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 四则运算及简便运算的归类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总复习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

四年级下总复习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
=35×10 =350
想一想
这些怎样算才简便?
528-65-35
=528-(65+35)
=528-100=428
528-89-128
=528-128-89
=400-89=311
528-(150+128)
=528-128-150
=400-150
=250
3200÷25÷4
=3200÷(25×4) =3200÷100=32
651-481-151
=651-151
=500-481
=19 ( × )
427-73-127 =427-(127+73) =427-200
=227 ( √ )
144-56+44 =88+44 =132
144-56+44
=144-(56+44)
=144-100
=44 ( × )
我会思考,争当数学小博士.

乘法分配律:(a+b)×c=a×c+b×c
除法 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计算混合运算时,应注意 :
a.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照 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b.既含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应先 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可以同时算 的同时算。 c.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160
880

1040
20
× 20800
(160+880)×20=20800
230
62
×
14260
31
÷
550
460

1010
550+(230×62÷31)=1010
二、基础练习
4.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

第一周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被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3)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4)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与0有关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6、四则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

7、设计方案:租船问题学校组织去游玩,一共48个人参加,大船限乘5人,每只大船的租金的25元;小船限坐3人,每只小船的租金是20元;怎么租船最省钱?方案一:全部租大船48÷5=9(只)……3(人) 9+1=10(人) 10×25=250(元)方案二:全部租小船48÷3=16(只) 16×20=320(元)方案三:租9只大船,一只小船9×25+1×20=245(元)答:租9只大船,1只小船最省钱。

例1 计算 1996-962+74突破点本题只有加减法并且没有括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就行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四则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   四则运算

(2)在96÷(12+4)×2中加上中括号“[ ]”,变成 96÷[(12+4)×2],运算顺序变了吗?
[]
中括号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使用小括号后,还 需再次改变运算顺序,就要使用中括号。
96÷[(12+4)×2] ③ ①②
96÷[(12+4)×2]
=96÷[16×2] =96÷32 =3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 尔木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你知道了什么? 814km ?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1956km 1956-814= 1142(km)
答: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 萨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 四则运算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复习导入
还记得加、减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间的关系吗?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探究新知
(1)每个花瓶里插 3 枝花,4 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用加法算:3+3+3+3=12(枝) 用乘法算:3×4=12(枝)
你知道了什么? ?km
1142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1956km 1956-1142= 814 (km) 答: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 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 多少千米?814+1142=1956(km)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类整理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及简便运算的归类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及简便运算的归类

四年级四则运算及简便运算的题型归类知识点一:1、同级运算(只含有加减,或只含有乘除),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在同一运算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在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4、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小括号的应用。

5、与0有关的计算(一个数加0得这个数,一个数减0得这个数,一个数和0相乘得0,0不能作除数知识点二: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2、乘法交换律:a×b=b×c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简便计算第一种(300+6)x12 25x(4+8) 125x(35+8)(13+24)x8第二种84x101504x2578x10225x204第三种99x6499x16638x99999x99第四种99X13+1325+199X2532X16+14X3278X4+78X3+78X3第五种125X32X825X32X12588X12572X125第六种3600÷25÷48100÷4÷753000÷125÷81250÷25÷5第七种1200-624-762100-728-772273-73-27847-527-273第八种278+463+22+37732+580+268第九种214-(86+14)787-(87-29)365-(65+118)455-(155+230)第十种576-285+85825-657+57 690-177+77第十一种871-299157-99363-199968-599第十二种178X101-17883X102-83X217X23-23X735X127-35X16-11X35第十三种64÷(8X2)1000÷(125X4)第十四种375X(109-9)456X(99+1)容易出错类型(共五种类型)600-60÷15 20X4÷20X4736-35X20 25X4÷25X498-18X5+25 56X8÷56X8280-80÷ 4 12X6÷12X6175-75÷25 25X8÷25X880-20X2+60 36X9÷36X936-36÷6-6 25X8÷(25X8)课后作业:简便计算98+365+302 473—73—127 123—68+35250×23×4 3200÷4÷25 420÷(4×7)125×88 99×168+168 127×23—23×2772×125 98×45 6400÷48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算就怎样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讲四则运算(学生版)(知识梳理+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阶梯训练)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讲四则运算(学生版)(知识梳理+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阶梯训练)人教新课标版

第1讲四则运算热点难点一网打尽I F 于,思楮导囹二, PR积般理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减法的意义(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二加数+加数,加数二和一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十差(3)由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可以根据一个减法算式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知识点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除法的意义(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二因数X因数因数二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 除数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2)注意:0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三:括号1.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2.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1)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冉算小括号外面的。

(2)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解决租车、租船等最省钱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先假设(如假设全租大船,或假设全租小船) ,然后再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共十种类型,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共十种类型,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加法交换律简算50+98+50二、加法结合律简算488+40+60三、乘法交换律简算0.25×56×4四、乘法结合律简算99×0.125×8五、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65+28.6+35+71.4六、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25×0.125×4×8七、乘法分配律简算1、分解式25×(40+4)2、合并式135×12.3—135×2.33、特殊题型199×25.6+25.64、特殊题型245×1025、特殊题型399×266、特殊题型45.3×8+35.3×6—4×35.3八、连减简便运算①528—6.5—3.5②528—89—128③52.8—(40+12.8)九、连除简便运算3200÷25÷4十、其它简便运算①256—58+44 ②250÷8×4附: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知识点三: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最新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最新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1
2
第三单元重点掌握:1、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2、能够结合运算定律的学习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
4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练习题
知识要点回顾:
1、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 )。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相互(
)。

2、(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 )
(2)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 )除数的( )
(3)分数除法统一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 )乙数的( )。

3、拓展提升:在分数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

(第四题)
一、填空:
1、23 的倒数是( );0.25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 )。

2、( )×114 =9×( )=( )×57 =1×( )= 1
3、5的倒数与10的倒数比较,( )的倒数>( )的倒数
4、当a=( )时,a 的倒数与a 的值相等。

5、小红23 小时走4千米,她每小时走( )千米,她走1千米平均用( )小时。

6、如果a除以b等于5除以6,那么b就是a的()
5。

四则运算规律及其简便运算

四则运算规律及其简便运算

四则运算规律及其简便运算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时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2、一个娄加上0或者减去0,最终还等于原数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得04、0乘任何数或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xb=bx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xb)xc=ax(bx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员乘法分配律。

字母公式:(a+b)xc=axc+bxc或ax(b+c)=axb+axc拓展公式:(a-b)xc=axc-bxc或ax(b-c)=axb-axc(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xc)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类型一: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观察数的末位特征,将数凑成整数进行简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说课稿 4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说课稿 4篇

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本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节课内容为“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属于同级运算的范围,旨在帮助学生理清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和含有小括号的题。

(题目略)二、探究新知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数叫减数,得到的结果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5.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去的数叫做除数,得到的结果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6.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17.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顺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8.有关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或减得原数。

5+0=55-0=5(2)任何一个数乘得。

5×=×5=(3)除以一个非的数等于。

÷5=(4)不能作除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流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乘法交流律乘法结合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新人教 四下数学 总复习(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新人教 四下数学 总复习(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具体内容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 做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 做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 除后加、减。 2.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
除法
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二、基础练习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一说分别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1)3.6+8.59+6.4=3.6+ 6.4 +8.59
(2)(25.8+7.5)+2.5= 25.8 +( 7.5 + 2.5 ) (3)42×4×25= 42 ×( 4 × 25 )
3. 四年级3位老师带领98名同学去公园春游。
成人票:40元/人 (1)怎样购票最便宜?至少需 要多少元? 儿童票:20元/人 团体票:30元/人
【10人以上(含10人)】
(2)如果小明一家和姑姑一家总共4名孩子、检验一下!你的 读完题,同桌同 答案合适吗? 6名大人一起去玩,他们拿出300元买门票 学互相说一说知 够吗?应该怎样买? 道了哪些信息。
三、综合应用
第(3)(4)小题,这样算 起来是不是很简便呢?同学 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呀!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分析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对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这一单元的内容做以下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本册教材中涉及到的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包含: 第—单元(四则运算)、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运算定律)这一单元是学生小学阶段第—次系统地学习最根底的理论知识,对于这些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几册的学习中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根底。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含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单运用。

这些内容可归类为两大局部,分别为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含连减中的简便计算;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含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敏应用。

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旧成立。

因此,这些运算定律,在学习数与代数这一板块的知识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把数学的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它是学生学会用精辟言语总结数学现象,把第—学段所学的“数与代数〞知识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个里程碑。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依据具体情况,灵敏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开展思维的灵敏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究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三、编排变化及特点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拟完整的认知结构。

人教2022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1)——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2022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1)——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教案】

10 总复习本单元的复习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九个单元的内容。

其中,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律,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运算,图形与运动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统计知识中的平均数等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回顾与整理时要重点处理。

在内容的具体安排上,本单元既遵循所学知识的顺序,同时又对相关内容进行集中安排。

这样,一方面对新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另一方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本学期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进步,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较多。

部分学生做口算题比较容易出错,特别是简单的小数加法和减法口算习题。

对于运算律的应用,以及稍微有难度的简便计算,学生也会出现失误。

个别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特征掌握不牢。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部分学生不能够画出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正确掌握平移的方法等。

这些问题都是本单元复习要突破的难点。

1.在复习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对易混淆概念的掌握情况、计算的正确率、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等,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恰当有效的复习计划。

2.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复习中应引导学生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实际教学中,一是可采取抓住核心知识,辐射扩展的方式来复习。

如小数的意义、性质及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的复习,以小数的意义为基本出发点,围绕位值思想和十进制的概念,将小数的性质、读写法、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二是可引导学生在不同梳理方式的比较中学会复习。

如在运算律等知识内容复习梳理时,有学生可能以直接写文字的方式梳理,也有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来梳理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主要涉及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简便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运算定律。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理解并运用一些特殊的简便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掌握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相关资料。

2.教学PPT或其他辅助教学材料。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已学的知识。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1.23 + 17 = ?2.35 - 18 = ?3.42 × 5 = ?4.63 ÷ 9 = ?5.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和解答一些有关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问题,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及简便运算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及简便运算题

1 ; 10 1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 1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00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 1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 ; 1000 1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 10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00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 1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长度: 1 千米=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0 毫米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面积: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人民币: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 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 等于 5 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 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 5 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 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 5 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 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 4 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 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 8 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 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知识点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四则运算及简便运算的题型归类
知识点一:1、同级运算(只含有加减,或只含有乘除),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在同一运算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
减法。

3、在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4、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小括号的应用。

5、与0有关的计算(一个数加0得这个数,一个数减0得这个数,一
个数和0相乘得0,0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二: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
2、乘法交换律:a×b=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简便计算
第一种
(300+6)x12 25x(4+8) 125x(35+8)(13+24)x8
第二种
84x101504x2578x10225x204
第三种
99x6499x16638x99999x99
第四种
99X13+1325+199X25
32X16+14X3278X4+78X3+78X3
第五种
125X32X825X32X12588X12572X125
第六种
3600÷25÷48100÷4÷753000÷125÷81250÷25÷5
第七种
1200-624-762100-728-772273-73-27847-527-273
第八种
278+463+22+37732+580+268
第九种
214-(86+14)787-(87-29)
365-(65+118)455-(155+230)
第十种
576-285+85825-657+57 690-177+77
第十一种
871-299157-99363-199968-599
第十二种
178X101-17883X102-83X2
17X23-23X735X127-35X16-11X35
第十三种
64÷(8X2)1000÷(125X4)
第十四种
375X(109-9)456X(99+1)
容易出错类型(共五种类型)
600-60÷15 20X4÷20X4
736-35X20 25X4÷25X4
98-18X5+25 56X8÷56X8
280-80÷ 4 12X6÷12X6
175-75÷25 25X8÷25X8
80-20X2+60 36X9÷36X9
36-36÷6-6 25X8÷(25X8)
课后作业:
简便计算
98+365+302 473—73—127 123—68+35
250×23×4 3200÷4÷25 420÷(4×7)
125×88 99×168+168 127×23—23×27
72×125 98×45 6400÷48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算就怎样计算。

125×17×8 13×35×2 50×25×2×40
390÷(13×2) 3000÷125÷8 3500÷42
402×25 154×99+154 125×125—125×25
64×125 96×25 400÷25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算就怎样计算。

(48+27)×9 382—27—73 (309+139)÷(39-23)(186-151)×15÷25 123—68+77 21+56+79+44
98×45 4×29×25 17×53—7×53 (18+42)÷(72÷6) 9000÷125÷8 7200÷24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算就怎样计算。

200—23×31 42—(19+22) 358+(257—158)68×32—784÷56 7200÷25÷4 3500÷42
63÷3×11 158×101—158 125×125—125×25
720÷8—27+72 98×35 400—45×5÷5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算就怎样计算。

832÷8 ×15—872 (825+25×8)×4 300—225÷5+145
201× 43 798—(428+198) 540÷45×(65+35)
3500—175—925 4×22×125 3200÷25÷4
328×15+72×15 6300÷(63×5) 125×(100+8)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算就怎样计算。

43×202 59×299 134×51—51×34
68×32—784÷56 3000÷125÷8 7200÷36
480×46÷48 302×99+302 960×46÷48
756+483—556 98×35 230×54+540×77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算就怎样计算。

887×25—87×25 (825+25×8)×4 325—225÷5+145
35×102 498+(201—154) 125×89×8 3600÷50÷2
428×78+572×78 8800÷(25×88) 25×(20+4)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算就怎样计算。

43×202 59×299 134×51—51×34 68×32—784÷56 3000÷125÷8
7200÷36 480×46÷48 302×99+302 960×46÷48
756+483—556 98×35 230×54+540×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