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考核验收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ec937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d.png)
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是指银行根据贷款违约的严重程度,将贷款分为五个级别,并规定了相应的时间标准。
这一标准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一级分类是指贷款正常,未发生逾期的情况。
对于一级分类的贷款,银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关注和管理,可以正常计息和收回本息。
一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在正常还款期限内未发生逾期,即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进行还款。
其次,二级分类是指贷款出现了轻微逾期,但尚未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
对于二级分类的贷款,银行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逾期情况进一步恶化。
二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逾期时间在一定范围内,还未达到较严重的程度。
接下来,三级分类是指贷款出现了较严重的逾期,但尚未构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对于三级分类的贷款,银行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和处置措施,以减少损失的扩大。
三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逾期时间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
然后,四级分类是指贷款已经形成了重大损失,但尚未完全损失的情况。
对于四级分类的贷款,银行需要采取积极的处置措施,尽快收回尽可能的本息。
四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逾期时间已经达到较长时间,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
最后,五级分类是指贷款已经完全损失的情况。
对于五级分类的贷款,银行需要进行清收和核销,尽快化解不良资产。
五级分类的时间标准是指贷款逾期时间已经达到最长时间,已经完全损失。
总之,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处置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希望本文对贷款五级分类时间标准有所帮助。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考核验收办法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考核验收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80aac2915f804d2a16c128.png)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考核验收办法一、考核验收目的为考核验收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质量,确保分类准确,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掌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偏离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有效控制信贷资产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二、组织领导全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考核验收工作由省联社理事长直接负责,省联社推广办公室具体负责验收工作的实施。
省联社设立专门的考核验收小组,考核验收小组与省联社风险分类工作组合署办公,联社考核验收小组参与,实行分片包干、交叉互查的办法,以县级联社为单位,按照“完成一家,验收一家”的原则进行考核验收。
各县级联社由联社理事长直接负责,成立由信贷业务部、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贷款审查管理委员会)、稽核监察部等成员参加的考核验收小组,负责辖内的考核验收工作。
三、考核验收范围及对象(一)县级联社要对辖内所有的基层信用社进行考核验收。
县级联社在辖内基层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工作逐步完成后,按本办法严格进行考核验收。
避免工作的过度集中,可“基层信用社完成一个,考核验收一个”的办法进行,对辖内信用社(营业部)的考核验收面为100%,对单个信用社(营业部)的贷款的抽样比例:企事业贷款不低于其总额的40%,自然人贷款不低于其总额的20%。
县级联社在自查考核验收中,要实事求是,合格一个、考核验收一个。
完成考核验收工作后,县级联社考核验收小组汇总验收情况,书面报省联社推广办公室。
(二)省联社推广办公室收到县级联社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考核验收报告后,由省联社组织的考核验收小组开展对该县级联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考核验收工作。
省联社对县级联社的考核验收面为100%,对县级所辖的信用社(营业部)的考核验收面原则上不少于10%,对被检查的信用社(营业部)信贷资产抽样比例与县级联社自行考核验收时的比例要求相同。
四、考核验收时间安排自6月份开始,县级联社在辖内基层信用社分类结束后,及时组织考核验收工作,全面完成考核验收工作后及时向省联社推广办上报考核验收报告。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58e5e06a32d7375a41780e5.png)
Ⅹ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我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号)、《Ⅹ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区各级农村信用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及其分支机构;本细则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细则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五级分类应以贷款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性原则。
农村信用社应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农村信用社要按照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和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贷款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对明确界定可能偿还比例的单笔贷款,可按偿还可能性拆分成多笔后,进行分类。
银团、社团贷款的分类等级原则上由主办行或主办社认定。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版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7b70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3.png)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科学划分和评估信贷资产风险,保护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农村信用社对其信贷资产进行分类、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的管理。
第三条信贷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债券和其他应收款项。
第四条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担保方式以及担保人的信用状况等因素进行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
第五条农村信用社应在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系统中建立风险管理框架,明确各级别的风险容忍度和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
第二章五级分类方法第六条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并结合各项风险指标,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第七条正常类: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并符合合同约定的其他还款义务。
第八条关注类:借款人存在一定还款风险,但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加强风险监控。
第九条次级类:借款人出现逾期还款行为,但还具备部分偿还能力。
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兑付,但风险较高。
第十条可疑类:借款人严重违约,逾期未能按合同约定偿还本息,违约风险较大。
第十一条损失类:借款人无法归还本息,无法获得兑付的风险极高。
第三章分类依据第十二条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考虑以下因素进行五级分类:(二)借款人信用状况: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等。
(三)担保方式:贷款是否有担保和担保价值的高低。
(四)担保人信用状况:担保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等。
第十三条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以上分类依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
第四章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第十四条农村信用社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根据各级别的风险容忍度,计提和核销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第十五条正常类和关注类在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时,采用静态加权法进行计提和核销。
第十六条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在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时,采取动态加权法进行计提和核销。
信用社(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验收工作方案
![信用社(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验收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2af9e916fc700abb68fcf9.png)
信用社(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验收工作方案本次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验收工作分二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是以县为单位,由县(市、区)联社(含合作银行,下同)对本县所有基层信用社五级分类工作进行验收;第二阶段是以设区市为单位,由省联社各办事处牵头,从各县抽调人员组成若干验收小组,对本市各联社的五级分类工作进行验收。
此外,省联社视具体情况重点抽查部分联社五级分类工作情况。
一、验收时间第一阶段:验收时间为今年7月10日-8月20日。
各县(市、区)联社将各基层社(部)验收结果即验收得分和综合等级汇总,于8月30日前报市办,市办汇总后于9月15日前报省联社。
第二阶段:验收时间为今年8月20日-9月30日。
各市办将各县(市、区)联社验收结果即验收得分和综合等级汇总,于10月15日前报省联社。
二、验收时点验收时点为截止今年6月30日表内、表外信贷资产(以下简称贷款)分类情况。
三、验收办法第一阶段:各县(市、区)联社要成立多个考核验收小组,由主要负责人负责。
按《XX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办法》对辖内所有基层信用社、营业部(以基层社为单位,分社并入本社,下同)的分类认定工作进行验收。
可采取以下方式验收:调查问卷、谈话询问、查看会议记录、贷款抽样等。
其中对基层信用社贷款抽样比例,法人贷款抽样比例不得低于法人贷款笔数和余额的40%,对自然人贷款抽样比例不得低于自然人贷款笔数和余额的20%。
第二阶段:省联社办事处牵头,从各县抽调人员组成若干验收小组,对各联社的五级分类工作进行验收。
验收组对各联社的网点抽查面不低于30%(营业部必查)。
对抽查社法人贷款抽样比例不得低于法人贷款余额的40%,对抽查社自然人贷款抽样比例不得低于自然人贷款余额的20%。
验收小组对抽查的每个网点进行验收评分,然后将每个网点的得分进行平均即为联社的验收得分。
四、综合等级此次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验收综合等级分四个级别:综合得分在85分(含)以上的评为优秀、综合得分在70分至84分的评为良好,综合得分在60分至69分的评为合格,综合得分在59分(含)以下的评为不合格。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天数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天数](https://img.taocdn.com/s3/m/d600533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3.png)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天数介绍银行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的分类管理,旨在评估贷款的风险水平。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天数是指贷款逾期未偿还的天数,它对于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银行五级分类标准天数的相关内容。
五级分类标准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标准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进行分类。
通常,五级分类标准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个级别。
其中,正常类是指按时还款的贷款,关注类是指存在一定风险但尚未出现逾期的贷款,次级类是指有一定风险而且已经出现逾期的贷款,可疑类是指风险较高且逾期时间较长的贷款,损失类是指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逾期天数的重要性逾期天数是银行评估贷款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贷款逾期的情况,银行会根据逾期天数的长短来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逾期天数越长,意味着贷款风险越高,银行可能会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追偿措施。
五级分类标准天数详解银行对于贷款逾期的处理一般会根据一定的天数标准来判断贷款的分类。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五级分类标准天数:1. 正常类•逾期天数:0天•状态:按时还款2. 关注类•逾期天数:1-30天•状态:尚未严重逾期,但存在一定风险3. 次级类•逾期天数:31-90天•状态:已经出现逾期,风险较高4. 可疑类•逾期天数:91-180天•状态:逾期时间较长,风险高,可能无法收回全部本金和利息5. 损失类•逾期天数:超过180天•状态: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五级分类标准天数的意义与应用银行通过将贷款进行五级分类,能够对贷款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风险控制。
具体应用包括:1.风险评估:通过五级分类标准天数,银行能够对贷款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有助于银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2.资产分类:通过将贷款进行五级分类,银行能够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进行监管和分类管理,便于资产的管理和追溯。
3.还款提醒:对于逾期一定天数的贷款,银行会及时进行还款提醒,促使借款人尽快履行还款义务,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银行五级分类 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2505c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2.png)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不同贷款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
根据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银行五级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这种分类制度的建立,旨在帮助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首先,正常类贷款是指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并且没有发生逾期的情况。
这类贷款风险较低,对银行来说是最理想的情况。
其次,关注类贷款是指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可能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但尚未到达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的程度。
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更加密切的监控和管理,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接着,次级类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明显下降,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逾期情况,但尚未到达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的程度。
银行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如加大催收力度,寻求适当的风险补偿等,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可疑类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严重问题,已经到达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的程度,但尚未完全确认为损失。
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全面审慎的评估,同时加强法律手段,争取最大程度的风险收回。
最后,损失类贷款是指银行已经确认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需要进行损失核销。
这类贷款已经对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需要及时进行核销和催收工作,以减少可能的损失扩大。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需要根据不同贷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贷款进行及时、准确的分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防范各类风险。
同时,银行还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和评估,提高贷款准入门槛,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总之,银行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应严格按照规定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并加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以确保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稳定。
银行贷款新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贷款新五级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38f84545fbfc77da269b1f0.png)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还能力较强(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4b3a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d.png)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指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质量状况,将贷款资产划分为不同的五级分类,以便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
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防范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常类。
正常类指的是贷款资产风险较低,符合约定还款条件,没有逾期还款情况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风险较小,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较小,属于正常经营状态。
二、关注类。
关注类指的是贷款资产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银行关注和监控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风险较大,但尚未出现严重的违约风险,需要银行采取一定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次级类。
次级类指的是贷款资产存在较大的风险,可能出现违约风险,需要银行采取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风险较大,可能会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
四、可疑类。
可疑类指的是贷款资产存在严重的违约风险,需要银行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处置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风险极大,可能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处置以减少损失。
五、损失类。
损失类指的是贷款资产已经发生不良后果,需要银行确认为损失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已经造成了实际损失,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及时核销和处置。
总之,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应当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科学评估和管理贷款资产,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确保银行资产质量和金融稳定。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3e491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b.png)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风险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工作,规范操作,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保证分类认定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五级分类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省联社《***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农信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表外各类信贷资产。
第二章分类责任人及工作职责第三条五级分类工作责任制,是指在信贷资产进行五级分类过程中,通过明确初分人、复核人、认定人在分类工作中的责任,确保客观、准确反映贷款真实形态的制度。
第四条联社理事长(主任)是全辖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信用社主任是本单位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根据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流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分为如下责任人:1、初分责任人:各社、部信贷员为本社(部)所有信贷资产的初分责任人;2、复核责任人:信贷负责人为本社(部)五级分类初分结果复核人和复核责任人;3、认定责任人:各农村信用社主任既是本单位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又是五级分类授权内贷款的认定责任人。
第六条初分责任人职责1、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文件和资料,熟悉五级分类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务,能够熟练、科学和真实地进行贷款五级分类;2、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借款人情况的动态监测,熟悉本社的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资信状况,及时按要求收集和记录信贷信息资料;3、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对管辖范围内的贷款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规程》的要求按时进行初分;4、确保五级分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完整齐全,填制内容真实、齐全、准确,符合要求;5、及时、完整、准确地汇总和上报各类五级分类报表。
第七条复核责任人职责1、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文件和资料,熟悉五级分类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务,能够熟练、科学和真实地进行贷款五级分类;2、对信贷资料的形成和构成十分熟悉,并对初分人填制有关资料进行认真审核,指出信贷资产资料的缺失情况,熟悉个人客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企业客户经营财务状况,对初分理由是否充分与初分结是否准确作出正确的判定;3、对本人复核的五级分类要作过程和结果负责。
简述贷款五级分类及其标准
![简述贷款五级分类及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a5fec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4.png)
简述贷款五级分类及其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于放贷资产进行的风险分类。
这种分
类方法是根据贷款资产的违约可能性和违约后的损失程度来进行的。
五级分类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等级。
首先是正常分类,这是指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没有
任何逾期的情况,风险较低。
其次是关注分类,这是指借款人出现了一些还款不足的情况,
但尚未构成逾期,风险程度比正常分类高一些,需要银行密切关注。
第三是次级分类,这是指借款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逾期情况,
但尚未到达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的程度,风险程度相对较高,需要
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接下来是可疑分类,这是指借款人出现了长时间的严重逾期情况,已经对银行的资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需要进一步核实和
评估,确保风险的准确评估。
最后是损失分类,这是指银行认为已经无法收回的贷款,必须
计提坏账准备,对银行的资产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失。
这些五级分类标准对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评估非常重要,有助于银行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银行的资产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和评估。
最新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最新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d01b820be1e650e52ea9961.png)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6]23号),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五级分类的目的(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呆账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五级分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以信贷资产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
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本操作细则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考核验收标准
被考核验收单位:编号项目分值备注得分
1一、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及落实。
10
2 (一)安排部署、制定分类方案和操作实施细则2查看文件,缺一项扣1分。
3 (二)成立了信贷资产分类领导小组;2查看资料没有成立或信用社主任为组长的不得分。
4 (三)落实了各级分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2落实了各个分类岗位职责、权限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5 (四)制定了各类信贷风险资产的规章制度;2制定了各项分类资产的规章制度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6 (五)止验收日、分类岗位的职责落实情况。
2止验收日,各分类岗位人员能够履行职责的满分,否则不得分。
7二、风险分类动员培训。
5
8 (一)培训范围、参加人员;1培训面达到95%以上的满分,否则不得分。
9 (二)培训方式、培训内容;(集中培训、现场答疑、案例辅导、理论考试)2每缺一项扣.5分。
10 (三)培训的效果;(现场抽查部分信贷员进行知识问答)2合格的满分,不合格不得分。
11三、五级分类考试。
5
12 (一)参加考试的人员范围;2参加面在95%以上得满分,每低10%扣1分,直至扣完。
参加人员包括机关全体、各领导、信贷员和信用社会计。
13 (二)考试的结果。
3全部合格的满分、合格率80%以上的2分,在80%以下得1分
14四、信息交流。
5
15 (一)准确的向联社报送分类数据;3准确向联社报送分类数据的满分,否则不得分。
16 (二)报送的分类数据真实、准确、及时;2报送的数据真实、准确、及时的满分,否则酌情扣减。
17五、风险分类的涵盖内容。
5
18 风险分类涵盖所有的信贷资产得10分。
没有全部涵盖的,按照每少1户扣减2分,直至扣完;5
19六、信贷档案搜集和管理。
10
20 (一)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是否完整;(确实的必须书面说明)4按照《潼关县信贷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齐全的的满分,不全的,缺失一项扣分。
分类后的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21 (二)风险分类的资料是否真实有效;3
22 (三)贷款档案管理是否规范;3
23七、分类流程及执行情况。
15
24 (一)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5
25 1、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信用等级评定情况;农户信用等级
重新审定的满分,否则不得分。
26 2、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操作情况;按照分类操作程序,采取矩阵分类法,分类理由充分,基础信息与结果对称,要素填写规范的的满分,否则酌情扣减。
27 (二)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5
28 1、是否撰写借款人的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包括:借款人情况、信贷资料、授信资料、风险风范措施及建议。
29 2、四大因素分析情况;运用四大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每缺一项扣分,因企业倒闭,无法进行分析,出具有效证明的,不再扣分。
30 3、提出分类理由和初分意见;初分人员出具初分意见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31 4、信贷讨论;超越权限,经过信贷讨论,并具有会议记录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32 5、最终确定分类结果;有明确的最终分类结果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33 (三)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5
34 1、是否撰写借款人的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包括:借款人情况、信贷资料、授信资料、风险风范措施及建议。
35 2、运用分析工具分析情况;运用必要的分析工具进行风险度分析。
36 3、提出分类理由和初分意见;初分人员出具初分意见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37 4、信贷讨论;超越权限,经过信贷讨论,并具有会议记录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38 5、最终确定分类结果;有明确的最终分类结果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39八、分类资产管理。
15
40 (一)建立有效的分类资产监督制约机制;3查看制度办法、风险岗位设置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的满分,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41 (二)分类后提出具体的风险分类措施;4针对不同的分类资产风险状况,提出不同的风险处置措施和意见。
42 (三)建立风险分类管理台帐;4建立的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台帐、且与会计总分帐相符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43 (四)建立分类后资产的动态管理机制;4按季对贷款形态进行分类调整,对分类后的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和调整,对新发放的贷款逐笔进行了分类认定,达到上述要求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44九、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准确性。
30
45 (一)分类资产的抽样检查比例;10是否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抽样检查,符合要求的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46 (二)风险分类的不良率偏离度;10不良贷款偏离度为3%(含)得满分,低于上述偏离度的,每低于1个百分点加2分,最高加分不超过5分,不良贷款偏离度大于3%的不得分。
不良率偏离度=不良贷款占比率误差值/抽样检查不良率×100%
47 (三)风险分类资产的类别偏离度;10分类资产类别偏离度小于7%的得满分,大于7%的不得分。
不良偏离度=同一时点正常、关注类贷款应进入次级及次级以下贷款/抽样资产风险总额×100% 48总分值100合计得分
考核验收组负责人:被验收单位负责人: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