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 价格水平下降B 收入增加C 储蓄增加D 利率提高2.消费—收入图中的收入均衡点是( C )。
A 储蓄等于消费B 消费等于投资C 收入等于消费D 储蓄等于收入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 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 000元时,其消费为6 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 )。
A 2/3B 3/4C 4/5D 1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D )。
A.大于1 B.小于1的正数C.零 D.等于15.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是( D )。
A.大于1的正数 B.小于1的正数C.零 D.等于16.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 )。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7.在自发消费为正数的线形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等于零8.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D )。
A 自发性消费B 总消费C 收入D 储蓄9.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C )。
A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 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 GDP和储蓄S都下降D 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10.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D )。
A 770亿元B 4300亿元C 3400亿元D 7000亿元11.投资乘数的公式表明()。
A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B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C 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 边际消费倾向始终大于112.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NP 增加( )。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假定有两个国家A和B,A国的产出全部来源于生产一种最终产品F,而B国的产出全部来源于生产一种中间产品E给A国生产F。
如果产品F的总价值为100,而A国的GDP 为60,那么B国的GDP为40。
()【答案】T【解析】GDP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可以将每个生产阶段的增加值加总来计算GDP。
本题中,在B国生产阶段,其所获得的增加值为:1006040-=。
2.假定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只有消费,没有政府、投资及存货积累。
那么GDP平减指数与CPI是相等的,因为二者是根据相同的商品来计算的。
()【答案】F【解析】即使经济中只有消费,两者也是不相等的。
CPI衡量的是消费者购买的、固定的一篮子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而GDP平减指数是以整个经济中的商品来衡量的。
3.2000年的CPI是用100乘以2000年的市场“篮子”里的商品的价格除以基期市场“篮子”里的商品价格来计算的。
()【答案】T【解析】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同一篮子产品和服务在某个基年的价格的比值。
篮子中的商品是固定不变的。
4.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扣除资本折旧的因素。
()【答案】F【解析】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
5.公司对家庭共200美元的年总销售额中,仅包含50美元的工资成本和60美元的原材料成本。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产总值、国内⽣产净值和国民收⼊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后果,是组成经济的具体单位,⽽不是聚集单位。
它企求解释个⼈、家庭、企业和⼯业的经济⾏为和经济原则,并研究各种市场结构和表现。
消费者和家庭的开⽀⽔平、具体企业和⼯业的价格、产出决策、⼯资、竞争机制和作⽤,市场结构及社会效益等,都是它需要研究的变量。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以⾄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最⼤化。
c中⼼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第⼆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试述国民⽣产总值、国内⽣产总值、国民⽣产净值、国民收⼊、个⼈收⼊和个⼈可⽀配收⼊之间的关系。
答:(1)国内⽣产总值(GDP)是指⼀国范围内在某⼀给定时期内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产总值(GNP)是指⼀国所拥有的⽣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NP和GDP 的关系:⼆者统计⼝径不⼀样。
GNP是⼀个国民概念,GDP是⼀个地域概念。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国民⽣产总值=国内⽣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内⽣产净值(NDP)即⼀个国家⼀年中的国内⽣产总值(GDP)减去⽣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
(4)国民收⼊( NI)即⼀个国家在⼀年内各种⽣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资、利息、租⾦和利润的总和。
从国内⽣产净值中(5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政府转移⽀付(6)个⼈可⽀配收⼊(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写为DPI),指缴纳了个⼈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所⽀配的收⼊。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导论 (5)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牌述 (5)第二章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6)第二篇总需求分析 (11)第三章产品市场均衡:收入一支出模型 (11)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20)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29)第三篇总供给分析 (39)第六章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度量 (39)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40)第八章新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45)第四篇长期经济增长理论 (48)第九章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48)第二章拿赃瞬标的1.假设某农业国只生产两种产品:橘子和香蕉。
利用下表的资料,计算2002年和2009年该国实际GDP的变化,但要以2002年的价格来计算。
根据本题的结果证明:被用来计算实际GDP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2002年2009年0(数量)P(价格)0(数量)P(价格)橘子500.22600.25香蕉150.220().3答:(1)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2=50x0.22+15x0.2=14,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P蜘=60x0.22+20x0.2=17.2,实际GDP增长率为:—~14xlOO%=22.9%,14(2)以2009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方=50x0.25+15x0.3=17,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瓠=60x0.25+20x0.3=21,实际GDP增长率为:空丑x100%=23.5%。
17|;|我.睚与23.3%只相£0.6%,由此可.见,用来计算实际GDP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神影响不是很大.2.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税收的蟾加(■同时椅移支付保持不变)一定意味着在净出口、政府购买或储蓄一投资差额上的变化.⑵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定意味着消或的增加或投.资的增加。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得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得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 3.国民收入得决定;4.国民收入得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与价格对市场上得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c.管理总需求得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与就业;d.以上均就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与价格总就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就是自愿得,要么就是由于工资调整得人为障碍引起得;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就是垂直得;d.以上均就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就是由于增加收入而就是其她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就是由于增加收入而就是其她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c<="" a="" p="">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得增加< p="">( B )。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得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就是收入得函数,而投资就是利率得函数;b.储蓄与投资都就是收入得函数;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d.储蓄与投资都就是利率得函数。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 购买普通股票D. 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B. GDP=7.7亿元C. GDP=8.7亿元D. 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B. 进口减出口C. 出口加进口D. 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 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B. 折旧C. 间接税D. 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B. 收入法C. 生产法D. 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 GDPB. NDPC. NID. PI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5、为什么间接税应该计入GDP?6、GDP指标有哪些缺陷或不足?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如何?四、计算题1、若某国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
济活动不完善的衡量。一旦男管家的工作成为他家务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劳务就不再计入GDP。
这例子说明,GDP不包括任何在家里产出的价值。同样,GDP也不包括耐用品(汽车以及电冰箱
等)的估算租金和非法贸易等物品或劳务。一
_I、政府采购、投资、净出口、消费、投资一
6、(1)2000年名义GDP-10000000,2010年名义GDP-15200000,2010年实际GDP-IOOOOOOO
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
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
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2010年GDP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1. 52,2010年(’PI-1.6一
(2)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CPI是拉斯派
尔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由(1)中计算得2010年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
是1.52,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年上涨了5)0,o;而(1PI是1.6,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
随着劳动力增加而递减。因此,实际工资下降。一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BCACB CBCAB1.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2.C.NDP=GDP-折旧。
3.A.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收入。
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4.C.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5.B.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6.C.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7.B.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8.C.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
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9.A.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10.B.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1.4第一年的产量=2.8第一年的名义GDP=2.8×500=1400。
三、判断题√√√√×××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 国民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二、单项选择题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税收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
A. 收入与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 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D. 直接税6.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 D. 净出口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净值C. 政府税收D. 个人收入8.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9. 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M=1.8亿,则( )。
A. NNP=8.7亿B. GDP=7.7 亿C. GNP=8.7亿D. NNP=5亿10.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
A. GDP=C+I+G+(X-M)B. GDP=C+S+G+(X-M)C. GDP=C+I+T+(X-M)D. GDP=C+S+T+(M-X)11. 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A. 政府转移支付B. 间接税C. 政府投资兴建一所学校D. 企业投资13.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
宏观经济学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BCACB CBCAB1.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2.C.NDP=GDP-折旧。
3.A.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收入。
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4.C.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5.B.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6.C.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7.B.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8.C.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
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9.A.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10.B.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1.4第一年的产量=2.8第一年的名义GDP=2.8×500=1400。
三、判断题√√√√×××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2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二)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基本概念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储蓄函数乘数投资乘数定量税比例所得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1、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 C>MPC。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与计划支出相等。
()5、作为国民收人均衡条件的I=S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一致的。
()6、经济均衡既可表示为总需求与总产出相等,又可表示为实际投资与储蓄相等。
()7、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期内,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量。
()8、如果前期期末储蓄存量为零,在不考虑借贷的情况下,当期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可能大于1。
()9、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10、公司未分配利润可视为一种储蓄。
()11、凯恩斯明确地拒绝整个新古典分析方法。
()12、在三部门经济中,比例所得税税率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13、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向。
()14、由居民户消费函数进行简单加总,即可得出社会消费函数.()15、根据凯恩斯定律,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水平。
()16、赤字财政将导致经济衰退。
()。
17、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
()18、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时,国民收人会减少。
()三、单项选择题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是指()。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2、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
A.随收人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B.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C.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D.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3、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递减;递减B.递减;不变C.不变;不变D.不变;递减4、已知国民收入为20亿美元,政府预算有2亿美元的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为2亿美元,储蓄额为4亿美元,则()。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一、名词释义1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2消费函数: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α+βy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
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V收入增量,则MPC=△ C/△ y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这意味着收入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
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以议员人数表示。
δS表示储蓄增加,δY表示收入增加,则MPs=△ s/△ Y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7投资乘数:收入增加与投资增加之间的比率。
同样,Ki代表投资乘数,△ Y代表国民收入的增加,△ I代表投资的增量,那么ki=△ Y/△ 一、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其中mpc是边际消费倾向。
8.政府采购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初始政府采购支出变化之间的多重关系,或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变化的初始政府采购支出变化之间的比率。
如果△ G是政府支出的变化,kg是政府(采购)支出的乘数,那么:kg=△ Y/△ g=1/(1)-β)9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这一数量变化的转移支付变化之间的多重关系,或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这一数量变化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之间的比率。
ktr=δy/δtr=β/1-β10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性质:第一、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第二、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充分利用,而把资源配置作为是既定的。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它理论则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国民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哪些基本分析方法?答:(一)形式逻辑(归纳法、演绎法、(二)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六)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4、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变化的历史性、现实性和一般意义?答:一个学科在形成与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历史背景下。
随着社会发展,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能解决这些问。
因此必然要寻求和发展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目赌了市场机制的严重缺陷,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自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具有了一个较为成形、较为严密理论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5、怎样看待某一个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那些占流行的、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否就是最正确与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答:在某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信的宏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和历史背景下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它为解决人类社会那个时代所遇到的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浙大版《宏观经济学教程》习题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一、二章练习题答案

第1, 2章习题一、判断1、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表现,以及政府如何影响这一表现。
(√)2、凯恩斯学派倾向于赞同自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提倡政府在促进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3、古董商出售一幅古字画的收入应被计入其所在国家的GDP内。
(×)4、经济中所生产的产量翻了一番,则名义GDP也相应的翻一番。
(×)5、在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四部门经济中,若一个国家的消费增加200亿元,则其GDP 也增加200亿元。
(×)6、当计算一个国家的GDP时,政府支付给退休军人的退休金应该包括在内。
(×)二、单项选择1、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消费问题时,所关心的是(B)A.消费者具体购买的是什么B.消费者的各种支出进行加总而得到的一个总量C.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能否得到满足D.消费者的总群体的大小2、以下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D )A.当期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B.导致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C.导致一个国家经济波动的原因D.一国居民生活的普遍幸福3、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长期增长理论重点阐明生产能力的增长B.在长期内,生产能力看成是既定的。
产量取决于总供给,而价格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C.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变,产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D.短期内,失业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水平4、下列哪一项包括在GDP里?(A)A.顾客在餐馆支付就餐费B.一家工厂购买一栋旧厂房C.一供应商向制造个人电脑的公司出售电脑芯片D.一消费者从旧货市场买进一辆汽车5、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GDP里?(C )A.兴建一座商场B.政府公务人员的工资C.购买土地D.购买一台全新的洗衣机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中国公民决定购买一辆日本产的轿车,对中国GDP的影响是( C )A.GDP上升B.GDP下降C.GDP不变D.不能确定7、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正确( A )A.GDP减去GNP的差额是本国居民在国外所获得的净收入B.国内生产净值加上折旧等于国内生产总值C.可支配收入(YD)等于消费(C)加上储蓄(S)D.可支配收入(YD)等于总收入(Y)加上政府转移支付(TR)减去税收(TA)8、某飞机制造公司向空军出售一架飞机和向国外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分别属于支出中的哪一项?(C )A.投资和消费B.政府购买和消费C.政府购买和净出口D.消费和净出口9、如果名义GDP由20000亿上升到23000亿,且GDP平减指数由1.25上升至1.5,则(B )A.实际GDP上升B.实际GDP下降C.实际GDP不变D.每个人均恶化10、假设在一个经济中,政府购买为400亿元,净税收(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出)为300亿元,储蓄为300亿元,投资为250亿元,则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为(D )A.150亿元B.50亿元C.-150亿元D.-50亿元11、以某一年的名义GDP上升时,下面哪一项总是正确的?(D)A.真实GDP上升B.价格水平上升C.真实GDP和价格水平都上升D.真实GDP和价格水平有一个上升三、计算题1、假设以下数据是某个国家在一给定年份的国民收入账户中的资料。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01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解答王青2012年3月第二章宏观经济总量及衡量5.已知某国有如下统计资料(单位:亿元)资本消耗补偿356.4,雇员酬金1 866.6,企业利息支付264.9,间接税266.3,个人租金收入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业主收入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374.5,个人消费支出1 991.9分别计算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储蓄。
(1)储蓄;(2)投资;(3)解:把文字定义式写上再带入数据计算1、国民收入(NI)=雇员报酬+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866.6+264.9+34.1+164.8+120.8=2451.22、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间接税=2451.2+266.3=2717.53、国内生产总值(GDP)=(NDP)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折旧)=2717.5+356.4=3073.94、个人收入(PI)=(NI)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2451.2-(164.8+253.9)+374.5+105.1+66.4=2578.5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2578.5-402.1=2176.4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176.4-1991.9-64.4=120.16.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解:GDP=5000 PDI=4100 C=3800 X-M=-100 G-T N=2001、S=PDI-C=4100-3800=3002、四部门中 C+I+G+X=C+S+T N+MS=I+(G-T N)+(X-M) S=I+200-100将 S=300代入 I=S-200+100=300-200+100=2003、GDP=C+I+G+(X-M)G=GDP-C-I-(X-M)=5000-3800-200-(-100)=11007.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1990年和1992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产品 1990年的产量 19901992年产量 1992(美元) (美元)A 25 1.50 30 1.60B 50 7.50 60 8.00C 40 6.00 50 7.00D 30 5.00 35 5.50E 60 2.00 70 2.50(1)1990年和1992(2)如果以1990年以基年,则1992(3)计算1990~1992解:1、1990年名义GDP=25×1.5+50×7.5+40×6.0+30×5.0+60×2.0=922.5 1992年名义GDP=30×1.6+60×8.0+50×7.0+35×5.5+70×2.5=1245.52、1992年实际GDP=30×1.5+60×7.5+50×6.0+35×5.0+70×2.0=11103、1990—1992GDP缩减指数=1992年名义GDP/1992年实际GDP×100=1245.5/1110.0×100=112.22第三章简单凯恩斯模型第8题:已知投资增加8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试求乘数、收入和消费的变化量及其方向。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2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一、选择题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A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要素的支付)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2.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为意味实际GDP将( A )。
GDP 平减指数=名义 GDP/ 实际 GDPA.上升B.下降C.不会发生变化D.不确定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 )看其最终是否流入销售市场,进行交换,被消费者使用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4.“钢铁是中间产品”这个命题( C )。
A.正确B.错误C.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D.以上说法都错5.下列将计入当年GDP的一项是( C )。
A.某人花10万元购买一辆二手汽车二手货不计入GDPB.面包厂购买的面粉C.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消费产品D.家庭妇女在家从事家务劳动6.下列哪项不计入今年的GDP?( C )。
A.家庭购买的面粉B.面包厂购买的面粉生产的面包C.去年生产今年卖掉的20万元消费产品要现期生产D.今年生产的投资品7.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没有直接应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贷款利息属于银行进行资本交换后得到的企业的利润的一部分8.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存货投资B.建造一座住宅;住房投资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非住房性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D.以上都是。
9.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统计中,“投资”包括( B )。
A.某家庭购买的空调B.年终比年初增加的存货C.政府修建的公共设施(道路,桥梁等)D.消费者年内购买而没有消费完的商品10.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生产近似于总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2)以2002年为基年:
2002年的名义GDP=100*1.0=100,实际GDP=100*1.0=100,
GDP平减指数=(100÷100)×100=100
2003年的名义GDP=200*1.5=300,实际GDP=200*1.0=200,
GDP平减指数=(300÷200)×100=150
习题库
第一章 导 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
总量分析:总量分析则是分析这些总量(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状况)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经济整体的运行状况及其规律,提出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
非均衡分析:所谓非均衡分析是指凯恩斯《通论》出版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它是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所研究的是实现某个均衡的过程以及均衡变动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正是一个个连续的非均衡状态。
持久收入:指消费者可以预计他一生可得到的收入的期望值。比如,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比一个只受过高中教育的人的收入高,则其较高的收入来自于持久收入。
暂时收入:暂时收入是意料之外的收入,比如,农民由气候原因丰收或歉收而增加或减少的收入。
二、选择题
(1)A (2)A (3) D (4) A (5)A (6)C
四、计算题
(1)折旧=总投资-净投资=1150-292=858, NDP=GDP-折旧=8800-858=7942;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所以,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8800-5800-1150-1500=350;政府财政盈余=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收入-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收入=政府财政盈余+政府购买=44+1500=1544,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收入(因为政府的收入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救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8800-1544=725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7256-5800=1456。
宏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和答案解析

f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
()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c<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 )。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b.储蓄和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8.总产出固定并且国民储蓄与利息率无关时,税收的增加将(D )a.使垂真的储蓄曲线向左移动;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d.减少均衡利率并增加投资。
9.三部门经济中的公共储蓄等于(B )。
a.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购买;b.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支出;c.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加上政府支出;d.政府预算赤字。
10.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D )。
a.非意愿存货量为零;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GDP不会发生改变;d.以上都对。
11.下列哪项经济政策会导致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C )。
a.税收减少50亿元;b.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c.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d.政府转移支付增加50亿元。
12.收入超过支出,公司将减少生产,因为非计划存货量为( A )。
a.正;b.负;c.零;d.不确定。
13.存在资源闲置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但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但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1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C )。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提高;15.如果投资支出下降,那么( B )。
a.GDP将下降,但其下降量小于投资的下降量;b.GDP将下降,其下降量大于投资的下降量;c.GDP将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投资的下降量;d.GDP将增加,其增加量大于投资的下降量。
16.在短期,实际GDP可能( D )潜在GDP。
a.等于;b.大于;c.小于;d.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1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投资增加将引起( B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18.如果投资减少,可预期( C )。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GDP和储蓄S都下降;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
19.自发消费支出减少,则( C )。
a.GDP将下降,但储蓄S不变;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GDP和引至储蓄都将下降;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
20.均衡水平的GDP与潜在GDP的关系是( D )。
a.两者完全等同;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就是潜在的GDP水平;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潜在的GDP水平;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潜在的GDP水平。
21.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消费曲线与45度线交点的产出水平表示(D )。
a.净投资支出大于零时的GDP水平;b.均衡的GDP水平;c.消费C和投资相等;d.消费恰好等于收入。
2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c.储蓄小于计划投资;d.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2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转移支付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b.不变;c.将增加;d.将增加,但增加量小于政府转移支付的量。
24.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
a.自发性支出增加;b.自发性税收下降;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d.净税收增加。
25.GDP低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
a.储蓄大于计划投资;b.消费大于计划投资;c.消费小于计划投资;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26.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GDP下降,其他条件既定,可预期( )。
a.消费C和储蓄S将上升;b.消费C和储蓄S将下降;c.消费C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d.消费C将上升但储蓄S将下降。
27.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且税收与收入无关,税收增加会使( )。
a.总支出曲线上移c△T;b.总支出曲线下移c△T;c.总支出曲线上移幅度超过c△T;d.总支出曲线下移幅度小于c△T。
28.当国民收入均衡时,必然有( )a.收入=消费+储蓄;b.收入=投资+储蓄;c.收入=消费;d.收入=消费+投资。
29.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税率的提高会使(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大;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变大。
30.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6,那么自发支出乘数为( )。
a.1.6;b.2.5;c.5;d.4。
31.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现期收入为5000亿元,其中3800亿元用于消费,计划投资支出1500亿元。
这表明( )。
a.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下降;b.收入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上升;c.收入处于均衡水平;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2.两部门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投资支出增加50亿元,可以预期收入将增加( )。
a.50亿元;b.250亿元;c.100亿元;d.200亿元。
33.三部门经济中的平衡预算乘数是指( )a.预算平衡时的乘数;b.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同时同方向同幅度变动时,收入的变化量与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变化量之比;c.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同时同方向同幅度变动时,收入的变化量与政府转移支付或税收变化之比;d.以上三种情况都对。
34.若政府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则三部门经济与两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 a.变小;b.变大;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35.引致消费量的大小取决于( )的大小。
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储蓄倾向;c.平均消费倾向;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36.已知:国民收入总额等于10亿元,政府预算有1亿元的赤字,国际收支有l亿元的逆差,储蓄额等于2亿元则()。
a.消费额等于7.5亿元;b.政府支出额为1.5亿元;c.消费加政府支出等于8亿元;d.投资等于2亿元。
3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税率提高时,投资乘数()。
a.将增大;b.将缩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缩小。
38.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b.将下降,且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3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会使得边际消费倾向()。
a.增大;b.不变;c.变小;d.不能确定。
40.下列哪种消费理论认为居民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而变化()。
a.凯恩斯消费理论;b.生命周期理论;c.持久收入假说;d.相对收入假说。
二、多项选择题1.投资水平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是( )。
a.产品价格;b.预期利润率;c.税率;d.利率。
2.根据投资与收入的关系,可知总投资包括( )。
a.存货投资;b.实际投资;c.自发投资;d.引致投资。
3.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
a.总需求等于总供给;b.总支出等于总收入;c.漏出等于注入;d.实际投资等于储蓄。
4.漏出是指那些没有用于总支出的剩余收入,如( )。
a.储蓄;b.投资;c.税收;d.进口。
5.注入是指那些不依赖总收入的额外支出,如( )。
a.投资;b.税收;c.政府支出;d.进口。
6.在四部门经济中,对国民收入起收缩作用的有( )。
a.储蓄;b.税收;c.进口;d.政府支出。
7.在四部门经济中,引起国民收入扩张的是( )。
a.税收;b.出口;c.投资;d.政府支出。
8.下列哪几种情况下,投资乘数会越大( )。
a.边际消费倾向越大;b.边际消费倾向越小;c.边际税率越高;d.边际储蓄倾向越小。
9.下列哪些乘数取正值( )。
a.投资乘数;b.税收乘数;c.政府购买乘数;d.对外贸易乘数。
10.( )等于1。
a.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b.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c.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d.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
11.下面哪几项会引起消费曲线的向上移动()。
a.一定时期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b.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增加;c.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d.消费结构升级,更多耐用消费品成为生活必需品。
12.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 )。
a.非意愿存货投资为零;b.计划投资等于实际投资;c.GDP不会发生改变;d.总意愿支出大于国民收入。
13.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利率的减少将使IS曲线向右移动;b.利率的减少将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c.利率的减少将增加计划投资;d.当利率减少时,计划支出等于在较高水平的实际支出。
14.下面有关乘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成反比;b.乘数的作用可无条件地实现;c.乘数反映了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d.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15.在三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K I、政府购买乘数K G、税收乘数K T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 TR之间,下列关系中一定成立的是( )。
a.K I=K G;b.-K T=K TR;c.K I=K TR;d.K I>K G>K T>K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