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容纳量.doc

合集下载

环境容量测算

环境容量测算

一、环境容量确定原则1、在保证旅游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2、以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为原则二、环境容量测算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公园地形地貌特征,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采用面积法和游路法结合计算,由于公园道路能形成回路,因此游路法采用完全游道法计算。

面积法计算公式为:C=A÷a×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D――周转率,为景点开放时间除以游完景点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完全游道法计算公式为:C=M÷n×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M――游道全长,单位为米;n――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米;D――周转率,为游道全天开放时间除以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所得的值。

则游客容量测算公式如下:G=t÷T×C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的时间;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的时间;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根据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和特点,参考国内森林公园的参数指标,方山省级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否则测算如下表:62.8万人次。

三、旅游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

研究环境容量是为了寻求和阐述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化关系,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组织观光游览和确定景区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

(一)旅游环境容量测算1、测算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测算除了必须保证景区的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特色和良好的游览环境,还特别要保护好景区内的水资源和各种植物资源。

不仅当前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使良好的旅游资源长期被子孙后代持续有效地利用。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数学模型为:N t =N 0λt。

2.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会呈“S”型增长。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 值。

4.“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5.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2)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数学模型:N t =N 0λt。

3.各参数的含义⎩⎪⎨⎪⎧N 0:种群的起始数量t :时间N t: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倍数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形成原因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 值。

3.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例如为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而设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J”型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2)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3)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 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 (4)种群数量达到K 值后不再发生变化(×)(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增长的曲线是( )解析:选B 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的增长是指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的情况下的增长。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

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在最后)第1课时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目标] 1.尝试建立描述、解释和预测细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总结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2.运用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的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解释影响不同变化规律的因素,并应用于相关实践活动中。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任务一:建构某种细菌种群的增长模型根据教材P7“问题探讨”,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产生后代的数量。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代数0 1 2 3 4 5 6 7 8 9数量(个) 20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2.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提示设细菌初始数量为N0,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菌数为第一代,数量为N0×2,第n代的细菌数量为N n=N0×2n。

3.72 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提示2216个。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提示如图所示5.在一个培养瓶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描述的趋势增长吗?分析其原因。

提示不会;因为培养瓶中的营养物质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6.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的增长趋势,但是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有什么局限性?提示同数学公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不够精确。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某同学在分析某种细菌(每20 min 分裂一次)在营养和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数量变化模型时,采取如下的模型建构程序和实验步骤,你认为建构的模型和对应的操作,不合理的一组是()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每20 min分裂一次,怎样计算细菌繁殖n代后的数量?B.提出合理假设:资源和生存空间无限时,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制约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N n=2nD.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根据N n=2n画出数学曲线图答案 D解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需要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D 错误。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environment capacity)又称环境负载容量、地球环境承载容量或负荷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生物积累(bioaccumulate)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内都在通过吸附、吸收和吞食作用,从周围环境中摄入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污染物并滞留体内,以致随生物的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

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污染空气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与管理建议、结论及建议、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二恶英(Dioxin),又称二氧杂芑(qǐ),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二恶英实际上是二恶英类(Dioxins)一个简称,它指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伦敦型烟雾指由煤烟引起大气污染的硫酸烟雾。

因这类烟雾在英国伦敦曾多次发生,故名。

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

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APMP制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木片气蒸、洗涤、化学预处理及浆料的洗涤、浓缩等处理过程。

对环境容纳量及其应用的理解

对环境容纳量及其应用的理解

对环境容纳量及其应用的理解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问题的提出环境容纳量又称稳定平衡密度或K值,属于浙科版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重点且难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同时还是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

问题:什么是环境容纳量?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011.概念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2.特点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在环境容纳量水平上下波动,这个平均水平就是所谓的合理的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大于合理的环境容纳量时,资源压力增大(如食物、配偶、栖息地等),资源的数量、质量降低、天敌和疾病等因素的抑制作用增强,种群数量回落;当种群数量小于合理的环境容纳量时,资源压力降低、资源状况得到改善,天敌和疾病等因素的抑制作用减弱,种群数量回升。

3.影响因素环境容纳量既然是环境对生物制约的具体体现,是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决定的,那么只要生物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环境容纳量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它是环境资源状况(数量、质量、分布和波动等)、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数量、形式、效率和波动等)以及生态调节机制(种内、种间关系等)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就是说,环境容纳量是一个动态的变量。

02试题1:(2010年)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S增长,所以答案是A。

生态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生态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生态学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

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

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单体生物是一个合子经胚胎发育成熟后的生物体,其器官、组织各个部分的数目在整个生活周期中各个阶段均保持不变。

构件生物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的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一个合子发育成幼体以后,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可通过其基本的结构单位的反复形成得到进一步发育,其组织、器官等各个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单体生物:各个体保持基本保持一致的体形结构,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

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如大多数植物、海绵、珊瑚等。

3. 最大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最大出生率: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又称生理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它受生殖季节、一年生殖次数、一次产仔数量、妊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以及环境条件、营养状况和种群密度等因素影响,又称生态出生率。

4. 年龄锥体(年龄金字塔)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动态生命表:记录同一时间出生的种群存活(死亡)过程的生命表。

个体经历了相同的环境条件。

适于寿命较短的种群。

又称同生群(cohort)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水平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种群进行年龄结构的调查所编制的生命表。

各年龄的个体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适于稳定的种群和寿命较长的动物。

特定时间生命表,垂直生命表6. 内禀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即内禀增长率。

7. 环境容纳量:在种群生态学中,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8.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

1、反馈:指系统中某一成分变化引起其他成分发生一些列变化,而后者的变化最终又回过来影响着首先变化的成分。

2、有效积温法则: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生长发育,且此热量为一常数。

3、短日照植物:日照短于临界光期才能开花的植物。

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

4、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5、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

基础生态位:物种理论上占据的生态位空间。

6、环境容纳量:指种群所在的环境条件允许某一物种的种群增长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值。

7、最小种群原则:对于一些集群生活的动物种类,如果数量太少,低于集群的临界下限,则该动物种群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生存。

8、物候: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性,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

9、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一个最低点(耐受下限)和一个最高点(耐受上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

10、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够分泌一些有害物质,阻止其他植物在其周围生长,或防御动物进一步啃食,此现象称为化感作用。

11、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12、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平衡之处的光强度。

13、种群:指特定时间内,分步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4、生态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

15、艾伦法则: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地区内温动物外露部分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

16、种间竞争:是指几种生物利用同一种有限资源所产生的相互抑制作用称种间竞争。

17、土壤质地:土壤中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组成百分比。

18、冻害: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

19、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环境容纳量的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容纳量的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容纳量的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环境容纳量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和解释。

可以按照以下内容编写:环境容纳量是一个用来描述自然环境可容纳人类活动、资源使用和废物排放的程度的概念和指标。

它是衡量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和影响程度。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

它不仅与资源利用、能耗、废物排放等密切相关,也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息息相关。

了解和合理利用环境容纳量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容纳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对资源使用和废物排放的量化分析、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评估、环境压力指数的建立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或不同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和比较,从而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容纳量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热门领域。

通过准确评估和科学管理环境容纳量,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出更加科学、可行和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政策,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对环境容纳量的定义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同时介绍环境容纳量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指标,最后探讨环境容纳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环境容纳量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和背景。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个特定区域或者整个地球能够容纳并提供支持的人类活动或资源利用的最大数量或者质量。

它反映了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概述和安排。

首先,将介绍环境容纳量的定义和意义,包括为什么需要研究环境容纳量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然后,将详细介绍环境容纳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常见的定量和定性计算方法以及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22216)一、名词解释1. 限制因子:。

2. 临界氧量:3. 拥挤效应:4. 生态位:5. 水呼吸:6. 赤潮生物:7. 内禀增长率:8.窒息点:9.营养级:10.生态学:11.生态系统:12.生态因子:13.生境:14.阈:15.生态幅:16.指示生物:17.种群:18.环境容纳量:19.生物群落:20.群落演替:21.库:22.积温:23.有效积温:24.生物群落:25.生态平衡:二、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生态学定义是由首次_______ 提出的。

A. Odum E.P.B. Haeckel E.C. ForelD. Tansley2.水体光照特点之一是透入水层光的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

A.指数式递减B.指数式递增 C.不变 D.算术级数递减3.鱼类和贝类的存活曲线接近于。

A. B型B.C型C.A型D. 其它型4.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__ 。

A.熊猫B.鲸鱼 C.鲤鱼 D.人5.以下哪种生物更倾向于K-对策者。

A.轮虫B.枝角类C.桡足类D.原生动物6.海洋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

A.等渗调节 B.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D.随渗调节7.淡水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

A.等渗调节 B.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D.随渗调节8.天然淡水温带湖泊中氧气的主要由消耗。

A.鱼类呼吸B.逸散入空气C.底栖生物呼吸 D.水呼吸9. 林德曼定律生态效率一般是 ___________ 。

A. 10% B. 10-20% C. 50%D. 15%10.两物种间相互作用彼此得利但缺少另一方不能继续生活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

A. 互利共生B. 原始合作C. 竞争D. 中性作用11.个体水平的生物能量学方程一般是指___________ 。

A. C=P+R+F+U B.PG= PN+RA C.P = PNC +R D. PNC = PG - RA-RH= PN-RH12.有机物质的分解包括破碎(C)、降解(K)和淋溶(L),则有机质分解(D)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

环境容纳量.doc

环境容纳量.doc

环境容纳量信息工程学院C班孔祥远1111000192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他们生活的种群是不能够无限增长的,是会有一个最大限度的。

在种群生态学中,这被称作最大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

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

最大环境容纳量叫做K值,种群在增长过程不同时间的增长率是不同的,其增长方式是以S形曲线方式增长。

种群增长率的数学方程式:种群增长率是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

用数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增长率=(终末个体数-起始个体数)/起始个体数×100%。

从上式可以看出,种群增长率是一个百分比,没有单位。

联系种群特征,可以理解为: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起始数量N0(个)增长到终末数量N t(个),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为:增长率=(N t-N0)/ N0×100%。

在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停止增长,则这个种群在0—t年间的种群增长曲线应呈“S”型增长。

“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由于开始时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绝对数(即终末个体数-起始个体数)较小,故种群增长速率也较小。

根据“S”型曲线分析,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绝对数最多,故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曲线的斜率最大)。

随后,当种群数量超过K/2时,种群数量增加趋缓,种群增长速率又有所下降,到种群数量为K时,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不再增加,故种群增长速率为0。

如图:K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用到这一规律,比如捕鱼问题捕鱼者经常把鱼捕到到K/2值,因为此后鱼的增长速率最快,保护了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

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一)1. 生态学 ( 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 (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4. 生态系统 (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 (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9. 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作用于生物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10.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11.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12.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阀值) ,他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 (又称为耐性限度)。

13. 生活型(life form):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iacuc动物福利考题答案

iacuc动物福利考题答案

iacuc动物福利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纳量2、狩猎动物猎取量3、生态旅游﹑4、家庭动物5、异质种群6、无菌动物7、最小生存种群8、行为规癖9、马的胸围率10、漏缝地面二、简答题1、圈养野生动物产生异常行为的原因2、布兰贝尔委员会提出的五个自由权利3、国内检疫动物氛围哪几类4、异常行为产生的机制是什么5、如何理解动物康乐和动物福利6、seamer ( 1992)提出了适于水产动物(主要是鱼类)的福利的7条原则意见。

答案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纳量:环境和食物条件是限制野生动物数量无限增长的因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环境所能够维持的野生动物最大饱和数量即为环境容纳量。

2、狩猎动物的猎取量:从理论上讲应为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那部分个体,至少不能超过每年补充到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即种群的最初增长量。

种群的最初增长量取决于物种的繁殖力、幼仔的成活率、新个体的迁入数量。

3、生态旅游: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美学价值的一种活动,是到大自然中去,将自然环境教育和解释寓于其中,从事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求知求新的高层次旅游,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是其核心内容。

4、家庭动物:是指那些适应于家庭饲养、用于丰富人类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动物,又称伴侣动物或宠物。

5、异质种群:_是指一个在有限时间内,具有相互作用的局部种群的集合。

异质种群存在着“个体从某个局部种群灭绝”和“个体占据新的斑块生境建立新局部种群”的动态过程。

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等动物的异质种群中,局部种群的灭绝率,往往取决于斑块生境的面积和局部种群的大小,面积越大,或局部种群数量越高,灭绝率就越低;6、无菌动物:_简GF动物,指体表和肠道内都无菌(无微生物)的动物;7、最小生存种群: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手段可用来估计野生动物种群能以多大的概率存活多长的时间,从而得知最小可存活种群(MVP)的大小。

这一分析的手段为很多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environment capacity)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 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

环境容量包括绝对容量和年容量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后者是指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一个特定的环境(如一个自然区域、一个城市、一个水体)对污染物的容量是有限的。

其容量的大小与环境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的特性、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环境空间越大,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就越大,环境容量也就越大。

对某种污染物而言,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越不稳定,环境对它的容量也就越大。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污染物有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

通过这些作用,降低了污染物的浓度,减小甚至消除了污染物的毒性,这种能力就叫环境自净能力。

不过,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

这个限度就叫环境容量。

它的定义是: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生态平衡不受到危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能够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自净能力指得是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大气、水流的扩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当环境受到污染时,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环境可以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

受污染的环境,经过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受污染的环境环境容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改变原有状态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

环境自净能力指得是自然环境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

环境容量是一个量值;环境自净能力是指环境自身转化污染物的能力。

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使众多人群非正常死亡、残废、患病的公害事件不断出现,其中最严重的有八起污染事件,人们称之为“八大公害”:(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日~5日,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外排的工业有害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综合影响,其中毒症状为咳嗽、流泪、恶心、呕吐,一周内有几千人发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的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环境容纳量

环境容纳量

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能够被生物所利用的各种无机和有机环境因素总和。

它包括:水资源量、大气降水量、热能及其他物质能源资源量、阳光辐射能量、空气中氧含量、矿产资源储备量等六个方面。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人类应该不断提高对环境的容纳力,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排放,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即要求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一区域内环境对某些物质或能量所能承受的极限值。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生活消费水平也迅速提高,同时人类为满足需要而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能量也急剧增加,致使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如果再继续按照传统模式去维持和改善现状,那么将会给子孙后代带来严重危害。

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地球表层的物质和能量将减少90%,这意味着人类必须把工厂搬离陆地,把城市迁移到海洋中去,否则将会引起环境灾难。

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联合国才在1972年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确立了人类环境会议作为一项永久性的全球性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

这一事件的发生说明人类已经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真正要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环境容纳量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任何人工设施和技术手段都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新的环境容纳量,只能通过建立和完善生态平衡体系来实现环境容纳量的增加。

但是,要想实现环境容纳量的增加,仅靠单纯的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在环境容纳量超载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充分履行职责,做好环境容纳量管理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节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广大群众应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保护好环境容纳量,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环境容纳量名词解释生态学

环境容纳量名词解释生态学

环境容纳量名词解释生态学
嘿,你知道啥是环境容纳量不?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一个大房间,它能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呀。

环境容纳量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
环境条件下,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比如说,一片森林里能养活的兔子数量是有个上限的,多了就不行啦,食物不够吃呀,生存空间也不够啦!“哎呀,那要是兔子太多了会
咋样呢?”你可能会这么问。

嘿嘿,那它们就会竞争激烈呀,有些兔子
可能就吃不饱,长不好,甚至活不下去呗。

再想想,要是一个湖里的鱼太多了,那不就会氧气不够用嘛,就像
我们人在一个很拥挤的地方会觉得憋闷一样。

这就是环境容纳量在起
作用呢!
咱生活的地球也是一样呀,它对人类的容纳量也是有限的呢。

如果
人口无节制地增长,资源消耗得越来越多,那地球不也会“累”嘛!“那
我们得好好保护地球呀,不然以后咋办呢?”这是必须的呀!
环境容纳量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度量衡”,它让我们知道大自然
能承受多少。

我们不能一味地索取,得考虑到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呀。

我们得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好生态平衡,这样
我们才能长久地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活下去呀,你说是不是?
我的观点就是,环境容纳量是生态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概念,它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能一直充满生机与活力。

高中生物环境容纳量计算

高中生物环境容纳量计算

高中生物环境容纳量计算环境容纳量(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CC)是指一种物种的生存最大种群量,是以峰值形式计量的环境介质的容量,即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容纳的最多生物体数量。

一、定义环境容纳量(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简称ECC)是指一个特定环境中,特定物种最多可以允许的最大数量,它由某些环境因素(种群数量、污染物浓度等)的变化和演变共同确定的限制结果。

它可以为在特定区域内定义超量级、恢复性和关键种类的最大容纳量提供一个经济和生态意义上可接受的范围。

二、产生原因1、自然条件限制:自然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特定环境域的容许量,影响环境容纳量的自然条件包括:空气、水、温度、光照、湿度、土壤质地等。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已扰乱了自然界的均衡,很多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节约能源、进行野生保护的措施加剧了环境的不平衡性,这也导致了环境容纳量的减少。

3、工业发展: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的废弃物、大量的污染物等方面也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也直接影响到环境容纳量的减少。

三、计算公式ECC=N/T其中N为总种群数,T为单位面积可容纳的物种数量。

四、ECC计算流程1、首先分析物种分布状况,统计物种群数量,在统计物种群数量的同时了解单位面积可容许的物种数量。

2、计算总种群数和单位面积的物种数,根据上述计算公式计算环境容纳量。

3、如果结果大于预期值,则表示环境容纳量大于物种所能承受范围,需要采取一定的调节措施;反之,环境容纳量小于物种所能承受范围,需采取保护性管理措施;4、最后,以ECC结果作为参照,对各物种的分布和繁殖有更加准确的了解,明确种群数量和面积范围,并采取正确的保育管理措施。

五、ECC的重要性ECC具有重要的生态环保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此外,ECC作为一个容量参数,可以提供有效的分布格局,以确定物种在一定空间内可允许的最大数量,指导我们开发和保护某一特定地域,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

最适环境容纳量

最适环境容纳量

最适环境容纳量最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最适环境容纳量的理解和评估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最适环境容纳量的确定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最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最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最适环境容纳量是指一个特定地区或生态系统可以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或生物数量。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受到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最适环境容纳量不仅仅包括人口数量,还包括对环境的压力和负担。

因此,评估最适环境容纳量需要考虑地区的资源状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最适环境容纳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数据和信息的支持。

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采集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最适环境容纳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影响因素确定最适环境容纳量涉及多种因素,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因素:1.资源利用资源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水、土地、能源、矿产等。

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的负担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将导致环境资源的匮乏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影响最适环境容纳量。

2.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评估最适环境容纳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都将影响到最适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高污染和恶劣的环境质量将限制地区的最适环境容纳量。

3.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最适环境容纳量具有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种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等因素。

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和生物数量,而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最适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

发达地区通常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因此其最适环境容纳量通常较大。

环境容纳量的调查内容

环境容纳量的调查内容

环境容纳量的调查内容
环境容纳量是指某一地区或特定生态系统能够持续承载人类活动和资源利用的能力。

调查环境容纳量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利用调查:调查该地区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消耗速度。

了解资源的供需状况,包括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生态环境调查:调查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包括森林、湿地、河流、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

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人口调查:调查该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密度等人口相关信息。

了解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对环境资源的压力。

4.社会经济调查:调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情况等。

了解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环境容纳能力的限制。

5.环境影响评估:评估正在进行或计划中的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或政策措施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考虑到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等方面的环境影响。

以上是一般环境容纳量调查的主要内容。

具体的调查方法和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以综合评估地区的环境容纳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容纳量.doc
环境容纳量
信息工程学院
C班孔祥远
1111000192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他们生活的种群是不能够无限增长的,是会有一个最大限度的。

在种群生态学中,这被称作最大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

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

最大环境容纳量叫做K值,种群在增长过程不同时间的增长率是不同的,其增长方式是以S形曲线方式增长。

种群增长率的数学方程式:种群增长率是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

用数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增长率=(终末个体数-起始个体数)/起始个体数×100%。

从上式可以看出,种群增长率是一个百分比,没有单位。

联系种群特征,可以理解为: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如一年)内,由起始数量N0(个)增长到终末数量Nt(个),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为:增长率=(Nt-N0)/ N0×100%。

在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停止增长,则这个种群在0—t年间的种群增长曲线应呈“S”型增长。

“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由于开始时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绝对数(即终末个体数-起始个体数)较小,故种群增长速率也较小。

根据“S”型曲线分析,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绝对数最
多,故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曲线的斜率最大)。

随后,当种群数量超过
K/2时,种群数量增加趋缓,种群增长速率又有所下降,到种群数量为K时,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不再增加,故种群增长速率为0。

如图:
K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用到这一规律,比如捕鱼问题捕鱼者经常把鱼捕到到K/2值,因为此后鱼的增长速率最快,保护了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来看,可以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他们的天敌都可以减少老鼠这一种群的K值,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用到环境容纳量的相关规律。

通过以上讲述与例子,我们应该对种群增长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帮助人类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