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民主化:
一个政治体系中的政府体制由缺乏民主条件向着具有较多民主条件的逼近或发展的过程,
也即一个政治体系由权威主义统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实质上是一种政治体制形态的变化。
工具主义:
是一种阶级分析视野中的国家观,现代工业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贯彻资产阶级的意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政治参与:
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风标模型理论:强调国家本身无足轻重而只是体现和反映着在政治竞技场上获胜者的意见,
一如风标体现着强风所向,又如“现金记帐员”一样统计着参与竞争者的输赢得失。
依附:
是这样一种状况,一些国家的经济受制于他所依附的另一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张。依附状况导致依附国处于落后和受统治国剥削这样一种局面。
名词解释
1、变量(及其种类):变量:就是可变的量,是指在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时应当加以解析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往往会以某种相对稳定的方式保持着相互间的联系。因此根据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变量又可以分为:因变量、自变量和干预变量(中介变量)。
2、回归分析法:所谓回归分析法是统计分析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回归分析法,就是一种从事物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研究自变量的变动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根据已知自变量的变化来估计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5、归纳推论:是从对于诸多个别事实的具体观察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其认识发生的起点所涉及的是对个别事实的认识,而其推理判断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在诸多个案中反复发生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特征。
6、演绎推论:是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诉诸于个别事实进而得到有关个案的更加深刻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其认识起点是那些已经建构起来且已经过某种验证的普适性理论,其推理判断过程所关注的是这一理论在具体个案中的适用以及在适用过程有可能发生的变异情况。
比较政治学的功能:
1.提供背景知识。2.改善知识分类。3.检测理论假说。4.作出前景报告。
政治发展的内涵:
政治发展是工业化社会的特征,非工业化社会竭力追求之。政治发展就是政治的现代化,就是非现代化社会建设现代化已确立的合理的政治模式的过程。政治发展是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政治发展是行政管理和法治的发展,建设有效率的政府是政治发展的中心。政治发展是公民的政治组织化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提高的过程。政治发展是政治的民主化过程。
卡多索的依附性发展理论:
比较政治学:
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的政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政治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政治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政治学学科获得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理论滋养的主要来源之一。
政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化:
从政治文化角度看,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对于公民个体来说,是“政治人”的培养过程,或政治角色的训练和生成过程;对政治系统和政治结构来说,是自我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环节。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
9、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即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整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他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映发挥着重要作用。
10、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分类:第一种,蒙昧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村民文化。第二种,服从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臣民型文化。第三种,参与型文化,也就是理想的公民文化。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相影响、互相参与的关系,公民尊重政府的权威,执行政府基于法律制度的决策;同时,公民具有政治认知与政治参与的能力,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各种政治事务或决策发表看法,并参与到这些政治事务或决策中去。所以,这是一种“理性—积极”的政治文化。
11、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又可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政治民主既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又是政治发展的手段。人权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不管是政治现代化,还是政治民主化,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7、国家理论(Theory of State):是指对于国家及其相关问题的学术思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主要涉及国家政治统治的形式、实质、特征、作用和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国家的研究构成了传统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传统的政治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把政治学定义为或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关于国家的学问。
8、政治体系理论:(Political System Theory):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范畴,主要是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政治体系”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其由此所得到的学术成果。体系理论是从对传统的国家概念和国家理论的批判和摒弃开始建构起来的。
中心——外围理论:
外围——中心论,又称依附论。是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世界被分为中心国家(发达国家)和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剥削和控制,后者依附于前者。由于中心与外围之间国际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是企图解释经济发达和不发达原因的一种思想学派。该理论虽然包括一大批体现多种概念和方法的论著,但所有依附论作家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把不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看成是由外部力量制约的,也就是说,是其它的较强大的国家在统治着不发达国家。
相对剥夺:
在人们所理解的他们所能得到的如财富、福利和政治地位等,与他们所理解的他们理应得到的之间存在着差距,但这种差距是一种心理心智方面的认知和评价,与实际的状况基本无关。
人们往往不是因某种原因而真正的被剥夺,而是在心理上感觉的自己在遭受剥夺,这就是所谓剥夺的相对性。
民主巩固:
指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已经完成由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过渡的新兴国家,如何使民主游戏规则制度化,如何培育一种与民主政体相应的稳定的政治文化,如何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如何深化民主,以建筑一道防止威权政体复辟的强固堤坝这样一个过程。
体系理论:
主要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政治体系”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其由此所得到的学术成果。
强权国家:指那些基于政治现实主义,关注于政治生存斗争和统治效力的各种国家概念。
合法性国家:
指那些力图揭示并思考有关国家行为之依据,以及其行为由此而取得合法性的基本哲学问题的学术探讨结果。
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缺陷及对策:缺陷:
(1)多与少的问题,太多的变量与太少的国家,以及由此产生的分析结论的不确定性。一与多的问题,即所谓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问题。异与同的问题,即所谓同样的行为和现象与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的问题。己与他的问题,即比较政治的研究者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无法避免的个人偏好问题。
对策:在观念上,研究者必须对比较研究所具有的缺陷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自觉,对于自身所可能造成的偏差和错误保持必须的反思和自省。在技术上,研究者必须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实际工作中对比较所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
12、精英elite:个人义涵:素质,即个人的才智、才干、或内在涵养;社会义涵:高度,即可以客观判断的成功指标,如职位、地位和盈利等;
13、法团主义(Corporatism):“法团主义可以定义为一种利益代表制度,由数目有限、功能分化的利益集团构成,这些利益集团在其代表的范围内是独一的、强制性的、非竞争的,并具有等级结构。它们被国家承认或由国家同意(如果不是创立的话)而建立,并在各自的领域内被特意授予代表的垄断权,作为交换,其领导人的选择、要求和支持的表达,要受到国家的某种控制”;
经纪人模型理论:
尽管当选或非当选的公职人员有其个人或党派的狭隘利益和政策偏好,政策结果也无非是出自自私者相互竞争的结局。但国家作为参与竞争的诸多自私者的一员,却承担着中间人角色,因而其权限受到“委托人”的限制,它既不能过于偏向某一委托人,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
政治发展:
特定的政治体系所在的大众化随着教育和大众的传播工具的普及化而出现的世俗化和科学化取向,政治体系身的结构高度分化而出现了更加专门化和自主化的政治角色和相应的次级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新的互动关系,“一个结构上分化、文化上世俗化的政治体系将日益增强其影响国外环境的能力”即具有更加广泛而有效率的政策行为能力。
范式:
从事某一科学或学科的研究者群体在某一特定时段所共同持有并尊捧的特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共同的信念
和理念,以及共同的自然观及其形而上的假定。指研究者所假定、接受和采用的基本信念、概念、模式、理论架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
法律国家:
指那些着眼于国家的法律权力,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法官对这一权力加以应用之方法问题的一派主张。
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精英主义基本命题:
在微观或个体层次上,强调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在宏观层次上,认为这种不平等是结构化的,体现为社会制度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范式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具有明确的方法论意义;(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观念的形态摹写并刻画了人类社会的系统构造及其整体发展规律;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对社会变革及其动力机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4)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和系统科学主要的体现为这一体系所包含的概念、范畴、命题和基本理论,它在人们认识全新的社会现象的探索过程中能够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世界体系理论创造性地融合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揭示了现代化的不可阻挡的全球发展的趋势。对于研究体系变迁的过程和结果,只有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个社会体系、将所有民族国家当作其中的次一级结构因素才能得到真正的发现。这是因为这个包括了整个世界的体系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体系,它同样具有边界、结构、成员和成员集团或角色或角色群体、合理的规则和特定的凝聚力。但更重要的是世界体系的生命力由冲突的各种力量构成,这些冲突的力量不断的试图把它改造的有利于自己时,又使这个世界体系分裂了。世界体系具有有机体的特征,因为它具有生命期。
3、范式(Paradigm)范式是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
4、推论:是指在理论建构工作中所必须使用的、从已经完成解析处理的经验事实中概括出理论发现特定方法。(将经验事实与理论发现联系起来的特定方法。)
影响政治社会化的因素:
利益因素,任何政治社会的成员都会依据切身的利益去选择和接受某种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思想。权力因素,一是政治权力既可以为社会个体进入政治生活提供种种可能,也可以对个体进入政治生活设置各种障碍;另一方面,政治权力机构为了维护其相应的政治利益,必然会利用所建的教育机构和所掌握的大众媒体工具,倡导特定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模式。经济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二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会制约政治社会化的的水准。文化因素,文化中特定的民族心理定势的影响,文化中变化着的现实内容的作用,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别。政治事件,政治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往往与民族的安危,国家的存亡,社会安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使个体学习政治,参与政治。
政治发展是政治系统获得和运用权力的能力的增长。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第一,家庭。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家庭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儿童
阶段。第二,学校。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教育显然是最系统化和强有力的影响因素。
总之,学校是正式、有效和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第三,社会。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个政治体系中的政府体制由缺乏民主条件向着具有较多民主条件的逼近或发展的过程,
也即一个政治体系由权威主义统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实质上是一种政治体制形态的变化。
工具主义:
是一种阶级分析视野中的国家观,现代工业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贯彻资产阶级的意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政治参与:
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风标模型理论:强调国家本身无足轻重而只是体现和反映着在政治竞技场上获胜者的意见,
一如风标体现着强风所向,又如“现金记帐员”一样统计着参与竞争者的输赢得失。
依附:
是这样一种状况,一些国家的经济受制于他所依附的另一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张。依附状况导致依附国处于落后和受统治国剥削这样一种局面。
名词解释
1、变量(及其种类):变量:就是可变的量,是指在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时应当加以解析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往往会以某种相对稳定的方式保持着相互间的联系。因此根据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变量又可以分为:因变量、自变量和干预变量(中介变量)。
2、回归分析法:所谓回归分析法是统计分析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回归分析法,就是一种从事物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研究自变量的变动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根据已知自变量的变化来估计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5、归纳推论:是从对于诸多个别事实的具体观察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其认识发生的起点所涉及的是对个别事实的认识,而其推理判断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在诸多个案中反复发生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特征。
6、演绎推论:是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诉诸于个别事实进而得到有关个案的更加深刻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其认识起点是那些已经建构起来且已经过某种验证的普适性理论,其推理判断过程所关注的是这一理论在具体个案中的适用以及在适用过程有可能发生的变异情况。
比较政治学的功能:
1.提供背景知识。2.改善知识分类。3.检测理论假说。4.作出前景报告。
政治发展的内涵:
政治发展是工业化社会的特征,非工业化社会竭力追求之。政治发展就是政治的现代化,就是非现代化社会建设现代化已确立的合理的政治模式的过程。政治发展是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政治发展是行政管理和法治的发展,建设有效率的政府是政治发展的中心。政治发展是公民的政治组织化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提高的过程。政治发展是政治的民主化过程。
卡多索的依附性发展理论:
比较政治学:
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的政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政治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政治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政治学学科获得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理论滋养的主要来源之一。
政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化:
从政治文化角度看,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对于公民个体来说,是“政治人”的培养过程,或政治角色的训练和生成过程;对政治系统和政治结构来说,是自我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环节。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
9、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即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整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他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映发挥着重要作用。
10、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分类:第一种,蒙昧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村民文化。第二种,服从型政治文化,或者将这种政治文化类型称为臣民型文化。第三种,参与型文化,也就是理想的公民文化。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相影响、互相参与的关系,公民尊重政府的权威,执行政府基于法律制度的决策;同时,公民具有政治认知与政治参与的能力,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各种政治事务或决策发表看法,并参与到这些政治事务或决策中去。所以,这是一种“理性—积极”的政治文化。
11、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又可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政治民主既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又是政治发展的手段。人权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不管是政治现代化,还是政治民主化,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7、国家理论(Theory of State):是指对于国家及其相关问题的学术思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主要涉及国家政治统治的形式、实质、特征、作用和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国家的研究构成了传统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传统的政治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把政治学定义为或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关于国家的学问。
8、政治体系理论:(Political System Theory):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范畴,主要是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政治体系”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其由此所得到的学术成果。体系理论是从对传统的国家概念和国家理论的批判和摒弃开始建构起来的。
中心——外围理论:
外围——中心论,又称依附论。是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世界被分为中心国家(发达国家)和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剥削和控制,后者依附于前者。由于中心与外围之间国际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是企图解释经济发达和不发达原因的一种思想学派。该理论虽然包括一大批体现多种概念和方法的论著,但所有依附论作家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把不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看成是由外部力量制约的,也就是说,是其它的较强大的国家在统治着不发达国家。
相对剥夺:
在人们所理解的他们所能得到的如财富、福利和政治地位等,与他们所理解的他们理应得到的之间存在着差距,但这种差距是一种心理心智方面的认知和评价,与实际的状况基本无关。
人们往往不是因某种原因而真正的被剥夺,而是在心理上感觉的自己在遭受剥夺,这就是所谓剥夺的相对性。
民主巩固:
指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已经完成由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过渡的新兴国家,如何使民主游戏规则制度化,如何培育一种与民主政体相应的稳定的政治文化,如何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如何深化民主,以建筑一道防止威权政体复辟的强固堤坝这样一个过程。
体系理论:
主要指那些试图以含义宽泛的“政治体系”作为政治学核心概念并以此展开政治分析的学术努力及其由此所得到的学术成果。
强权国家:指那些基于政治现实主义,关注于政治生存斗争和统治效力的各种国家概念。
合法性国家:
指那些力图揭示并思考有关国家行为之依据,以及其行为由此而取得合法性的基本哲学问题的学术探讨结果。
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缺陷及对策:缺陷:
(1)多与少的问题,太多的变量与太少的国家,以及由此产生的分析结论的不确定性。一与多的问题,即所谓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问题。异与同的问题,即所谓同样的行为和现象与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的问题。己与他的问题,即比较政治的研究者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无法避免的个人偏好问题。
对策:在观念上,研究者必须对比较研究所具有的缺陷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自觉,对于自身所可能造成的偏差和错误保持必须的反思和自省。在技术上,研究者必须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实际工作中对比较所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
12、精英elite:个人义涵:素质,即个人的才智、才干、或内在涵养;社会义涵:高度,即可以客观判断的成功指标,如职位、地位和盈利等;
13、法团主义(Corporatism):“法团主义可以定义为一种利益代表制度,由数目有限、功能分化的利益集团构成,这些利益集团在其代表的范围内是独一的、强制性的、非竞争的,并具有等级结构。它们被国家承认或由国家同意(如果不是创立的话)而建立,并在各自的领域内被特意授予代表的垄断权,作为交换,其领导人的选择、要求和支持的表达,要受到国家的某种控制”;
经纪人模型理论:
尽管当选或非当选的公职人员有其个人或党派的狭隘利益和政策偏好,政策结果也无非是出自自私者相互竞争的结局。但国家作为参与竞争的诸多自私者的一员,却承担着中间人角色,因而其权限受到“委托人”的限制,它既不能过于偏向某一委托人,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
政治发展:
特定的政治体系所在的大众化随着教育和大众的传播工具的普及化而出现的世俗化和科学化取向,政治体系身的结构高度分化而出现了更加专门化和自主化的政治角色和相应的次级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新的互动关系,“一个结构上分化、文化上世俗化的政治体系将日益增强其影响国外环境的能力”即具有更加广泛而有效率的政策行为能力。
范式:
从事某一科学或学科的研究者群体在某一特定时段所共同持有并尊捧的特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共同的信念
和理念,以及共同的自然观及其形而上的假定。指研究者所假定、接受和采用的基本信念、概念、模式、理论架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
法律国家:
指那些着眼于国家的法律权力,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法官对这一权力加以应用之方法问题的一派主张。
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精英主义基本命题:
在微观或个体层次上,强调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在宏观层次上,认为这种不平等是结构化的,体现为社会制度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范式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具有明确的方法论意义;(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观念的形态摹写并刻画了人类社会的系统构造及其整体发展规律;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对社会变革及其动力机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4)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和系统科学主要的体现为这一体系所包含的概念、范畴、命题和基本理论,它在人们认识全新的社会现象的探索过程中能够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世界体系理论创造性地融合了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揭示了现代化的不可阻挡的全球发展的趋势。对于研究体系变迁的过程和结果,只有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个社会体系、将所有民族国家当作其中的次一级结构因素才能得到真正的发现。这是因为这个包括了整个世界的体系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体系,它同样具有边界、结构、成员和成员集团或角色或角色群体、合理的规则和特定的凝聚力。但更重要的是世界体系的生命力由冲突的各种力量构成,这些冲突的力量不断的试图把它改造的有利于自己时,又使这个世界体系分裂了。世界体系具有有机体的特征,因为它具有生命期。
3、范式(Paradigm)范式是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
4、推论:是指在理论建构工作中所必须使用的、从已经完成解析处理的经验事实中概括出理论发现特定方法。(将经验事实与理论发现联系起来的特定方法。)
影响政治社会化的因素:
利益因素,任何政治社会的成员都会依据切身的利益去选择和接受某种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思想。权力因素,一是政治权力既可以为社会个体进入政治生活提供种种可能,也可以对个体进入政治生活设置各种障碍;另一方面,政治权力机构为了维护其相应的政治利益,必然会利用所建的教育机构和所掌握的大众媒体工具,倡导特定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模式。经济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二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会制约政治社会化的的水准。文化因素,文化中特定的民族心理定势的影响,文化中变化着的现实内容的作用,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别。政治事件,政治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往往与民族的安危,国家的存亡,社会安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使个体学习政治,参与政治。
政治发展是政治系统获得和运用权力的能力的增长。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第一,家庭。作为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家庭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儿童
阶段。第二,学校。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教育显然是最系统化和强有力的影响因素。
总之,学校是正式、有效和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第三,社会。社会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