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阴病篇(七版)共18页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提要:太阴阳复的机理与表现
❖ 分析:
伤寒脉浮而缓 辨表证不在太阳而在太阴
20手20/6足/3 自温(要点) 伤寒论
13
太阴当 经曰:“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发身黄 199条所述阳明湿热发黄,太阴当寒 湿发黄
暴烦下利
脾阳恢复所致表现—脾家实
日十余源自文库必自止
原文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
行。可见脾胃肺功能关系密切。此外,肺之肃降
尚须大肠传导功能配合,这些功能完成又依靠其
经脉互相沟通,共同完成水谷精微四布,水液运
行。
2020/6/3
伤寒论
1
但是从太阴病篇原文记述仅仅讨论了脾胃功能, 尤其是脾主运化水湿内停的病变。肺虽属手太阴, 但论中条文未涉及肺的生理病理,也没谈及脾主 运化水谷精微方面问题。
原文概括了太阴主证、病机、治则方药 于一条原文中并不多见。
2020/6/3
伤寒论
7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一、太阴兼表证 原文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
汤。 ❖ 提要:太阴表证的证治 ❖ 分析: 脉浮 太阴里虚寒证不甚而 宜桂枝汤 可发汗 有发热恶寒四肢烦痛
2020/6/3
伤寒论
8
二、太阴腹痛证
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
也。
❖ 提要:太阴阳复太过转出阳明
2020/6/3
伤寒论
14
❖ 分析: 大便硬者 太阴阳复太过,由湿化燥转出阳明
以一症概其余故云“为阳明病也”。
余外内容同278条
2020/6/3
伤寒论
15
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
原文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二、太阴病机
平素脾虚
脾虚失运
风寒直中太阴 寒湿内阻 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三阳误治转属
2020/6/3
伤寒论
2
三、太阴临床特征 腹满 时腹自痛 呕吐下利,食不下
四、治则: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四逆辈
五、归转
脾阳恢复太过—阳明病 脾阳恢复利止—病愈
取决于脾 阳恢复程度
小便不利—寒湿发黄
2020/6/3
伤寒论
3
概说
一、太阴生理
❖ 太阴之气:脾胃及其经脉功能综合体现。
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胃之腐熟是脾主运化
之基础,脾的运化又促进胃之受纳腐熟,可见脾
胃关系甚为密切。脾主运化精微与水湿又须赖肺
的肃降,乃能水精四布。五行并行,此即经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
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
❖ 治禁:从病机,主证分析,忌下是无疑,若下, 脾胃大伤,寒湿愈甚至凝结故云 “必胸下结硬”
2020/6/3
伤寒论
5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原文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
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提要:述太阴病的证治
❖ 分析: 脾气不升寒湿下注 故“属太阴”前后
自利不渴 言寒湿属阴
互应文法—症状
大实痛—泄热消滞—桂枝加大黄汤
❖ 讨论:
太阴病误 下二种转归
273条“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为脾阳重伤
及表现
279条“腹满时痛”脾胃气机不和
273腹满,
“大实痛” 气滞瘀阻脾络 机理不 里虚并有下利—四逆辈
时27腹9“自腹痛满时痛”尽相同 里虚不甚兼有气滞郁滞脾络
2020/6/3
—伤寒桂论 枝加芍药或桂枝加大黄汤10 。
2020/6/3
伤寒论
11
❖ 提要:太阴寒湿发黄的成因、机理及治禁
❖ 分析:
伤寒 —脾阳受伤 ↑过汗 寒湿中阻
身、目、溲黄 温中散寒
黄如晦暗
化湿退黄
切忌攻下
此即“寒湿在里不解故也”
2020/6/3
伤寒论
12
第四节太阴病预后
原文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紧在太 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 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 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领
原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
❖ 提要:述太阴病的提纲证 ❖ 分析: 腹满—脾阳受伤、运化失职、寒湿内停、气机
不畅。为太阴之特征,亦属主证。
2020/6/3
伤寒论
4
阳明:实热内阻,腑气不通,腹满不减。 腹满 太阴:脾虚失运,寒湿内阻,腹满时减。 下利— 脾气不升,寒湿下注 益甚— 脾阳与寒湿消长所定,为临床难点、要点 呕吐 脾病及胃 食不下 胃气上逆
2020/6/3
伤寒论
16
END
示里虚寒证
以其脏有寒故也— 脾虚失运,寒湿阻滞—病机
当温之—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治则
2四020/逆6/3 辈—理中、四逆、伤寒真论 武汤等—方药
6
❖ 讨论: 为何不直接具体方药而以“四逆辈”? 从病机:脾阳与寒湿消长。
从脏腑相关论:脾肾关系甚密切。
体现仲景不株守一方是辨证论治精神或 视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施治” 的实例示范。
原文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 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 弱,易动故也。
❖ 提要:承279条再告诫,太阴脾本为虚,若有 279的病理机转,在治疗时应用白芍、大黄之 时应谨填。同时本条文补述太阴病主脉一弱
三、太阴发黄证
原文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 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 湿中求之。
原文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 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 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 提要:太阴误下,邪陷太阴的证治
❖ 分析:
腹满时痛—太阴误下,中焦脾胃气机不和气滞 瘀阻脾络
大实痛—腹满时痛的重证
2020/6/3
伤寒论
9
❖ 治法:
腹满时痛—通泄湿热以安脾络—桂枝加芍药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