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0年5月诊断性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0年5月诊断性测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早期小说,与其后的宋元明清小说相比,它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

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出文献的不断涌现和学界对中西“小说”观念的反思,该领

域研究渐呈复兴之势。陈洪教授长期潜心于该领域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

个性,其新著《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又为该领域研究

增加了一部富有深度与创见的大作。

仅就中国古小说领域来说,一个世纪以来的出土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与“语”“说”“故事”“小说”等相关的文字与图像资料,如《语丛》《春秋事语》《逸周书》《晏子》等,为重新建构中国古小说的生成史提供了极其珍

贵的新材料,提供了若干重新审视传世古小说文献的“探点”。作者将新出文献

与传世文献相互融汇,比对,互证,综合梳理考辨相关文本的真伪、年代、源流、性质和社会功能等问题,多有发覆抉微之功,也为相关论题的进一步展开,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早期小说、小说观念及其所在的历史文化语境奠定了基础。比如书中综合考察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双古堆汉简、居延汉简中的《晏

子》残文及传世《晏子》文本,指出该书成书时代是在战国时期而非后世“伪作”,其“亦史亦子亦小说”的特点也形成于战国时期。作者亦将王家台秦简中与“嫦

娥奔月”故事相关的资料与传世文献相梳理比对,得出在先秦时期的“嫦娥”与“羿”是属于不同神话系统中的人物这一论断,进而更为清晰地梳理了该故事的

流变历程。

基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者认为目前尚不适宜对古小说研究进行全面的理

论总结,因而选择了宏观视野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一方面,作者着眼于先秦至六朝前后神话、子史、宗教等,意在较为清晰地勾勒和揭示出小说生成、衍变的面貌,并在理论层面进行初步总结;一方面,作者力避重复,在总结前贤

时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富有新意和代表性的在古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

位和价值的某些重要问题展开“探点”式的考察,以求达到由点到面、见微知著

的研究效果。比如,书中通过《韩诗外传》来探究汉代经学语境下故事的文化功

能,借伊尹故事流变说明历史人物神话化、巫术化这一现象,用伍子胥故事演化说明子史之于故事的形塑意义等。对于每一具体论题,作者均能做到旁征博引、

胪列丰富、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又能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的总体认识,兼具深度、

广度与新意,从而使该书呈现出细节爬梳繁深细密、整体论述简洁明晰的研究风格。

基于这种研究思路和研究深度,该书中多有新颖的立论、深刻的见解。书中对嫦娥奔月、伍子胥、周穆王等故事生成及流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梳理考察,

多发前人所未发;对《韩非子·说林》中“一曰”之异闻的独特体例与性质的判断,对《列仙传》的性质及其小说史意义的阐述,令人信服;关于唱导等佛教仪

轨之于六朝小说具体影响的阐发,少有人关注却富有新意。

关于古小说的渊源,前人多有阐述,或认为其是“史之余”,或认为是“子

之流”,或以为其兼祖于子、史、神话(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而总体

言之,古小说的生成无疑是中国早期经、史、子、集、神话、原始宗教等多种历

史文化因素合力的结果。尽可能简要、清晰地揭示并阐述古小说在多元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演变的原生状态,正是作者撰写此书的最终目的。基于此,作者以“小说”为本位,在梳理“小说”“稗官”等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别探

究了“语”“说”等体、故事、子、史、神话、巫话、佛教、道教等外在历史与

现实语境之于古小说文本存在形态与性质,小说参与各时代文化建构的功能以及其生成与流变的具体作用和时代意义。

总之,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进深入,博赡精详,架构恢弘,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和流变的大致面貌与历程。

(节选自胡政《文汇报读书周刊》;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晏子》等书的出现,为重构中国古小说的生成史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

提供了若干重新审视小说文献的“探点”。

B.基于对某些重要问题展开“探点”式的考察,《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一书中多有新颖的立论、深刻的见解。

C.既旁征博引、胪列丰富、抽丝剥茧,又能归纳出总体认识,是本文作者

对《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一书的高度评价。

D.对中国早期小说的生成和流变的研究,伴随着新出文献的不断涌现和学

界对中西“小说”观念的反思渐呈复兴之势。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节交待《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一书出版的历史背景,评价该书出

版为该领域研究增加了一部富有深度与创见的大作。

B.第二节概括论述了《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成书的过程,并通过两件

实例,例证其作者是如何利用出土文献进行考证的。

C.第四节承上启下,对第三节提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深度,用例证法来映

照“该书中多有新颖深刻的见解”的观点。

D.本文属书评。以《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为对象,分析评价其内容,

探求其学术性,在作者、读者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3.下列观点与本文作者观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古小说研究的现状决定了目前还不宜在该领域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只

能选择宏观视野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路径。

B.对“史之余”“子之流”“兼祖于子、史、神话”的中国古典小说,陈

洪教授长期潜心于该领域研究并有自己的学术个性。

C.古小说是在中国早期的经、史、子、集、神话、原始宗教等多元历史文

化语境中生成,是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

D.先秦时期“嫦娥”与“羿”属于不同神话系统中的人物;成书于战国时

期的《晏子》,是一部“亦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古代土木工程,历来依靠工匠的师徒口口相传,无人以文字和图绘认真记载。文献中偶有零星记载,“专门术语,未必能一一传之文字。文字所传,亦未必尽

与工师之解释相符……历代文人用语,往往使实质与词藻不分,辨其程限,殊难确凿。”

(选编于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一卷一期)

材料二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古代建筑研究处于筚路蓝缕之时,梁思成指出:“盖建筑之术,已臻繁复,非受实际训练,毕生役其事者,无能为力,非若其它文艺,为士人子弟茶余酒后所得而兼也。然匠人每暗于文字,故赖口授实习,传其衣钵,而不重书籍。数千年来古籍中,传世术书,惟宋清两朝官刊各一部耳。此类术书

编纂之动机,盖因各家匠法不免分歧,功限料例,漫无准则,故制为皇室官府营

造标准。然术书专偏,士人不解,匠人又困于文字之难,术语日久失用,造法亦

渐不解,其书乃为后世之迷。”

(选编于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序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年)材料三

《营造法式》这部书作为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研究筚路蓝缕的拓荒者,影响之大难于言表。建筑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时收到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