:代谢产物(外毒素、抗生素)、细菌芽胞
形成; ④衰退期:细菌的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学习任务 病原微生物及特性
五、细菌的生化反应
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结果
学习任务 病原微生物及特性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新陈代谢 任务三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三节 五、细菌的生化反应 2.硫化氢试验 原理 某些细菌(变形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能分解蛋白质中的含硫氨 基酸,如半胱氨酸、甲硫氨酸,而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培养基中的铅 盐或铁盐(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形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沉淀物。 方法 分别穿刺接种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至两管醋酸铅培养基中。37℃孵 育24h后观察,沿穿刺线部位呈黑褐色为阳性,表明有硫化氢产生,以 “+”表示,不变色者为阴性,以“-”表示。 结果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任务三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三节
四、细菌的能量来源
根据细菌对氧分子的需求不同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类。 1.需氧菌 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2.厌氧菌
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
3.兼性厌氧菌 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菌(如:
大肠埃希菌)
学习任务 病原微生物及特性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任务三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三节
五、细菌的生化反应
1.细菌的生化反应: 不同细菌具有各自独特的酶系统,对底物的分
解能力各异,其代谢的产物也不相同。这些代 谢产物又各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特性,可利用 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以鉴定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了解培养基的类型、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细菌的遗传变异现象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探究培养同学们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同学们的抢答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细菌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PPT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学时安排:两个学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研究对于我们人类医学来说,非常的重要,要想培养细菌、研究细菌,我们必须要知道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及它的繁殖条件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教师根据学案提出问题: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1、充足的营养物质。

2、适宜的酸碱度。

3、合适的温度。

4、必要的气体环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并利用PPT简要介绍各种条件。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教师提问学案新知学习第二题
学生回答:细菌繁殖的方式是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多数细菌代时约为20~30分钟。

教师点评并利用PPT做详细讲解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学案新知学习的第三题的表格,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与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毒素、侵袭性酶、热原质
与治疗有关的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
与鉴别有关的代谢产物:色素、细菌素、糖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并利用PPT详细讲解每一种物质的作用意义。

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导入:知道了细菌的繁殖条件和代谢产物,我们便可以有目的的利用人工进行培养细菌,人工培养细菌是根据细菌的生理需求和繁殖规律,用人工方法提供给细菌所需的各种条件来培养细菌,这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以及生物制品的研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进行人工培养时,首先要用到培养基,那么我们来认识一下培养基。

(一)培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
教师提问培养基的种类有哪些?分别根据用途和物理性状来分。

学生: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用途)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要介绍。

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完成学案新知学习第五题
液体培养基上:混浊生长、菌膜生长、沉淀生长
半固体培养基上:有鞭毛的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生长、无鞭毛的沿穿刺线生长
固体培养基上:光滑(S)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粗糙(R)型菌落:表面粗糙、干燥、边缘不整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点评,并利用PPT详细讲解。

(二)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由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主要介绍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现象
教师简要讲解:
1、形态结构的变异
2、菌落的变异
3、毒力的变异
4、耐药性的变异
(二)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教师简单介绍
1、在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中的应用
2、在测定致癌物质方面的应用
3、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条件: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环境
二、方式:无性二分裂
代时:20~30分钟
三、代谢产物及意义
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
二、生长现象
三、意义
第三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变异现象
二、实际意义
七、作业布置:完善学案内容
八、教学反思:
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主要在第一节、第二节。

第三节的内容作为了解,特别注重细菌代谢产物的详细讲解,由于本章节的内容不少,导致课堂时间安排比较紧,更应该注重重难点学生思考、教师详细讲解突破,了解内容简明扼要介绍。

在第一个班16护理7班上时,时间没有把握好,在16护理3班和16护理8班上是时间把握要稍微好一点。

在三个班课堂气氛的调动上还有待提高,还应该多注意内向学生的引导、学困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