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旅游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旅游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861b43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9.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景区内所有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景点、道路、设施设备、游乐项目等。
三、管理职责1. 景区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各部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旅游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旅游基础设施的维护、运营单位负责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4. 所有员工均应遵守本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四、安全管理制度1.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设施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设施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3)游乐项目运营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游乐设施安全运行。
2. 景点安全管理(1)景点管理人员应掌握景点内各项设施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游客安全游览。
(2)景区内禁止游客攀爬、跳跃等危险行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景区。
(3)景区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 道路安全管理(1)景区道路应保持平整、畅通,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2)道路两侧设置安全防护栏,防止游客跌落。
(3)道路交叉口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游客通行安全。
4. 应急预案(1)景区应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洪水等。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
五、监督检查1. 景区管理部门定期对旅游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景区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9d743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2.png)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旅游景区作为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个安全、有序的景区环境不仅能让游客尽情享受旅游的乐趣,还能提升景区的形象和声誉。
为了确保旅游景区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安全管理规范。
一、设施设备安全1、定期检查与维护景区内的各类设施设备,如游乐设施、缆车、步道、桥梁等,应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
检查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对于老旧或损坏的设施,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2、安全标识与警示在设施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语,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事项。
例如,在陡峭的步道旁设置“小心滑倒”“请勿攀爬”等标识;在游乐设施入口处标明适合的年龄、身高和身体状况等限制条件。
3、应急设施配备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如消防器材、急救箱、应急照明等,并定期检查其性能和有效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二、人员安全管理1、员工培训景区工作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意识、应急处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导游要了解景区内的危险区域和常见事故类型,能够及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安保人员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应急处理流程。
2、游客引导与管理在景区入口、重要景点和人员密集区域,安排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引导和管理,确保游客有序游览,避免出现拥挤、踩踏等事故。
对于一些特殊区域,如未开发区域或危险区域,要设置明显的禁止标识,并加强巡逻,防止游客擅自进入。
3、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完善的人员安全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游客突发疾病等情况,并定期组织演练。
通过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三、交通安全管理1、道路与交通设施景区内的道路应保持平整、畅通,设置合理的交通标识和标线。
对于急转弯、陡坡等危险路段,要设置减速带、防护栏等安全设施。
2、交通工具管理如果景区内有观光车、游船等交通工具,要确保其性能良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5dc0d9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0.png)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是人们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游
客的安全,景区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
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管理,提高景区安全水平。
一、安全设施建设制度
景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设施建设计划,对景区内的人
行安全通道、滑坡、冰雪严重区域、洪水淹没区域、悬崖峭壁、落
石区域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进行设施建设,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二、日常巡视制度
景区应安排专门人员定时对安全设施开展日常巡视,检查设施
的安全性能和完好情况。
及时发现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复或
更换。
三、安全警示标识制度
景区应对重要安全设施和危险区域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
以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四、应急救援保障制度
景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安排专职或备受训
练有素的人员组成应急救援队伍,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救援,保障游
客的安全。
五、文明旅游倡导制度
景区应积极宣传文明旅游,倡导游客爱护景区和保护环境,并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定,禁止游客破坏景区设施和环境。
六、安全培训制度
景区应对员工开展安全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严格安全管理制度,以保障游客的安全。
七、安全检查制度
景区应定期对所有安全设施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进
行处理,确保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
以上是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完善
的制度,景区可以充分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游客的安全。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4cc8e5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9.png)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旅游景区是人们休闲、观光、探险的热门地点,保证游客的安全是景区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本文将围绕景区安全设施的设置与管理,从规范景区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强景区安全设施的维护与更新以及加强景区安全设施的管理与监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规范景区安全设施的建设1. 安全设施规划:景区应根据其特定的地理、气候以及人流量等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制定景区安全设施建设规划。
规划应明确安全设施的种类、分布、数量和布局,确保景区的整体安全性。
2. 一线设施设置:景区的主要出入口、停车场、游览路线等重要区域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门禁系统、监控设备、消防设备等。
同时,应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数量的紧急求助按钮、安全警示标识等。
3. 景区警示牌设置:景区内应设置合理的安全警示牌,包括禁止入内区域、注意安全、紧急出口等提示。
警示牌的设置应明确、醒目,能够有效引导游客遵守规定,增加景区的安全性。
二、加强景区安全设施的维护与更新1. 定期巡查维护:对景区内的安全设施进行定期巡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处理损坏或报废的设备。
巡查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设施问题,确保游客的安全。
2. 防灾设施维护:景区的防火设施、疏散通道等防灾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能完好。
同时,对于设施的更新和升级也要及时跟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
3. 保养与清洁:景区的安全设施应保持干净整洁,不得存在杂物堆积、脏污等现象。
定期对设施进行清洁和保养,及时更换损坏的标识牌、警示灯等,保证其正常使用。
三、加强景区安全设施的管理与监控1. 建立监控系统:景区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覆盖重要区域和关键设施。
监控系统应具备录像存储、实时监控、报警推送等功能,能够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响应。
2. 强化安全培训:景区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了解景区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
旅游景区建筑安全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建筑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8d236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b.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旅游景区建筑安全管理,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景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景区所有建筑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游客服务中心、酒店、餐饮设施、游乐设施、停车场、公共卫生间、观景台、步道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景区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景区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部门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部:负责景区建筑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应急预案等。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建筑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检查(1)安全生产部每月至少对景区建筑设施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对本部门建筑设施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 隐患排查(1)安全生产部对景区建筑设施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2)各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本部门建筑设施的隐患排查,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 安全培训(1)安全生产部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各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本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确保员工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4. 应急预案(1)景区制定建筑设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和处置程序。
(2)各部门负责人应熟悉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五、奖惩措施1. 对在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景区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10de16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7.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旅游景区正常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景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景区所有游客、工作人员以及相关服务设施。
第三条旅游景区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景区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景区安全稳定。
第二章安全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五条景区设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安全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三)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四)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五)及时上报景区安全情况,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七条景区各部门、各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景区安全管理规定;(二)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三)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四)做好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工作;(五)协助安全管理委员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九条景区应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检查制度;(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三)安全操作规程;(四)应急预案;(五)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六)安全责任制度。
第十条安全检查制度:(一)景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安全等;(二)各部门、各单位应定期进行自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三)景区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确保景区安全。
第十一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一)景区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二)景区应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等活动,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三)景区应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
旅游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5篇)
![旅游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52f94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3.png)
旅游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1总则1.1确保景区游览秩序正常,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和景区的安全。
1.2本规定适用于景区的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
2职责2.1场务管理部门负责景区的游览秩序、日常安全保卫、消防安全及贵宾接待的保卫工作。
2.2场务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及用电安全,负责消防报警设施维护保2.3各部门按照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做好安全工作。
3工作程序3.1游览秩序的维护和日常安全保卫工作3.1.1场务管理部门实行昼夜定岗巡查制度,负责景区游览秩序的维护和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3.1.2场务管理部门的保安人员负责本景区闭园后及晚间维护景区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3.1.3景区的保安人员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填写执勤记录。
3.1.4景区门卫负责对进出景区的员工、车辆进行检查、登记工作。
3.1.5景区保卫人员按照值班查岗规定值班和检查景区内的秩序。
3.1.6景区各部门均应在开园期间协助做好景区游览秩序维护及安全工3.1.7景区如发生突发事故,按《景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处理。
3.1.8景区保卫部门接到上级保卫部门或景区领导下发的贵宾接待计划通知后,按规定制定相应的保卫方案,并做好保密工作。
3.2消防安全3.2.1消防工作应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三级防火责任制,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层层负责,形成整体的、全方位的防火网络。
3.2.2各下属单位应严格履行《消防安全责任书》的责任,做好本部门消防安全工作。
场务管理部门的消防队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执行责任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下发《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3.2.3场务管理部门消防人员负责全景区的消防安全监督与检查,24时值班,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3.2.4景区防火责任人员按《消防安全责任书》的规定,每天不少于一次对辖区的消防设施、游览场所、餐厅、商场进行严格检查。
如发现设施损坏,立即填写《消防安全意见书》报相关部门及时维修;如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安全隐患应及时向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报告,由其通知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范本(2篇)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254b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1.png)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范本1. 概述旅游景区是广大游客休闲、观光、游玩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景区管理方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景区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游客在景区内的安全。
2. 安全设施的建设2.1 景区管理方必须根据景区规模和特点,制定详细的安全设施建设方案。
方案中应包括对景区各个区域的安全设施需求、建设标准和时间计划等内容。
2.2 根据景区具体情况,安全设施的建设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2.2.1 景区入口的安全检查设施,包括安全门、安全岗等;2.2.2 游客集散区域的防护设施,包括护栏、安全岛等;2.2.3 高风险区域的警示设施,包括警示标志、安全提示牌等;2.2.4 紧急情况应急设施,包括灭火器、急救箱等;2.2.5 潜在危险区域的隔离设施,包括禁止进入的围栏、安全网等。
3. 安全设施的维护3.1 景区管理方必须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3.2 安全设施出现损坏或故障时,景区管理方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3.3 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人员和维护情况,供日后参考和检查使用。
4. 安全设施的管理4.1 景区管理方必须设立专门的安全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景区内的安全设施。
4.2 安全设施管理部门应制定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4.3 安全设施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设施使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设施使用能力。
5. 安全设施的监测5.1 景区管理方应建立安全设施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安全设施的运行状态。
5.2 安全设施的监测系统应能够及时报警并记录异常情况,便于管理方及时处理。
5.3 监测报警系统的故障应及时修复,并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确保故障修复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
6. 安全设施的更新与升级6.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景区管理方应及时跟进安全设施的最新技术和标准,定期对设施进行更新和升级。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配置与管理规定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配置与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04a1c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4.png)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配置与管理规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旅游景区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配置和管理安全设施。
本文将从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的种类、配置原则、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的种类1. 视频监控系统:旅游景区应设置覆盖全区域的视频监控网络,重要区域要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并建立相关视频存储和查阅系统。
视频监控可有效防范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有利于景区管理者了解景区的人流情况,为后续的规划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2. 应急广播系统:景区内应设置完善的应急广播系统,覆盖各个区域,确保游客能够及时接收到重要通知、警报等信息,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3. 消防设施:景区应根据景区面积和游客数量设置足够数量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栓、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景区内应设立消防疏散标志,明确疏散通道和集合地点,提高游客应急疏散的效率。
4. 安全警示标识:景区内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安全注意、禁止行为等。
通过标志语、图标等形式,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 交通管理设施:景区内应合理设置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指示牌、交通标线、交通岗等,确保游客的交通安全。
特别是对景区内的交通瓶颈区域和高风险路段,应加强监控和管理。
6. 应急救援设施:景区内应配置应急救援设施,包括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景区应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救援。
二、旅游景区安全设施配置原则1. 风险识别原则:对于存在较高风险的区域,如悬崖峭壁、水域等,应优先配置安全设施,确保游客安全。
2. 游客密集区原则:对于游客集中的区域,如入口、景点等,应配置足够数量的安全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
3. 功能互补原则:不同类型的安全设施应相互协作,形成完整的安全保障系统。
例如,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与应急广播系统相结合,实现监控、预警和信息发布的一体化。
4. 科技支持原则: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如人脸识别、智能监测等,提升安全设施的效能。
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四篇)
![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425c3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3.png)
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景区游客的安全,确保景区游览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景区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和部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
2.安全评估制度:对景区内部的各项设施、游览线路等进行定期安全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或修复,确保游客的安全。
3.安全培训制度: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急救知识、紧急应变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4.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景区安全检查,对景区内各种设施、游乐设备、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应急预案制度:建立健全景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溺水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组织演练,提升应急处理的能力。
6.游客安全提示制度:向游客发布安全提示信息,包括景区规定、安全注意事项、应急联系方式等,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7.安全监控制度:在景区的重要区域设置监控设备,对景区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8.游客保护制度: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旅游产品进行取缔和整改,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非法经营行为。
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能够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同时,也能够推动景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二)1目的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运营,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各景区、各部门在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协调联运,量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预案。
2范围适用于景区日常安全管理运营及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的处理。
3、职责____公司总经理负责督促检查景区、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措施执行情况。
____公司各部门负责日常安全运营的落实与实施。
4工作程序4.1指挥____和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景区主任、副主任组成,景区成立抢险救援组,警戒保卫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引导组等安全小组。
景区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景区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014a0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1.png)
景区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景区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景区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景区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1、范围随着玉龙雪山旅游景区的发展,事故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丽江高原红旅游服务公司作为景区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实施部门,负有安全生产职责,有必要不断加强对本公司旅游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因此,对高原红公司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做出指导性的规范。
适用于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各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为使丽江高原红旅游服务公司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3、方针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4、细则4.1旅游景区必须正确处理保证安全与经营效益的关系,在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要保证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各项设备、设施符合安全管理的要求,发现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消除,不能为了赶任务、追效益而置安全于不顾。
4.2旅游景区安全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项监管三结合的监管模式。
4.3旅游景区应当根据本单位经营活动的特点,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完善安全设施、设备,确保旅游安全。
4.4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旅游景区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统筹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4.4.1贯彻国家和北京市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相关规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4.4.2组织制定本景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4.3保证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配备必要、有效的安全保障设施;4.4.4定期研究本景区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4.4.5组织制定并实施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4.6负责调查、处理本景区内发生的安全事故;4.4.7按规定及时、如实地向有关部门报告各类旅游突发事件;4.4.8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安全管理职责。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248d3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e.png)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的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旅游景区的良好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安全设施建设与设备配置1.旅游景区应按照国家旅游部门和地方旅游管理部门的规定,建设符合安全标准的安全设施,并按照旅游景区规模和特点配置相应的安全设备。
2.安全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备、防护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安全检查设备等。
设备配置应根据旅游景区的规模、人流量等因素确定。
3.安全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作,并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三、安全设施管理责任1.旅游景区应设专门机构负责安全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明确安全设施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安全设施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上级主管单位。
3.安全设施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安全设施的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4.安全设施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对旅游景区的安全设施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安全工作的专业素质。
四、安全设施使用和维护1.游客在旅游景区内应根据安全设施的标识与使用要求正确使用安全设施,并不得随意损坏和破坏安全设施。
2.旅游景区应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安全设施的正常运作。
3.安全设施的日常巡检工作应落实到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安全设施的完好性。
4.安全设施的维修、更换等工作应按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并留下维修、更换记录。
五、安全设施的更新和升级1.随着旅游景区的发展和客流量的增加,安全设施应定期进行更新和升级,以满足旅游景区的安全需求。
2.对于已经老化或不符合现行安全标准的安全设施,应在合理期限内予以更新和升级,并确保新设施符合相关标准。
六、应急处理和责任追究1.安全设施管理人员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安全设施。
2.安全设施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游客疏散,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善后处理。
旅游景区主要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主要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61a8c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b.png)
旅游景区主要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旅游景区主要设施的运行和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提高景区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旅游景区内所有主要设施的运行、维护保养和管理。
第三条旅游景区主要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操作、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主要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员工培训,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二、设施运行管理第五条旅游景区主要设施运行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第六条旅游景区主要设施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超载、违章操作。
第七条旅游景区主要设施运行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控设施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八条旅游景区主要设施运行结束后,应进行清洁、保养,确保设施设备整洁、完好。
三、设施维护保养管理第九条旅游景区应定期对主要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条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设施维护保养记录,记录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便于跟踪设施的运行状态。
第十一条旅游景区应定期对设施进行安全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设施维护保养和更新的依据。
四、设施维修管理第十二条旅游景区主要设施出现故障时,应及时组织维修,确保设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设施维修记录,记录设施的维修情况,便于分析设施故障原因和改进设施设计。
五、员工培训和管理第十四条旅游景区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五条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员工考核制度,确保员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应急预案第十六条旅游景区应制定设施故障、事故等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员。
第十七条旅游景区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监督检查第十八条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文旅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
![文旅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55fc8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2.png)
一、总则为了加强文旅景区的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景区的正常运营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景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目标1. 确保景区内游客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保障景区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
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4. 创建安全、舒适、有序的旅游环境。
三、安全管理职责1. 景区管理部门:负责景区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 景区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 景区工作人员:遵守景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1)景区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景区各部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隐患自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对景区内的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2. 安全教育培训(1)景区管理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新员工入职前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景区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1)景区管理部门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2)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维修。
(3)景区内所有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4. 交通安全管理(1)景区内道路、停车场等区域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确保交通秩序。
(2)景区管理部门加强对游客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交通安全意识。
(3)景区内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规定限速,确保游客安全。
5. 应急救援管理(1)景区管理部门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
(2)景区内设置应急救护设施,配备应急救护人员。
(3)景区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五、监督检查与考核1. 景区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04f99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4.png)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旅游景区作为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场所,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同时,也承担着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责任。
安全管理是旅游景区运营的重中之重,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对于预防事故、保障游客安全、提升景区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景区内的各类设施设备是游客直接接触和使用的,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首先,游乐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运行正常。
例如过山车、摩天轮等大型游乐设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对于景区内的道路、桥梁、台阶等基础设施,要保证其坚固、平整,没有破损和松动的地方。
在容易发生滑倒的区域,如湿滑的路面、泳池周边,应设置明显的防滑警示标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如铺设防滑垫。
同时,景区内的消防设施也必须配备齐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备要保证在有效期内,且位置明显、易于取用。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事故。
对于景区内的交通工具,如观光车、缆车等,要进行严格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制动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等处于良好状态。
二、人员安全管理景区工作人员是保障游客安全的重要力量。
所有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都应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了解景区的安全规章制度、应急处理流程以及各类设施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
对于直接与游客接触的岗位,如导游、救生员等,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应急救援能力。
在景区内,要合理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引导标识,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事项和游览路线。
对于危险区域,如悬崖边、深水区等,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严禁游客进入。
此外,景区应建立健全的巡逻制度,加强对景区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游客的不安全行为,如攀爬、翻越护栏等。
三、应急管理旅游景区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游乐设施故障、人员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应急救援流程和措施等。
景区游览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景区游览设施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d7d18f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0.png)
一、总则为确保景区游览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景区的正常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景区内所有游览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观光车、缆车、游船、滑道、游乐设施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1. 设施安全检查(1)景区应设立专门的安全检查机构,负责对游览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2)每日运营前,对游览设施进行例行检查,确保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3)定期对游览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安全性能。
2. 人员培训(1)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游览设施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确保其具备安全操作能力。
3. 运营管理(1)游览设施运营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游客安全。
(2)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景区应设立应急疏散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游客能够迅速撤离。
4. 应急处理(1)制定游览设施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流程。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景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四、责任追究1. 景区管理部门对游览设施的安全负有主体责任,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
2.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3. 景区管理部门未履行安全检查、培训、应急处理等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由景区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景区游览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我们旨在确保景区游览设施的安全运行,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景区管理部门将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一个美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范文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160c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7.png)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旅游景区的安全,保护游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旅游景区的安全设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旅游景区的安全设施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旅游景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机构,明确安全责任和管理权限。
第五条旅游景区应当定期开展安全设施的检修检查工作,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章安全设施的分类和管理要求第六条旅游景区的安全设施分为公共设施和特殊设施两大类。
第七条公共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景区入口和出口、救护站、灭火器等。
景区应当对公共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施完好并具备相应功能。
第八条特殊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缆车、旋转木马、过山车等游乐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景区应当对特殊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施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设置防护措施。
第九条旅游景区应当制定公共设施和特殊设施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熟悉操作方法,并具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条旅游景区应当加强安全设施的技术管理,提升设施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
第三章安全设施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第十一条旅游景区应当明确安全设施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第十二条旅游景区应当配备专职安全设施管理人员,负责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十三条旅游景区应当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的维修台账,记录维修情况和细节,并制定维修周期和维修标准。
第十四条旅游景区应当定期开展安全设施的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巡检结果和处理情况。
第十五条旅游景区应当及时整改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六条旅游景区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遇险自救能力。
第四章安全设施的维修和更新第十七条旅游景区应当制定安全设施的维修计划,明确维修周期和维修内容。
第十八条旅游景区应当及时修复设施的故障和损坏,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bdfe8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7.png)
一、目的与依据为确保游客在旅游景区游览过程中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景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景区所有安全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查。
三、职责分工1. 景区安全管理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并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
2. 景区各部门负责所属区域的安全设施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 景区员工应熟悉本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四、安全设施管理要求1. 安全设施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配置,确保数量充足、性能良好。
2. 安全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 安全设施应标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紧急联系电话,便于游客了解和使用。
4. 安全设施周围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5. 严禁私自拆卸、损坏或挪用安全设施。
五、安全设施使用要求1. 游客在使用安全设施时,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自身安全。
2. 游客应遵守景区相关规定,不得在非指定区域使用安全设施。
3. 游客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安全设施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景区相关部门。
4. 景区员工应指导游客正确使用安全设施,确保游客安全。
六、安全设施检查与维护1. 景区安全管理部应每月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检查内容包括:安全设施的数量、性能、警示标志、使用情况等。
3. 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确保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
4. 景区各部门应定期对所属区域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七、安全设施报废与更新1. 安全设施达到报废标准或损坏严重时,应及时报废并更新。
2. 报废的安全设施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3. 更新的安全设施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游客安全。
八、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安全设施正常运行,为景区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景区内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景区内设施设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5294f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5.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景区内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景区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保障游客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景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景区所有设施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游乐设施、景观设施、公共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等。
第三条景区设施设备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三)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四)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景区设施设备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人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景区管理部门负责景区设施设备管理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设施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一)编制设施设备管理计划;(二)组织实施设施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工作;(三)对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四)负责设施设备的报废、更新等工作。
第七条设施设备操作人员负责以下工作:(一)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施设备的操作;(二)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三)保持设施设备的清洁、整洁;(四)参加设施设备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第八条工程技术人员负责以下工作:(一)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二)对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更新;(三)对设施设备的故障进行排除;(四)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第三章设施设备管理内容第九条设施设备采购管理:(一)采购计划:根据景区发展需要,编制设施设备采购计划,经批准后实施;(二)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确保设施设备质量;(三)合同管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四)验收管理:对采购的设施设备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要求。
第十条设施设备安装调试管理:(一)安装前准备:确定安装位置、设备规格、施工方案等;(二)安装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安装,确保施工质量;(三)调试运行:对安装后的设施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正常运行;(四)验收合格:经调试合格后,进行验收,交付使用。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5篇)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1e5a5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e.png)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安全设施管理、保护,确保景区时单位转产及游客人身安全,特制定管理、保护措施如下:1、景区内一切安全设施的设置、管理、保护、维修均由景区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景区内协调单位(商铺、酒店)应积极协助,并有义务、有负责配合共同做好景区的“四防”工作。
2、景区内所有大小建设工程项目必须经专家论证,有关部门审批,上级领导同意后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建设,景区内任何单位及个人无权或随意乱拆乱建。
3、景区内各单位所设的饮食旅馆业、娱乐场所必须经有关单位(部门)严格审批,符合消防要求具备“四防”条件的准予经营。
4、景区内游览(开放)区和植物核心(禁区),设有明显的告示牌,景点危险地段设置护拦杆,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旅游景区的安全,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下面是一个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的简要内容:1. 设施建设:景区应根据其规模和特点,合理规划和建设安全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监控设备、灭火器材等。
设施建设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
2. 设施运行维护:景区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景区应制定设施日常维护计划和应急保障措施,保障设施的可靠性。
3. 培训和教育:景区应对员工进行安全设施的使用和操作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景区还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向游客传达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4. 安全预案和演练:景区应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包括应急疏散方案、火灾扑救方案等。
景区还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
5. 监测和报警:景区应安装监控设备,对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景区还应建立报警机制,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
6. 安全检查和评估:景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景区还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增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景区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游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增加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设施管理、保护,确保景区时单位转产及游客人身安全,特制定管理、保护措施如下:
1、景区内一切安全设施的设置、管理、保护、维修均由景区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景区内协调单位(商铺、酒店)应积极协助,并有义务、有负责配合共同做好景区的“四防”工作。
2、景区内所有大小建设工程项目必须经专家论证,有关部门审批,上级领导同意后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建设,景区内任何单位及个人无权或随意乱拆乱建。
3、景区内各单位所设的饮食旅馆业、娱乐场所必须经有关单位(部门)严格审批,符合消防要求具备“四防”条件的准予经营。
4、景区内游览(开放)区和植物核心(禁区),设有明显的告示牌,景点危险地段设置护拦杆,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资料3.2.2
特殊时段的安全处置措施
景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好景区在特殊时段的安全处置措施分为:
1、要做好宣传防火工作,利用广播、横额等,加强防火宣传教育,禁止在景区内燃烧香烛、禁止庙内小卖部出售烟花炮竹或易燃易爆物品。
2、在雨季来临时段,认真做好对景区内的水库、道路两旁山坡、桥梁定期、维修保养以及加大对景区内道巡擦是否有危险,保障景区内的安全。
3、在秋季来临时段,对景区公路两旁杂草和防火界进行铲除杂草,避免山林火灾的发生。
4、为了加强对景区文物资源保护以及防止治安案件的发生,庙内设立了7个执勤点确保了景区的安全。
特殊时段的安全处置制度
1、各自管辖的地段负责落实照明、安全、护线和各种警示牌、标语、指示牌、宣传标志等。
2、险段执勤人员做好个人路段责任。
3、视情实行单行线,指导游客按指定线路行走。
安全、防火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景区内各商业网点的治安防范和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严格管理,保障安全,落实“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层级安全责任制。
1、景区领导的领导下,加强工作责任心,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各项安全防范制度。
2、遵守治安防范和防火安全的规章制度,敢于同违章行为作斗争,共同维护景区和社会秩序。
3、各门店对新吸收的“临工、帮工”等要结合本店的实际进行防火安全,治安防范教育。
4、严禁销售“七害”物品、严禁销售伪劣、过期变质及“三无商品”,确保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5、严格使用电炉、电饭煲等非指定使用炉具,注意用电安全,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迁移或增设水电线路和电器,不得擅自搭建可燃物架等建筑物。
6、严禁在非指定范围门店出售,存放和燃放烟花炮竹,严禁存放有毒和腐蚀性的物品。
7、熟悉周围的环境,掌握店内物品存放情况和消防器材摆放的位置,并做好保管,懂得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8、严格遵守安全防火制度,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增设电器,不得擅自拉接临时线路、电器设备、线路必须由具备电工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维修,用电不得超过额定负荷。
9、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的四防工作店内的线路、电插座要经常检查,如有松动或损坏要及时报修人离开时即关灯、关电掣、封炉火、关水、关门窗。
10电器设备应经常检查,发现有接触不良,绝缘破损、可能引起打火短路和发热等问题,必须立即通知电工维修或更换。
11、严格按景区规定执行,不得储存过多液化石油气瓶,不准用易燃液体引火,火炉附近不准堆放可燃物。
12、定期组织人员对各门店的防火安全情况及各种消防设备、设施、灭火器村进行检查,对各种电器设备进行检测。
13、禁止拒绝、违难消防、安全监督人员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协助景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及时消除火险隐患。
14、在工作中发现险情隐患应及时报告,出现事故后,要保护现场,妥善处理或积极抢救,使生命财产免受或少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