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合集下载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教学设计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教学设计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种类。

(2)掌握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

(2)理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1)正确进行过滤操作,理解过滤的原理。

(2)掌握蒸发操作中液体的量、火候的控制等要点,理解蒸发结晶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用品:粗盐、蒸馏水、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坩埚钳。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粗盐和精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区别,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知识讲解(1)介绍粗盐中常见的难溶性杂质,如泥沙等。

(2)讲解去除难溶性杂质的基本思路:先将粗盐溶解在水中,使杂质与盐分离,然后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蒸发水分得到精盐。

3、实验演示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溶解将适量的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完全溶解。

强调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搅拌时玻璃棒不能触碰烧杯壁和烧杯底。

(2)过滤①准备过滤器:将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②安装过滤装置:把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高度,使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③进行过滤:将溶解后的粗盐水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实验活动是物质分离的实验,在实验步骤中已经学习过称量、量取、过滤的操作方法。

但由于练习操作不多且时间间隔较长,所以还应帮助学生回顾并加以演示,使学生在实验时心中有数,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如“蒸发结晶”操作应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加以指导。

实验结束后针对本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3)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四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海水晒盐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出粗盐提纯的步骤。

(2)感受过滤和蒸发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溶解、过滤,观察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蒸发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难点:精盐产率的计算,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之相逢》此视频描述制得井盐的过程与本节课主题匹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通过视频和老师的介绍,小组商讨粗盐提纯的步骤和所需用到的仪器。

(学生汇报结果,课件中展示答案)教师重点解释需要“计算产率”的原因,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1、溶解:演示实验并提示学生天平量筒的精确度;量筒读数方法及玻璃棒的作用;称量剩余固体质量算出溶解粗盐的质量。

2、过滤:回顾过滤的目的、仪器、注意事项并演示实验。

3、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感受溶解和过滤操作步骤。

4、教师演示蒸发结晶,并解释该步骤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总结蒸发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过程;(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中认识从固体混合物中除去杂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体验溶解过滤蒸发这些实验操作于生活中的应用,化学知识能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粗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视频--海水晒盐引入二、新课教学:【实验步骤】1.溶解:(1)用托盘天平称取约5g粗盐(精确到0.1g)(2)用量筒量取10mL水,并倒入烧杯里.(3)用药匙从已称量过的粗盐中取一匙粗盐加入烧杯内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然后用玻璃棒搅拌(起什么作用?)并观察发生的现象.(4)再继续边加粗盐边搅拌。

当加入的粗盐达到称取量约1/2时,减少每次的加入量,并充分搅拌,待加入的粗盐溶解完后再继续加粗盐。

当充分搅拌也不能使粗盐完全溶解时,停止加粗盐。

观察粗盐水是否浑浊.2.过滤:(1)制作过滤器(2)进行过滤操作过滤操作要领: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①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②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并计算精盐的产率,根据实验所得到的产率大于或小于100%分析原因.【问题与交流】1.实验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来回答:(1)溶解时玻璃棒是加速溶解的作用;(2)过滤时玻璃棒是引流的作用;(3)蒸发时玻璃棒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的作用;(4)转移时玻璃棒是将固体转移到滤纸上的作用;2.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的都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想一想: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所以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结晶效果不好.3.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盐是否为纯净物,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判断.粗盐是从海水中提取出来了的,海水本身是混合物,除了含有不溶性杂质以外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粗盐是混合物.三、课堂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教师补充)1.粗盐提纯的步骤;2.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四、习题巩固:1.下图是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和蒸发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1)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 低 (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2)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坩埚钳 .2.氯化钠用途:氯化钠的用途很多,医疗上可以做生理盐水,农业上可以用选种,工业上可以用制取碳酸钠,日常生活中可以调味品、腌制食品.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B .盐就是食盐,化学式为NaClC .盐都是有咸味,都是白色固体D .盐是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4.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如图所示是四个药品橱内存放的药品.实验室新进了一瓶氯化钠,应存放在( C )A B C D。

九年级化学下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引导学生观察食盐的外观,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食盐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为什么会有杂质?这些杂质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吗?”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6.家务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所学的粗盐提纯方法,帮助家人去除食用盐中的杂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c.如何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学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教学目的: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教学方法:采用个人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引导学生思考食盐中的杂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溶解:强调溶剂的选择、溶解温度和搅拌速度对溶解效果的影响;
5.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教案: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一、教学目标:1.了解难溶性杂质的性质和分类。

2.学会运用物理离心法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小瓶、小夹子、漏斗、过滤纸、试板夹、天平。

2.实验药品:粗盐、砂石。

3.学生报告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小结。

三、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与同学分享。

2.引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3.实验目的解释:难溶性杂质是指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很低,不能被简单的溶解处理方法所去除的杂质。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物理离心法去除粗盐中的砂石等难溶杂质。

4.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2)将粗盐放入玻璃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摇匀。

(3)将粗盐溶液通过漏斗倒入另一个玻璃小瓶中,用长颈漏斗将溶液过滤,过滤纸上会有一层沉淀。

(4)将过滤纸夹在试板夹上,放在玻璃小瓶上,让其自然风干。

(5)将沉淀放入烘箱中烘干。

(6)将烘干后的沉淀称重,记录下质量。

5.实验讲解:解释实验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原理。

(1)第一步是将粗盐溶解在水中,目的是使难溶性杂质与盐溶解在一起。

(2)第二步是通过漏斗和过滤纸将溶液过滤,这样可以将溶解的盐水与难溶性杂质分离开来。

(3)第三步是将过滤纸放在试板夹上,让其自然风干,这样可以将水分从沉淀中蒸发掉。

(4)第四步是将沉淀放入烘箱中烘干,这样可以完全去除沉淀中的水分。

(5)第五步是将沉淀称重,这样可以得到沉淀的质量。

6.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沉淀的质量,从而得到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质量。

7.实验总结: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8.实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四、教学效果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看是否有实验操作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教学设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教学设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教学目标: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

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重点和难点:重点:粗盐的提纯。

难点:精盐产率的计算。

实验准备:烧杯、漏斗、量筒(10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结果: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

(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教师示范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

(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4.分组讨论: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

(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课后活动: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

教学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一、教材分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一堂实验操作的课程,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也是继学习氯化钠的性质、用途、存在及晒制之后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因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节实验课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溶解、过滤及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解决,巩固本节重点,并构建知识体系。

四、实验器材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10ml)、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滤纸、蒸发皿、酒精灯实验药品:蒸馏水、粗盐五、实验原理除去可溶性物质中不溶性杂质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

六、教学过程及内容:(一)自主学习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3.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进行新课,提出问题课上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学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1.3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1.3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1.3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粗盐的成分及性质,知道难溶性杂质对食盐的影响;
2.学会使用过滤、溶解、蒸发等实验方法进行粗盐提纯,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小组讨论:针对下一节课的实验内容,提前布置小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a.探讨粗盐提纯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如何避免?
b.除了过滤、溶解、蒸发,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粗盐提纯?
6.家长评价: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课后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态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家庭支持。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学生相互批改练习题,讨论正确与否,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3.针对练习题中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总结粗盐提纯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如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a.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2.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4. 实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注意事项,如何有效地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2.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粗盐、清水、过滤纸、玻璃棒、烧杯、漏斗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粗盐提纯的意义和目的。

2. 理论讲解:讲解粗盐提纯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展示实验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5.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实验步骤:1. 将粗盐溶解在适量的清水中,搅拌均匀。

2. 使用过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将溶液中的难溶性杂质去除。

3. 收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蒸发操作,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

4.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溶液溅出或损坏实验仪器。

2. 过滤时要确保过滤纸贴紧漏斗内壁,防止溶液泄漏。

3. 蒸发时要不断搅拌溶液,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溶液溅出。

4. 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使用热水进行蒸发,以防烫伤。

九、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操作,提高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效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教案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目的: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 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

粗盐。

合作探究探究点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提出问题1.粗盐初步提纯需要哪些步骤?2.过滤时需要哪些实验用品?3.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4.在蒸发时,何时停止加热?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实验步骤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

过滤食盐水,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过滤操作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

过滤时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需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3.蒸发。

(1)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

(2)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精盐产率=精盐质量溶解粗盐质量×100%。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问题与交流1.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都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

想一想: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提示:从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考虑)不能,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2.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盐是否为纯净物,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判断。

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_滤__纸__紧__贴__漏__斗__内__壁__ ①_滤__纸__低__于__漏__斗__边__缘_____
过滤 二低: ②_液__面__低__于__滤__纸__边__缘_____
①_漏__斗__下__端__紧__靠__烧__杯__内__壁_____ 三靠: ②_玻__璃__棒__紧__靠__三__层__滤__纸__的__一__边_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
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A__B_D__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 会使精盐的质量减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 导致了精盐的减少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增大了精盐的质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 会使质量分数增大
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
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
拌(思考:起什么作用?),一
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
所得液体是否浑浊。加快溶解速率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溶解粗盐 的质量。
称取粗盐/g 5.0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1.2
3.8
2. 过 滤仔细观如察果滤两纸次上过剩滤余后物滤及液滤仍液的颜色,如滤 液仍浑浑浊浊,,应应再如过何滤检一查次实。验
装置并找出原注因意:?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 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 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 管口紧靠盛清液烧杯内壁。
3. 蒸发
注意: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蒸发 皿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面。
①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②蒸发皿里的液体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 为宜;
③_烧__杯__口__紧__靠__玻__璃__棒_________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第一篇: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过程;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和学习蒸发操作技能2、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巩固溶解、过滤等操作,学习蒸发等实验技能教学难点:蒸发实验操作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粗盐。

教学流程:【课堂导入】师: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粗盐精盐对比,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粗盐中一般有什么杂质?生: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和可溶性的杂质如氯化钙、氯化镁等。

【构建新知】一、【引言】要除去粗盐中不溶性的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以及为什么选用该方法?-------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操作)二、粗盐提纯操作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三、各步骤的注意事项1、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2、通过观看过滤操作视频,总结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3、蒸发操作中注意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课堂小结】1、操作过程中三次使用玻璃棒的不同作用2、小结粗盐提纯的四个步骤【问题交流,课堂练习】完成PPT上学案,巩固粗盐初步提纯知识。

【板书设计】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一、粗盐中杂质: 1.难溶性杂质2.可溶性杂质 CaCl2MgCl2等二、难溶性杂质去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精盐的质量/溶解的粗盐的质量×100%第二篇: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南京市初中化学落实“课标解析与实施建议”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交流材料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江宁区铜井中学韦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并学会蒸发操作。

人教版化学第11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第11单元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3.解释过滤原理,强调过滤纸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分析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溶液溢出、过滤效果不佳等,并给出解决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实验器材和粗盐样品。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案。
3.各小组分享实验方案,全班进行讨论、评价,找出最佳方案。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如过滤纸的贴合、蒸发过程中温度的控制等。
6.总结反思,提炼规律: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实验过程,提炼过滤原理、溶解性等化学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7.情感教育,培养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8.创新拓展,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拓展,如探究其他物质分离方法等,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家庭实践:布置一道家庭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所学的粗盐提纯方法,对粗盐进行提纯,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盐业发展、食盐品质和安全等方面的文章,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7.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后分组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并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4.强化实践,注重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确保实验安全、准确。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分析评价,提高素养: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培养他们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实验目的 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重点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能进行规范操作。

实验用品1、器材: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

2、药品:粗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实验活动课题展示食盐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图片,设问生产中的实验是否可以食用?(不可以)粗盐中含有泥沙和一些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

提问:怎样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引入新课。

二、设置疑问,合作探究【思考1】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要将粗盐初步提纯,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不溶性杂质——泥沙除去呢?除去粗盐中泥沙的方法主要是:过滤法【思考2】1.粗盐提纯(除去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什么?2.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播放《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视频要求:认真观察,注意规范正确的操作方法与要求,学会总结和思考。

【思考3】溶解操作应该注意什么?•1、粗盐一次不宜加的太多,以免加多了溶解不了。

•2、溶解搅拌时,应控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烧杯壁。

过滤操作要领: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①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②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思考4】蒸发操作应该注意什么?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停止加热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思考5】粗盐提纯中:溶解、过滤、蒸发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分别起了什么作用?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②过滤:引流,防止液体溅出③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三、实践演练:各小组同心协力,把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并完成学案。

《实验活动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实验活动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案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一、教材分析: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别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二〕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评价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一〕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

1.突破建议: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是综合了之前学过的称量、溶解、过滤三个根本操作,结合学生对蒸发操作的学习,将其四步操作结合形成完整的实验。

2.突破样例:【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设计意图】给学生以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

【师】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探究过程第一步: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生】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师】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分析“为什么用10ml水对3克粗盐进行溶解,而不是100ml水去溶解〞。

【生】和氯化钠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有关【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溶解度实际应用的理解【师】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考前须知“一贴、二低、三靠〞。

【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师】出示温馨提示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

思考: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生】学生分组实验,反思交流,解决实验中问题【设计意图】1.完善实验步骤2.理解粗盐提纯原理【师】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别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生】小组交流后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 1 中。

这个实验不仅是对之前所学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的巩固和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化学中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从混合物中分离和提纯某种物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药品的取用、固体和液体的加热、仪器的连接等,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的设计,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实验安全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溶解、过滤和蒸发等实验操作的要点。

(2)了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步骤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解、过滤和蒸发的操作要点。

(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

2、教学难点(1)过滤操作中“一贴、二低、三靠”的要点掌握。

(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1、教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演示法:教师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固体物品的称量和液体量取的正确操作方法
2、复习过滤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一贴二低三靠”的注意事项
3、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和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4、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
5、了解混合物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实验原理:
不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分离采取溶解、过滤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技能
2、知道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步骤
3、能设计出简单可溶性杂质除去的方案
四、实验用品的准备(分12组):粗盐、托盘天平、砝码、漏斗、药匙、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滤纸若干(4张/组)、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10ml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喝豆浆时,想把豆浆中的豆渣除去,怎么办?在化学上有时也想获得更纯净的物质。

应该说方法很多,今天我们就“实验活动8”的学习来掌握几种重要的提纯方法。

一、温故知新:你会更出色的完成实验: (2分钟)
1、托盘天平的调平方法:调平时,游码应放在 处。

若指针向右偏转,平衡螺母应向 调;若指针向左偏转,平衡螺母应向 调。

2、粗盐是干燥无腐蚀性的药品,在称量时应该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置 。

3、称量时不用砝码行不行?(所需药品为5.0g )
4、用量筒量液时,正确的读数方法 。

5、向量筒倾倒液体时,若已接近10ml ,应用 把液体加至10ml 。

6、过滤器制作和使用时要注意事项中
一贴: ;
二低: ; ;
三靠: ; ; ;
二、学生在课下自学:阅读P87-88课文,把握文中重点。

三、预习检测: (2分钟)
1、粗盐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基本步骤
① ② ③ ④
2、对应四个步骤,四次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3、室温时,NaCl 溶解度是36g ,那么10mL 水约溶解NaCl g 。

4、蒸发操作中何时停止加热?
5、计算精盐的产率=溶解粗盐质量
精盐质量 × 100% 四、仔细观看视频,规范自己的操作 (4分钟)
五、检查有无下列用品:
粗盐、托盘天平、砝码、药匙、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若干(4张/组)、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10ml 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漏斗、石棉网、坩埚钳。

六、合作实验比一比:你们会实验,我们更是实验高手(25分钟左右)小组分工:
1、称取NaCl、制作过滤器、过滤组(2-3人)
2、量液、溶解、蒸发组(2-3人)
七、实验步骤
(一)、溶解
1、用托盘天平称取约5g粗盐(精确到0.1g)。

2、用量筒量取10mL水,并倒入烧杯里。

3、用药匙从已称量过的粗盐中取一匙粗盐加入烧杯内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然后用玻璃棒搅拌(起什么作用?)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4、再继续边加粗盐边搅拌。

当加入的粗盐达到称取量约1/2时,减少每次的加入量,并充分搅拌,待加入的粗盐溶解完后再继续加粗盐。

当充分搅拌也不能使粗盐完全溶解时,停止加粗盐。

观察粗盐水是否浑浊。

(二)、过滤:
1、制作一个合格的过滤器,并安装好一套过滤装置。

2、将所制备的粗盐水沿玻璃棒(起什么作用?)缓缓地倒进过滤器进行过滤。

过滤完毕后,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3、如果滤液是浑浊的,应先查明原因(如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仪器不洁、操作失误等),再重新过滤。

(三)、蒸发
1、将澄清的滤液全部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2、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滤液(起什么作用?)。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

(四)、计算产率
1、用玻璃棒将蒸发皿中的固体全部转移到纸上(对纸有什么要求?),称量
它的质量。

2、计算精盐的产率,并将它与粗盐进行比较,然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

称量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精盐/g 精盐产率/g
5.0
八、问题与交流:
1、将学生分组实验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找出2—3组进行比较。

(2分钟)
同学们,看看你可能是哪种原因造成的精盐产率的误差呢?
A、食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
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
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
到纸上。

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

2、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
的都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
使之浓缩。

想一想:能否采用降
低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
(提示:从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考虑。


3、探究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案设计(10分钟)
引言:我们所给的粗盐中,除了含有不溶性的杂质外,也会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等。

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把这两种杂质除去?
理清思路:
1、要想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
2、CaCl2,其实质是除去多余的Ca2+和Mg2+,同学们想一想将Ca2+和Mg2+转化为什么状态,然后经过何种操作方法才能除去?
九、板书设计:
一、粗盐提纯步骤:
1、溶解
2、过滤
3、蒸发4计算产率
精盐质量×100%
二、精盐产率=
粗盐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