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25张PPT)(优秀版)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设矩地立,方( ( (五 提 教123)))经高育儒使凭博了系学儒儒士儒统垄学学;学。断在入的教民仕地育间:位: 处中;于儒 央独家设尊经立地典太位为学:必,读打各教破郡科贵县书族设,官立规僚学定世校“代,五初为经官步”的建,陈立
3、西汉独尊儒学的特点:
讲
•外特表点掩:盖外法儒术内的法内,里即;以儒术的
深入探究: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孔子要求恢复周礼和 “仁”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的要求。
但到了汉代: (1)汉代大一统局面对思想文化方面的需要(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但危机潜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2)董仲舒新儒学主张迎合时代的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需要); (3)汉武帝提倡儒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体措施,把教 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参政;兴办太学与地方教育)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从“无为”向“有为”转变) (1)原因:
①西汉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问题; 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表现: A、政治:必修①:①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
令”;②加强皇权:内、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五“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 国家实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 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
——《中国古代史》
(2)原因: ① 秦末汉初,战乱频仍,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② 秦朝法家思想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③ 汉初各派思想活跃,政治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
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20张PPT)
从“无为”到“有为”
1. 经济:盐铁专卖,强化中央政府财政资源 2.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设刺史;
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中外朝制度
3. 军事:反击匈奴,解决边患 4.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世上只有儒家 好,别的东西
比不了!
——董仲舒“新儒学”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一个这样的思想体系,从秦统一到汉初,探索
了七十年之久,在认识史上是一件大事。”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
北京国子监
儒学成为正统
——儒学独尊的影响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 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
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 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背景
汉初“无为”政策
5.积极影响: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汉 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增强,人民生活安 定,国力日盛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背景
《厝火积薪》
汉初“无为”政策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
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
此?”
——《汉书 贾谊传》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不得会
聚。”
——《后汉书.食货志》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背景
汉初“无为”政策
1. 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 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3. 指导思想: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4. 政策:
与民休息、养育民力
从“无为”到“有为”
1. 经济:盐铁专卖,强化中央政府财政资源 2.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设刺史;
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中外朝制度
3. 军事:反击匈奴,解决边患 4.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世上只有儒家 好,别的东西
比不了!
——董仲舒“新儒学”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一个这样的思想体系,从秦统一到汉初,探索
了七十年之久,在认识史上是一件大事。”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
北京国子监
儒学成为正统
——儒学独尊的影响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 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
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 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背景
汉初“无为”政策
5.积极影响: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汉 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增强,人民生活安 定,国力日盛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背景
《厝火积薪》
汉初“无为”政策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
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
此?”
——《汉书 贾谊传》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不得会
聚。”
——《后汉书.食货志》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背景
汉初“无为”政策
1. 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 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3. 指导思想: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4. 政策:
与民休息、养育民力
从“无为”到“有为”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30张)公开课优质课件
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
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C
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
5.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
思考:为什么要“有为”?
材料: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 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 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设内朝,设刺史;察举制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9、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 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 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治国要任德而不任刑”
10、“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 极’这样的字样。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 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 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曾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的历 史人物是
思考: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0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核心讲授: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儒道,形成新儒学体系,汉武帝采取“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兴办太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请回答:新旧儒学有何异同? 点拨:注意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答案:异同:从思想内涵来看,汉儒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的思想纳入自 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与改造了传统儒学;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传统儒学批 评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 会政治秩序的公道性(如皇权独裁),即从批评时政转为保护现实统治。
核心讲授:新儒学为何能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原因: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逢迎了时期的需要,“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利于统治者统治。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第三,重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大 力弘扬儒家思想。
例题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成心识形状的 群体。这里的“意识形状”成为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C )
例题2:《年龄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 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 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尽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帝起用许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增进了儒学的大兴。 (2)规定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法定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扩大统治基础。 (4)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将儒学推行民间,成为独尊。 2、结果 自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许的正统思想,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两千多年 来传统文化的主流。 温馨提示:政治上的统一,离不开思想上的统一;而思想的统一则需要教育的支持。 这就是教育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原因。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16张)
小结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的需要
评价汉代新儒学(独尊儒术)?
积 极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2、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 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从 无 为
加强中 央集权 成为时 代要求
“
2、社会危机
民族矛盾:边境匈奴问题 阶级矛盾:王国诸侯问题
到 有 为
”
“
”
土地兼并问题
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归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 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探究学习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 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 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 3 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 界逐渐由“百 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反映的根 本性问题是( ) •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 B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 D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 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 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 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 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③“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 稽之谈。但希望君主因为天降灾异而有所收敛, 限制君主 权力的过分膨胀,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④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 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 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⑤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 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 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27张)
三年不窥园
汉景帝执政的时候,董仲舒经过苦心钻 研,终于达到了“专精于述古”的程度,当 上了官方讲授儒家经典的博士。可是,那时 他还没有得到汉景帝的重视。于是,他写了 一篇《士不遇赋》,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 志难酬。从此,他不再出家门,整天坐在家 里,专心致志地钻研儒家经典学说。他屋后 有个园子,虽不算很大,但景色却颇有别致 。园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冬秋不衰,春 夏尤艳。还有那曲径小道,幽雅清逸。为了 领会《春秋》中的微言大意,他狠下心来, 刻苦攻读,三年不进园子一步,甚至眼睛也 不朝园子望一望。成年累月地读书,连阳光 也不见,他变得面黄肌瘦,呼吸短促,还得 了肺病。经过整整三年的闭门苦读,他终于 精通了《春秋》,成了闻名一时的鸿儒。
1.知道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基本史 实。 2.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汉朝统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再 到独尊儒术的原因。 4.认识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统 治之间的关系。
10/25/2015
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百家争鸣”春秋儒学创立:孔子 战国蔚然大宗:孟子、荀子 “独尊儒术”(汉代): 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春秋繁露· 基义》
理学(宋明) 儒学的新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程朱、陆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36张PPT)
思想?
“百家争鸣” 一家
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国家政策老在指手画脚。不 利于政策实行、社会稳定、思想统一
评价“焚书坑儒”?
以法家为教,焚书坑儒
1、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2、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3、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
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儒家思想的 发展经历: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无 道家放任无为的政策,对于大帝国组织的巩 休养生息政策 为 (2)原因:①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1)思想依据: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
3、儒学逐渐复苏
必修一必修二中我们学过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有为” 的措施呢?
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归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 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孔子主张仁和礼,反对苛政,不符 合社会大变革和新兴地主阶级建立 强权、扩张统一的要求。
李斯和淳于越(原齐国博士)是一对好兄弟。秦始皇三十 四年(公元前213年)置酒咸阳宫时,淳于越建议实行分封, 以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遭丞相李斯驳斥。 当时身居相位的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 表焚书,当即遭到太子老师、博士淳于越的反对。李斯意识到, 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惹祸,想方 设法劝导他,可是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护下,淳 于越免于死罪,革职回乡。为了保护储君,在回乡路上,他 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 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共20张PPT)
阶级矛盾
解决之道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和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董仲舒的学说
◇提出“春秋大 一统”“罢黜 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
◇宣扬“君权神 授”(“天人合 一””天人感 应”)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思考: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权神授”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难点: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
必修三
面临危机
解决之道
▼边境不宁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从“无为”
到“有为”
▲限制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
▲缓和阶级矛盾, 制定规范限制 人民
面临危机 ▼边境不宁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民族矛盾
【合作探究一】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
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政治
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
②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中央设立太学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④在郡县设立学校
儒学在汉代确立为中国 封建正统思想!
【合作探究二】汉武帝时期儒学为什么能够成
为正统思想? 形势需要:汉权初的的 问黄题老,之急学需无新法的解学决说汉来武维帝护时统期治加;强中央集 与时俱进:董其仲具舒 有兼综采合百性家、学时说代,性对和儒实家用学性说;进行改造,使 根本原因:新武儒帝学 能适够应通了过汉思武想帝统加一强来中实央现集政权治的上需的要大,一使统汉;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天人合—一—”董“仲舒天《人春感秋应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解决之道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和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董仲舒的学说
◇提出“春秋大 一统”“罢黜 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
◇宣扬“君权神 授”(“天人合 一””天人感 应”)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思考: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权神授”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难点: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
必修三
面临危机
解决之道
▼边境不宁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从“无为”
到“有为”
▲限制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
▲缓和阶级矛盾, 制定规范限制 人民
面临危机 ▼边境不宁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 ★民族矛盾
【合作探究一】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
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政治
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
②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中央设立太学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④在郡县设立学校
儒学在汉代确立为中国 封建正统思想!
【合作探究二】汉武帝时期儒学为什么能够成
为正统思想? 形势需要:汉权初的的 问黄题老,之急学需无新法的解学决说汉来武维帝护时统期治加;强中央集 与时俱进:董其仲具舒 有兼综采合百性家、学时说代,性对和儒实家用学性说;进行改造,使 根本原因:新武儒帝学 能适够应通了过汉思武想帝统加一强来中实央现集政权治的上需的要大,一使统汉;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天人合—一—”董“仲舒天《人春感秋应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课件(共13张PPT)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 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
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恶论
D.大一统
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 衣卫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C、儒家学说与权术 D、正统的孔孟学说
4、关于董仲舒新儒家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神学倾向 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汉武帝后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
——《中国古代史》
经济: 汉武帝时,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政治: 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 匈奴为患。统治者力图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
文化: “无为而治”思想已不适宜时代需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定义:糅合了道、法和阴阳五行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 被剔除出去
6、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 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期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 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
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恶论
D.大一统
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 衣卫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C、儒家学说与权术 D、正统的孔孟学说
4、关于董仲舒新儒家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神学倾向 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汉武帝后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
——《中国古代史》
经济: 汉武帝时,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政治: 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 匈奴为患。统治者力图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
文化: “无为而治”思想已不适宜时代需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定义:糅合了道、法和阴阳五行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 被剔除出去
6、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 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期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优质PPT课件
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春日,紫千红开
遍,晚看年不著见《。春夏秋夜繁,禽露鸟》百虫争鸣,听不见。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汉武帝
董仲舒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汉书·食货志》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中国古代史》
……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
董仲中舒国是有个史“以读来书,虫第”一,个在出景了帝名朝的已经
遍,晚看年不著见《。春夏秋夜繁,禽露鸟》百虫争鸣,听不见。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汉武帝
董仲舒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汉书·食货志》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中国古代史》
……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历 史人教 版必修 三第2 课-罢黜 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T课件 (共25张PPT)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
董仲中舒国是有个史“以读来书,虫第”一,个在出景了帝名朝的已经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1张ppt)
—《后汉书.食货志》 ④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 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B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
(2)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3)措施: 政治:颁布推恩令 经济:盐铁官营 军事:反击匈奴 思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形成新儒学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
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特点:外儒内法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 一观念的形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 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 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 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 统一的力量。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西汉皇帝因为日食而道歉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 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 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该次 日环食持续时间长达11分08秒。 (日食全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小结:
儒家 思想 的不 同遭 遇
“百家争鸣”,不 春秋战国: 受统治者重视。
焚书坑儒,受到沉 秦朝: 重打击。
西汉:
成为统治者推崇 的正统思想,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2.汉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B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
(2)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3)措施: 政治:颁布推恩令 经济:盐铁官营 军事:反击匈奴 思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形成新儒学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
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特点:外儒内法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 一观念的形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 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 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 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 统一的力量。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3)“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西汉皇帝因为日食而道歉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 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 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该次 日环食持续时间长达11分08秒。 (日食全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
小结:
儒家 思想 的不 同遭 遇
“百家争鸣”,不 春秋战国: 受统治者重视。
焚书坑儒,受到沉 秦朝: 重打击。
西汉:
成为统治者推崇 的正统思想,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36张PPT)
(2011·潮州模拟)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
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 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D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面临问题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教官:五经博士 —— •影响:儒学垄断教育
•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影响:凭儒学入仕
•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 •影响:儒学在民间独尊
• 4、《史记》记载:“诸吕作乱, 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 天狗过梁野。”这段史料:①反映了 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②留下了后人研 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表现了封建史 学家写史的局限性④古史对天象的记 载缺乏研究价值
5、(2010·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B
卷)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
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
做女人难……”请问这个“难”的深刻含义是: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成的? 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请 用史实说明。
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 什么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 而为,不违道而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者者者者以摈以摈材材为而 为 而料料姓不姓不号得 号 得二一。会 。 会::聚 聚— —““。 。— —天守 守《《与子闾闾汉汉天受阎阎书书同命者者··者食食食食于大粱粱货货天治肉肉志志,,,,》》天为为与下吏 吏天受者 者异命长 长者子 子于大孙 孙天乱, ,子.居 居”官 官” 材 材料料二二: :—汉 汉—武 武帝帝董即即仲位位舒时时《,,春西西秋汉汉繁国国库库露中 中》积 积蓄 蓄了 了大 大量 量的 的粮 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2.材料二中,汉武帝实行的“只读一种书”“利禄的诱引”的 具体措施分别是什么? 提示:(1)“只读一种书”: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设立 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 (2)“利禄的诱引”: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非贵族官僚家 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3.材料三中,作者生疏“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的视角是什么?你 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1)视角:强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对文化进展的危 害。 (2)观点:不合理。 理由: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进展传播。 ②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使读书成为社会风气。 ③有利于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进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学问点及重要图片: (1)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春秋繁露》在董仲舒 新儒学思想中的地位。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具体措施,以及《五经书 影》《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的解读。 (3)重点把握儒学在汉代兴起的表现、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响。
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得到了入仕的时机,而太学创办于汉武帝
时期。
二、问题思考 1.汉初“无为而治”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汉初“无为而治”的实质是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降 低到农民可以承受的程度,以利于经济的恢复和进展;但其封建 专制的本质并没有转变。 2.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哪些特点? 提示:(1)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2)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3)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A.“举贤良对策” B.“君权神授”
C.“性善论”
D.“克己复礼”
【解析】选B。为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A是汉武帝实行的选拔官吏的政策;C是孟子的主见;D是孔子的
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15张PPT)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 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时郡国形势图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纪》
新儒学的产生(道与术的融合):
宇 宙 观(关于天道)
天地者,万物之本也,先祖之所出也。广大无极,其德昭明,历年众多,永久无疆。 … …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取之,此大礼之终也…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 合之,天人一也。 无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独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与天地 参然后生。
针对上述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谢谢大家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百家争鸣中的大一统思想:
孟子: 君仁臣义, 君民同乐, 风尚淳朴, 百姓亲睦, 天下定于一。 墨子:上之所是, 必皆是之; 所非,必皆非之… …天下之百姓, 皆上同于 天子! 《吕氏春秋》:王者执一, 而为万物正… …一则治,两则乱!
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也需要思想文化的统一
——顾颉刚
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 也… …今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 则英俊宜可得矣。
教育内容 《五经》等儒家经典
教育体系 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相结合
教育目的 改变此前军功重臣垄断政权的局面,发掘人才为国家所
用,促进思想的统一
汉武帝对儒学的理解与董仲舒是有距离的。质言之,董氏是基于其信仰, 将儒学理解为道,一种社会理想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路径方法,着重的 是儒学的价值属性。汉武则是出于统治天下的需要,提高行政秩序的水 平和控制的有效性,将儒学理解为轨则百姓的手段,看中的是儒学的工 具(术)属性。
——陈明《中古士族现象研究》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45张课件
(3)追求;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 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小结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随堂练习
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 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 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 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 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4、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②倡导“待时而动”
③倡导“因时制宜”
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 变体现了( )
(2)根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
人君无道,天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 慑,人君必须遵循天道。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 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2、西汉大兴儒学教育的状况:
3、西汉“独尊儒术”的结果和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小结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随堂练习
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 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 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 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 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4、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②倡导“待时而动”
③倡导“因时制宜”
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 变体现了( )
(2)根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
人君无道,天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 慑,人君必须遵循天道。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 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2、西汉大兴儒学教育的状况:
3、西汉“独尊儒术”的结果和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人教版高中必修3历史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26张ppt)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 加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上; 另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 这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3.“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 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 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 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 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 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 舒主张 A.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单元线索: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 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2.了解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措施。 3.探究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影响。
3.“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 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 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 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 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 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 舒主张 A.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单元线索: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 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2.了解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措施。 3.探究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 理?并说明理由。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 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什么是“无为而治”?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 成的?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 位如何?请用史实说明。
鲁壁 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据说是秦朝时孔子第
九代孙孔鲋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墙壁
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秦 朝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西汉初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 ——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项品 德标准,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品德规范。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3、汉武帝尊儒的影响:
尊儒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策”是一个长沙方言词,但在古代它也 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有董仲舒的《天人三 策》、贾谊的《治安策》、苏轼的《教战守 策》等。在此对“策”的正确解释是
A.古代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 B.陈述某种意见和事情的一种文体 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D.用委婉方式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
【解析】答案A。B、C、D项对应的分别是 “表”、“疏”和“谏”三种文体。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 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 违道而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儒家学派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 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 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 妇三项,称为“三纲”。三纲是社会伦 理道德的规范。
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评价:
• 积极: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 统一;②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 积极作用;③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 消极:①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不可 取;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 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 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 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 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④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 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 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材料一:“天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一、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为了恢复经济,休养生息,实行道家 “无为而治”
汉武帝:经济得到恢复,国力日盛,为了进 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适应统一国家的形势, 需要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
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匈奴威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
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著名今文 经学大师。汉武帝即位后,诏令 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 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连 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策”, 此后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 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 他在书中,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 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 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 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
具有时 代特点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的新儒 学体系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
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 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 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 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一是‘君权神授 二是’天人感应”三是?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道家、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阴阳五 行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
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改造儒 家思想,
从而 形成了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