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部分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部分习题答案

6.(1)①K=2(PL/PK)L; ②K=(PL/PK)1/2L;③K=1/2(PL/PK)L;④K=3L。
(2) ① L=200×22/3,K=400×22/3;②L=2000,K=2000; ③
L=10×21/3,K=5×21/3 ;
④ L=1000/3,K=1000。
7.(1) A(λL)1/3(λK)2/3=λAL1/3K2/3=λQ,故,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7. X1=M/(2P1); X2=M/(2P2)。 8.若:a>P1/P2,最优组合是:(M/P1,0);若: a<P1/P2,最优组
合是:(0,M/P2); a=P1/P2,最优组合是:预算线M=P1Q1+P2Q2 上的任何一点。 9. (1) q=1/(36p2) ;(2) p=1/(6q0.5) ;(3) CS=1/3。
4. (1) TPL=Q=20L-0.5L2-50,APL=20-0.5L-50/L,MPL=20-L。
(2)L=20, L=10, L=0。
(3)L=10。
5.Q=min(L,4K)是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有效率的资本与劳动投 入组合应满足:K/L=1/4。
(1)当Q=32时,L=32,K=8;(2)当:Q=100时, L=100,K=25,minC=325。
10.解:A商品的价格总效应为:ΔQP=-40; 当PA=20时,QA=90,购买A的支出为共为6500-1800=4700, 当商品A的价格上升到P=40时,为保持其实际收入不变, 对其进行斯卢茨基补偿后,让他仍买得起原来的商品组
合,其收入为M=4700+40×90=8300,则,Q=0.02×8300 -2×40=86, 故, 替代效应为:ΔQS=86 -90= -4; 收入效应为:ΔQI=ΔQP-ΔQS= -36。

《自动检测技术》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

《自动检测技术》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

《自动检测技术》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传感器和测量的基本知识§1-1测量的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1.测量的定义及其内容是什么?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定义是什么?3.直接测量的方法有几种方法?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4.仪表精度有几个指标?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学习指导p1)5.仪表分辨力的定义是什么?作业题1.测量是借助和和,取得被测对象的某个量的大小或符号;或者取得与之间的关系。

(专用技术;设备;实验;计算;一个变量;另一变量)2.测量是将被测量与通过专用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比表示测量结果时,必须注明(同性质的标准量;比较;标准量倍数;标准量某0的单位)3.直接测量是从事先间的函数关系,先测出,再通过相应的函数关系,被测量的数值。

(分度好的表盘;被测量;某种中间量;中间量;计算出)4.直接测量方法中,又分,和。

(零位法;偏差法;微差法)5.零位法是指在比较仪器中进行,让仪器指零机构,从而确定被测量等于该方法精度(被测量;已知标准量;比较;达到平衡(指零);已知标准量;较高)6.偏差法是指测量仪表用,直接指出被测量的大小。

该法测量精度一般不高。

(指针、表盘上刻度线位移)7.微差法是和的组合。

先将被测量与一个进行用测出。

(零位法;偏差法;已知标准量;比较;偏差法)8.测量仪表指示值程度的量称为精密度。

测量仪表指示值有规律地称为准确度。

(不一致;偏离真值)9.测量仪表的精确度简称,是和以测量误差的来表示。

(精度;精密度;准确度;相对值)10.显示仪表能够监测到被测量(最小变化)§1-2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复习思考题1.试述传感器的定义及其在检测中的位置。

2.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定义是什么?3.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技术指标及其各自的定义是什么?作业题1.传感器是与被测对象接触的环节,它将被测量转换成与机构。

它是检测和控制中最关键的部分。

(最初;被测量有确定对应关系;电量)2.通常用传感器的和来描述传感器输出-输入特性。

高教高职版《财务会计习题与全真实训》(第四版)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高教高职版《财务会计习题与全真实训》(第四版)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第1章总论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A3、【答案】:C4、【答案】:D5、【答案】:A6、【答案】:B7、【答案】:B8、【答案】:C9、【答案】:B10、【答案】:B二、多选题1、【答案】:ABCD2、【答案】:ABCD3、【答案】:BCD4、【答案】:BC5、【答案】:ABD6、【答案】:BD7、【答案】:ABCD8、【答案】:ABD9、【答案】:ABC10、【答案】:AC三、判断题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第2章货币资金一、单选题1、【答案】:D2、【答案】:C3、【答案】:B4、【答案】:B5、【答案】:A6、【答案】:A7、【答案】:B8、【答案】:A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C12、13【答案】:C14【答案】:D二、多选题1【答案】:ABC2【答案】:ABD 3【答案】:BCD 4【答案】:ABC 5【答案】:ABC 6【答案】:ABCD 7【答案】:ABD 8【答案】:CD9【答案】:ABC 10【答案】:ACD 11【答案】:ABCD 12【答案】:AB三、判断题1、【答案】:√【解析】: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11.【答案】:×12.【答案】:×四、计算分析题1、【答案】(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019年1月31日单位:元(2)如果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仍不相等,则应进一步逐笔核对,发现错账、漏账应立即予以纠正。

(3)该企业可动用的银行存款为264 000元。

[资料]信息传输原理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资料]信息传输原理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 习题题(1.1)英文字母中e 的出现概率为0.105,c 的出现概率为0.023,o 的出现概率为0.001,试分别计算它们的自信息量(以比特为单位)。

解:由题意可得Ie= -log0.105=3.25bitIo= -log0.001=9.97bitIc= -log0.023=5.44bit∴字母e 的自信息量是3.25bit ,字母c 的自信息量是5.44bit ,字母o 的自信息量是9.97bit 。

题(1.2)某个消息由字符A,B,C,D 组成,已知它们的出现概率为83)(=A P ,41)(=B P ,41)(=C P ,81)(=D P ,试求由60个字符所构成的消息,其平均自信息量是多少比特。

解:由题意可得H (x )= -(38log 38+14*2*log 14+18log 18)=1.906bit∴由60个字符构成的消息的平均自信息量是1.906*60=114.36bit题(1.3)在二进制信道中信源消息集为}1,0{=X ,且已知出现概率)1()0(P P =。

信宿消息集为}1,0{=Y ,信道传输概率为41)0|1(=P 和81)1|0(=P 。

试求该信道所能提供的平均互信息量),(Y X I 等于多少?解: ∵ P Y/X =13,4471,88⎡⎤⎢⎥⎢⎥⎢⎥⎢⎥⎣⎦,P X =11,22⎡⎤⎢⎥⎣⎦∴P Y = P X *P Y/X =11,22⎡⎤⎢⎥⎣⎦*13,4471,88⎡⎤⎢⎥⎢⎥⎢⎥⎢⎥⎣⎦=97,1616⎡⎤⎢⎥⎣⎦∴H (Y )=-(916log 916+716log 716)=0.989bitH (Y/X )=12H (14,34)+12H (78,18)=0.678bit∴I (X ,Y )=H (Y )-H (Y/X )=0.989-0.678=0.311bit题(1.4)在二进制对称信道中传输消息}1,0{=X ,接收到的消息为}1,0{=Y 。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部分)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部分)1-1 什么是⽣产过程、⼯艺过程、机械制造⼯艺过程?答:⽣产过程是根据设计信息将原材料和半成品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艺过程是在⽣产过程中,⽑坯的制造成形(如铸造、锻压、焊接等),零件的机械加⼯、热处理、表⾯处理,部件和产品的装配等是直接改变⽑坯的形状、尺⼨、相对位置和性能的过程,称为机械制造⼯艺过程,简称⼯艺过程。

采⽤合理有序安排的各种加⼯⽅法,逐步地改变⽑坯的形状、尺⼨和表⾯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艺过程。

1-2 什么是⼯序、安装、⼯位、⼯步和⾛⼑?答:⼯序是指由⼀个⼈(或⼀组)⼯⼈在⼀个⼯作地点对⼀个(或同时对⼏个)⼯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艺过程;安装——⼯件(或装配单元)经⼀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序。

⼯位——在⼀次⼯件的安装中,通过⼯作台的分度、移位可以使⼯件相对于机床变换加⼯位置,⼯件在每⼀个加⼯位置上所能完成的加⼯内容。

⼯步——在同⼀⼯位上,要完成不同的表⾯加⼯时,其中加⼯表⾯、⼑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位内容。

⾛⼑——⼑具在加⼯表⾯上切削⼀次所完成的⼯步内容。

1-3 什么是⽣产纲领、⽣产类型?答: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和⽣产能⼒决定的、在⼀年内应当⽣产的产品的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产纲领。

企业(或车间、⼯段、班组,⼯作地)⽣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般分为⼤量⽣产,成批⽣产和单件⽣产三种类型。

1-4 简述各种⽣产组织类型的特点。

答:单件⼩批⽣产时,其⽣产组织的特点是要能适应产品品种的灵活多变;中批⽣产时,采⽤通⽤设备与专⽤设备相结合,以保证其⽣产组织满⾜⼀定的灵活性和⽣产率的要求;⼤批⼤量⽣产时,⼴泛采⽤⾃动化专⽤设备,按⼯艺顺序流⽔线⽅式组织⽣产,⽣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即柔性)差。

1-5 简述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组成。

答:⾸先,组成机器的每⼀个零件要经过相应的⼯艺过程由⽑坯转变成为合格零件;其次,要根据机器的结构与技术要求,把某些零件装配成部件;最后,在⼀个基准零部件上,把各个零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统计学》课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龚凤乾)1.试针对统计学的三种任务各举一例。

答:见授课题板。

2.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答:见授课题板。

3.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答: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如下4.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专业技术人员;(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学历、职称、年龄、科研成果数。

5根据上表指出:(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3)计算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1)连续型组距式分组;(2)连续型组距式分组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频率= ii f f /6.某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在此表的空白处添加以下数字:组距、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计算,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7.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

(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A 手机拥有量B 商品库存额C 市场占有率D 人口数E 出生人口数F 单位产品成本G 人口出生率H 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EH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ABD ; (3)质量指标有: CFG ;(4)数量指标有: ABDEH ; (5)离散型变量有: ADE ;(6)连续型变量有: BCFGH 。

8.现在把某地区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个统计总体,设计了“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数”和上述这个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体的“1999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两个统计指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 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_清华大学出版社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_清华大学出版社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2. 第3项任务,状态标志位的状态决定转移方向。

3. 程序存储是将要执行的程序的全部指令存储到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指程序开始执行后,通过指令流控制数据或计算机,完成设定的任务。

4. 分BIU 总线接口部件和EI执行部件两大部件,其中总线接口部件BIU负责取指令和数据,执行部件EI负责执行指令及运算。

在执行一条指令的同时可以取下一条指令,重叠运行,速度快。

5. 有6个状态标志,分别为进位标志CF、溢出标志OF、零标志ZF、奇偶标志PF、负标志SF、辅助进位标志AF。

3个控制标志分别为中断允许标志IF、单步标志TF、方向标志DF。

标志位的内容可以通过标志位操作指令来操作,例如CLC指令清除进位位,即使CF=0,STC指令使CF=1,CLI指令使IF=0,禁止中断,STI指令使IF=1,允许中断。

还可以通过LAHF指令取来标识寄存器的内容修改后用SAHF指令送回去。

也可以用PUSHF/POPF指令来修改标志寄存器的内容。

6. 实模式下分段靠4个段寄存器实现。

段寄存器中的值就是段地址,当偏移地址为0时的段地址+偏移地址就是该段的起始地址。

物理地址是由段地址左移4位后与偏移地址相加形成的20位地址。

7. 说法不一定正确。

对顺序执行指令的计算机是对的。

对重叠或流水线的计算机就不对了。

例如对8086CPU,由于采用了取指令与执行指令的一次重叠,尽管执行一条指令的总时间并没有变化,但连续执行n条指令时,总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可以简单的比喻成总时间为原时间的二分之一,快了一倍。

8. 引入流水线后,执行一条指令的总时间并没有变化。

9. 高速缓存的目的是提高存储器的速度,进而提高了CPU的速度。

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为了给程序员或程序一个大的存储或运行空间。

10。

8086采用总线接口部件BIU与执行部件EU分开提高了速度,286将8086的BIU进一步分成3个部件,提高了并行性。

386在286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成6个逻辑部件,实现多条指令重叠,进一步提高了速度,486采用硬组合逻辑控制器,同时采用内嵌高速缓存,提高速度。

通信电子线路部分习题解答(严国萍版)

通信电子线路部分习题解答(严国萍版)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部分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1:1-3:解:1-5:解:第二章习题解答: 2-3,解:2-4,由一并联回路,其通频带B 过窄,在L 、C 不变的条件下,怎样能使B 增宽? 答:减小Q 值或减小并联电阻2-5,信号源及负载对谐振回路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减弱这种影响? 答:1、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通常把没有接入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时回路本身的Q 值叫做无载Q (空载Q 值)如式通常把接有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时回路的Q 值叫做有载QL,如式为空载时的品质因数为有载时的品质因数 Q Q QQ LL <可见oo Q RL Q ==ωLS L R R R LQ ++=0ω结论:串联谐振回路通常适用于信号源内阻Rs 很小 (恒压源)和负载电阻RL 也不大的情况。

2、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2-8,回路的插入损耗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减小这一损耗?答:由于回路有谐振电阻R p 存在,它会消耗功率因此信号源送来的功率不能全部送给负载R L ,有一部分功率被回路电导g p 所消耗了。

回路本身引起的损耗称为插入损耗,用K l 表示 无损耗时的功率,若R p = ∞, g p = 0则为无损耗。

有损耗时的功率插入损耗 通常在电路中我们希望Q 0大即损耗小,其中由于回路本身的Lg Q 0p 01ω=,而Lg g g Q 0L p s L )(1ω++=。

2-11,L ps p p p p p p p 11R R R R Q Q G C LG Q L ++===故ωω同相变化。

与L S L R R Q 、 性。

较高而获得较好的选择以使也较大的情况,很大,负载电阻内阻并联谐振适用于信号源L L S Q R R ∴11P P K l '=率回路有损耗时的输出功率回路无损耗时的输出功L2L s s L 201g g g I g V P ⋅⎪⎪⎭⎫ ⎝⎛+==L 2p L ss L 211g g g g I g V P ⋅⎪⎪⎭⎫ ⎝⎛++=='20L 1111⎪⎪⎪⎪⎭⎫⎝⎛-='=Q Q P P K l2-12,解:2-13,5.5Mhz 时,电路的失调为:66.655.0*23.33f f 2Q p 0==∆=ξ 2-14,解:又解:接入系数p=c1/(c1+c2)=0.5,折合后c0’=p 2*c0=0.5pf,R0’=R0/ p 2=20k Ω,总电容C=Ci+C0’+C1C2/(C1+C2)=15.5pf,回路谐振频率fp=45.2Mhz ,谐振阻抗Rp=1/(1/Ri+1/Rp0+1/R0’),其中Rp0为空载时回路谐振阻抗,Rp0=Q0*2π*fp*L=22.72K Ω,因此,回路的总的谐振阻抗为:Rp=1/(1/Ri+1/Rp0+1/R0’)=5.15 K Ω,有载QL=Rp/(2π*fp*L )=22.67,通频带B=fp/QL=1.994Mhz 2-17;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3-3,晶体管的跨导gm是什么含义,它与什么参量有关?答:3-4,为什么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中,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答:3-7,放大器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通常有几种方法克服?答:不稳定原因:克服方法:3-9,解:3-10;解: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4-1,答:4-3,答:4-5,解:4-6;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5-4,答:5-7,答:5-9,答:5-12,答:(e)图,在L 、C 发生谐振时,L 、C 并联阻抗为无穷大,虽然满足正反馈条件,但增益不满足≥1,故不能振荡?5-13,[书上(6)L1C1〈L3C3〈L2C2=〉f1〉f3〉f2,不能起振] 解:5-15;如图(a)所示振荡电路,(1)画出高频交流等效电路,说明振荡器类型;(2)计算振荡器频率57uH 57uH解:(1)图(b)是其高频交流等效电路,该振荡器为:电容三端式振荡器(2)振荡频率:L=57uH,振荡频率为:,f0=9.5Mhz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6-1,6-3,6-5,解:6-7,解:6-9,解:6-13,解:6-14;答: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7-3,7-5,解:7-9,什么是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答:7-10,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是什么?7.11答:7-12;如图是话筒直接调频的电路,振荡频率约为:20Mhz 。

《通信电子线路》部分习题答案

《通信电子线路》部分习题答案

IEDR(dB) = S1dB (in ) (dBm) − S min (dBm) = −15 − (−89.8) = 74.8 dB SFDR(dB) = Smax (dBm) − Smin (dBm) = −33.3 − (−79.8) = 46.5 dB
2.7
解:
(1) Si / N i ( dB ) = Si ( dBm ) − N i ( dBm ) = −100 − (−115) = 15dB (2) So ( dBm ) = G ( dB ) + Si ( dBm ) = 20 + (−100) = −80dBm (3) N o ( dBm ) = G ( dB ) + N F (dB ) + N i ( dBm ) = 20 + 3 + (−115) = −92dBm (4) So / N o ( dB ) = So ( dBm ) − N o ( dBm ) = −80 − (−92) = 12dB
因此信号中频的幅度为: bU RmU Lm 干扰中频由三次项产生,即:
3cU LmU Mm 2 cos ωLt cos 2 ωM t = 3cU LmU Mm 2 cos ωLt = 1 + cos 2ωM t 2
3 cU LmU Mm 2 ( cos ωL t + cos ωLt cos 2ωM t ) 2 cos ( 2ωM + ωL ) t + cos ( 2ωM − ωL ) t ⎤ ⎡ 3 = cU LmU Mm 2 ⎢cos ωL t + ⎥ 2 2 ⎣ ⎦ =
2
( Pi )min
−3 U 2 (10 ) (2) Po = o = = 2 × 10−5 mW Ro 50 ∴ Po (dBm) = −47dBm ∴ G2 (dB) = Po (dBm) − Pi (dBm) − G1 (dB)

生物化学习题与部分参考答案(精简答案10)

生物化学习题与部分参考答案(精简答案10)

蛋白质化学一、填空题1.氨基酸的等电点pI是指。

2.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

3.在生理条件下(pH7.0左右),蛋白质分子中的侧链和侧链几乎完全带正电荷,但是侧链则带部分正电荷。

4.通常球状蛋白质的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内部,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表面。

5.蛋白质中的Phe、Trp和 3 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nm 处有最大吸收值。

6.DEAE-纤维素是一种交换剂,CM-纤维素是一种交换剂。

7.天然蛋白质中的α—螺旋结构,其主链上所有的羰基与亚氨基氢都参与了链内键的形成,因此构象相当稳定。

8.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如测得1克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为。

9.精氨酸的pI值为10.76,将其溶于pH7的缓冲液中,并置于电场中,则精氨酸应向电场的方向移动。

10.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含有咪唑环的氨基酸是,含硫的氨基酸有和。

1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和。

12.酪氨酸的α-氨基的pK’=2.2,α-羧基的pK’=9.11,酚羟基的pK’=10.9,则酪氨酸的等电点为,在pH=7.0的溶液中电泳它泳向极。

13.α-螺旋结构是由同一肽链的和间的键维持的,螺距为,每圈螺旋含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

天然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大都属于螺旋。

14.球状蛋白质中有的氨基酸残基常位于分子表面而与水结合,而有的氨基酸位于分子的内部。

15.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化合物,而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

16.维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和;维持二级结构靠键;维持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靠键,其中包括、、和。

17.稳定蛋白质胶体的因素是和。

18.GSH的中文名称是,它的活性基团是。

19.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而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并,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这种性质常用于。

(4-6)部分习题及其解答

(4-6)部分习题及其解答

1本教材习题和参考答案及部分习题解答第四章4.1已知物体内一点的六个应力分量为: 50x a σ=,0yσ=,30z a σ=-,75yz a τ=-,80zx a τ=,50xy a τ=试求法线方向余弦为112n =,122n =,3n 的微分面上的总应力T 、正应力n σ和剪应力n τ。

解:应力矢量T 的三个分量为11106.57i i T n a σ==,228.033T a =-,318.71T a =-总应力111.8T a 。

正应力26.04n i i T n a σ==。

剪应力108.7n a τ。

4.2过某点有两个面,它们的法向单位矢量分别为n 和m ,在这两个面上的应力矢量分别为1T 和2T ,试证12⋅=⋅T m T n 。

证:利用应力张量的对称性,可得12()()ij i j ji i j n m n m σσ⋅=⋅⋅===⋅⋅=⋅T m n σm m σn T n 。

证毕。

4.3某点的应力张量为01211210x xy xz yx y yz y zx zy z στττστσττσ=⎡⎤⎡⎤⎢⎥⎢⎥⎢⎥⎢⎥⎣⎦⎣⎦且已知经过该点的某一平面上的应力矢量为零,求y σ及该平面的单位法向矢量。

解:设要求的单位法向矢量为i n ,则按题意有 0ij j n σ=即2320n n +=,1230y n n n σ++=,1220n n += (a) 上面第二式的两倍减去第一式和第三式,得 2(22)0y n σ-=上式有两个解:20n =或1yσ=。

若20n =,则代入式(a)中的三个式子,可得1n =30n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必有1y σ=。

将1y σ=代入式(a),利用1i i n n =,可求得=n4.4基础的悬臂伸出部分具有三角柱体形状,见图4.8,下部受均匀压力作用,斜面自由,试验证应力分量 22(arctg )x y xyA C x x yσ=--++ 22(arctg )yy xyA B x x yσ=-+++0z yz xz σττ===,222xy y A x y τ=-+满足平衡方程,并根据面力边界条件确定常数A 、B 和C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部分参考答案教材第4页“做一做”118010教材第5页“做一做”还要等20分钟才开门。

练习一1.少于1分钟多于1分钟2.时秒分4.>>><>=5.2秒2分5分8.11:4020分12:004:1545分5:0025分5:259.9时15分+25分=9时40分11.(1)9时-8时20分=40分(2)做眼保健操(3)7时30分路上用的10分钟应从7时40分去掉(4)10:55—11:35教材第10页“做一做”(1)33+36=69(张)先算30+30;再算3+6。

(2)36+38=74(张)先算36+30=66,再算66+8。

教材第11页“做一做”88328394549练习二1.47545940667278782.82997787908958513.834.616.471952107.15248.884教材第14页“做一做”660490710600120920190650练习三1.77050036080600810190602.850-780=70(千克)3.8506909705204.1505.(1)(2)7.218接近220700-220=480(元)8.245看作240187看作180240+180=420(元)420>400不够9.6402209905305005010.32011.9012.350-280=70(米)或350+280=630(米) 13.610大约剩下多少瓶饮料?528看作530184看作180530-180=350(瓶)上午比下午大约少卖多少根雪糕?219看作220392看作390390-220=170(根)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1.8752805692444450 2.990850640820280210290360 3.441看作440632看作630630-440=190(个)练习四2.<<><><3.(1)405看作400600-400=200(米)(2)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比广州塔大约矮多少米?468看作470600-470=130(米)教材第22页“做一做”1.28422.131225教材第23页“做一做”70506练习五3.分米毫米厘米4.91200607.毫米分米18.><=><<9.2米=20分米20÷4=5(分米)10.4÷2÷2=1(分米)思考题:5×4=20(毫米)=2(厘米)4×3-2=10(厘米)教材第27页例5“做一做”1000230003练习六1.千米毫米米3.千米即1000米中有20个50米,要游20个这样的长度4.80001620005.厘米分米8.400+400+400+400+400=2000(米)2000米=2千米9.(1)√(2)×(3)×(4)×11.340003513.20个100米是2000米,即2千米15.12时-8时=4时80+80+80+80=320(千米)320>308能到达教材第32页例7“做一做”2.2200204教材第32页例8“做一做”65000教材第33页“做一做”6张5元或4张5元和5张2元练习七2.克吨千米3.7000196006.×√×7.(1)有三种方案①7条小船②1条小船和4条大船③4条小船和2条大船(2)第②种方案最省钱教材第37页“做一做”9995978955991190971345158教材第38页“做一做”2438031014162练习八1.408795975909 2.96580413805953291079 4.73193260193961911008.(1)85+148=233(元)(2)买一个书包和一个耳套148+39=187(元)(3)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耳套要多少元?85+39=124(元)10.888+88+8+8+8=1000教材第41页“做一做”82323020330428839559149教材第42页“做一做”232364109480练习九1.182********2.892-265+403=1030(位)892+265+403=1560(位) 5.39166138159105 6.632274012797.10531017958.904731479732 10.919910294493611429600 11618739511.(答案不唯一)8 9 4- 4 2 34 7 1 4 6 9+ 3 3 48 0 38 4 5+ 5 59 0 012.194+248+165=607(米)14.按下面的方案,运6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部分参考答案教材第7页“做一做”1.略2.略3.√√练习一1.572.3.√4.√教材第9页“做一做”略教材第4页“做一做”略练习二1.略2.略3.兔子在乌龟前面,乌龟在兔子后面;猴子在松鼠上面,松鼠在猴子下面;小鸟在猴子上面,猴子在小鸟下面。

4.略5.略6.略6.(1)先向上(左)走,再向左(上)走。

(2)先向右(上)走,再向上(右)走。

(3)略生活中的数学:上、下楼梯都应靠右行。

教材第16页“做一做”1.略2.543 2教材第17页“做一做”1.<>2.<>=>练习三1.略2.略3.212>1252<54.35.略6.略7.2<44<55>41<33>18.略思考题:不一定教材第20页“做一做”1.12 32.55不一样教材第21页“做一做”1.2 12.11113(或22)教材第22页“做一做”略练习四1.(1)略(2)略(3)42.34 23.不能4.不公平,右边去掉2个人(或者左边增加2个人)。

教材第24页“做一做”略教材第25页“做一做”1.5 52.41 43.23 5教材第26页“做一做”略教材第27页“做一做”1.4 12.322(或31)3.233涂色略练习五1.43454 52.53453 23.114 14.31223 15.52表示方式略6.1434133 17.5432123 48.8+3=55-2=39.略教材第30页“做一做”54325432543 2练习六1.5202.221303.132231404.033 35.151010023051130 2教材第32页“整理和复习”1.2532<55>32.11;1221;132231;1423324 1 3.(1)略(2)略(3)01234 5规律: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练习七1.13 52.454515303.2+2=45-4=14.2 25.(答案不唯一)433 4教材第35页例1“做一做”略教材第35页例2“做一做”(√)()(√)()练习八1.2.412 43.略4.略5.椅子、大门、小汽车6.4 57.略8.提示:把可乐和圆柱圈起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练习七
1.1 3 5 2.4 5 4 5 1 5 3 0 3. 2+ 2= 4 5- 4= 1 4.2 2 5. (答案不唯一 )4 3 3 4 教材第 35 页例 1“ 做一做 ” 略 教材第 35 页例 2“ 做一做 ”
(√ )( )(√)( )
练习八
1. 2.4 1 2 4 3. 略
4. 略 5. 椅子、大门、小汽车 6.4 5 7. 略 8. 提示:把可乐和圆柱圈起来。 教材第 41 页 “ 做一做 ”
9. 8 1 9 抄写略 10. 7 2 9 6 4 9 3 6 11. 1 4 12. 2 4 5 7 6 8 7 9
发现的规律:减数不变 ,被减数依次增加 1, 差也依次增加 1;一个加数不变 , 另一个加数依 次增加 1,和也依次增加 1。
13. 2 2 14. 2+ 5= 7 3+ 5= 8 1+ 7= 8 5+ 4= 9 8- 6= 2 8- 7= 1 9- 4= 5 6-4= 2
1.8 9 6 4 2. 略 教材第 53 页 “ 做一做 ”
1.8 9 9 8 9 9 7 7 8 1 2 1 2. (答案不唯一 )3 4 1 3
练习十一
1.略 2.3 8 8>3 3. 8 提问题略
4.7 6 5 7 6 5 4 87658765 5. 略 6.9 5 5 9 5 4 8 6 6 8 6 2 7. 3+ 5= 8 1+ 7= 8 4+ 4= 8 0+ 8= 8 6+ 3= 9 7+ 2= 9 8+ 1= 9 5+4= 9 0+9= 9 8. 从 8— 1 起顺时针计算: 7 0 2 4 6 8 1 3 5 从 9—1 起顺时针计算: 8 1 3 5 7 9 0 2 4 6
1.3 6 4 7 2. 略 教材第 42 页 “ 做一做 ”

《建筑环境学》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习题部分参考解答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1、 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并不严格遵守?答:太阳光在垂直面上的直射强度为θβcos cos ,⋅⋅=N z c I I ,对于地理位置的地区βcos ⋅N I 就是不能人为改变的。

所以要使I c,z 取最佳值,只有使θ尽可能小。

在冬季,太阳就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坐北朝南的布局就保证了在冬季能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辐射。

北方气候寒冷、冬夏太阳高度角差别大,坐北朝南的布局可以使建筑物冬季获得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小。

但在南方尤其就是北回归线以南,冬夏太阳高度角差不多,所以建筑物就是否坐北朝南影响不太大。

2、 就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就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与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就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就是非常微弱。

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

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与对大气的长波辐射。

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就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就是多少?答: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4144])70.030.0)(026.032.0(9.0[o d d sky T S e T T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t =25℃时,e d =31、67mbar查表2-2,T d =32、2+273、15=305、35 K,另外,T 0=25+273、15=298、15 K∴ 计算得:T sky =100×(74、2-9、4S)1/4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 =1,则计算求得:T sky =283、7 K4、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答: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数值分析课后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数值分析课后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数值分析课后习题部分参考答案Chapter 1(P10)5. 求2的近似值*x ,使其相对误差不超过%1.0。

解: 4.12=。

设*x 有n 位有效数字,则n x e -⨯⨯≤10105.0|)(|*。

从而,1105.0|)(|1*nr x e -⨯≤。

故,若%1.0105.01≤⨯-n,则满足要求。

解之得,4≥n 。

414.1*=x 。

(P10)7. 正方形的边长约cm 100,问测量边长时误差应多大,才能保证面积的误差不超过12cm 。

解:设边长为a ,则cm a 100≈。

设测量边长时的绝对误差为e ,由误差在数值计算的传播,这时得到的面积的绝对误差有如下估计:e ⨯⨯≈1002。

按测量要求,1|1002|≤⨯⨯e 解得,2105.0||-⨯≤e 。

Chapter 2(P47)5. 用三角分解法求下列矩阵的逆矩阵:⎪⎪⎪⎭⎫ ⎝⎛--=011012111A 。

解:设()γβα=-1A。

分别求如下线性方程组:⎪⎪⎪⎭⎫ ⎝⎛=001αA ,⎪⎪⎪⎭⎫ ⎝⎛=010βA ,⎪⎪⎪⎭⎫ ⎝⎛=100γA 。

先求A 的LU 分解(利用分解的紧凑格式),⎪⎪⎪⎭⎫ ⎝⎛-----3)0(2)1(1)1(2)0(1)1(2)2(1)1(1)1(1)1(。

即,⎪⎪⎪⎭⎫ ⎝⎛=121012001L ,⎪⎪⎪⎭⎫⎝⎛---=300210111U 。

经直接三角分解法的回代程,分别求解方程组,⎪⎪⎪⎭⎫ ⎝⎛=001Ly 和y U =α,得,⎪⎪⎪⎭⎫ ⎝⎛-=100α;⎪⎪⎪⎭⎫ ⎝⎛=010Ly 和y U =β,得,⎪⎪⎪⎪⎪⎪⎭⎫ ⎝⎛=323131β;⎪⎪⎪⎭⎫ ⎝⎛=100Ly 和y U =γ,得,;⎪⎪⎪⎪⎪⎪⎭⎫ ⎝⎛--=313231γ。

所以,⎪⎪⎪⎪⎪⎪⎭⎫ ⎝⎛---=-3132132310313101A。

(P47)6. 分别用平方根法和改进平方根法求解方程组:⎪⎪⎪⎪⎪⎭⎫ ⎝⎛=⎪⎪⎪⎪⎪⎭⎫ ⎝⎛⎪⎪⎪⎪⎪⎭⎫ ⎝⎛----816211515311401505231214321x x x x 解:平方根法:先求系数矩阵A 的Cholesky 分解(利用分解的紧凑格式),⎪⎪⎪⎪⎪⎭⎫ ⎝⎛----1)15(2)1(1)5(3)3(3)14(2)0(1)1(1)5(2)2(1)1(,即,⎪⎪⎪⎪⎪⎭⎫⎝⎛--=121332100120001L ,其中,TL L A ⨯=。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部分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部分习题答案

L=200× ,K=400× (2) ① L=200×22/3,K=400×22/3;②L=2000,K=2000; L=10× ,K=5× ③L=10×21/3,K=5×21/3 ;
④ L=1000/3,K=1000。
A(λ 6.(1) A(λL)1/3(λK)2/3=λAL1/3K2/3=λQ,故,该生产函数是规模 报酬不变的。 /dL=报酬不变的。(2) MPL=(AK2/3)/(3L2/3),dMPL/dL=-2AL5/3K2/3/9<0,随着L的增加,MP 下降,MP =2A1/3K/9<0,随着L的增加, L下降, K 1/3/3,dMP / dK=-2AL1/3K-4/3/9<0,随着K的增加,MP 下降, /9<0,随着K的增加, K下降, K dK=边际报酬是递减的。 故,边际报酬是递减的。 7.( >0。 λL, =a λLλK) λK+ 7.(1)设λ>0。f(λL,λK ) =a0+a1(λLλK)1/2+a2λK+a3λL LK) λK+ = a0+a1λ (LK)1/2+a2λK+a3λL LK) =a0+ λ[a1(LK)1/2+a2K+a3L] 如果a 则有: LK) 如果a0=0,则有:a0+ λ[a1(LK)1/2+a2K+a3L]= λf(L, K ) , 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f/L 1/2) (2)MPL=f/ L=(1/2)a1L-1/2 K1/2+a3, f/ =(1/2 MPL/L= 2f/ L2= - (1/4) a1L-3/2 K1/2+a3<0 1/4) MP L= f/L f/K 1/2) MPK=f/ K=(1/2)a1L1/2 K - 1/2+a2, f/ =(1/2 MPK/K= 2f/ K2= - (1/4) a1L1/2K -3/2 +a2<0 1/4) MP K= f/K 该生产函数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该生产函数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8.(1)L=1000,K=1000,Q=1000 (2)L=800,K=800,C=2400 L=1000,K=1000,Q=1000; L=800,K=800,C=2400。 8.(1)L=1000,K=1000,Q=1000;(2)L=800,K=800,C=2400。

工程材料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

工程材料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

习题集部分参考答案吴超华老师提供1工程材料的分类与性能思考题1.写出下列力学性能符号所代表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

答:σe: 弹性极限,试样发生最大弹性变形时对应的应力值。

σs: 屈服强度(屈服点),试样拉伸中载荷达到S点后,发生屈服现象,S点对应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

σ0.2: 试验产生0.2%的残余塑性变形时对应的屈服强度σb: 抗拉强度,试样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σ-1: 疲劳强度,材料经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值。

δ: 伸长率,试样拉断后的标距伸长量与原始标距之比。

φ: 收缩率,试样拉断处横截面积的收缩量与原始横截面积之比。

α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KV:HRC: 洛氏硬度,在洛氏硬度计上,将顶角为120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mm的淬硬钢球压头在一定载荷F的作用下压入被测材料的表面,然后根据压痕的深度来测量所得的硬度值。

HV: 维氏硬度,将顶角为1360的正四棱锥金刚石压头以一定的载荷压入试样表面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所使用的载荷与试样表面上形成的压痕的面积之比。

HBS: 布氏硬度,用一直径为D的标准钢球,以一定压力P将球在被测金属表面上经T 秒后,撤去压力,由于塑性变形,在材料表面形成一个凹印,用这个凹印的球形面积去除压力P,由所得值表示材料硬度。

2.低碳钢试验在受到静拉力作用直至拉断时经过怎样的变形过程?答:先是弹性变形阶段(Oe段);然后是屈服阶段(es段);再是强化阶段(sb段);最后是缩颈阶段(bk段)。

如图1所示。

3.3. 通常把工程材料分为哪几类?各举二个例子。

答:工程材料一般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如汽车发动机的缸体、连杆、活塞和气门等。

非金属材料如各种塑料(公交车上的塑料座椅、汽车驾驶台的塑料面板和各种塑料玩具等)、橡胶(汽车轮胎、密封条等)、陶瓷(花瓶、唐三彩、瓷碗等)。

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玻璃钢和风力机叶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式可知可以通过减小圆弧半径 ,以及金属丝的轴向应变。 可以用如下几种结构来减小横向效应: 1),将敏感栅的圆弧段直接用金属丝短接; 2),采用萡式应变片; 3、一应变片的电阻R=120欧姆,k=2.05,用作应变为800um/m的传感 元件。①求ΔR和ΔR/R,②若电源电压U=3v,求初始平衡时惠斯登电 桥的输出电压。 解: ①利用(4-9)式可得
E0 ke 2/ Q
满量程值:EFS ke 1.8/ Q
e1
' E0 E0
EFS
e 0.4/ Q 1 e 0.2/ Q
第七章
习题
1、 用压电式传感器能测量静态和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吗?为什么?而其阻尼比很小, 为什么 可以响应很高频率的输入信号而失真却很小? 答:当作用在压电元件上的力是静态力(w=0)或者是变化很缓慢的力(w︽0)时,则前置 放大器的输入电压等于零。 因为电荷就会通过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传感器本身的泄漏电阻漏 掉。 压电式传感器可以等效为一个电荷源与一个电容并联, 阻尼比很小的压电式传感器可以 认为电容很大,故在响应很高频率的输入信号时,压电式传感器的自身阻抗就会很小,输出 失真也就很小。 2、压电式传感器中采用电荷放大器有何优点?为什么电压灵敏度与电线长度有关?而电荷 灵敏度无关? 答:前置电荷放大器有两个作用,第一是把压电式传感器的微弱信号放大;第二是把传感器 的高阻抗输出变换为低阻抗输出。
第十五章 习题 1、说明湿度的定义和表达方法。 答:绝对湿度表示单位体积空气里所含水汽的质量,其表达式为
MV V
相对湿度是气体的绝对湿度( V )与在同一温度下,水蒸汽已达到饱和的气体的绝对 湿度( W )之比,常表示为%RH.其表达式为 露(霜)点:相对湿度为 100%RH时的温度。 2、氧化锂和半导体湿敏传感器各有何特点? 答:氯化锂湿敏元件灵敏、准确、可靠。其主要缺点是在高湿的环境中,潮解性盐的浓度会 被稀释,因此,使用寿命短,当灰尘附着时,潮解性盐的吸湿功能降低,重复性变坏。 + 半导体湿度传感器根据电阻变化情况有正特性与负特性之分,N型半导体的在H 静电场很 大时都呈现负特性,且半导体湿敏传感器受温度影响较大。 第十六章 习题 1、说明大气窗口的含义。 答: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水蒸汽以及固体微粒、尘埃等物 质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使辐能在传输过程中逐渐衰减。 红外辐射在通过大气层时被分割成三 个波段.即 2—2.6cm.3—5um 和 8—14um,统称为“大气窗口” 。 2、设计红外测温系统。 解:见 331 页给出结构原理并叙述其工作原理 第十七章 习题 1、说明半导体应变片和金属应变片有何不同。 答:半导体应变片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压阻 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在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 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丝的电阻随受力产生的形变而变化 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不同点:半导体应变片灵敏系数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大数十倍; 半导体应变片横向效应和机械滞后极小; 半导体应变片温度稳定性和线性度比金属电阻应变片差得多。 2、设计一个利用半导体应变片的测压系统。 提示:参照 17.2 节。 3、如何补偿半导体应变片的零位漂移和温度误差。 解:零位漂移的补偿: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方向不同,因此可以采用并串联调零法,即 在 R3 上串联 Rs 的同时,又在 R4 上并联 RP,适当选择 Rs 和 RP 的值,可以使电桥失调为零, 而且在调零之后温度变化原则上不会引起零点源移。若满足上述零漂为零,要求 Rs 与 RP 为
n 与气体检测灵敏度有关、除了随传敏感器材料和气体种类不同而变化外,还会由于测 量温度和激活剂的不同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m 表示随气体浓度而变化的传感器的灵敏 度(也称之为气体分离率)。对于可燃性气体来说,M 值多数介于 1/2 吏 1/3 之间。 体控制型电阻式传感器: 在采用反应性强容易还原的氧化物作为材料的传感器中, 即使是在 温皮较低的条件下,也可因可燃性气体而改变其体内的结构组成(晶格缺陷),并使敏感元件 的阻值发生变化。 2、为什么多数气敏传感器带有加热器? 答: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用作烧灼元件表面油垢或污物;第二,可起加速被测气体的吸、 脱过程。
第一章作业题
2、请对如下机械系统进行力-电流和力-电压机电模拟。
图一 机械系统
解答: i):力-电流模拟 下表为力-电流相似系统中参量对应关系
把题中的图一机械系统用用图二所示的电流激励并联电路来模拟。
利用上表的对应关系可知,只要知道 A点的电压就可以模拟机械系统中的 质量 m2 相对应于大地的速度 m 2 模拟了电路的激励电流就模拟了机械 系统结构物的激励力 f ,结构物相 对于大地的速度 是用激励电压 x 来模拟的。对应关系是:
v
v
u
u a vm 2 i f u vx
图二
电流激励并联电路
m1 、m2
相对速度为
v0 vm1 vm 2
只要知道得到了模拟电路中a、b两节点的电压差 即可模拟输出速度 v0 对输入速度
vx 的响应。
u0 u1 u2
ii):力-电压模拟 下表为力-电流相似系统中参量对应关系
图 7—18 是压电式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连接的等效电路,由“虚地”原理可知,反馈电容 Cf 折合到放大器输入端的有效电容 C’f 为
当 1 k C f 10 Ca Cc Ci 时,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就可以认为与电缆电容有关。从 上式也可以看出电压灵敏度与电荷灵敏度无关。 3 、 有一零度 X 切的纵向石英晶体, 其面积为 20mm2, 厚度为 10mm, 当受到压力 P=10MPa。 作用时,求产生的电荷量及输出电压。 解:根据(7-18)式, Ca
第六章 作业
4、 电涡流传感器线圈的外径、内径和厦度分别为48mm、43mm和 2mm,今用它检测钢材的厚度,若以x=2mm为零点,测量范围为 +/-0.2mm,问用端点连线法求线性度相对误差约为多少?
解:根据6.3.2节可知,E 其中t未被测材料的厚度
ke
t / Q渗
根据端点连线法
' E0 k e2.2/ Q e 1.8/ Q
1、举例说明不同集成度智能传感器系统,并请说明 CCD 固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 程。 解答:按集成度划分,智能传感器系统可以分为初级集成度、中级集成度和高级集成度。 以 DTP 型智能式压力传感器进行说明。其由以下构成: 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辅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压力传感器 异步发送/接收器(uART) 微处理器及存储器 地址/数据总线 程控放大器(PFA) A/D 转换器、DA 转换器 可调节激励源
从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幅频特性可以看到,只有在 w wn 的情况下, Av w 1 ,相对速 度 V(t)的大小才可以作为被测振动速度 V0(t)的量度。 第九章 习题
1、举例分析热敏电阻、热电偶和集成热电传感器的原理。 2 、参考电极定律有何实际意义?已知在某特定条件下材料 A 与铂配对的热电势为 13.967mv,材料 B 与铂配对的热电势为 8.345mv,求出在此特定条件下材料 A 与材料 B 配 对后的热电势。 解:利用参考电极定律可以用来测量被测物件的温度。利用(9-1)式
可得, E AB (T , T0 ) E A铂 (T , T0 ) EB铂 (T , T0 )
=13.967-8.345=5.622(mv) 3、画图说明对热敏电阻进行非线性补偿,和对热电偶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 解:热敏电阻的线性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通过在热敏电阻上串并联固定电阻, 作成组合式元件来代替单个热敏元件, 使组合式元件 电路特性参数保持一致并获得一定程度的线性特性。 对热电偶进行温度补偿: 补偿方法主要有: (1)冷端温度修正法; (2)冷端温度自动补偿法; (3)延引电极法。 随便一一种方法具体说明即可。 第十章 习题


(n1 )r 2nl(n1 )r (n1 )r (x y ) LL L2 nl x x y 1 2 2 2
因此横向效应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L横向应变=S x L n 1 r x y 2 n 1 r 1 u x 2
1、举例分析三种光电效应的光电传感器原理。 答: (1)在光线作用下使物体的电子逸出表面的现象叫外光电效应,以光电管来说明原理… (2)在光线作用下使物体电阻率改变的现象叫内光电效应,以光敏电阻来说明原理… (3) 在光线作用下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叫阻挡层光电效应, 以光电池来 说明原理… 2、设计三种转速传感器。 可以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压电原理、光电效应等等 第十一章 习题
4.62 1010 C
输出电压 U 0 第八章 习题
Q 4.62 1010 5.8 107 V Ca 7.97 104
1、对动圈式磁电传感器进行动态特性分析。 解答:图中 V0 为传感器外完的运动速度,即极洲物体运动速度 Vm 为传感器惯性质量块的 运动速度。若 V(t)为惯性质量块相对外壳的运动速度,则其运动方程为
ii);传感器二阶幅频相频特性
第四章作业
2、什么叫横向效应?怎样减小横向效应的误差?
答:将直的金属丝绕成敏感栅之后;虽然长度相同,但应变状态不 同,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直的金属丝小,因此灵敏系数有所降 低,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金属丝原长为: S nl r n 1 敏感栅总变形:
电源 CCD 固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见 266 页 CCD 原理, 工作过程见 268 页第二段。 2、说明集成智能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工艺。 答:按制造工艺分,智能传感器可以分为:集成传感器、薄膜传感器、厚膜传感器、陶瓷传 感器。 集成传感器用于标准的生产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制造, 通常还将用于初步处理被 测信号的部分电路也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薄膜传感器通过沉积在介质衬底上的相应敏感材料的薄膜形成的。 厚膜传感器是利用相应材料的浆料涂覆在陶瓷基片上制成的。 陶瓷传感器采用标准陶瓷工艺或某种变种工艺生产。 第十二章 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