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优势理论的中国案例_郭熙保
国外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回顾及述评_方忠
① 也有学者把 Backw ardness 界定 为“ 落 后性” 、“ 后进 性” 、 “ 后起性” 。
加社会财富 , 并使各个国家获益 。 这也是斯密绝对 优势论的基本含义 。 但斯密的理论忽视了现实生 活中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拥有一项生产上的绝对优 势 , 而这就意味着这类型的国家无法参与到国际贸 易和分工中 。 因此 , 李嘉图(1817)在继承斯密分工 理论的基础上 , 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 推 导出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依据是各国在产品劳 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 而不是绝对差异[ 2] 。 即使 一个国家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 而 另一个国家在生产每一种商品上都处于劣势 , 只要 它们的相对优势有所差异 , 它们就可以从分工中获 得利益 , 即“两优取其重 , 两劣取其轻” 。 李嘉图的 比较优势理论反映了决定国际分工格局的规律 , 从 理论上阐明了自由贸易的基础 。但与斯密的绝对 优势理论相似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是以单一 的 、同质的劳动要素为假定条件的 , 即劳动是惟一 的生产要素 , 产生比较优势只能是各国劳动生产率 上的不同 。那么在多要素的经济条件中 , 产生比较 优势的原因又是什么 ? 这显然是以上两个理论所 无法 回 答 的 。 因 此 , 瑞 典 学 者 赫 克 歇 尔 (Elif H eckscher)和经济学家俄林(Ber til B .Ohli n)完善 了传统优势理论 , 先后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 影响》(1 919)和《地 区贸 易与 国际 贸易》(19 33)中 提 出了要素禀赋论(简称 H -O 模型)。 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对比较优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 从每个国家 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 , 阐释了比较成 本的差异现象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将生产要素分 为劳动 、土地 、资本和技术等种类 , 并指出导致国别 间生产成本差异的因素来自两方面 :一是各国生产
新常态下湖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基于后发优势的视角
作者: 郭熙保[1];谷萌菲[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页码: 55-60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8期
主题词: 新常态;跨越式发展;后发优势
摘要: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以后,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这种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现实,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近十几年来,湖北凭借其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GDP增长率也一直维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但是,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湖北的增长趋势也将逐渐放缓。
从资本、技术、人力、制度和结构五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的经济发展,发现其后发优势依然存在。
如果湖北能够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后发优势潜力,依然有望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后发优势\后发劣势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后发优势\后发劣势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摘要]杨小凯和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实质上是对后发国家应该走技术模仿还是制度模仿之路的争论。
本文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归纳提炼和分析评说,继而评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如何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制度模仿技术模仿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一、关于技术模仿与制度模仿的争论及评说1.杨小凯的制度模仿论关于后发国家如何发挥后发优势,避免后发劣势,杨小凯从最基本的制度层面, 即从宪政制度层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主要观点概括如下:(1)以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模仿是后发国的“后发劣势”,认为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制度难,因而倾向于技术模仿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
(2)模仿应该由难而易。
认为在进行较易的技术模仿前,应该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
逆其道而行是不行的,比如先发展经济,再进行宪政体制改革,必然导致腐败现象和国家机会主义,导致长期经济发展的失败。
(3)制度模仿特别是宪政改革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是经济转轨的核心。
(4)激进式模仿是可取的。
(5)政治不统一对制度模仿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
2.林毅夫的技术模仿论林毅夫对杨小凯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他认为技术模仿而不是制度模仿对一个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
其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技术模仿是后发国后来居上的主要依据,靠引进技术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变迁的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而从技术的昙面来说,发展中国家有比发达国家增长更快的潜力。
(2)因为一个最优的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内生的,与发展阶段及历史、文化等有关系,所以,渐进的改革比激进的改革好。
(3)宪政体制不是经济长期发展成功的充分或必要条件,也不具备短期内建成的可行性。
(4)宪政体制不一定是最优的制度,最优制度内生决定于一个经济当中的很多因素,因而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制度。
3.对争论的评说杨小凯和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实质上是对后发国家应该走技术模仿还是制度模仿之路的争论。
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对企业发展的启示作者:刘依娜来源:《商场现代化》2018年第08期摘要:后发优势理论最初是用于解释后发国家经济增长现象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它成为了一套用于指导后发国家、地区和企业赶超先进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理论工具。
本文通过对后发优势理论研究的回顾、梳理和总结,发现大部分学者研究表明后发国家、地区和企业实现赶超的关键在于对技术和制度的学习,并且强调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制度学习一、国外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回顾1.后发优势理论的形成发展阶段后发优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Gerschenkron,1962)在《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一书中提出的,他在研究俄国、德国等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后发现,各国工业化起点可能不同,但是经济水平越落后,其增长速度反而越快,他将这种反差优势确定为“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
之后列维(Levy M.J.,1966)指出了后发国存在五大后发优势,同时也存在三大后发劣势,而且互相制约。
纳尔逊和菲尔普斯(Nelson P.R.& Phelps E.S.,1966)对后发优势理论进行了模型化,他们认为技术差距值越大,后发国技术进步的速度就越快,两者呈正比例的线性关系,而技术进步越快,经济发展也就越快,但会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而减慢,最终保持一个“均衡技术差距”。
阿布拉莫维茨(Abramovitz M.,1989)提出了“追赶假说”,即一国经济发展的初始水平越低,其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前提是后发国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后发国通过教育等途径形成的不同的技术能力,不同质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日本学者南进亮(1992)以日本工业化历程为背景提出了“后进利益论”,他认为日本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后发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利用,70年代后,随着技术和经济等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后发优势也逐渐消失了。
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引
言
20 0 0年 4 ,杨小凯教授在北京关于 后发劣势》的演 月 讲 ,引发 了他和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关于 后发劣势和后发优
势的争论 这场高水平的争论在中国经济学界 引起了巨大的 反响 , 许多经济学家也发表了各 自的看法 , 如复旦大学 的韦 森教授和 武汉大学的郭熙保教授等。其中 ,郭熙保教授突破 原有的后 发优势仅仅限于 技术 方面的限制 , 方位地阐述 了 全 后发优势理论。 郭熙保教授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后发优势理论,
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学 习、效仿和借鉴 发达多家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 ,并经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 效率和益处。一种制度 的形成 ,是一个需要支付高额代价的
造出来 , 完全是与其经济得相对落后性共生得,是来 自 而 干
落后本身的优势。按照这个定义 ,郭熙保认为发展 中国家的 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 方面。
量避免后发劣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促进经济的 可持续
发展 。
的较高层次和较新阶段,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力的 素质和水
平 ,直接创造人力资本 。
( )制度 的后发优势 四
二 后发优势理论概述…
郭熙保把后 发优势界 定为 由后发 国地位 所致 得特殊利 益,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后发国也不能通过 自身得努力创
认为后发优势理论不仅是 技术上的 ,而是全方位的 ,还应该
国家的资本收益要高于发达国家。如果国际资本是自由流动
的,那么资本将从发达 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由此将会促 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得更快 。
( )技术的后发优势 二
大多数先进的科学技术是 由发达 国家花费了巨 的投资 大
和时间发明创造的,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知识被认为是公共产 品或准公共产 品,具有很大 的溢出效用 ,这对于科学技术比
资本边际报酬变化规律二元经济模型与资本后发优势郭熙保罗知
资本边际报酬变化规律、二元经济模型与资本后发优势郭熙保罗知摘要: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资本后发优势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即使是内生增长理论也没有否定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然而,从世界各国的数据来看,FDI的国际流动呈现两极分化,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水平演进出现多重均衡,这些现象都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相一致。
笔者利用二元经济模型推导出资本边际报酬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从而解决了现象与理论的背离,并提出了在新的资本边际报酬变化规律下资本后发优势存在的条件。
关键词:资本后发优势二元经济资本边际报酬一、资本后发优势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后发优势是指在先进国家与后进国家并存的世界上,后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种种有利条件。
按照发展要素来划分,后发优势可以分为资本、劳动、技术、制度和结构五种类型。
一般认为,发达国家资本比较丰富,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稀缺,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中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因此后者的资本报酬要高于前者的资本报酬,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发达国家资本就会流入发展中国家,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增长得更快,最终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是资本后发优势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
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由凯恩斯正式提出的,这一规律在索罗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索罗模型中长期均衡的结果是资本和产出都以人口增长率增长,即当经济达到稳态后人均意义上经济增长就会停止,这些重要结论均来自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假设。
这是因为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资本的边际报酬不断递减,直到无法弥补资本的折旧,资本积累停止,经济也不再增长,达到稳态。
由于索罗模型中不存在可以维持人均产出的长期持续增长的内在机制,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经济学家开始研究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
如上所述,索罗模型之所以得出经济最终会达到人均意义上经济增长停止的稳态等重要结论,根本原因在于假设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或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以及稻田条件。
后发优势的案例
后发优势的案例
“后发优势”的案例
在商业和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很多人都知道“先发优势”的概念,即最先进入市场的公司通常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也有一些公司通过自己的“后发优势”成功脱颖而出。
他们可能晚于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但却能够借助自身的优势实现成功。
下面就介绍一些“后发优势”的案例。
首先要介绍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
虽然腾讯成立于1998年,比一些其他互联网公司如百度和阿里巴巴晚了一些时间,但腾讯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成功推出了微信这一全球知名的社交平台。
微信凭借其便捷的沟通功能和丰富的生态系统,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应用之一,为腾讯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另一个例子是苹果公司。
在手机市场上,苹果晚于诺基亚和黑莓等公司推出了iPhone,但凭借其出色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苹果很
快就成为了全球手机市场的领导者。
苹果利用其“后发优势”,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全球用户的青睐。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公司也通过自身的“后发优势”取得了成功。
例如Netflix晚于传统的有线电视公司进入视频流媒体市场,但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使用体验,很快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视频流媒体平台之一。
总的来说,虽然“先发优势”是存在的,但“后发优势”同样可以带来成功。
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正如上述案例所示,那些能够善于利用“后发优势”的公司,往往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实现成功。
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思考
The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me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作者: 郭熙保[1,2]
作者机构: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研究
页码: 27-3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中国发展经济学;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当代中国经济特征;新发展理念
摘要:根据中国国情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适逢其时.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其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其研究对象是具有发展中经济、中等收入经济、大国开放经济、转型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五大特征的当代中国经济.新发展理念涵盖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设计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指南,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制度变迁构成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后发优势论研究视角的冲突与拓展_对后发优势范式的评析
第28卷第3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5月V ol.28,N o.3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2007经济学研究后发优势论研究视角的冲突与拓展———对后发优势范式的评析Ξ夏 东(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 400067)摘 要:后发优势论创立以来,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范式。
但其对潜在的后发优势和现实的后发利益的分析,在研究视角上存在冲突;并且,在中国学者将后发优势论运用于地区层次后,国家层次的后发优势与地区层次的后发优势也存在研究视角上的冲突。
应拓展传统后发优势论的研究视角,从整体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研究后发优势,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现有的后发优势,并更好地预测将来的后发优势。
关键词:后发优势;后发区域;先发区域;整体区域;范式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7)03-0068-05作者简介:夏 东(1969-),男,江苏昆山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编辑部主任。
自从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 G erschenkron)于1962年创立后发优势论以来,对“后发优势”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之一,形成了许多有意义的理论成果。
总体上讲,这些研究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对后发优势强调的侧重点也不同,有的强调替代性的广泛存在,有的强调资本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有的侧重技术的模仿创新,有的看好制度的借鉴移植,有的注重结构转化,等等[1]。
虽然,后发优势论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但无论怎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范式。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学术界的后发优势范式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在研究视角上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存在冲突,必须及时拓展研究视野,才能逐步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后发优势理论框架和体系。
中部崛起与武汉复兴之路--后发优势的视角
《 江论 坛》2 0 . 长 0 63期
总第 7 8期
国家水平。作为中部最大也是唯一的副省级城市 ,武汉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 曾处在经济增长的边缘 。这种局面
一
作一个圆, 这里面包括 8 亿人 口, 生产总值占 8 %。 3 其 意不言 自明。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快武汉交通建设投资
直延续到 20 年 3 , 04 月 标志性的转折点是 “ 促进 中部
会 商品零售总额越 过 10 00亿元 台阶 , 市居 民人均 可支 城
配 收入突破 10 0元 。 00
规模 ,重塑这一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 九省通衢”的新优 势 ,打造促进中部崛起的新通道。
公路 方面 ,武 汉至周 边 8 城市共计 29公里高速 座 0
出口公路建设已全部启动, 预计 20 年全面建成 , 08 形成 小时经济圈 ; 北 ) ( 京珠 ( ) 海 、沪蓉 ( 上海至成都 ) 、
进国家所能拥有的 , 也不是后进国家通过 自 身努力创造 的, 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 , 也常被称
收稿 日期 :2 0 .51 0 60 .8
我国东部地区诸多经济指标已基本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
l 9
维普资讯
武 汉、中部 与长江流域发展研 究
有 的由后 起 国地位所致 的特殊益 处 。这种 益处 既不是先
有多维 I,主要体现在人力、区位、文化、 生 技术 、 制度、 资本和产业结构七个方面。尽管 目 前后发优势的理论发
展还不够完善和系统 , 但其思想对于后发 国家和后发 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借鉴意义。
二 、武 汉市 的后 发优势 分析 改革 开放 以来 ,在 非均衡 发展 的梯 度战略 主导下 ,
博弈中关于先动优势与后发优势的论述
动态博弈(dynamic game)目录1 什么是动态博弈2 动态博弈中的战略[1]3 动态博弈中先动优势与后动优势[1]4 相关条目5 参考文献什么是动态博弈动态博弈是指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且行动在后者可以观察到行动在先者的选择,并据此作出相应的选择。
动态博弈的困难在于,在前一刻最优的决策在下一刻可能不再为最优,因此在求解上发生很大的困难。
动态博弈行动有先后顺序,不同的参与人在不同时点行动,先行动者的选择影响后行动者的选择空间,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做了什么选择,因此,为了做最优的行动选择,每个参与人都必须这样思考问题:如果我如此选择,对方将如何应对?如果我是他,我将会如何行动?给定他的应对,什么是我的最优选择?如下棋。
[1]动态博弈中的战略[1]战略是一个完备的行动计划:在博弈开始之前就规定出每一个决策点上的选择,即使这个决策点实际上不会出现。
动态博弈中先动优势与后动优势[1]在动态博弈中,行动总有先后顺序。
有些博弈具有先动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但有些博弈具有后动优势(second-mover advantage).产量竞争具有先动优势,而价格竞争可能是后动优势;在不完全信息下,顺序更重要。
但有些博弈既没有先动优势,也没有后动优势,如抓阄。
相关条目静态博弈参考文献↑ 1.0 1.1 1.2 张维迎.《博弈与社会》.第四章动态博弈与承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先驱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s / Pioneer advantage)目录1 什么是先驱优势2 先驱优势的理论基础3 先驱优势的来源4 相关条目什么是先驱优势先驱优势是设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新开发市场或新产品的先驱者,以获取回报的一种战略。
这种回报就是持久的,长期的市场控制力,令竞争对手无法或难以仿效,企业因此能够生存,盈利和发展。
比如电子商务行业中的Amazon,ebay,yahoo!公司。
自主创新——中国作为后发大国的必然选择
大 国优势指 的是超大规模 国家 由于其巨大 的国家规模所
带来的经济发展上的优势。与要素禀赋和发展阶段相似的发展 中国家相比 , 后发大 国除了具有比较优势 、 后发优势之外 , 还具
有独特 的大 国优势,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研发与生产环节 。如
算边界效 应的是 B6kr18 年他 用一个 区际贸易重力模 型 r e 94 c ,
【 摘要 】 要素禀赋、 后发优势是后发 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
略 的 重要 因 素 。 发 挥 大 国优 势 又 离不 开 边 界 效 应 这 一 重 要 条 而 件 。对 于 中 国这 个 世 界 上 最 大 的发 展 中 国 家 而 言 , 于大 国优 由 势 与 边界 效 应 的 存 在 。 自主 创 新 便 成 了 中 国 必 然 的战 略 抉 择 。
的数量和种类两个纬度 , 以大 国庞 大的市场容量就意味着大 所
国产 品需求市场的特点是数量大 、 类多。这 种市场需求会 引 种 致生产上 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两种优势 。首先谈规模经济 , 决定规模经济 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产量或需求量( 是一个 问 这 题 的两个方面 ) ,后发 大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决定了其巨大的产 品生产量 , 产量的增加必然会带 来生产 的规模 经济 ; 其次是范
模仿创新来 实现经济追赶 , 后来居上 。以上理论都没有考虑 国 家规模 因素对一 国制定产业发 展战略 的影响 , 以都不能解释 所 为什么 中国作 为一个发展 中国家却敢 于提 出 自主创 新的经济
发展战略 。
一
大国优势是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 中国家敢于搞 自主创新战略 的 根本原因所在 。
二、 边界效应——中国选择 自主创新 战略的前提
、
大国优 势一
基于后发优势的关天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后发优势的关天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摘要】发挥后发优势来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关天经济区有着自己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宏观政策优势。
关天经济区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利用政策支持,调整产业结构,以促使本地区经济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后发优势;关天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B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国家由于其所处的后发地位带来的特殊益处。
这一益处是先发国家没有、后发国家也不能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出来的,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
由于这种后发优势的存在,后发国家可以获得爆发性的经济增长,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时间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是继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后西部第三个经济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济区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较,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经济区自身的区位条件等优势,实现经济区经济的起飞,促使经济区的经济能够健康顺利发展。
一、后发优势理论综述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
首次从理论高度展示了后发国家工业化存在着相对于先进国家而言取得更高时效的可能性,同时也强调了后发国家在工业化进程方面赶上乃至超过先发国家的可能性。
美国社会学家列维从现代化的角度将后发优势理论具体化,即后发国家在认识、技术借鉴、预测等方面所具有的后发优势。
1989年阿伯拉莫维茨提出的“追赶假说”,1993年,伯利兹、保罗·克鲁格曼等在总结发展中国家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后发优势的技术发展的“蛙跳模型,都指出后发国家具有技术性后发优势,并讨论了后发优势“潜在”与“现实”的问题。
后发优势_劣势与跨越式发展
!简新华
许
辉
*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 !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本、 技术、 人口、 制度、 管理、 竞争等方 面的后发劣势, 拥有技术引进、 制度创新、 结构变动、 规模扩张、 人力资源等 方面的后发优势。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后发优势和劣势发生变 化,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弱化了技术引进和规模扩张的后发 优势。中国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发挥优势、 克服劣势, 才有可能实现生 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后发优势
中图分类号: $%#%
后发劣势
文献标识码: &
知识经济
跨越式发展
文章编号: ’##" —()() * %##% + #) —##"# —#,
一、 后发劣势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扬长避 短, 发挥优势, 克服劣势。为此,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何在, 而后 发优势和劣势是这种优势和劣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后发优势和劣势是相对发达国家而言的发展落后国家 * 即发展中 国家 + 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因此, 后发优势和劣势也是一 种比较优势和劣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首 先面临的是后发劣势。后发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 个方面: ’. 资本劣势 这是指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的不利因素。资本是促进或限制经济增长 的基本因素, 资本的数量和积累的快慢制约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发展 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 经济规模小, 收入水平低, 资金短缺, 积累不足, 很难 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 年发达国家的人均 012 是 % 万多美元,发展中 国家只有 ’ 千多美元, 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 使得发展中国家不仅难以赶上 和超过发达国家, 甚至可以陷入 “ 贫穷 "资本短缺"经济增长缓慢 "收入水 ! "# !
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张志彬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8)001
【摘要】郭熙保总结的后发优势理论较以往的后发优势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郭熙保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客观存在以及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对后发劣势的系统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全面总结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而且还应该在发挥后发优势的同时尽量避免后发劣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张志彬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11
【相关文献】
1.关于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思考 [J], 毛秀娟
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辩证关系及战略选择分析 [J], 赵宇新;耿玉德
3.也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对杨小凯、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的一些看法 [J], 宋鸽
4.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 [J], 曾国安;胡振国
5.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转换:对发展中国家追赶问题的重新认识 [J], 郭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郭熙保;马媛媛
【期刊名称】《江海学刊》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些战略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增长优先、沿海先行、投资驱动和出口鼓励.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些模式逐渐暴露出它们的弊病,因此必须适时加以转变,即增长优先转到增长与公平并重、投资驱动转到投资与消费共同驱动、沿海先行转到区域平衡发展、出口鼓励转到出口中性.发展经济学只探讨处于贫困陷阱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如何启动,但对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将如何发展却研究甚少.中国在高速增长时期采取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学中都能找到其理论来源,但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中国经济应如何发展,发展经济学却未提出有价值的理论与战略.中国将在探索中前进,其发展经验将会促进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总页数】8页(P72-79)
【作者】郭熙保;马媛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征——略评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2.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3.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作用分析
4.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借鉴
5.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推动中国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创新——“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研究60人论坛2021年秋季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24日/第008版
书品
后发优势理论的中国案例
武汉大学郭熙保
1962年,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赶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发优势理论。
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后发优势理论已成为发展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
快速实现技术进步
后发优势,是后发国家推动工业化的特殊有利条件,它是与后发国家经济相对落后性共生的优势。
这是一种潜在优势,只有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创造条件,特别是通过在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引进、模仿、学习,才能使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
由于这方面的案例不多,抑或因为对这些案例研究不够,人们对后发优势由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新近出版的《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技术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一书,在分析中国技术进步,以及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技术差距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后发优势,最大限度地推动中国技术进步,并试图说明究竟哪些因素是缩小技术差距、形成后发优势的关键。
后发优势由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变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后发国家能否实现快速的技术进步。
理论上看,由于技术是一种公共产品,存在外溢效应,落后国家会努力通过技术外溢渠道,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逐渐实现对技术领先国家的赶超,从而实现后发优势。
19世纪下半叶以来,有三次后发国家凸显后发优势,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技术赶超。
第一次是产业革命后,美国吸收英国和德国的先进技术,利用42年(1871—1913)时间,实现对英、德的技术赶超,成为第一大经济强国;第二次是二战后,日本在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基础上,用37年(1955—1992)时间实现对美国的技术追超,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一些国家或地区效仿日本技术创新模式,迅速实现对日本的技术追赶,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中国是第4个成功案例
中国能否通过技术进步,逐步赶超技术领先国家,最终实现后发优势?书中提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无论是整体层面,还是行业层面,技术基础均较为薄弱。
经过30余年发展,特别是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研发国内高新技术,中国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技术进步使中国的后发优势明显。
1990—201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约为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高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经济规模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按购买力平价统计,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甚至已经超过美国。
尽管中国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已接近技术领先国家,但在整体层面上与之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的技术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未来中国可以继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发国内高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真正发挥后发优势,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断言,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事实,已经成为并将进一步成为后发优势理论的第4个成功案例。
自主创新缩小差距
如何发挥后发优势,缩小与技术领先国家的技术差距,逐步实现对技术领先国家的赶超?从目前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看,主要有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现实中并非相互排斥,后发国家在不同时间段的做法显示,一般是先引进吸收,后自主创新。
此外,与技术领先国家差距较小的国家,一般以自主创新为主,辅以引进吸收;差距较大的国家则反之。
在论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作者首先从技术扩散理论、吸收能力理论、技术赶超理论、适宜技术理论和世代交替模型、技术扩散模型、国际技术外溢模型中,概括出R&D(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本、国际贸易、FDI(外商直接投资)、制度和市场化程度等,是影响技术差距的主要因素。
继而,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得出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明显;国际贸易和FDI引致的知识跨国流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技术差距;制度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同样比较明显,但市场化程度对技术差距的影响不是很大。
作者认为,中国缩小技术差距,主要依赖于大量的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
如果把R&D 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看作自主创新的主要代理变量,把国际贸易和FDI看作引进吸收的主要代理变量,那么可以说,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是促进中国技术进步,缩小与技术领先国家技术差距的主要因素,而且从现阶段来看,自主创新的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