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时 代特点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的新儒 学体系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
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 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 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 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 违道而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儒家学派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 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 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 妇三项,称为“三纲”。三纲是社会伦 理道德的规范。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项品 德标准,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品德规范。
“策”是一个长沙方言词,但在古代它也 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有董仲舒的《天人三 策》、贾谊的《治安策》、苏轼的《教战守 策》等。在此对“策”的正确解释是
A.古代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 B.陈述某种意见和事情的一种文体 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D.用委婉方式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
【解析】答案A。B、C、D项对应的分别是 “表”、“疏”和“谏”三种文体。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 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一是‘君权神授 二是’天人感应”三是?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道家、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阴阳五 行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
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改造儒 家思想,
从而 形成了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评价:
• 积极: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 统一;②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 积极作用;③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 消极:①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不可 取;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 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 理?并说明理由。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 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什么是“无为而治”?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3、汉武帝尊儒的影响:
尊儒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 成的?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 位如何?请用史实说明。
鲁壁 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据说是秦朝时孔子第
九代孙孔鲋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墙壁
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秦 朝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西汉初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 ——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 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 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④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 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 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一、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为了恢复经济,休养生息,实行道家 “无为而治”
汉武帝:经济得到恢复,国力日盛,为了进 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适应统一国家的形势, 需要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
来自百度文库
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匈奴威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
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著名今文 经学大师。汉武帝即位后,诏令 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 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连 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策”, 此后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 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 他在书中,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 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 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 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