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体现之一,其结构复杂,内涵深厚,是中国文化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园林整体结构、园林布局和建筑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提供参考。

一、园林整体结构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园林前厅、园林主体和园林背厅。

前厅通常位于园林的门厅前,是园林的接待场所,也是园林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主体是园林的核心和主要景点,通常有水面、假山、花木、亭台等景观。

背厅位于园林主体后部,是园林保护区,也是园林设计中的隐匿之处。

1.前厅园林前厅通常有一定的面积,装饰风格以豪华、气派为主。

前厅通常布局简单,但各个建筑元素之间的关系非常精细,用以突出前厅的高贵尊荣。

通常,前厅的建筑形式是有特色的门厅或者廊式结构。

另外,前厅通常还有开阔的广场,用以接待宾客,展示园林的独特魅力和高超设计技巧。

广场通常选用方形或者长方形,可以有水池、喷泉等装饰物。

2.主体园林主体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园林最受欢迎和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之一。

主体常见的有湖、山、亭、台等景观。

湖:湖是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既可以供人娱乐,也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增加氧气等作用。

园林中的湖通常使用人工修建的山石堆积而成,呈现各种形态。

山:中国园林中的假山多为人工山,由一些山石堆砌而成。

它们通常采用形似天然山景的设计手法。

亭:亭是园林中的建筑物之一,是供人休息观赏的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有不同的形式,如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台:台是园林中的一种高平台,通常供人观看远景、俯瞰景色而设。

3.背厅园林背厅位于园林主体之后,常用于为主体提供安全保护,同时也是园林巧妙设计的重要部分。

背厅常见的建筑形式为墙和唐梁,并配有园门、砖墙等。

二、园林布局古典园林的布局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其布局通常根据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原则,结合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因素而设定。

古典园林的布局通常可分为镜花水月、白石青山、水迷林径、中央主轴线、对称布局五种。

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

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

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1. 介绍传统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和美丽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传统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贵族和富商的庭园,旨在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休闲场所。

这些园林建筑通常由多个建筑物、花园和水景组成,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2. 类型分类2.1 宫殿式园林宫殿式园林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它通常位于皇宫的周围或内部。

这种类型的园林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通常包括宫殿、庭院、花园、池塘和廊桥等元素。

宫殿式园林的设计注重对称和平衡,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再现。

代表性的宫殿式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

2.2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贵族和富商的庭园,通常位于城市郊区或乡村地区。

私家园林的设计注重营造一种宜人的居住环境,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塑造和人工建筑的融合。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独立封闭的空间,包括庭院、花园、亭台楼阁等元素。

代表性的私家园林有苏州留园和杭州西湖。

2.3 寺庙式园林寺庙式园林是中国古代寺庙的庭园,通常位于佛教寺庙的周围。

这种类型的园林建筑具有宗教色彩,设计注重对佛教文化的表达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寺庙式园林的特点是宁静、神秘和庄严,通常包括佛殿、钟楼、藏经阁、山石和花园等元素。

代表性的寺庙式园林有峨眉山乐山大佛和黄山。

2.4 文人式园林文人式园林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庭园,通常位于城市郊区或乡村地区。

这种类型的园林建筑注重对自然景观的表达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

文人式园林的特点是雅致、精致和富有诗意,通常包括书房、山水画、亭台楼阁和花园等元素。

代表性的文人式园林有苏州退思园和扬州个园。

3. 设计特点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特点是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再现,以及对人类文化的表达和追求。

它融合了建筑、园艺、雕塑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独特的空间和美学体验。

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反映自然传统园林建筑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再现,通过山水、花木和水景等元素的布置,创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一、中式园林设计风格传统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准侧,追求景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在构图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的布局形式。

庭院多以假山、花木、流水等共同组成,以木质的亭台、廊柱和水榭为主。

传统中式园林通常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形象,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设计效果。

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天人合一”在中式园林造景中,十分注重天人合一设计效果。

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设计师们倡导以自然为主题来造景,增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在设计中通过自然美来增强园林的艺术性。

(二)“因、借”的造园思想中式园林通过借助自然山水把隐喻、借景等描写手法巧妙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

这样周边的景物和园林中的景物就会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相互渗透,达到统一的整体,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效果。

(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中国的书画艺术流传已久。

在中式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们同样注重建筑和景物的艺术性,对具有诗情画意的设计风格十分追求。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山水设计以及对建筑的造型和意境的创设,给人突出一种寄情山水的闲雅风情。

二、中式园林设计要点在中式园林设计上,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融,以意念中式的现代建造传承传统文化在有效的景观规划空间,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以庭院造景方式围合、层进、回转、错落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

(一)园林选址与布局选择要适当。

园林位置力求适中,居民使用都方便。

园林如果布置在小区中心,其服务半径以下不超过三百米为宜。

如果沿街布置,应尽量利用街角、街边,特别是道路弯转处的两侧或反弓的外侧,可兼顾化解因道路反弓带来的风水煞气,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

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表达形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中国传统园林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通过极富创意的景观布局和建筑风格,将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空间美和精神环境。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理念进行探讨。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深受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追求人类与自然的一体化。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通过对山水、植物和建筑等元素的精心布局,营造出一个完美的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

二、园林布局中的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体现在其极富创造力的布局中。

园林以山水为主题,以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为构成要素,通过精巧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一种天然美和人造美的完美结合。

园林中的景点和建筑也采用了曲线、回廊、迂回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产生连续、意境丰富的空间效果。

三、景点与人的和谐共生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景点的设计和布局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身体感受,使得游客在其中可以感受到与自然的连结。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和休憩需求。

同时,园林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如水池的倒影、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等,使人与自然相互交融,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四、园林与精神环境的融合中国传统园林不仅是一种物质空间的构建,更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抒发。

它以抽象的方式传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园林景观和建筑的布局,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园林中的诗文、题刻等文化景观,更是加强了人们与景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使人在园林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享受。

五、天人合一与现代园林设计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园林设计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念和风格。

然而,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园林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打造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协调共生,借鉴传统园林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使现代园林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和精神追求的需求。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PPT64页)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PPT64页)
所以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 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4、秦汉时期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在建立了前所未 有的民族统一的大国后,连续不断的营建宫、苑, 大小不下三百处,其中最为有名的应推上林苑中的 阿房宫,周围三百里,内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 馆,弥山跨谷”。
秦代的理水技法已有相当的水平,不仅以水造景, 更把水景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巧妙的结合起来。 苑中还有涌泉、瀑布,以及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规 模相当壮观。如:秦代把樊川的水引来作池,成为 风景秀丽的兰池。兰池使整个景区因水而活,同时 也是一项蓄水拦洪的水利工程。
7、明清时期(园林艺术顶峰期)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顶峰时期,无论是在理 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超出前代的辉煌创造。保存至今 的园林尤以清代最多,设计成就也最高,代表了古典园 林设计的高峰期水平。明清皇家园林大都在成了西苑(今北京北海、中海),并 扩大西苑水面,增南海。 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掀起了皇家园林设计建设的高潮,在北京 筑有“三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后改名为 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在河北承德建有避暑山庄。 现仅避暑山庄和重修后的清漪园较为完整,其余大部分毁于英法 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 明清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江南的苏州、南京扬州和杭州一带,尤以 苏州为盛,广州地区则有独具岭南风格的园林。著名的明清私家园 林主要有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怡园,无锡寄畅园和上海 豫园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其中,明末清初 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了《园冶》一书。 这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设计论著在设计史和美学史上都有极 其宝贵的价值。
即便是到了旧、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时期,有了 典型的村落,如西安半坡村,锄耕农业和家畜饲养 已出现,用手制的形态和花纹都很精致的彩陶,有 些陶器上还刻有类似文字的符号。但该时期的劳动 生产率还是十分低下,也只能提供极其微小的多余 东西。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文档1: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1.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该园始建于明代,曾多次修缮和扩建。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廊宇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2.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

园内有山水、宫殿、寺庙等,构成了一幅宏伟而和谐的画面。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设计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3. 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它以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闻名。

西湖周围有山峦、湖泊、岛屿和古建筑等,构成了一幅美丽而令人心醉的画卷。

4. 苏州留园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园内有曲水流觞、亭台楼阁、花坛和假山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湛技艺和雅致氛围。

5. 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的场所之一。

该建筑群以其宏伟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天坛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6. 苏州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这座园林以其独特的奇山怪石和精巧的水系而著名。

园内有石径、水泉、假山和廊亭等,构成了一个精心布置的景观。

7.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寺内有古建筑、佛塔和群山等景观,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

灵隐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

8. 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

故宫包括乾清宫、中和殿、宜和宫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高度发展和不朽魅力。

9. 苏州虎丘虎丘是苏州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虎丘以其陡峭的山峦和古老的建筑而著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 引言1.1 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和审美观念,对园林景观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美学理念,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创作素材,使得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通过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和符号,园林景观设计得以在形式、结构和意义上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让人们在欣赏园林景观的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园林景观的内涵和表现力,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促进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1. 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风格和造园技艺对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建筑样式、园林布局、景观构思等元素被引入到现代的园林设计中,使得园林景观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理念,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形态。

2.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这种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设计师们通过模拟自然景观、借鉴传统文学艺术里的意境和情感,让园林景观呈现出更加自然、优美和富有诗意的氛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

3. 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源泉,传统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被巧妙地融入到园林设计中,赋予景观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设计师们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探索和发展园林设计的新领域,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2.2 传统文化中的意境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联传统文化中的意境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是一种深邃而含蓄的情感体验,是通过文字、音乐、绘画等形式表达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领悟。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核心理念与基本模式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核心理念与基本模式
• 一、意境与大象无形 • 所谓“意境”即“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境界也就
是老子的“大象无形”的美学观。意境美也就是内在美、含蓄美或恍 惚美、朦胧美,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 老子《道德经·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道德经·十四章》 又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即在若实若虚的恍恍 惚惚中,由“象”到“精”,去体悟“道”的最高境界。
理论之集大成者。其形象的表现即为含有一对阴阳鱼的太极图。这种
观念,从原始的天道观进而发展到“人即宇宙”的“天人合一”观,
“阴阳合德”则成为整个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道家阴阳哲学称之为自然主义哲学,反映在艺术精神上,则是
自然美学观。正如庄子所赞叹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孔子“仁者
• 物物皆有阴阳,不可割裂,阴阳必相互依存,万事万物中都包 含阴阳的特性。
• 阴阳,电脑二进位制的0和1,0是阴,1是阳。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核心理念与基本模式
阴阳关系
• 八卦中具有的阴阳关系有这样几组,乾坤之阴阳,艮兑之阴阳,震巽之阴阳,坎离之阴阳。这些虽同 属阴阳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不可一概而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部分: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核心理念与基本模式
山东蓬莱阁
庐山仙人洞
蓬莱仙山图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核心理念与基本模式 海上楼阁幻景
核心理念——“道法自然”
• 三、写于自然,高于自然 • 在造园中,把自然山水高度提炼、浓缩、加工,艺术地再现于面积有
限的园林之中,小中见大,或者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人化自然。 • 皇家园林,“缩天移地在君怀”。私家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案例探析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案例探析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案例探析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传统园林在景观空间设计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叙事性特征。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出发,探析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设计手法及其灵感来源,深入探究古代工匠们的审美理念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旨在揭示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魅力和独特性,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叙事性设计;案例分析一、引言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智慧,由于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造园技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完美融合,成为世界上独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之一。

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传统园林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包含了丰富的叙事元素,通过景观空间塑造、意象装饰、造型风格、构图布局等多种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与思想,传递着文化与历史的内涵。

景观空间设计作为传统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明显的叙事性特征。

它通过统合材料、色彩、线条、形式等多种景观素材,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环境,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体验。

本文将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典型案例,探析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设计手法及其灵感来源,深入探究传统园林中人文与自然的交融,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二、叙事性设计的概念景观空间设计是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手法,它借助丰富的艺术语言,将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元素凝练、提炼,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为主要特征,创造出一种观赏性、游览性和沉浸性的空间体验。

景观空间设计的核心在于对空间的统筹规划和配置,它可以通过色彩、形态、声音、气息等多种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情境,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思想及其对生活的理解。

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叙事性设计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

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景观元素,借助场景和环境来表达一个故事或叙述一个情景,并引导人们到达某个主题或情感体验。

叙事性设计不仅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情感,与观者产生共鸣,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v 植物的形式造景
1.形貌
植物的形貌主要包括3个方 面:细部形貌:如花形、果 形、干形、枝形等;个体形 貌:主要由植物个体树冠的 形体特征所决定,如伞形树 冠、圆球形树冠等;群体或 整体形貌:由多株植物共同 构成的整体形貌特点,如植 物群、丛的整体形貌,林冠 线形貌、林缘形貌等。
v
2色彩 植物具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在不同的季节里,植物的色彩是 以中性色和暖性色为主的。如翠绿、墨绿、黄绿、红色、橙 色、黄色、土黄、褐色等。随着波长的缩短,色彩的温暖感、 面积感有下降的趋势,而距离感和重量感则有增强的趋势。
峰轩,也取庐山之意境。南宋朱熹《游百丈 山记》有“前楫庐山,一峰独秀”。
v 理水手法 v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
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 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 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 则,十分重要。
v 园中之水有旷、奥之分。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
v
v
二是造型。假山造型,轮廊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 衡。堆山者胸有丘壑。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语), 堆山与画山水是相通的,叠山须有绘画修养。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陈从周《说园》)峰恋要 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
v v
假山之造型,宜虚实得体 环秀山庄: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 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 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 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 7.2米,涧谷长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 云,气象万千。
v v v
借景的类型有: 1.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 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 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 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园林建筑学的阴阳思想,材料的节省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内拱造园法:是以拱形山水为中心,造假山植树,以拱形结构为主,形成天然而古朴的景色。

二、多岛式造园法:是将建筑与园林分割成多个岛屿,每个岛屿上都有花园、树木和水池等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三、水陆对衡法:是将水陆结合,使水陆的比例合理,突出水陆对立的特性,形成柔和的水陆园林效果。

四、攀式造园法:是把建筑物层层堆叠,以形成悬崖峭壁的攀式建筑,有利于保护景观,形成壮观的风景。

五、雕塑造园法:是将雕塑运用于园林设计,使建筑雕塑和植物结合,形成富有艺术感的园林美景。

六、庭院造园法:是将建筑物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庭院,以平实的结构、植物布置和多种装饰形成清新的环境。

以上便是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的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施工技术、园林景观设计、空间结构、艺术布局,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园林艺术瑰宝。

- 1 -。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自动保存的)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
护妙
拙政园中、西部分平面图(正南为八旗直奉会馆,西南、东南均为住宅)。
拙政园,数易其主,南部为八旗直奉会馆及住宅,为一大型私家园林。可分中、西、东三部分,并各具相对的
独立性,中、西两部分其空间组成尤富变化。
1.1.
1.某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它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讲就是一种互为看与被看的关系。
2.即使一亭一榭,只有巧妙地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才能充分的体现出各种视觉关系的制约性。其中的扇面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

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和哲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和哲学思想,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广纳天下之景,创造奇妙之境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之一是“广纳天下之景,创造奇妙之境”。

这一理念来源于中国的自然观念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人认为自然是善意的,并相信通过人类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自然景观。

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更注重选择景观元素,如山水、花草树木、水池等,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令人陶醉的境界。

二、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之二是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秉持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注重营造一种能够令人心灵宁静的环境。

他们利用山水、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以及亭台楼阁、廊道走廊等人工构筑物,创造出一种和谐、平衡的景观,使人在其中感受到与自然一体的美妙体验。

三、融合人文与自然,展现审美品味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之三是融合人文与自然,展现审美品味。

中国人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认为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展现独特的美感。

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会将古建筑、人文雕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元素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创造出一种既具备人文气息又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这种融合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审美品味的追求,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体现变化与流动的美学观念中国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之四是体现变化与流动的美学观念。

中国人相信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万物皆有生命。

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设计师们注重利用水的流动、树木的变化以及季节的变迁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园林中的池塘、溪流和瀑布等水景,以及枯木、腊梅等四季景观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瞬息万变、生机勃勃的景观,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变化的美。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十大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十大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十大意境随着中国园林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园林意境的表现也日益增加了更多的关注。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和精华,它不仅在艺术上还具有着更深层次的哲学、文化和思想内涵。

为了更好地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十大意境。

一、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天人合一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意境。

在这种意境下,人们将天地自然和人造物融为一体,在园林中创造出一个“虚无缥缈”的境界。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通过运用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营造出一个和谐、整体的空间。

二、物我两忘物我两忘是中国园林中的另一种重要意境,它所传递的信息是美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人们会在园林内创造出让人们丧失自我,融入到自然中的环境。

三、雅静致远雅静致远指的是静寂、宁静和远离世俗喧哗。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通过营造优美、宁静的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彻底放松的环境。

四、山居云水山居云水是中国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景象,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形态和布局,也可以是树木、岩石、山水等。

通过山居云水的意境,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师们在园林中创造了与真实自然美景相似的景象。

五、淡泊名利淡泊名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它倡导人们应当淡泊名利,不被外界的目光所干扰,要在美景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淡泊名利的主题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设计不在乎园林的价值评估,而是注重园林中美景的观赏和感受。

六、文房雅趣文房雅趣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意境。

它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营造书画的境界,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欣赏文化的空间。

七、诗意人生诗意人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强调的是真正的人生,是真正的精神境界。

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人们可以通过营造以诗意为主题的环境,在园林中感受到诗意人生的情趣和精神气质。

八、情境交融情境交融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境,它指的是不同景象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美的环境整体。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自然美、人文美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追求。

这种园林设计风格独特,影响深远,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原则以及代表作品,以展示其卓越的美学价值。

一、历史背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起源于远古时代,经过秦汉、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熟。

古人认为,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结合,是人类创造的人工天地,是一座追求和谐的艺术殿堂。

最早的园林设计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帝王时代,例如秦始皇的兵马俑坑和故宫等。

二、设计原则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有着独特的设计原则。

首先,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注重以自然为本,追求山水的真实性和自然的美感。

其次,强调人文景观的塑造。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强调人文关怀,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在园林中设置亭台楼阁、假山水池等,营造出人文氛围。

再次,讲究布局和平衡。

中国园林设计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平衡感,通过点、线、面的组合,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最后,尊重自然规律。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代表作品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有着许多代表作品,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园林: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以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分为拙政园、留园、寒山寺、环秀山庄等,以精致的布局、精美的假山和精巧的园林构筑物而著称。

2.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和精致的园林设计而闻名。

颐和园集古建筑、山水景观和文化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3.慈禧花园慈禧花园原为颐和园的一部分,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其设计风格继承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注重曲径通幽、山水对称和水墨画的效果。

慈禧花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其主要的布局特征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其主要的布局特征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其主要的布局特征1.亭园林中最多见的供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可置于水际、山颠、山腰、桥头、路旁。

《园冶》“亭安有式,基立无凭”,意即亭之安置,各有定式,选地立基,却无准则。

因而有山亭、半山亭、沿水亭、靠山亭、与廊结合的廊亭、位于路旁的路亭与桥结合的桥亭、专门为碑而设的碑亭等。

2.廊作用除遮荫防雨,供休息外,还有分隔空间和导游的功能。

在景观上,可作透景、隔景、框景之用,使空间景观富于变化,起到廊引人随,移步换景的作用。

布局应随环境地势和功能需求而定,忌平直单调。

有爬山廊、廊桥、堤廊等。

《园冶》“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

古之曲廊,俱曲尺之曲。

今予所构之廊,之字曲者,随形而弯,依势而曲。

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

”3.榭《园冶》中谓“榭”者,借也。

借景而成。

或水边,或池畔,制亦随态,意即榭是寄风景而构成的。

水边,花边,构造灵活多变。

4.厅堂《园冶》“堂者,当也。

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厅亦相似。

古代会客、治事、礼祭的建筑。

坐北朝南,体形高大,居于园中重要位置成为全园主体建筑。

5.舫下部船体石制,上部船舱木制。

旱船、石舫、不系舟。

多位于水边亦有水上者。

6.楼阁楼与堂相似,只是比堂高一层。

阁四周都要开窗,造型较轻巧的建筑物。

园内登高望远,游息赏景的建筑,控制风景视线,常为全园艺术构图的中心,成为该园的标志。

7.轩与台轩类似于古代的车子,取其宽敞而又居高之意;台,保持之意,筑台高而坚,上面平坦成为台。

都宜建于高旷的部位,以便能登高远眺风景,有助于增进景色。

8.斋与堂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为屏绝世虑、隐修秘居之所,一般式样较收敛(聚气敛神),令人有肃然起敬之感。

一般位于偏院。

9.房有所隐蔽而分内外,以为就寝之所。

10.馆暂时寄居,另一个住所之意,书房也可叫馆,客舍为“假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家园林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 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 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产生于苏州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 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 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 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 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 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 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 地区传统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 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 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 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景中,“诗情画意”逐渐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
这一时期,造园设计活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 普及,唐代两都和宋代两京的造园活动都非常 活跃,除了皇家园林,豪臣名士也各筑私园, 宋代更普及到一般士庶。著名的皇家园林有隋 代洛阳西苑、唐代长安芙蓉苑、北宋东京艮岳、 南宋临安御苑等。著名的私家园林有王维的辋 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李德裕的平泉庄 等。大型风景建筑的建造和修复也颇为兴盛, 以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最为有名。
“深山藏古寺”就是寺庙园林惯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6、唐宋时期(园林艺术的全盛期)
唐宋时期,中国文学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园 林设计也被推向更高的审美层次。这一时期的园林设 计受诗歌和绘画的影响更大,不少既是官僚又兼文人、 画家的人自建园林或参与园林的设计工作,将他们的思
想感情和文学绘画所描绘的意境渗透于园林的布置造
(3)佛教自东汉传入,盛行于魏晋,南朝梁武帝将其 定为国教,寺庙园林开始兴起。佛寺园林的建造,都
需要选择山林水畔作为参禅修炼的洁净场所。因此,
他们选址的原则是:一是要近水源,以便于获取生活 用水;二是要靠树林,这既是景观的需要,又可就地 获得木材;三是要地势凉爽 背风向阳、有良好的小气 候。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往往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
4、秦汉时期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在建立了前所未 有的民族统一的大国后,连续不断的营建宫、苑, 大小不下三百处,其中最为有名的应推上林苑中的 阿房宫,周围三百里,内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 馆,弥山跨谷”。 秦代的理水技法已有相当的水平,不仅以水造景, 更把水景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巧妙的结合起来。 苑中还有涌泉、瀑布,以及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规 模相当壮观。如:秦代把樊川的水引来作池,成为 风景秀丽的兰池。兰池使整个景区因水而活,同时 也是一项蓄水拦洪的水利工程。
湖北武汉黄鹤楼
7、明清时期(园林艺术顶峰期)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顶峰时期,无论是在理 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超出前代的辉煌创造。保存至今 的园林尤以清代最多,设计成就也最高,代表了古典园 林设计的高峰期水平。明清皇家园林大都在北京城带。
西苑
明代在元大都太液池的基础上建成了西苑(今北京北海、中海),并 扩大西苑水面,增南海。 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 ,曾掀起了皇家园林设计建设的高潮,在北京 筑有“三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后改名为 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在河北承德建有避暑山庄。 现仅避暑山庄和重修后的清漪园较为完整,其余大部分毁于英法 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 明清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江南的苏州、南京扬州和杭州一带 ,尤以 苏州为盛,广州地区则有独具岭南风格的园林。著名的明清私家园 林主要有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怡园,无锡寄畅园和上海 豫园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其中,明末清初 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了《园冶》一书。 这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设计论著在设计史和美学史上都有极 其宝贵的价值。
5、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人们向往自 由,崇尚出世,文学和艺术发生了意义深刻的变化。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 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 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山水诗、山水画相继出现,园林设计也受其影响。 当时的士大夫阶级向往自然,寄情于田园山水,使私 家园林设计形成了追求自然的风气。园林规模缩小, 发展了“小中见大”的构思。注重对山水的仿神写意, 力求在园林中注入高雅的意境。园林设计因此发生了 质的变化,对自然美的欣赏代替射猎宴游成为园林设 计的主要目的。私家园林的这一趋势还在一定程度上 促使了规模巨大、建筑和装饰过多的皇家园林在风格 上的转变。魏晋南北朝继承汉代在池中筑岛的做法, 且沿着池岸布置假山、花木和各种建筑。自此以后, 以水池为中心设计园景便成为园林设计的一贯做法。 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设计的转折时期, 也是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
园林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园林设计的含义1、园林 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园林的定义是:“在一定的 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 山、叠石和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 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 憩境域。” 具体讲:园林是以地体为基础,以生物(主要是植物)山 石、建筑等为主要素材;以美的各种规律为指导原则;以景 为单位;以自然为师;以生态环境科学为依据。通过设计师 融多门艺术、立意构思、规划设计、匠师精心施工所创造的 多维空间而供人们游憩生活的美的境域。
丝,衣其羽皮”。
2、石器时代 即便是到了旧、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时期,有了 典型的村落,如西安半坡村,锄耕农业和家畜饲养 已出现,用手制的形态和花纹都很精致的彩陶,有 些陶器上还刻有类似文字的符号。但该时期的劳动 生产率还是十分低下,也只能提供极其微小的多余 东西。
3、殷商时期(园林起源):
商朝的甲骨文中有园、圃、囿等字的出现。 在园、圃、囿三种形式中,囿具备了园林活动的内 容,特别是从商到了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 据《孟子》记载:“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其中 养有兽、鱼、鸟等,不仅供狩猎,同时也是周文王 欣赏自然之美,满足他的审美享受的场所。可以说, 囿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最初形式。 所以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 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唐宋私家园林
辋川别业是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辋川山谷,营建的园林,这是一片 拥有林泉之胜、因地而建的天然园林。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 胜的天然山谷区,因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题名,使山貌水态 林姿的美更加集中地突出地表现出来,仅在可歇处、可观处、可借景 处,相地面筑宇屋亭馆,创作成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 园林。
艮岳:宋徽宗在位期间, 于汴京宫城的东北隅,营 建的艮岳寿山(也称万岁 山),在园林掇山方面称 得上集大成者,可谓“括 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据记载,此园冈连阜属, 东西相望,前后相续,左 山而右水,后溪而旁垄, 连绵而弥满,吞山而怀谷。 园内植奇花美木,养珍禽 异兽,构飞楼杰观,极尽 奢华。1127年金人攻陷汴 京后被拆毁。
唐 长安芙蓉苑
长安芙蓉苑,秦时,利用曲江地区原隰相间,山水景 致优美的自然特点,秦王朝在此开辟了著名的皇家禁 苑——宜春苑,使曲江成为皇家禁苑上林苑的重要组 成部分。 在唐太宗出现贞观之治后,其后的高宗、睿宗等朝, 园林建设在这里开始有了较大的举动,奠定了盛唐文 化繁荣的基础。唐玄宗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 其盛况空前绝后,达到了其园林建设的顶点。在皇家 禁苑芙蓉园内,玄宗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临水亭、 水殿、山楼、蓬莱山、凉堂等建筑,并建了从大明宫 途经兴庆宫直达芙蓉园的夹城经过唐玄宗的扩建,芙 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曲江的园林建筑达到最 高境界,各类文化活动也趋于高潮。
创意上的情感性(真挚热烈的情感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原始社会:
人类的生产能力很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很弱,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获得生活资料,是 谈不到造园活动的。《礼记· 札记》:“昔者先王 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未有火化, 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
皇家园林
万寿山清漪园
清漪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全园面积约290公顷,是一座山水结合、以 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开始建设,至1764 年(乾隆二十九年)完工。北部万寿山山形呈一峰独耸之势,在山 上集中建造了大量的点景建筑;南面为昆明湖,形成开阔的山前观 赏范围。1860年(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全部破坏。光绪 中叶,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建设费二千万两白银修复此园, 1888 年 (光绪十四年)完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清漪园的格局,至此更名为 颐和园。 清漪园造园艺术中反映出清中叶宫苑的许多特色,如突出皇家气派, 唯我独尊的意图十分明显,设计中采用的大尺度、大体量、琉璃瓦、 金碧彩画等。清漪园的总体规划和许多景点设计是以江南胜景作为 蓝本的。总体布局仿杭州西湖,西堤仿苏堤,景明楼仿岳阳楼,凤 凰墩仿无锡黄埠墩,惠山园仿无锡寄畅园等。清漪园在组景和借景 方面十分成功,以南湖岛和堤岸将水面分隔成若断若续的几部分, 增加了水域层次。
魏晋园林特点: (1)魏晋南北朝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私 人园林的勃兴是这个转折时期最重要的标志。这个时期最 著名的私家园林有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东晋南朝刘宋时期
谢灵运祖孙的始宁园,南朝梁萧绎的湘东苑。
(2)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 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导 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园中“造景阳 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园”。
汉代:所建宫苑以未央宫、建章宫、长乐宫规模为最 大。汉武帝在秦上林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苑中有宫,宫 中有苑,在苑中分区养动物,栽培各地的名果奇树多达三 千余种,不论是其内容和规模都是相当可观的。 特点(利用自然): (1)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 ( 2 )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 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 (3)初步开创了池中人工堆土叠山的造园形制。中国园 林以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由此开始。它不仅成为历代皇家 园林创作地山的主要模式。还影响到宫苑以外的园林,是 我国造园史上历代相传、广为应用,且常常起到画龙点睛 作用的重要技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