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精选】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精选】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cm³)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³或g/cm³,(2)两者的关系:1g/cm³=1000kg/m³1kg/m³=1×103-g/cm³(3)水的密度:1×10³kg/m³或1g/cm³1毫升= 1cm³= 1×106-m³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1毫升= 1×103-升1升=103-m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word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word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知识点汇总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给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阳极)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色火焰气(阴极)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局部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3,V排取m3〕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本册教材包括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重要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单元一:运动和力1、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动力学:牛顿三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关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3、力的分类和性质:引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4、动力学问题:物体平衡状态及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二:压力和浮力1、压力:压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浮力:浮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密度、压强、黏度等,以及它们与压力和浮力的关系。

三、单元三:细胞与组织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构造、各种类型的细胞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

2、组织:组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生物体的构成:器官、系统等概念,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四、单元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植物的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的构造及其功能。

2、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吸收、运输和分配营养物质的过程。

3、植物的生长:生长素等激素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环境影响。

五、单元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人体构造:骨骼、肌肉、器官、系统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生理功能: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基本生理过程及其影响。

3、人体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种免疫反应的机制。

4、生殖与发育:人的生殖系统、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以及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六、单元六:环境与健康1、环境因素: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健康观念:健康的概念、标准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3、疾病预防: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安全常识:各种危险情况的应对方法,包括急救措施等。

八上科学书浙教版知识点

八上科学书浙教版知识点

八上科学书浙教版知识点
嘿,朋友!让我来给你讲讲八上科学书浙教版的知识点呀!
先说说第一章里的各种奇妙现象吧!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科学宝盒。

比如水的三态变化,哎呀呀,那水一会儿是液态可以流动,一会儿又能变成固态的冰,坚硬得很,这不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神奇嘛!冰受热又变成气态的水蒸气,飘在空中,多有意思!再说说光的直线传播,你想想,为啥我们能看到东西呀?不就是因为有光直直地照过来嘛,就好比我们走路要走直线才最快到达目的地一样呢!
然后呢,第二章的力与运动,那也是相当重要哟!力就像是一个小魔法师,能让物体动起来或者停下来。

比如说推桌子,你用了力桌子就乖乖地移动啦,这不是很有趣嘛!而且牛顿第一定律也超酷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就像你跑起来了想一下子停下来也没那么容易呢!
还有呀,第三章的声的世界,声音就像是小精灵在耳边跳跃。

我们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美妙的音乐,也有嘈杂的噪音,这多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呀!
哎呀,科学的世界真是太精彩啦!总之,八上科学书浙教版的知识点就像一个宝藏,等你去挖掘和发现呢!快来一起探索吧!。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引言欢迎来到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的精彩世界!在本单元中,我们将探索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知识点,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地球科学。

通过详细的学习,我们将逐步揭示这些学科的核心概念,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物学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将我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2、生物的分类与演化:生物可根据其分类学特征进行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生物的演化是指物种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新的特征和适应性。

3、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其中,细胞膜负责物质交换,细胞核负责遗传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4、人体生理学:本主题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相互关系。

我们将学习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原理。

三、物理学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时间、空间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普遍原理。

2、运动与力:我们将学习速度、加速度等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能量与波:能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而波则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我们将探讨能量转化、振动与波动、声波等知识点。

四、化学1、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将我们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联系在一起,帮助我们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我们将学习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合物和电解质等基本概念,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化学反应与化学能: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而化学能则是物质在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我们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的类型、能量转化以及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

五、地球科学1、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和磁场等组成,它的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地球水的主体是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2.5L的水,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供应。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在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可以通过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检验;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v=m / ρ)。

其中,ρ表示密度(千克/米或克/厘米),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米或厘米)。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千克/米,合1.0克/厘米。

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 1.0×10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实用)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实用)汇总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取kg/m³,V排取m³)液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 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 浮) ②F 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 浮) ③F 浮=G 悬浮 此时V 排=V 物 ④F 浮=G 漂浮 此时 V 排< V 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最新推荐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已整理)

最新推荐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已整理)

最新推荐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已整理)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存在于各种形态中。

海洋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而陆地淡水主要是冰川水,但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它们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水对生命至关重要,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而儿童身上4/5是水分。

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地循环流动。

小循环有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而大循环则是海陆间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有五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下渗(地下径流)。

这种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每年的3月22日被定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这可以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得出。

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的电解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的重要性质包括无色、无味、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等。

在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态浮在水面上,这是液水的异常现象。

第三节:水的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公式为m=ρ/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或克/厘米3,两者之间的关系为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浮G浮停在液体表面(ρ物ρ液③F浮G浮浮起(ρ物ρ液3、浮力的应用:1)测定物体密度;2)浮力可以使物体浮起,可以用于制造气球、潜水衣等;3)浮力还可以用于建造大型船只,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实用)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实用)汇总

第 1 章水和水的溶液第 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 咸水 ) ,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 陆地 -- 大气、海上内循环 : 海洋 --大气大循环 :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 陆地 -- 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 ( 蒸腾、升华 ) 、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 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 :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 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 平均每天需 2.5 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 , 儿童身上 4/5 是水分。

8、每年的 3月 22日为“ 世界水日”第 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阳极)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 2 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色火焰气(阴极)实验结论 : 水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 (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 。

说明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 水的分子式 :H 2O)。

第 3节水的浮力1、液体( 气体 ) 对浸入 ( 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 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 浮 =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 浮 = G 排液 =ρ液 gV 排液注意(1) 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 kg/m3, V 排取 m3)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 F 浮的大小。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及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及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及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

2.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运动的形式1.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行驶或直线往返运动。

2.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轨道运动。

三、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2.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

五、力和力的平衡1.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平衡: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些力相互平衡。

六、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七、压强和浮力1.压强: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与支持物所受压力的比值。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2.浮力: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向上的托力。

公式:浮力=重力-排开流体的重力。

八、光学与声学1.光学: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光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光速与光在介质中波长成正比,与介质折射率成反比。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如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如可测距离,可测宽度等。

光线是光线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光线是一种几何的抽象,在实际当中不可能得到一条光线。

光线要遵守光直线传播的光直线传播定律,可以简化为一条光线即可,常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上不存在)。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reg refraction)。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水的总量中,占比最大的是海水(ocean water),约占96.53%。

2.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3.水的循环分为小循环和大循环。

陆上内循环包括陆地-大气的循环,海上内循环包括海洋-大气的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包括五个环节:蒸发(包括蒸腾和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地表或地下径流。

4.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在于,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同时也使淡水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使得水资源得到再生。

5.水循环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

外因包括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内因则是水的三态变化。

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不均衡。

7.水与生命密切相关。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则有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结果表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的分子式为H2O,即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水的电解需要电极,其中正极(阳极)产生氧气,负极(阴极)产生氢气。

氧气体积是负极氢气体积的2倍,而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则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和气体对于浸入其中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和形状无关,但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会下沉;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会上浮;如果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会悬浮。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由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8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总复习

8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总复习

科学知识点总结:1.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一套有条理的步骤,用来观察、思考和解答问题。

它的主要步骤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通过对物体、现象或过程进行操作和观察,以验证假设或解决问题。

实验应该设计得合理、可重复,并收集详细的数据。

3.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颗粒,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4.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5.常见的化学反应: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反应和置换反应。

6.能量转化: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化和发光的原因。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在封闭系统内不会凭空生成或消失,只会转化为其他形式。

7.热传导和热辐射: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

热传导需要有物质的存在,而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8.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等。

机械运动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是推动物体运动的原因。

9.声音和光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影响,光的传播速度最快。

10.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压是电荷的驱动力。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由欧姆定律描述,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商。

11.磁力和电磁感应:磁力是磁场对运动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电磁感应是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流。

电磁感应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发电机和变压器等设备。

12.天体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并且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亮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

总结:以上是8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cm³)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³ 或g/cm³,(2)两者的关系:1g/cm³=1000kg/m³1kg/m³=1×103-g/cm³(3)水的密度:1×10³kg/m³或1g/cm³(4)单位转化:1毫升= 1cm³= 1×106-m³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1×103-升1升=103-m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²,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液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版,超实用).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版,超实用).docx

第 1 章水和水的溶液第 1节 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 咸水 ) ,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 陆地 --大循环 :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海上内循环-- 陆地 -- 大气: 海洋 --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 5个环节:①蒸发 ( 蒸腾、升华 ) 、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 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 :外因 :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 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 平均每天需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 , 儿童身上 4/5, 使是水分。

8、每年的 3月 22日为“ 世界水日 ”第 2节 水的组成水的电解电极 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 论正极1/2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 阳极 )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 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 产生淡蓝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 阴极 ) 色火焰气实验结论 : 水 通直流电 氢气 +氧气 ( 水的电解是 化学变化 ) 。

说明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 水的分子式 :H 2O )。

第 3节 水的浮力1、液体 ( 气体 ) 对浸入 ( 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 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 F 浮 =G ;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 浮 = G 排液 =ρ液 gV 排液注意(1) 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3,V 排取 m3)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 F 浮的大小。

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八年级是初中重要的一个学段,同时也是初中阶段学科知识的一个集中期。

在科学学科中,同学们需要掌握并掌握重点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阐述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

一、物理1.力的计算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一个向量量值,单位是牛。

当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力的合成需要进行计算。

2.物质的热性质物质的热性质指的是其在与热量接触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其中热传导、热膨胀、比热、相变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热性质。

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等特性。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4.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的基础,需要了解光线入射、反射角度等原理,以及光在经过不同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二、化学1.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需要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所组成的,并且不同物质的组成有一定的区别。

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需要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并掌握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3.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的重点内容,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知识点。

4.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了解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条件。

三、生物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中的基本单位,需要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细胞分裂等内容。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等内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

3.人类生殖和发育人类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需要了解人类的生殖生理、生殖器官、人类胚胎和胎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4.基因遗传和进化基因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点内容,需要掌握基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因,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实用)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实用)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实用)汇总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通直流电氢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5、浮沉条件的应用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34、常用的溶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第5节物质的溶解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氢氧化钙、气体除外)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在其温度下,若其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若其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如果溶液中有少量不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如果加少量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5、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4)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6、室温(20℃)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硝酸铵,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7、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注: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A%=m 溶质/m 溶液×100%= m 溶质/(m 溶质+m 溶剂)×100% m 溶液=m 溶质/ A% m 溶质= m 溶液·A%(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前后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6节 物质的分离1、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是晶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溶液较小);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注:通常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小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4、水的净化A 、沉淀法: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

由于明矾或活性炭能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并慢慢沉到水底,因此,明矾、活性炭常用作凝聚剂。

B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 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上端。

注: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C 、蒸馏:把水加热,至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这种净化水的方法称为蒸馏法,这样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6、沉淀、过滤及蒸发的比较: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1、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分布不均(时间和空间)。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水污染严重;水的重复利用率低;森林破坏严重。

2、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缺乏,北方尤其明显。

3、节水标志的意义,其标志中: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接起一滴水,节水与接水谐音,寓意节约每一滴用水。

手是字母J 和S 的变形,寓意节水,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第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4、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水的回收利用及防止水的污染。

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1节 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 、没有天气变化;B 、没有声音;C 、易受陨石侵袭;D 、昼夜温差很大; E :地球上无生命。

3、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5、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A、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B、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C、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第2节气温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2、天气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

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A.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B.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C.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5、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3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

3、流速大,压强小(气体/液体)。

4、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5m高水) 1mmHg=133Pa5、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6、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在同一海拔高度,同一地方,晴天时气压高;阴雨天时气压低。

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减小第4节风和降水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风是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的流动。

2、风的基本要素:风速和风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8种风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单位:米/秒,千米/时,通常用风级(0~12级)表示。

3、降水的条件:A.相对湿度达到100%;B.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C.空气中的有微小的灰尘颗粒(凝结核),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4、科学上用降雨量来表示降水的大小。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测量工具:雨量筒。

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

5、24小时降水量等级划分:6、人工降水的方式:A.降温,打干冰;B.凝结核,打碘化银。

第5节天气预报1、天气图:它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等压线:天气图上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2、天气系统:A.高压系统: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天气:晴朗干燥;低压系统: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天气:阴雨天气;B.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

冷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

天气: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

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

天气:降雨,气温升高。

C.台风:低压气旋(强低压系统),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3、移动:锋面—向图上三角或半圆凸所指方向;气压—在我国,大部分逐渐向东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