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血管指南
危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转运及安全管理方法
![危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转运及安全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ccd10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0.png)
危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转运及安全管理方法
危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转运和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预先评估:在进行转运之前,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了解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稳定性。
2. 监测和管理病情: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以及意识状态等指标,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以保持患者的稳定。
3. 病情通报:医护人员应当与接收医院的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以便接收医院提前做好准备和安排。
4. 转运工具:患者的转运工具应当具备必要的设备和药物,如心脏监护仪、呼吸机、氧气等,以备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急性病情变化时进行紧急处理。
5. 人员配置:转运过程中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合格医护人员,以确保能够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6. 安全措施:医护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7. 病史记录:在转运结束后,应当仔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
过程以及转运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和处理结果,以备将来参考。
总之,危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转运和安全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要注重细节和沟通,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重症脑血管病的重症监护与治疗ppt课件
![重症脑血管病的重症监护与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81bd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8.png)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家庭支持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合作,给予 家属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共同关心患 者的身心健康。
尊重患者意愿
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选择,在治疗 方案和护理措施上充分考虑患者的需 求和感受。
提供舒适的环境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 治疗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保 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协助患者翻 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营养与饮食护理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保 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 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 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促进患者功 能恢复。
人文关怀在重症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 硬化斑块,改善脑供血。
支架植入术
在狭窄的脑血管内植入支架, 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
去骨瓣减压术
在脑出血或脑梗死导致颅内压 升高时,去除部分颅骨以降低 颅内压。
脑室引流术
在脑室内放置引流管,引流脑 室内积聚的血液或脑脊液,降
低颅内压。
其他治疗手段
康复训练
肢体康复
针对偏瘫等肢体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 练,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
认知康复
针对认知障碍,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包括注 意力、记忆力、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语言康复
针对失语症等语言障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包括口语练习、听力训练等。
心理康复
针对情绪障碍,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包括心 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课件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8659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0.png)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等,用于
预防血栓形成
பைடு நூலகம்
抗凝血药物:如 肝素、华法林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和治疗血栓性
疾病
降压药物:如 ACEI、ARB等, 用于降低血压,
预防脑卒中
降脂药物:如他 汀类药物,用于 降低血脂,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清 除血栓,恢复
脑血流
03
手术适应症: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瘤、脑动
发病原因
高血压:高血压是 1 导致重症脑血管病 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糖尿病患 2 者发生重症脑血管 病的风险较高
吸烟:吸烟是导致 3 重症脑血管病的重 要危险因素
肥胖:肥胖是导致 4 重症脑血管病的重 要危险因素之一
遗传因素:遗传因 5 素也是导致重症脑 血管病的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演 讲 人
壹
贰
叁
肆
疾病定义
重症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 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如脑出血、脑 梗死等。
重症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 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重症脑血管病的病因包括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
重症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等症状
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吞咽困难等症状
意识障碍、昏迷等症 状
脑出血、脑梗死等疾 病表现
诊断标准
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01
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
体征:脑神经功能障碍、肢体瘫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33cf09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3.png)
管理问题与挑战
人才短缺
重症脑血管病专业医师数量不足, 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更为突出。
医疗费用高昂
重症脑血管病的治疗费用较高,给 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患者认知不足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重症脑血管病的 认识不足,影响及时就医和后续康 复。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基层医疗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重症脑血管病诊疗能力,实现医疗资源下沉。
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并进 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 行治疗,如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 凝药物等。
手术干预
重症监护
对于某些特定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如颅 内出血或动脉瘤破裂,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
对于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应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测和救治 。
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复发。
指导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
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了解疾病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血管病的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他们的 认知水平。
提醒及时就医
提醒患者及家属在出现疑似脑血管病症状 时,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以降低疾 病对生活的影响。
05
重症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控 制
一级预防
总结词
一级预防是指针对尚未发生脑血管病 的人群,通过识别和控制危险因素, 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01
健康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低盐、低脂、 高纤维等,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 生风险。
05
02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之一,有效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 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指导规范(第2节)-林木墩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指导规范(第2节)-林木墩](https://img.taocdn.com/s3/m/ee85fa7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1.png)
取栓后血管再通者,可以考虑将收缩压控制在 140mmHg 以下。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压管理
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患者需行血压管理,防止血压波动过大。
去骨瓣减压术前,血压控制目标<180/100mmHg; 术后8小时内,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 160mmHg。
中国重症脑血管 病诊治指导规范
第二节 重症脑血管病的综合管理
汕尾逸挥基金医院-卒中中心融合病区 林木墩
2022-6-6
目录
1 重症脑血管病的气道管理 2 重症脑血管病的体温管理 3 重症脑血管病的血压管理 4 重症脑血管病的血糖管理 5 重症脑血管病的液体管理
6 重症脑血管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7 重症脑血管病的镇痛和镇静 8 重症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9 重症脑血管病的营养支持 10 医 院 获 得 性 肺 炎 的 预 防
气管插管后 7~14 天不能拨管的患者可考虑行气管切开,
预期超过 14 天不能拨管的患者推荐早期行气管切开。
二、人工气道的建立
困难气道?
所有非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均应判断是否为困难气道。
困难气道患者, 有条件的单位插管前应准备好可视喉镜、纤维 支气管镜及环甲膜穿刺工具等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紧急气管切开的准备 并应有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场提供指导和帮助。
栓
病 的
的
预
防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在进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之前,应筛查或判断 是否已经存在 DVT形成?
所有肢体运动减少或制动的无 DVT 形成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均应尽早进行 DVT 的预防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建议使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 DVT。 颅骨切除减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可在术后立即开始DVT 预防措施 静脉溶栓的患者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应推迟在24小时后。
重症脑血管疾病管理-2017修改
![重症脑血管疾病管理-2017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10546fd102768e9951e738fe.png)
• 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除外:额颞叶 损伤/既往有癫痫发作
• 脑卒中后2~3个月再次出现痫性发作的患者应 接受长期、规律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幕上颅脑外伤-建议抗癫痫7天
不同疾病特殊治疗-脑出血
MMM指导治疗
颅内压管理
• 抬高头位、维持血容量、体温(低温)、镇痛、 镇静(巴比妥类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过 度通气、渗透压治疗脑积水引流和脑脊液引流 、去骨瓣减压(伴或不伴血肿清除)
药物-脱水降颅压
• 甘露醇:0.25-1g/kg, 根据病情可选择每4~6小 时使用1次。但当血浆渗透压高于320mOsm/L ,甘露醇则失去渗透脱水的作用。
• 高张盐水:可选用3.0%、7.5%及10.0%的高张 盐水,一次单剂量使用,也可持续输入,应将 血清钠浓度控制在160mmol/L以下。
• 甘油果糖 • 白蛋白>32g/l • 速尿 伴有肾损伤 • 不推荐激素
常用静脉输入液体的渗透压和反射系数
渗透性治疗流程图
抗癫痫管理
• SAH患者痫样发作的发生率为6%~26%,脑出血 后早期惊厥发生率高达16%,脑静脉血栓形成发 生惊厥的比例则高达37%~71%。脑梗死<10%
• ➤动脉瘤处理后,应参考患者的基础血压,合理 调整目标值,避免低血压造成的脑缺血。
• ➤研究发现,对于SAH的患者的降压治疗中,使用 尼卡地平比拉贝洛尔更为有效,但是尼卡地平更 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血压管理-脑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压管理的证据更 为缺乏。患者的颅内压显著升高,是否影响脑灌 注尚缺乏有关研究,如何进行血压管理值得关注 。
心脑血管病急危重症诊疗流程规范
![心脑血管病急危重症诊疗流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9a5d36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7.png)
心脑血管病急危重症诊疗流程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急诊评估。
1. 患者病史及症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发病时间、持续时间、症状表现等。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048ab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4.png)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具备外科干预指征的脑出血患者的干预选择如下(图1)。
图1 具备外科干预指征的脑出血患者干预选择1. 颅内压监测:目标颅内压<20 mmHg,脑灌注压50~70 mmHg(Ⅱ类推荐,C级证据)。
2. 脑室穿刺外引流:挽救因脑积水出现意识变化患者的生命(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 血肿清除术(1)幕上出血:早期血肿清除术没有明确的优势(Ⅱb类推荐,A级证据),对于病情恶化的患者可考虑幕上血肿清除术以挽救生命(Ⅱa 类推荐,C级证据)。
(2)幕下出血(小脑或脑干):如伴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脑干受压,应尽快行血肿清除术(Ⅰ类推荐,B级证据)。
4. 个体化综合考虑脑出血与原发病关系:危及生命的继发性脑出血,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清除血肿的同时,应根据挽救患者生命和祛除原发病因的相对风险和获益对治疗策略进行权衡(Ⅱb类推荐,C级证据)。
5. 按照指导方案注入rt-PA:不改善功能预后,可降低死亡率(Ⅱb 类推荐,C级证据)。
6. 去骨瓣减压:联合/不联合血肿清除术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Ⅱb 类推荐,C级证据)。
7. 影像引导血肿抽吸及内镜下血肿清除(1)影像引导下血肿抽吸联合rt-PA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影像引导的内镜血肿清除术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不同等级的医疗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备的医疗设施和经验选择手术方式(Ⅱa类推荐,C级证据)。
(4)对单纯性基底节出血,使用微侵袭抽吸引流术可能是有效的(Ⅱa类推荐,C级证据)。
(5)微创治疗应尽可能清除血肿,使治疗结束时残余血肿体积≤15 ml(Ⅱ类推荐,B级证据)。
微创血肿清除脑出血患者外科微创干预指征证据见图2。
图2 脑出血患者微创干预指征证据推荐意见:1. 在有条件的医院等卒中中心,经严格选择后,可以考虑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选择性使用溶栓药物)等微创外科手段清除血肿,相较于内科治疗可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功能获益尚不明确(Ⅱa类推荐,A级证据,新增)。
脑血管病患者护理指南
![脑血管病患者护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06ac0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e.png)
脑血管病患者护理指南脑血管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危害严重,患者需要得到有效的护理和照顾。
以下是脑血管病患者护理的指南,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和家属提供适当的照顾和支持。
病情观察和评估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1. 神经系统状况观察:监测患者的神经症状,包括意识状态、语言能力、肢体活动、视力和听力等。
注意任何异常的变化。
神经系统状况观察:监测患者的神经症状,包括意识状态、语言能力、肢体活动、视力和听力等。
注意任何异常的变化。
2. 生命体征测量: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
记录这些数据并密切关注任何异常的变化。
生命体征测量: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
记录这些数据并密切关注任何异常的变化。
3. 病情评估工具:使用标准的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如国家卒中协会的评估量表。
这将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康复进展。
病情评估工具:使用标准的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如国家卒中协会的评估量表。
这将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康复进展。
安全与预防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1. 均衡饮食: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并避免食用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均衡饮食: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并避免食用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2. 生活方式管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惯,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生活方式管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习惯,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3. 坚持药物治疗:确保患者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根据医嘱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
坚持药物治疗:确保患者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根据医嘱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
4. 防止跌倒: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包括安装扶手、防滑垫和其他辅助设备,以防止跌倒事故。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PPT课件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d845e24028915f814dc206.png)
均动脉为85mmHg,降
血压降至220mmg以
下,并建议对LHI患者
调整血压时应减少血
压变异
2014ESO脑出血指南
2014ESO脑出血指南推荐在发 病后6h内将收缩压快速降低至
140mmHg以下
2015年美国脑出血 治疗指南
1、For ICH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BP between 150 and 220 mmHg and without contraindication to acute BP treatment, acute lowering of SBP to 140 mm Hg is safe (Class I; Level of Evidence A) and can be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functional outcome (Class IIa; Level of Evidence B). (Revised from the previous guideline)
出血强化降压研究(INT
重症脑出血的血压管理?
ERACT)中,患者的出
血量相对较小(75%的患者出 血量<20ml)尚不清楚快速降 压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安 全性与有效性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我国指南推荐当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 >220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
降低血压,当患者收缩压>180mmHg时,可
◆血红蛋白管理
◆营养支持 ◆预防沉静脉血栓
◆护理
◆医疗伦理 ◆……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美国神经重症协会
缺乏重症脑血管病相关的高质 量的临床研究。有学者认为, 尽管应避免贫血,但目前尚不 推荐积极的输血方法。美国神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34e61d856a561253d36f02.png)
20.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指导规范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指导规范目录第一节重症脑血管病的专科治疗一、重症脑血管病的渗透性治疗(一)渗透性治疗在脑疝时的应用(二)渗透性治疗在高颅压时的应用(三)渗透性治疗在脑水肿时的应用二、重症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一)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二)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三)小脑梗死和出血的手术治疗三、重症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防治第二节重症脑血管病的综合管理一、重症脑血管病的气道管理(一)气道管理的总体目标(二)人工气道的建立(三)呼吸机参数设置及人工气道的维护(四)拔除人工气道的时机二、重症脑血管病的体温管理(一)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发热治疗(二)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低温治疗三、重症脑血管病的血压管理(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压管理(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血压管理(三)重症脑血管病的静脉降压治疗四、重症脑血管病的血糖管理五、重症脑血管病的液体管理六、重症脑血管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七、重症脑血管病的镇痛和镇静(一)重症脑血管病的疼痛和镇痛(二)重症脑血管病的躁动和镇静八、重症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九、重症脑血管病的营养支持十、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十一、重症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治疗第三节重症脑血管病的质量控制一、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设要求二、重症脑血管病的质量控制标准(一)早期营养支持质量控制标准(二)重症脑血管病深静脉血栓监测与预防质量控制标准(三)医院感染与多重耐药菌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四)早期康复评估(五)病情严重程度校正病死率(六)随访附录第一节重症脑血管病的专科治疗一、重症脑血管病的渗透性治疗(一)渗透性治疗在脑疝时的应用1.渗透性治疗是脑疝的挽救性治疗措施,一旦发生脑疝应立即使用甘露醇或高渗盐。
2.渗透性治疗是脑疝的临时性治疗措施,在使用渗透性治疗的同时应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不采取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现有治疗及其效果等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联合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抬高床头(注意将患者头部保持居中位)、保持正常体温、镇痛镇静、过度换气、巴比妥昏迷和低温治疗等。
脑血管重症常规
![脑血管重症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7c3e7b0c77da26925c5b011.png)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的观察:准确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脉搏快慢、强弱和节律;定期监测血压及观察四肢末端温度和颜色;体温持续不升或持续过高都是病情危险的表现。
2、观察意识和瞳孔变化:定时呼唤患者或进行疼痛剌激,了解患者的意识,观察意识障碍程度:意识模糊、谵妄、嗜睡、昏睡、昏迷(浅、中、深)。
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同圆、直径、对光反射灵敏或迟钝,通过观察瞳孔变化判断是否脑疝: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脑疝,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高颅压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再次出血或脑疵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降颅压、止血等抢救工作;如突然失语、肢体瘫痪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栓塞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溶栓病人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正像,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尿液的颜色等。
3、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痰液的颜色性质量4、按着分级护理要求按时巡视病人(特15--30分),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
5、观察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是否妥善固定、观察引流物颜色、性状、量。
6、准确观察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7、安全防范:观察患者是否有躁动,是否需要安全措施。
二、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温度和湿度,防止患者着凉并发呼吸道感染;定时进行通风或紫外线空气消毒,防止病房内交叉感染。
(1)皮肤护理:做到床单平整,清洁,无皱褶,床单下放置中单,防止尿便污染,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
骶尾部、双侧髂骨、外踝及枕骨等骨骼突出部位放置气枕或气圈,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上;每1~2小时翻身1次,对于受压部位的皮肤定时使用50%乙醇按摩,防止褥疮发生。
已出现压疮的给予压疮护理。
(2)眼部护理:双眼或单眼闭合受限者用凡士林油纱覆盖,防止异物落入;双侧眼睑结膜水肿者,定时用0.25%氯霉素眼液滴眼,防止感染。
(3)口腔护理:外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每日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管理—神经功能恶化/意识 障碍
(5)抬高患者头位可以改善脑静脉回流及颅内压升高, 建议对颅内压升高患者采用抬高头位的方式,通常抬 高床头大于30°(II级推荐,C级证据); (6)使用甘露醇时应监测肾功能,急性肾功能不全时慎 用甘露醇。使用高张盐水应监测血清渗透压和血钠浓 度,评估患者的容量负荷状况,心功能不全、肝硬化 等患者慎用(I级推荐,C级证据); (7)对积极药物治疗病情仍恶化的患者可请神经外科会 诊,考虑手术治疗(I级推荐,C级证据)。
总体管理—血压管理
(4)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压管理目 标,建议监测血压,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与再出血风险 及维持脑灌注压的利弊。建议将已发生动脉瘤破裂的 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同时避免低血压发 生,保持平均动脉压在90mmHg以上,可使用静脉短 效降压制剂降低血压(III级推荐,C 级证据)。
总体管理—血压管理
(3)根据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施降压治疗, 160/90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III级推荐,C 级证据)。尽管将脑出血人群收缩压快速降至 140mmHg是安全的(I级推荐,A 级证据),并可改 善患者的神经功能(II级推荐,B级证据),但目前尚 缺乏重症脑出血患者快速降压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 应进行个体化治疗,有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重 症脑出血患者快速降压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III级 推荐,C级证据)
专科管理—手术治疗
对积极药物治疗后病情仍恶化的患者可请神经外科会 诊,考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选择去骨瓣减压 术和脑室引流术(I级推荐,A级证据)
Thank you
总体管理—气道管理
(1)应重视患者的气道管理,维持氧饱和度>94%(Ⅰ级推 荐,C级证据)。 (2)在多种病因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及急性意识障 碍时,应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辅助机械通气(Ⅰ级推荐, C级证据)。 (3)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进行评估,及时拔出气管插管(Ⅰ 级推荐,C级证据)。 (4)当患者拔管失败或插管超过14 d,应选择时机进行气 管切开(Ⅱ级推荐, C级证据)。
专科管理—惊厥发作
(1)建议对不明原因的昏迷和(或)意识改变的患者, 应行脑电图检查,持续脑电监测有助于发现非惊厥癫 痫持续状态(I级推荐,C级证据); (2)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遵循现有指南运用抗癫痫 药物控制癫痫发作,建议尽早使用抗癫痫药物(I级推 荐,C 级证据); (3)现有证据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总体管理—护理
应加强重症脑血管病的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I级推荐, B 级证据)
专科管理—重症脑血管病监测
应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进一步研 究多模式神经生物监测系统在重症神经系统诊治中的 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I级推荐,C级 证据)。
总体管理—疼痛管理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可根据病情选择止 痛药物,出血性疾病应慎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III级推荐,C 级证据)
总体管理—血糖管理
(1)密切监测血糖,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2) 建议将血糖水平控制在7.7-10.00mmol/L(II级推 荐,B级证据)。
接受特殊治疗者:
骨瓣减压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或抽吸术 。
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血管内取栓或血管介入治疗去
入住NICU标准
影像学指征:
①. 大面积半球脑梗死(LHI ) (>145 cm3);
②.早期出现超过50%大脑中动脉区域的CT低密 度征,伴有其他血管分布区受累等; ③.幕上血肿超过30ml; ④.小脑半球出血超过10ml及大脑深部静脉血栓 形成。
入住NICU标准
临床特征:符合重症脑血管病定义 的患者。
①.急性意识障碍:GCS评分≦8分; ②.严重神经功能障碍(NIHSS评分≧17分); ③.需要气管插管和(或)机械通气; ④.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⑤.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或)癫痫持续状态; ⑥.全身脏器功能障碍,需要支持治疗 。
入住NICU标准
专科管理—神经功能恶化/意识 障碍
(1)目前缺乏充分证据推荐常规的颅内压监测,应结 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进行综合评估(III级推荐,C级 证据); (2)推荐对颅内压增高患者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 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3)甘露醇和高张盐水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减少脑疝的发生风险,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 物种类、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 (4)甘油果糖、呋塞米、白蛋白可降低颅内压,但其改 善预后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不推荐使用低温、 糖皮质激素等方法降低颅内压。
总体管理—血压管理
(1)目前缺乏充分的证据对重症脑血管病的血压管理提 出指导意见,建议遵循现行相关脑血管病血压管理指 南进行个体化管理。我国指南则结合国情推荐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 110mmHg或伴有特殊疾病(如动脉夹层心功能不全或 心肌梗死等)可以降压治。 (2)尚无研究证明LHI与其他缺血性脑卒中降压治疗不 同,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80/100mmHg以 内降压治疗应慎重,避免低血压的发生,降压治疗时 应注意平稳降压,减少血压变异(I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医学科 冯永利
重症脑血管病管理
定义 管理体系 总体管理 专科管理
定义
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重度损害,可出现呼 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严重障碍的脑血管 病。
脑血管管理体系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
卒中单元是脑血管病的有效管理模式,建议结合重症 脑血管病的特点,运用重症医学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管 理,有条件应建立NICU负责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
(1)发热是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体温监测(II级推荐,C级证据)。 (2)体温升高时应全面寻找原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可 以考虑降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温超过38,可 采用降温药物与物理降温结合的方式降低体温(III级 推荐,C 级证据) (3)目前缺乏足够的证据证实治疗性低温可以改善脑血 管病患者的预后,在充分沟通及评估后对某些重症脑 血管病患者(LHI)可考虑低温治疗(III级推荐,C级 证据) 。
总体管理—血钠管理
重视监测血钠浓度,分析低钠血症的原因,根据不同 病因纠正低钠血症,同时注意纠正低钠过程出现的不 良反应(I级推荐,C级证据)。
总体管理—血红蛋白管理
贫血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建议应重视 纠正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低血红蛋白水平。(III级推 荐,C级证据) 。
总体管理—营养管理
(1)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2)及早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确定营养支持途径,推 荐肠内营养支持,如因胃肠功能不全使得胃肠营养不 能提供所需的全部目标热量,可考虑肠内肠外营养结 合或肠外营养支持(I级推荐,B级证据)。
总体管理—预防深静脉血栓
(1)药物:抗凝药物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 主要的药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推荐给予低分子肝素 预防DVT,抗凝禁忌者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脑出血 患者是否使用低分子肝素,应权衡DVT肺栓塞及再出 血的风险,应进行个体化处理。 (2)运动:是预防DVT的重要措施。 (3)物理疗法:间断充气加压装置改善预后,降低制动 患者的DVT风险;不推荐使用弹力袜或阶梯弹力袜预 防DV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