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产业结构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产业结构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摘要: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甘肃三大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甘肃省三大产业结构演变的历程,然后对甘肃三大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产值结构与贡献率、就业结构不相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甘肃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结果,而产业结构既是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又对资源是否优化配置、经济是否健康发展起着根本的影响。因此,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本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本地区综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当今各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在竞争中区域的三大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近年来对于产业结构的问题的研究很多,有些是从全国的角度来研究产业结构问题,有些是研究城区性的产业结构。甘肃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一个西部省区,在三大产业结构上,与全国和其他地区相比,既存在共性的问题,也有自身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甘肃三大产业现状的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一些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1. 甘肃产业结构演变过程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1949~1978年)是甘肃区域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时期。建国以后,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资源优势,甘肃被确定为重化工基地,之后又从部分工业较为发达的省、市搬迁了轻工、电子、机械等行业中部分骨干企业到甘肃,为甘肃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甘肃逐渐形成了以机械、冶金、有色金属、能源等重工业为主导,农产品加工、轻纺等相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尤其是在1960之前下降很快,之后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随着工业的发展而比重大幅上升,波动趋势与第一产业几乎是完全相反,在1971年达到最高后呈现小幅变动的趋势;第三产业比重总体来说变化不大,1978年与建国初期相比还有小幅度的下降(图1)。1978年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44.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47.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2.7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根据《甘肃统计年鉴2006整理》

改革开放以后,甘肃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图2)。一是1978~1990年,这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3.8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也提高了5.97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比重却下降了19.81个百分点,在图中已经处于最低水平。这一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城市,与之配套的

相关第三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二是1991~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2000年比1991年下降6.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0.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呈现继续上升趋势,上升8.4个百分点,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比重。这一时期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解放了生产力,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第二产业。三是2001~2011年,在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背景下,甘肃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发生了改变,第一产业比重继续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在此期间下降了4.93年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在经过几年基本持平之后呈现上升趋势,再一次超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9.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在此期间呈下降趋势,下降了4.61个百分点。

2. 甘肃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是由”一、二、三”的比重逐步向”三、二、一”比重过渡,1978年前,甘肃已经基本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比例。改革开放后,甘肃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在2000年前大体符合这一规律,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到200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比重,成为第一大产业。但2000年后,三大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动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这一方面说明甘肃的第二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有进一步的发展潜力,同时也体现出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过慢,这一趋势与三大

产业贡献率是不相符的(表1,表1附后)。尤其是第一产业贡献率严重低于其产值比率,而第三产业贡献率在大部分年份是高于其产值比率,第二产业贡献率与产值比率相比波动较大。

同时,三大产业就业比例与产值结构也严重不符。表1(附后)数据显示,甘肃省呈现”一、三、二”就业结构,一半以上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而产值比重最大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不到20%,与”二、三、一”的产值结构完全背离,与三大产业贡献率也严重不符。

3. 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当前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一是在越来越强调高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长期以来,甘肃是以石化、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加工为主的重工业构成了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gdp的增长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十分迫切,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符合甘肃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促进甘肃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东部地区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受到较大冲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原有的制造业等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以上背景下,甘肃产业结构调整应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三大产业之间及各产业内部的健康协调发展。甘肃产业结构调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支持相关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重点通过加快产业、产品、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初步建成一批关系国家命脉的具有影响的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成集群集约发展。甘肃作为有近70%农村人口的省份,必须把第一产业作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努力改变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的局面,同时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基础性支撑。同时还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密切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3)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从产业结构的结构看,甘肃工业结构存在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重的不合理性。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重化工行业作为甘肃的比较优势所在,其产业规模、竞争力、市场份额在全国都具有竞争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大对石油化工及采掘业、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再造传统支柱产业新优势。同时,依托资源优势,以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发展轻工业。

(4)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一般较高,并且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近10年来,第三产业在g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