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

合集下载

下寺湾油区储层四性关系特征分析

下寺湾油区储层四性关系特征分析

下寺湾油区储层四性关系特征分析【摘要】利用下寺湾油区的区域构造、区域地层、区域油藏分布情况等相关地质资料,分析下寺湾油区各储集层的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性特征,及储层的“四性关系”,得出下寺湾油区储集层勘探井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四性关系1 下寺湾油区的地层情况1.1 区域构造下寺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南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西倾的单斜,在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了一系列鼻状构造,从东到西依次为汪屯鼻状构造、王家坪向斜、梁庄鼻状构造、下寺湾鼻褶群、柳洛峪鼻状构造。

由南到北发育一系列轴向近北东东向展布的次一级鼻隆带。

这些鼻隆带的发育与砂体的有机结合,为油气层的圈闭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1.3 区域油藏分布情况下寺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主要为岩性油藏。

在区域上又划分了5个区:(1)雨岔区域,含油层主要为长22油层;(2)柳洛峪地区:含油层主要为长23油层;(3)柴窑-清泉-麻子街地区:含油层主要为长3、长6油层;(4)川道-龙咀沟区域含油层主要为长22油层;(5)北沟-张岔结合部区域:含油层主要为长22油层。

2 储集层的“四性特征”2.1 储集层的岩性特征下寺湾油区延长组为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细砂岩。

薄片资料统计结果表示,碎屑组分约占56.6~95.4%,平均约83.9%,以长石为主,各油层组平均为43.36~53.36%,填隙物含量较高,含量变化也较大,为4.6~43.4%,其中以胶结物为主。

胶结物主要是方解石和绿泥石膜,其次是水云母、自生石英、长石、网状粘土、高岭石及浊沸石等胶结物,此外,还有少量白云石、铁白云石和菱铁矿等胶结物。

2.2 储集层的电性特征下寺湾油区三叠系长2储层含油区块主要分布在北沟、下寺湾、雨岔、柳洛峪等地,通过近些年来对下寺湾油区不同区块近千口井测井资料的分析,自然电位曲线的值均为负异常,负偏幅度较大,反映了砂岩沉积时水动力能量的强弱变化,同时也间接的反映了沉积物颗粒的粗细及泥质成分的多少。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度 低 透性 差 , 渗 不含 油 气 。 细 砂岩 : 4 、 6的主 要 储集 层 , 自然 电 长 +5 长 以
层 的等效 电阻是 并 联 的 , 比普通 视 电阻 率 曲线 及 侧 向测井 更能识 别相 对 低阻 的油 层 。 以 , 所 一般 最好 用
感 应测 井 曲线识别 油 水层 [。 5 ] 本 区长 6油层 初产 均含 水 , 含水 3 %~8 % 。 0 O 油 层 电阻率 幅度 大 , 、 深 浅探 测 幅 度差 小 , 油层 的 深 含 感 应 电阻率 大致 为3 ~6Q ・ 水 层深感 应 电阻 率 O 0 m。 值低, 、 深 浅探 测 电阻 率幅度 差 大[。 6 ]
1 3 含 油性 与 电性 关 系 .
感 应 曲线 在地 层 中 的 电流 线 是 环 状 的 , 因而 地
阻率 相 对偏 低 和 高声 波 时 差 值 的特 征 , 纯 的泥 岩 较 层 往往 还 出现 井径扩 大 现象 [ 。 2 ] 粉 砂岩 、 质砂 岩 : 中高 自然伽 玛和 中低 负异 泥 以 常幅度 自然 电位及微 电极差 异幅 度小 或无 差异 为特 征 。声 波 时差 在 20 sm 左 右 , 电阻 率相 对 较 低 5 ̄/ 视 (  ̄ 4 g m) Rt 0l・ 。由于此 种岩性 颗 粒较 细 ( 均粒 径 平 小 于 0 1 m)绝 对 孔 隙度 虽高 , 连通 的有效 孔 隙 .r , a 但

刘东等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 储层“ 四性” 研究 关系
( ) 1

LOG — LOG i

2 c h 1 G u × 。一

油 细砂 岩 一 般 电阻 率较 高 , 层 电阻 率 大 于 3 1 油 0 2・

四性分析

四性分析

1.课题的意义“四性”指的是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

“四性”关系研究主要是根据地区资料展开的,包括地质资料、岩心资料、录井资料、试油资料、测井资料等。

“四性”关系指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互相联系的内在规律。

这四者中,含油性是储层评价的最终目的和核心,岩石性质是储层评价的基础,物性是代表储层储集性能和油气产出能力的参数,电性则是研究的手段,它既是前三者的综合表现,又反过来用于确定前三者,因而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富县地区的实际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研究分析,明确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在对分析化验、岩电实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建立四性关系解释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从而对提高了油气水解释的符合率,对相邻构造的油气水解释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前面岩性、物性、含油及电性关系研究以及测井解释模型,对该区近百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重新解释。

解释结果与试油资料对比,符合率较高,从而为该区石油储量计算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因此,本文利用研究区的实际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通过分析建立起本区储层的四性关系;并通过对分析化验、岩电试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的分析,建立起合理的孔隙度和原始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最后再在测井曲线商识别油层及有效厚度的划分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田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四性关系”是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基础,也是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建立的关键。

最初研究“四性关系”主要以电性和岩性为主,通过电性来反映岩性、评价岩性特征,即而评价含油气性。

后来逐渐演化成以电性为主,通过分析岩性、物性特征,综合评价含油气性,阿尔奇公式就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国内关于“四性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测井、测试、岩心分析化验及水分析资料等的整理及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测井解释参数处理解释模型,确定了油藏有效厚度划分及油气水层解释标准,提高了油气水解释的符合率,对相邻区块的测井解释也有指导意义,从而为油田近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相对渗透率:当两相或多相流体在地层中流动时,岩石允许某一相流体通过的能力,定义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其相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为相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相对渗透率。

、岩性、厚度等变化造成2、平面非均质:储层在平面上由于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的平面差异称为平面非均质。

3、自然递减率:下阶段采油量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增加的产量之后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值,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自然递减率。

4、注采对应率: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连通的厚度占射开总厚度的比例5、剩余油饱和度:在一定的开采方式和开采阶段,尚未被采出而剩余在油层中的油的饱和度。

、岩性、厚度等变化造成6、纵向非均质:储层在纵向上由于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的层间差异称为纵向非均质。

7、采油指数:单位采油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

8、综合递减率:下阶段采油量扣除新井产量后与上阶段采油量的差值,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为综合递减率。

9、生产压差:静压(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流压的差值叫生产压差,又称采油压差。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压差越大,产量越高。

10、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出现经营亏损前的累积产油量。

经济可采储量可以定义为油田的累计现金流达到最大、年现金流为零时的油田全部累积产油量;在数值上,应等于目前的累积产油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之和。

1、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特定的岩石组合。

例如河流相、湖相等。

沉积单元级别划分是相对的。

应从油田开发实际出发进行沉积相级别划分。

比如,河流相为大相,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为亚相,曲流河的点坝、天然堤、决口扇等为微相。

2、沉积微相:指在亚相带范围内具有独特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等剖面上沉积特征及一定的平面配置规律的最小单元。

3、开发层系:为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气层组合,在沉积盆地内可以对比的层系。

4、有效孔隙度:岩样中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能够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低饱和度气藏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低饱和度气藏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1 区域简介作为一个受复杂断层影响的背斜构造,xx构造的形成的双重控制因素为早期基岩隆升和晚期冲断褶皱。

同时,由于受到主控断裂xn断裂影响,其构造形态为一个完整长轴背斜,相对简单。

xx气藏是在此构造背景上形成的断块气藏,其油气横向及纵向上的分布受构造位置、断裂展布及岩性的影响。

,按照油藏控制因素xx气藏可划为多种类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

2 储层特征XX低饱和度气藏发育湖侵体系域的灰色、灰绿色及红色湖棚粉砂岩及泥岩,向上见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属高位体系域,其上部发育湖退体系域的三角洲相灰色砂岩—粉砂岩沉积。

2.1 储层岩性特征岩芯分析及薄片资料证实,XX低饱和度气藏岩性主要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次之(见图1)。

图1 XX低饱和度气藏储层岩性特征分析图2.2 储层物性特征统计研究区目的层5口取心井165块样品物性分析数据,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69%~23.4%之间,平均孔隙度15.6%(图2);统计的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为0.01~298×10-3μm 2,平均为18mD;孔隙度与渗透率总体来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按照Sy/T 625-1997储层物性评价标准,XX低饱和度气藏储层属中孔低渗储层。

图2 XX低饱和度气藏储层孔隙度分布直方图2.3 电性特征xx气藏储层“四性特征”中的电性特征表现为:自然伽玛值明显低于围岩,自然电位较基值相比呈现明显负异常,同时井径曲线表现为明显的缩径特征;三孔隙度曲线表现为高声波时差值、高中子值、低密度值;同时,不同储层其感应电阻率响应特征也不同,表现为:气层感应电阻率为中高值,高于围岩深感应电阻率;水层感应电阻率呈低值,且明显低于围岩;气水同层感应电阻率介于油气层和水层之间,呈中低值。

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是指对储集层的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相互间关系进行研究[1-2],此项工作是识别储层流体、计算储层参数的基础工作,也是正确建立测井解释模型的基础。

(完整word版)测井考试小结(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完整word版)测井考试小结(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完整word版)测井考试小结(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一、名词解释1、测井:油气田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well logging ,是应用物理方法研究油气田钻井地质剖面和井的技术状况,寻找油气层并监测油气层开发的一门应用技术。

2、电法测井:是指以研究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质及介电性为基础的一大类测井方法,包括以测量岩层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和介电特性为基础的三小类测井方法。

3、声波测井:是通过研究声波在井下岩层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了解岩层的地质特性和井的技术状况的一类测井方法。

4、核测井:是根据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核物理性质,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勘探石油、天然气、煤以及铀等有用矿藏的地球物理方法,是地球物理测井的重要组成部分。

5、储集层:在石油工业中,储集层是指具有一定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

例如油气水层。

6、高侵:当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较低时,电阻率较高的钻井液滤液侵入后,侵入带岩石电阻率升高,这种钻井液滤液侵入称为钻井液高侵,R XO<rt多出现在水层。

< p="">7、低侵:当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比渗入地层的钻井液滤液电阻率高时,钻井液滤液侵入后,侵入带岩石电阻率降低,这种钻井液滤液侵入称为钻井液低侵,一般多出现在地层水矿化度不很高的油气层8、水淹层: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后期因注水或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油层发生水淹,称为水淹层,此时其含水饱和度上升、与原始状态不一致,在SP、TDT和电阻率等曲线上有明显反映。

9、周波跳跃(Travel time cycle Skip):因破碎带、地层发育裂缝、地层含气等引起声波时差测井曲线上反映为时差值周期性跳波增大现象。

10、中子寿命测井: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高矿化度地层水油田并且不受套管、油管限制的测井方法,它通过获得地层中热中子的寿命和宏观俘获截面来研究地层及孔隙流体性质,常用于套管井中划分油水层、计算地层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注水效率及油层水淹状况、研究水淹层封堵效果,为调整生产措施和二、三次采油提供重要依据,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的主要测井方法之一。

利用“四性”关系识别泾河17井区长8储层

利用“四性”关系识别泾河17井区长8储层

利用“四性”关系识别泾河17井区长8储层
彭川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泾河油田泾河17井区储层属于典型的鄂尔多斯盆地低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控制.通过该区目的层长8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该储层的岩性征、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有比较强的内在联系.文章侧重于该区目的层的这种特征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水层物性、电性的识别图版及确定了有效厚度下限.利用“四性”关系来识别储层,并进行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分析,最后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制定有效可行的开发调整方案.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彭川
【作者单位】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河南新乡4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32.3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郑寨子地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分析及低阻油层识别 [J], 李广涛;吴凤;邓南涛;陈义国
2.水平井剖面天然裂缝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以泾河油田17井区长8油藏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J], 张小菊;邓虎成;毕钰;罗斌;彭先锋;欧浩淼
3.利用“四性”关系识别耿231井区长2储层 [J], 周小平;龙慧;黎小伟
4.旦八地区3043井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J], 杨桂林;崔军平;邢隆;王玉强;李鹏
5.子长油田L346井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J], 施砍园; 牛思琪; 孙现瑶; 寇琳琳; 胡耀; 李爱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

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摘要:本文通过区内10口探井岩心、测井资料、试油试采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子洲油田武家湾区长6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四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研究区的油水层识别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储层特征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中图分类号:t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17-02子洲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

伊陕斜坡为一西倾平缓单斜,倾角一般不到1°,斜坡内部断层与局部构造均不发育,但低幅度鼻状构造相对比较发育,鼻状构造形态多不规则,为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1~3]。

武家湾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长61、长62)。

沉积相研究表明,武家湾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在长61、长62、长63砂层组,储集层主要为分流河道砂体。

本文在10口探井及开发井的地质、录井、测井、试油及化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长6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油层的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储层特征1.1 岩性特征武家湾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细砂岩为主。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统计,储层砂岩中碎屑组分占90%以上,以长石为主,平均值为60.8%。

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胶结物类型主要为硅质、长石质和绿泥石膜,其次为水云母和铁方解石,杂基含量极低。

1.2 物性特征据物性分析资料统计,长61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0.9%,渗透率平均为2.32×10-3μm2;长62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8.8%,平均渗透率为1.2×10-3μm2。

储层主要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

储层孔隙类型以以粒间、粒内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为主。

其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和小孔微细喉为主要孔喉组合类型。

1.3 含油性特征根据探井岩心录井资料统计,研究区含油储层为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和钙质砂岩不含油。

3-四性关系PPT课件

3-四性关系PPT课件

细砂岩、粉沙岩声波骨架图版
26
3.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骨架图版
POR(%)
POR(%)
25
POR=0.198AC-36.286 R=0.776 N=624
20
25
POR=0.188AC-35.009 R=0.781 N=356
20
15
15
10 10
5 5
0
100
160
220
280
340
400
5
10
15
20
25
POR(%)
2021/7/23
细砂岩、粉砂岩物性-岩性关系图
20
2.储层四性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
岩性-含油性关系
2.2 储层四性关系分析
100% 1
0.3
90%
3.45
80% 7
70%
52.72
60%
厚度(m)
50% 5
40%
29.37
30% 20% 10%
0%
2021/7/23
5.97
1000
PERM= 0.0002e0.6068POR R=0.803 N=485
10
100 PERM =8E-05e 0.6182PO R R=0.829 N=271
1
0.1
0.01
0.001 0
5
10
15
20
POR(%)
细砂岩渗透率解释模型
2021/7/23
0.0001
25
0
5
10
15
20
25
POR(%)
岩石厚度百分比(%)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王集地区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王集地区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6期 73是否良好,比如说:是不是移位,是否倾倒、是否被遮挡、是否掉漆等。

3、定期对公路交通标志进行清洗刷新。

每年对标志版面进行一次清洗;每三年对支柱及牌面及零配件进行一次除锈刷新。

(三)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在检查中如果发现公路交通标志被污秽时,要及时清洗,如果是被其他物体遮挡,要及时的进行清除,如果物体较为庞大,应把交通标志移到规定范围之内、视线可视的其他地方,对于已经损坏的标志:比如,标志牌变形、支柱折断、倾斜、弯曲,要及时进行修复,如果是标志牌或者是支柱掉漆、生锈的,可以对剥落部分重新刷漆,如果出现松动的情况需要进行紧固。

出现腐蚀或者是辨认的性能下降或者是反光性能丧失时,需要及时对标志牌进行更换。

总之:公路交通标志是交通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在行车安全以及交通顺畅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公路交通标志设置合理,养护得当,才能够更好的保护人们的行车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作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路交通标志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好定期、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交通标志反映出准确的信息,为公路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1]韩笑.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3).[2]孙佃海.关于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的几点建议[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08).一、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通过对王集地区油气显示资料,以及试油成果的分析,发现具有油气显示的岩性主要分布在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中,其中油层以细砂岩为主要岩性,占总体的84.6%,显示级别以油斑显示为主,占总体的69.2%,差油层以粉砂岩为主要岩性,占总体的36.3%,显示级别以油迹显示为主,占总体的54.5%,干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要岩性,分别占总体的43.5%和41.6%,显示级别以油迹和荧光显示为主,分别占总体的43.5%和37%,水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占总体的48.5%,显示级别以荧光为主,占总体的57.1%(图1)。

N区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N区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1681 储层特征1.1 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的研究,是对储层的后续特征研究的一个基础,它包括对储集层岩石的组分、分选、磨圆、粒度、填隙物成分等一系列与储集岩体有关的内容,这些都是储集层的先天条件。

是决定油气储层性能的关键因素。

根据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统计,储层的岩石类型基本为为含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含少量岩屑石英砂岩。

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长石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说明长6油层组砂岩成分成熟度低。

1.2 填隙物特征填隙物是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综合产物,按成因可分为基质和胶结物两类。

基质主要是指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的陆源粘土矿物及粒度小于0.0315mm的细粒组分,主要为粘土基质,还有灰泥和云泥。

胶结物为成岩作用期间由于孔隙水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而沉淀于颗粒之间的自生矿物,主要有碳酸盐、硅质及自生粘土矿物等。

1.3 储层孔隙类型根据铸体薄片反映的孔隙形态结构,研究区粒间孔含量8.6%,溶孔含量1.1%,晶间孔含量0.3%,面孔率10.1%,平均孔径63.6μm;延9油层粒间孔含量9.5%,溶孔含量1.4%,晶间孔含量0.3%,面孔率11.4%,平均孔径70.5μm。

2 储层四性关系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气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电性是研究四性关系的最直接反映,而岩性是研究的基础,研究储层的四性关系,能明确储层的各相关参数的相关关系及规律,能为储层评价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2.1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N区目的层属于相对较差的储层,而岩性是储层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工区取芯资料及矿物成分分析发现,岩性主要以中、细、粉砂岩为主,粒度的大小不同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也不同,其粒度的大小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即粒度较小储层的物性就相对较差。

储层的孔、渗与长石、石英的含量相关性较为显著,都随着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而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储层岩屑呈负相关,其物性会随着岩屑含量的增多而变得相对较差。

常规储层油气水层的识别方法

常规储层油气水层的识别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 0.5 米电阻率(RE)求SH,在没有 RE 曲线的情况下用 RT 求 SH。在求泥质含量的过程中,各种方法均统一于下面的经验公式:
S = SHLG GMAX
− GMIN − GMIN
SH
=
2 GCUR 2 GCUR
*S − 1 −1
(1 )
(2 )
SHLG-----解释层段内 RE 曲线的测井值; GMIN-----RE 曲线在纯砂岩处(即纯水层)的测井值; GMAX----RE 曲线在纯泥岩处的测井值; S -------是 RE 曲线测井相对值; GCUR----地区经验系数,辽河地区GCUR取值为 5;
TSH1------孔隙度进行泥质校正时所用的中间变量;
TSH -------解释层段内泥质声波时差值;
TM ------砂岩声波骨架值;
PORR = AAC − TM * 100 − SH * TSH 1 − TM * 100
(6)
TF − TM
TF − TM
其中
PORR-----有效孔隙度;
TF ------孔隙流体的声波时差值(us/m)。
POR = PORR + SH * TSH 1 − TM * 100
(7)
TF − TM
3).求总孔隙度
c、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SW)
本地区有四种方法求地层含水饱和度,但在实际数字处理过程中只采用阿尔
奇公式求 SW。即
SW
=

B* POR
A * RW M * RT
其中:
1
N
(8 )
B------与岩性有关的系数;
(3)
其中 DEP------深度;
CP -------地层压实校正系数,当大于 1 时,令 CP 为 1。

油田储层四性

油田储层四性

储层四性关系:包括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
储层岩性:指反映岩石特征的一些属性,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交接类型及特殊矿
物等;
储层物性:指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如岩石骨架粒度组成和比面、骨架颗粒分选和磨圆程度、孔隙
结构和孔隙性、岩石流体饱和度以及储层的渗透率等;
储层电性:指电测曲线特征,电测曲线是测井曲线的总称,并非单一电阻率测井,主要内容一般是
曲线的形状、响应值相对大小等。

含油气性:指储层的所含流体及相应流体特性,如地层水矿化度、油流特征以及气体特征等。

“四性”对确定页岩气、致密油储层饱和度精度的影响

“四性”对确定页岩气、致密油储层饱和度精度的影响

不同矿化度下计算含水饱和度和岩 心分析含水饱和度对比图
不同矿化度下含水饱和度平均绝对 误差与孔隙度交会图
ΔSw1的平均值为 1. 6%,ΔSw2的平均值为 6. 4%,ΔSw3的平均值为 11. 2%, 显然矿化度变化对求取含水饱和度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是不可忽略的 17
讨论提纲
一、页岩气及致密油储层特征 二、岩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三、物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四、含油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五、温压及地层水对饱和度的影响 六、总结
致密油: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 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 离运移的石油聚集。
3
一、页岩气及致密油储层特征
页岩气储层主要特征:
1、有机质特征 其丰度与成熟度对页岩气资源量有重要影响
2、矿物组成特征 黏土矿物(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
基于变化n计算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误差分布图
15
五、温压及地层水对饱和度的影响
在实际测井解释中,一方面受传统理论的影响,测井解释人员忽视了温压变化对 岩电参数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高温高压实验较复杂且成本较高,测井解释人员 常用常温常压岩电实验得到的岩电参数m、n 等值来计算含油气饱和度,这样的 方法求得的饱和度显然是不准确的
阿尔奇公式计算结果与密闭取心 的分析结果可知,阿尔奇公式计 算结果与实验分析数值的差别不 大,其误差在精度要求范围之内。
沾化凹陷罗69井阿尔奇计 算结果与密闭取芯分析值 对比
7
讨论提纲
一、页岩气及致密油储层特征 二、岩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三、物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四、含油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五、温压及地层水对饱和度的影响 六、总结
3、当岩石由亲水转向亲油时,饱和度指数随着岩石亲油性的增加而增大。当 n 的误差为 ±0.2 时,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误差基本小于5.00%;当 n 的误差 大于 ±0.2 时,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误差略大于5.00%。

下寺湾油田桥镇区长2段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确定

下寺湾油田桥镇区长2段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确定

154下寺湾油田桥镇区长2段储层是主力产油层,受强烈的成岩作用影响,储非均质性较强。

生产实践表明,该地区长2油藏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边底水,油层与水层电性特征不明显,较难识别。

因而对其储层评价和试油选段过程中,急需对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研究,明晰储层四性关系之间的联系,利用测井资料反映储层的电性特征,才能比较准确的确定有效厚度下限[1]。

1 区域地质概况下寺湾油田桥镇区位于延安南部,构造整体平缓,呈东高西低的特征,总的特征是在西倾单斜,少量发育小型鼻状构造。

研究区长2储层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为主[2],埋藏深度在800~1100m,多数井主要储集井段在900~950m。

已发现的油藏主要富集于长2油层组的中上部,具明显的下生上储成藏组合特征。

2 储层特征桥镇区长2储层的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石英含量为40.7%~60.7%,平均为50.3%;长石含量为21.5%~48.8%,平均为36.4%;岩屑含量为4.4%~25.6%,平均12.8%。

根据研究区岩心物性分析资料统计结果见图1,桥镇区长2油层组储层孔隙度介于9.0%~19.5%,平均值14.4%,中值14.0%;渗透率介于0.30~48.2mD,渗透率几何平下寺湾油田桥镇区长2段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确定蒲阳东 贺梅梅 王乐 张鑫 王范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6100摘要:下寺湾油田桥镇区长2段储层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的特点,利用试油资料及岩心分析测试结果对研究区长2储层进行四性关系与有效厚度下限的研究。

分析认为长2段储层有效厚度下限为:岩性下限为细砂岩以上;含油性下限为油迹及以上显示;物性下限为孔隙度≥9.0%,渗透率≥0.3×10-3μm 2;电性下限为:当241.5μs/m>声波时差≥225μs/m,电阻率≥-0.76×声波时差(AC)+193.82,当声波时差≥241.5μs/m,电阻率≥11.0Ω·m。

开发井解释储层油

开发井解释储层油

开发井解释储层油、气、水层的识别方法(一)、油层的主要响应特征1、常规测井曲线在油层的最基本响应特征是R高,一般高于临近同岩性水层的2倍左右,即R>Rw。

2、受泥浆侵入影响,一般油质为稀油的储层,在地层水矿化度与泥浆矿化度差异不是很大情况下,深、浅探测电阻率数值差异较大,远大于水层的差异。

而稠油地层由于冲洗带范围较小,深、浅电阻率数值差异相对较小。

3、自然电位幅度略小于临近水层,在稠油地层,这一特征更明显。

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二)、气层主要响应特征1、最主要特征是深探测的电阻率数值较高;2、由于受天然气影响,声波时差有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3、由于气层含氢指数低,对快中子减速能力差,对伽玛射线的吸收能力也差,导致气层中子伽玛数值高。

在微电极、自然电位、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的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

气层的最大特点是中子密度交会明显(三)、油水同层:在微电极、声波时差、井径曲线上,油水同层与油层相同,不同的是自然电位曲线比油层大一点,而视电阻率曲线比油层小一点,感应电导率比油层大一点。

(四)、水层: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有明显的正幅度差,但与油层相比幅度相对降低;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且异常幅度值比油层大;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高而长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低,感应曲线显示高电导值,声波时差数值中等,呈平台状,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1)油层:在解释油层时要特别注意水层的电阻率及围岩电阻率。

一高:高电阻率。

三低:低自然伽玛、低中子孔隙度、低体积密度。

二大: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大,但比水层异常幅度小。

油田开发地质学

油田开发地质学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烃源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岩)。

2. 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3. 岩性标准层: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厚度不大,分布面积广泛的岩层。

4. 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5. 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升高的系数,称为地温梯度。

6.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

7. 油气藏: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

8. 异常地层压力:是指地层中流体压力超过正常静水注压力,包括异常高压和异常抵押。

9. 岩心收获率: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进尺长度的比值。

10. 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12.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13. 油气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14. 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吼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孔喉配属关系。

15. 折算压力:就是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地下流体的流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算到某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16. 干酪根:是动植物遗骸(通常是藻类或木质植物)在地下深部被细菌分解,除去糖类、脂肪酸及氨基酸后残留下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

17. 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储集层中的运移。

油藏工程复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

油藏工程复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

第一章名词解释1.原油饱和压力: 指在地层条件下,原油中的溶解气开始分离出来时的压力。

又称泡点压力。

2.溶解气油比(Rs): 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地层油中溶解的气量,m3/m3 。

3.压缩系数(Co):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1/MPa4.体积系数(Bo): 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油在地下体积(即地层油体积Vf)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Vs)之比。

5.粘度(μ): 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单位:mPa.s。

6.稠油: 指在油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 mPa.s,相对密度大于0.90的原油。

7.压缩因子(Z):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8.地层水矿化度: 单位体积地层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盐类、胶体的总含量,称为地层水矿化度,以mg/L或mol/L表示。

9.地层水硬度: 是指地层水中所含Ca2+、Mg2+的量。

通常以1L地层水中含10mg的CaO或7.2mg的MgO为一度。

10.孔隙度(φ): 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1.岩石的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储层岩石让流体在其中流淌的性质。

其大小用渗透率(permeability)表示。

(1)绝对渗透率:指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淌,不与之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的渗透率。

(2)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又称相渗透率。

(3)相对渗透率:当岩石中有多种流体共存时,每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12.油藏含油(水、气)饱和度: 油层孔隙里含油(水、气)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13.束缚水饱和度(Swi)(1)束缚水:是指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不可流淌的水,称为束缚水。

(2)束缚水饱和度:单位孔隙体积中束缚水所占的比例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乌南油田N_2_1油藏储层_四性_关系研究

乌南油田N_2_1油藏储层_四性_关系研究

第15卷第4期2008年7月断块油气田收稿日期:2007-11-15;改回日期:2008-05-16。

作者简介:赵为永,男,1973年生,硕士,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层序地层学和测井地质。

E-mail:zwy8936645@yahoo.com.cn。

摘要乌南油田N21油藏储层主要为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

储层岩相、岩性、物性的差异控制了油藏的富集程度,在岩性、岩相相同的情况下,含油性取决于物性的好坏。

通过对测井、测试、岩心分析化验及水分析资料等的整理及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测井资料参数处理解释模型,确定了N21油藏油气水层解释标准,提高了解释符合率,对相邻区块的测井解释也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乌南油田;N21油藏;四性关系;测井解释中图分类号:TE122.2﹢3文献标识码:A4-propertyrelationshipstudyonN21reservoirinWunanOilfieldZhaoWeiyong(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QinghaiOilfieldCompany,CNPC,Dunhuang736202,China),ChenHongmin,LiSongdong,etal.N21reservoirofWunanOilfieldisofmainlydeltafrontsubfacies.Thelithologyconsistsmainlyofsiltstoneandfinesandstones.Thedifferencebetweenlithofacies,lithologyandphysicalpropertyofthereservoirsgoverntheoilandgasaccumulationlevel.Underthesamelithologyandlithofaciesconditions,theoil-bearingsaturationdependsonthedifferenceofphysicalproperty.Withtheanalysisoftheloggingdata,theproductiontestingdata,thecoredata,thewateranalysisdataaswellasthestudyof4-property(lithology,electricalproperty,petro-physicalpropertyandoil-bearingproperty)relationsoftheN21reservoir,themodelofwelllog-gingdataprocessingandinterpretationhasbeenestablishedandthewelllogginginterpretationstandardhasbeendetermined.Thecoincidencerateoftheoilgas-bearingformationshasbeenalsoincreased.Theresultsofthestudyhave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forthewelllogginginterpretationofadjacentstructures.Keywords:WunanOilfield,N21reservoirs,4-propertyrelationship,welllogginginterpretation.乌南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为昆北断阶亚区乌南—绿草滩断鼻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面积约为130k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一)、储层的“四性”关系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沉积相是控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电性是对其三者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沉积相带,决定了不同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并决定了不同的电性特征。

只有正确地认识岩性,准确地掌握沉积环境、沉积规律和所处的沉积相带,认清各种岩性在电测曲线上的反应,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物性和含油性,才能与电性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正确地进行油水层判断,提高解释符合率和钻井成功率。

测井曲线能反映不同的岩性,尤其对储集层及其围岩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长4+5、长6储集层测井显示: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电阻率曲线随含油性不同而变化。

泥岩表现为:自然电位为基线,自然伽玛高值,微电极两条曲线重合,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高,且有波动,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中-高阻。

过渡岩性的特征界于纯砂岩与泥岩之间。

储层的钙质夹层显示为,声波时差低值,自然伽玛低值,电阻率高值;而泥质、粉砂质夹层显示为,自然伽玛增高,电阻率增大。

普通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对应高阻层底界面。

感应曲线及八侧向曲线在储集层由于侵入而分开,而在泥岩及致密层3条曲线较接近。

但是,由于该区大部分井采用清水泥浆,所以,井径曲线在渗透层曲线特征不明显,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特征不明显。

长4+5储层岩性致密,渗透率值比较集中,在渗透性较好的储层段,一般含油性较好。

长4+5油层组含油层的曲线特征比较明显,油、水层的特征总体上便于识别。

电阻率曲线是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

理论上来说,感应曲线因其在地层中的电流线是环状的,那么,地层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的,它比普通视电阻率曲线及侧向测井更能识别相对低阻的地层。

所以,一般最好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

油层电阻率幅度大,含油段的储层电阻率是水层电阻率的1.5—4倍,深、浅探测幅度差小,含油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致为50—150Ω•m。

水层深感应电阻率值低,深、浅探测电阻率幅度差大。

声波时差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储层的物性,物性较好的储层声波时差增大。

储层声波时差曲线大致为215—242μs/m。

利用测井曲线首先识别渗透层,在此基础上识别油、水层。

长4+5、长6油层组的油、水层测井曲线特征为:①自然电位曲线(SP)能较好地划分渗透层,其异常幅度大小可以判断砂岩渗透性的好坏。

渗透性愈好,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愈大。

②微电极曲线(ML)的两条曲线微电位和微梯度曲线的幅度差和值的大小,反映渗透层。

而且通过微电极曲线能识别出储集层中的夹层。

但是,对于该区某些清水钻进的井,因为没有泥饼的形成而在渗透层没有明显的幅度差。

③自然伽玛曲线(GR)能较好地反映地层的泥质含量以及砂岩颗粒的大小。

砂岩愈纯,粒级愈粗,自然伽玛值愈低;泥质含量高,岩石颗粒细,自然伽玛值高,纯泥岩伽玛值最高,但由于具有放射性钾长石的影响,其中存在K40放射性同位素,使部分储油砂岩自然伽马值偏高,而误认为泥质砂岩。

④声波时差曲线(Δt)能较好地反映储集层的孔隙性。

一般而言,储层的物性好,其含油性也较好。

致密层声波时差一般为190—215μs/m,呈低值,电阻率呈高值。

渗透性砂岩声波时差215—242μs/m,曲线形态平直。

松701-7井四性关系图图40⑤4m 、2.5m 视电阻率曲线随着含油级别的增大电阻率值增加。

⑥感应曲线油层电阻率值高于水层,而且油层深、浅电阻率幅度差小于水层。

油层的深感应值一般大于50Ω•m(图40、41)。

(二)、电测油层的解释及孔渗参数方程的建立1、孔隙度本区取芯井有2口,均在含油层段提供了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分析数据。

通过上述四性关系的研究,从本区现有取芯井测井系列中声波时差与分析孔隙度的关系最好(图42),通过岩电归位,建立了声波时差曲线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的关系式,经回归处理,公式为:Φ=0.1452Δt -23.29589101112215220225230235240声波时差 (μs/m)孔隙度 (%)孔隙度与声波时差关系图 图42该公式通过解释后,平均绝对误差为0.291,平均相对误差2.943%,由此可见,由于工作做的细致,根据本区油藏的地质基础建立的孔隙度图版,基本上适应于本地区的地质特点,且精度较高。

根据孔隙度对比图分析(图43),可以看出,制作的孔隙度图版可用于储量计算和开发井的储层评价,通过对本区块两口井长4+5层的解释,加权平均孔隙度为9.97%,与岩性分析下限以上的平均孔隙度9.95%非常接近,解释孔隙度可靠。

2、渗透率渗透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粘度的流体通过地层的能力,反映的是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强弱。

经验表明,孔隙度大的地层往往渗透率高,渗透率常常随着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这一个观点来分析,难免会出现不少矛盾,颗粒较细的砂岩往往具有较高的孔隙度,然而渗透率却普遍不高,有时很低,颗粒较粗的砂岩组成的孔隙空间,虽然孔隙度小,但却具有较大的渗流能力,表现出高渗透率的特点。

所以认为孔隙度、渗透率是从两个不同的8.08.59.09.510.010.511.011.512.08.08.59.09.510.010.511.011.512.0分析孔隙度 (%)计算孔隙度 (%)孔隙度对比图 图43角度反映储集层的性质,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孔隙度主要取决于储集层的孔隙体积,渗透率除了与岩石的孔隙体积有关外,又直接受孔隙几何尺寸与形态的控制,或者说,渗透率是孔隙几何形状与连通孔隙度二者的函数。

所以在制作渗透率图版的时,采用了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相对值、自然电位比值三条曲线,主要考虑到泥质含量、岩石颗粒的粗细对渗透率值影响较大,通过进行多元回归而得出的。

根据四性关系研究,可以看出自然电位与渗透率有着较好的关系,其次是自然加码,也可以说,泥质含量是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因素,时差曲线次之。

自然伽马相对值的计算公式为:minmax min GR GR GR GR GR --=∆ ΔGR-------自然伽马相对值GR--------目的层自然伽马值GRmin--------纯砂岩自然伽马值Grmax--------纯泥岩自然伽马值自然电位比值的公式为:SSPSP sp =∆ Δsp-------自然电位比值SP---------目的层自然电位值SSP---------纯砂岩自然电位值通过回归计算,渗透率的公式为:lg(k)=-0.0047726Δt+0.06664ΔSP -0.952106ΔGR+1.106134该公式基本上满足了特低储层研究的作用,根据渗透率对比图分析(图44),对本区两口井长4+5层的解释,加权平均渗透率为0.57×10-3μm 2,与岩心分析的下限以上平均渗透率0.6×10-3μm 2非常接近,解释渗透率可靠。

3、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有效厚度下限值的确定是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进行地质、录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适合本区油层特点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下限标准。

(1)、岩性、物性、含油性下限标准在上述的四性关系中,岩性决定了储层的物性,物性决定了含油性,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一般含有较好的储层岩性较粗,物性也较好,含油级别也相对较高。

①岩性标准0.010.11100.010.1110分析渗透率 (10-3μm 2)计算渗透率 (10-3μm 2)渗透率对比图 图44本区长4+5、长6油层主要为一套长石砂岩夹粉砂岩、泥岩的组合。

砂岩以厚层、块状为主,粒度偏细,以细砂岩为主。

根据粒度分析结果、薄片鉴定资料及含油级别统计发现,含油性为油斑及其以上级别的砂岩主要为细砂岩,而细砂岩以下级别的砂岩含油性一般均为油迹或不含油。

有效厚度的岩性下限可定为细砂岩,这与其它油区的结果是一致的。

②含油产状岩心是认识地下油层最直接的静态资料。

分流河道相砂岩储集层一般具有较好的四性关系:岩石颗粒相对较粗、物性好,则含油性和储油能力好,产油能力高,反之,则储油能力差,产油能力低。

岩心含油级别一般根据含油面积划分为5类:饱含油,含油,油浸,油斑和油迹。

根据岩心油、气、水产状描述记录,凡含油级别达到油斑及其以上的岩心,均可见到原油向外渗出;而油斑以下的样品,含油面积小,无原油渗出。

该区工业油流下限以油斑级别以上。

(2)、储层物性下限本区在含油层段都有物性分析数据,可以用经验统计法确定孔隙度、渗透率下限值。

采用本区2口井113块样品的分析数据作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和频率分布图(图45),渗透率的下限为0.3×10-3μm2,确定孔隙度的下限值为8.0%。

(3)、含油饱和度的计算确定储层含油饱和度很多,有油基泥浆取芯、压汞法、相渗透率法等,这些方法只能用于局部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计算,而阿尔奇公式是连接储层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桥梁,在储层含油饱和度的计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该区为含水油层,所以只适应于阿尔奇公式和相渗透率法,因为属于岩性油藏,没有明显的油水界面,所以不适应压汞法。

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油饱和度岩电试验:该区共做岩电试验样品:电阻率因素10块,平均孔隙度为9.8%,测量出地层因素(F)和孔隙度(Φ)对应的实验数据,关系式为:同时也测了5块样品61组数据,平均孔隙度为10.2%,电阻率增大率与含水饱和度数据,关系式为:利用岩电试验结果得出的含油饱和度计算公式,对本区94口井的长4+5、层的含油饱和度进行解释,算术平均含油饱和度为56.0%,采用含油饱和度56.0%参加储量计算。

(4)、测井解释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测井参数下限值根据本区单层的测试成果和现有测井系列中与岩性、物性、4957.14758.2Φ=F 5237.19126.0SwI =含油性对应较好层段的感应电阻、四米电阻与声波时差平局值交会图(图46),含油饱和度、孔隙度关系图版得出(图47)。

根据感应电阻与声波时差交会图确定电性有效厚度测井解释下限标准(表21)。

南泥湾油田松700井区长4+5油层电性及物性下限标准表 表21类 别下 限 标 准 电性下限四米电阻 Δt>216μs/m Rt>-0.8421Δt+233.89 Rt>36Ω.m感应电阻 Δt>216μs/m Rt>-0.7368Δt+209.16 Rt>36Ω.m物性下限K>0.3×10-3μm 2 Φ>8% So>39% 岩性下限岩性:细砂岩以上;含油:油斑级以上电阻与声波时差平均值交会图 图46含油饱和度、孔隙度关系图 图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