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函数》精编讲义

高中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函数》精编讲义
高中数学第一轮复习复习《函数》精编讲义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节 集合及其运算

知识点1:集合的概念

例1.(1)已知2{2,,},{2,2,},M a b N a b M N ===且,若1A ∈,则有序实数对(,)a b 的值为 。

(2)设2{|8150},{|10}A x x x 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构成的集合C = 。

(3)对任意两个集合,M N ,定义:{|},()()M N x x M x N M N M N N M -=∈??=--U 且, 2{|,},{|3sin ,},M y y x x R N y y x x R M N ==∈==∈?=则 。

知识点2:集合的运算

例2.已知集合A x y ??==???,集合{}

2lg(2)B x y x x m ==-++。 (1)当3m =时,求()R A C B I ;

(2)若{|14}A B x x =-<

例3.设函数2()=log (23)f x x -的定义域为集合M ,函数()g x =N ,求:

(1)集合,M N ;

(2)集合,M N M N I U 。

例4.设集合2

{,21,4},{5,1,9}A x x B x x =--=--,若{9},A B A B =I U 求。

例5.若集合2{|280},{|521}A x x x B x m x m =+-<=-<<-。

(1)若4m =,全集U A B =U ,试求()U A C B I ;

(2)若A B A =I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若A B =?I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例6.设2222{|(2)10},{|320},{|280}A x x a x a B x x x C x x x =-+++==-+-=+-=。

(1)若A B A B =I U ,求a 的值;

(2)若A B ≠??I ,且A C =?I ,求a 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a 使A B A C =≠?I I ,若存在,求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二节 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

知识点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例1.(1)命题“已知0,,c a b ac bc >>>若则”的逆命题是 。

(2)命题“224,280x x x x ≠-≠--≠若且则”是 (填真、假中的一种)。

知识点2:充要条件的判断

例2.已知p r 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q 是r 的充分条件,s r 是的必要条件,q s 是的必要条件,现有下列命题:①r q 是的充要条件;②q p 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③r q 是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④p s ??是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⑤r s 是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知识点3:充要条件的探究与证明

例3.(1)已知集合222{(,)|2},{(,)|()9}M x y y x N x y x a y ===-+=。求证:M N =?I 的充要条件是53a a ><-或;

(2)求证:关于x 的方程2210ax x +-=至少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0a >。

例4.在22{|2150},{|(8)80}M x x x P x x a x a =-->=+--≤的前提下:

(1)求a 的一个取值范围,使它成为{|58}M P x x =<≤I 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求a 的一个取值范围,使它成为{|58}M P x x =<≤I 的一个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第三节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及量词

知识点1:以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为背景求解参数

例1. 已知命题2:10p x mx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负根,命题2:44(2)10q x m x +-+=方程无实根,若p q ∨是假命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命题:1x p x a >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0}x x <;2:lg()q y ax x a =-+函数的定义域为R ,若p q ∨是真命题,p q ∧是假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 3.命题2:,(1)410p x R a x x ?∈++-<使成立;命题0:(,1),3210q x ax a ?∈-∞-+=使成立,是否存在实数a ,使命题p 是真命题,命题q 是假命题,若存在,求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4.设命题3

:()()2x p f x a =-函数是R 上的减函数;命题2

:()43q f x x x =-+函数在[0,]a 上的值域为[1,3]-。若“p q ∧”为假命题,

“p q ∨”为真命题,求a 的取值范围。

知识点2:全称命题、特称命题

例5.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1):(1,2),(,1),22p a b x a b a b ==+-r r r r r r 已知存在使与平行;

(2):q 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

(3)2:,220r x R x x ∈++≤存在;

(4)2:,10s x x +=至少有一个实数使。

第二章 函数

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

例1.(1)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并且满足()312(1)217f x f x x +--=+,求()f x 的解析式;

(2)若22

1

1()f x x x x -=+,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3)已知()2()32f x f x x +-=-,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4)已知2(sin )cos f x x =,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例2.已知21,0;()1,()2,0.

x x f x x g x x x ->?=-=?-≤?

(1)求[]()(2)2f g g f ????和的值;

(2)当0x >时,求[]()f g x ;

(3)求[]()g f x 的表达式。

例3.已知函数()12f x x x =--+。

(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该函数;

(2)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像;

(3)写出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区间(不要求证明)。

例4.设()f x =,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至少有一个正实数b ,使函数()f x 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5.已知向量(1,1),(1,0)a b ==r r ,向量c r 满足0a c ?=r r ,且a c =r r ,0b c ?>r r 。

(1)求向量c r ;

(2)若映射''

:(,)(,)f x y x y xa yc →=+r r ,若将(,)x y 作点的坐标,问是否存在直线l ,使得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在映射f 的作用下,仍在直线l 上,若存在,求出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二节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知识点1: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1()54

f x x x =-+; (2

)()1

f x x =

-; (3

)()f x = (4

)()3f x =

; (5

)()f x = (6

)()f x = (7)211()log 1x f x x x +=

--; (8

)()f x =; (9

)2()f x =。 例2.(1)若函数(1)y f x =+的定义域是[2,3]-,求(21)y f x =-的定义域;

(2)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3,5]-,求2(4)y f x =-的定义域;

(3)若函数2(1)y f x =-的定义域是[2,3]-,求()y f x =的定义域;

(4)若函数2(1)y f x =-的定义域是[2,3]-,求(32)y f x =-的定义域;

(5)若函数()y f x =过点(0,4),求(1)y f x =+过点 ;若函数(1)y f x =+过点(0,4),求()f x 过点 ;

(6)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3[,]22-,求函数()()(0)y f ax f ax a =+->的定义域。

例3.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3[,]22-。

(1)求函数(2)y f x =的定义域;

(2)求函数(2)(2)y f x f x =+-的定义域。

例4.(1)已知函数2()43

f x ax ax =++的定义域为R ,求a 的取值范围; (2)设01a ≤≤时,函数2()(1)61f x a x ax a =--++恒为正,求()f x 的定义域;

(3)函数y R ,求k 的取值范围;

(4)已知3()2log (19)f x x x =+≤≤,求函数22[()]()y f x f x =+的最大值。

知识点2:函数值域的求法

例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2()32,[1,3]f x x x x =-+∈;

(2)()f x =;

(3)31()2

x f x x +=-;

(4)()f x x =

(5)22()1

x x f x x x -=-+; (6)

()f x =;

(7)()f x x =

(8)1010()1010x x

x x

f x --+=-;

(9)()|1|f x x =+;

(10)sin ()2cos x f x x

=

-。 例6.已知函数2328()log 1

mx x n f x x ++=+的定义域(,)-∞+∞,值域为[0,2],求,m n 的值。

例7.已知函数22(),[1,)x x a f x x x

++=∈+∞。 (1)当12

a =时,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2)若对任意[1,),()0x f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3)若对任意的[1,1],()4a f x ∈->恒成立,求x 的范围;

(4)若a 为正常数,求()f x 的最小值。

例8.对于函数212

()log (23)f x x ax =-+,解答下列问题:

(1)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f x 的值域为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f x 在[1,)-+∞内有意义,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4)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3,)-∞+∞U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5)若函数()f x 的值域为(,1]-∞-,求实数a 的值;

(6)若函数()f x 在(,1]-∞内为增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知识点3: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第三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知识点1: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例1.已知a 、b 是正整数,函数()2()f x ax x b x b =+

≠-+的图像经过点(1,3)。 (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2)判断函数()f x 在(1,0]-上的单调性,并用单调性定义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题:判断函数()(0)a f x x a x

=+≠在区间(0,)+∞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加以证明。

知识点2:抽象函数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例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1)对于任意,x y R ∈,都有()()()f x y f x f y +=+;(2)当0x >且(1)2f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复习)

三角函数知识点复习 §1.1.1、任意角 1、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 2、 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 §1.1.2、弧度制 1、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 2、 . 3、弧长公式:. 4、扇形面积公式:.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设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那么: 2、 设点为角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 3、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 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5、特殊角0°,30°,45°,60°, 1、平方关系:. 2、商数关系:. 3、倒数关系: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1、 诱导公式一: (其中:)

2、 诱导公式二: 3、诱导公式三: 4、诱导公式四: 5、诱导公式五: 6、诱导公式六: §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 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大 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3、会用五点法作图. 在上的五个关键点为: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图表归纳: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图象

定 义 域 值 域 [-1,1][-1,1] 最 值 周 期 性 奇 偶 性 奇偶 单调性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 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 对称性对称轴方程: 对称中心 对称轴方程: 对称中心

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 2、记住余切函数的图象: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知识点及练习题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1n 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 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 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表示;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 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 时,0a ≥. n a =;当n a =;当n (0)|| (0) a a a a a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②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1()0,,,m m n n a a m n N a -+==>∈且1)n >.0 的负分数指 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0,,) r s r s a a a a r s R +?=>∈ ② ()(0,,) r s rs a a a r s R =>∈ ③ ()(0,0,)r r r ab a b a b r R =>>∈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指数函数练习

1.下列各式中成立的一项 ( ) A .71 7 7)(m n m n = B .31243)3(-=- C .4 343 3)(y x y x +=+ D . 33 39= 2.化简)3 1 ()3)((65 61 3 12 12 13 2b a b a b a ÷-的结果 ( ) A .a 6 B .a - C .a 9- D .2 9a 3.设指数函数)1,0()(≠>=a a a x f x ,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 .f (x +y )=f(x )·f (y ) B .) () (y f x f y x f =-) ( C .)()] ([)(Q n x f nx f n ∈= D .)()]([· )]([)(+∈=N n y f x f xy f n n n 4.函数2 10 ) 2()5(--+-=x x y ( ) A .}2,5|{≠≠x x x B .}2|{>x x C .}5|{>x x D .}552|{><≤-=-0 ,0,12)(21x x x x f x ,满足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 ( ) A .)1,1(- B . ),1(+∞- C .}20|{-<>x x x 或 D .}11|{-<>x x x 或 9.函数2 2)2 1(++-=x x y 得单调递增区间是 ( ) A .]2 1,1[- B .]1,(--∞ C .),2[+∞ D .]2,2 1 [ 10.已知2 )(x x e e x f --=,则下列正确的是 ( ) A .奇函数,在R 上为增函数 B .偶函数,在R 上为增函数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角函数》 【知识网络】 一、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1、将沿x 轴正向的射线,围绕原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称作角. 逆时针旋转为正角,顺时针旋转为负角,不旋转为零角 2、同终边的角可表示为 {}()360k k Z ααβ? =+∈g x 轴上角:{}()180k k Z αα=∈o g y 轴上角:{}()90180k k Z αα=+∈o o g 3、第一象限角:{}()036090360k k k Z αα? ?+<<+∈o g g 第二象限角:{}()90 360180360k k k Z αα??+<<+∈o o g g 第三象限角:{}()180360270360k k k Z αα? ?+<<+∈o o g g 第四象限角: {}()270 360360360k k k Z αα??+<<+∈o o g g 4、区分第一象限角、锐角以及小于90o 的角 第一象限角:{}()0360 90360k k k Z αα? ?+<<+∈o g g 锐角: {}090αα<

,2 4 , 0π απ ≤ ≤=k ,2 345, 1παπ≤≤=k 所以 2 α 在第一、三象限 6、弧度制:弧长等于半径时,所对的圆心角为1弧度的圆心角,记作1rad . 7、角度与弧度的转化:01745.0180 1≈=?π 815730.571801'?=?≈? = π 9、弧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弧长:l R α=?;面积:211 22 S l R R α=?=?,注意:这里的α均为弧度制.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正弦:sin y r α=;余弦cos x r α=;正切tan y x α= 其中(),x y 为角α终边上任意点坐标,r = 2、三角函数值对应表: 3、三角函数在各象限中的符号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非常好用)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23600π= ,1800π= 1rad =π 180°≈°=57°18ˊ. 1°= 180 π≈(rad ) 3.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 弧长公式:r l .α= 扇形面积公式:S=r l .2 1 α----是圆心角且为弧度制。 r-----是扇形半径 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一点p (x,y ), r=22y x + (1)正弦sin α= r y 余弦cos α=r x 正切tan α=x y (2)各象限的符号: x y + O — — + # x y O — + + — + y O ) | — + + —

sin α cos α tan α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s in 2α+ cos 2α=1。(2)商数关系:αα cos sin =tan α (z k k ∈+≠ ,2 ππ α) 6.诱导公式:记忆口诀:2 k παα±把的三角函数化为的三角函数,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 看象限。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5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 ()6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7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高中数学 推理与证明 板块三 数学归纳法完整讲义(学生版).doc

学而思高中完整讲义:统计.板块一.随机抽样.学生版 题型一:数学归纳法基础 【例1】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 12()234 124 2n n n n -+-+ +=+++ -++时,若已假设2(≥=k k n 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 ) A .1+=k n 时等式成立 B .2+=k n 时等式成立 C .22+=k n 时等式成立 D .)2(2+=k n 时等式成立 【例2】已知n 是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若已假设n=k (2≥k 且为偶数)时命题 为真,,则还需证明( ) A.n=k+1时命题成立 B. n=k+2时命题成立 C. n=2k+2时命题成立 D. n=2(k+2)时命题成立 【例3】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 有关,如果当)(+∈=N k 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 1+=k n 时命题也成立. 现已知当7=n 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 ) A .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 B .当n=6时该命题成立 C .当n=8时该命题不成立 D .当n=8时该命题成立 【例4】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12(312)()2)(1(N n n n n n n n ∈-???????=+???++ ”时,从“k n =”变到“1+=k n ”时,左边应增乘的因式是 ( ) A 12+k B 112++k k C 1)22)(12(+++k k k D 1 3 2++k k 【例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2 2 *+∈≠--= ++++N n a a a a a a n n ,在验证n=1时,左边计算所得的式子是( ) A. 1 B.a +1 C.2 1a a ++ D. 4 2 1a a a +++ 【例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n n n n 2)()2)(1(=+++ ))(12(31*∈+????N n n ,从“k 到k+1”左端需乘的代数式是( ) 典例分析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看似很多,很复杂,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下面是三角函数公式大全:操作方法 01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02 倍角公式 tan2A = 2tanA/(1-tan^2 A)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2 A--Sin^2 A =2Cos^2 A—1 =1—2sin^2 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 -3cosA -a)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 半角公式 --cosA)/2} sin(A/2) = √{(1 cos(A/2) = √{(1+cosA)/2} --cosA)/(1+cosA)} tan(A/2) = √{(1 cot(A/2) = √{(1+cosA)/(1 -cosA)} tan(A/2) = (1--cosA)/sinA=sinA/(1+cosA)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经典例题

高一数学 指数函数平移问题 ⑴y =12+x 与y =22+x . ⑵y =12-x 与y =22-x . f (x )的图象 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f (x +a )的图象;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f (x -a )的图象; 向上平移a 个单位得到f (x )+a 的图象;向下平移a 个单位得到f (x )-a 的图象. 指数函数·经典例题解析 (重在解题方法)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y 3 (2)y (3)y 12x ===-+---213321x x 解 (1)定义域为x ∈R 且x ≠2.值域y >0且y ≠1. (2)由2x+2-1≥0,得定义域{x|x ≥-2},值域为y ≥0. (3)由3-3x-1≥0,得定义域是{x|x ≤2},∵0≤3-3x -1<3,∴值域是≤<.0y 3 及时演练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4 12 -=x y ; (2)|| 2()3 x y =; (3)12 41 ++=+x x y ; 【例2】指数函数y =a x ,y =b x ,y =c x ,y =d x 的图像如图2.6-2所示,则a 、b 、c 、d 、1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 A .a <b <1<c <d B .a <b <1<d <c C . b <a <1<d <c D .c <d <1<a <b 解 选(c),在x 轴上任取一点(x ,0),则得b <a <1<d <c . 及时演练 指数函数① ② 满足不等式 ,则它们的图象是 ( ). 【例3】比较大小: (1)2(2)0.6 、、、、的大小关系是:. 2481632 358945 12--()

高一数学讲义完整版

高一数学复习讲义09年版 函数部分(1) 重点:1把握函数基本知识(定义域、值域) x(a>0、<0) 主要是指数函数y=a x(a>0、<0),对数函数y=log a 2二次函数(重点)基本概念(思维方式)对称轴、 开口方向、判别式 考点1:单调函数的考查 2:函数的最值 3:函数恒成立问题一般函数恒成立问题(重点讲) 4:个数问题(结合函数图象) 3反函数(原函数与对应反函数的关系)特殊值的取舍 4单调函数的证明(注意一般解法) 简易逻辑(较容易) 1. 2. 3. 4.

启示:对此部分重点把握第3题、第4题的解法(与集合的关系) 问题1:恒成立问题解法及题型总结(必考) 一般有5类:1、一次函数型:形如: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0),若y=f(x)在[m, n]内恒有f(x)>0(<0) 练习:对于满足0-4x+p-3恒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2、二次函数型:若二次函数y=ax2+bx+c=0(a≠0)大于0恒成立,则有a>0Δ<0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求解 练习:1设f(x)=x2-2ax+2,当x∈[-1, +∞)时,都有f(x)>a恒成立, a的取值范围 2关于x的方程9x+(4+a)3x+4=0恒有解,求a的范围。 3、变量分离型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练习:若1-ax>1/(1+x),当对于x∈[0, 1]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利用图象 练习:当x∈(1, 2)时,不等式(x-1)2

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4 三角函数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三角函数(初等函数二)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 则sin y r α= ,cos x r α= ,()tan 0y x x α= ≠.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11、三角函数线:sin α=M P ,cos α=O M ,tan α=AT .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 2 1sin cos 1αα+=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复数

题型一:复数的概念 【例1】若复数()()2321a a a i -++-是纯虚数,则实数a 的值为( ) A.1?? B .2???C.1或2?? D .1- 【例2】若复数为纯虚数,则实数的值为( ) A . B. C. D .或 【例3】已知02a <<,复数z 的实部为a ,虚部为1,则z 的取值范围是( ) A.()15,? B .()13,??C.() 15, D.() 13, 【例4】若复数(2)i bi ?+是纯虚数,则实数b = . 【例5】设1z 是复数,211z z iz =-(其中1z 表示1z 的共轭复数),已知2z 的实部是1-,则2z 的虚部 为 . 【例6】复数3 2 1i +=( ) A.12i + ? ?B.12i - ???C .1- ? D.3 【例7】计算:0!1!2!100!i +i +i + +i = (i 表示虚数单位) 2 (1)(1)z x x i =-+-x 1-011-1典例分析 复数

【例8】设22(253)(22)i z t t t t =+-+-+,t ∈R ,则下列命题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z 的对应点Z 在第一象限 B.z 的对应点Z 在第四象限 C.z 不是纯虚数 D .z 是虚数 【例9】在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①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①若22(1)(32)i x x x -+++是纯虚数,则实数1x =±; ①z 是虚数的一个充要条件是z z +∈R ; ①若a b ,是两个相等的实数,则()()i a b a b -++是纯虚数; ①z ∈R 的一个充要条件是z z =. ①1z =的充要条件是1 z z =. A .1 B.2? C .3? D.4 题型二:复数的几何意义 【例10】复数i i z -+=1)2(2 (i 是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例11】复数13i z =+,21i z =-,则复数 1 2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12】在复平面内,复数2009 2 1i (1i)+-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13】在复平面内,复数sin2cos2z i =+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珍藏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23600π= ,1800 π= 1rad =π 180°≈57.30°=57°18ˊ 1°= 180 π≈0.01745(rad ) 3.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 (1)弧长公式:r l .α= α----是圆心角且为弧度制 (2)扇形面积公式:S=r l .2 1 r-----是扇形半径 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一点p (x,y ), r=22y x + (1)正弦sin α= r y 余弦cos α=r x 正切tan α=x y (2)各象限的符号: 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

sin α cos α tan α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s in 2α+ cos 2α=1 (2)商数关系:ααcos sin =tan α(z k k ∈+≠,2 ππ α) 6.诱导公式: 记忆口诀:把2 k π α±的三角函数化为α的三角函数,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5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 ()6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x y O — + + — + y O — + + —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复数

高中数学讲义 题型一:复数的概念 【例1】若复数()()2321a a a i -++-是纯虚数,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2 C .1或2 D .1- 【例2】若复数为纯虚数,则实数的值为( ) A . B . C . D .或 【例3】已知02a <<,复数z 的实部为a ,虚部为1,则z 的取值范围是( ) A .()15, B .()13, C .(1 D .(1 【例4】若复数(2)i bi ?+是纯虚数,则实数b = . 【例5】设1z 是复数,211z z iz =-(其中1z 表示1z 的共轭复数),已知2z 的实部是1-,则2z 的虚部 为 . 【例6】复数3 2 1i +=( ) A .12i + B .12i - C .1- D .3 【例7】计算:0!1!2! 100!i +i +i + +i = (i 表示虚数单位) 2(1)(1)z x x i =-+-x 1-011-1典例分析 复数

高中数学讲义 【例8】设22(253)(22)i z t t t t =+-+-+,t ∈R ,则下列命题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z 的对应点Z 在第一象限 B .z 的对应点Z 在第四象限 C .z 不是纯虚数 D .z 是虚数 【例9】在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①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②若22(1)(32)i x x x -+++是纯虚数,则实数1x =±; ③z 是虚数的一个充要条件是z z +∈R ; ④若a b , 是两个相等的实数,则()()i a b a b -++是纯虚数; ⑤z ∈R 的一个充要条件是z z =. ⑥1z =的充要条件是1 z z =. A .1 B .2 C .3 D .4 题型二:复数的几何意义 【例10】复数i i z -+=1)2(2 (i 是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11】复数13i z =+,21i z =-,则复数 1 2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12】在复平面内,复数2009 2 1i (1i)+-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13】在复平面内,复数sin 2cos 2z i =+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常见题 1、A,B,C为三角形内角,已知1+cos2A-cos2B-cos2C=2sinBsinC,求角A 解:1+cos2A-cos2B-cos2C=2sinBsinC 2cos2A-1-2cos2B+1+2sin2C=2sinBsinC cos2A-cos2B+sin2(A+B)=sinBsinC cos2A-cos2B+sin2Acos2B+2sinAcosAsinBcosB+cos2Asin2B=sinBsinC cos2A-cos2Acos2B+2sinAcosAsinBcosB+cos2Asin2B=sinBsinC 2cos2AsinB+2sinAcosAcosB=sin(180-A-B) 2cosA(cosAsinB+sinAcosB)-sin(A+B)=0 Sin(A+B)(2cosA-1)=0 cosA=1/2 A=60 2、证明:(1+sinα+cosα+2sinαcosα)/(1+sinα+cosα)=sinα+cosα <===>1+sina+cosa+2sinacosa=sina+cosa+(sina+cosa)2 <===>1+sina+cosa+2sinacosa=sina+cosa+1+2sinacosa <===>0=0恒成立 以上各步可逆,原命题成立 证毕 3、在△ABC中,sinB*sinC=cos2(A/2),则△ABC的形状是? sinBsin(180-A-B)=(1+cosA)/2 2sinBsin(A+B)=1+cosA 2sinB(sinAcosB+cosAsinB)=1+cosA sin2BsinA+2cosAsin2B-cosA-1=0 sin2BsinA+cosA(2sin2B-1)=1 sin2BsinA-cosAcos2B=1 cos2BcosA-sin2BsinA=-1 cos(2B+A)=-1 因为A,B是三角形内角 2B+A=180 因为A+B+C=180 所以B=C 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4、求函数y=2-cos(x/3)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分别写出使这个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x的集合 -1≤cos(x/3)≤1 -1≤-cos(x/3)≤1 1≤2-cos(x/3)≤3 值域[1,3] 当cos(x/3)=1时即x/3=2kπ即x=6kπ时,y有最小值1此时{x|x=6kπ,k∈Z} 当cos(x/3)=-1时即x/3=2kπ+π即x=6kπ+3π时,y有最小值1此时{x|x=6k π+3π,k∈Z} 5、已知△ABC,若(2c-b)tanB=btanA,求角A [(2c-b)/b]sinB/cosB=sinA/cosA 正弦定理c/sinC=b/sinB=2R代入

高中数学必修三角函数知识点与题型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角函数知 识点与题型总结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三角函数典型考题归类 1.根据解析式研究函数性质 例1(天津理)已知函数()2cos (sin cos )1f x x x x x =-+∈R ,.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Ⅱ)求函数()f x 在区间π3π84?? ????,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相关高考1】(湖南文)已知函数2πππ()12sin 2sin cos 888f x x x x ????? ?=-++++ ? ? ?????? ?. 求:(I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II )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 【相关高考2】(湖南理)已知函数2π()cos 12f x x ? ?=+ ?? ?,1()1sin 22g x x =+. (I )设0x x =是函数()y 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求0()g x 的值.(II )求函数()()()h x f x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根据函数性质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2(江西)如图,函数π 2cos()(00)2 y x x >ωθωθ=+∈R ,,≤≤的图象与y 轴相交于点(0,且 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π. (1)求θ和ω的值; (2)已知点π02A ?? ??? ,,点P 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点00()Q x y ,是PA 的中点,当0y = 0ππ2x ?? ∈???? ,时,求0x 的值. 【相关高考1】(辽宁)已知函数2 ππ()sin sin 2cos 662x f x x x x ωωω??? ?=++--∈ ? ???? ?R ,(其中0ω>),(I )求函数()f x 的值域;(II )(文)若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1y =-的两个相邻交 点间的距离为 π 2 ,求函数()y f x =的单调增区间.

(完整版)上海高中数学-复数讲义

复数 一、知识点梳理: 1、 i 的周期性: 4 4n+1 4n+2 4n+3 4n i =1 ,所以, i =i, i =-1, i =-i, i =1 n Z 4n 4n 1 4n 2 4n 3 i i i i C a bi |a,b R 叫做复数集。 N Z Q R C. 3、复数相等: a bi c di a c 且b=d ; a bi 0 a 0且b=0 实数 (b=0) 4、复数的分类: 复数 Z a bi 一般虚数 (b 0,a 0) 虚数 (b 0) 纯虚数 (b 0,a 0) 虚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等与不等。即使是 3 i,6 2i 也没有大小。 uur uur 5、复数的模:若向量 OZ 表示复数 z ,则称 OZ 的模 r 为复数 z 的模, z |a bi| a 2 b 2 ; 8、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 复数 z 1与 z 2的和: z 1+z 2=( a +bi )+( c +di )=( a +c )+( b +d )i . a, b, c, d R 复数 z 1与 z 2的差: z 1- z 2=( a +bi )-( c +di )=( a - c )+( b -d )i . a, b, c, d R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数加法的几何意义: 复数 z 1=a +bi ,z 2=c +di a, b,c, d R ;OZ = OZ 1 +OZ 2 =( a ,b )+( c , d )=( a +c ,b +d ) =( a +c )+( b +d )i uurur uuuur uuuur 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 z 1- z 2的差( a - c )+( b -d )i 对应 由于 Z 2Z 1 OZ 1 OZ 2 ,两个 复数的差 z -z 1 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 . 9. 特别地, z u A u B ur z B - z A. , z u A u B ur AB z B z A 为两点间的距离。 |z z 1 | |z z 2 |z 对应的点的轨迹是线段 Z 1Z 2的垂直平分线; |z z 0| r , z 对应 的点的 2 、复数的代数形式: a bi a,b R , a 叫实部, b 叫虚部,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 积或商的模可利用模的性质( 1) z 1 L z n z 1 z 2 L z n ,(2) z 1 z 1 z 2 z 2 z 2 6、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 z a bi a,b R 一一对应 复平面内的点 Z(a,b) 一一对应 uur 复数 Z a bi a,b R 平面向量 OZ , 7、复平面: 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坐标平面叫其中 x 轴叫做实轴, y 轴叫做虚轴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除了原点外, 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

高中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知识点汇总 1. ①与α(0°≤α<3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角α与角β的终边重合):{}Z k k ∈+?=,360|αββ ②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180| ββ ③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180| ββ 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 ββ ⑤终边在y =x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 ⑥终边在x 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 ⑦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360 ⑧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 180360k ⑨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180 ⑩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 90360±+=βαk 2. 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π 180°=π 1°=0.01745 1=57.30°=57°18′ 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 1rad =π 180°≈57.30°=57°18ˊ. 1°= 180 π≈0.01745(rad ) 3、弧长公式:r l ?=||α. 扇形面积公式:2 11||2 2 s lr r α= = ?扇形 4、三角函数: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 (x,y )P 与原点的距离为r ,则 r y =α sin ; r x = αcos ; x y = α tan ; y x = α cot ; x r = α sec ;. y r = α csc . 5、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正切、余切 余弦、正割 正弦、余割 6、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 AT. 7.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SIN \C O S 三角函数值大小关系图 1、2、3、4表示第一、二、三、四象限一半所在区域 (3) 若 o

高一三角函数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三角函数知识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 ? ??零角负角:顺时针防线旋转正角:逆时针方向旋转 任意角..1 2.象限角: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①与α(0°≤α<3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Z k k ∈+?=,360|αββ ②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 Z k k ∈?=,180| ββ ③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90180| ββ 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90| ββ ⑤终边在y =x 轴上的角的集合:{ } Z k k ∈+?=,45180| ββ ⑥终边在x y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45180| ββ ⑦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Z k k ∈-=,βα 360 ⑧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α与角β的关系:Z k k ∈-+=,βα 180360 ⑨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α与角β的关系:Z k k ∈+=,βα 180 ⑩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相垂直,则α与角β的关系:Z k k ∈++=, 90180βα 4. 弧度制:把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一弧度。360度=2π弧度。若圆心角所对 的弧长为l ,则其弧度数的绝对值|r l = α,其中r 是圆的半径。 5. 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 1rad =(π 180)°≈57.30° 1°=180 π 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6.. 第一象限的角:? ?? ? ??∈+<

高中数学完整讲义——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1.事件及样本空间

版块一:事件及样本空间 1.必然现象与随机现象 必然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的现象; 随机现象是在相同条件下,很难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的现象. 2.试验:我们把观察随机现象或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验统称为试验,把观察结果或实验的结果称为试验的结果. 一次试验是指事件的条件实现一次. 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始终不会发生的结果,称为不可能事件;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发生的结果,称为必然事件; 在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L ,,,来表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3.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用来描绘其它事件的,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包含所有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 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称为基本事件空间,常用Ω表示. 版块二: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1.如果事件A B ,同时发生,我们记作A B I ,简记为AB ; 2.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有()()()P AB P A P B =,就称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简称A 与B 独立.当事件A 与B 独立时,事件A 与B ,A 与B ,A 与B 都是相互独立的. 3.概率的统计定义 一般地,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 m n ,当n 很大时,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随着n 的增加,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 从概率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随机事件的概率()P A 满足:0()1P A ≤≤. 当A 是必然事件时,()1P A =,当A 是不可能事件时,()0P A =. 4.互斥事件与事件的并 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或称互不相容事件. 由事件A 和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即A 发生,或B 发生,或A B , 都发生)所构成的事件C ,称为事件A 与B 的并(或和),记作C A B =U . 若C A B =U ,则若C 发生,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事件A B U 是由事件A 或B 所包含的基本事 知识内容 板块一.事件及样本空间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及试题总结

高考三角函数 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23600π= ,1800π= 3.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 弧长公式:r l .α= 扇形面积公式:S=r l .2 1 α----是圆心角且为弧度制。 r-----是扇形半径 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一点p (x,y ), r=22y x + (1)正弦sin α= r y 余弦cos α=r x 正切tan α=x y (2)各象限的符号: sin α cos α tan α x y + O — — + x y O — + + — + y O — + + —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s in 2α+ cos 2α=1。(2)商数关系:α α cos sin =tan α (z k k ∈+≠ ,2 ππ α) 6.诱导公式:记忆口诀:2 k παα±把的三角函数化为的三角函数,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 看象限。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 ()5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 ()6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 .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 7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高中数学指数与指数函数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指数与指数函数练习题及答案 2019级数学单元同步试题 (指数与指数函数) 姓名____学号____ 一、选择题(12*5分) 1.()4()4等于() (A)a16 (B)a8 (C)a4 (D)a2 2.函数f(x)=(a2-1)x在R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B)(C)a (D)1 3.下列函数式中,满足f(x+1)= f(x)的是( ) (A) (x+1) (B)x+ (C)2x (D)2-x 4.已知ab,ab 下列不等式(1)a2b2,(2)2a2b,(3) ,(4)a b ,(5)( )a( )b 中恒成立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5.函数y= 的值域是() (A)(- )(B)(- 0)(0,+ ) (C)(-1,+ )(D)(- ,-1)(0,+ ) 6.下列函数中,值域为R+的是() (A)y=5 (B)y=( )1-x (C)y= (D)y=

7.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B)()()() (C)()()()(D)()()() 8.若函数y=32x-1的反函数的图像经过P点,则P点坐标是() (A)(2,5)(B)(1,3)(C)(5,2)(D)(3,1)9.函数f(x)=3x+5,则f-1(x)的定义域是() (A)(0,+)(B)(5,+) (C)(6,+)(D)(-,+) 10.已知函数f(x)=ax+k,它的图像经过点(1,7),又知其反函数的图像经过点(4,0),则函数f(x)的表达式是()(A)f(x)=2x+5 (B)f(x)=5x+3 (C)f(x)=3x+4 (D)f(x)=4x+3 11.已知01,b-1,则函数y=ax+b的图像必定不经过()(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2.一批设备价值a万元,由于使用磨损,每年比上一年价值降低b%,则n年后这批设备的价值为() (A)na(1-b%) (B)a(1-nb%) (C)a[(1-(b%))n (D)a(1-b%)n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4*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