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 细菌、真菌和病毒 病毒 第三课时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方式。
2.掌握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
2.教辅资料:真菌图片、幻灯片、实验材料等。
3.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培养皿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导入:引起学生对真菌的兴趣,如播放真菌的图片或视频。
2.讲解:介绍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无叶绿素、多细胞、菌丝体等。
3.概念讲解:解释真菌的分类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子实菌等。
4.案例分析: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真菌,让他们分辨其分类。
5.总结:归纳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第二课时:真菌的生活方式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如真菌以什么为食物?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真菌的生活方式,并呈现给全班。
3.总结:总结不同生活方式的真菌,包括腐生真菌、植物寄生真菌等。
4.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观察真菌根的实验。
5.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设计的实验步骤,观察真菌根的特征。
6.实验总结: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真菌根的作用和生活方式。
第三课时: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导入:提问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2.探索:学生分成小组,查找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
3.报告展示:每个小组呈现报告,介绍真菌在分解有机物、帮助植物吸收养分等方面的作用。
4.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案例,让他们分析真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总结:总结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课时:真菌的应用和保护1.导入:提问真菌的哪些应用对人类生活有帮助?2.讲解:讲解真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净化等方面的应用。
3.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并描述真菌的应用范围,如在腐烂水果上的真菌。
4.讨论: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真菌资源。
5.总结:总结真菌的应用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评价学生自评请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验经验,填写学生自评表,以评价课程对他们的帮助与收获。
2021年八年级生物 细菌、真菌和病毒 病毒 第三课时教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病毒第三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等方面的知识;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有关病毒知识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在研究学习病毒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讨研究的能力及计算机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品质;树立看待事物要具有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和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自觉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
4、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病毒的代谢方式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教学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病毒的代谢方式和繁殖方式。
二、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课堂上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探讨、交流的方式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课件、录象等多种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发挥了其主体作用。
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病毒及相关疾病的资料;教师在校园生物网上制作的课件;有关病毒的图片资料;采访校医的录像资料。
通过播放这些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使学生对病毒有了更加深刻而系统的了解,从而使抽象而陌生的事物变得形象而生动,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因而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资源利用:本节课在挖掘了课本上已有的课程资源以外,还充分利用了CAI课件及图片资料和网络资料等,同时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社会调查与访谈等,从而使课程资源与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料有机的结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三节真菌教案
第三节真菌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种类。
2.说明真菌的主要结构特征和繁殖方式。
3.说明真菌的结构与其营养方式是相适应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真菌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真菌的结构特征与营养方式是相适应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在木节课小,通过比较酵母菌、细菌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开始,尤叶绿体。
通过观察霉菌和蘑菇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得出多细胞真菌的宏观特征:由菌丝组成,同时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通过对霉菌、蘑菇的生长环境的观察,总结㈩真菌喜温喜湿,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并与其没有叶绿体的结构特征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培养霉菌,并购买常见食用蘑菇(或课前收集发霉物品,采集校园周围环境中的蘑菇),在校园中拍摄的真菌和蘑菇及其生长环境的图片、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真菌
1.酵母菌、霉菌、蘑菇的结构:有细胞核,无叶绿体,多细胞种类的细胞连成菌丝。
2.真菌依靠现成有机物生活,喜温喜湿
3.真菌用孢子繁殖。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三节真菌教学设计
第三节真菌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2学生谈经验
3学生在黑板上画蘑菇,体会子实体的结构,做铺垫。
2.启发学生注意鉴别毒蘑菇
3.启发学生画蘑菇。
课题第三节真菌
2.霉菌1学生观察、思考
2 在组内组间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1.启发学生完成观察与思考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3 .老师点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常见的真菌种类;
2.说出青霉和曲霉在形态、结构和颜色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说出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4 .能描绘出真菌的特征
能力目标:1.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的能力;
2.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防霉,健康生活;
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快乐生活。
3.酵母菌学生回忆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启发学生回忆酵母菌的有关内容。
第四节《细菌 真菌和病毒》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8)doc
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3.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真菌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入】:细菌广泛地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土壤里、空气中、水里,乃至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体内都有细菌在生活着。
例如:在每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十几亿个细菌。
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它们太小了,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大约1000千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细菌《二》、细菌【教授新课】: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一)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有球形的(叫球菌)、杆形的(叫杆菌)和螺旋形的(叫螺旋菌),许多细菌可以连接成长链或成团,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细菌的结构。
(二)结构单细胞个体。
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有:荚膜,具保护作用;鞭毛,运动作用;有些细菌可以形成芽胞,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三)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一)细菌通过简单的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一个细菌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菌,叫分裂生殖。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有机物丰富、温度适宜),经过20-30分钟细菌就可以分裂一次,速度相当快。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营养、气体、代谢产物等影响,细菌很难这么快的繁殖。
(二)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三.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一般不含叶绿素,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
包括腐生和寄生。
(1)如果细菌是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的遗体而生活,叫腐生。
——例如: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
腐生细菌在堆肥、沤肥中起重要作用。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 第三节 真菌
真菌课时目标1.识记酵母菌、青霉、蘑菇的形态结构,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科学思维。
3.通过制作孢子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学习,能认识到毒蘑菇的危害,学会辨别毒蘑菇,建立健康意识,不食用毒蘑菇。
学习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的真菌。
学习难点:真菌的结构特征与营养方式是相适应的。
播放人食用毒蘑菇后中毒的视频。
提出问题:在刚刚的视频中,让人们中毒出现幻觉的蘑菇是植物吗?它有没有植物的六大器官?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拉近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观察酵母菌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总结观察酵母菌实验的步骤,明确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
出示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总结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比较酵母菌和细菌的异同。
酵母菌和细菌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不同点是酵母菌有液泡和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液泡和成形的细胞核。
酵母菌与动植物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它们被叫做真核生物,像细菌这样无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叫原核生物。
设计意图:比较酵母菌和细菌细胞结构的异同,提高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出示青霉和曲霉的图片,总结其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归纳总结青霉和曲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比较青霉和曲霉的异同,提高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真菌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举例说明真菌对人类有利和有害的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设计意图:正确认识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真菌{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分类{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霉菌大型真菌(蘑菇)繁殖方式:孢子繁殖营养方式:异养课本练习。
巩固性作业:《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
综合性作业:《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三节真菌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三节真菌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2.说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3.尝试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到真菌区别于植物和细菌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2.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1.真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师:各种真菌的图片,以菌治虫的视频,真菌孢子繁殖的视频.学生:发霉的橘子、面包片、食用的蘑菇、放大镜.(生物材料放在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师:提问:先请大家来看一小段视频(播放视频《蝗虫被分解》),天呐!这只蝗虫怎么了?师:其实事情的开端仅仅是一粒肉眼看不到的小“尘埃”落在了它的身上,这可不是普通的灰尘,而是一种真菌的孢子。
(通过用简短而精彩的视频资料,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师:对于真菌你们了解些什么?你能用最精炼的词语说说你所知道的真菌吗?(用这样自由发言的形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快速地检测,无论对错都简要记录,然后在学习过本节知识后让学生对自己原有的认识进行审视和修正.)师:同学们对真菌的了解不少,但这些都是正确的吗?我们先来看看真菌到底长什么样子。
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材料──发霉的橘子、面包、蘑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
(提示不能将塑料袋打开,可以用手撕取少许进行深入观察)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真菌形态差异很大为什么说它们都是真菌?(第一,展示形态各异的真菌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二,形态不同但是却属于同一个大的类群,说明它们还是有相同的地方,让学生感受辩证地思考问题。
22.4细菌、真菌和病毒 第3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第3课时)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3.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真菌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真菌和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入】:病毒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特别是使人致病的一些病毒。
例如:使人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使人患乙型肝炎的肝炎病毒。
但是许多的病毒是可以为人所利用的。
为了防治病毒性的疾病,为了利用病毒,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它、认识它、掌握它。
首先我们学习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二》、讨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教授新课】: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最小的病毒只有20毫微米,最大的病毒有300毫微米,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挂图或幻灯片)。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其结构是很简单的。
二.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寄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病毒在寄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进行繁殖,对寄主构成危害。
三.病毒的类型按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
植物病毒:例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纺锤体病毒。
细菌病毒:例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痢疾杆菌噬菌体。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引起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例如:鸡瘟、猪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等等。
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小结】:病毒是不具细胞结构的简单生物。
病毒只有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植物、动物、细菌都可被病毒寄生。
根据寄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学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学习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性
- 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细菌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细菌的分类方法和主要分类群
-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第二课: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性
- 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芽孢形成等
- 细菌的生活性:需氧细菌、厌氧细菌等
- 细菌的生活环境和适应能力
第三课: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细菌在分解和循环物质中的作用
- 细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 细菌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第四课: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 细菌的观察方法和实验设计
- 制作细菌培养皿和培养基的方法
- 进行简单的细菌培养实验和观察
教学方法
- 以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结合生活实例和图示进行讲解
- 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
教学评价
- 细菌分类和形态结构的笔头测试
- 细菌繁殖方式和生活性的实验报告
-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小组讨论
- 细菌观察和实验能力的评估表
参考资源
- 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细菌图片和示意图
- 细菌培养实验材料和设备。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 真菌》教学设计
《第三节 真菌》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生物 课型 概念 课时 1 主备 课题 真菌教材结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
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
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八年级。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
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维度,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真菌;通过合作探究,掌握真菌的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
2、科学探究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科学思维学会从观察到的现象、特征中总结归纳出真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和习惯。
4、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建真菌的概念。
教学难点:制作霉菌和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霉菌和酵母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特征。
教学准备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青霉永久装片,课前培养霉菌,并购买常见食用蘑菇。
课前,训练几个学生事先进行实验观察,掌握实验的要点,并把他们分散安排进各个学习小组,课上帮助教师一起指导其他学生的观察。
导学案设计设计意图导学案一、(课前准备)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细菌真菌病毒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部分细菌、真菌、病毒第一章细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特点。
2、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与人的关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及解决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纠正学生一提到细菌就联想到各种疾病从而误认为所有的细菌都是十分可怕的,十分有害的片面认识,教育学生要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命活动的特点(营养、生殖)2、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
教学手段: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分析讲解、综合归纳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分布广泛的植物,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结构十分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分布更加广泛,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一些微生物,这就是细菌、真菌、病毒。
这一节我们先学习有关细菌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讲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引起的各种疾病及细菌使食物腐败变质,于是就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如此吗?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我们将对细菌的作用有个全面的了解。
㈠细菌的形态特点1、讲述: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大小)只有用显微镜的高倍镜才能观察到。
2、提问:在显微镜下的细菌有几种类型呢?(出示投影片学生观察并回答)3、启发讲述:看,有的细菌相互连接成球团或长链,但这些细菌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分开后都可以独立生活(投影片)㈡细菌的结构特点1、出示有荚膜的细菌结构挂图,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有关文字,分析回答细菌的结构有哪些?2、出示植物细胞结构挂图,与细菌结构图比较一下:引导学生分析一下细菌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3、板书细菌的结构:(略)㈢细菌的生殖方式——裂殖(出示挂图)1、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回答:细胞分裂)2、讲述: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分裂出来的细菌长大后又能进行分裂。
《真菌、细菌和病毒》 教学设计
《真菌、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掌握真菌、细菌和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明确真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真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真菌、细菌和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教学难点(1)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真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等知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真菌、细菌和病毒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比较法引导学生对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由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图片,如脚气、肺炎、流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真菌、细菌和病毒又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真菌①形态结构展示真菌的图片,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
讲解真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强调真菌是真核生物。
②营养方式解释真菌的营养方式有腐生和寄生两种,举例说明一些真菌是如何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取营养的,以及一些真菌是如何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获取营养的。
③生殖方式介绍真菌的生殖方式有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孢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以及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生物 第3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1 、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关键: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察的一类生物。
()
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体是有害的。
()
细菌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
利用真菌可以制作面包、抗生素和有机酸等。
()
识图题
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________菌。
填表题
病毒细菌真菌结构
特征
营养。
八年级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病毒第三课时教案word版
八年级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病毒第三课时教案word版病毒课堂教学展示一、教学目标:依据素养教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等方面的知识;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分外是与人类的关系。
2、才干目标:通过搜索有关病毒知识的资料,培育同学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才干;在探究学习病毒知识的过程中,培育同学的观察才干、思维才干,探讨探究的才干及计算机实践操作的才干;同时通过同学的汇报沟通,培育同学的语言表达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主动参加、合作沟通和勇于寻觅的创新精神;培育同学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思想品格;树立看待事物要具有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和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自觉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
4、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病毒的代谢方式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教学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病毒的代谢方式和繁殖方式。
二、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老师讲授、同学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课堂上创造了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探讨、沟通的方式为主,在充分筹备图片、课件、录象等多种资料的状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同学观察、分析、商议、沟通,充分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发挥了其主体作用。
三、教学手段:引导同学收集有关病毒及相关疾病的资料;老师在学校园地生物网上制作的课件;有关病毒的图片资料;采访校医的录像资料。
通过播放这些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让同学充分地观察、思量,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阅历,进行归纳和总结。
使同学对病毒有了更加深刻而系统的了解,从而使抽象而陌生的事物变得形象而生动,这样同学接受起来也对照容易,因而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资源利用:本节课在挖掘了课本上已有的课程资源以外,还充分利用了CAI课件及图片资料和网络资料等,同时开发同学的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社会调查与访谈等,从而使课程资源与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料有机的结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真菌、细菌和病毒》3课时教学设计
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熊家中学生物组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属于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7单元生物的演化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主要内容是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对比,增强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通过制作并观察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增强实练的观察能力。
3.通过对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树立看待事物要一分为2的辨证观点和生命科学的价值观;通过对人类有关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性疾病的认识,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代谢方式和繁殖方式;观察“食用蘑菇”的活动;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难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代谢方式和繁殖方式的对比。
四、课前准备:1.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收集食品的包装袋及细菌等与人类的关系的资料,3.提前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4.同学提前收集各中微生物的知识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细菌导入:由图片美国的炭疽热事件导入(一)、细菌的形态:谈起细菌其实我们对它并不陌生,伸出你的手,每只脏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而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可检出3200个细菌,每平方厘米皮肤面积上大约有1万~10万个细菌。
除了我们的皮肤上有细菌外,哪里还有细菌呢?学生回答。
细菌无处不在。
我们时刻与它打交道,为什么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太微小了,看不见,我们怎么才能够看清它呢?显微镜!让我们看看在电子显微镜下的这些微小的生物吧!这是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
你能描述一下这种细菌的形态吗?(出示图片) 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独立生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课堂教学展示
一、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等方面的知识;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有关病毒知识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在研究学习
病毒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讨研究的能力及计算机实践操
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品质;树立看待事物要具有一分
为二的辨证观点和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自觉养成预防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
4、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病毒的代谢方式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的关
系。
5、教学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病毒的代谢方式和繁殖方式。
二、教学策略: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课堂上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探讨、交流的方式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课件、录象等多种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发挥了其主体作用。
三、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病毒及相关疾病的资料;教师在校园生物网上制作的课件;有关病毒的图片资料;采访校医的录像资料。
通过播放这些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使学生对病毒有了更加深刻而系统的了解,从而使抽象而陌生的事物变得形象而生动,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因而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资源利用:
本节课在挖掘了课本上已有的课程资源以外,还充分利用了CAI课件及图片资料和网络资料等,同时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社会调查与访谈等,从而使课
程资源与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料有机的结合。
这不仅实现了知识的交融与整合,还使本节
课在广阔而丰厚的资源背景下,开展得形象、生动、井然有序。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和组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完成。
由于学生主动参与
评价,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同时也使学生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顺利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播放一组新闻画面(“禽流感”“艾滋病”“非典”的新闻报道),引导同学说,看了上面
的这几组画面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此时由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同学们踊跃地举手回答,你一言我一语,纵说纷纭,极大地牵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愿学、乐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确定探究课题,查找资料,讨论研究。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校园生物网,结合网上学习方案,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价值的
课题:
1、你知道病毒有多大吗?
2、病毒与动植物细胞以及细菌在结构上最显著的差异是什么?
3、病毒由几部分组成?你知道哪些病毒?请描述它们的形态。
4、根据病毒的特点,病毒大致可分为几类?举例说明。
5、请研究一下,病毒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6、你了解人类有哪些传染病与病毒有关?
7、联系病毒的传播途径,谈谈如何预防病毒疾病?
8、疫苗就是病毒吗?为什么?
9、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病毒开发利用的想象。
同学们根据出示的课题,按照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组合成不同的小组,有“形态”小组、结构”小组、“生活”小组、“分类”小组和“关系”小组。
各个小组根据本组的探究课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活动,有翻阅书籍的,有上网咨询的,有查找图片的,也有负责进行归纳整理的……,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分工合作,井然有序。
同学们边查阅资料,边分析讨论。
真正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表现出了学生愿学、乐学的精神状态。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学生上网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也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给予适当的点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样,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们思维的火花得到了有效的碰撞。
(三)、平台互动,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这些同学一边操作微机一边以大屏幕的形式进行展示,而且边展示边讲解,同时还在黑板上列举了许多数字。
下面我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课件的形式。
“形态”小组:(图片和数据展示)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结构的非细胞生物,有球形、杆形、线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多种形态。
而且病毒大小不一,都只由纳米计算。
所以病毒非常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结构”小组:(结构图解的形式展示)。
有的同学在网上查到了有关病毒结构的图片,并整理成图解的形式展示。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无论什么样的病毒都具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部分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另一部分是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
蛋白质外壳——具有保护病毒的作用及决定所侵染的细胞类型;遗传物质可以指导生成新的病毒。
“生活”小组:(课件形式展示)。
病毒是一类不能独立生活的特殊生物体,它必须生活在其它活的生物体中,靠吸食它们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寄生。
而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复制,来繁殖后代。
复制的过程是这样的(课件中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了病毒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而直观,易于学生接受)。
“分类”小组:这个小组的同学将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而且边展示边讲解。
病毒根据宿主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关系”小组:(网上查阅的资料展示)。
这个小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介绍:(1)传播途径。
病毒传播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空气、蚊虫、水、血液、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
(2)有害影响。
有些病毒危害人类健康,如人类的各种肝炎:甲型肝炎,乙、丙、丁、戊型肝炎,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等。
有些病毒还可危害动植物,如花叶病、水稻矮缩病,动物的口蹄疫、狂犬病、埃搏拉病毒等等。
(3)有益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利用一些病毒为人类服务,如制成病原疫苗,来控制人和动物的一些疾病,利用病毒来防治农业害虫等。
此外,科学家还尝试利用病毒作为载体,对人类遗传病进行基因治疗。
各个小组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评论或补充,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例如有的学生说:“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侵染细胞内部和留在细胞外部的结构各是什么呢?增殖过程后,病毒的数目有什么变化,与细胞分裂结果相同吗?”问题提出来了,学生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研究,并查找资料等,最终总结出答案。
同学们边分析、边讨论、边交流,同学们在评说互动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锻炼技能。
教师也作为一员参与其中,并进行适时的点评和导拨,从而保证了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理解感悟,指导生活实践。
将课前学生采访校保健医生关于学校卫生防疫有关问题的录像展示给同学们看。
教师引导学生说:“看了上面的录像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在对人类和自身的健康和防疫方面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学生们踊跃回答,畅谈感想)
通过同学们彼此的交流和感悟,使学生们真正理解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学习卫生防疫方面的知识对于指导自身的生活实践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同时也为学生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结束语: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那么,就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刻苦工作,用科学的巨手扶去疾病带给我们的伤痛。
我想开发生物学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每一位同学的身上,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到那时,你们将是老师和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七、反思感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并通过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课件展示、汇报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
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同学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