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简介(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f428ee59eef8c75ebfb38c.png)
精读 课文
课文探究
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例说明。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比喻论事就不吃饭的事例论证了“有业”的 必要性;列举佝偻丈人专心承蜩的事例论述了用心专 一就能达到目的,就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圆满;总统与 黄包车夫做各自工作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 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运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
要乐业
何为乐业?
做工好苦呀! 苦乐在心不在事
为什么要乐业?
两种苦人
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但要坚持
人略 生出 能趣 从 味, 自生 己活 职才 业有 中价 领 值。
如何乐业?
引用孔子的生平自述
人要从职业中找 到趣味
敬
提问出题(1)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 活的不二法门。
总
业
与
乐 业
敬业与乐业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了解议论文及演讲的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观点及思路,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 论证方法。 3、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4、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5、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 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 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 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
于地球。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学家梁 思永、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 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 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关于梁启超的介绍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关于梁启超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04afbc4a32d7375a5178058.png)
关于梁启超的介绍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曾倡导文体改进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人物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到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承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没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2.生平履历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承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泼,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
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进,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筹划武力反袁。
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031606c281e53a5802ff6b.png)
语言更是通俗,如话家常。(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
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
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
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我盼望 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2.【综合探究】作者说职业没有高下之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6.
第6段中“当大总统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
理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答案】事实论据。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凡职 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和“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 的”两个观点,从而证明了为什么要“敬业” 的道理,增强了说服力。
7.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 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运用 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 【答案】道理论据。都是为了证明“敬业主 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这一观点的正确,增加了权威性。
了学生的心田。我觉得老师也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
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
文士则讲议经书。 ———《颜氏家训》
【译文】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
的职业,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这
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我觉得这样的人 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2:我们的老师,在课上给我们传授知识,讲
做人的道理;在课后为我们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
是我们的益友,如果同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还会
耐心地教导我们,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
1.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这篇演讲稿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开头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 《老子》中的名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话题。在论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40页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4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85a0b5fad6195f302ba618.png)
合作探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40页PPT)
说说“有业之必要”的论证过程。
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 接着引用用孔子的名言从反面论证无业的害处。 然后举百丈禅师的例子从正面论证有业的重要。 最后归纳总结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并讨伐没 有职业的懒人。
人教版语 文九年 级上部 编版第6 课《敬 业与乐 业》课 件(40 页PPT)
合作探究 论证“有业之必要”,你可以选择哪些材料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40页PPT)
(论据)?
道理论据: (1)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歌德 (2)维持一个人的生命的事物,是他的事业。 —— 爱默生 (3)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 宝珠更迷人的了。 —— 哈菲兹 (4)个人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 简直不过是一头牲畜。——莎士比亚说 (5)应当以事业而不应当以寿数来衡量人的一生。——塞内加
检查预习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40页PPT)
词语释义
亵渎: 轻慢,不尊重。
不二法门: 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断章取义:
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 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安居乐业: 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心无旁骛: 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
强聒不舍: 硬要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40页PPT)
字音字形
旁骛(wù)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 dú)
骈进(pián) 强聒(qiǎng guō)
容赦(shè) 教诲(huì)
人教版语 文九年 级上部 编版第6 课《敬 业与乐 业》课 件(40 页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6敬业与乐业》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6敬业与乐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7b86f5b52acfc788ebc9b4.png)
满足; 六、有创造X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兴趣的〞: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镭〞,几年如
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 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 而想放弃。
6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你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你将怎么对待它?
今天我们一起 来看看梁启超 先生对职业是 怎样的态度。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 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 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 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 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兴趣,生活才有价值〞。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第2、3、4和6段,试 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 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兴趣的〞提 供几个例子。
“有业之必要〞的理由: 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单独,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别
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排,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安康养生。 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X、才能和才
本文首段引用经典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第2- 8段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 展阐述和论证,第9段用“责任心〞和“兴趣〞勉励人。第二 部分第2-5段阐述“有业〞的重要X,6、7两段阐述“敬业〞 的重要X,第8段阐述“乐业〞的重要X。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6敬业与乐业》课件公开课(9)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6敬业与乐业》课件公开课(9)](https://img.taocdn.com/s3/m/7fdafcfddd88d0d233d46a9e.png)
讨论学习6—7段
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 是什么? 3.怎样理解画线句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 业.....自己害自己 。) 请结合实例谈谈。 4.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 好?为什么? 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 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 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2)看大门的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 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 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 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质疑问难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 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 值。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充实。
无业的害处
反面论证
正 反 对 比
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引用论证)
有业的重要 正面论证 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举例论证)
2、讨论学习6—7段
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要敬业?
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 据
列举两个地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殊 的职业作事例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引用《庄子》、曾
而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 向命运发出挑战。
作业:
论题: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 价值等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Thank you!
3、自学9段自然段
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第06课 敬业与乐业(第01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第06课 敬业与乐业(第01课时)-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fbc10587c24028915fc3b8.png)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号,又号。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一起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并称“康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其著作编为《》。
2.文本链接。
(1)这是一篇演说词,属于议论文。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3)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3.文本特点。
(1)道理论证的运用。
这篇演讲稿引用了大量材料。
儒家的《礼记》《论语》及朱熹、曾国藩等人的话,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的话,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多用口语,体现演讲的特色。
①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例如:对“主一无适便是敬”的解释是,“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②语言通俗。
例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③结合演讲时的具体情境,注意和现场听众交流。
例如:讲演最后,“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3)清晰的结构思路。
开篇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然后分别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流畅,使人一目了然。
4.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骛.()禅.师()亵渎..()骈.进()厌恶.()佝偻..()承tiáo()教huì()jiǎn择()强guō()不舍5.词语积累。
(1)__________: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2)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4)__________:做事专心致志,一点儿不分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2018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2018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c72fb1524de518964b7d75.png)
敬业乐业 人生法门
2、默读2-8段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 有业 (2—5段) 敬业 (6—7段) 乐业 ( 第 8 段 )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明确: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4、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 举了哪些例子?
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
《庄子》:佝偻丈人的故事 说明做事专心,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
2.梁启超先生在演讲结尾说道:“我深信人类合 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 话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生活”。
有业 — 敬业 — 乐业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 生出敬意,从而认真地做好,并在做事中发 现乐趣,而不是一味地 发牢骚。
无业的害处
反面论证
用孔子的话做理 论论据
有业的重要 得出结论
正面论证 用百丈禅师的格言做事 实论据
正反论证
第二部分
“饱食终日,
反
无所用心”之
第 一
引用孔子的话, 人
层 举两种人的事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居终日,言
: (第3段) 论 述
不及义,好行小 慧”之人
面 举 例 论 证
“
有
业 举百丈禅师的故事
正面举例论证
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
议论文常识简介:
三要素 结 构
论点
提出问题(引论)
论据
分析问题 (本论)
论证
解决问题(结论)
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字注音
旁骛( wù) 衔着( xián) 骈进( pián)
惟其( wéi ) 佝偻( ɡōu)( lóu ) 亵渎( xiè )( dú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6a3b0058fafab069dc02e7.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 (17)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件 (17)](https://img.taocdn.com/s3/m/8a5edf070912a21614792976.png)
又有一次,梁启超游江夏(即武 ) , 坐 江夏的 之 洞,晤 , 之洞故意出一上 来刁 梁启超, 云: 四水江第一,四 夏第一;先生居江夏, 是第一? 是第二? (按:首句“江”字是 江的 称) 之洞的口气,似有江南学者 非我莫属之意。
梁启超当 是朱九江的得意 生, 角初露,不甘示弱,片 刻想出了下 来: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
何多 幻, 此理无人 ?
我欲 天, 天 默默,
我欲 孔子, 孔子 解 。
搔首独徘徊, 此理 得!
梁启超逸 趣事
• 梁启超智斗 之洞
梁启超有一次去 两广 督 之洞,投刺的署款是:“愈弟梁 启超 首拜”。 之洞一 名刺,大 火,随即出示一 :“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梁启超 了,不加思 索,立刻答 下 :“行千里路, 万卷 ,侠士有志傲王侯。” 之洞 了,不得不出衙 接 。
整体阅读
• 1作者先后 了哪几个 ? 明确:1有业;2敬业;3乐业.
•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明确: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3作者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认 为人类的合理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
• 作者是怎 分析”有 之必要”的? 了哪些 例子? •明确:孔子和百丈禅师. •作者在分析”凡职业都是有趣味时”列举了哪些 原因? •明确:
敬业与乐业运 的 袖之一,字卓 如,号任公, 号 冰室 主人.
梁启超其人
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其事
• 梁启超十一 所作的《望凌云塔 》:
朝望凌云塔, 引 望四极,
暮望凌云塔, 天地 昏黑。
日月有晦明, 四 寒暑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预习资料参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预习资料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03ee96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e.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预习资料参考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著名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曾任《时务报》主笔,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二、理解词语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骈进:一同前进。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强聒,过分啰唆。
不舍,不停。
一点不旁骛: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亵渎:轻慢,不敬。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大意是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期望做职分外的事。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不二的方法。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征引:引用。
容赦:原谅赦免。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杜绝:制止,消灭。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开篇点题,揭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②—⑧):依次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⑨):以“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收束全文,只有这两者都实现了,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四、问题解疑1.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2.作者引用孔子言论和百丈禅师的例子有什么作用?引用孔子的言论证明“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引用百丈禅师的例子有效地说明了人要不断地劳作,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6.敬业与乐业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6.敬业与乐业2](https://img.taocdn.com/s3/m/4207b1033c1ec5da50e27066.png)
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1922年8月14日在上 海中华职业学校做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 去接近一百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 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
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稿属于议论文。 演讲的主要特点: 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教诲( huì) 禅( chán)师 容赦( shè)承蜩( tiáo) 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A: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敬业乐群 ) B: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的一段 或一句的意思 。 ( 断章取义) C: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不二法门 ) D:道理极容易明白 。( 理至易明 ) E: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强聒不舍 )
敬业 与乐业
梁启超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 会人,是我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 思想家。他名成于政治,功成于教 育与学术,而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 斋内。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 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勤 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使他十七岁考 中举人,享有“神童”美誉。
语言特色: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浅显,准确 周密,概括有力。 1.全篇讲演词短句多,长句少,便于表达。 2.口语多,明白如话,一听就懂。 3.引用古代文句时,如果文字较深,就加以解 释,化深为浅。 4.多用设问、反问,既引用名句又自己提炼了 许多的警句。
拓展延伸: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 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 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 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 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 论一下,说说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6《敬业与乐业》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6《敬业与乐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5c911b2cc58bd63086bd11.png)
6《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明确作者观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清论证的层次结构。
3.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你会选择?为什么?视频:【辛亥百年·历史人物】梁启超:改良图强的政治家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2.写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
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3.文体知识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属于议论文)演讲的主要特点: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要求: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思路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说理充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论据:论述论点的依据。
论证: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三、整体感知1.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有业;敬业;乐业。
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3.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的语句。
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4.在以上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演讲意图?(本文的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敬业与乐业》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敬业与乐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10515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e.png)
课文内容研读
1.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 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 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 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 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 了解。
2.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 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 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 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 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 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 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 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 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 灵诉求。
归纳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1.结构条理清楚。课文开头提出论点, 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 “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 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道理论证使演 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 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练习巩固
1.《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近代著 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之一, 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广东 新会人。其著作编为《______________》。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 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 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 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3.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 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 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 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 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备课素材)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备课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54ef803159eef8c75fbfb3bf.png)
6敬业与乐业目录索引一、梁启超介绍 (1)二、阅读延伸一:敬业职业精业 (2)三、阅读延伸二:梁启超散文《少年中国说》 (3)四、阅读延伸三:梁启超散文《学问之趣味》 (5)一、梁启超介绍梁启超(1873年~1929年)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
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从戊戍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
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
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
《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
梁启超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后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
与诗歌、小说、戏曲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
以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
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
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
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
广东新会人。
他是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
家和学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
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
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
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
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梁启超的后半生与图书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6年,反对袁士凯称帝的蔡锷(字松坡)将军病逝,梁启超上书大总统黎元洪《接受快雪堂设立松坡图书馆呈》,请拨北海快雪堂设立图书馆。
此议得到批准。
1923年松坡图书馆成立,后庑奉祀蔡锷及护国战争死难烈士,前楹设图书馆。
为此,梁启超作《松坡图书馆记》及《松坡图书馆劝捐启》,号召社会各界关心该馆藏书建设及资金筹备,'庶仗群力,共襄阙成'。
短短时间内,松坡图书馆已经办的颇有起色。
1925年5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京成立,梁启超出席并在会上作《演说辞》,备述'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具体任务:(一)、'把分类、编目两专门组切实组织,……制成极绵密极利便的目录,务使这种目录不惟可以适用于全国,并可以适用于外国图书馆内中国书之部分。
'(二)、'择一个适当都市,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图书馆,全国图书馆学者都借他作研究中心。
'这是因为'一则财力不逮,二则人才不彀,
与其贪多鹜广,闹得量多而质坏,不如聚精会神,不如将'一个'模范馆先行办好,不愁将来不会分枝发展。
'(三)、'在这个模范图书馆内设一个图书馆专门学校,除教授现代图书馆学外,尤注重于'中国的图书馆学'之建设。
'(四)、与私人藏书楼不同,这个图书馆'提倡不收费','许借书出外'。
(五)、'另筹基金,编纂类书'。
在本次会上,中华图书馆协会举行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公选梁启超为董事长。
1925年梁启超兼任国立京师图书馆(馆址在方家胡同)馆长和北京图书馆(馆址在北海庆霄楼)馆长,至1927年6月卸任,秉馆长职一年有余。
从1925年起到1929年梁启超病逝前,梁启超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其中重点还在于'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两件事项上。
1925年12月20日梁启超在至副馆长李四光、图书部长袁同礼的信中说:'购书事日本方面不可忽略,……最要者为几种专门杂志,最好能自第一号搜起,购一全份,例如《史学杂志》、《史林》、《支那学》、《佛教研究》、《宗教研究》、《佛教学杂志》、《东洋学艺》、《外交时报》等。
'1926年4月14日至张元济的信说:'闻东方图书馆购取孟苹蒋氏密韵楼之藏,神往无已。
……其中倘有副本,而可以见让者,愿为北京图书馆求分一脔,则南北学者,胥渥嘉惠,宁非盛事。
'
在争取图书馆办公和购书经费方面,更让梁启超费尽精力。
1926年7月5日,梁启超致信李四光、袁同礼:'颇闻日人之东方文化会眈眈于方家旧籍,吾馆似不能不乘此时急起直追……。
'在至任志清等人信中又云:'馆中国宝甚多,仆尸馆长之名,而未举其实,万一有疏虞,责将谁卸?半年以来为兹事寝不安席。
'1926年10月15日又致张东荪信云:'此馆诚为美庚款所办,但款极有限,开办费仅一百万元,建筑及购书在内(现所划建筑费仅六十万元,实不成门面,余三十五万供购书费),无法敷分配,每月经常费仅三千耳。
'甚至在不得已之中,将自己十余年来在永年保险公司所买保险单向北京通易信托公司押款,用以支撑经费周转,半年之间,共垫出九千七百五十元。
1927年梁启超因身体状况,辞去馆长职务。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1930年2月24日,梁启超后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尊梁启超遗嘱,委托天津律师黄宗法致函国立北平图书馆,就寄存梁启超图书事声明
如下:
迳启者:
关于梁任公先生口头遗嘱愿将生平所藏书籍借与贵图书馆一事,前荷惠寄《善本阅览室规则》、《普通阅览室规则》暨《收受寄存图书简章》各一份,比即抄送任公先生之继承人。
兹受该继承人等之委托,正式函达贵图书馆,对于前述章则表示同意,并按贵馆《收受寄存图书简章》第十条内开各项声明如下:(一)藏书人之姓氏为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其代表人为该氏之连续继承人所组织之梁氏亲属会,住所在天津义租界西马路二十五号;
(二)关于寄存图书之卷数,拟俟点交接受时确定之;
(三)永远寄存,以供众览;
(四)关于公开阅览及出贷之办法,悉愿遵照前述各项章则办理,但上述之梁氏亲属会对于寄存书籍,愿保留自行借用之优先权利,并愿遵守一切有关之规则。
以上所开各节,即请查照见覆,如荷赞许,并希克日派员来津点收,至纫公谊。
此致
国立北平图书馆
律师黄宗法(钤印)敬启十九年二月廿四日
国立北平图书馆收到来函以后,当即派采访部兼阅览部馆员爨汝僖、编纂部馆员梁启超族侄梁廷灿、金石部馆员范腾端、编纂部馆员杨维新四人赴天津点收饮冰室全部藏书,共二千八百三十一种,约四万一千四百七十四册;新书一百零九种一百四十五册,日文书四百三十三册,石刻碑帖五百余种一千四百多件。
此外尚有一批墨迹、未刊稿及私人信札。
这批书稿主要是梁启超饮冰室所藏书籍。
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图书馆筹建手稿专藏文库,大批名家手稿入藏本馆。
1954年3月,馆方派冯宝琳与梁氏亲属取得联系,得到梁令娴(思顺)、梁思成及其梁氏家属支持,慨然捐赠全部手稿。
梁启超长女梁令娴女士致北京图书馆的赠书函如下: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日来信收到,当时因舍弟思永病危,不幸逝世之后,又办丧事,所以许久没有回信,抱歉得很。
先父手迹,得贵馆负责保存,十分欣兴。
文稿三大箱在西单手帕胡同甲三十
三号梁宅,请于下星期一日--四月十九日--上午前往搬取。
我处有目录一份,其他墨迹也愿一并奉赠,请派人来取。
专此布覆,并致
敬礼!
梁令娴启一九五四.四.十六
这批全部著作手稿包括了收入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的全部文稿,也包括相当一批未入《合集》的稿件。
为答谢梁氏家属,文化部长沈雁冰亲自签署了褒奖状,谢词如下:
梁令娴、梁思成先生以所藏梁启超先生饮冰室文稿三百九十三种计八千二百六十六页捐献国家,公诸人民,特予褒扬,此状。
部长:沈雁冰
一九五四年十月廿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