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说课学习资料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强调工程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1.2 力学的基本原理介绍牛顿三定律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解释力和运动的关系。
1.3 单位制和量纲介绍国际单位制(SI)和常用力学单位。
强调量纲一致性的重要性。
第二章:静力学2.1 概述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解释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2.2 力的分解和合成讲解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原理和方法。
提供实例演示和练习。
2.3 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静摩擦和动摩擦的区别和应用。
第三章:运动学3.1 运动学基本概念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运动学概念。
解释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
3.2 直线运动讲解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提供直线运动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3.3 曲线运动介绍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解释圆周运动和抛物线运动等曲线运动的形式。
第四章:动力学4.1 牛顿第二定律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解释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2 动量定理讲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和应用。
提供动量定理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4.3 动能和势能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材料力学5.1 概述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解释应力、应变和材料强度等基本概念。
5.2 应力和应变讲解应力和应变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提供应力和应变的实例和问题解决。
5.3 材料强度和失效介绍材料强度和失效模式的概念。
解释弹性极限、塑性极限和断裂极限等材料强度的性质。
第六章:梁的弯曲6.1 弯曲基本概念介绍梁的弯曲现象及其基本参数,如弯矩、剪力、弯曲应力。
解释梁的弯曲理论,包括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
6.2 弯曲强度计算讲解梁在弯曲状态下强度的计算方法。
分析影响梁弯曲强度的因素,如材料属性、截面形状和尺寸、加载方式。
6.3 弯曲变形介绍梁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梁的弯曲变形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工程力学说课稿
工程力学说课稿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数控专业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受力构件平衡条件,能够对工程中常见的受力平衡构件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能够熟练地对工程中常见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分析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将力学知识和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今后在生产第一线上运用力学方法分析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力学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内容根据现用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静力学部分第一单元:静力学基本概念(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基础)第二单元:平面力系;(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2)材料力学部分第三单元:轴向拉伸与压缩第四单元:剪切与挤压第四单元:圆轴扭转第五单元:平面弯曲内力第六单元: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七单元:组合变形时杆件的强度计算2、重点:对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是静力学的落脚点;材料力学部分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各变形的基本概念、内力图的画法、强度条件及强度条件应用;3、难点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内力图的画法及强度条件的应用。
4、重、难点处理课程教学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力学基本原理与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结合起来。
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课后留有一定量的作业题,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四、课堂教学实施本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通常以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突破口,以概括归纳学科知识内在体系为形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
工程力学课程总论PPT课件学习资料
模 型 实际物体的合理抽象与简化; 实际工作状态的合理抽象与简化; 实际问题的合理抽象与简化。
研 究飞机的 运动轨迹时,飞 机可视为质点。
研究卫星运动轨道时,卫星可视为质点;但研究卫星姿态控制时,则不能视为质点。
工作状态的模型-刚体与变形体 研究运动时忽略极小的变形-刚体; 研究物体的变形和内部受力规律时,则必须考虑变形-变形体。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遇难(2003年)
一块轻质泡沫材料 撞击了航 天飞机表面的动到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以及所需经历的转数。 已知转台的质量及其分布,当驱动器到达正常运行所需角速度时,驱动马达的功率如何确定?
爆破时烟囱怎样倒塌
为什么赛车结构前细后粗;车轮前小后大?
赛车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工程力学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工程力学问题
工程力学的任务
1.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以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使构件既安全又经济实用的科学。 2.总结工程中的有关力学理论和经验为了工程应用服务而撰写的经典力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素质的专业基础课程。
实验方法 -具体设计的实验验证
飞机静载试验
-现代计算技术与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方法
汽车碰撞
碰撞时气囊与人的相互作用
战斗机的振动模态分析
飞鸟与空中客车机翼相撞
运动中的乒乓球尾流
人造骨骼
轮胎与轮毂
天文望远镜桁架
“ 工程力学走过了从工 程设计的辅助手段到中 心主要手段,不是唱配 角而是唱主角了” 钱学森 1997年9月
问题模型 - 视所研究的问题性质而定
例如,船舶设计中,船体各部分涉及的问题一般各不相同。但在总体设计中可将巨浪中的船体视为两个浪峰上的梁。
《工程力学》说课
说课讲稿
主要内容
1
课程定位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教学设计
2
课程教学实施
3
4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学科,在各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工程技术之中。它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工程专业的很多课程,都要以工程力学为基础,所以它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本课程时,学生不仅要学好工程力学的内容,还要通过学习,逐步领会和掌握其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强的基础。
4、空间力系 (1)教学内容: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重心的概念、坐标公式和求法。 (2)教学要求: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了解物体重心的求法。 第二篇 材料力学 5、拉伸与压缩 (1)教学内容: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应力、拉伸变形与虎克定律、拉伸和压缩是材料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拉伸或压缩的强度计算。 (2)教学要求:掌握杆件轴向拉伸、压缩时受力特点、内力及应力求法。掌握材料在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掌握拉压强度计算。 6、剪切与挤压 (1)教学内容:剪切变形时的内力与应力、挤压的概念和实例、剪应变和剪切虎克定律。 ( 2)教学要求:掌握构件发生剪切(挤压)时的强度计算。
第四部分 课程教学手段与目的
一、教学手段 改进常规的教学方法,力求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提问和课堂互动环节.授课时考虑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设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洞查问题的共性,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把握工程力学问题变型和演变的规律,则复杂的问题会变得简单,表面上完全不同的问题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力学原理,不同的力学量的运算遵循的也许是同样的数学法则。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稿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说课稿建工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组一、简析教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强度。
而结构构件的内力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所引起的,因此要研究结构构件的内力,就要从变形出发去进行介绍。
构件在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轴向拉(拉)杆的内力》这部分内容,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内容教学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土木工程力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继前几章静力学基础内容之后,为材料力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这一章内容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利用2个课时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画法等内容,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各种结构的内力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说课人李贞系部电力工程系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说课内容一、课程设置1、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类型: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学时:5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中学物理授课对象:大一文理兼收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2、课程性质与定位《工程力学》是我院面向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主干课程,兼有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双重性质;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亦具有代表性。
研究对象从刚体到变形体,研究内容从静力学到动力学,研究方法包括了矢量动力学和分析动力学,丰富多彩的教案内容为全面培养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它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其它后续课程的教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课程建设、教案改革和教案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的学习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3、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目标——(1)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2)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4)圆轴扭转的概念;(5)平面弯曲的概念;(6)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7)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8)点的运动描述、刚体的基本运动概念;(9)点的合成运动概念及速度计算;(10)刚体的平面运动概念及速度分析。
能力目标——(1)掌握静力学基础知识力的概念;力矩和力偶的计算及力偶系的平衡条件;(2)掌握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的分析计算方法;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及其运用;(3)掌握杆件内力图的画法;截面法的思想方法;简捷法和叠加法的运用;(4)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应力状态的分析;组合变形强度条件的应用;(5)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简单运动机构中构件之间的速度关系应用。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作为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工程力学说课(课堂PPT)
对专业兴趣缺乏,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 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将辅导答疑落实并使用电话、网络等手段交流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和工程实 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21
教师向学生推荐网络下载课件地址及一些参 考习题集,供学生自我学习。
13
二.教学资源—教学条件
14
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
15
三、教学方法手段
理实结合法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教学 方法
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多效例题教学法
16
教学方法举例
多效例题教学法
重心(汽 车重心的 测定)
力矩平衡 的应用 (车轮约 束反力的 求解)
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 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对例题和习题加以精选,注重有启发性、代表性,能够达到举 一反三的目的。减少理论,加强应用,多结合生产工程实际
加强师生交流
20
四、教学效果—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存在问题: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 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静定结构内力图的绘制、用相关理论 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9
04解决办法
1)讲授理论知 识与实验及工 程实践相结合 2)理论与工程 模型有机结合 3)教学与科研 实践的结合
注重专业特点 选择例题或工 程实例等教学 细节,突出教 学重点和难点 ,
发挥学生主观 能动性
五、教学设计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 72课程学分: 4学分开课专业: 工程管理开课学期: 第2学期参考教材:1. 《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主编:单辉祖,谢传锋)2. 《工程力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7月(主编:孟凡深)一、课程性质《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坏平衡条件。
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
初步掌握杆件体系的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常用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
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
(三)素质养成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静力学基本知识 4第三章平面汇交力系 3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8第五章一般力系的平衡10第六章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2第七章轴向拉伸与压缩10第八章剪切和挤压 2第九章扭转 2第十章截面的几何性质 2第十一章梁的弯曲14第十二章梁的变形 4第十三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4第十四章组合变形 4第十五章压杆稳定 2合计72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史及概况,并对其发展与展望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工程力学说课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评价设计 作业
学时:2
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 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 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 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1 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 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01课程定位
专业核 心课
后续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基 础 机械加工工程学
工程力学 前期课程
机电数控技术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 普通物理 机械制图等 公共基础课程
02教学任务与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 服 务 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 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 才
机电及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为依据
解决办法:
1 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将 辅导答疑落实并使用 网络等手段交流 2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贯彻理论够用 和工程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 3 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 教学设计
1模块 化教学 以主线贯穿,整体分成几大模块
2专题项 在学习不同问题的个性特点时;突出共性 目化教学 的归纳
心理准备并专注难点部分;
4 巩固训练 选具代表性的例题;抽取两名学
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演练;
教学程序
➢5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小结; ➢6 板书设计
7 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练习
训练;巩固本次课的知识内容并要求预习新 课;为下次上课作好准备;
谢谢
工程力学说课内容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效果 五 教学设计 六 教学组织与实施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机械分院:王亚茹,年龄45岁。
我授课的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二、教学资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设计五、考核方式六、改革方向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第二方面课程地位前期后续课程的关系前期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工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模具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以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第三方面教学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知识目标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力目标基本的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材料的力学实验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方面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解决方法是通过项目完成、作业及习题。
课程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解决方法:利用生活实例,掌握受力和平衡规律,并逐步培养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大方面教学资源:1。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3人,职称:副教授2人、讲师1人。
2、教材:《工程力学》(2014年第二版) 主编:邱家俊机械工业出版社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特点: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理论体系合理;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
第三大方面学情分析存在问题: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但是课程难度较大。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工程力学》说课
课程地位
后续课程 力学基础 前期课程
专业核 心课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及选 用》、《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机械工程识图 与绘制》
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 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 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
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增强工程意识
3.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一:材料的拉(压)实验 实验二:弹模测定,冷作硬化 实验三:剪切和扭转实验 实验四:梁的应力测定
4.现场教学设计
现场参观一 现场教学二
认识构件、结构、支座, 观察变形、破坏。 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 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 性。
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
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 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二、教学资源
1.师资队伍
1、学历结构
硕士学位4名 本科22名 教授1名 副教授8名 高级工程师3名
2、年龄结构
40~50岁11人 30~39岁10人 30岁以下5人
加快力学基础实验室建设 加强师生交流
谢谢!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
四、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理念
二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 环节
增加实践,加强实训、实验教学环节
知识 结构 体系
专业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转变为工程 应用和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说课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说课稿建工学院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组一、简析教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结构或构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结构构件的内力与强度。
而结构构件的内力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所引起的,因此要研究结构构件的内力,就要从变形出发去进行介绍。
构件在外力作用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即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
今天所讲的《轴向拉(拉)杆的内力》这部分内容,是对杆件进行力学分析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从前面课程介绍的结构外力计算到接下来结构构件内力计算的过渡内容,并且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正确而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章节内容教学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内容的处理本次课是《土木工程力学》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内容,继前几章静力学基础内容之后,为材料力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这一章内容主要研究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而本次课要讲的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是最主要的变形。
结合教材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点与理解能力,决定利用2个课时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
本次课主要讲清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以及截面法求轴力与轴力图画法等内容,为以后讲解其余三种变形和各种结构的内力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如何采用截面法来求解轴力与轴力图。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并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说课稿(蒋)范文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进行概述:一.课程概述二.课程设计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四.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概述第一大方面,课程概述主要从师资队伍、本课程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就业岗位需求以及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五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师资队伍本课程具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师资团队。
现有教授3名,讲师2名2助讲,研究生5名2本科生,7名主要承担了力学教学同时还承担了机械设计及原理,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其他课程的教学。
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各种教科研项目,其中发表论文多篇。
团队成员积极承担力学教学任务并努力参与力学的教学改革。
本课程组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双师证书,多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使的教学改革和专业见识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方面,本课程开设的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机械设计、数控、焊接等专业。
第三方面,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机械设计、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以及有限单元法等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设计的技术学科,具有工程背景。
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还是对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理工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第四方面,就业岗位需求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机械加工和简单的机械及零件的设计,再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培训,也能胜任从事数控车床、数控加工、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的加工、调试、维护等,从事其建筑施工业、从事汽车的修理、保养,以及技术管理、组织等。
多年的就业情况也证明了工程力学的适用性。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课件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工程力学概述1.1 教案目标了解工程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教学内容工程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展示工程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加深对工程力学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工程力学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工程力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第二章:力学基础2.1 教案目标掌握力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学习力学的基本量和单位2.2 教学内容牛顿运动定律力的概念和计量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加速度的概念和计量2.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力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力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力学原理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力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力学原理的掌握情况第三章:静力学3.1 教案目标学习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静力学中的力的合成和分解3.2 教学内容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静力学方程的建立和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静力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静力学原理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静力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静力学原理的掌握情况第四章:动力学4.1 教案目标学习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动力学中的运动方程和动力方程4.2 教学内容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运动方程的建立和应用动力方程的建立和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动力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动力学原理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动力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动力学原理的掌握情况第五章:材料力学5.1 教案目标学习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和强度计算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应力的概念和计算应变的概念和计算强度的概念和计算5.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材料力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材料力学原理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材料力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材料力学原理的掌握情况第六章:弹性力学6.1 教案目标学习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弹性力学中的弹性模量和胡克定律6.2 教学内容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弹性模量的概念和计算胡克定律的表述和应用6.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弹性力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弹性力学原理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弹性力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弹性力学原理的掌握情况第七章:流体力学7.1 教案目标学习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流体力学中的流速、流率和伯努利方程7.2 教学内容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速的概念和计算流率的的概念和计算伯努利方程的表述和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流体力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流体力学原理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流体力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流体力学原理的掌握情况第八章:摩擦力学8.1 教案目标学习摩擦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摩擦力学中的摩擦系数和摩擦力计算8.2 教学内容摩擦力学的基本原理摩擦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8.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摩擦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摩擦力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摩擦力学原理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摩擦力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摩擦力学原理的掌握情况第九章:动力机械9.1 教案目标学习动力机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动力机械中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9.2 教学内容动力机械的基本原理发动机的类型和工作原理传动系统的类型和作用9.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动力机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动力机械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动力机械原理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动力机械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动力机械原理的掌握情况第十章:工程力学案例分析10.1 教案目标学习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掌握工程力学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工程力学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对工程力学案例分析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工程力学原理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工程力学案例分析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工程力学原理的掌握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案目标是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工程力学》讲说课课件
(三)教学方法
问题中心法
任务驱动法
工程案例法
小组讨论法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四)能力训练项目
项目:工程施工中起吊重物时钢丝绳的选择以及起吊方式 的分析。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五)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1、课前:分配任务
2、信息收集 3、课中:五个小学习项目 4、课后:进行单元总结, 完成任务
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导 载体:梁、轴、柱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1、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2、校办企业试验检测中心建立力学 试验室 3、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能力训练 项目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二、课程内容、能力项目设计
教 学 组 织 安 排
试验操作能力、安全意识
4
பைடு நூலகம்
团结协作 精神
20
以所在小组完成任务卡的质量等进行评价
合 计
综合得分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载体:项目任务 原则:教学做合一 教学模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现 场见习等。
《工程力学》课程 邓林
(三)第一节课设计
1、引入:展示“工程事故”图片,对其进行简单分析,阐述其 简单力学知识,引起学生对力学的兴趣。以及可以提出一系列 与工程力学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起吊过程中如何保证所用的 钢绳能吊起重物、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主筋为何配置在下侧、空 心板为何中间设计成空心的等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2、课程目标和考核方式 3、进入课程第一个模块的学习
2、关键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数字逻辑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讲,练习,讨论
课堂提问,作业
习题
教材,电子教案,配套的多媒体
2.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项目一 参观车间的普通车床及数控车床,了解车刀的种类和结构;对车刀进行 受力分析,说明车刀的约束类型;并完成一篇与此综合实训项目相关的、自拟题目 的报告,要求图文并茂(2000字)。(4学时)
作用在行 驶汽车上 的力系
平面汇交 力系的平
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 系与其它力
系比较
工程结构为 任务,学生 分组讨论
学生检查 教师评价
案例法
讲授法
对比法 任务驱动法
讨论法
六、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 理论+实践
考核方面
知识、能力、素质
考核
考核内容 方式 考核分值
综合考核、单元考 核、实训评价、实 验考核、平时作业 评价
1、掌握并会应用平面汇交力系 的平衡方程解题。 2、熟练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 衡方程。 3、了解物体系的平衡问题解法。 4、会计算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 衡问题。
3.1杆件的基本变形及
内力的概念
1、能够分辨杆件的四种基本变
3.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 形。
3
杆件的内力 分析
分析
2、准确熟练计算轴向拉压杆的
3.3扭转轴的内力分析 轴力。
--机械设计与制造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机械工程识图 与绘制》
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 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 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为依据
以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建立准确的力 学基本概念, 熟悉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
基本的静力平衡计 算的能力;杆件的 强度、刚度和压杆 的稳定性分析计算 的能力;材料的力 学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抽 象、推理、 分析和综合 的逻辑思维 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
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杆件的 内力分析、应力与变形分析。
课程难点:
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杆件内力图的绘制。
3.4弯曲梁的内力方程 3、会计算扭转轴的扭矩。
和内力图
4、基本能够对梁的内力进行分
3.5用简捷法绘制梁内 析,并且能作出弯矩图和剪力图。
力图
教学过程框架设计
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名称
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评价设计
作业 教学资源
学时:10
力的投影画法,力的性质,约束与约束 力,力对点之矩 ,力偶。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材特点
教材内容适合本专业教学要求。
理论体系合理。 够用、必要
突出工程应用,淡化过程推导,图文 并茂。
三、学情分析
存在问题: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但是课程 难度较大。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较大。 对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和就业联系不大。
解决办法:
1.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理论够用、与工程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用灵活的教学的方法 。
二、教学资源
1.师资队伍
1、学历结构
硕士学位4名 本科22名 教授1名 副教授8名 高级工程师3名
2、年龄结构
40~50岁11人 30~39岁10人 30岁以下5人
专兼职教师26人
30 26
25 20 15 10
5 0 教师总数
12 4
副高及以上 硕士及以上
16 双师素质
教师数
2.教材
《工程力学》 主编
解决问题 研讨纠偏
分析推理 引பைடு நூலகம்鼓励
课堂理论教学学时:36
实训
培养应用能力 理论指导实践
项目实训学时:14
实验
培养动手能力 增强理性认识
实验教学学时:6
总学时:60
五、教学方法
理实结合法
讲授法
讨论教学法
教学 方法
对比法
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理实结合法应用—固定端约束
教学方法综合举例
平面任意力系教学内容设计
4.现场教学设计
➢现场参观一 认识构件、结构、支座, 观察变形、破坏。
➢现场教学二 观察构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及组合变形,观察破坏现 象,感受压杆的失稳严重 性。
教学设计
课堂
现场
实训
实验
课堂——现场——实验— —实训——课堂循环过程
现场
培养观察能力 加深感性认识
现场教学学时:4
课堂教学
客观现象 举一反三
实训项目四 参观车间的桥式起重机,了解起重设备的种类,对桥式起重机大梁进行 承载能力计算;并完成一篇与此综合实训项目相关的、自拟题目的报告,要求图文 并茂(2000字)。(4学时)
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增强工程意识
3.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一:材料的拉(压)实验 实验二:弹模测定,冷作硬化 实验三:剪切和扭转实验 实验四:梁的应力测定
四、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理念
二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 环节
增加实践,加强实训、实验教学环节
知识 结构 体系
专业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转变为工程 应用和基础理论型的内容体系。
教学 内容
以实用、够用为准则,加大突出主要 内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
课堂内容 设计
教学设计
实验项目 设计
现场教学设计
实训项目设计
1.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课堂内容模块化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模块五
工程构件 的受力分
析
平面力系
杆件的 内力分析
应力与变 形分析
组合变形 的强度计
算
10
8
8
8
2
学
学
学
学
学
时
时
时
时
时
模块二、三
序号 典型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与教学要求
技能内容与教学要求
2
平面力系
2.1平面汇交力系 2.2平面力偶系 2.3平面任意力系 2.4物体系统的平衡 2.5考虑摩擦时物体的 平衡问题
《工程力学》说课
课程 性质
《力学基础》是高职院 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 要的课程,是机械设计 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 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 核心地位 。
课程地位
后续课程 力学基础 前期课程
专业核 心课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及选 用》、《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
实训项目二 参观工程现场,对塔吊(钢丝绳)起吊重物中的重物进行受力分析,说 明重物所受力系是什么力系;计算钢丝绳的受力大小;举例并画图说明平面力系分 为哪几类。(2学时)
实训项目三 了解汽车的品牌和驱动方式,认识汽车传动轴,对传动轴进行承载能力 计算;并完成一篇与此综合实训项目相关的、自拟题目的报告,要求图文并茂 (2000字)。(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