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小学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店铺今天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汇总】。

小学六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相关知识点汇总

小学六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相关知识点汇总

小学六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相关知识点汇总1、加法运算定律⑴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⑵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2、乘法运算定律⑴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⑷乘法分配律扩展:两个数的差与一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即(a-b) ×c=a×c-b×c3、减法运算定律⑴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⑵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即a-b-c=a-c-b。

4、除法运算定律⑴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集,即a÷b÷c=a ÷(b×c)。

⑵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即a÷b÷c=a÷c÷b。

5、其它a-b+c=a+c-ba-b+c=a+(b-c)a÷b×c=a×c÷ba÷b×c=a÷(b÷c)6、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这个事儿。

先说说加法交换律吧,就像你左手拿着3 个苹果,右手拿着5 个苹果,那交换一下,左手 5 个苹果,右手 3 个苹果,总数还是 8 个苹果呀!例子
就是 2+3=3+2,是不是很简单易懂呀!加法结合律呢,就好像你要把一堆积木搭起来,先把一部分搭好,再把另一部分加上去,顺序不一样,但搭成的房子是一样稳固的哟!比如(2+3)+4=2+(3+4)。

乘法交换律呢,哎呀,这就好比你和朋友换礼物,你给他一个玩具车,他给你一个布娃娃,东西换了,但价值是一样的呀!像3×5=5×3 就是这样。

乘法结合律呀,就像你要去完成一个任务,先做第一步再做第二步和先做第二步再做第一步,最后都是能完成任务的嘛!例如(2×3)×4=2×(3×4)。

还有乘法分配律呢,这就如同妈妈分糖果给你和弟弟,妈妈先把糖果总数乘以 2,再分别分给你们俩,和妈妈先分别给你们俩一些,然后把给你俩的加起来是一样的道理呀!比如3×(2+4)=3×2+3×4。

哇塞,这些运算定律是不是超有趣的呀!它们就像我们数学世界里的小精灵,让计算变得轻松有趣。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用到它们呢,比如买东西算账的时候呀,你就能快速算出要花多少钱啦!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它们可是我们学好数学的得力小助手呢!可别小瞧了它们,它们用处大着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运算定律简单又好用,学会它们,数学不再难!。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知识点

第三章运算定律一、加法运算定律:1a+b = b+a2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 = 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3a--b-c = 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a×b = b×a2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 = 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 78×(125×8)3(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a-b)×c= a×c+b×c = a×c-b×c②类型二: a×c+b×c a×c-b×c=(a+b)×c =(a-b)×c③类型三: a×99+a a×b-a= a×(99+1) = a×(b-1)④类型四: a×99 a×102= a×(100-1) = a×(100+2)= a×100-a×1 = a×100+a×2三、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4.连乘的简便计算: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 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5.连除的简便计算: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运算定律》知识点

《运算定律》知识点

《运算定律》知识点一、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表示:a+b=b+a(2)加法交换律中变化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两个加数及它们的和。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律。

字母表示:(a+b)+c=a+(b+c)3、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计算几个数连加的算式时,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4、.连减的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

字母表示: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字母表示:a×b=b×a(2)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字母表示:a×(b+c)=a×b+a×c 或者(a+b)×c=a×c+b×c三、乘法及除法的简便运算1、同一道乘法算式的不同简算方法计算某些特殊的乘法算式时,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的积,再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来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连除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被除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a÷b÷c=a÷(b×c)(b≠0. c≠0)(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这两个因数。

a÷(b×c)=a÷b÷c (b≠0. c≠0)。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在数学中,运算定律是指适用于特定运算的基本规则,它们帮助我们进行数学运算,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运算定律,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第三单元的运算定律进行总结。

一、加法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包括结合律、交换律和零元素定律。

1. 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结合律规定:(a + b) + c = a+ (b + c)。

换言之,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

2. 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交换律规定:a + b = b + a。

换言之,加法运算可以改变加数的位置而不改变结果。

3. 零元素定律:对于任意数a,存在一个数0,满足a + 0 = 0 + a = a。

0被称为加法的零元素,任何数与0相加的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

二、乘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包括结合律、交换律和单位元素定律。

1. 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结合律规定:(a * b) * c = a* (b * c)。

换言之,乘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顺序进行。

2. 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交换律规定:a * b = b * a。

换言之,乘法运算可以改变因数的位置而不改变结果。

3. 单位元素定律:对于任意数a,存在一个数1,满足a * 1 = 1 * a= a。

1被称为乘法的单位元素,任何数与1相乘的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

三、分配律分配律是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

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分配律规定:a * (b + c) = a * b + a * c。

换言之,乘法可以先分别与两个加数进行运算,然后将结果相加。

四、逆元素逆元素是指对于任意数a,存在一个数-b,满足a + (-a) = (-a) + a = 0。

其中-b被称为a的逆元素,它与a相加的结果为0。

五、幂运算定律幂运算定律适用于乘法和指数运算。

1. 乘法法则:对于任意数a和b,以及任意整数n,有(a * b)^n =a^n * b^n。

(完整)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运算定律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知识归纳运算顺序: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再算大括号里的;然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乘除可以交换顺序,加减可以交换顺序。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2.加法结合律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c b a c b a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3.减法的性质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103=100+3,1006=1000+6,…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97=100-3,998=1000-2,…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2.乘法结合律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重点: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小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小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即加法运算中,加数的位置不同,结果不变。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即加法运算中,加数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运算,结果不变。

3.零的作用定律:a+0=a。

即任何数与0相加,结果仍为原来的数。

二、减法运算定律1.减法的性质:a-b=a+(-b)。

即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2.减法的退位借位法则:当被减数的其中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时,应向高位借1,被减数的该位加上10。

3.减法的补数定律:a-b=a+(10-b)。

即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同时减法中的减数改为它的补数。

三、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即乘法中,因子的位置可以交换,结果不变。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即乘法中,因子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运算,结果不变。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即乘法可以分配到加法上。

四、除法运算定律1.除法的性质:a÷b=a×(1/b)。

即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除数改为它的倒数。

2.除法的整除性规则: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约数是一样的。

五、乘方运算定律1.乘方的基本性质:a^m×a^n=a^(m+n)。

即相同底数的乘方,指数相加。

2.乘方的性质:(a^m)^n=a^(m×n)。

即幂的幂,指数乘法。

3.乘方的分配律:(a×b)^n=a^n×b^n。

即乘方可以分配到乘法上。

六、数的整除性定律1.偶数的性质:如果一个数是偶数,那它可以被2整除,即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

2.奇数的性质:如果一个数是奇数,那它不能被2整除,即不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奇数。

3.3的整除性规则:如果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这个数也能被3整除。

四年级7个运算定律的知识点

四年级7个运算定律的知识点

四年级7个运算定律的知识点1. 加法交换律:就像你换座位一样,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比如 3 + 5 和 5 + 3,结果都是 8,不管谁在前谁在后,加起来的总数不会变。

2. 加法结合律:这就好比你和小伙伴们手拉手,先拉哪两个再拉另一个都没关系。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比如说(2 + 3)+ 4 和 2 +(3 + 4),都等于 9。

3. 乘法交换律:跟加法交换律差不多,乘法里两个数相乘,换换位置,积不变。

比如 2×3 和 3×2,积都是 6。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时,不管是先让前两个数相乘,还是先让后两个数相乘,最后的乘积都一样。

就像你穿衣服,先穿外套再穿衬衫,或者先穿衬衫再穿外套,最后的效果是一样的。

比如(2×3)×4 和 2×(3×4),乘积都是 24 。

5. 乘法分配律:这个有点像发礼物,比如有一堆礼物要分给两个小组,你可以先把礼物总数算出来再平均分,也可以先分别算出每个小组应得的,加起来也一样。

比如 5×(2 + 3) = 5×2 + 5×3 ,结果都是 25 。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就好像你花钱,一下子花两笔,不如把两笔加起来一起算花了多少。

比如 10 - 2 - 3 = 10 - (2 + 3),都等于 5 。

7.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好比你分糖果,一下子分给两个小朋友,不如先算出两个小朋友一共要分多少,然后再一起分。

比如 100÷2÷5 = 100÷(2×5),结果都是 10 。

怎么样,这些运算定律是不是变得有趣多啦?。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加法和减法是初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是我们日常计算中常见的运算。

在计算加减法时,遵循一些运算定律能够使计算准确无误、方便快捷。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指导和帮助。

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有三条:1.交换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a+b=b+a。

2.结合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a+b)+c=a+(b+c)。

3.加零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a+0=0+a=a。

其中交换律的意思是两个数加在一起,不论先加哪个数,结果都是相同的,比如说8+3=3+8=11。

结合律的意思是无论将哪两个数先加起来,最后相加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例如(4+5)+2=4+ (5+2)=11。

加零律的意思是任何一个数和0相加的结果都等于原数本身,例如5+0=5。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有两条:1.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将减法变成加法,即a-b=a+(-b)。

2.连加连减法则:若有a+b+c+...+n,或者a-b-c -...-n,可以先把其中相邻的两个数加/减起来,再一直重复,直到最终得到答案。

其中,第一条运算定律的意思是将减法化为加法,因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相反数,例如5-3=5+(-3)。

而第二条运算定律则是针对多个数相加或相减的情况,不必一一计算,直接将相邻的两个数合并在一起计算,最终得到答案。

总结加法和减法是日常计算中常用的运算,采用运算定律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

加法有三个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和加零律;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而连加连减法则可以快速得出多个数的运算结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大家带来实用价值,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运算。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运算定律(默写)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运算定律(默写)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运算定律(默写)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
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 +c=a+(b+c)
3、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times;b=btimes;a
4、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

(atimes;b)times;c=atimes;(btimes;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times;c=atimes;c+btimes;c 或atimes;(b+c) =atimes;b+atimes;c
拓展:(a-b)times;c=atimes;c-btimes;c 或
atimes;(b-c) =atimes;b-atimes;c
6、连减:(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
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
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7、连除:(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divide;bdivide;c=adivide;(btimes;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
示:adivide;bdivide;c=adivide;cdivide;b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运算定律,希望对小朋友们有所启发!。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5、有关简算的拓展:102×38-38×2125×25×3237×96+37×3+37125×883.25+1.9810.32-1.98易错的情况:0.6+0.4-0.6+0.438×99+99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如:0.5表示(十分之五),0.05表示(百分之五),0.25表示(百分之二十五),0.005表示(千分之五),0.025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推荐文档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推荐文档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一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二、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 b + 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 + b) + c = a+ (b + 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xb = b x 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a >b) >C = a^b 址)5、乘法分配律:①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 + b) > = a>c + b>c ;a>c + b>c = (a + b) > ;②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 > = a>c —b>c ;a>c—b>c = (a—b) > ;6、连减定律:①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 = a—(b + c) ;a—(b + c) = a—b—c ;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字母表示:a—b—c = a—c—b ;a—b + c = a + c—b7、连除定律: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得数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除法加减法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除法加减法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数学知识点:乘除法加减法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加法的性质:1.交换律:a+b=b+a,即加法运算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结合律:(a+b)+c=a+(b+c),即加法运算中,不管加数的顺序如何分组,结果都不变。

3.零元素性质:a+0=a,任何数与0相加,结果为这个数本身。

4.加法的逆元:对于任意数a,都存在一个数-b,使得a+(-b)=0,即存在一个数与a相加等于0,这个数就是a的负数。

二、减法的性质:1.减法的定义:a-b是指b加上一个数等于a,即a=b+c。

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2.减法的性质: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a-b不等于b-a,(a-b)-c不等于a-(b-c)。

3.减数、被减数和差:a-b=a是减数,b是被减数,a-b的结果是差。

三、乘法的性质:1.交换律:a×b=b×a,即乘法运算中,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结合律:(a×b)×c=a×(b×c),即乘法运算中,不管因数的顺序如何分组,积都不变。

3.单位元素性质:a×1=a,任何数与1相乘,结果为这个数本身。

4.乘法的零元素性质:a×0=0,任何数与0相乘,结果为0。

5.乘法的逆元:对于任意非零数a,都存在一个数1/a,使得a×(1/a)=1,即存在一个数与a相乘等于1,这个数就是a的倒数。

四、除法的性质:1.除法的定义:a÷b是指b乘上一个数等于a,即a=b×c。

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

2.除法的性质:除法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a÷b不等于b÷a,(a÷b)÷c不等于a÷(b÷c)。

3.除数、被除数和商:a÷b=a是被除数,b是除数,a÷b的结果是商。

五、加法和乘法的分配律:1.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即乘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乘数分别乘以两个数再相加。

四年级数学期末运算定律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期末运算定律知识点

2019四年级数学期末运算定律知识点
小学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 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 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小编今天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数学期末运算定律知识点, 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加上第一个数, 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 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 交换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

a ×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再乘以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乘以第一个数, 积不变。

(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 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 再把积相加。

(a+b)×c=a×c+b ×c(a-b)×c=a×c-b×c。

五年级小数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小数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小数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知识点归纳小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五年级中,小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计算是学习的重点。

本文将对五年级小数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一、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定律1. 小数的加法小数的加法运算定律与整数的加法规律相似,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相同小数位数的小数相加时,只需将小数位对齐,逐位相加即可。

例如:0.25 + 0.13 = 0.38。

- 当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补零使小数位数相同再进行相加。

例如:0.25 + 0.3 = 0.25 + 0.30 = 0.55。

2. 小数的减法小数的减法同样遵循整数减法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相同小数位数的小数相减时,只需将小数位对齐,逐位相减即可。

例如:0.5 - 0.25 = 0.25。

- 当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补零使小数位数相同再进行相减。

例如:0.5 - 0.1 = 0.50 - 0.10 = 0.40。

二、小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定律1. 小数的乘法小数的乘法运算定律也与整数的乘法类似,具体规律如下:- 将小数乘数和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加得到结果的小数位数。

例如:0.25 × 0.2 = 0.05。

- 乘数和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将乘数与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然后按位相加。

例如:0.25 × 0.25 = 0.0625。

2. 小数的除法小数的除法同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要掌握:- 将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减得到结果的小数位数。

例如:0.25 ÷ 0.5 = 0.5。

- 将被除数的小数位数补齐,使其与除数相同,然后按位相除。

例如:0.3 ÷ 0.5 = 0.6。

三、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1. 近似计算当进行大量小数的运算时,可以使用近似计算方法,简化运算过程并提高计算速度。

例如:3.14 × 2 ≈ 3 × 2 = 6.(≈表示近似等于)2. 基数法基数法是一种用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它可以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的乘法,从而简化计算。

运算定律知识点

运算定律知识点

运算定律知识点1.100以内加减法【知识点归纳】(1)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2)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求几个数的和,a+b+c=(a+b)+c,a+b+c+d=[(a+b)+c]+d(4)任何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仍得这个数.(5)一个数减去它自身,差为零.(6)某数先减去一个数,再加上同一个数,某数不变;或某数先加上一个数,再减去同一个数,某数不变.性质:(1)加法的“和”加“和”的性质,若干个数的和加上若干个数的和,可将第一个和中的各个加数分别加上第二个和中的一个加数,再把所得的和加起来.例:(a1+a2+…+a n)+(b1+b2+…+b n)=(a1+b1)+(a2+b2)+…+(a n+b n)(2)在无括号的加减混合或连减的算式中,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例:a+b﹣c=a﹣c+b,或a﹣b﹣c=a﹣c﹣b(3)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加上差里的被减数,再减去差里的减数(简称为数加差的性质)例:a+(b﹣c)=a+b﹣c(4)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依次减去和里的各个加数(简称数减和的性质)例:a﹣(b+c)=a﹣b﹣c(5)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差里的减数(简称数减差的性质)例:a﹣(b﹣c)=a﹣b+c(6)若干个数的和减去若干个数的和,可以把第一个和中的各个加数,分别减去第二个和中不大于它的一个加数,然后,把所得的差加起来(简称和减和的性质)例:(a1+a2+…+a n)﹣(b1+b2+…+b n)=(a1﹣b1)+(a2﹣b2)+…+(a n﹣b n)【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一个三位数,三个数字的和是26,这个数是()A、899B、999C、898分析:根据选项,把每个选项的数字之和计算出来,与题意相符的就是正确的选项.解:根据题意可得:A选项的数字之和是:8+9+9=26;B选项的数字之和是:9+9+9=27;C选项的数字之和是:8+9+8=25;只有A选项的数字之和与题意符合.故选:A.点评:从每个选项给出的数出发,求出各个选项的数字之和,再进一步解答即可.例2:小明把36﹣12+8错算成36﹣(12+8),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16.分析:要先求出36﹣12+8的最后结果,然后求出36﹣(12+8)的最后结果,然后把结果进行相减.解:36﹣12+8=32,36﹣(12+8)=16,32﹣16=16;故答案为:16.点评:此类题先求出正确的结果,然后算出看错算式计算的结果,最后把结果相减即可.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归纳】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中,已知的两个加数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乘法的意义: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或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商.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2.方法点拨: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选择()A、72﹣4×6÷3B、(72﹣4)×6÷3C、(72﹣4×6)÷3分析:72﹣4×6÷3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要把减法提到第一步,需要只给减法加上小括号.解:72﹣4×6÷3如果要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应为:(72﹣4)×6÷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看清楚运算顺序,是把哪一种运算提前计算,在由此求解.例2:由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A、100﹣62+56÷7;B、100﹣(56÷7+62);C、不能组成分析:由于56÷7=8,8+62=70,则将两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为56÷7+62=70,又100﹣70=30,则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将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100﹣(56÷7+62).解: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知,将56÷7=8,8+62=70,100﹣70=30组成的综合算式是:100﹣(56÷7+6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分式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的能力.3.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4.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5.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6.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知识点归纳】1、加法运算: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如a+b=b+a②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如:a+b+c=a+(b+c)2、乘法运算:①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a×b=b×a.②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如a×b×c=a×(b×c)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以拆开来算,积不变.如a×(b+c)=ab+ac④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一个数乘另一个数的积加它本身乘另一个数的积,可以把另外两个数加起来再乘这个数.如ac+bc=(a+b)×c3、除法运算:①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相除.如a÷b÷c=a÷(b×c)②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如a÷b =(an)÷(bn)=(a÷n)÷(b÷n)(n≠0 b≠0)4、减法运算: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如a﹣b﹣c=a﹣(b+c)【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的()A、交换律B、结合律C、分配律分析: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c+ac.据此可知,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解:根据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可知,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具体的算式考查了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例2:125×25×32=(125×8)×(25×4),这里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分析:在125×25×32=(125×8)×(25×4)中,是把32看作8×4,然后用乘法交换律变成125×8×25×4,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计算,即(125×8)×(25×4).解:125×25×32=(125×8)×(25×4),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故选:C.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与运用情况.7.加减法中的巧算【知识点归纳】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形如: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形如:(a+b)+c=a+(b+c)3、减法的运算性质: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减去这些减数的和,差不变.形如:a﹣b﹣c=a﹣(b+c)4、以上运算定律、性质同样适用于多个加数或减数的计算中5、添去括号原则:在加减法运算中,如果给加号后面的算式添上或去掉括号,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给减号后面的算式添上或去掉括号,其添上或去掉括号部分的运算符号要改变.即“+”变“﹣”,“﹣”变“+”【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1000+999﹣998﹣997+996+…+104+103﹣102﹣101=()A、225B、900C、1000D、4000分析:将算式四个分为一组,然后找一下共有几组这样的数,然后根据规律解答.解:1000+999﹣998﹣997+996+…+104+103﹣102﹣101,=(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4+103﹣102﹣101),=4×225,=900.故选:B.点评:此题也可这样理解:此算式除了1000和后三项103﹣102﹣101,其它每四个数字为一组,结果为0,因此此算式的结果为1000+103﹣102﹣101=1000+(103﹣102)﹣101=1000+1﹣101=900.经典题型:例2:899999+89999+8999+899+89分析:四个加数都加1减1,化成整百、整千、整万、…的数,然后再计算;解:①899999+89999+8999+899+89,=(900000﹣1)+(90000﹣1)+(9000﹣1)+(900﹣1)+(90﹣1),=999990﹣5,=999985;点评:考查了简便运算,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律简便计算.【解题方法点拨】加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几个数相加,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加数中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的一些加数交换左右顺序,先进行结合,然后再与其他的一些加数相加,得出结果.2、在加减法混合算式与连减算式中.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算,在简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号和“﹣”号的使用.3、几个相近的数相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最好是整十、整百的数为“基准数”,再把大于基准数的数写成基准数与一个数的和,小于基准数的数,写成基准数与一个数的差,将加法改为乘法计算.4、几个数相加减时,如不能直接“凑整”,我们可以利用加整减零,减整加零变更被减数用减数来间接“凑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知识归纳
运算顺序: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再算大括号里的;然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乘除可以交换顺序,加减可以交换顺序。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
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
a b b a ⨯=⨯
2.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重点: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250×4=1000,125×8=1000,125×80=10000
3.乘法分配律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表示:c b a b a c a ⨯+=⨯+⨯)(或者
c b c a c b a ⨯+⨯=⨯+)( 拓展: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

字母表示:c b a b a c a ⨯-=⨯-⨯)(或者
c b c a c b a ⨯-⨯=⨯-)( 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个要掌握它和它的逆运算。

4、除法的性质(连除)
类似于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除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由乘法的运算定律率衍生出来的。

除法的性质①:从被除数里面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这两个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除法的性质②:从被除数里面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被除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字母表示:)
(c b a c b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