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等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认识时间(2))导学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认识时间(2))导学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认识时间:2、认识时间(2))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用钟面、钟架等形象工具描述小时与分钟之间的关系。

2.能简单比较事件的先后次序,能巧妙应用时间的计量。

3.能读懂或听懂简单的时间表达,能掌握表示时间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小时和分钟的关系,应用时间的计量。

•难点:灵活运用时间的表达方式。

三、学习内容
1. 时钟的构成
时钟是一个用来显示时间的工具,由表盘、时针、分针、秒针等部分组成。


钟的表盘被分为12个小时,每个小时分成60分钟。

学会用时钟表示时间。

2. 时间的表达
•小时:用数字1、2、3……至12表示。

用“时”“点”表示整点,如“3时”“7点”。

•分钟:分钟用数字1、2、3……至59表示。

用“分”表示,如“6分”。

3. 时间的计量
•一小时有60分钟,一个钟面上一圈共60分钟。

•时针:从整点到整点间隔为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整点到下一个整点共60分钟。

四、学习方法
•观察时钟的指针运动,理解时针和分针的作用和关系。

•练习使用时钟,指定他人模拟时间表达,进行互动学习。

五、课后反思
对时间的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生
活中,要时刻注重时间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本节课中认真学习,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及计量方法,为学习更多知识奠定基础。

祝学习愉快!。

时间与时间规律

时间与时间规律
出示ppt,一起观察来认一认钟面上的时间。
1、学生自主读一读ppt上的时间,说一说你怎么读的。
2、学生根据你看到的时间,在钟面上画一画。
3、说一说读时间要注意什么?
A、小对子交流你的读法、批改画法,然后再说一说方法。
B、全班展示钟面上时间的读法。
活动知识回顾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1个小格就是5分,2小格是10分·······
主题二:时间的规律。
活动三:找一找、读一读、画一画。
出示ppt,一起来找一找时间图形中的规律
1、认真观察时间图形,你能认识各图中的时间吗?
2、根据你认的时间,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3、根据你的找到的规律,继续画一画你的规律。
A、学生自主完成,小对子讨论。
B、全班展示




主题:让低年级数学课堂充满快乐和幸福
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展示课型执行性学案
二年级数学课堂导师:日期:6月15日主备校长:
课题:时间与时间的规律1
【学习主题】1、我会认识钟表上的时间。
2、我会观察钟面,找出规律。
板块流程结构
学案
活动乐园
主题一: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活动一:找一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5分吗?
3、你能说一说时针找一找自己的发现。
B、你摆我来认活动。小对子互相摆一摆时针、分针,认一认。
C、全班展示你的发现。
活动二:读一读、画一画。

初中时间教案

初中时间教案

初中时间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等;(2)让学生学会用时间单位进行时间计算,如时间推算、时间换算等;(3)让学生了解时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如制定计划、安排日程、计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时间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时间观念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2)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明白时间是无价的;(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时间计量单位及其换算;(2)时间计算方法;(3)时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时间单位换算;(2)复杂的时间计算;(3)时间管理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学生分享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和体会;(3)教师总结时间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间计量与计算。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时间计量单位及其换算;(2)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时间计算练习;(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时间计量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等;(2)教师讲解时间换算方法,如秒与分钟、小时与天、周与月等的换算关系;(3)教师举例讲解时间计算方法,如时间推算、时间换算等。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练习,如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值、推算某个时间点等;(2)教师选取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3)学生再次进行时间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时间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程等;(2)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时间单位的心得体会;(3)教师总结学生的时间管理策略,给出建议和指导。

1.2时间和位移教学案

1.2时间和位移教学案

1.2时间和位移一、学习目标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知道矢量和标量。

二、知识点【时刻和时间间隔】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2、注意: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的变化。

位移的大小可以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限线段来表示,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3、只有在物体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

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小于路程。

4、利用坐标轴定量的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

位置是坐标系中的一个点,位移是坐标系中的一条有向线段。

【矢量和标量】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如位移、力、速度等。

2、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如温度、质量等。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

三、课堂练习1、以下说法中,那些指时间间隔?那些指时刻?在括号中填上正确答案A.火车8点42分到站(时刻),停车8分钟(时间间隔)。

B.您这么早就来啦(时刻),等了很久了吧(时间间隔)!C.“前3秒”(时间间隔)“最后3秒”(时间间隔)“第三秒”(时间间隔)“第三秒内”(时间间隔)“第三秒末”(时刻)“第三秒初”(时刻)2、第3s内指_____s的时间,是从________s末到______s。

3、出租车是按(填‘路程’或‘位移’)收费的。

4、⑴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北走了30m,到达B点。

在纸上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位移(即A到C的位移)、第二次的位移(即C 到B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A到B的位移)。

⑵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南走了30m,到达B点。

在纸上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位移(即A到C的位移)、第二次的位移(即C 到B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A到B的位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学习时间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学习时间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学习时间教案》是一本非常好的辅助学习材料,可帮助一年级的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认为这本教材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同时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和思维能力。

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看钟和读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视觉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学习。

我们先介绍钟面的基本知识,然后从对比“小时针”和“分钟针”的长度开始,让学生分别认识两根指针,后让学生学会观察钟面上的刻度,“小时针”指向几点,及“分钟针”指向几分,逐渐引导学生阅读钟表。

接着,我们引入了游戏教学法,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过程。

我们设计了一些团体游戏,如钟表大作战、石头剪刀布等游戏,以此唤醒小朋友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加深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也开始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突破自我的极限。

我们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我们在实验室里放置了各种模型练习,让学生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操作时钟,进行练习和深层次的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陆续掌握了如何看钟和读钟的方法,不断巩固和提高了掌握的技能。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学习时间教案》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它为我们上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要灵活运用其中的教学方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间概念。

我们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爱上数学。

学案《时间继电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案《时间继电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继电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时间继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2)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继电器进行电路设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掌握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2)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继电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继电器的构造及其各部分名称;2. 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3. 时间继电器的功能与应用;4. 常见时间继电器的产品介绍;5. 运用时间继电器设计电路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时间继电器的构造及其各部分名称;(2)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3)时间继电器的功能与应用;(4)运用时间继电器设计电路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2)运用时间继电器设计电路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时间继电器的工作过程;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继电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时间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知识讲解:(1)讲解时间继电器的构造及其各部分名称;(2)阐述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3)介绍时间继电器的功能与应用;(4)展示常见时间继电器的产品图片。

3. 实验演示:(1)演示时间继电器的工作过程;(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4. 案例分析:(1)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时间继电器的应用;(2)引导学生运用时间继电器设计简单电路。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时间继电器的应用场景;(2)每组选出一个案例,设计一个时间继电器电路。

认识时间练习题教案

认识时间练习题教案

认识时间练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概念,并学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时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识,并能够独立解答相关练习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重视和珍惜,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时间的认识和表达方式的学习。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时间。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2. 教学材料:练习题手册、学生作业本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如钟表、日历、季节等,引起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和兴趣。

2. 时间的认识(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示意图,引领学生认识时间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3. 表达时间的不同方式(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习用不同方式表示时间,包括口语表达、数字表达和图表等。

4. 练习题讲解(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练习题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给学生,耐心讲解每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5. 练习题解答(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解答,可以采取个人答题、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练习题讲评(10分钟)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解答和讲评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7. 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写出时间的表达方式,或者设计一些情景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间的知识。

8.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时间的认识与表达 |--------------------------------------| 口语表达 | 数字表达 | 图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时间,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时间。

2022版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学案:第1章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学案:第1章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Word版含答案

2 时间和位移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分.2.会应用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与时刻.(重点)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分和联系.(难点)4.知道矢量和标量,并能区分它们.(难点)时刻和时间间隔[先填空]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再推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分.(×)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2022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成功将“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放射升空.17日7时30分,指的是时刻.(√)4.在时间轴上,线段表示一段时间间隔,点表示时刻.(√)[后思考]李爷爷起床后外出晨练,在公园遇到张爷爷,“您这么早!练多长时间了?”“十五分钟左右吧,现在是什么时间?”“大约六点.”对话中两个“时间”,哪个是“时间间隔”,哪个是“时刻”?【提示】第一个是时间间隔,其次个是时刻.“练多长时间”,是指时间间隔;“现在是什么时间”指的是一个瞬间,所以是指时刻.[合作探讨]中考结束后,爸爸带小明乘火车去深圳旅游,火车20:30准时从北京西站动身,经5小时23分于其次天1:53到达山东菏泽站,停2分钟后动身,于4:26到达安徽阜阳站……这一段话中提到的时间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提示】20:30、1:53、4:26是时刻,5小时23分、2分钟是时间间隔.[核心点击]1.区分与联系时刻时间间隔对应运动描述量位置路程、位移用时间轴表示用时间轴上的点表示用时间轴上的线段表示描述关键词“第1 s末”“第3 s初”“第3 s末”等“第1 s”“前2 s”“前3 s内”等联系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一段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是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过程.时间间隔能呈现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一张照片2.在时间轴上的标示:各时间间隔与时刻如图1­2­1所示:图1­2­11.(多选)在如图1­2­2所示的时间轴中,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57632007】图1­2­2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前2 s或第2 s内D.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解析】t2表示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所以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A正确;t2~t3表示时间轴上的一段距离,所以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B正确;t0~t2表示时间轴上的一段距离,所以为时间间隔,称为前2 s,第2 s内表示t1~t2,C错误;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 s内,D错误.【答案】AB2.在如图1­2­3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①3 s内;②第3 s内;③第3 s初;④第2 s末.同时推断它们是时刻还是时间,并说明理由.【导学号:57632008】图1­2­3【解析】①3 s内指从0时刻开头的长度为3 s的时间“段”,是时间;②第3 s内指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的时间“段”,是时间;③第3 s初指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的时间“段”的起始“点”,是时刻;④第2 s末指从0时刻起的第2个长度为1 s的时间“段”的终止“点”,是时刻.如图所示,其中③与④指的是同一时刻.【答案】见解析利用上下文推断时间间隔与时刻分析所给的说法,依据题意去体会.常用来表示时刻的关键词是“初”“末”“时”等;常用来表示时间间隔的关键词是“内”“经受”“历时”等.如“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等指的是时间间隔,在数值上都等于1 s.“最初2 s内”“最终2 s内”等指的也是时间间隔,在数值上都等于2 s.“第1 s末(第2 s初)”“第2 s末(第3 s初)”等都指的是时刻.路程和位移[先填空]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2)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3)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再推断]1.路程的大小肯定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肯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 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4.位移由质点运动的始末位置打算,路程由质点实际运动的路径打算.(√)[后思考]1.物体的位移为零,表示物体肯定静止吗?【提示】不肯定,位移为零表示物体初、末位置相同,物体可能运动了一周又回到了动身点.2.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1­2­4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图1­2­4【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合作探讨]在图1­2­5中,A处两个同学分别沿图中直线走到B(图书馆)、C(操场)两个不同位置,经测量知,路程是相同的,那么,两同学的位移相同吗?请说明理由.图1­2­5【提示】两同学的位移不相同.缘由是: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虽然两同学的路程相等,但位置变化的方向是不相同的,故两同学的位移不相同.[核心点击]路程和位移的区分与联系项目路程位移区别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不能反映物体位置的变化反映物体位置的变化,不能反映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定义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打算因素与运动路径有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矢量与标量(1)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2)大小: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即为路(1)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2)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程的大小(3)计算:遵循算术加法法则(3)大小:初末位置间的距离,与运动轨迹无关(4)计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三章学习)图示(曲线运动)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轨迹弧AB的长度即为质点的路程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有向线段AB表示质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联系单位都是长度单位,国际单位都是米(m)物理意义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大小关系|位移|≤路程,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3.如图1­2­6所示,坐高铁从杭州到南京,原需经上海再到南京,路程为s1,位移为x1.杭宁(南京)高铁通车后,从杭州可直达南京,路程为s2,位移为x2.则( )【导学号:57632009】图1­2­6A.s1>s2,x1>x2B.s1>s2,x1<x2C.s1=s2,x1=x2D.s1>s2,x1=x2【解析】走两条路线的位移相同,即x1=x2,但是经上海再到南京时路程较长,即s1>s2,故选D.【答案】 D4.(多选)同学们都宠爱上体育课,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同学们更是期盼很大.如图1­2­7所示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全部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参与了100 m、400 m和800 m赛跑,则从开头竞赛到竞赛结束时( )图1­2­7A.甲的位移最大B.丙的位移最大C.乙、丙的路程相等D.丙的路程最大【解析】甲同学的初、末位置直线距离为100 m,位移大小为100 m,路程也是100 m;乙同学路程为400 m,但初、末位置重合,位移大小为零;丙同学路程为800 m,初、末位置重合,位移大小也为零,所以甲的位移最大,丙的路程最大,A、D正确.【答案】AD位移和路程的“可能”与“不行能”1.位移与路程永久不行能相同.由于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两者的运算法则不同.2.在任何状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行能大于路程.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位移大小与路程可能相等,一般状况下,位移大小都要小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与路程相等.矢量和标量[先填空]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再推断]1.负5 m的位移比正3 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 m,张伟向北也行进5 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4.标量只有正值,没有负值.(×)[后思考]1.物体运动前一半时间内路程为2 m,后一半时间内路程为3 m,总路程肯定是5 m吗?【提示】是,路程是标量,其运算满足算术运算法则.2.物体运动前一半时间内位移为2 m,后一半时间位移为3 m,总位移肯定是5 m吗?【提示】不肯定,位移为矢量,其运算不满足算术运算法则.[合作探讨]探讨1: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物理量很多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请同学们回忆哪些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提示】温度、质量、体积、长度、时间、路程.探讨2:矢量和标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提示】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两个矢量相加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三章学习).[核心点击]1.矢量的表示方法(1)图示表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矢量的方向.(2)数字表示:先建立坐标系并规定正方向,然后用正、负数来表示矢量.“+”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全都,“-”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数字的大小表示矢量的大小.2.矢量和标量的区分(1)矢量是有方向的,标量没有方向.(2)标量的运算法则为算术运算法则,即学校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以后要学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矢量大小的比较要看其数值的确定值大小,确定值大的矢量大,而“+”、“-”号只代表方向.5.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A.质量B.时间C.路程D.位移【解析】质量、时间和路程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项D正确.【答案】 D6.(多选)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57632010】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 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打算,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矢量、标量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矢量大小时比较其确定值即可.比较两个标量大小时,有的标量比较确定值,如电荷量,有的标量比较代数值,如温度.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先填空]1.直线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物体在直线坐标系中某点的坐标表示该点的位置.2.直线运动的位置与位移的关系如图1­2­8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运动到B,假如A、B两位置坐标分别为x A和x B,那么,质点的位移Δx=x B-x A,即初、末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图1­2­8[再推断]1.位置坐标就是位移.(×)2.初末两位置坐标为正时,位移肯定是正.(×)3.初末两位置坐标为负时,位移可能为正.(√)[后思考]在直线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移Δx正负号的含义是什么?【提示】正号表示位移与规定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位移与规定正方向相反.[合作探讨]我们怎样用数学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提示】假如物体做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假如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x2-x1.[核心点击]1.直线运动位移的计算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它的位移可通过初、末位置的坐标值计算.如图1­2­9所示,在t1~t2时间内,物体从位置x A移动到位置x B,发生的位移Δx=x B-x A.对于甲图,Δx=3 m;对于乙图,Δx=-5 m.甲乙图1­2­92.直线运动位移的方向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一般用正负号来表示.如图1­2­9甲所示,Δx>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如图乙所示,Δx<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负方向.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带正负号的数值,把直线运动中位移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表示出来了.7.(多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Δx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1­2­10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Δx1=-4 m-5 m=-9 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为Δx2=1 m-(-4 m)=5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57632011】图1­2­10A.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由于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B.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由于正数大于负数C.由于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Δx1+Δx2【解析】位移是矢量,比较位移的大小时,只需比较数值,不要带正负号,选项B、C错误,A正确;因Δx1=x C-x A,Δx2=x B-x C,所以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x B-x A=Δx1+Δx2,选项D正确.【答案】AD8.如图1­2­11所示,一辆汽车在大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处.假如把这条大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图1­2­11(1)试将汽车在这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表格内:观测时刻t=0时过2 s 再过3 s位置坐标x1=x2=x3=(2)前2 s内、后3 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是多少?这5 s内的位移又是多少?【导学号:57632012】【解析】(1)把大路抽象为坐标轴,由于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 m,x2=0,x3=30 m.(2)前2 s内的位移Δx1=x2-x1=0-(-20) m=20 m;后3 s内的位移Δx2=x3-x2=30 m-0=30 m;这5 s内的位移Δx3=x3-x1=30 m-(-20 m)=50 m.上述位移Δx1、Δx2和Δx3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 m、30 m和50 m,方向都向右,即与x轴正方向同向.【答案】(1)-20 m 0 30 m (2)20 m,方向向右30 m,方向向右50 m,方向向右1.在直线运动中,坐标对应物体的位置,坐标的变化量对应物体的位移.2.无论初、末位置的坐标大小关系如何,坐标值正负如何,Δx=x末-x初总是成立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一天24小时的概念。

2.学生能够理解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的作用。

3.学生能够用小时和分钟表示时间。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钟表模型。

2.准备好时间卡片,上面写有不同时间的时刻。

3.准备好数字卡片,用于练习时间的读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一天24小时1.讲解一天24小时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实物钟表展示24小时。

2.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一天的时间变化。

3.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天24小时的时间排序活动。

第二课时: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1.给学生展示钟表模型,讲解时针和分针的作用。

2.让学生模拟移动时针和分针,练习读取时间。

3.练习通过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概念。

第三课时:用小时和分钟表示时间1.通过时间卡片练习,让学生用小时和分钟表示时间。

2.讲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表示方法。

3.练习通过数字卡片组合表示不同的时间。

四、教学反馈1.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活动检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2.教师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时间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拓展练习:让学生利用钟表模型练习时刻的读写。

2.时间游戏:设计各种时间相关的游戏,增加学生对时间的兴趣和参与度。

3.带学生观察身边的时间,如公共时钟、手机等,加深对时间的感知和应用。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认识一天24小时的概念,理解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作用,掌握用小时和分钟表示时间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时间概念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时间。

英语时态时态学案.doc

英语时态时态学案.doc

时态学案.一般现在时:表示通常性、规律性、习惯性的状态或者动作。

形式:主动语态・do/does/ am/ is/are被动语态・am/is/are + done1.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与表示频率的时间状语连用。

always,usually,every morning/night,often,sometimes 等连用。

1)The palace caught fire three times in the last century and little of the original building remains now.2)My father often reads newspaper after supper.2.表示客观事实、客观存在、普遍真理,格言,言语,和警句等。

1)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地球绕着太阳转。

2)Shanghai lies in the east of China.上海市在中国的东部。

3)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骄者必败3.表示主语具备的特征、性格、能力。

1)She loves classical music.2)Miss Smith teaches English.4.在剧本、解说、图片的说明文字,报刊的新闻标题中用一般现在时。

Bank Robbery-Robbers take $10,000.5.按规定、计划将要发生的事、已确定或安排好的事情,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

这类用法限于表示"位移"的谓语动词:go去,come来,leave离开,start出发,begin开始,arrive 到达,take off 起飞,return, live, fly, return, open, close 等短暂谓语动词1)He starts next week.2)The train starts at 10 o'clock in the morning.3)When does the bus start? It starts in ten minutes.4)The plane takes off at 11:30.(不受主观支配的计划)6.在时间、条件等状语从句中,一般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而不用一般将来时.As long as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ll have a trip tomorrow.7.谓语动词是hope, take care, make sure t等后的宾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动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时间的把握》备课教案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时间的把握》备课教案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时间的把握》备课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时间,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

2.掌握时间词汇。

3.能够根据时间顺序正确地排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4.能够知道如何利用钟表读时间。

教学内容:1.什么是时间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3.时间词汇4.事件的先后顺序5.钟表的读法教学重点:1.掌握重要的时间单位和时间词汇。

2.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3.掌握钟表的读法。

教学难点:1.事件先后顺序的理解。

2.钟表的读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钟表,问学生是否知道钟表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钟表可以帮我们知道现在是几点。

教师说:我们已经知道了钟表是干什么的,那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时间。

二、讲解1.什么是时间时间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量,它是一种衡量事件发生先后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一些常见的时间单位。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常见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月、年等。

通过典型的事例加深学生们关于时间单位的理解:(1)一分钟可以刷牙。

(2)一小时可以看一场电影。

(3)一天有24个小时。

(4)一个月有30或31天,2月份只有28或29天。

(5)一年有12个月。

3.时间词汇时间词汇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

如”现在、今天、昨天、明天、上午、下午、晚上、星期、周末”等等,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可以给学生一些例句,让学生了解各种时间词汇的使用方法。

4.事件的先后顺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理清事件的先后顺序。

比如,“先做作业后看电视”或“先吃晚饭后做运动”。

教师可以利用画图、口头说明的方式用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弄懂如何理清事件先后顺序。

5.钟表的读法钟表有两个针,分别是短针和长针。

短针代表小时,长针代表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时间。

例如:现在是3点20分,则短针指向3,长针指向4,分钟用20代替。

三、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出一些小组活动,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的教案

教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的教案

教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的教案教案:教孩子正确认识时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2. 帮助孩子学会用钟表读取时间;3. 让孩子学会用时间单位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时间的概念和读取时间;难点: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时钟和秒表;2. 教学课件;3. 时间单位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时间的概念: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包括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等;3. 用钟表读取时间: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钟表的结构和读取时间的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取时间;4. 时间的计算:向学生介绍时间单位的概念,包括年、月、日、小时、分钟和秒,然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5. 时间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按时完成作业、准时到达学校等;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价值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时间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知识;2. 演示法:通过展示钟表和时间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用钟表读取时间和进行时间计算;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时间概念的掌握情况;2. 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应用情况,评价学生对时间的重视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对时间概念和读取时间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时间的应用情况和重视程度。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时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用钟表读取时间,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同时,学生应该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学案

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学案

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学案
一、复习回顾
口答:1.单价、数量、总价三者有什么关系?
2.(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
(3)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千米,可写作——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可写作——
2、自学53页例5,并列式计算。

3、阅读53页例5下面的话并思考:()叫路程、
()叫速度、()叫时间。

三、合作交流
1、这两题中已知: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是(),所用时间4小时、10分钟是()、所求出的结果表示()。

列式为(1)————(2)————,数量关系式是————
2、将例5(1)小题改编成求时间或者速度的应用题。

五、达标检测
1、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20千米/时,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2、网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去时速度只有40千米/时,回来时快多了,是()千米/时
(1)从县城到王庄有多远?(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完成书上练习九5、6、7题。

六、拓展练习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绍兴到上海265千米,从绍兴出发5小时能否到达上海?。

和时间赛跑导学案

和时间赛跑导学案

和时间赛跑导学案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每个人都在和时间赛跑,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时间都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难题。

本文将就时间管理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一、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时间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资源,一旦流逝就无法回头。

因此,正确认识时间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时间的浪费意味着机会的错失,意味着成就的减少。

只有充分认识到时间的珍贵,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二、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要想高效利用时间,首先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

可以根据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合理安排每一个时间段的任务和活动。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避免时间的浪费。

三、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是高效利用时间的关键。

养成早起的习惯,做好每天的计划安排,按时完成任务,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节奏,都是培养良好时间管理习惯的途径。

只有将时间管理作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做到高效利用时间。

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在学习和工作中,时间管理更是至关重要。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划分学习任务,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在工作中也要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及时调整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时间管理计划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或者计划外的事情,这时就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重新安排任务和活动,做到有备无患,保证时间的高效利用。

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时间的挑战,更好地和时间赛跑。

在时间管理这条赛道上,每个人都是不断努力的跑者。

通过合理的计划和坚定的执行,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时区和区时 学案

时区和区时 学案

第 一 章 行星地球 第 三 节 地球运动 (课时标题时区和区时)制作:温学莉 审核:杨芳一、 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是时区,什么是区时,区时具体怎样划分的。

2 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及相互换算方法。

3 什么是北京时间。

重点:区时换算的具体方法。

难点:题中告诉你某地的时间是多少,你如何确定这个时间是地方时还是区时或另外什么时间。

二、 学习对象1为了使用时间的方便,全球划分为▁▁▁▁▁▁个时区。

每一个时区▁ ▁▁▁▁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各地的通用时间,叫做本时区的▁▁▁▁▁,也叫做本时区的▁▁▁▁▁▁ 。

2 某一经线如果在它所属时区中央经线以东,则其地方时比区时▁▁;如果在中央经线以西,则地方时比区时▁▁▁。

但地方时和其区时差最大不会超过▁▁▁▁。

3零度经线是中时区(零时区)的中央经线,零时区的范围是▁▁▁▁▁▁▁▁,从零时区开始,向东依次是东时区,向西依次是西时区。

(经度数⊹15)的商,(四舍五入取整数)代表了此经度所属时区数;东经就是东几区,西经就是西几区。

4 从课本图1.20可以看出来,东、西12时区占应该时区的经度范围,▁▁▁经线的地方时是它们的共用区时,但是东12区的日期比西12区▁▁▁▁。

5北京时间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它是北京(116ºE )所在的▁▁▁▁区的区时,是▁▁▁▁经线的地方时。

6时区换算的方法: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区时换算很简单,求出时差是关键;时区同类大减小,时区东西两相加。

知东求西减时差,知西求东加时差;不够减加二四减,求出日期是昨天;加后时间超二四,减去二四是明天。

东时区就定为东,时区越大越在东;西时区就定为西,时区越大越在西。

※为了计算方便做的临时规定,东12区并不是地球上的最东点,西12区也不是最西点,东、西是相对的。

7 考题中告诉你某地时间的判断方法:(1)如果告诉“某地的当地时间”是多少,一般肯定是指区时。

(2)若是我国某地时间,没有其他条件或说明,一般是指北京时间。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学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学案

三年级数学单元名称: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在哪里班级:小组:姓名: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设计“班级趣味运动会”的时间规划表【情境感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促进脑力发展。

一年一度的体育美食节马上就要到了,数学老师和体育老师专门为大家设计了“班级趣味运动会”活动,趣味运动会上的项目丰富极了。

可是,要是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项目,要怎样规划时间呢?每个项目需要多少时间?1秒是多久?1分钟可以干什么?1小时是多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活动1:认识时、分、秒在规划运动项目的时间时,我们会用到时分秒,那1秒、1分钟、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看视频:感受1秒、1分钟、1小时的长短。

2.讲故事(1)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所见所闻,想一想1秒、1分钟、1小时可以干什么事情。

(2)小组内相互说一说你的故事,注意表达清晰完整。

3.你说我猜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个人说比赛项目,另一个人说合适的时间单位。

(例:小明:100米赛跑。

小红:用秒来计时)活动2:认识表盘和时间三千多年前,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晷”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

到了铜器时代,出现了“漏壶”;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元初又出现了“五轮沙漏”等,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准确性大大提高。

情境感知操作探究日晷圭表漏壶的时间。

圈一圈钟面上哪根针用来表示秒?与时针、分针相比较,秒针是什么样子的?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与时针、分针相比,秒针最,最。

活动3:探究时、分、秒的关系活动要求:1.正确区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2.认真观察视频,时针、分针、秒针都进行了怎样的变化?3.寻找时和分、分和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活动4:设计“班级趣味运动会”的时间规划表同学们,老师们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足够的运动器械,也选好了运动场地(东操场),咱们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这个运动会呢?快来设计一下吧!(08:50-09:30)项目1:1分钟跳绳项目2:60米赛跑项目3:两人三足(需两人合作)记录小组内同学选择的体育项目。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24时计时法 北京版 (7)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24时计时法 北京版 (7)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24时计时法北京版 (7)1. 学习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24时计时法的理论知识,了解其应用场景,并且学会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

2. 学习重点•了解24时计时法的理论知识;•学习如何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

3. 学习建议•在学习之前,请先复习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课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急于了解所有细节,先掌握基本概念;•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做相关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学习内容4.1 24时计时法的理论知识24时计时法是一种时间计算方法,最早源于古罗马时期。

在使用24时计时法时,将一天的时间分成24个小时,每个小时表示为从0点到23点,这样一来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时间计算。

例如,现在是下午3点25分,我们可以首先将时间转换为24时制,即15时25分,然后根据要求进行不同的计算。

4.2 24时计时法的应用场景24时计时法主要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

这些领域需要进行精确的时间计算,时差和时区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因此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是最为合适的。

4.3 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将时间转换为24时制;2.进行计算;3.将结果进行转换,输出时使用12时制或24时制。

这里以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例】如果现在是下午4点,那么8个小时以后是几点?首先将时间转换为24时制,下午4点应该表示为16时。

然后根据题目所求进行计算,即16时 + 8个小时 = 24时。

由于24时表示的是凌晨12点,因此我们需要将结果进行转换才能输出。

如果使用12时制,那么答案就是上午8点;如果使用24时制,那么答案就是第二天的凌晨0点。

5. 总结24时计时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时间计算方法,在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掌握了24时计时法的理论知识和使用方法,能够更为简便迅速地进行时间计算,提高工作效率。

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学生: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6岁左右。

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

时间:2周,每周4节课,每节课40分钟。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概念、认知和表述能力;2、掌握钟表的读时和说时方法;3、能用数字时间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间,如起床时间、上学时间、放学时间、吃饭时间、睡觉时间等;4、能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时间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内容。

1、认识时间(1)人们为什么要知道时间?(2)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需要知道时间?(3)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有24小时。

2、时间的表示方法(1)钟表的构成和指针指向。

(2)小时、分钟的表示方法。

(3)24小时制及其与12小时制的对比。

3、运用时间(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短语。

(2)认识家庭日程表。

(3)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了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在授课前,学生先通过预习内容的视频、图片等形式,获得知识的基础;而教师在课堂上则主要进行学生的思维启发和调整,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实际应用。

2、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自主探索、最终自我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

3、情境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用具体的、真实的、符合学生经验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促进知识的有效转移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本教学设计主要分为3个阶段。

一、引入环节(1课时)1、播放关于时间认知的小视频,让学生知道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

2、老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和梳理学生的时间使用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日常中常用的时间短语。

二、知识铺垫环节(5课时)1、通过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了解钟表的构成、指针的指向和基本读时方法,以及时分秒的概念。

2、教师带头展示读时和说时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人人皆可为国王》学案
一、注音:
装殓()蛆虫()分歧()蹩脚()愚蠢()无臭()膜拜()俨然()引吭高歌()东隅()二、解释词语:
装殓:
即或:
无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膜拜:
俨然:
引吭高歌:
唯我独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勾栏瓦肆:
分庭抗礼: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三、填空:
1、《时间》是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循序渐进的说理方法来进行谋篇布局的。

本文采用了的写法,加深了读者对不同生命形式及存在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是,原名,族,中国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等。

2、《人人皆可为国王》是一篇富有的散文,文章阐释了
的道理。

作者是,中国作家。

他的散文作品熠熠生辉,有着智性色彩。

本文就是这样的一篇理性散文。

具有之美、之美、之美。

四、课文理解:
《时间》
1、课文的话题是什么,作者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2、课文为什么要用“时间”为标题,而不用“生命的意义”为标题?
3、在“怎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问题上,“聪明人”和“愚蠢人”有什么不同?
4、作者认为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认识是有分歧的,“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

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5、第6段中说:“一切人的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这句话是否前后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

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寂寞”的?
《人人皆可为国王》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节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③到第④节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4.文章第⑤段指出,国王有哪些精神?
5.至此,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人人皆可为国王”是什么意思?.用“人人皆可为国王”做标题有什么好处?
6.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时间》、《人人皆可为国王》学案答案
一、注音:
膜拜mó俨然yǎn 引吭高歌háng 东隅yú
装殓liàn 无臭xiù分歧qí蹩脚bié
愚蠢chǔn
二、词语解释(见课文注释)
三、填空:
1、《时间》是一篇哲理散文,本文通过循序渐进的说理方法来进行谋篇布局的。

本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加深了读者对不同生命形式及存在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三、2、《人人皆可为国王》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文章阐释了不论是谁,不管在什么领域,只要付出,人人都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人人皆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国王的道理。

作者是梁衡,中国现代作家。

他的散文作品熠熠生辉,有着智性色彩。

本文就是这样的一篇理性散文。

具有理趣之美、表现之美、文字之美。

四、课文理解
《时间》答案:
1、话题是“时间”,作者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2、时间是生命的物质外壳,也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用时间为标题,易于引起读者从现象入手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3、“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

4、其原因在于“聪明人”不安于现状,他们“理解生活”乃是为了改选生活,进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愚蠢人”满足产于生活,宝刀不老现状,他们的生活只是简单地适应、习惯生活。

不安于现状的人因为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常常会举步维艰处境艰难,所以他们也就成了常用人眼中的“蠢家伙”;而安于现状满足于生活的人往往生活安逸而如意,故成了常人眼中的“聪明人”。

这种本质意义和世俗意义上的巨大正是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所致。

这样的阐述非常深刻,但未必为常人所接受,因为“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用常相反,安于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通过“聪明人”与“愚蠢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的比较,揭示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差异的原因。

5、不矛盾。

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是由时间限制的;而社会学意义的生命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不受时间限制的人生”才是作者所真正渴慕、所崇仰的人生。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是“人生苦短”的一种慨叹;从人生观这一角度来看,则表现出的是一种“知音难觅”的悲哀。

“人生苦短,知音难觅”酿成了清醒追求者内心那种难耐的寂寞。

《人人皆可为国王》答案
1.人人皆可成为国王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观点
“里”与“尺”;
“望远镜”与“显微镜”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可能占尽全部的风光
“国王”、“皇帝”与“村
夫”、“平民”
权大位显,亦有他的局限作用:论证观点
3.举例论证
举例观点
歌星、球星、作家、画家、学者、教授、幼儿园阿姨、小学教师、牧羊人每一个成功人都可以再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
北宋的柳永,清朝的林则徐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仍然可以反败为王。

编草的青年人玩三节棍的老人正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我们不必介意这王国的大,王位的长久。

第3节:结合现代社会多元化的特征,说明“成功者”都会在“不同”领域有“国王般”的拥戴。

(正面肯定)
第4节:辩证的看待“失败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进一步指出我们不必介意这王国的大小,王位的长久。

(反面肯定)
4. 国王的精神:有成就感、有自由度、有追随者
5.作者所说的“人人皆可为国王”,不是说拥有国王的生活,而是拥有国王的三种精神,从这个角度肯定了自己观点。

这一标题强调了中心论点,形象生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