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心理物理法
三种心理物理法(1)心理物理学: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是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
心理物理学的目标就是最终用精确的数学函数的形式来描述外部的物理刺激与由此发生的感觉与知觉之间的定量关系。
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所处理的问题大体分为两类:感觉阈限的测量、阈上感觉的测量。
后又有信号检测论出现。
(2)感觉阈限的测量的三种方法:1,最小变化法;2,恒定刺激法;3,平均差误法(3)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察法,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顺势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上差别阈=上限-标准刺激;下差别阈=标准刺激-下限。
差别阈限=(上差别阈+下差别阈)/2。
可能产生的误差有: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
由于习惯误差的存在,在递增序列中,阈值会偏高。
由于期望误差的存在,在递减序列中阈值会偏高。
(4)恒定刺激法:又称固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也就是两两比较,看啥时候两两比较的时候正确率在50%啦,这个时候就是绝对阈值啦)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直线内插法虽然简单易算,但不够精确。
(5)平均差误法: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平均误差表示差别感受性。
(6)信号检测论:古典心理物理法将感受性和判断标准不能区分开,而信号检测论可以区分开。
虚报与漏报(也就是α和β的错误),击中和正确否定。
(7)等感受性曲线: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把击中率作为纵坐标,那么绘制出来的曲线称为操作者特征曲线,简称ROC,因为这条曲线中,判断标准是变化的,但辨别力保持不变,因此又叫等感受性曲线。
(8)心理量表:为了要了解刺激的变化和感觉的变化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测量心理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能够度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心理物理学方法感觉阈限测量心理物理定律心理物理实验设计3. 心理物理学实验技巧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实验设备的选用与维护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心理物理学实验中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第二课时: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和实验设计。
3. 第三课时:演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
4. 第四课时:让学生动手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实验操作等,给予相应评分。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心理物理学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实验心理学》2. 实验器材:感觉阈限测试仪、心理物理实验相关设备3. 辅助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七、教学步骤1. 第六课时:感觉阈限测量实验介绍感觉阈限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演示感觉阈限测量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 第七课时:心理物理定律应用讲解心理物理定律(如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定律的应用3. 第八课时:心理物理实验设计介绍心理物理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心理物理实验4. 第九课时: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讲解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学生演示实验数据收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地位。
2. 心理物理学方法:感觉阈限、感受性、心理物理定律等基本概念。
3.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单一变量实验设计、多重变量实验设计。
4. 心理物理学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收集与分析。
5. 心理物理学实验案例分析: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领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
2. 难点: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演示: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践:学生亲身体验心理物理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心理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实验心理学》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心理物理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3. 实验材料:心理物理学实验所需的各种刺激材料。
4.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物理学现象,激发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3. 案例分析:分析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领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案例。
4. 实验演示:演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现象。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6.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心理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心理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心理物理法含义阈限测量量表类型心理量表法心理量表的建立由来信号检测论基本原理三个测量指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1.阈限的含义(1)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值,是刚刚能引起反应的刺激量,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1)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 A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差别阈限(different limen, DL)指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2.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2)恒定刺激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3)平均差误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1)极限法1)含义:也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点,即阈限的位置。
2)绝对阈限的计算第一步,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的反应转折点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
第二步,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这就是绝对阈限值。
3)差别阈限的计算第一步,计算各个刺激系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并求出各个刺激系列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
(L u , L l)第二步,这时上限和下限均值之间的距离叫做不肯定间距(记为Iu);第三步,不肯定间距的一半即为差别阈限差别阈限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上差别阈(DL U)=上限-标准刺激(S t)下差别阈(DL l)=标准刺激-下限差别阈限(DL)=(DL U+DL l)/2几个概念主观相等点(point of subjective equality):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PSE)常误(constant error):主观相等点理论上与标准刺激大小相等,实际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成为常误(CE)4)误差a.习惯误差:递增序列时使阈限升高,递减序列时使阈限降低。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3. 能够分析心理物理学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学内容:一、心理物理学概述1.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二、感觉阈限与感觉适应1. 感觉阈限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 感觉适应的类型和机制三、感觉整合1. 感觉整合的概念和分类2. 感觉整合的实验设计和方法四、空间知觉1. 空间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2. 空间知觉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五、心理物理实验案例分析1. 某一心理物理实验的介绍和实施2.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 实验结论的得出和讨论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简单的心理物理实验,引发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3. 演示:教师进行心理物理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实验现象。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理物理实验,练习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心理物理实验中的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心理物理学的试题,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1.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梁宁建,第四版。
2. 《心理物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一版。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教学内容:六、心理物理量的测量与估计1. 心理物理量的概念与特点2. 心理物理量的测量与估计方法七、心理物理实验的数学模型1. 心理物理实验的数学描述2. 心理物理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八、视觉心理物理实验1. 视觉感觉阈限实验2. 视觉感觉适应实验九、听觉心理物理实验1. 听觉感觉阈限实验2. 听觉感觉适应实验十、心理物理实验的应用与拓展1. 心理物理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2. 心理物理学的未来发展展望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一章节的内容,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实验心理学兴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类型及特点实验步骤与方法3. 心理物理学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的解释与评价4. 经典心理物理学实验感觉阈限实验心理物理定律实验5. 实验操作与实践实验设备及使用方法实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实验心理学》2. 实验器材:感觉阈限实验设备、心理物理定律实验设备等。
3.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演示实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技巧。
3. 经典心理物理学实验的操作和结果解释。
难点:1. 心理物理学实验中误差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2. 心理物理学数据分析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3. 将心理物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研究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章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心理物理学概述及实验设计(1-2节)第二课时:心理物理学数据分析(3节)第三课时:经典心理物理学实验(1-2节)第四课时:实验操作与实践,总结与评价(3节)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及详解(心理物理学方法)【圣才出品】
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1.为什么对感觉及其刺激必须加以区分?答:感觉和感觉刺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感觉是人的主观感受,而刺激属于物理因素。
感觉总是由刺激引起,刺激的存在以及它的变化是感觉产生和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
但是,感觉与其刺激并不总是一致,因此要加以区分。
具体原因主要包括:(1)在人们生活的内外环境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刺激,有些刺激对人们的感官是不适宜的。
它们超出个体感受的限度,因而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2)对于适宜的刺激,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引起感觉。
人们感觉不到落在皮肤上的尘埃,听不到远处手表的滴答声,这是因为它的刺激强度不够大。
要想引起感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
(3)对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将感觉与刺激的关系表述为:△I/I = K,其中,I是原先的强度(或称标准强度),△I是刚能够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强度增量,K 为常数,不同感觉道的K值是不同的。
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积分运算得出:S=Klgi+C,其中S为感觉,i为刺激强度,K、C为常数,即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2.怎样理解感觉阈限与差别阈限的概念?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3.什么是Weber定律?答:(1)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K=△I/I来表示,其中I为原刺激量,△I为此时的差别阈限,K为常数,又称为韦伯比率。
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韦伯比率不同。
(2)韦伯定律提供了一个比较辨别能力的重要指标。
如果要比较不同个体某一感觉道的辨别能力而所用的标准刺激又不相同时,就不能用差别阈限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而要用韦伯比例来比较。
另一方面,由于韦伯比例的倒数1/K可以用来作为感受性的指标,所以通过韦伯比例还能对不同感觉道的感受性进行比较。
(3)韦伯定律虽然揭示了引起差别感觉的一些定律,但是,它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在刺激过强或过弱时,韦伯定律就不再适用,其K值就会发生变化。
04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量表法
P128表5-10、P130表5-11
第二节 等级量表
▪ 二、对偶比较法
➢ 用对偶比较法建立顺序量表的注意事项: ⑴对空间误差或时序误差的控制。
如果各对样品同时呈现,则存在空间误差。控制方 法:若第一轮以AB形式呈现,则第二轮以BA形式 呈现即左右颠倒。
➢ 一个量表可具有以下四个测量属性:差别、强 度、等距、绝对零点。
➢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 理量表可分为等级量表(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 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和等比量表(比例 量表、ratio scale)三类。
还有一类:称名量表。
其他:选择分数C,等级百分数P;可计算肯德尔 W系数。
➢ 通过POZ转换可得到等距量表( 如P130图5-13 ) 。
第二节 等级量表
▪ 一、等级排列法
➢ 用等级排列法建立顺序量表的注意事项:
⑴ 由于最终的顺序排列取决于所有被试的平均等 级,因而要求被试的抽样能够代表实验试图研究的 人群总体。
➢ 步骤: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 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 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 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 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进行排列所得的顺序就是 一个顺序量表。
第二节 等级量表
▪ 一、等级排列法
➢ 举例: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比, 请来了10名评判者(即被试)。评判的方法是 让被试者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丑的一个顺序。 通过10名评判者的比较,就可求出全体被试对 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的平均值,这个值就是广 告的平均等级(MR或R)。各广告按平均等级 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P132表5-15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对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2.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类型实验变量实验设计原则3. 心理物理学实验技术实验仪器与设备实验操作流程数据采集与处理4. 心理物理学经典实验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贾尼尼定律5. 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的心理解释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心理物理学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实验心理学》2. 实验器材:心理物理学实验仪器和设备3. 课件:教学PPT4. 参考文献: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提问和讨论(30%)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40%)3. 期末考试:心理物理学相关知识点的考核(30%)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2. 教学难点:心理物理学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调整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心理解释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共计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安排:课时1-2:心理物理学概述课时3-4: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课时5-6:心理物理学实验技术课时7-8:心理物理学经典实验课时9-10: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八、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心理物理学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流程。
3.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九、教学拓展与推荐1. 推荐阅读:《实验心理学》教材心理物理学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2. 拓展活动:参观心理学实验室参加心理学研究项目组织心理学讲座和研讨会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2. 教学反馈:学生评价和建议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心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关注心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和贾尼尼定律等。
实验心理学作业之心理物理学方法
传统心理物理法一、最小变化法I 特点:探索从感觉不到到感觉到的转折点和从感觉到到感觉不到的转折点1、刺激是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2、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出现3、每个系列的起始点不同4、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5、每个系列绝对阈限的算术平均值就是绝对阈限II 阈限的测定1、绝对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刺激由递增和递减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寻找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重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每一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
当被试说不清时,意义与之前的判断相反。
阈限计算:转折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阈限,绝对阈限就是系列所有阈限的平均值。
2、差别阈限的测定实验过程: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刺激是固定的,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到大或由大而小的顺序排列。
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
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四类反应,当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记录为“+”;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记录“—”;表示怀疑可记作“?”.阈限计算: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取平均上下限的不肯间距的一半为差别阈限。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为主观相等点,理论上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被称为常误。
III 误差及其控制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
期望误差: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采用递增递减交替进行的设计能抵消这两种错误。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二、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2.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感知、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现象。
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观察方法等。
三、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3. 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通过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等来研究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四、实验室实验1.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可控性强、重复性强、精确度高。
2. 实验室实验的缺点:实验情境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被试可能产生实验效应。
3. 实验室实验的设计: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变量等。
五、现场实验1. 现场实验的优点:实验情境更接近现实生活、易于观察被试的自然行为。
2. 现场实验的缺点:可控性相对较弱、重复性较差、可能受到外部因素干扰。
3. 现场实验的设计:自然实验、干预实验等。
教学建议: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结合具体的实验案例进行阐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
六、心理学实验的基本设计1. 独立组设计: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异。
2. 依赖组设计:同一组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差异。
3. 混合设计:将参与者按照某种特征分组,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组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
七、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1. 数据收集:通过实验工具(如问卷、测验、行为观察等)收集数据。
实验心理学第六讲 心理物理学1
实验何时停止:试验达到某个预定小的刺 激梯级时,即可停止;刺激梯级要有4次减 小,如初始梯级是1,经过四次减少(1/2、 1/4、1/8、1/16)后以1/32的梯级大小为终 止梯级
用直线内插法求绝对阈限: 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
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曲线 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
直线,与曲线相交于点a,从点a向 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 是两点阈。 应用比例算式计算:11-10/6629=X-10/50-29
平均Z分数法
9到11的距离对应于 1.51+0.45=1.96个SD
心理物理学
科学心理学之初
1860年,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
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中心问题是揭示物理量 (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与心理量(各种 感觉或主观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促成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物理量与心理量
物理量
亮度 声强(声压)
重量 温度
测量仪器
光度计 声级计
秤 温度计
心理量
明度 响度 重量觉 温度觉
正反应次数的计算公式:Nb(c) = µ±W; µ=np, µ是理论上的正 反应次数,n是某一刺激值的试验次数,p=0.75时,W=1;
p=0.5时,W可以是1.5或2(根据经验提出)。
刺激变化规则
某一刺激值的试验次数事先不能确定,如果刺激值的正反应次数始终
在µ±W区间内,试验继续进行,刺激始终不变
2=1.96SD,SD=1.02
绝对阈限 M=9+1.51×1.02=1 0.54mm
实验心理学3(心理物理法)分析
感觉阈限的测量
感觉阈限可以分为两种: 绝对阈限(RL),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 小。 差别阈限(DL)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 的刺激值。 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 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26
实验心理学
第三章 心理物理法
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
27
心理物理量表
心理物理量表:将心理感受与物理刺激强度间对应关系进 行完全量化的图表。可表现为物理强度与心理反应强度的 函数关系图,也可表现为数学公式。 建立心理量表的方式: – 顺序量表 – 等距量表 – 比例量表
28
顺序量表
定义:将给定的刺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顺序排位,如强 度从大到小,从喜爱到讨厌。 顺序量表的建立方式: – 等级排列法:被试对所有的刺激进行等级排序,之后计 算出所有被试对每一个刺激排序的平均值,据此建立顺 序量表。 – 对偶比较法:通过两两比较对刺激进行等级排序。
实验心理学
第三章 心理物理法
1
心理物理学概述
心理物理学:描述由物理量刺激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反 应变化的学科,由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所提出。 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是指各种感 觉或主观印象。如: – 物理光强度 —— 心理明度 – 物理声音强度 —— 心理响度 – 物理称重大小 —— 心理重量 – 物理电强度 —— 心理疼痛
18
运用恒定刺激法测量RL和DL
主试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强度差异成等比数列的刺 激,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测量绝 对阈限时,最大强度刺激应可以较为明显的被人感受到,最 小强度刺激应则应几乎感受不到。测量差别阈限时,最大强 度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差异应较为明显,而最小强度刺激与标 准刺激的差异则应几乎感受不到。 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 200次;刺激呈现的次序完全随机安排。被试则报告是否感 受得到刺激(RL)或刺激与标准刺激强度是否有差异 (DL)。之后根据数据作图并使用直线内插法就可以求出绝 对阈限或差别阈限。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3.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2. 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可觉差法(JND)恒定法适应法3.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的类型4. 心理物理学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解释与评估5. 心理物理学应用案例视觉感知实验听觉感知实验1. 讲授法: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方法和实验设计。
2. 演示法: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3. 实践法: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心理物理学实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实验心理学》2. 实验器材:心理物理学实验设备(如视觉感知实验的图像显示器、听觉感知实验的音频设备等)3. 辅助材料:实验指导书、数据分析软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质量和分析深度。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3. 心理物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最小可觉差法(JND)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心理物理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 心理物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物理学实验,引发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方法和实验设计。
3. 演示: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4. 实践: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心理物理学实验。
5.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等。
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学方法 1
2.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 ⑴ 定义: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通 常简写为 DL。 差别阈限是我们能感觉到的最小的重量刺激增量。 ⑵ 操作性定义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 度之差。 ⑶ 差别阈限又称为最小可觉差(j.n.d)
(物理量) (心理量) (物理量) (心理量)
▲心理物理学定义:一门研究心身或心物之间的函数 关系的精密科学。
1860 年,费希纳的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轰动 了整个心理学界,因为标志着一门新兴学科——心理 物理学的诞生,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学方法 1
第一节 感觉阈限及其测量(掌握)
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 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
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若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比后一半实验中测定的 阈限大,并差别显著时,就可以认为在测定过程中有 练习因素的作用,若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比后一 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小,并差别显著时,就可以认为 在测定过程中有疲劳因素的作用。
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且差异 显著时,可断定被试存在期望误差。
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学方法 1
实际无感觉 a 报告无感觉 b b 报告有感觉 a 实际有感觉
递增递减系列中的习惯误差
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学方法 1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 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
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学方法 1
(二)、刺激恒定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ulus) 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特点: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 布求阈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信号检测论
• 信号检测论 的二个独立 指标
– 两个指标的 计算需根据 正态分布表
2020/6/22
二、信号检测论
• 信号检测论实验的结果:操作者特征曲线,又 称为感受性曲线
2020/6/22
二、信号检测论
•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之二——评价法
– 有无法仅采用二级计分(有或无),评价法则允许多 级计分,如:P99
性与他的判断标准区分开来,并以独立 的数据来分别表达它们
2020/6/22
二、信号检测论
• 信号检测论中的基本概念
– 信号:S – 噪音:N – 信号刺激的出现总是伴随有背景噪音,所以表
示为:SN –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对信号出现的判断,可
以有四种结果:
• 击中:当SN时,被试报告“有”,表示为y/SN • 虚报:当N时,被试报告“有”,表示为y/n • 漏报:当SN时,被试报告“无”,表示为n/SN • 正确否定:当N时,被试报告“无” ,表示为n/N
三、心理量表
• 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Fechner定律
– 差别阈限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 最小可觉差来制作等距量表。
– 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得到的结果符 合Fechner定律。
2020/6/22
三、心理量表
• 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Fechner定律
– Fechner定律的表达式
S = K lg R202Leabharlann /6/22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 绝对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有50﹪的次数 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 的刺激强度为该刺激的绝对阈限。
• 差别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有50﹪的次数 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 差别的刺激强度差别值为该刺激的差别 阈限。
2020/6/22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三、心理量表
• 量表:scale
– 物理刺激可以用物理量表来测量,如秤、 尺子、温度计等
– 心理量的大小则需心理量表来度量
2020/6/22
三、心理量表
顺序量表 无相等单位
无绝对零
按对象的某 一属性排序
等距量表 有相等单位
无绝对零
可进行加减 运算
比例量表 有相等单位
有绝对零
可进行加减 乘除运算
2020/6/22
2020/6/22
确信程度 第6等 第5等 第4等 第3等 第2等 第1等
含义 十分肯定有信号出现
肯定有信号出现 可能有信号出现 可能没信号出现 肯定没信号出现 十分肯定没信号出现
相应的概率判断 100%有信号出现 80%有信号出现 60%有信号出现 40%有信号出现 20%有信号出现
0%有信号出现
二、信号检测论
• 有无法的统计原理
2020/6/22
二、信号检测论
• 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判断标准会发生改变, 但其感受性不变
2020/6/22
二、信号检测论
• 信号检测论的二个独立指标
– 1. 反应偏向:
击中率的纵坐标
虚报率的纵坐标
– 2. 敏感性指标:
d‘ = ZN − ZSN
2020/6/22
• 什么是操作性定义?
– 上述对两种阈限的定义虽然从概念上非常 清楚,但是却不具有可操作性:由于人的感受 性在不同的时刻会产生随机波动, “刚刚 ”这种说法具有不确定性,无法进行测量。
– 操作性定义由物理学家布里奇曼 (Bridgman,1927)首先提出,他主张一个概 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在心理学 研究中,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它们的测量程 序下的定义就是它们的操作性定义。
• Weber定律: ΔI / I = K
I:刺激原先的强度(标准强度) ΔI :刚能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强度
K :为常数
• 刺激强度越大,差别阈限就越大 • 不同感觉通道的K值不同,见P62
2020/6/22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 (一)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 1.最小变化法:测量音高的绝对阈限P63;测 量长度视觉的差别阈限P66
• 阶梯法:最小变化法的一种变式P68图3-4
– 2.恒定刺激法:测量手掌两点阈P69;测量重 量差别阈限P74
– 3.平均误差法:测量视觉的长度辨别阈限 P78
2020/6/22
二、信号检测论
• 信号检测论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 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把感受性与判断标
准混在一起不能区分 • 信号检测论的优点就是能够把人的感受
2020/6/22
二、信号检测论
•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之一——有无法
– 选定SN刺激和N刺激之后,事先规定SN和N呈现 的概率(先验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或N,要 求被试判断所呈现的是SN还是N
反应
y
n
SN 击中f1
漏报f2 P(y/SN)=f1/(f1+f2)
N
2020/6/22
虚报f3 正确否定f4 P(y/N)=f3/(f3+f4)
2020/6/22
什么是心理物理学
•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心身之间 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Fechner,1860)
• 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中心问题是物理量( 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与心理量(各种感 觉或主观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2020/6/22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 感觉和刺激
S:物理刺激量 R:心理量 K:常数 – 含义:感觉的强度变化和刺激的对数变化成
正比。
2020/6/22
三、心理量表
• 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Stevens定律
– 数量估计法的一般步骤:主试向被试呈现一 标准刺激,要求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 把其他不同强度的比较刺激的主观值放在 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 并用数字表示出来。计算多个被试的估计 结果,即可相应的心理-物理比例量表。
– 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得到的结果符 合Stevens定律。
2020/6/22
三、心理量表
• 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Stevens定律
– Stevens定律的表达式
S = bIa
S:心理量 I: 物理量 a和b:常数 – 含义:当客观的物理强度成倍增加时,心理
物理量
亮度 声强(声压)
重量 温度
2020/6/22
测量仪器
光度计 声级计
秤 温度计
心理量
明度 响度 重量觉 温度觉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强度叫做绝对阈限
• 差别阈限: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刺激有差 异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阈限,又称最 小可觉差
2020/6/22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