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ppt
合集下载
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2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病房设置要求:
• 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和二 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可设置独立的新生儿病房
• 新生儿每张床位面积不少于3㎡,床间距不少于1 ㎡.新生儿监护室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的2倍。
•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 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 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整理课件
2
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008年9月,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新生 儿医院感染事件9例,8例死亡
事故原因:
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视不够,内部管理 松懈,诊疗规范、感染控制等工作制度执行不力,医 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反应迟缓。事故发生 后,也未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报告,迟报,瞒报, 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整理课件
3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清洁用品的消毒:
• 清洗方法: 手工:清洗、消毒、冲洗、干燥备用。 机械:按照使用说明。
• 注意事项: 清洗消毒后应当干燥保存。 应区分使用。
整理课件
3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器械、器具要求:
• 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 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 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无叠加床。
•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 换清洗消毒。
整理课件
35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呼吸机:
• 常见的感染源有吸引器、吸引用容器、气管内导 管、喉镜、加湿气器等。
• 应注意每周1~2次更换呼吸机管道并消毒,尽量 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消毒后的管道有效期7d。
• 每天更换加湿器内蒸馏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PPT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感染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80%
制定数据收集标准
统一数据收集的标准和格式,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00%
定期收集数据
按照规定的频次和时间,定期收 集感染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及 时性和完整性。
80%
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找出感染发生的原因、规律和趋 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 供依据。
02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病房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
病房内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细菌、病毒 等微生物滋生,对新生儿的健康构成威胁。
医疗设备消毒不严格
新生儿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如暖箱、呼吸机等消毒不 严格,可能成为细菌传播的途径。
感染风险评估与预警
建立感染风险评估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 理的感染风险评估体系,明确 各类感染的风险因素和评估标 准。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对新生儿病房的感染风险 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风险因素。
建立预警机制
根据评估结果,建立预警机制 ,对高风险区域或事件进行及 时预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 控。
0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预防制度建设
制定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 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建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报告和反馈机制,确保感 染病例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定期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进行评 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
医护人员培训与考核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国内的概念
❖ 对于新生儿的某些感染,难以明确感染部位时即可诊断为新生儿感 染
具有以下临床症状或体征中的2项及以上:
1、体温不升或发热,氧合指数下降;
2、精神反应欠佳,面色苍白或灰暗;
3、进奶量减少,胃潴留、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四
肢肌张力下降;
4、频繁呼吸暂停;
5、体重不增;
6、黄疸加重或退而复现。
精选
20
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A、暖箱消毒(强调)
❖ 暖箱污染原因: 通过医务人员手带入; 暖箱内空气的含菌量与物体表面污染程度有关; 暖箱储水槽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 暖箱常见菌: 物体表面:除枯草杆菌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克 雷伯菌、草绿色链球菌多见。 暖箱湿化液:以嗜麦芽假单胞菌、类白喉杆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多见。
❖ 暖箱的消毒:日常消毒 终末消毒
精选
21
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暖箱消毒(日常消毒)
❖ 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有污染随时擦拭; ❖ 医务人员每在一个暖箱操作前后均要手消毒; ❖ 减少暖箱内物品,进入暖箱内物品必须消毒; ❖ 储水槽每日消毒,24h更换无菌蒸馏水。
精选
22
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四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监测完整版课件38监测对象住进新生儿科的所有新生儿住进新生儿科的所有新生儿入新生儿科超过48小时发生的感染转出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确定的感染入新生儿科超过48小时发生的感染转出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确定的感染四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监测完整版课件39四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监测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微生物学监测物体表面的监测医护人员手的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消毒及灭菌物品的监测完整版课件40消毒方法与监测每月对室内空气进行细菌学监测有登记细菌数4cfu15min
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PPT课件
危害程度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同时, 医院感染还会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02 消毒灭菌技术与操作规范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高压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利用高压蒸汽的穿透力和高温作用,使微 生物蛋白质变性凝固而死亡。此方法灭菌 效果可靠,应用广泛。
06 培训教育与宣传普及工作
医护人员培训教育内容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包括医院感染的定义、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以及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基本 技能的培训。
新生儿疾病诊疗与护理知识培训
针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疗与护理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识别和应对能 力。
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培训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 验教训,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术 交流和研讨会,拓宽视野 和思路。
鼓励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 作,探索更加有效的感染 控制方法。
THANKS
02
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应立即停
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及时上报和处理
03 。05 环境卫生ຫໍສະໝຸດ 理与监测评估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01
02
03
04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确保新生儿病房环境整洁、干 燥、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关注,共同制定 和执行防控措施。
07
总结:构建安全、健康、和谐 新生儿科环境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成功制定并实施了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与流程。 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了患儿安全。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同时, 医院感染还会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02 消毒灭菌技术与操作规范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高压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利用高压蒸汽的穿透力和高温作用,使微 生物蛋白质变性凝固而死亡。此方法灭菌 效果可靠,应用广泛。
06 培训教育与宣传普及工作
医护人员培训教育内容
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包括医院感染的定义、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以及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基本 技能的培训。
新生儿疾病诊疗与护理知识培训
针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疗与护理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疾病的识别和应对能 力。
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培训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 验教训,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术 交流和研讨会,拓宽视野 和思路。
鼓励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 作,探索更加有效的感染 控制方法。
THANKS
02
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应立即停
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及时上报和处理
03 。05 环境卫生ຫໍສະໝຸດ 理与监测评估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01
02
03
04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确保新生儿病房环境整洁、干 燥、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关注,共同制定 和执行防控措施。
07
总结:构建安全、健康、和谐 新生儿科环境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
成功制定并实施了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与流程。 有效降低了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了患儿安全。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抗菌药物与 激素的应用 因素
环境因素
3
2019
-
(一)新生儿自身因素
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 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擦伤而 致皮肤细菌感染,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你 下,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来自于母体, 自身合成的很少基本测不出。抵抗力低,易于 感染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2019
-
内容提要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院感管理要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2
2019
-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侵入性操作 因素
新生儿自身 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高危 因素
住院时间
13
2019
-
四、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一、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医院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即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 院感监控小组,明确职责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如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的监 测与工作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探视制度等等
8
2019
-
(六)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面积较小,床位多,病人的 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等,也增加了新生儿院 内感染的机会 病室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如新生儿 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 秤、操作台(配奶台)、沐浴盆等,是造成交 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共用眼药、粉扑等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0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01
负责全面监督、指导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设立专职感染控制人员
02
负责具体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监测感染情况,及时报告并
处理。
明确各级医护人员职责
03
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了解自己的职责,并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工
作。
制度建设与完善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
01
02
03
医疗器械清洗
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 及时、彻底的清洗,去除 附着在器械表面的有机物 、无机物和微生物。
消毒灭菌处理
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应进行 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确 保器械达到无菌状态,保 障新生儿的安全。
医疗器械存储
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 存放在干燥、清洁、通风 良好的地方,避免再次污 染。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
汇报人:xxx
2024-03-17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现状分析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机
制
目录
Contents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改进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应急处置预案
制定 • 总结与展望
管理目标与原则
管理目标
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手段,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病房 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感染率,保障新生儿健康和安全。
管理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 制、全方位管理的管理策略,确保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 落实。同时,要依法依规开展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患双方 的合法权益。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侵入性操作
01
气管插管、吸痰、留置胃管、动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坏
了皮肤黏膜屏障,增加了感染机会。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
02
医疗器械如呼吸机、温箱、监护仪等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交
叉感染。
医务人员手卫生不规范
03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手卫生不规范可
能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环境因素及消毒隔离问题
0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患儿自身因素
免疫系统未成熟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 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
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
营养不良或基础疾病
部分新生儿存在营养不良或基础疾病 ,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增加了感 染的风险。
新生儿皮肤薄嫩,黏膜屏障功能不完 善,易受损伤和感染。
诊疗操作相关因素
宣传资料编制和发放
编制宣传手册、海报等资料
结合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特点,编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 传资料。
在医院内醒目位置张贴海报
将宣传海报张贴在医院走廊、候诊区等醒目位置,方便患者和家属 了解相关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发放宣传手册
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和家属发放宣传手册,提高他们对新生儿科 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度。
提高家长参与度和认知度
1 2
开展家长课堂或座谈会
定期组织家长课堂或座谈会,向家长讲解新生儿 科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鼓励家长参与清洁消毒工作
指导家长正确进行手卫生和新生儿用品的清洁消 毒,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3
建立家长沟通渠道
建立有效的家长沟通渠道,及时解答家长疑问, 增强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05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督和指导。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策略推广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根据新生儿科常见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 南。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讲座、宣传册等方式,向医护人员和家长普及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的重要性。
实施抗菌药物使用监控
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控小组,定期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 估和监督。
05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 管理
消毒灭菌
医疗设备和用品应严格进行消毒灭菌 处理,如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化学 消毒剂等方法。同时应监测消毒灭菌 效果,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垃圾处理
新生儿科应设置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 区域,并按照医疗垃圾分类标准进行 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03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手卫生设施配置及使用方法培训
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如洗手池、手消毒剂等,并确保
。
开展了感染监测和数据分析工 作,及时发现了感染趋势和潜
在风险。
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医务人 员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
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和目标
进一步完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 力度。
加强与其他科室和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共同推进医院感 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推广使用先进的感染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的准确 性和时效性。
毒方法。
灭菌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建立
01
灭菌设备需专人负责, 定期进行操作培训,确 保正确使用。
02
设备使用前需检查其性 能状况,如有问题及时 维修或更换。
03
设备使用后需进行清洁 和保养,以延长使用寿 命。
04
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保 养档案,记录设备使用 情况和维护保养情况。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
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通常由接触传播 引起,具有起病急、症状不典型 、易感人群多等特点。
感染途径与类型
感染途径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空气飞 沫等。
感染类型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包括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短期影响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能导致发热、肺炎、腹泻等症状,影响生 长发育和健康。
制度内容
包括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 规定。
加强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系
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
评估机制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感染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和管 理措施。
提高医疗水平
诊疗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生儿疾 病的诊疗水平,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 的感染风险。
对接触新生儿的医疗设备、仪 器、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空气消 毒,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对新生儿的脐带、皮肤等易感 染部位进行消毒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 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 指示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和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营养需求,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如静脉注射营养液等 。
手术治疗
引流术
对于脓肿等感染病灶,可采用引 流术进行治疗,以排出脓液或坏
死组织。
清创术
对于伤口感染等病灶,可采用清创 术进行治疗,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异 物。
其他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 手术治疗,如器官切除、修复等。
新生儿医院感染通常由接触传播 引起,具有起病急、症状不典型 、易感人群多等特点。
感染途径与类型
感染途径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空气飞 沫等。
感染类型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包括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短期影响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能导致发热、肺炎、腹泻等症状,影响生 长发育和健康。
制度内容
包括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 规定。
加强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系
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
评估机制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感染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和管 理措施。
提高医疗水平
诊疗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生儿疾 病的诊疗水平,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 的感染风险。
对接触新生儿的医疗设备、仪 器、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空气消 毒,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对新生儿的脐带、皮肤等易感 染部位进行消毒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 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 指示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和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营养需求,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如静脉注射营养液等 。
手术治疗
引流术
对于脓肿等感染病灶,可采用引 流术进行治疗,以排出脓液或坏
死组织。
清创术
对于伤口感染等病灶,可采用清创 术进行治疗,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异 物。
其他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 手术治疗,如器官切除、修复等。
新生儿院感培训 ppt课件
35
医院感染暴发上报
• 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 由于医院感染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 短期内发生临床症状相似并怀疑有共同感 染源,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2 例以上医院感染 • 发生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36
暴发调查前期步骤
• 确认暴发 • 预调查 • 根据事件危害程度果断采取措施:消毒、 隔离、手卫生等 • 确诊 • 验证暴发
手
157
43(27.4)
物表
338
58(17.2)
配置好的营养液 消毒过的奶嘴
30 14
9(30.0) 1
6
7
微生物能在环境表面存活多久
• 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在纤维织物和塑料表面多达90 天 • MRSA暴发菌株9周以上 • 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大肠杆 菌)在纤维织物和塑料表面多达60天 • VRE在工作台面上达58天 • 流感病毒在无孔表面48小时
卫生部.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2009
28
锐不 器正 确 的 处 置 使 用 后 的
2018/11/20
• • 回 套 针 帽
29 29
职业防护
30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 轻挤血液 • 流动水大量冲洗 • 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局部(轻揉)
2018/11/20 31 31
发生黏膜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David J.Waber et al.ICHE.2013
9
听诊器是医务人员手的延伸
• 评估:在对病人的单一体检后,医生的手和听诊器的污染 水平 • 听诊器是在一天的工作中被频繁使用,直接和病人的皮肤 接触,可能在之前的体检过程中隐藏了数千种细菌,是潜 在的重要传播媒介。 • 结果
医院感染暴发上报
• 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 由于医院感染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 短期内发生临床症状相似并怀疑有共同感 染源,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2 例以上医院感染 • 发生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36
暴发调查前期步骤
• 确认暴发 • 预调查 • 根据事件危害程度果断采取措施:消毒、 隔离、手卫生等 • 确诊 • 验证暴发
手
157
43(27.4)
物表
338
58(17.2)
配置好的营养液 消毒过的奶嘴
30 14
9(30.0) 1
6
7
微生物能在环境表面存活多久
• 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在纤维织物和塑料表面多达90 天 • MRSA暴发菌株9周以上 • 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大肠杆 菌)在纤维织物和塑料表面多达60天 • VRE在工作台面上达58天 • 流感病毒在无孔表面48小时
卫生部.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2009
28
锐不 器正 确 的 处 置 使 用 后 的
2018/11/20
• • 回 套 针 帽
29 29
职业防护
30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 轻挤血液 • 流动水大量冲洗 • 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局部(轻揉)
2018/11/20 31 31
发生黏膜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David J.Waber et al.ICHE.2013
9
听诊器是医务人员手的延伸
• 评估:在对病人的单一体检后,医生的手和听诊器的污染 水平 • 听诊器是在一天的工作中被频繁使用,直接和病人的皮肤 接触,可能在之前的体检过程中隐藏了数千种细菌,是潜 在的重要传播媒介。 • 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医务人员患有腹泻、呼吸道感染、皮肤有疖肿或破溃时 ,治愈前不得接触患儿。 • 6.母亲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时不得接触或母乳喂养新生儿 ; • 7.限制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探视者不得有急性感 染性疾病,接触新生儿之前医务人员应指导探视者做好手 卫生; • 8.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疾病状况,一旦 发现特殊感染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 医院感染管理科 • 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二)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 • • • 一、人员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须穿清洁的工作服,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 更换; 2.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 条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护理人员固定、诊疗用 品专用,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应加穿隔离衣,脱掉隔 离衣以后方可接触其它患儿;
2、必须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备。
3、无陪病房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90公分 。 4、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6℃,相对湿度为55-65%。 5· 有陪护病房应一患一房,且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一)环境管理
5、门、门把手、窗台、墙、桌椅、台面清水擦净,消毒液擦 抹,每日1次;如有污染,随时擦洗。物表非致病性细菌
(二)感染的主要部位 :
皮肤软组织 胃肠道 呼吸道
口腔
眼
(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链珠菌、产碱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等,主要均为条 件致病菌。
四、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则
(一)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七、感染暴发流行处置及控制措施 • (一)科室发现感染流行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和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 (二)立即对病人分区隔离,已感染患儿安置隔离室、新 收患儿安置在一病区,与已暴露患儿分开安置,诊疗用品 分开配置,一切诊疗、护理操作均按隔离要求执行,认真 落实洗手制度。存在严重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受 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 (三)积极配合医开展流行调查。 • (四)采样后,组织对室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床单 位、医疗用品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 (五)密切监测发病情况,如有新发病例及时报告。
六、隔离室消毒管理制度 • (一)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根据隔离要求需要佩戴帽 子、口罩、手套、隔离衣。一切诊疗、护理操作均按隔 离要求。 • (二)室内一切物品、器具必须专用,单独消毒灭菌, 如奶具、听诊器、体温表、输液盘、治疗车等。 • (三)需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物品,应单独用一容器盛装 运送,不能于其他物品相混。 • (四)用过的被服、衣物和产生废物均放入黄色隔离袋 内,出隔离室再套一黄色袋,用双层袋包扎,并署名传 染,分别送洗衣房、垃圾站处理。 • (五)隔离的新生儿离室后,应对室内所用物品、器械 、新生儿床、地面、空气等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五、新生儿沐浴区消毒管理制度
• • • • • • • • • • (一)患者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二)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配戴首饰、 手表等物品; (三)每日沐浴前、沐浴后沐浴区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 (四)沐浴区温度应保持在26~28℃,水温在38~40℃。 (五)新生儿淋浴用具每人一套,衣服、被服、浴巾、毛巾使用前应高压灭菌 ,并放专用柜内保管。 (六)使用中碘酒、酒精、石腊油等盛装瓶每周更换消毒。 (七)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早产儿、非感染性 疾病患儿沐浴,最后为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沐浴方法遵照《新生儿沐浴流程 》执行。 (八)保持洗婴台整洁,洗婴后立即清理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 毒。洗婴池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彻底刷洗。消毒后不可再在水池内清 洗其他用物。 (九)电子称每天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十)尿布和衣物用后不要随意抛在地上,以免污染地面,应分类集中于污衣 袋和污物袋内。
(三)定期监测,保证实施
• 定期监测项目:
空气、物体表面、手消毒、哺乳用具、湿化瓶等
• 监测时间: 每月一次 根据监测结果, 制定整改措施
五、院感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环境管理
1、病房分区: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内设新生儿病室、重症监护室
(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域划分明确, 严格管理。
• 二、环境和物品管理制度 • (一)空气: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天上、下午开窗通 风各1次,每次30分钟。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 器。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5% 。 • (二)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迹、霉斑; 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 (三)地面:包括治疗室、储藏室、病房、走廊、卫生间 、污物间等,每天1次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污染 时随时擦拭。 • (四)医疗器械: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 射泵、听诊器、血压计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 如仪器按钮、操作面板,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
屏障功能
补体系统
血浆补体水平低,调理 素活性低
皮肤粘膜薄 脐残端未完全闭合 呼吸道纤毛运动差 胃酸、胆酸少 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
细胞吞噬系统
单核/巨噬细胞、中性 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 吞噬能力低下
特异性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低、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
→感染(尤其革兰阴性杆菌)
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五)诊疗物品:包括治疗台、治疗车、药品柜、病历夹 、床栏杆、床头柜、电话、门把手等,每天1次使用 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雾化吸入器、呼吸面罩、 氧气管、体温表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 (六)床单元:患儿因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以后 ,应及时对床单元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 (七)办公用品,包括电话听筒和按键、电脑键盘、鼠标 等,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 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培训 ,加强岗前培训 ,增强 严格消毒灭菌观念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自律个人行为 , 依法行医 ,加强医院感染与医德关系教育。
(三)定期监测,保证实施
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 室之一 ,定期常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可及 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发生。
• 生活起居用品管理制度 • (一)奶瓶、奶嘴做到一人一瓶一嘴,使用后清水冲洗干 净,集中送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后干燥贮存,24小时更换 ; • (二)新生儿使用布类,如毛巾、衣物、垫口巾等,一用 一换,清洗晾干后送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备用; • (三)床上用品,如枕套、床单、被套等,每周更换一次 ,污染时随时更换; • (四)新生儿温箱、蓝光箱等,每日或一用一清水擦拭清 洁;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 终末消毒。按《婴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
四、配奶区消毒管理制度
• • • • • • • • • • • • • •
•
(一)工作人员管理 1.配奶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患者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不得参与配奶工 作。 2.配奶工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奶前应洗手,佩戴口罩、帽子。 (二)配奶用品管理 奶粉应保存于清洁干燥处,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注明启用时间,密闭存放;开启后保 存时间根据说明书配制。 取用奶粉的勺子应干燥存放,不得存放在奶粉中。 配奶必须使用温开水进行配制。 奶具使用后,清水冲洗干净,集中送消毒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后干燥贮存,保存时间不应 超过24小时,没用使用完的应重新清洗消毒;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用奶具优先选择 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盛放奶具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洗消毒。 开水瓶每周彻底清洁去垢一次。 (三)配奶区环境管理 1.应保持空气清新、干燥,地面、墙面、天花板等清洁无尘。 2.每次配奶开始前及结束后,应清洁配奶操作台。 3.清洁拖把、抹布专室专用,配奶台抹布固定专用,每天更换消毒。
总数≦5cfu/cm2。
6、婴儿床、暖箱、蓝光箱、辐射台每日清洁,如有污染,随 时擦洗;用毕终末消毒,清洁保存备用。 7、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或消 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听诊器、雾化器每个患儿 专用一个,患儿出院消毒后备用。
(一)环境管理
8、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Ⅱ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空气消毒
→功能均不成熟
早产儿 上述功能更差
三、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概况
(一)易感因素:
①患儿自身因素:低体重、小胎龄、 Apgar评分低。 ② 环境因素:病房拥挤,置暖箱。 ③应用侵袭性操作。 ④住院时间长。 ⑤母乳喂养率低。 ⑥应用抗生素、激素。
• (八)基本原则: • 清洁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必须分区使用、清洁、消毒、晾干、 保存,最好以不同颜色区分,清洁区为蓝色,污染区为红色; • 物体表面清洁时抹布应一桌一抹一更换,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洁方 式;拖布一次擦拭面积不得超过20m2,或者一病房一拖布; • 清洁用具使用后先使用清洁剂清洗干净,再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 浸泡消毒10分钟以上,再使用清浩流动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 当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洗即可;当有血液或体 液污染时,应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当多重耐药菌流行 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 • 消毒时应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 、分泌物等,应清理污物,再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10 分钟以上,再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 每日清洁消毒应有序进行,从清洁区开始,再到污染区; • 使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一定时间后应尽快使用 清水擦拭,避免对物品产生腐蚀; • 清洁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剂对健康造成 的危害。 • 医务人员应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丢弃废物于盛装容器内,病室和各工 作间废物每天清理二次,垃圾袋满3/4时随时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