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册练习试题
物理化学下册题库(含答案)
二 相平衡2-1 是非题1、在一个给定的体系中,物种数可因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 √ )2、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量。
( × )3、)()(22g I s I ⇔平衡共存,因10',1,2====C R R S 所以。
( √ )4、单组份体系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隆方程定量描述。
( √ )5、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量。
( √ )6、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 × )7、部分互溶双液系总以互相共轭的两相平衡共存。
( × )8、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 × )9、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体系状态的点。
( √ )10、三组分体系最多同时存在4个相。
( × )11、完全互溶双液系T -x 图中,溶液的沸点与纯组分的沸点的意义是一样的。
( × )12、根据二元液系的p-x 图,可以准确判断该体系的液相是否为理想液体混合物。
( √ )13、二元液系中若A 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 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 × )14、A 、B 两液体完全不互相溶,那么当有B 存在时,A 的蒸汽压与体系中A 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 × )15、双组分体系中,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组成大于其在液相中的组成。
16、二元液系中若A 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在T -x 图上必有最高恒沸点。
( × )17、在水的三相点,冰、水、水蒸气三相共存,此时的温度和压力都有确定值,体系的自由度为0。
( √ )18、将双组分进行连续的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使混合液得以分离就是精馏的原理。
( √ )19、双组分体系中,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组成大于其在液相中的组成。
( √ )20、二元体系相图中,物系点移动方向是垂直上下,而相点则水平移动。
( × )21、确定体系的物种数可以人为随意设定,但是组分数是固定不变的。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
第5章 化学平衡一、填空题5、对理想气体反应,K 0、K P 均只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力、组成无关;而对真实气体反应, ________仍只是温度的函数,但_____的值还与压力无关。
6、对放热反应A=2B+C ,提高转化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化学反应23CO CaO CaCO +高温,在某温度下若将CO 2的压力保持在这样一个值,使得()()()23CO CaO CaCOμμμ+>,则3CaCO 将________。
8、当系统中同时反应达到平衡时,几个反应中的共同物质(反应物或产物)只能有________浓度值;此浓度________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关系式。
9、在总压不变时,加入惰性气体的结果与________压强的结果是相同的。
10、已知反应)()(2)(2332g CO g NH s COONHNH +=在300C 时的平衡常数K P 为66.37Pa 3,则此时)(32s COONHNH 的分解压力为________。
11、已知反应)()()(22g CO g O s C =+的平衡常数K 1;反应)(.)(21)(22g CO g O g CO =+的平衡常数为K 2;反应)()()(22g CO g O s C =+的平衡常数为K 3;则K 2与K 1、K 2的关系为________。
二、单选题1、在恒温恒压下,某一化学反应正向自发进行,一定是( ) A.Δr G m ø<0 B.Δr G m <0 C.Δr G m >0 D.(∂G/∂ξ)T ,p >0 3、当产物的化学势之和等于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时一定是( ) A.Δr G m (ξ)<0 B.(∂G/∂ξ)T ,p <0 C.(∂G/∂ξ)T ,p >0 D.(∂G/∂ξ)T ,p =04、在恒温恒压下,某一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一定成立的关系式是( ) A.Δr G m >0 B.Δr G m <0 C.Δr G m =0 D.Δr G m ø>05、当产物的化学势之和小于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时一定是( ) A.Δr G m (ξ)<0 B.Δr G m (ξ)>0C.Δr G m ø=0D.Δr G m (ξ)=(∂G/∂ξ)T ,p 6、已知1000K 时,(1)CO(g)+1/2 O 2(g)=CO 2(g) K ø⑴=1.659³1010(2)C(s)+CO2(g)=2CO(g) Kø⑵=1.719则反应C(s)+1/2 O2(g)=CO(g)的Kø⑶为()A.9.651³1010B.1.036³1010C.4.731³1010D.2.852³10107、(∂G/∂ξ)T,p表示( )A.化学亲和势B.反应趋势C.在T、p恒定时G随ξ的变化率D.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量25、若某化学反应在298K下的平衡常数Kø>1,则Δr Gmø为( )A.Δr Gmø>0 B.ΔrGmø<0 C.ΔrGmø=0 D.不能确定26、已知反应 C(s)+H2O(g)→H2(g)+CO(g) 在1000K时,Kø=2.472,ΔrHmø=1.36³105J²mol-1,ΔC p=0,则1200K时Kø的值( )A.10.94B.3.758C.1.631D.37.5827、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判断反应方向的是( )A.Δr Gmø B.ΔrHmø C.Kø D.ΔrGm28、温度升高时,标准平衡常数增大的唯一条件是( )A.Δr Gmø<0 B.ΔrGm<0C.Δr Smø>0、ΔrHmø<0 D.ΔrHmø >0或ΔrUmø >029、放热反应 2NO(g)+O2(g)→2NO2(g) 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以下措施⑴增加压力;⑵减小NO2的分压;⑶增加O2的分压;⑷升高温度;⑸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的是( )A.⑴⑵⑶B.⑷⑸C.⑴⑶⑷D.⑴⑷⑸30、反应 CO(g)+H2O(g)=CO2(g)+H2(g)在800℃时Kø=1 ,如果反应开始时CO与H2O的浓度都是1mol²dm-3,则CO在800℃时的转化率为( )A.0.5B.0.1C.1D.0.331、若某化学反应在298K下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大于零,则( )A.Kø<1B.Kø>1C.Kø>pøD.Kø=032、假设各反应中的气体都是理想气体,则Kø=Kp =Kx=Kn的反应是( )A.CaCO3(s)= CaO(s)+CO2(g)B.N2O4(g)= 2NO2(g)C.2ZnS(s)+3O2(g)=2ZnO(s)+2SO2(g)D.CO(g)+H 2O(g)= CO 2(g)+H 2(g)49、理想气体反应A →2B 为吸热反应,下述对平衡移动的判断何者正确( ) A.升高温度,平衡右移 B.降低温度,平衡右移 C.加大压力,平衡右移 D.加入惰性气体,平衡左移50、反应C(s)+2H 2(g)= CH 4(g),在873K 时Δr H m ø=-85kJ ²mol -1,为了获得CH 4的更大平衡产率,问温度和压力应怎样选择( )A.降低温度,减小压力B.升高温度,减小压力C.升高温度,增加压力D.降低温度,增加压力51、在恒温恒压下,某一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不成立的关系式是( ) A.Δr G m>0 B.Δr G m =0 C.(∂G/∂ξ)T , p =0 D.∑νi μi =052、PCl 5的分解反应是PCl 5→PCl 3+Cl 2,在473.15K 达到平衡时,PCl 5有48.5%分解,在573.15K 达到平衡时,有97%分解,则此反应为( )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C.既不放热也不吸热D.这两个温度的平衡常数相等 五、判断题1、对于放热反应C B A +=2,提高转化率的方法只能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力。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和答案
物理化学复习题三[一]单选择题(1) 在实验中,测定溶液的电导实际上是测量溶液的:(a)电流强度(b)电阻(c)电动势(d)电感(2) 满足电池能量可逆条件的要求是:(a)池内通过较大电流(b)有电流通过电池(c)有限电流通过电(d)有一无限小的电流通过电池(3) 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1) H2(g) + 12O2(g) ─→H2O(l)(2) 2H2(g) + O2(g) ─→2H2O(l)用E1,E2表示相应反应的电动势,K1,K2表示相应反应的平衡常数,下列各组关系正确的是:(a)E1=E2K1=K2(b)E1≠E2K1=K2(c)E1=E2K1≠K2(d)E1≠E2K1≠K2(4) 因正、负离子迁移数不同引起的两溶液界面处的电势差称为:(a)电极电势(b)接触电势(c)表面电势(d)液接电势(5) 盐桥的作用是:(a)降低电池的内阻(b)减小液体接界电势(c)完全消除液体接界电势(d)提高电池电动势(6) 分别将CuSO 4、H2SO4、HCl、NaCl 从0.1 mol dm-3降低到0.01 mol dm-3,则mΛ变化最大的是:(a)CuSO4(b)Na2SO4(c)NaCl (d)HCl(7) 在Z n SO4水溶液中,Z n SO4的活度a与离子平均活度α±的关系为:(a)a=a±(b)a=(a±)2(c)a=(a±)4(d)a=4(a±)2(8) 下列电池中肯定为不可逆电池的是:(a)Pt|H2(P2)|HCl(a)|Cl2(P2)|Pt(b)Ag,AgCl(s)|KCl(a)|Hg2Cl2(s)|Hg(l)(c)Zn|H2SO4(a)|Cu(d)Pb|PbO(s)|NaOH(a)|HgO(s)|Hg(l)(9) 在等温、等压下,电池以可逆方式对外作电功的热效应Q R等于:(a)Q R=∆H(b)Q R=zFT(∂E/∂T)p(c)Q R=zFE(∂E/∂T)p(d)Q R=zEF(10) 291K时,电池Pt | H2(p )|H2SO4(m)|O2(p ) | Pt 的E =1.23V, 则反应2 H2 (g)+O2(g)→2H2O(l)的标准平衡常数为:(a)1.68⨯1085(b)4.03⨯1042(c)3.87⨯1043(d)1.50⨯1083(11) 电极Pb2+(a) | Pb-Hg(a') 和电极Pb2+(a) | Pb(s) 的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间的关系为:(a)标准电极电势相同电极电势不同(b)电极电势相同标准电极电势不同(c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均相同 (d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均不同(12)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一定浓度下其正离子的迁移数(t +)如 A 、B 、C 、D 所列。
物化习题 下册含表面张力(附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1、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平流层中破坏奇数氧(O 3和O )的反应机理为: NO+O 3→NO 2+O 2NO 2+O →NO+O 2在此机理中,NO 是(C )。
A.总反应的产物B.总反应的反应物C.催化剂D.上述都不是2、对于以AgNO 3为稳定剂的AgCl 水溶胶胶团结构,可以写成:[]{}x++--33m AgCl nAg (n-x)NO xNO ⋅⋅ 则被称为胶体粒子的是指(C )。
A.[]m AgClB.[]+m AgCl nAgC.[]{}x++-3m AgCl nAg (n-x)NO ⋅D.[]{}x++--33m AgCl nAg (n-x)NO xNO ⋅⋅3、已知某气相反应2A 2B+C →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3-1-1dm mol s ⋅⋅。
在一定温度下开始反应时,-3A,0c =1mol dm ⋅。
若A 反应掉1/2A,0c 所需时间1/2t 与反应掉3/4A,0c 所需时间3/4t 之差为600s ,则1/2t =(A )。
A.300sB.600sC.900sD.无法确定4、今有反应CaCO 3====CaO(s)+CO 2(g)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现在不改变温度、CO 2的分压力及CaO (s )的颗粒大小,只降低CaCO 3(s)颗粒直径,增加分散度,则平衡将(B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发生移动D.不能确定5、298.15K ,气相反应2A B C →+。
反应前A 的浓度为,0A c ,速率常数为k ,反应进行完全(即,00A c =)所需时间为t ∞,且,0/A t c k ∞=,则此反应的级数必为(A )。
A.零级B.一级C.二级D.0.5级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平面液面没有附加压力C.液滴越小其饱和蒸气压越小D.液滴越小其饱和蒸气压越大7、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3%,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应当是(C )。
物理化学下册复习题
物理化学下册复习题07电化学一、单选择题(1)电解质溶液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a.0.1mkcl水溶液b.0.001mhcl水溶液c.0.001mkoh水溶液d.0.001mkcl水溶液2.1摩尔电子的电量与以下哪一个相同a.安培秒b.库仑c.法拉第d.单位电荷3.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减少至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小的就是:a.cuso4b.h2so4c.nacld.hcl4.下面那种阳离子的离子迁移率最大a.be2+b..mg2+c.na+d.h+5.不能用测定电解质溶液所得的电导来计算出的物理量是:a.离子迁移数b.难溶盐溶解度c.弱电解质电离度d.电解质溶液浓6.用0.5法拉第的电量可以从cuso4溶液中结晶出来铜大约(原子量cu为64,s为32,o为16)a.16克b..32克c.48克d.64克7.在界面移动法则的定离子的搬迁数的实验中,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a.界面移动准确程度b.另加电压大小c.正负离子的价数值相等d.正负离子运动数相同否8.298k时,0.1moldm-3nacl溶液的电阻率为93.6??m它的电导率为a.6.4??1?m?1b.0.936??1?m?1??1?m?1c.9.36??1?m?1d.0.0119.摩尔电导率的定义中紧固的因素存有a.两个电级间的距离b.两个电极间的面积.c.电解质的数量固定d.固定一个立方体溶液的体积10.0.4000ml水溶存有2克浓硫酸bacl2,溶液的电导率为0.00585sm-1,该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a.1?10?7s?m2?mol?1b.2.41?10?6s?m2?mol?1(bacl2式量为208)c.2.41?10?4s?m2?mol?1d.2.41?10?3s?m2?mol?111.科尔劳乌斯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关系的公式:?mm(1??c)仅适用于a.强电解质叶唇柱溶液b.强电解质c.无限稀的溶液d.摩尔浓度为一的溶液12.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a.ch3co-b.oh-c.cl-d.br-13.在无穷吸收的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浓度u?正离子的摩尔电导率??m?和法拉第常数的关系是a.u?/??m??fb.um??fc.um??f?1d.?m?/u??f14.无限稀释溶液中,kcl的摩尔电导率为130sm2mol-1,同样温度下的kcl溶液中,cl-的迁移数为0.505,则溶液中k+离子的迁移率(m2?s?1?v?1)为a.0.495b.130c.64.3d.65.715.未知:??m(nh4cl)?150,?m(naoh)?248,?m(nacl)?127,的?m单位就是:1?10?4s?m2?mol?1。
物化下册模拟试题及答案
物化下册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守恒定律B. 能量可以无限制地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C. 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D. 能量转换具有方向性2.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中,下列哪个变量不是状态函数?A. P(压强)B. V(体积)C. n(摩尔数)D. T(温度)3.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 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C. 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D. 热力学第二定律只适用于热机4.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B. 在绝对零度下,所有物质的熵为零C. 绝对零度下,物质的熵为负值D. 绝对零度下,物质的熵是不确定的5. 以下哪个不是热力学过程?A. 等温过程B. 等压过程C. 等容过程D. 等速过程6. 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内能不变B. 温度不变C. 压强和体积成反比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7. 根据熵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熵是系统无序度的量度B. 熵总是增加的C. 熵是状态函数D. 熵的变化只与过程有关,与路径无关8.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吉布斯自由能是系统在恒温恒压下的可用能B.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是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标准C. 吉布斯自由能是状态函数D. 吉布斯自由能等于内能减去熵乘以温度9. 根据范特霍夫方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范特霍夫方程描述了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B. 范特霍夫方程只适用于恒温恒压条件C. 范特霍夫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的熵变D. 范特霍夫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10. 在相变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相变过程是等温等压过程B. 相变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不交换热量C. 相变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D. 相变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做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______有关。
物理化学下试题
《物理化学》(下)试题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 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每小题2分,共30分)1. 一个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于溶液中所含离子的( )A. 离子数目,价数B. 离子移动速率C. 离子数目,移动速率D. 离子数目,移动速率和价数2. 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应选用下列哪一对电解质溶液:( )A. HCl与CuSO4; B. HCl与CdCl2;C. CuCl2与CuSO4; D. H2SO4与CdCl2。
3.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率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4. 25℃时电池反应 H2(g) + ½O2(g) = H2O(l) 对应的电池标准电动势为E10,则反应2H2O(l) = 2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20是:( )A. E20 = - 2E10;B. E20 = 2E10;C. E20 = - E10;D. E20 = E10。
5. 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B. 催化反应频率因子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C. 催化剂提高单位时间内原料转化率;D. 催化剂对少量杂质敏感。
6. 在一个连串反应A →B →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B,则为得其最高产率应()A. 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B. 增大反应速率C. 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D. 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7.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电位离子是Ag+;B. 反号离子是NO3-;C. 胶粒带正电;D. 它是负溶胶。
8. 对临界胶束浓度(CMC)说法不正确的是()A. CMC是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B.在CMC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有显著的变化;C. 在CMC前后溶液的电导值变化显著;D. 达到CMC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有明显的变化。
物理化学下自测题
物理化学(下)自测题一、选择题( 共15题30分)1. 2 分(3806)CaCl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 Λ∞(CaCl2) = λm(Ca2+) + λm(Cl-)(B) Λ∞(CaCl2) = ½ λm(Ca2+) + λm(Cl-)(C) Λ∞(CaCl2) = λm(Ca2+) + 2λm(Cl-)(D) Λ∞(CaCl2) = 2 [λm(Ca2+) + λm(Cl-)]2. 2 分(4050)有 4 个浓度都是0.01 mol·kg-1的电解质溶液,其中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A) KCl (B) CaCl2(C) Na2SO4(D) AlCl33. 2 分(4234)将反应H+ + OH-=H2O 设计成可逆电池,选出下列电池中正确的一个( )(A) Pt│H2│H+(aq)‖OH-│O2│Pt(B) Pt│H2│NaOH(aq)│O2│Pt(C) Pt│H2│NaOH(aq)‖HCl(aq)│H2│Pt(D) Pt│H2(p1)│H2O(l)│H2(p2)│Pt4. 2 分(4336)298 K 时电池反应Ag +12Hg2Cl2=AgCl +Hg的∆S m为32.9 J·K-1·mol-1,电池的E=0.0193 V,则其温度系数(∂E/∂T)p为( )(A) 1.70×10-4 V·K-1(B) 3.4×10-4 V·K-1(C) 1.76×10-2 V·K-1(D) 1.1×10-6 V·K-15. 2 分(4401)已知下列两个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为:Cu2+ + 2e-─→Cu(s) φ1= 0.337 VCu+ + e-─→Cu(s) φ2= 0.521 V由此可算得Cu2+ + e-─→Cu+的φ 值为:( )(A) 0.184 V (B) 0.352 V (C) -0.184 V (D) 0.153 V6. 2 分(4921)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 在阴极上:( )(A) 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B)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D)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 ,若再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 )(A) 10 min (B) 20 min(C) 30 min (D) 40 min8. 2 分 (5554)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k 1B ,A k 2C ,下列哪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A) k 总= k 1 + k 2 (B) k 1/k 2= [B]/[C](C) E 总= E 1 + E 2 (D) t 12= 0.693/(k 1 + k 2)9. 2 分 (5651)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 E 2 > E 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则: ( )(A)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B)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C )21d ln d ln d d k k T T = (D) 21d d d d k k T T>10. 2 分 (6005)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 )(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 c(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 c(C) 互撞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 c(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 c11. 2 分 (6556)加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的下列物理量中哪一个改变∶ ( )(A) 反应热 (B) 平衡常数(C) 反应熵变 (D) 速率常数12. (6352)稀溶液反应 CH 2ICOOH + SCN - → CH 2(SCN)COOH + I - 属动力学控制反应, 按照原盐效应,反应速率k 与离子强度I 的关系为下述哪一种? ( )(A) I 增大 k 变小 (B) I 增大 k 不变(C) I 增大 k 变大 (D) 无法确定关系13. 2 分 (6752)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溶解度哪个大? ( )(A) 大块颗粒大 (B) 粉状颗粒大(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已知1000 K 时,界面张力如下:γ( Al2O3(s)-g ) = 1 N·m-1,γ( Ag(l)-g )= 0.92 N·m-1, γ( Ag(l)-Al2O3(s) )= 1.77 N·m-1。
物化下册习题
物理化学下册练习题1. 对于原电池来说: A 正极是阴极,负离子向阴极迁移 B 正极是阳极,负离子向正极迁移 C 负极是阳极,负离子向负极迁移 D 负极是阴极,负离子向阳极迁移2.298K 时,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增加至 时,101.0-⋅kg mol 11.0-⋅kg mol 其电导率 κ和将: m λA κ减少, 增加 B κ增加, 增加 m λm λC κ减少, 减少D κ增加, 减少m λm λ3 、分别将CuSO 4、H 2SO 4、NaCl 、CuCl 2溶液从 降低至 11.0-⋅kg mol ,则变化最大的是: 101.0-⋅kg mol m λA CuSO 4B H 2SO 4C NaClD CuCl 24.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m 1= 和m 2= 的两101.0-⋅kg mol 11.0-⋅kg mol 种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R 1=1000Ω,R 2=500Ω, 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2()1(:m m λλA 1:5B 5:1C 10:5D 5:105.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AB)()()(2-∞+∞∞+=Cl Ca CaCl m m m λλλ)(2/)()(2-∞+∞∞+=Cl Ca CaCl m m m λλλC C)]()([2)(2-∞+∞∞+=Cl Ca CaCl m m m λλλ)(2)()(2-∞+∞∞+=Cl Ca CaCl m m m λλλ6.含0.002mKCl 与0.001mK 3[F e (CN)6]的混合水溶液的离子强度I 为 A 0.011mB 0.008mC 0.006mD 0.005m7.以下哪个不能有电导测定得到: A 平均活度系数 B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C 难溶盐的K SPD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8.298K 时,的值分别为 )(),(),(LiCl H LiI m m m λλλ+ 已知LiCl 中的t +=0.34则HI 中122221015.1,1050.3,1017.1----⋅⨯⨯⨯mol m S 的H +的迁移数为(设电解质溶液浓度比较稀,全部电离) A 0.82 B 0.18C 0.34D0.669.298K 浓度为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系数1001.0-⋅kg mol 最大的是:±γ A C U SO 4 B CaCl 2 C LaCl 3 D NaCl10. 浓度为m 的LaCl 3溶液(设其完全电离)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LaCl 3的活度a 为 A B )/(4θγm m ±44)/(4θγm m ± CD44)/(27θγm m ±)/(44θγm m ±11.AgBr(s) 在纯水H 2O 和浓度都是的下列电解质溶液中 11.0-⋅kg mol (a) NaNO 3 (b) Cu(NO 3)2 (c) NaBr (d) H 2O AgBr(s)溶解度递增的次序为: A c<d<a<bB a<b<c<dC d<c<a<bD b<a<d<c12.经验公式适用于 )1(c m m βλλ-=∞ A 弱电解质溶液 B 强电解质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 dm -3的溶液13.Al 2(SO 4)3的化学势µ与Al 3+ ,SO 42-的化学势µ+,µ -之间的关系为 A µ = µ++ µ -Bµ =2 µ++3 µ -C µ = 3µ++2 µ-D µ = µ+- µ -14.298K 时,有相同浓度的NaOH(1)和NaCl(2)溶液,两个 Na +迁移数t 1与t 2之间的关系为 A t 1 < t 2 B t 1 > t 2 C t 1 = t 2D 无法比较15.已知Cu 的两种氧化态在水溶液中转化时,电势间关系,试比较在水溶液中它们的稳定性大小:Cu Cu Cu VV −−→−−−→−++521.0153.02 A Cu 2+ 大 Cu + 小 B Cu 2+ 小 Cu + 大 C 两者稳定性相同D 无法比较稳定性大小16.今设计一电池,以求反应 在298K 的反应热)(2)()(22s AgCl p g Cl s Ag =+θ效应需要测定的原始数据为:A 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温度的变化B)(S AgClH m f θ∆C 298K 及其左右一系列温度下的电动势 D 过程热Q 17.对于标准氢电极的规定是:A 01)(101325)(2982===+ϕ的氢电极的H a Pa H P KB 01)(101325)(2===+ϕ的氢电极的任意温度H a Pa H PC 01)()(2982==+ϕ的氢电极的为任意值H a H P KD 0298=ϕ的氢电极的K 18.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极发生极化,电极极化遵循的规律是:A 电流密度增加时,阴极电势正移,阳极电势负移B 电流密度增加时,在原电池中正极电势负移,负极电势正移,在电解池中阳极电势正移,阴极电势负移。
物理化学下册题库
(一)电化学 一、选择题1、正离子的迁移数与负离子的迁移数之和是( )。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无法判断。
2、离子电迁移率为一定条件下的离子运动速率,即( )。
A.在温度为298K 时的离子运动速率;B.在浓度为1mol ·dm -3时的离子运动速率; C.在单位电势梯度时的离子运动速率; D.在浓度为无限稀释时的离子运动速率。
3、无限稀释的KCl 溶液中,Cl -离子的迁移数为0.505,该溶液中K +离子的迁移数为( )。
A. 0.505 ; B. 0.495; C. 67.5; D. 64.3 。
4、电解质溶液活度a B 与其离子平均活度之间的关系为( )。
A. a B = a ±ν;B.a B = a ±1/ν; C.a B =( 1/ν)a ±; D.a B =ν a ± 。
5 25℃无限稀释的KCl 摩尔电导率为130 S ﹒m 2﹒mol -1,已知Cl -的迁移数为0.505,在K+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为(单位:S ﹒m 2﹒mol -1)( )。
A. 130; B. 0.479; C. 65.7; D. 64.35。
6、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其浓度的关系为( )。
A.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增强; B.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变弱;C.浓度不影响离子强度;D.随浓度变化,离子强度变化无规律。
7 25 ℃时,电池反应Ag (s )+ (1/2)Hg 2Cl 2 (s) = AgCl (s) + Hg (l)的电池电动势为0.0193 V ,反应时所对应的△r S m 为32.9 J ·K -1·mol -1,则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p T E )/(∂∂为( )。
A.1.70×10-4V ·K -1; B. 1.10×10-6V ·K -1;C.1.01×10-1 V ·K -1 ;D. 3.40×10-4 V ·K -1。
物理化学 下 考试试题及答案
t=3143 h=130.9 d
6
和
。
3.写出电池 Pt|H2(p)|HCl(b)|AgCl(s)|Ag 的阳极反应:
,
阴极反应:
。
4. 根据电极极化产生的原因,可将极化分为两类,即:
极化和
。
5. 链反应一般由和
、
和
三个步骤构成。
2
6. 由光化学第二定律可知:在光化学的初级过程中,系统每吸收 1 摩尔光子,
则活化
摩尔分子。
7. 酶催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催化活性
0.4820 V
2.解:(1) 把 Arrhenius 方程式两边取自然对数,有:
lnk=lnA-Ea/RT
比较:ln(k
/
h 1 )
8938 T/K
20.40
Ea=8.314×8938=74.31 kJ/mol0
A=1020.40=2.512×1020
(2) k=1.135 ×104 h-1
ln1/(1-xA)= kt -ln(1-0.3)= 1.135 ×104t
()
A. 布郎运动
B. 电泳
C. 丁铎尔效应
D.沉降平衡
10.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是由何者所提出?
()
A. Freundlich
B. Gibbs
C. BET
D. Langmuir
11. 根据 DLVO 理论,溶胶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 )
A 胶粒表面存在双电层结构 B 胶粒和分散介质运动时产生ζ电位
A. 零
B. TΔS
C. ΔH
D. -ZEF
4. 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1. 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请简述其物理意义。
答案: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在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之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其数学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 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2. 简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说明各符号代表的意义。
答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绝对温度。
该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压强、体积、摩尔数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什么是熵?熵变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案:熵是热力学中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在热力学过程中,熵变可以通过公式ΔS = Q/T计算,其中ΔS表示熵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T表示绝对温度。
熵变公式表明,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越多,熵增加得越多,系统的无序程度也越高。
4. 请解释什么是相变,并举例说明。
答案: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
例如,水在0°C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冰),这个过程称为凝固;而在100°C时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水蒸气),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相变过程中,物质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如体积、密度、热容等。
5. 什么是化学势?它在多组分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化学势是描述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系统中添加一个粒子时系统自由能变化的物理量。
在多组分系统中,化学势可以用来描述各组分之间的相平衡关系。
当系统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相等时,系统达到相平衡状态,此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6. 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并说明其对实际应用的意义。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自然过程中,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即熵总是趋向于增加。
这一定律对实际应用的意义在于,它限制了能量转换的效率,例如在热机中,不可能将所有吸收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有用的功,总会有一部分热量以废热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低于100%。
物理化学下册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下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P代表的是:A. 压力B. 体积C. 温度D. 摩尔数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的关系是:A. 相等B. 相加C. 相减D. 无关3. 物质的比热容是指:A. 物质的热容与质量的比值B. 物质的热容与体积的比值C. 物质的热容与摩尔数的比值D. 物质的热容与温度的比值4. 化学反应的熵变是指:A. 反应物的熵与生成物的熵之差B. 反应物的熵与生成物的熵之和C. 反应物的熵与生成物的熵之比D. 反应物的熵与生成物的熵之积5.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下列哪个过程是自发的?A. ΔG > 0B. ΔG < 0C. ΔG = 0D. ΔG ≠ 06. 电化学中,原电池放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既不氧化也不还原D. 既是氧化也是还原7.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是:A. 强酸B. 强碱C. 盐类D. 气体8.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电子9. 物质的表面张力是指:A. 物质表面分子间的吸引力B. 物质表面分子间的排斥力C. 物质内部分子间的吸引力D. 物质内部分子间的排斥力10.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无其他变化,这表明:A. 能量守恒B. 能量不守恒C. 能量转换效率D. 能量转换不完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约为 ________ mol^-1。
2.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 ________ 有关。
3. 一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之________。
4.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的 ________ 成正比。
5. 根据范特霍夫方程,温度升高时,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这是由于 ________ 效应。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物化下册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比值等于密度?A. 气体B. 液体B. 固体D. 所有物质答案:B2.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中,下列哪个变量是温度的函数?A. P(压强)B. V(体积)C. n(摩尔数)D. R(气体常数)答案:A3.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能量守恒?A. ΔU = Q + WB. ΔU = Q - WC. ΔU = W - QD. ΔU = Q / W答案:B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热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 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C. 熵总是增加的。
D. 可以制造一个完全无摩擦的机器。
答案:D5.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B. 绝对零度下,所有物质的熵都是零。
C. 绝对零度下,物质的熵为负。
D. 绝对零度下,物质的熵是常数。
答案:A二、填空题6.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________有关。
答案:温度7.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 T = t + ________。
答案:273.158. 一个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但没有做功,此时系统的熵________。
答案:增加9.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这是________定律的表述。
答案:开尔文-普朗克10. 绝对零度下,物质的熵达到________。
答案:最小值三、简答题11. 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请简述其物理意义。
答案: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体现,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
其数学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 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 是系统吸收的热量,W 是系统对外做的功。
12. 解释什么是熵,并简述熵增加原理。
物理化学(下)试题库含答案
I 练习题一、填空题电解质溶液1. Pt|Cu 2+,Cu + 电极上的反应为Cu 2+ + e -→Cu +,当有1F 的电量通过电池时,发生反应的Cu 2+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 同一电导池测得浓度为0.01mol·dm -3的A 溶液和浓度为0.1 mol·dm -3的B 溶液的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Λm (A )/Λm (B )等于________。
3. 已知m Λ∞(Na +)=50.11×10-4S·m 2·mol -1,m Λ∞(OH -)=198.0×10-4S·m 2·mol -1,在无限稀释的NaOH 溶液中t ∞(Na +)等于________,t ∞(OH -)等于________。
4. 25℃时,在0.002mol·kg -1CaCl 水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1,在0.002mol·kg -1CuSO 4水溶液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2,则γ±1_______γ±2。
5. 已知NaAc 、NaCl 、HCl 水溶液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Λ1,Λ2,Λ3,则HAc的摩尔电导率为________________。
6. 25℃时,1mol·kg -1的BaCl 2水溶液的γ±=0.399,则a ±= 。
7. 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NaCl ,MgCl 2,MgSO 4的稀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大小是:γ±(NaCl ) γ±(MgCl 2) γ±(MgSO 4)(选填<,=,>)。
8. 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定义为I = ,1 mol·kg -1的CaCl 2水溶液的I =mol·kg -1。
9. 等量的0.05 mol·kg -1的LaCl 3水溶液及0.05 mol·kg -1的NaCl 水溶液混合后,溶液的离子强度I = 。
(完整版)物化下册练习题
(完整版)物化下册练习题物理化学(下册)习题化学反应动力学一、判断题:1.反应速率系数k A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n)2.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n)3.一级反应肯定是单分子反应。
(n)4.对二级反应来说,反应物转化同一百分数时,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愈低,则所需时间愈短。
(n)5.对于元反应,反应速率系数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y)6.设对行反应正方向是放热的,并假定正、逆都是元反应,则升高温度更利于增大正反应的速率系数(n)7.连串反应的速率由其中最慢的一步决定,应此速率控制步骤的级数就是总反应的速率系数。
(y)8.鞍点是反应的最低能量途径上的最高点,但它不是势能面上的最高点,也不是势能面上的最低点。
(y)9.过渡态理论中的活化络合物就是一般反应历程中的活化分子。
(y)10.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y)11.光化学的量子效率不可能大于一。
(n)12.质量作用定律仅能用于元反应。
(y)13.在任意条件中,任意一基元反应的活化能不会小于零,但对于非基元反应,活化能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甚至为零。
(y)14.凡是反应级数为分数的反应都是复杂反应,凡是反应的数为1,2和3的反应都是基元反应。
(n)15.在常温常压下将氢气和氧气混合,数日后尚未检测有任何变化。
所以在该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n)16.某化学反应是放热的,活化能较高,在没找到合适催化剂的情况下,要提高反应的效率,反应应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n)1、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
2、若反应A+2B→Y是元反应,则其反应的速率方程可以写成。
3、链反应的一般步骤是(i) ;(ii) ;(iii) 。
4、某反应的速率系数k=4.62?10-2min-1,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5、反应活化能E a=250kJ?mol-1,反应温度从300K升高到310K时,速率系数k增加倍。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练习
则液面将 。
上升; 下降; 下降; 上升;
选择题:在毛细管中装入汞,当在毛细管左端加热,
则管内汞将:
A.不发生移动 B. 左右来回移动
C.向右移动
D. 向左移动
D
选择: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珠,长期放置后, 会发生:
A.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小; B.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大 ; C. 大水珠变小,小水珠变大 ; D. 大水珠,小水珠均变小 。
为什么在参观面粉厂时,不能穿带铁钉鞋?
在煤粉或在面粉厂,因为细小的煤粉或面粉悬浮在空中,形成巨大的表面,有着巨大的表面能。 一个小小的火星,会加速面粉表面上发生的氧化反应,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又加速了其它颗粒表 面的氧化反应,从而引起爆炸!
小气泡
大气泡
因为p=2 /R,小泡的附加压力大于大泡的附加压力。
面粉为什么会爆炸 ?
因为粉尘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块状物质相比,粉尘化学活动性强,接触空气面积大,吸附 氧分子多,氧化放热过程快。当条件适当时,如果其中某一粒粉尘被火点燃,就会像原子弹 那样发生连锁反应,发生爆炸。
面粉厂里的粉碎机要把小麦加工成很细很细的面粉,粉碎机就要消耗电能而对被加工的物料 做功,使物料被粉碎。其中,粉碎机所做的功的一部分转化成能量,而储存在被粉碎以后的 物质颗粒表面,这部分能量在物理化学中被叫做“表面能”。并且对于一定的物质来说,被 粉碎的程度越大,即颗粒越小,则表面积越大,那么表面能也就越大。例如,一块1公斤重的 二氧化硅的表面能为0.2焦耳,这是很小的,它只相当于把1公斤的物体举高0.02米所做的功。 但是,若把它粉碎成面粉一样细小的粉尘后,其表面能可达2.7×106焦耳,即相当于把同样重 的物体举高2700米所做的功,表面能竟增大了1000万倍!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集资料
物理化学下册习题集资料第七章电化学选择题1.离⼦独⽴运动定律适⽤于(A) 强电解质溶液 (B) 弱电解质溶液(C) ⽆限稀电解质溶液 (D) 理想稀溶液答案C2. 电解质⽔溶液属离⼦导体。
其离⼦来源于(A) 电流通过溶液, 引起电解质电离(B) 偶极⽔分⼦的作⽤, 引起电解质离解(C) 溶液中粒⼦的热运动, 引起电解质分⼦的分裂(D) 电解质分⼦之间的静电作⽤引起分⼦电离答案:B3. 在电导测量实验中, 应该采⽤的电源是(A) 直流电源(B) 交流电源(C) 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D) 测固体电导⽤直流电源, 测溶液电导⽤交流电源答案:D4. 德拜-休克尔为了推导出"极限定律",作了⼀些基本假定。
下列假定不在他们的假定之列的是(A) 溶液中导电的是离⼦⽽不是分⼦(B) 任何浓度的强电解质都是完全电离的(C) 离⼦之间以静电⼒相互作⽤, 其间的吸引能⼤于它们的热运动能(D) 在稀溶液中离⼦是刚性的圆球形点电荷, 不极化答案:A5. 电解质⽔溶液的离⼦平均活度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温度⼀定时,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离⼦的本性 (B) 电解质的强弱(C) 共存的它种离⼦的性质 (D) 离⼦浓度及离⼦电荷数答案:D6. 采⽤电导法测定HAc的电离平衡常数时, 应⽤了惠斯登电桥。
作为电桥平衡点的⽰零仪器,不能选⽤(A)通⽤⽰波器 (B)⽿机 (C)交流毫伏表 (D)直流检流计答案:D7. 电位滴定法是⼴泛使⽤的⼀种电分析⽅法。
在下列⽅法中能够⽤来确定电位滴定终点的是(A) 测量溶液电阻的变化 (B) 测量电极电位的突跃变化(C) 选⽤合适的指⽰电极 (D) 测定溶液pH值的突跃变化8. 离⼦的迁移数是指正负两种离⼦在作电迁移运动时各⾃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的百分数,因此, 离⼦的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的迁移数。
它们的关系是(A) ⽆论什么离⼦,它们的运动速度愈⼤,? 迁移的电量就愈多,迁移数也愈⼤(B) 同⼀种离⼦的运动速度是⼀定的, 故它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迁移数相同(C) 在只含某种电解质的溶液中, 离⼦运动的速度愈⼤, 迁移数就愈⼤(D) 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 离⼦运动的速度愈⼤, 迁移数就愈⼤答案:C9. 采⽤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 需要选⽤⼀个标准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 CaCl2摩尔电导率Λm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m关系为(D )
(A)Λm(CaCl2)= λm(Ca2+)+λm(Cl-) (B) Λm (CaCl2)=1/2λm(Ca2+)+λ
-)
m(Cl
(C) Λm(CaCl2)= λm(1/2Ca2+)+λm(Cl-) (D) Λm(CaCl2)= 2[λm(1/2Ca2+)+λm(Cl-)]
2.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极化规律,其中表示原电池阳极的是(A)
A曲线1 B 曲线2 C曲线3 D 曲线4
3.某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则次反映之半衰期与反应物最初浓度有何关系(C)
A无关 B成正比 C成反比 D 平方成反比
4. 浓度为m B的H3PO4溶液,其平均离子活度系数为γ±,则H3PO4的表现活度a B 可表示为(D)
(A)a B=4γ±(m B/mθ)4 (B) a B=4γ±(m B/mθ) (C) a B=27γ±(m B/mθ) (D) a B=27γ4±(m B/mθ)4
5.对峙反应A B,当温度一定时,由纯A开始反应,有下列几种说法准确的是:(B.C)
1)、达到平衡时。
正向速率常数等于逆向速率常数。
2)、达到平衡时,正向速率常数与逆向速率常数之比为一确定的常数。
3)、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4)、反应的总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和。
6. 下列反应AgCl(s)+I-→AgI(s)+ Cl-其可逆电池表达式为( D )
A AgI(s)| I-| Cl- |AgCl(s)∥
B AgI(s)| I-∥Cl- |AgCl(s)
C Ag (s),AgCl(s)| Cl-∥I- |AgI(s), Ag (s)
D Ag (s),AgI(s)| I-∥Cl-AgCl(s), Ag (s)
7、某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当T=300K时,温度增加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为:A).
(A)4.5% (B)9.4% (C) 11% (D) 50%。
.
8.298.15K时,H2(g)在锌电极上的超电势η=0.75V,φθ(Zn2+/ Zn)=-0.763,电解含有Zn+的溶减,为了不使H2(g)析出,溶液的PH应如何控制?( A )(A)pH>0.22 (B)pH>2.7 (C)pH>7.2 (D)pH>8.3
9.电池:Pb(s) |H2SO4(1mol/kg) |Hg2SO4(s)| Hg(l).在10.0A电流下充电1.5h,则分解PbSO4的质量(Pbso4(s)的摩尔质量为303.8g)为( A )。
A)84.8g B)169.6 g (c)339.2g (d)5085.g,
10.水\油乳化剂的HLB值的范围是:( A )
(A)2-6 (B)8-12 (润湿剂) (C)14-18 (油\水乳化剂) (D)20-2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在农药中遁常每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如烷基苯磷酸盐。
其主要目的是;( B )
(A)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B)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
(C)防止农药挥发 (D)消除药液的泡沫
12.分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物系时,将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C )
A p平>p凹>p凸
B p凹>p平>p凸
C p凸>p平>p凹
D p凸>p 凹>p平
13.过饱和溶液所以能形成是因为( D ) A它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B大颗粒溶解度较大
C它的分散程度高 D小颗粒溶解度较大(微小颗粒的化学势大)
14.由等体积1mol·dm-3KI溶液与0.8mol·dm-3AgNO3溶液制备的AgI溶胶,分别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能力最强者是( D )
A K3[Fe(CN)6]
B NaNO3
C MgSO4
D FeCl3
二、填空题
1、电解质溶液中各粒子迁移数之和为 1
2、极化是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偏离其平衡值的现象,极化主要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
3、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dm3·s-1·mol-1,则该反应级数是二级。
4、在300K时,鲜牛奶5h后即变酸,但在275K的冰箱里,可保存50h,牛奶变
酸反应的活化能是 63.19 KJ·mol-1
5、在一定温度下,某化学反应的平衡转化率33.3%,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当有
催化剂存在时,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33.3%
6、明显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两亲性质的有机化合物是表面活性剂。
三、判断题
1.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给串联的电解池通电,在各个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化学
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都相等。
(√)
2.随着电流密度由小到大增加,电解池的实际分解电压V(分)与原电池的端电压
V(端)都将递增 (×)
3.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有关。
(×)
4.反应级数是分数的为复杂反应。
(T)
5.所有的电池只要在电流无限接近于0的条件下使用,都是可逆电池。
(×)
6.在恒温下,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由于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降
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7.凡能产生正吸附的物质,其表面超额为正值,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加
而减少。
(T)?
8.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程度以接触角衡量,当接触角小于90°时称为不润湿。
(×)
四、计算题(共3题36分) ,。
l
1、某溶液中含有1.00mol/kgZn(NO3)2和1.00mol/kgCu(NO3)2,pH=4.0,该溶液在
25℃用光滑的Pt片作为电极。
试问当阴极电势搭-0.30V时,阴极上发生什么反
应?这时溶液中残余Cu2+的浓度为多少?
已知H2在光滑Pt片和Cu片上的超电势分别为0.1V和0.2V.
φ∃(Zn2+/ Zn)=-0.7628 φ∃(Cu2+/ Cu)=-0.337.假设不考虑其活度系数的影
响。
2、电池Pt,H2(p)|HBr(a=1)|AgBr(s),Ag的E与温度T的关系式为:
E=0.07150-4.186×10-7T(T-298)
(1)写出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2)求T=298K时正极φ与AgBr的Ksp,已知φ
(Ag+/Ag)=0.7991V
(3) 求T=298K时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可逆放电2F)
(4)此电池在298K下可逆放电2F时,放热还是吸热?是多少?
3.某物质的分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当起始浓度为0.1mol/dm3时,经过反应50min 分解20%
(1)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k
(2)计算该反应的半衰期t1/2
(3)计算起始浓度为0.02mol/dm3时分解20%的时间。
五、简答题(3*12)
1、如何用电池电动势法测定Ag2O(s)的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Δf G mθ,试写出所排的电池,应测的数据及计算公式。
2.根据开尔文公式,解释人工降雨时,为云层的过饱和水汽提供凝聚中心(如碘化银微粒)的基本原理。
3.由0.01dm30.05mol/kg的KI和0.1dm30.002mol/kg 的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AgI 溶胶,试写出胶团结构式(标明胶粒胶核及胶团),指出AgI溶胶的电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