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人教部编版1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壶知道为您带来了10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弓队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
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包括资料查询,课件准备等)课件、蒲公英的图片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检查生字、初读课文1、自由读,检查生字:⑴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

《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共3篇)由大文斗会员“Pigbo”投稿精心推荐,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育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对于县城的孩子来说,蒲公英这种植物离孩子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孩子们之前并不了解这种植物及它的属性,是中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善于观察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鼓舞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爱好。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爱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讲授、体验准备稿纸一、谈话导入,教学第一自然段1. 同学们,我们的儿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我们还拥有多彩的课余生活。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板书课题)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齐读课题。
2. 生字词的预习怎么样了?谁领我们一起读一下课后的字宝宝?老师又把字宝宝请到了老师这里,谁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小黑板出示: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可真奇怪呀![ ]-[ ]+[ ]=拢)3. 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很牢固,那么课文呢?谁能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生评价。
4. 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通过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答案了,谁来说一说?你能抓住书上的词句来回答吗?(一大片、长满、盛开)这些词语说明蒲公英长得怎么样?(多)5. 谁能读一读,把蒲公英的“多”读出来。
2024年部编三上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课件

2024年部编三上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教材章节为第二单元第七课。
详细内容:1. 阅读课文《金色的草地》。
2. 学习生字词:金色、草地、欢快、翩翩起舞、清晨、夕阳等。
3. 句子解析: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及修辞手法。
4. 主题探讨: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目标1. 熟练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金色草地的喜爱之情。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3.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课文主题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草地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指导书写。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讲解修辞手法。
5. 主题探讨:小组讨论,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造句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见过的美丽景色,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8.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例文,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草地》2. 生字词:金色、草地、欢快、翩翩起舞、清晨、夕阳等。
3. 句子解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及修辞手法。
4. 主题: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生字词填空。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述一幅美丽的景色。
(3)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金色草地”的作文。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类似主题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资料。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资料,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完美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设悬导入新课1、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介绍自己所明白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
3、师:小小的蒲公英每一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这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并板书。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
多媒体展示蒲公英,能够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
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对于像“收拢”、“徐徐”等词语能够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对于“一步不落”、“一不留神”“一本正经”等词语能够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于“天擦黑”、“数不清”等词语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还能够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能够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2024年《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金色的草地》,主要内容包括:精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金色草地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出示金色草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金色草地的感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描绘和赞美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金色草地的美丽。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2)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金色的草地2. 板书内容:生字词描绘手法:比喻、拟人等作者赞美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金色草地的画。
(3)运用比喻、拟人等描绘手法,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部编三上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课件

部编三上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金色的草地》选自部编三年级上册第16课,详细内容涉及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奥秘”主题。
本课主要通过描述一片神奇的草地,在晨光、夕阳的映照下,展现出其独特的金色魅力,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培养其观察自然的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成语,学习用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生词、成语的掌握,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中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对生词、成语进行讲解。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自然景物,进行现场描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金色的草地2. 重点生词、成语:光辉、闪耀、翩翩起舞、熠熠生辉3. 描绘自然景物的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取一个身边的自然景物,运用本节课所学描绘手法,进行现场描绘。
答案示例:夕阳下的湖面,波光粼粼,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人陶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并用所学描绘手法进行记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4年《金色的草地》课堂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金色的草地》课堂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金色的草地》,主要针对第三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包括:理解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金色草地的赞美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生能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草地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草地》2. 生字词:草地、金色、阳光、照耀、欢快、美丽、家园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自己喜欢的地方的文字。
2. 答案:(1)略。
(2)例:我喜欢家乡的小溪,它像一条银色的丝带,静静地流淌在绿意盎然的田野间。
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了解其他作家的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写作灵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第一单元。
本单元共包括《金色的草地》、《草地上的家》、《喷嚏是怎样发生的》、《草地上的游戏》四个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学会友善待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友善意识,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了解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行为原因,进一步深化对故事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学生:课本、绘本、练习册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出示故事《金色的草地》的封面,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内容。
Step 2. 学习故事1. 呈现故事材料,全班朗读故事标题。
2. 教师分段朗读故事,带领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3. 逐段讨论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的动作、行为。
4.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拉近学生与故事的距离。
5.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
Step 3. 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表现出来的友善和亲近自然的意识。
2. 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事物,引导他们感受自然的美好。
3. 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珍惜和保护动物、植物。
4.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的情感和意识。
Step 4. 语言训练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动物、植物的特点。
3. 通过学生描述,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Step 5. 总结回顾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
《金色的草地》教案设计

《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蒲公英、合拢、中午、集中”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地的可爱和兄弟三人玩耍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过程。
2. 学会通过动作、神态等表现方法,描绘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保护花草,热爱大自然。
2. 学会兄弟间要相互关爱、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以及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五、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花朵。
b. 教师出示蒲公英,让学生观察并介绍蒲公英的特点。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并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c.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兄弟三人玩耍的快乐。
3. 理解课文内容a. 学生讨论: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b. 教师讲解:草地之是金色的,是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
c. 学生观察课件,了解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过程。
4. 拓展延伸a. 学生想象:草地还会变成其他颜色吗?为什么?b.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教师给予鼓励。
5. 总结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b.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地的金色来源,学会了关爱大自然,学会了兄弟间要相互关爱、和睦相处。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大自然,发现其他有趣的事物,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想象力较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篇1 课题名称16.金色的草地课时2课标要求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背景分析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为描写对象,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学习目标1.会认“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难点: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所需条件学生:课前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16.金色的草地时间:早上——中午——傍晚草地颜色:绿色——金色——绿色花的形状:合拢——张开——合拢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3.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的草地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里老师是这样填——学生接读:金色的草地。
看到老师这样填,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预设:老师这样填是不对的,没有金色的草地。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这样的草地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草地美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金色的草地。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着要求读课文:(1)、标好自然段。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答案。
读完也可以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
反馈:(1)检查生字词。
(玩耍谢寥沙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使劲引人注目一本正经)(2)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交流蒲公英的资料。
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
根茎都可入药。
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1自然段文中这片草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个别回答后,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1自然段)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片草地是什么样子的?(一大片、长满、盛开)交流,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2)、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金色的草地》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在落实“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这一语文要素时,重点体现了通过细致观察来发现事物的变化。
课后习题第三大题和课上安排的观察实践活动,是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做铺垫的。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通过想象课文的场景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研读重点段落,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
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金色的草地》第一部分的阅读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金色的草地》第一部分的内容;2.掌握关键词汇及生字词汇;3.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1.理解《金色的草地》中每个角色的特点和性格;2.掌握故事情节,建立完整的故事框架。
四、教学难点通过细节理解,表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五、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的教学法;2.分组合作的教学法;3.图画讲解的教学法;4.课外阅读的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一张金色的草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我们今天讲点什么呢?”。
2.阅读故事第一部分。
老师请学生跟读和默读第一部分,理解文本大意,提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猜想,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文本内容。
3.分组合作,让学生取得学习目标。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来表演、解释和分析角色性格和特点,并讨论选出三个重要的情节。
同一组的学生互相帮助,讨论阅读材料问题。
4.扩展阅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老师组织学生阅读彩页故事《小草的故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准确的讲解故事情节及角色性格。
5.总结巩固,检查学习成果。
老师让学生表演阅读故事《金色的草地》第一部分,选取一幅图片来描述角色、情节以及贴近故事的词语。
学生自己来解释意思,老师指导学生容易混淆词汇和不确定的口音。
6.课后作业布置。
选取彩页故事的情节,用自己的话来写一个300字的故事,然后与同伴交流。
七、教学资源1.选取的阅读材料;2.彩页故事《小草的故事》;3.金色的草地图片。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金色的草地》第一部分的内容,掌握了关键词汇,理解了故事情节,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金色的草地》,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描绘,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美好时光,体验与同伴合作、分享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自然的方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感悟文章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读懂的内容,教师适时指导。
4. 朗读课文: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作者的情感。
5. 讲解生字词: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6.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8. 情感升华:讨论文章主题,引导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草地》2. 生字词:草地、金色、清晨、夕阳、快乐、珍贵等。
3. 重点句型:通过观察,作者发现草地变成了金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观察大自然,用自己的话记录美好瞬间,提高写作水平。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二、新授1、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2、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⑴ 学生质疑: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① 乡下是什么地方?② 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③ 什么叫不引人注目?④ 我的新发现是什么?⑤ 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⑦ 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⑴ 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⑴ 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
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金色的草地》【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金色的草地(教案)课程背景《金色的草地》是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描述秋日森林景色的优美散文。
此篇文章介绍了金色秋日的大自然美景,对于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知和美感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赏析文中感受自然美景,进而激发学生敬畏大自然、珍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本篇文章的大意、形象形态、意蕴和表达情感;•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然景色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感性理解和语感,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学生在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中,培养感知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珍爱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意境和意义,感受大自然景色的美好;•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知和美感,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珍爱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认识“秋天”1.学生谈谈对“秋天”这个词的印象;2.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秋天经历。
文本阅读环节:感知自然美1.教师用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中的词汇和景物;2.教师阅读全文并播放录音,学生默读;3.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或根据自己感受朗读重点段落;4.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寻找文章中优美的语句。
文本理解环节: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大意,展开讨论;2.学生分别谈论自己钟情于文章的哪些部分,从而深入了解文章的深层次意义;3.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分组让学生合作回答。
个人思考环节:感受生态环境1.学生思考自己身边有什么美好场景;2.学生思考自己在环保方面有哪些积极行为;3.学生可以运用文中的语言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
结束环节:化解困惑、加深启示1.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展开回答问题;2.学生从感受中反思自己是否珍爱生态环境,从而分析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3.教师提醒学生将珍爱环保的概念与实际行动结合。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篇文章中的语言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2.学生可以走进自然,收集自己感受到的美好瞬间并记录下来;3.学生收集环保方面的知识,了解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8篇)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8篇)《金色的草地》的优秀教案篇一文本分析: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通过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
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增强自己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上的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实际生活,引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观察带来的好处。
通过设计情境表演、有感情朗读、对比发现、资料补充、读写结合等教学环节,引领学生感悟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一三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主动观察的意识,积累生活素材。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一三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
【要点把握】1、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感悟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观察到的草地。
导语: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见到草地,公园里、山坡上、操场边、田野里……。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草地?用一个词来形容形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绿色、碧绿、嫩绿、宽广、广阔、柔软、软绵绵、美丽、可爱、有趣、荒凉”等,如果有学生预习过课文,也会说“金色”,教师可进一步追问,有没有见过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样儿的。
3、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过渡:在读课文之前,大家看到“金色的草地”这个题目,会有哪些疑问?(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是秋天小草枯黄以后的草地吗?草地上的什么东西是金色的呢?)预习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是“金色的草地”了吗?(蒲公英的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了。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部编版《金色的草地》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正确复述。
b.理解与运用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子。
c.能正确读准音标并能正确拼读单词。
d.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
b.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读准音标并能正确拼读单词。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金色的草地》。
2.多媒体设备。
3.图书或者复印版的教辅资料。
4.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显示一幅草地的图片,引出话题:“大家有没有过在草地上玩耍的经历?草地是一种巴拉巴拉巴拉……”引导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对草地的感受,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预习(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标及词汇,复习与课文相关的单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与同桌进行小组讨论。
3.阅读(10分钟):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回答相关问题,并选择一个学生代表进行分享。
4.单词教学(15分钟):a.准备单词卡片,将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单词抽取出来。
b.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辅导他们正确读准音标,并进行正确的拼读练习。
5.拓展练习(10分钟):a.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创作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b.学生进行小组展示,相互欣赏和评价。
学生回答问题:“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部分?你为什么喜欢?”老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并指导学生如何做学习总结。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a.学生朗读上节课的课文,并进行评价和分享。
b.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单词和音标,进行口头测试。
2.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然后根据问题进行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语法讲解(10分钟):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新学的语法知识,如:动词的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在本课的生字当中,你认为哪几个掌握起来有困难?(集中出示要会写的生字)预设:第三笔是中间长竖,第四笔横画最长,同时要注意横画之间的等距、紧凑。
讲解的同时出示这几个难写的字。
学生书写练习,师巡视指导,适时范写或口头讲解。
投影展示1-2 名学生的书写情况,师生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2、课文感知(1)师: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生字和词语,接下来我们交流一下:课文主要讲了“我”在金色的草地上的哪两件事?(2)请同学们听读《金色的草地》,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生听读课文。
(4)指名回答问题。
(第二段讲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以及第三段写我们发现草地会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
)师:你归纳得既简洁又明了。
(板书:玩耍变色)(5)师:本课共有四个自然段,谁来读一下?(指名读,学生点评,生再读。
)(6)师:通过这几位同学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预设:生1 :我知道课文写了小哥俩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把蒲公英的绒毛往对方脸上吹。
内容,同时予以补充(本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的事情)。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金色的草地图,教师说道:“ 看,那片神奇的草地就在眼前了,看着图,你想说些什么?”预设:生1 :我觉得这真像一片金黄的稻田,看上去一望无际,很美。
生2 :这真像一张巨大的金色绒毯,让人想睡在上面打个滚。
生3 :绿色的草地变成了金色的,多神奇呀!师:同学们,快看,草地上除了小草,还有什么?生:还有很多蒲公英。
师: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蒲公英的颜色吗?生:是金色的。
师补充出示金色蒲公英的图片,能再说说你的观图感受吗?(预设:好美的草地,好美的蒲公英呀)2 、这么美的草地,谁想读读?(出示第一段,指名读)学生闭上眼,师补充描述:蒲公英盛开了,在你能所看到的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
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
这样美轮美奂的地方,想去吗?那将我们的渴望和喜爱之情送进句子里吧,美美地读读第一段吧。
(齐读)四、课堂小结课上到这儿,相信大家一定跟老师一样,在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草地为什么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变化颜色呢?难道是被谁施了魔法不成?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第二课时、融情入境、学习第二自然段1、如果将你置身于这金色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预设:生1: 我特别想躺在上面晒太阳、打滚。
生2 :我还想跟小伙伴们在这样的草地上开心地玩耍呢。
师:那书中的小朋友做了什么呢,我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第二段及听读要求)2、指名读,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3、再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的感觉,划一划,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他们快乐玩耍的情形。
4、指名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这段话中的第2、3、4 这三句话。
根据回答相机标红一些关键词,并引导学生看看兄弟俩都是怎么玩耍的,抓住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加入一些适当的想象,来体会他们心中的快乐,可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展开细节的想象。
(出示要求:我会演)指名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玩耍的过程,让过程更具体可感。
随文理解“一本正经”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指名表演,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一本正经”说一句话。
5 、课件出示第5 句话:“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除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外,可能还有哪些有趣的情形?(比赛看谁把蒲公英吹得更远更高 .......................... )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蒲公英给兄弟俩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他们自然非常喜爱蒲公英,同时随文理解“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6、(出示填空,学生补充)有感情地朗读第1、2 自然段,注意想象画面美,体会孩子们心中对于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探究交流,体验快乐(一)学习第三段1、发现变色(1)师:小哥俩是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现在请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 师:为什么要强调很早去钓鱼呢?生1 :说明作者平常起得不是这样早。
生2 :作者以前起得不是这样早,没有发现早上的草地与自己以往见到的草地有什么不同。
师:你说得真好!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是呀,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作者说——标示绿色“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
(引生齐读)师:我们品读文章就要做到咬文嚼字,一个“并” 字你又能体会到什么?生:“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
师:是呀,可是这一次的发现却打破了作者以前的认识。
师: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连起来说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草地是会变颜色的。
我发现早晨草地是______________ ,中午是____________ ,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_____ 。
(板书:早晨绿色⋯,中午金色⋯傍晚绿色)(2)指导朗读师:如果你是文章的作者,此时面对如此多变的草地你的心情怎样?生1: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一直认为这片开师:是呀!多么奇妙的“变色草地” ,发现这样的奥秘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那么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份感受表达出来吧。
出示句子(指名读)你来试试。
师评:从你语调的渐渐升高中,我感受到了你的惊讶。
来,让我们也学着这位同学的方法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2、寻找原因师:看到如此神奇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生:我最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变色”?师:让我们赶快再来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找到了用波浪线划出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你能找到具体的词语来谈谈作者的发现吗?生:我从“张开” 可以体会到蒲公英开花时是金色的,“合上”时把金色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张开” “合上”两个词语。
我们读书的时候就要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生 1 :比喻的方法。
师:真神奇呀!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
合上、张开,合上、张开。
花朵张开时,——(出示课件: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一朵蒲公英张开,能让草地成为金色的吗?那第二朵谁来开?你读第三朵,谁来第四朵,所有的花朵一起张开时——引读: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并出示两张图片)师: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说,你也来说说。
花朵一朵、一朵合上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呢?(草地又变成绿色了)师:看来,这秘密就在这蒲公英身上了。
师:终于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现在这样美妙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播放不同时间不同颜色的草地),那你能按照时间顺序,结合蒲公英这一特点,为这些美妙的画面配音,并介绍草地变色的原因吗?(学生练习复述)依次出示提示语: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草地, 因为蒲公英;中午,草地, 因为蒲公英;傍晚,草地, 因为蒲公英;根据交流出示答案: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 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中午,草地是金色的, 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张开的;傍晚,草地是绿色的, 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二)学习第四段师:面对着这片草地,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引读:(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师:所以作者说——标绿“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你能理解这句话吗?你觉得它好在哪里?生1 :这句话非常生动。
我们起床时,蒲公英的花就开放了,到了晚上,我们睡觉时,蒲公英的花就合上了,就像和我们一起睡觉一样。
生2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是呀!这怎么能是一株普通的蒲公英花呢?它就是我们一位可爱的朋友!面对这样可爱、神奇的朋友,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呢?那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1、指名读句子。
2、师:学到这里你明白草地为什么会变色了吗?(指名回答)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思考:作者把蒲公英当做成了什么来对待?(把蒲公英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蒲公英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拓展延伸、深化认知1 、探究交流:文中的“我”为什么会发现草地的颜色发生变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的过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要学会认真观察事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观察不仅能够让人发现更多知识,而且还会给观察者带来很多乐趣。
(板书:认真观察)2 、出示课后“交流平台”的句子,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师适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观察的作用(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方法(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 、学生交流课前对某种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情况,说说它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含羞草、秋天树叶会变黄...............................................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说清楚,必要时予以纠正、补充。
同时,仿照课后“初试身手”中的示例,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出示“初试身手”)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 、金色的草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金色的草地人教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兄弟俩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