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科学实验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尊重实验规则,增强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燃烧的条件及实验探究。

2.实验方法和规则的学习。

难点1.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掌握实验方法。

2.燃烧条件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燃烧条件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实验过程的演示PPT。

2.学生准备:化学实验器材、实验记录本、安全护目镜。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简单地介绍燃烧和燃烧的条件,并让学生回忆并总结了一下。

实验操作1.实验1:火柴能否在水中燃烧–步骤:•把盛有水的玻璃杯放在金属铝箔上,使其与不燃物质隔开。

•挑起火柴,让火柴燃烧。

•把燃烧的火柴放到盛有水的玻璃杯里。

–结论:•火柴在水中不能燃烧。

–分析:•燃烧需要氧气,水中的氧气浓度太低,远远不足以维持火柴的燃烧。

2.实验2:火柴燃烧所需的氧气量–步骤:•在玻璃杯里放入铁裁片、紫色的石墨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酸性紫色13分子和硝酸。

•点燃火柴,立刻将火柴插入盛有以上物质的玻璃杯里。

–结论:•燃烧只在火柴接近杯口时进行,而且是被限制在杯口狭窄的燃烧区内。

–分析:•燃烧需要氧气,燃烧区的氧气浓度比较高。

3.实验3: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量–步骤:•先取两支蜡烛,放在两个不同的玻璃瓶里。

•一支蜡烛燃烧时,另一支蜡烛待燃烧开始后立刻把瓶口靠近第一瓶内的燃烧蜡烛,尽可能让它们的瓶口几乎相接在一起。

–结论:•两个蜡烛在不同的氧气含量的情况下,燃烧的时间不同。

两个蜡烛都是呼吸出的CO2让灭,而不是缺氧灭。

–分析:•燃烧需要氧气,瓶内的氧气浓度比瓶外的要低,当两个瓶瓶口相接时,外面的氧气很难进入内部,致使其中一个瓶内的氧气不足,蜡烛燃烧减缓。

实验总结让同学们对实验进行总结,回答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的条件”,是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的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燃烧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基本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铁丝、棉花球等。

2.实验药品: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3.课件:燃烧的条件的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氧化反应、氧化剂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对燃烧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防火、灭火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课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课件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空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以下。
【小组比赛】
请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正在燃烧 的蜡烛。(利用桌面上的物品完成)
【讨论结果】
灭火方法:嘴吹、水浇、扣烧杯、沙 扑、盖灭、掐灯芯等。
实践探究:
烧杯内两支蜡烛哪支先灭?为什么?
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 如果遇到火灾,你如何逃离现场?
待手
花;
开二
。分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绩 ,
joy!
八 分











我们,还在路上……
燃烧的条件 1.需要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不可)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至着火点下
(其中之一)
c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2.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
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
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氧气
着火点
问题与交流:
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 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 这一问题?
2、如果把实验室4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 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 发生?(提示: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 着火点低 )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
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已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实验二: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2.如图所示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

(2)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片上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1、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4、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包括:
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节能减排。
5.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理解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能够分析燃烧实验结果,总结燃烧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5.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灭火器的使用。
然后,我会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燃烧的条件”。通过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影响燃烧过程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初中化学研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初中化学研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初中化学研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一、知识回顾
1.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伴有较大的放热现象。

2.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着火点等。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定义及燃烧的条件。

2. 掌握燃烧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三、教学过程
1. 实验一:可燃物质燃烧现象
(1)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玻璃棒。

(2)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玻璃棒,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下。

(3)实验现象:玻璃棒燃烧产生火焰。

2. 实验二:燃烧的条件
(1)实验器材:酒精灯、质量秤、火柴、试验台。

(2)实验步骤:取一小块含有酒精的可燃物质,称量其质量。

将可燃物质放入酒精灯中,点燃酒精灯。

用火柴点燃可燃物质。

(3)实验现象:可燃物质燃烧产生火焰。

四、作业
1. 列举三种不同的可燃物质。

2. 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燃烧引发的危险事件?如何预防?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及其实验现象,希望同学们掌握燃烧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应对燃烧事故的发生。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加深学生对于燃烧的了解与认识。

实验器材
•铜钢丝网
•蜡烛
•小木棍
•长颈三角瓶
•化学脊椎架
实验步骤
1.将铜钢丝网垂直安装在化学脊椎架上。

2.将蜡烛点燃,并将其固定在小木棍上。

3.将小木棍固定在铜钢丝网的正下方。

4.用一个长颈三角瓶盖住小木棍,并用胶水密封长颈三角瓶与铜钢丝网的接口。

5.待瓶内空气被点燃后,拿起整个实验器材观察。

实验原理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围绕这三个条件展开,实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节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被点燃时,产生的火焰会引燃烧瓶中的氧气。

如果火焰温度足够高,将可以自己保持着然后烧掉蜡烛外部的一部分空气。

当点燃木棍时,三角瓶内便充满了CO2气体,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定理,火焰在不含氧的环境下
是无法燃烧的。

废气中的CO2便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净化。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可以说明,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料才能够发生燃烧。

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中的燃烧原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实验思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燃烧的三大条件对于燃料的燃烧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燃烧的现象,因此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与条件十分必要。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燃烧条件探究

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燃烧条件探究

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燃烧条件探究一、教学目标:1.知晓不同燃料的燃烧条件。

2.掌握燃烧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消防常识,掌握火灾应急处理方式。

4.能够自主观察、实验、总结、提出问题。

二、教学重点:1.知晓燃烧的化学反应条件,如氧气和燃料的比例。

2.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化学反应和消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对于火灾应急处理方式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燃烧条件实验操作步骤:(1)在实验室准备好测试所需的器材和燃料。

(2)取一个净空瓶,将其口用一根玻璃吸管与瓶内附的杯子连接。

(3)将瓶内燃料燃烧至完全燃烧,向瓶内慢慢注入少量氧气,使其燃烧更加旺盛。

(4)通过直观观察,比较燃烧前后产生气体的量的差异,总结出氧气和燃料的正确比例。

2.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1)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记录其重量。

(2)将适量的酒精倒入烧杯中并点燃酒精,让其完全燃烧。

(3)将烧杯放入烤箱中加热,直到所有水分蒸发后,再将其取出放冷。

(4)根据烧杯的重量计算出酒精的质量,再将颜色无色的费氏试剂滴入烧杯中,记录下产生的化学反应,根据化学反应推测出产生的气体类型及化学反应式。

3.消防常识与实际操作:(1)对于初中生而言,消防常识和实际操作至关重要。

(2)通过给学生讲解火灾事故的类型,结合实际演习进行示范和实现训练来提高学生对于火灾应急处理的警惕与反应能力。

五、教学后记:本教学方案设计理念广泛,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探究燃烧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积极参与和学习热情。

同时在运用消防常识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了解具体的火灾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燃烧的条件教案初中

燃烧的条件教案初中

燃烧的条件教案初中年级:初中学科: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认识燃烧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概念及燃烧过程。

2. 燃烧的三个条件。

教学难点:1. 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蜡烛、铁丝、氧气瓶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点燃酒精灯,引导学生关注燃烧现象。

2. 学生分享对燃烧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燃烧的概念。

二、探究燃烧过程1. 教师展示燃烧过程的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阶段:预热、着火、燃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燃烧的三个阶段。

三、学习燃烧条件1. 教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四、实验验证1. 教师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的概念、燃烧过程和燃烧条件。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燃烧的概念、燃烧过程和燃烧条件。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课后实验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三、课堂交流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课后实验的观察结果。

2. 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燃烧?”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影响燃烧的因素:燃料的种类、氧气的浓度、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人类认识燃烧历程,初步了解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③认识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难点:控制变量方法设计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四、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导入【引入新课】图片导入(燃烧的图片)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200 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近代、生活上人们通过燃烧获得的热量取暖、做饭;工业上利用燃烧提供的高温来炼钢炼铁。

现代人类通过燃烧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发射太空探测器以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

可见,燃烧密切地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以及改进,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那么火的出现,是否对人类都是有益的呢?因此认识燃烧的本质,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尤有必要。

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活动2:对燃烧条件的猜想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播放实验录像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燃烧是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3.灭火的原理:课堂导学:[讨论交流]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②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实验探究一]实验内容1(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实验现象]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交流]1.你认为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吗?你认为该如何改进?上述实验中,如果蘸水的棉花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归纳总结]加热时间较长时,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起来。

原因是当蘸有水的棉花上的水分蒸发完之后,棉花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使温度上升,且棉花与空气接触,达到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从而导致棉花燃烧。

[实验探究二]实验内容2(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实验现象]①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燃烧了。

②刚开始滤纸碎片与乒乓球碎片均没有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而此时滤纸碎片没有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讨论交流]如果将该实验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现象: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

说明着火点低的可燃物易燃烧,着火点高的可燃物不易燃烧。

举一反三: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或空气)。

(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检验设计的可行性,老师进行指导)[实验操作]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反复几次,观察现象(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⑵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灯、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⑵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引入前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今天将利用实验活动时间再次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过程。

(二)展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讨论:①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燃烧受三个因素影响,因此我们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时要用到什么方法?②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分别如何控制变量?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②可燃物:取相同状态、相同形状、相同量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在相同的条件下点燃;与氧气接触:用相同的可燃物一个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一个没有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点燃;温度达到着火点: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点燃。

2、探究活动二⑴阅读P实验内容1.,讨论:150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蘸水的棉花也燃烧。

加热时间长了,棉花上的水蒸发完后,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也会燃烧起来。

实验内容2.⑴,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步实验?⑶学生阅读P150⑷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证明乒乓球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实验内容2.⑵,讨论:⑸学生阅读P150①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大小要相同?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铜片的两则,加热铜片的中部?②若将乒乓球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⑹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只改变可燃物(改变着火点);②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说明可燃物质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

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

燃烧的条件知识与技术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熟悉,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明白什么是可燃物、什么是不可燃物?3.体验实验探讨的进程。

进程与方式通过探讨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培育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

2.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重点探讨燃烧的条件。

难点探讨燃烧的条件。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木条纸等。

一、引入新课师: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咱们的生活离不开火,同窗们请你们谈一下火都有什么作用?生:火的用途。

师:在化学上咱们把着火的现象称为燃烧,火能够造福人类,同时也带来灾难,但如果是咱们明白了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够减少乃至避免火灾,让燃烧更有利的为咱们服务。

这节课咱们就一同探讨物质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二、活动探讨师:同窗们,在你们的桌子上有几种物品:棉花、酒精、蜡烛、水、木条、纸、小乒乓球、滤纸、铜片和一些化学实验仪器:酒精灯(简单介绍它的利用方式)、火柴、坩埚钳(教师简单介绍它在这节课上的利用方式)。

师:今天咱们就用这些物质来做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

请同窗们用棉花别离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此实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生:蘸酒精的棉花着火了,蘸水的棉花没有着火。

师:通过此实验,能够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生:物质必需是可燃物。

(板书)1.燃烧的条件:师:那么,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适才的实验同窗们清楚的看到了纸、小木条和煤都在能够在空气燃烧,究竟是空气的什么物质在支持它们燃烧呢?生:纸、酒精都在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在支持它们燃烧。

师:那么同窗们所说的氧气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同窗们感觉回答起来很困难,是吗?在科学上,真理是要用实验来证明的,下面咱们用实验来证明它。

演示:燃着的纸和小木条在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

初中燃烧条件实验教案

初中燃烧条件实验教案

初中燃烧条件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够运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探究燃烧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增加对化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认识燃烧条件。

【难点】学生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魔术实验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魔术:烧不坏的手绢(将20mL的95%的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

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

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教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揭开魔术的奥秘了。

2. 讲授新课教师请学生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燃烧的实例,说一说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过渡:什么情况下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接下来我们探讨燃烧的条件。

3. 实验探究教师进行三组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

(2)对比实验【7-1】4.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燃烧的条件之二【实验操作】用小木棍蘸上酒精,将木棍的一端点燃,把着火的一端深入浸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燃烧的木棍在进入烧杯中时,火焰逐渐熄灭。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是要接触到氧气。

实验三:燃烧的条件之三【实验操作】将一块煤放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用火柴点燃煤,观察煤的燃烧情况。

【实验现象】煤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够燃烧。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本质。

实验器材•试管•黄磷•氧气气源•火柴实验步骤实验一:比较白磷和黄磷的燃烧情况材料准备: -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白磷和黄磷,各加入适量水。

- 加热试管,使得磷完全被水汽蒸气包围。

- 关闭锅塞,停止加热,试管静置冷却。

- 从其他试管中获取氧气气源。

实验过程: - 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的自燃性能够表现出来,因此可以用火柴逐步加热白磷,观察白磷自燃开始的温度范围。

- 将火柴逐步加热至黄磷表面,观察黄磷的燃烧。

实验结果: - 白磷在较低温度下即可自燃燃烧,而黄磷需要通过火柴引燃后才能燃烧。

且燃烧后白磷生成的氧化物蒸发产生白色烟雾,而黄磷的氧化物则没有烟雾生成。

实验二:氧气与磷的燃烧材料准备: - 取两只试管,加入氧气气源。

- 对于一个试管,加入磷并倾斜烧杯上方,用火柴点燃磷。

- 对于另一个试管,加入氧气后向其中放入干燥的球状结构的过滤纸丝,将火柴点燃过滤纸,放入试管内。

实验结果: - 磷在排放的燃烧气体中燃烧,氧气可以促进燃烧,加速剧烈度。

- 过滤纸燃烧后,只生成少量氧化物,且不发生燃烧爆炸。

实验三:圆片铝与氧气的燃烧材料准备: - 取一个试管,加入氧气气源。

- 取一小块圆片铝,将其放入试管中,并用火柴点燃铝后,立即塞住锅塞。

实验结果: -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铝会粘连在试管内壁,形成白色烟雾,有连续细碎的爆炸声发出。

注意事项•圆片铝与氧气反应后可能出现爆炸,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

•实验后必须做好卫生和清理工作。

初中物理教案: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初中物理教案: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初中物理教案: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燃烧是生活、工业和农业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燃烧的原理和条件,本节课将开展一系列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现象以及燃烧条件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本质及其所需条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内容1、粘液线燃实验将粘液线绕在点火器上,点燃后放开,观察粘液线的燃烧过程。

2、燃烧速度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在同一燃烧物质下,使用不同的点燃方式,比较不同点燃方式的燃烧速度。

3、蜡烛燃烧实验利用蜡烛的燃烧现象,让学生观察、研究燃烧过程,了解火焰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

4、金属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金属在不同氧气含量下的燃烧现象,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氧气的含量对燃烧的影响,及燃烧产物的不同。

5、氧气与燃烧试验将烛头和铁丝等不同燃烧物质,放在氧气中进行燃烧实验,了解氧气的作用及氧气比空气有助于燃烧。

三、实验过程1、实验准备准备各项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

2、实验步骤(1)粘液线燃烧实验将粘液线绕在点火器上,点燃后放开,观察粘液线的燃烧过程。

(2)燃烧速度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在同一燃烧物质下,使用不同的点燃方式,比较不同点燃方式的燃烧速度。

(3)蜡烛燃烧实验利用蜡烛的燃烧现象,让学生观察、研究燃烧过程,了解火焰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

(4)金属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金属在不同氧气含量下的燃烧现象,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氧气的含量对燃烧的影响,及燃烧产物的不同。

(5)氧气与燃烧试验将烛头和铁丝等不同燃烧物质,放在氧气中进行燃烧实验,了解氧气的作用及氧气比空气有助于燃烧。

四、实验结果分析1、粘液线燃烧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粘液线的燃烧过程,了解燃烧需要有燃烧物质和氧气,产生燃烧过程需要点燃物质,在一个正常的氧气环境下产生的燃烧速度。

2、燃烧速度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点燃方式的燃烧速度,学生可以认识到点燃方式不同对于燃烧速度的影响,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点燃方法会有不同的燃烧速度。

燃烧的条件教学实践案例(3篇)

燃烧的条件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堂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燃烧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是一种什么现象?燃烧的条件有哪些?(2)教师简要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教师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2)结合实例,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中、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观察燃烧现象。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燃烧现象。

4. 数据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在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时,结合实例,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评价本案例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燃烧的条件》 教学设计

《燃烧的条件》 教学设计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和判断燃烧是否发生,以及理解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处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得出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火柴、镊子、小石块、小木条、蜡烛、玻璃杯、热水、白磷、红磷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火灾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学生火灾是如何发生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的条件。

2、讲授新课讲解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3、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将小石块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小石块没有变化,小木条燃烧起来。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将蜡烛固定在桌面上,点燃蜡烛,然后用玻璃杯罩住,观察现象。

现象: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

结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三:在铜片上分别放置白磷和红磷,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铜片,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4、深入探讨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燃烧才能发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
6.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深入理解。
7.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的条件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教师提出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条件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燃烧的三个条件进行讲解,明确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燃烧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燃烧的实验操作。
3.实验活动(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燃烧的三个条件
题目:判断以下现象是否属于燃烧,并说明理由。
答案:不属于燃烧。因为该现象不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没有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例题二:燃烧条件的应用
题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解释这个现象。
答案:这个现象是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在氧气中铁丝与氧气充分接触,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能燃烧。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科普书籍:如《化学的秘密》、《燃烧与爆炸》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燃烧的原理和应用。
-网络资源:科普视频、实验教学视频等,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燃烧实验的操作和燃烧现象的观察。
-实验仪器:如燃烧炉、温度计等,通过使用这些实验仪器,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人类认识燃烧历程,初步了解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③认识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控制变量方法设计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导入
【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燃烧的图片)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200 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近代、生活上人们通过燃烧获得的热量取暖、做饭;工业上利用燃
烧提供的高温来炼钢炼铁。

现代人类通过燃烧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发射太空探测器以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

可见,燃烧密切地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以及改进,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那么火的出现,是否对人类都是有益的呢?因此认识燃烧的本质,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尤有必要。

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活动2:对燃烧条件的猜想
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播放实验录像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
刚才只是同学们对燃烧条件的猜想,到底猜想是对还是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下面同学们观察给同学们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考虑我们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探究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加深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
现象:1. 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探究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外一条件需要有氧气
探究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探究三】实验:
1.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现象:1.乒乓球能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不能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问题与交流】2、如果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活动四:燃烧条件的总结
【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
(1)需要可燃物>
(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I 同时满足
(3)燃烧需要氧气」
本节课我们很好的完成了我们的学习任务,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下面同学们一起把燃烧的条件大声的读一遍。

这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
活动4学以致用
1、水中生火
于老师为学生做了一个化学魔术实验“水中生火”,将装有氧气的试管,管口向下扣向烧杯底部,忽然底部管口处燃烧起火,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水中藏有的物质是
(2)
用理化知识解释“水中生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白磷( 2)试管中有氧气,压强与大气压相同,因此伸入水底水也不会进入试管中,这样能使氧气与白磷接触,热水使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两者能发生反应,所以看到水中着起火来( 3)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纸盒烧水,解释纸盒为什么可以烧开水,而纸盒不会烂。

因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纸锅烧水,便是利用这个特点。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而纸的着火点是183C,烧水的时候,水不断从纸锅上吸收热量,即使烧开后, 水的温度也保持沸点不变, 从而使纸的温度不致超过183C。

所以水沸腾时纸盒不会烧着。

纸盒可以烧水是一种物理现象,纸的里面装着水,所以纸和水之间会产生热传递,而水的最高沸点才100度,但这个温度却没有达到纸的燃点,也就是说无论怎么烧纸也就能达到100度。

所以所纸盒上可以烧水。

活动5 课后作业:完成本次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