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面波方法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造结构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检测设备的选择、实施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二、检测设备的选择1. 面波发生器:选择频率范围广、输出稳定的发生器,常用的有震源激振器和重锤等。
2. 接收器:选择具有高灵敏度和宽频带的接收器,常用的有加速度计和地震传感器等。
3. 数据采集系统:选择能够实时采集和存储数据的系统,常用的有数字示波器和数据采集卡等。
三、实施步骤1. 布设检测路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测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并按照一定间距布设接收器。
2. 发生面波:使用面波发生器在起点处产生面波信号,确保信号的稳定和准确。
3. 接收面波:接收器记录下面波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4.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和补偿等处理,得到清晰的面波图象。
5. 结果分析:根据面波图象分析土层的速度和厚度等参数,评估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土壤的工程性质。
四、数据处理方法1. 滤波处理:采用低通滤波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除高频噪声,保留面波信号。
2. 去噪处理:采用小波变换或者相关方法对滤波后的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提高数据的信噪比。
3. 补偿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补偿,消除地面反射和传播衰减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4. 数据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面波图象,分析波速和波长等参数,评估土层的性质和结构的稳定性。
五、结果分析与应用1. 波速分析:根据面波图象中的波速信息,可以判断土层的类型和厚度,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地下结构评估:通过分析面波图象中的反射和散射特征,可以评估地下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土壤工程性质评估:根据面波图象中的波长信息,可以判断土壤的工程性质,如密实度和抗剪强度等。
4. 结果应用:面波法检测结果可用于地质勘探、地基设计、工程质量控制等领域,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面波 波场变换方法
面波波场变换方法面波波场变换方法是一种用于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重要技术。
它基于波动方程的数值解法,通过将地震数据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而获得地下介质的频率响应信息。
本文将介绍面波波场变换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面波波场变换方法基于波动方程,通过将地震记录进行频率域的分析,可以获得地下介质的频率响应信息。
其基本原理是将地震记录进行傅里叶变换,将时间域的地震记录转换为频率域的谱数据。
然后,通过对谱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将频率域的谱数据转换回时间域的地震记录。
这样就可以得到地下介质对不同频率的响应信息,进而可以对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属性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步骤面波波场变换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预处理:对地震记录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去除直达波等。
2. 傅里叶变换:将预处理后的地震记录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率域的谱数据。
3. 频率滤波:对频率域的谱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保留感兴趣的频率成分。
4. 逆傅里叶变换:将滤波后的频率域谱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的地震记录。
5. 结果解释:对得到的地震记录进行解释和分析,得到地下介质的频率响应信息。
三、应用面波波场变换方法在地震勘探和地震解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属性分析、地震勘探的定量解释、地震图像的增强和改善等方面。
具体应用包括:1. 地震勘探:面波波场变换方法可以用于地震勘探中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属性分析。
通过分析地震记录的频率响应信息,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速度、密度、衰减等物理属性,进而对勘探区域进行定量解释。
2. 地震图像增强:面波波场变换方法可以用于地震图像的增强和改善。
通过滤波和去噪等处理,可以提高地震图像的信噪比,使地震图像更清晰、更易解释。
3. 地震解释:面波波场变换方法可以用于地震数据的解释和解释。
通过分析地震记录的频率响应信息,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边界、裂缝、孔洞等地质结构,进而对地震数据进行解释和解释。
高频微波操作方法
高频微波操作方法高频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的微波波段。
在工业和科技领域,高频微波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医学、食品加热等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高频微波的操作方法。
1. 高频微波设备的选择和布置: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工作需求的高频微波设备。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频率的微波发生器、放大器和接收器等设备。
然后,根据设备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布置。
确保设备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合适,减少干扰和能量损耗。
2. 设备的调试和校准:在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对高频微波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
这可以通过连接适当的测试仪器和控制软件来完成。
通过调整设备的频率、功率和相位等参数,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达到期望的效果。
3. 设备的操作和控制:对于高频微波设备的操作和控制,可以通过硬件按钮、面板和控制软件来完成。
通过这些控制方式,可以调整设备的工作模式、频率、功率和定时等参数。
同时,还可以监控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以及及时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4. 高频微波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高频微波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是高频微波操作的核心部分。
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天线、波导或者传输线等途径将高频微波信号发送到目标位置。
接收过程中,可以通过天线和接收器等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解码。
5. 高频微波的功率调节和控制:高频微波的功率调节和控制是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可以调整设备的输出功率。
在进行功率控制时,需要注意不要超过设备的额定功率,以免损坏设备或产生危险。
6. 安全措施的落实:在进行高频微波操作时,需要落实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首先,要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辐射服、手套和面罩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其次,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如接地、漏电保护等。
最后,要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操作环境的安全。
7. 维护和保养:在使用高频微波设备之后,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持设备的高效性能。
面波处理的方法
面波处理的方法面波,作为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常见干扰波,常常会对有效信号的识别与处理带来不小的困扰。
因此,针对面波的特性,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处理的各种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面波的基本特性在深入探讨面波处理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面波的基本特性。
面波主要在地表附近传播,其能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面波具有低速、低频、高振幅的特点,且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
在地震记录上,面波通常表现为一种连续、规则的波动,与有效反射波在时频域上有所重叠,从而给地震资料的解释带来困难。
二、面波处理的方法1. 滤波处理滤波处理是面波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面波与有效波在频率上的差异,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来压制面波。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带通滤波器、陷波滤波器等。
滤波处理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滤波参数,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信号,同时压制面波。
2. F-K域滤波F-K域滤波是一种在频率-波数域内对面波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将地震数据从时间-空间域转换到频率-波数域,可以利用面波与有效波在波数上的差异进行滤波处理。
F-K域滤波可以有效地压制面波,但同时也会对有效信号造成一定的损失。
3. τ-p变换τ-p变换是一种将地震数据从时间-空间域转换到截距-斜率域的方法。
在τ-p域中,面波通常表现为高斜率的直线,而有效信号则表现为低斜率的直线或曲线。
因此,可以通过在τ-p域中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来压制面波。
τ-p变换对面波的处理效果较好,但计算量较大。
4. 小波变换小波变换是一种在时频域内对面波进行处理的方法。
小波变换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分离面波与有效信号。
通过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和分解层数,可以在压制面波的同时保留有效信号。
小波变换在面波处理中具有较大的潜力,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 基于机器学习的面波压制方法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面波压制方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和评估领域。
它通过测量结构表面传播的横向面波,来获取结构的弹性参数和缺陷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
二、设备准备1. 面波发生器:选择合适的面波发生器,确保其频率范围和输出能量满足实际检测需求。
2. 面波接收器:使用高灵敏度的面波接收器,能够准确接收到结构表面传播的面波信号。
3. 数据采集系统:选用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存储面波信号,并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三、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a. 对待测结构进行必要的清理,确保结构表面无杂物和污垢。
b.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布置方案,确保传感器与结构表面的贴合度。
c. 进行系统校准,包括面波发生器和接收器的校准,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的校准。
2. 面波发生与接收:a. 将面波发生器放置在结构表面的一个点上,通过激励源产生面波信号。
b. 使用面波接收器接收结构表面传播的面波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
3. 数据采集与处理:a. 在数据采集系统中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数据。
b.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
c. 对滤波后的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提取结构的弹性参数和缺陷信息。
4. 结果分析与评估:a. 根据实际需求,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图表展示和分析。
b. 结合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c.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方案。
四、注意事项1. 在实施面波法检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充分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保护设备,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和损坏。
3.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保持结构表面的稳定,避免因外力干扰导致数据不准确。
4.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分析和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结构的材料、几何形状和使用环境等。
高周波的工作原理
高周波的工作原理高周波(High Frequency, HF)是指频率范围在3MHz至30MHz之间的电磁波。
在无线通信、广播、雷达、医疗设备等领域,高周波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周波的工作原理,包括高周波的定义、产生方法、传输方式以及应用领域。
一、高周波的定义高周波是指频率范围在3MHz至30MHz之间的电磁波。
在电磁波谱中,高周波位于中频(Medium Frequency, MF)和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 UHF)之间。
相比低频和超高频,高周波具有较高的频率,能够传输更多的信息。
二、高周波的产生方法高周波的产生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1. 振荡器产生高周波信号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频率的电路。
在高周波应用中,常用的振荡器有晶体振荡器和LC振荡器。
晶体振荡器利用晶体的谐振特性产生稳定的频率信号,而LC振荡器则利用电感和电容的谐振特性产生频率信号。
这些振荡器可以通过调节电路元件的数值来调整输出的高周波频率。
2. 频率合成器产生高周波信号频率合成器是一种能够根据输入信号合成特定频率信号的电路。
在高周波应用中,常用的频率合成器有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 PLL)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 DDS)。
锁相环通过比较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来调整输出信号的频率,而DDS则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直接合成特定频率的信号。
三、高周波的传输方式高周波信号可以通过空气、导线或者光纤进行传输。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高周波传输方式:1. 空气传输在无线通信领域,高周波信号通常通过天线进行空气传输。
天线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将其辐射到空气中。
接收方的天线接收到辐射的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空气传输的优点是传输距离较远,适用于广播、卫星通信等应用。
2. 导线传输在有线通信领域,高周波信号可以通过导线进行传输。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建筑结构检测、桥梁安全评估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一技术。
一、设备准备1.1 选择合适的面波法检测设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面波法检测设备,通常包括发射器、接收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1.2 确保设备完好: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包括电池电量、传感器连接是否良好等。
1.3 调试设备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试设备参数,包括频率、增益等,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二、现场准备2.1 选择合适的检测地点:在进行面波法检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通常选择平坦、无遮挡的地面进行检测。
2.2 清理检测区域: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清理检测区域,确保地面平整、无杂物,以避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3 布置检测线路:根据实际需要布置检测线路,通常需要在地面上标记出检测线路,以便进行数据采集。
三、数据采集3.1 发射面波信号: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通过发射器发送面波信号,通常采用锤击地面或者振动源的方式。
3.2 接收面波信号:接收器接收地面传播的面波信号,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进行处理。
3.3 处理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叠加等操作,以得到准确的面波速度和传播路径。
四、数据分析4.1 解释面波速度: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面波速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4.2 确定地下结构:通过面波法检测结果,确定地下结构的情况,包括土层厚度、岩层分布等。
4.3 制定进一步探测计划: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探测计划,包括钻探、地质勘探等。
五、报告撰写5.1 撰写检测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检测地点、设备使用情况、数据分析结果等。
5.2 提出建议:在检测报告中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包括地质勘探、建筑结构加固等方面的建议。
5.3 保存数据:保存检测数据和报告,以备日后参考和查证。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面波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检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仪器设备的选择、实施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一、仪器设备选择1.1 探头选择:根据被测结构的特点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面波法探头。
常用的探头有固定频率探头和可调频率探头,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
1.2 信号发生器选择:面波法需要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激励信号,选择合适的信号发生器可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1.3 数据采集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实时获取面波信号,并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实施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面波法检测前,需要对被测结构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确保测试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2.2 探头安装:将选择好的探头安装在被测结构表面,并确保与被测结构有良好的接触,以保证信号的传递和接收。
2.3 信号发生和数据采集: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激励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实时采集面波信号,确保信号的稳定和准确。
三、数据处理方法3.1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和去噪处理,以去除干扰信号和提取有效信号。
3.2 特征提取:根据面波信号的特点和目标结构的特性,提取合适的特征参数,如波速、衰减系数等。
3.3 数据分析:通过对特征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和损伤程度,为后续的结构评估和维护提供依据。
四、应用领域4.1 土木工程:面波法可以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检测和评估,如桥梁、隧道、地铁等。
4.2 建筑工程:面波法可以用于建筑工程结构的检测和评估,如楼房、大厦等。
4.3 能源工程:面波法可以用于能源工程结构的检测和评估,如风力发电机组、水电站等。
五、注意事项5.1 测试环境:面波法需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以保证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数据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模型,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结果解读:对于面波法检测的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其他测试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高频表面感应加热操作规程
高频表面感应加热操作规程高频表面感应加热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在工件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及热量的加热方式。
它具有加热速度快、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加热、熔化、焊接、淬火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高频表面感应加热的操作规程。
1. 设备准备首先需要对高频表面感应加热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
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无异常。
检查工作包括电源插头是否正常连接,冷却水管路是否通畅,电子控制系统是否可靠。
同时需要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校准,包括频率、功率、加热时间等。
2. 工件准备在对工件进行高频表面感应加热之前,需要对工件进行准备。
首先需要检查工件的材质和尺寸,确保符合加热要求。
然后需要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和脏物,以确保加热效果良好。
3. 规范操作在进行高频表面感应加热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打开设备的电源,并将工件放置在加热线圈中心。
然后根据加热要求,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功率。
在启动加热之前,要确保工件与加热线圈之间的间隙适当,并且加热线圈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接触良好。
4. 启动加热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启动加热。
首先需要将加热线圈经过几秒钟的预热,以确保达到设定的加热温度。
然后根据工件的材质和尺寸,设定合适的加热时间。
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工件的表面状态,以确保加热均匀且不过热。
5. 加热结束当工件达到设定的加热时间后,需要及时停止加热,关闭设备的电源。
然后等待工件冷却至安全温度后,可以进行后续工艺处理。
6. 清理和维护加热结束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
首先需要切断电源,并清除设备上的积尘和污垢。
然后对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无异常。
7.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高频表面感应加热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避免接触加热线圈和工件,以免触电或烫伤。
- 确保设备安全接地,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 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检查。
面波法与单孔法波速测试
面波法与单孔法波速测试的工程实践(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摘要:波速测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技术。
通过波速测试可获得岩(土)体的弹性波速,为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动弹性力学参数、划分建筑物场地类别、评价地震效应、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破坏潜势分析等。
文中简述了面波法与单孔法等波速测试方法的工作原理、现场施测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过程。
以工程实例说明了波速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并就勘探工作的总体安排及其原位测试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波速测试技术;瑞雷面波;剪切波;压缩波;岩土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勘探波速测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石油、铁路、冶金、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众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般来说,波速测试可原位测定压缩波(P波)、剪切波(S波)和瑞雷面波(R波)在岩(土)体中的传播速度,从而避免了室内测试所带来的误差,它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地质问题,诸如确定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断层破碎带、地层厚度、固结特性和软硬程度、评价岩土质量等;并可计算工程动力学参数,如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等。
本文介绍了波速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野外测试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其应用效果。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工程概况北大港水库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大港区境内,东临渤海湾,地貌上属于海积平原的滨海洼地,隶属华北平原一部分。
该库地处海河流域的大清河、南运河、子牙河水系,独流减河下游右岸。
水库自1954年开始建设,1974年对围堤进行培厚加高加固处理,1976年初步建成,并陆续修建蓄、引、输、排水配套工程,至1980年建成。
水库蓄水面积150km2,占地面积164km2,设计堤顶高程9.5m(大沽高程,下同),设计最高蓄水位7.0m,相应总库容5.0亿m3(兴利库容4.41亿m3)。
高频超声波冲击法
高频超声波冲击法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可以消除部件表面或焊缝区有害的残余拉应力,并引进有益的压应力。
这种技术利用大功率的能量推动冲击头,以每秒约2万次的频率冲击金属物体表面。
高频、高效和聚焦下的大能量使金属表层产生较大的压缩塑性变形,同时改变了原有的应力场,产生了有益的压应力。
在高能量冲击下,金属表面温度极速升高又迅速冷却,使作用区表层金属组织发生变化,冲击部位得以强化。
此方法的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各种材料、构件及焊接单元。
然而,此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能量输出不稳定。
尽管它能消除有害的残余拉应力并强化冲击部位,但由于性能稳定性差,可能会导致产品批量加工中出现不合格的产品,或者一个产品的一部分处理得好,另一部分处理得不好,导致部分废品的产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高频超声波冲击法”的学术文献或咨询相关行业专家,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面波勘探原理
面波勘探原理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聊面波勘探原理,这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就像探索地球这个大宝藏的一种神奇魔法呢。
你可以把地球想象成一个超级大蛋糕,不同的地层就像蛋糕的不同夹层,有松软的,有厚实的。
面波呢,就像是在这个大蛋糕表面轻轻晃动的小水波。
当有能量源(比如说一个小锤子敲一下地面,就像你轻轻敲蛋糕表面一样)在地表激发的时候,面波就开始在地球这个大蛋糕的表面传播啦。
面波有个很有趣的特性哦。
它传播的时候,不同频率的面波在不同的地层中“奔跑”的速度不一样呢。
就好像一群小动物在不同质地的地面上跑,有的地面软,小动物跑起来就慢;有的地面硬,小动物跑起来就快。
低频的面波就像大个头、脚步重的大象,能穿透比较深的地层,但是跑得慢一点;高频的面波就像小巧灵活的小老鼠,在比较浅的地层里穿梭,速度还挺快的。
我们怎么知道这些面波的速度呢?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器啦。
这些仪器就像是超级灵敏的耳朵,能听到面波在地下传播时发出的“声音”。
它们会在离能量源不同的距离上接收面波传来的信号。
你看,就像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听那个小锤子敲蛋糕的“回声”一样。
通过测量面波从激发点传播到各个接收点的时间,再知道这些接收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就能算出面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啦。
就像我们知道小老鼠和大象跑的路程和时间,就能算出它们的速度一样。
那知道面波速度有啥用呢?这可太有用啦。
根据面波速度的变化,我们就能推测出地下地层的结构。
如果面波速度突然变快或者变慢,那就说明下面的地层性质发生了变化,就像蛋糕的夹层从松软变成了厚实。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化画出地下地层的大致“画像”,知道哪里有软的地层,哪里有硬的地层,哪里可能有地下水或者岩石层的变化等等。
而且哦,面波勘探的准确性还挺高的呢。
比如说在一些城市建设中,工程师们要在地下建造地铁或者高楼大厦,他们就需要先知道地下的情况,这时候面波勘探就像一个地下小侦探,悄悄地把地下的秘密告诉工程师们。
再比如考古学家想要寻找地下的古墓或者遗迹,面波勘探也能发挥大作用,就像一个能看穿地下的透视眼。
高频面波方法
高频面波方法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多道地震记录系统获取高频(≥2 Hz)瑞雷面波数据以求取近地表地球物理中剪切(S)波速度的方法开始被使用。
这篇综述文章讨论的是最近15年来堪萨斯地质调查所与中国地质大学的科研团队在高频面波技术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面波的多道分析方法(MASW)是一种非入侵式的确定近地表剪切波速度的声波勘探方法。
MASW 与直接测井方法的结果只有不到15%的差异。
研究表明进行面波的高阶模式和基阶模式的同步反演能够提高模型分辨率和勘探深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地震参数,品质因子(Q),也能利用MASW方法通过反演瑞雷面波的衰减系数得到。
一个反演模型可以通过阻尼最小二乘法求得,反演模型解范围内的最佳阻尼因子由模型分辨率矩阵和模型协方差矩阵加权求和的迹构成的目标函数所确定。
目前的科技进展包括近地表介质中高频瑞雷面波建模,其为时间-偏移域中的浅层地震和瑞雷面波反演打下了基础。
以任意检波器排列方式获取数据做频率-速度域的频散能量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为3维面波勘探打开了窗口。
成功的面波模式分离为获取高水平分辨率剪切波速度剖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瑞雷面波,频散,高阶模式,模式分离,地震建模,模型验证前言面波具有导波和频散的性质。
瑞雷面波是沿着自由表面传播的面波,例如大地-空气或者大地-水的交界面,并且往往以相对低的速度,低的频率,以及高振幅为特征。
瑞雷面波是纵波和Sv波干涉行成的。
在均匀介质中基阶模式瑞雷面波质点运动轨迹是从左到右沿着自由表面按照椭圆轨道逆时针方向运动。
随着深度的增加,到了足够深度时质点运动轨迹变成了顺时针方向并且仍然是椭圆轨道。
质点的运动轨迹被约束到了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垂直面上。
由于固体的均匀半空间的原因,瑞雷面波不是频散的并且当泊松比等于0.25时以几乎0.9194Vs(剪切波速度)的速度传播,这里的Vs(剪切波速度)是半空间的横波速度(sheriff and Geldart,1983)。
美容美体专业手法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
美容美体专业手法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外貌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容美体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在传统的美容技术之外,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作为一种新的专业手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追捧。
本文将对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的原理、优势以及应用领域进行介绍,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和了解这一先进的美容技术。
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波来进行皮肤治疗的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电疗的概念,通过高频电波的刺激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细胞的活力,从而达到美容和美体的效果。
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它的高效和无创的特点。
首先,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具有出色的美容效果。
通过高频电波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的供氧量和营养供给,使得皮肤得到有效的修复和更新,减少皱纹和细纹的出现,提升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同时,高频电波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的生成,使得皮肤更加滋润光滑,恢复青春的光彩。
其次,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对于身体塑形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高频电波的刺激,可以促进脂肪细胞的代谢,减少脂肪的囤积,达到减肥的效果。
同时,高频电波还可以帮助塑形,通过刺激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张力和紧致度,塑造出更加完美的身体曲线。
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面部、颈部、手臂、腹部、腿部等多个部位。
在面部护理中,高频电波可以有效地改善皮肤松弛、干燥以及皱纹的问题,使得面部肌肤恢复年轻的光彩。
在身体塑形方面,高频电波可以针对不同部位的脂肪团进行精确的处理,帮助减肥和塑形,让身体线条更加优美。
总结起来,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美容美体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通过高频电波的刺激,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美容和塑形的效果。
相比传统的美容技术,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更加高效、安全和无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加拿大高频电波疗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为求美者提供一种可靠的美容选择。
高频治疗的操作方法
高频治疗的操作方法高频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可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频治疗的操作方法。
首先,进行高频治疗前应做好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工作,确定高频治疗的适应症和治疗计划。
接下来是进行高频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掉衣物,暴露治疗部位。
若涉及面部治疗,需要在面部涂上导电剂,以增加电流传导效果。
2. 治疗仪器准备:将高频治疗仪器连接电源,并进行电源线和导线的接线工作。
确保治疗仪器的电压和频率设置正确。
3. 治疗部位准备:在治疗部位涂上导电剂,以增强电流的传导效果。
导电剂一般为水基凝胶或导电膏。
4. 治疗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疾病类型,设置合适的治疗参数。
常见的参数包括治疗时间、电流频率和电流强度等。
5. 治疗仪器操作:将治疗电极贴在治疗部位,确保较好的贴合度。
然后打开治疗仪器的电源开关,并逐步增加电流强度,直到患者感觉到舒适的刺激感。
6. 治疗过程: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或调整治疗参数。
7. 治疗时间和频率:治疗时间和频率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每次治疗时间为10-30分钟,一般每周治疗1-3次。
8. 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应将治疗电极从治疗部位取下,并清洁治疗部位。
患者可以穿上衣物并休息片刻。
高频治疗的注意事项:1. 治疗仪器的选择应留意其质量和认证情况,选用经过相关部门认证的合格产品。
2. 患者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高频治疗,不可自行操作。
3. 高频治疗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在使用之前应先了解相关知识,并遵循医嘱。
4. 高频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配合治疗师的操作,积极配合治疗。
5.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的姿势,避免疲劳过度。
6.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疲劳、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向治疗师汇报。
7. 治疗后,患者应及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总结:高频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能够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肌肉损伤等。
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及制备方法
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及制备方法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是一种微振荡器件,可以在GHz范围内进行振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通信、传感、频率合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及其制备方法的整体流程。
一、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的原理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是利用表面声波(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的共振来实现振荡的微振荡器件。
表面声波是一种沿着晶体表面传播的弹性波,具有高频率、高品质因数、低损耗、小尺寸等优秀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微波和毫米波振荡器中。
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主要由声表面波传播路径和金属电极组成。
当外部电场施加在电极上时,会在晶体表面产生表面声波。
当频率满足共振条件时,表面声波被谐振,形成固有频率。
在共振频率附近,振幅最大,相位差为0。
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可以作为频率选择元件,用于微波和毫米波振荡器中。
二、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制备方法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晶体衬底制备2. 表面声波传播路径的制备3. 金属电极的制备4. 转移晶片至衬底5. 接线和封装下面将针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1. 晶体衬底制备晶体衬底是高频声表面波谐振器的基础,一般采用石英、锂钽酸钽(LiTaO3)、锂钽酸锂(LiNbO3)等晶体材料。
晶体衬底的制备需要先进行精确的取向和划痕,以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
2. 表面声波传播路径的制备表面声波传播路径主要包括两种制备方法:全步法和局部电子束曝光法(EBL)。
全步法是指在晶片表面覆盖一层金属,再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光刻胶。
通过光刻技术,制备出表面声波传播路径。
局部电子束曝光法是指采用电子束曝光技术,将电子束直接照射在晶片表面,制备出表面声波传播路径。
与全步法相比,EBL方法具有更高的制备精度和更小的特征尺寸。
3. 金属电极的制备金属电极主要用于施加外部电场,产生表面声波。
常用的电极材料包括铝、钨、铬、钛等。
金属电极的制备需要采用光刻技术,在表面声波传播路径的两端制备出电极。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检测方法、设备要求、数据处理等内容。
二、检测方法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面波法检测前,需要对待测结构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表面杂物、确保结构表面平整、确定检测位置等。
2. 仪器设备面波法检测需要使用面波仪器,其主要包括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
发射装置产生激励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反射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处理数据。
3. 测量步骤(1)设置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的位置和参数。
根据待测结构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发射和接收位置,设置适当的发射频率和接收增益。
(2)进行激励信号发射。
启动发射装置,产生激励信号,通过传感器向待测结构传播。
(3)接收反射信号。
接收装置接收反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4)数据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接收到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滤波、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等。
三、设备要求1. 面波仪器面波仪器应具备以下要求:(1)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的频率范围适应待测结构的特性。
(2)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的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的检测需求。
(3)数据采集系统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2. 传感器传感器应具备以下要求:(1)频率响应范围适应待测结构的特性。
(2)灵敏度高,能够捕捉到微弱的反射信号。
(3)稳定性好,能够长期工作而不失效。
四、数据处理1. 滤波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时域分析通过时域分析,可以得到信号的传播时间和振幅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构的特性和缺陷情况。
3. 频域分析通过频域分析,可以得到信号的频率成份和能量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构的频率响应和动力特性。
五、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对待测结构进行评估和判断。
常见的结果解读包括:(1)传播速度分析: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和传播距离,计算得到传播速度,进一步分析结构的材料性质和缺陷情况。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旨在制定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设备和仪器1. 面波发生器:采用合适的面波发生器,确保其频率范围、功率输出等参数符合检测要求。
2. 接收器:使用高灵敏度的接收器,能够准确接收并记录面波信号。
3. 数据采集系统:配备合适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存储和分析面波信号。
4. 其他辅助设备:如放大器、滤波器、传感器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三、检测前准备工作1. 确定检测区域:根据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确定需要进行面波法检测的具体区域。
2. 清理表面:清除检测区域表面的杂物和污垢,确保检测信号的准确性。
3. 布置传感器:根据检测要求,在检测区域内合理布置传感器,确保传感器与被测介质的紧密接触。
四、检测过程1. 面波信号发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面波发生方式,如敲击、振动源等,并记录相应参数。
2. 面波信号接收:使用接收器接收面波信号,并记录信号的振幅、频率等参数。
3. 数据采集:将接收到的面波信号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采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频谱分析、波速计算等,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5.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被测介质的性质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判定和建议。
五、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1.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和建议。
3. 报告编制:根据检测要求和标准,编制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并附上必要的图表和数据。
4. 报告审核:由专业人员对检测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报告提交:将审核通过的检测报告提交给委托方或相关部门,并按照要求进行归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面波方法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多道地震记录系统获取高频(≥2 Hz)瑞雷面波数据以求取近地表地球物理中剪切(S)波速度的方法开始被使用。
这篇综述文章讨论的是最近15年来堪萨斯地质调查所与中国地质大学的科研团队在高频面波技术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面波的多道分析方法(MASW)是一种非入侵式的确定近地表剪切波速度的声波勘探方法。
MASW 与直接测井方法的结果只有不到15%的差异。
研究表明进行面波的高阶模式和基阶模式的同步反演能够提高模型分辨率和勘探深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地震参数,品质因子(Q),也能利用MASW方法通过反演瑞雷面波的衰减系数得到。
一个反演模型可以通过阻尼最小二乘法求得,反演模型解范围内的最佳阻尼因子由模型分辨率矩阵和模型协方差矩阵加权求和的迹构成的目标函数所确定。
目前的科技进展包括近地表介质中高频瑞雷面波建模,其为时间-偏移域中的浅层地震和瑞雷面波反演打下了基础。
以任意检波器排列方式获取数据做频率-速度域的频散能量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为3维面波勘探打开了窗口。
成功的面波模式分离为获取高水平分辨率剪切波速度剖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瑞雷面波,频散,高阶模式,模式分离,地震建模,模型验证前言面波具有导波和频散的性质。
瑞雷面波是沿着自由表面传播的面波,例如大地-空气或者大地-水的交界面,并且往往以相对低的速度,低的频率,以及高振幅为特征。
瑞雷面波是纵波和Sv波干涉行成的。
在均匀介质中基阶模式瑞雷面波质点运动轨迹是从左到右沿着自由表面按照椭圆轨道逆时针方向运动。
随着深度的增加,到了足够深度时质点运动轨迹变成了顺时针方向并且仍然是椭圆轨道。
质点的运动轨迹被约束到了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垂直面上。
由于固体的均匀半空间的原因,瑞雷面波不是频散的并且当泊松比等于0.25时以几乎0.9194Vs(剪切波速度)的速度传播,这里的Vs(剪切波速度)是半空间的横波速度(sheriff and Geldart,1983)。
然而,由于在固体均匀半空间上覆盖了一层速度较低的层,当瑞雷面波的波长为该层厚度的1到30倍范围内是,瑞雷面波会发生频散现象(Stokoe et al。
,1994)。
在给定模型中更长的波长穿透更深的深度,一般具有更大的相速度,并且对深层的弹性性质更敏感(Babuska and Cara,1991)。
相反地,相对短的波长对浅层的物理性质更敏感。
因此,在一个特定阶数的面波中,出现了一个特定的相速度对应一个特定的波长的面波频散现象。
剪切波速度能够通过反演面波(瑞雷面波或者拉夫面波)的频散相速度得到(e.g., Dorman and Ewing, 1962)。
近地表剪切波速度也能通过反演高频瑞雷面波得到。
一些地震方法利用瑞雷面波的频散获取近地表介质的剪切波速度。
Stokoe和Nazarian(1983)以及Nazarian et al.(1983)提出了一种面波勘探方法,面波的谱分析(SASW),其通过分析瑞雷面波的频散曲线生成近地表的剪切波速度剖面。
Matthews et al.(1996)用详细的图表总结了SASW方法和连续面波法(CSW)(Tokimatsu et al.,1991; Abbiss, 1981)。
在最近的15年,堪萨斯大学的堪萨斯地质调查所(KGS)开发了一种叫做面波多道分析(MASW)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追溯到Song et al.(1989)的研究成果中。
这种方法包括高频(≥2 Hz)宽频瑞雷面波的采集,瑞雷面波中频散曲线的提取,获取近地表剪切波速度剖面的频散曲线反演。
随着地球物理团队在地质和地球物理问题上的应用,MASW方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这种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非危险性,低成本,以及相对高的精度。
它成为了近地表地质,环境,工程应用中获取剪切波速度的主要方法。
在地下水,工程,环境研究,以及石油勘探中,近地表介质的弹性性质与其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目标。
剪切波速度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参数。
作为一个案例,Imai 和Tonouchi(1982)研究了路堤,以及冲击层,洪积层,和第三纪岩层中的纵波速度和剪切波速度,证明了在这些沉积层中剪切波速度与N值的一致性。
(打桩的锤击数;Clayton etal.,1995;Clayton,1993),在土力学与地基工程中岩石硬度的指标值。
剪切波速度也是评估近地表土质动力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Yilmaz et al., 2006)。
例如,统一建筑规定(UBC)和欧洲建筑规定8(EC8)使用v s30,表层30米土质的平均剪切波速度,作为对地震工程设计目的进行土质类型划分的依据(Sabetta和Bommer,2002;Secoe和Pinto,2002;Dobry et al., 2000)。
在石油勘探中,近地表层充当了一个滤波器使深层的反射情况变得模糊。
为了消除模糊效应,准确求取近地表速度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确定近地表速度是一个很困难的工作,尤其在剪切波反射/绕射勘探中。
Xia et al. (2002b,1999)讨论了这个问题,MASW方法是一种确定近地表层剪切波速度的可供选择的成功方法。
堪萨斯地质调查所的研究人员将MASW方法用于解决众多的地质,环境,和工程问题,同时也分析高阶模式面波在面波反演和探测深度中的作用,反演瑞雷面波的衰减系数估计近地表品质因子(Q)的可行性,以及数据分辨率矩阵和模型分辨率矩阵在面波数据选择中的应用等。
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研究人员与堪萨斯地质调查所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发展了正演建模,频率-速度域高分辨率图像生成,模式分离,和提高面波反演的水平分辨率的技术。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的讨论将主要围绕基本原理和这两个团队采用的MASW方法的最新进展。
近地表地震参数瑞雷面波沿着或者在地表附近传播,并且通常以相对低的速度,低频率,和高振幅为特征。
面波的主要特征是频散,其意味着面波的速度随着频率而改变并且主要受剪切波速度的影响。
Song et al.(1989)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道分析方法使用高频面波确定近地表剪切波速度的方法。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堪萨斯地质调查所启动了一个使用MASW方法确定近地表剪切波速度的系统研究项目。
MASW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易于识别面波(基阶和高阶模式波),消除体波能量,确定面波的相速度,以及获得准确的剪切波速度。
近地表介质的地震参数是纵波和剪切波速度,纵波品质因子Q p,以及剪切波品质因子Q s。
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将讨论MASW方法从一个炮集求取剪切波速度剖面(剪切波速度与深度)的主要步骤(图.1)以及展示一种利用瑞雷面波的振幅确定Q s的方法。
图1.一张MASW方法的图表(Xia et al.,2004a)。
第一次采集的多道野外原始数据,包括加强了的瑞雷面波信号。
在野外数据的频率-速度域中提取瑞雷面波的相速度。
最终,相速度被反演生成剪切波速度剖面(剪切波速度与深度)。
面波数据提取在面波数据采集中的仪器与装置与浅层反射勘探中的仪器与装置除了检波器以外,几乎完全一样。
为了记录宽频率域的面波,在0到30m的浅层勘探中通常使用4.5Hz的低频检波器。
对面波勘探而言,大锤(6kg左右),重锤,和振动器是良好的非侵入性震源。
对面波数据记录而言,一个24-,48-,或者60-道地震记录是合适的。
最理想的瑞雷面波记录也要求野外装置参数和采集参数对记录平面瑞雷面波是有利的。
根据勘探深度,能满足勘探深度的某一波长的瑞雷面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平面波。
在大多数情况下,面波并没有形成平面波的传播,除非最小偏移距(震源与第一个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大于勘探所需最大波长的一半(Stokoe et al., 1994)。
许多文章讨论了选择最佳数据采集参数理论上和经验上的方法(e.g., Xia et al., 2006a, 2004a; Xu et al.,2006; Zhang et al., 2004)。
瑞雷面波在均匀介质中的最大穿透深度大概是一个波长。
目前被接受的最大穿透深度的经验法则是接近最长波长的一半(Rix 和Leipski,1991)。
然而,高阶模式波的穿透深度超过了一个波长(Xia et al., 2003)。
最小偏移距的长度应选为与勘探深度相同。
高频面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能量迅速衰减所以在远偏移距体波也许会污染检波器记录的面波数据(Park et al., 1999)。
为了在较远的偏移距获取较强的高频成分,最大偏移距(震源与最远检波器之间的距离)一般选为勘探深度的两倍。
频率-速度(f-v)域的频散图像会受到检波器排列长度的影响。
频散图像的分辨率直接与检波器的排列长度和频率成比例关系[Forbriger, 2003; d=1/fC,d是频率-慢度(f-1/v)域相邻频散能量极小值的半宽度;f是频率;C是检波器的排列长度]。
一般来讲,地震检波器的排列长度越长,频散图像的分辨率越高。
为了避免空间假频,道间距应该小于勘探最小波长的一半。
基本上在了解了一个特定问题的勘探深度之后,有一个经验法则可以决定数据-采集的参数:最小偏移距(A),道间距(B),以及检波器的排列长度(C),此法则在图.2中进行了阐述。
图2. 3个野外数据采集参数(Xia et al., 2004a)。
A. 最小震源-检波器偏移距:几乎与最大勘探深度相同;B.道间距:层状模型的最薄层厚度;C.检波器的排列长度 第一个检波器与最后一个检波器之间的距离:最大勘探深度的两倍左右。
一些科研团队进行了快速有效的采集面波数据方法的研究。
Miller等人(1999)证明了在面波数据采集中埋式检波器与植入式检波器有相同的效果。
Tian等人(2003a,b)在浅层成像中将自动埋置检波器技术(Steeples等人,1999)应用到了MASW方法中并且讨论了特殊的数据处理方法。
频散曲线在f-v域中生成可靠的频散能量图是MASW方法的关键步骤。
Xia等人(2007a)提出了一种能够应用到由任意检波器排列方式获取的数据中的算法,其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频率分解(Coruh 1985),通过一个褶积公式X(d, t) = S(t)*x(d, t)将多道脉冲数据x(d, t)(d是偏移距)拉伸成伪可控震源数据或频率扫描数据X(d, t) ,*代表的是褶积符号;S(t)是覆盖了勘探所需频率范围的线性或非线性扫描函数;第二步是频率扫描数据的倾斜叠加(Yilmaz,1987)。
由于检波器布局的可行性,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瑞雷面波进行三维剪切波速度成像的解决办法。
Luo等人(2008a)设计利用高分辨率线性拉登变换(LRT)进行瑞雷面波频散能量成像。
炮点集首先由时间域变换到频率域,然后使用加权共轭梯度算法利用高分辨率线性拉登变换对频散能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