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辅导之课堂笔记-《电影艺术基础》考试重点串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辅导之课堂笔记

一)《电影艺术基础》

(一)、中国电影史以周星的《中国电影艺术史》为教本

一、创始与初盛(1905 ~1930)

1、第一代导演: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生平、创作、贡献、历史地位/评价

重要作品:《难夫难妻》、《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

2、各大电影公司的创作概况及其风格特色

明星:1922—1937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民族电影企业,也是中国电影艺术故事片的主要开创者,早期电影公司中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电影人才。1930年代成为左翼电影的重要镇地。

创始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

主张:商业牟利与社会教化相结合。

重要作品有:《孤儿救祖记》、《狂流》﹑《春蚕》、《姊妹花》、《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

其他如:天一、大中华百合、民新、长城、商务印书馆等

二、兴盛与辉煌(1931 ~1937)

1、社会背景抗日——救亡

2、1930年代中国电影所取得的成就:(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55-56)

a.电影形态:无声——有声;

b.表现内容:触及社会生活,反映现实,呼应时代精神;

c.艺术形式:自觉追求艺术创新,在吸收借鉴世界电影的优长的同时,探索民族化的表现

形式;d.创作方法:影戏传统的丰富与发展;e.社会形象:树立起影响世道人心的文化角色,强化了独立的艺术形象。

3、左翼电影运动发展过程、重要人物、重要作品、影响/贡献

“软性电影”VS“硬性电影”参考文章:孟君《话语权·电影本体:关于批评的批

评——“硬性电影”与“软性电影”论争的启示》

4、各大影片公司的创作概况

明星、联华、天一、艺华、电通等

5、重要电影人物(第二代):洪深、夏衍、蔡楚生、郑君里、费穆、袁牧之、马徐维邦、史东山、沈浮、沈西苓、阮玲玉、赵丹等(生平、创作、贡献、历史地位/评价)

6、经典影片:《神女》、《姊妹花》、《桃李劫》、《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夜半歌声》、《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小城之春》、《万家灯火》等(导演、主演、时间、艺术特色)

三、突变与低潮(1937—1945)

1、社会背景抗日

2、不同区域:国统区、沦陷区、上海“孤岛”区、抗日根根地(延安)、香港

3、重要作品:《木兰从军》、《孔夫子》、《塞上风云》、《铁扇公主》

四、成熟与厚重(战后电影1945—1949)

1、两大民营制片公司——昆仑、文华

重要人物、重要作品、风格特色

昆仑:“一”“三”“五”“八”“万”

文华:“小”“太太”“哀乐”“艳阳天”

2、政府制片系统“中电”“长制”

重要作品有《乘龙快婿》、《松花江上》

五、镣铐与舞蹈(1949 ~1966)——“十七年电影”

1、背景:

A、社会方面;B电影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2、传统与新生(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155-156)

传统:3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现实主义传统、影戏传统

新生:新时代主题、新英雄主义色彩、新的质朴气息

3、三个阶段(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157-166)

A、建国初期——试探摸索时期

B、50年代中期(1956年前后)——英雄歌颂时期

C、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1959年前后)——经典确立时期

重点了解各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及重要作品

4、重要导演(第三代导演)——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167—171

谢晋、水华、崔嵬、凌子风、成荫、汤晓丹、谢铁骊、王苹、张骏祥、郑君里

“谢晋模式”——政治伦理剧

郑正秋——家庭伦理剧蔡楚生——社会伦理剧

5、重要作品:《桥》、《白毛女》、《南征北战》、《我这一辈子》、《祝福》、《枊堡的故事》、《林家铺子》、《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早春二月》

六、混乱与矫情——文革电影(1966—1976)

1、“样板戏”:极“左”文化观念、斗争哲学、政治概念符号化、高大全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2、“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3、“四字诀”: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4、艺术评价:辩证(P210—211)

七、探索与突破(1976 ~1989)

1、四个时期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217-219

A、恢复时期(1976—1978):政治反思、艺术复苏

B、探索时期(1979—1980):第四代,观念转化,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C、突破时期(1981—1984):第四、五代,现实主义回归,纪实美学

D、文化批判(1984—1987):第五代,影像美学

E、分化时期(1987年以来):艺术探索、都市娱乐

2、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创作概况及重要作品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245

“承上启下”冷峻现实主义——纪实美学生命美学P246

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

重要导演:郑洞天、张暖忻、谢飞、黄建中、吴天明、吴贻弓、黄蜀芹

重要作品:《邻居》、《小花》、《巴山夜雨》、《青春祭》、《人·鬼·情》、《老井》、《本命年》

3、第五代导演影像美学造型文化反思、文化寻根

重要导演: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李少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